1、2012-2013学年云南昆明三中滇池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 3(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 ) A力速度路程 B长度质量 时间 C位移力加速度 D长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 答案: CD 试题分析:矢量指的是带有大小和方向的一类物理量,例如位移、力、加速度、速度变化量、速度等,标量指的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例如质量、时间、路程等,因此答案:为 CD 考点:标量与矢量 点评:此类题型考察了对标量和矢量的理解:矢量指的是有大小、有方向的一类物理量,遵守平行四边形运算;标量只有大小,遵守加减法运算。 A、 B叠放在水平面上,水平力 F作用在 B上,使二者保持相对
2、静止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与 B之间没有摩擦力 B A受到 B对它的摩擦力向右 C B受到五个力作用 D B受到三个力作用 答案: AC 试题分析: A、 B一起向右匀速直线运动,说明 A的重力与支持力平衡。 B受力为:重力, B对 A的压力,地面给 B的支持力,向右拉力 F,地面给 B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共 5个力,因此 AC 说法正确 考点:受力分析 点评:此类题型首先要结合 A的运动状态判断 AB之间没有摩擦,然后再对 B按序进行受力分析 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第 3s内通过的位移是 3m,则 ( ) A前 3s的位移是 6m B 3s末的速度是 12
3、m/s C 3s内的平均速度是 2m/s D第 3s内的平均速度是 1m/s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 可得,前 1s,前 2s,前 3s的位移之比为 1:4:9,说明第 1s,第 2s,第 3s的位移之比为 1:3:5,若第 3s内的位移为 3m,则第 1s的位移应为 0.6m,第 2s的位移应为 1.8m。说明前 3s的总位移为 5.4m,所以 A 错。因此 3s内平均速度为 1.8m/s,所以 C错。根据平均速度 可知, 3s末的瞬时速度应为 3.6m/s,所以 B错。平均速度等于 ,因此 D说法正确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点评:此类题型考察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其推论。 如图,质
4、量为 m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受到斜向上的拉力 F的作用而没动,则 ( ) A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 mg B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 Fsin 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小于 mg D物体所受摩擦力与拉力 F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 答案: CD 试题分析: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据受力分析,并正交分解得 , 地面对物体支持力小于重力,因此 AB说法错误, C正确。由于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向下,所以拉力 F和静摩擦力的合力应竖直向上,所以 D正确 考点:受力分析、正交分解 点评:此类题型考察了分析物理问题的基本功:利用受力分析借助正交分解法处理物理问题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当我
5、们用一个力推桌子没有推动时是因为 ( ) A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静止的物体 B桌子的加速度很小,速度增量很小,眼睛不易觉察到 C推力小于 摩擦力,加速度是负值 D推力、重力、地面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等于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所以物体仍静止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ma,不管合外力多小,都会产生相应的加速度。若用力推桌子,推不动,是因为存在静摩擦力,从而合外力为零,所以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因此 ABC说法都不正确。 考点: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点评:此类题型考察了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通过公式可知,牛顿第二定律有统一性、瞬时性、同向性。 一个质量为 m 2 kg的物体静止于光滑
6、的水平面上,现在作用在物体上两个水平拉力 F1、 F2, 已知 F1 3 N, F2 4 N,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能是 ( ) A 0.5 m/s2 B 2.5 m/s2 C 4 m/s2 D 3.5 m/s2 答案: ABD 试题分析:根据已知条件,这两个力的取值范围应为 1N, 7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取值范围应该为 0.5m/s2, 3.5 m/s2,因此答案:为 ABD 考点:两个分力的取值范围的判断 点评:此类题型考察了已知两个分力求合力的取值范围,然后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判断出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如图所示,细绳竖直拉紧,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并处于静止状态。关于小球受力情况的说法中,正
7、确的是 ( ) A小球受到重力和绳的拉力 B小球受到重力、绳的拉力和斜面的弹力 C小球受到重力和斜面的弹力 D小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于绳子处于竖直状态,并且小球处于静止,因此小球仅受重力、绳子拉力,因此 A正确。 考点:受力分析 点评:此类题型通过情景考察斜面对小球支持力是否存在的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运动速度越大的物体越难静止,所以它的惯性越大 B质量越大的物体,运动状态越难改变,因为它的惯性大 C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 D处于完全失重的物体没有惯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体的惯性仅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因此 B 答案:说法正确。 考点:惯
8、性 点评:此类题型考察对惯性的理解,质量大的惯性大,质量小的惯性小 质点沿某直线运动时的速度 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第 1s末质点的位移和速度都改变方向 B第 2s末质点的位移改变方向 C第 4s末质点的位移为零 D第 3s末和第 5s末质点的位置相同 答案: CD 试题分析: v-t图像中可以很方便求出物体加速度、位移、速度等物理量。在前2s位移、速度都没有变化,所以 A错误。在前 4s物体的位移均为正,因此第二秒末仅仅速度方向变化,位移还未变化,所以 B错误。在第 4s末,根据图像面积来看,总面积为零,因此 C说法正确。在前 3s,根据图像求出面积代表位移为 1
9、m,前 5s的总面积代表位移也为 1m,因此位置相同,所以 D正确。 考点: v-t图像的含义与理解 点评:此类题型通过 v-t图像考察了对图像的斜率、面积所代表的物理意义的理解 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 t = 5s内速度 从 v0 = 12m/s,增加到 v= 18m/s,通过的位移是 x = 70m,这个物体 5s内的平均速度是 ( ) A 14m/s B 15m/s C 6m/s D无法确定 答案: A 试题分析:平均速度 因此平均速度为 14m/s。答案:为 A。题目中的其他速度指的是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并没有指明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因此不能被该条件迷惑而走入误区 考点:平均速度 点评
10、:此类题型考察了平均速度的计算和理解:用位移除以时间。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能不能看做质点是由它的大小决定 B速率就是瞬时速度的大小 C速度可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 D牛顿最早用科学方法研究了自由落体运动 答案: BC 试题分析:能否看作质点是看被研究者的几何尺寸对研究问题是否造成影响,不是由物体大小来决定的,因此 A 错。一般而言瞬时速度的大小就称之为速率,B正确。速度可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所以 C正确。伽利略是最早用科学方法研究了自由落体运动的科学家。 考点:物理基本概念的理解 点评:此类题型考察了对基本概念例如质点、速度等的理解 如图所示,一个质点沿两个半径为
11、R的半圆弧由 A运动到 C,规定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在此过程中,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 ( ) A 4R, 2R B 4R, -2R C -4R, 2R D -4R, -2R 答案: C 试题分析:位移指的是从出发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路程指的是物体实际路径的长度,因此在本题中位移为 -4R,路程为 2R,答案:为 C 考点:位移与路程 点评:此类题型考察了对位移和路程的理解,其中位移是矢量,指的是位置的变化。 实验题 ( 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若电源频率是 50Hz,则它每隔_s打一个点。 ( 2)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 A、 B、 C、
12、D、 E、 F、 G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则 C点的瞬时速度为 _m/s,小车的加速度为 _m/s-2答案:( 1) 0.02 ( 2) 0.204 0.5 试题分析:打点计时器的点点时间间隔是由交流电频率控制,因此彼此相邻的两点时间间隔为 0.02s。根据 可求得 ,根据 ,并利用逐差法可求得加速度为 0.49m/s2。 考点:打点计时器的使用、通过打点计时器求瞬时速度、加速度 点评:此类 题型考察了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如何通过打点计时器求瞬时速度、加速度的方法。 计算题 一火车以 2 m/s的初速度, 0.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 1)火车在第
13、 3 s末的速度是多少? ( 2)在前 4 s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 3)在第 5 s的位移是多少? ( 4)在 4 s内的位移是多少? 答案:( 1) 3.5 m/s ( 2) 3 m/s ( 3) 4.25 ( 4) 12m 试题分析:( 1)根据 可求得,第 3s末的速度为( 2)根据 可求得,第 4s末的速度为 , 因此 ( 3)根据 ,前 5s的总位移为 同理前 4s的总位移为 ,因此第 5s的位移为( 4)根据 ,前 4s的总位移为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点评:此类题型考察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题型基础且考察了多个容易搞混淆的概念。 如图所示,质量为 2kg 的 m1和质量为
14、 1kg 的 m2两个物体用水平细线连接,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用水平拉力 F拉 m1,使 m1和 m2一起沿水平面运动,若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8N,求水平拉力 F的最大值。 答案:隔离 m2: a=T/m2=8m/s2 整体对 m1和 m2: F=( m1+ m2) a =24N 试题分析:在绳子未断之前,可将两者看作一个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则:,对 m2 单独受力分析则,支持力与重力平衡,绳子拉力提供加速度即: ,由于绳子最大拉力为 8N,说明加速度(整体加速度)最大为 8m/s2。 根据上式可知 F=24N 考点:整体法与隔离法 点评:此类题型考察了力学中常见的分析方法:整体法与隔离法。整体加速度与局部加速度相同从而建立等式。 作图题 画出以下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要求:( 1)可能出现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 ( 2)都可以看做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 ( 3)必须标出力的符号。 ( 1)静止 的光滑的球 ( 2)放于光滑半球碗面内的杆 ( 3)光滑的球 ( 4)随电梯匀速上升上升的人 答案: 试题分析:支持力的产生条件:接触且形变,有时微小形变不容易判断,可以通过:假设法(假设发生形变或未发生形变,看看结果是否矛盾)或者根据物体状态例如平衡或加速等进行判断。 考点:弹力的产生 点评:此类题型考察的重点在于是否会判断弹力的存在:弹力的方向应与接触面垂直。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