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情况中可将神舟九号飞船看做质点的是 A研究神舟九号飞船绕地球一周的路程 B研究神舟九号飞船太阳帆板的指向 C研究神舟九号飞船的内部结构 D返回前对神舟九号飞船进行姿态调整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神舟九号飞船绕地球飞行时,飞船的大小相对于和地球的距离来说,小很多,飞船的大小完全可以忽略,所以选项 A正确; B、研究神舟九号飞船太阳帆板的指向时,太阳帆就在飞船上,飞船的大小是不能忽略的,所以此时神舟九号飞船不能看做质点,所以选项 B不对; C、研究内部解构,飞船的形状大小是不能忽略的,所以选项
2、C不对; D、神舟九号飞船进行姿态调整,看的就是飞船的形状,飞船的大小当然不能忽略,所以选项 D不对 故选 A 考点:考查了对质点的判断条件的理解 点评:关键是知道物体能看成质点时的条件,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物体的大小体积能否忽略 把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下面说法中哪些是错误的 A木块对桌面 的压力就是木块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B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木块受的重力 D木块保持静止是由于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二力平衡 答案: ABD 试题分析: A、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木块对桌面
3、的压力大小等于木块受的重力,但不能说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就是木块受的重力,因为两者产生的原因、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等都不同压力的施力物体是木块故 A错误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形变对桌面产生的弹力故 B错误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由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三定律分析得知,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木块受的重力故 C正确木块保持静止是由于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木块受的重力二力平衡故 D错误 故选 ABD 考点:本题考查对压力与重力区别的理解 点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木块受的重力,压力的施力物体是木块,是由于木块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压力与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4、 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同时经过某一个路标,从此开始甲车一直匀速运动,乙车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它 们经过下一个路标时速度又相等,则 A甲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B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C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D丙车在这段距离上的平均速度最小 答案: BD; 试题分析:设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 v,乙先加速后减速,在运动的过程中速度大于 v,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于 v;丙先减速后加速,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小于 v,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小于 v根据 ,知 ,所以乙车所用时间最短,即先通过下一个路标,过程中乙的平均速度最大,丙的平均速度最小, 故选 BD, 考点:考查了平均速度的应
5、用 点评:本题采用分析法得出结果,也可以由图象法进行分析;关键是正确的画出运动的图象 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 3 s内通过的位移是 3 m,则 A第 3 s内的平均速度是 3 m/s B物体的加速度是 1.2 m/s2 C前 3 s内的位移是 6 m D第 3 s末的速度是 3.6 m/s 答案: ABD; 试题分析:第 3 s内的平均速度是 , A对;设加速度为 a得到,解得 a=1.2m/s2, B对;前 3 s内的位移是, C错;第 3 s末的速度是, D对。 考点:速度公式,位移公式 点评:学生能熟练运用速度公式、位移公式解相关问题。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
6、为 4 m/s, 2 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 m/s,则在这 2 s内该物体的 A位移大小可能大于 14 m B位移大小可能小于 6 m C加速度大小可能是 3 m/s2 D加速度大小可能是 7 m/s2 答案: CD; 试题分析:题中给出了速度大小而未指出其方向,这就应该分成两种情况来分析: 当 vt与 v0同向时,物体做匀加速运动: a 3 m/s2 s v0t (42 1/2322) m 14 m 当 vt与 v0反向时,物体做匀减速运动: a ( -10-4) /2 m/s2 -7m/s2 s 42 ( -7)22 m -6 m. 故选 CD, 考点:本题考查了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7、公式的应用, 点评: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根据 和 求位移和加速度,题中给出了 1 s末的速度大小而未指出其方向,这就应该分成两种情况来分析:当 vt与 v0同向时,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当 vt与 v0反向时,物体做匀减速运动 下列给出的四组图象中,能够反映同一直线运动的是 答案: BC; 试题分析: AB第一个图是速度时间图象,由速度时间图象可知: 0-3s内物体以速度 6m/s匀速运动, 4-5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2m/s2, A图中位移时间图象表示 0-3s内物体静止, 4-5s内物体也静止,故 A错误; B图中速度图像表示 0-3s内物体以速度 6m/s匀速运动, 4-5s
8、内物体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 2m/s2,故 B正确; C图中位移图像表示物体先静止后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为 2m/s,而速度图像在前 3s为零, 3-5s做匀速运动大小为 2m/s,故 C正确, D图中加速度时间图象表示 0-3s内物体做加速度为零的运动, 4-5s内物体匀加速运动,故 D错误 故选 B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图象问题, 点评: v-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位移 -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时间图象表示加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根据图象即可求解 一根长为 L的轻弹簧,将其上端固定,下端挂一个质量为 m的小球时,弹簧的总长度变为 1.5
9、L.现将两根这样的弹簧按图示方式连接, A、 B两球的质量均为 m,则两球平衡时, B球距悬点 O 的距离为 (不考虑小球的大小 )( ) A 3L B 3.5L C 4L D 4.5L 答案: B 试题分析:当悬挂一个小球时, ; 运用整体法可得,上端的弹簧的伸长量为 ,即 将 B隔离可得:下端的弹簧的伸长量为 ,即 故 B球离 O 点的距离为: , 故选 B, 考点:考查了胡可定律的应用 点评:需要清楚 B点距离 O 点的距离为两段弹簧原长与伸长量之和, 运动员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攀上和匀速下滑时,他所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 f上 和 f下 ,那么它们的关系是 A f上 向上, f下 向下
10、, f上 f下 B f上 向下, f下 向上, f上 f下 C f上 向上, f下 向上, f上 f下 D f上 向上, F 下 向下, f上 f下 答案: C; 试题分析:当运动员向上匀速攀爬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摩擦力,要使二力平衡,则必须满足重力和摩擦力等大反向,所以摩擦力方向向上, , 当运动员向下匀速滑动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要使二力平衡,则必须满足摩擦力和重力等大反向,所以摩擦力向上, 故 选 C, 考点:考查了力的平衡条件的应用 点评:做本题最关键的是根据力的平衡分析摩擦力方向和大小, 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 t 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
11、.在描述两车运动的 v-t图象中 (如图所示 ),直线 a、 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 0 20 s的运动情况 .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 0 10 s内两车逐渐靠近 B在 10 20 s内两车逐渐远离 C在 5 15 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 D在 t 10 s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 0 10 s内两车间的距离在增大,在 10s两者距离达到最大, AD错误, 在 10-20时,两车间的距离减小,在逐渐靠近, B错误,根据 v-t图像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可得在 5 15 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 D正确, 考点:考查了对 v-t图像的理解 点评: 做本题
12、的关键是知道当两车速度相等时,距离达到最大,然后再逐渐靠近, v-t图像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速度,位移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越大,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减小时,加速度也一定减小 C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增大 D速度减小时,位移也一定减小 答案: C; 试题分析:当物体做减速运动时,加速度增大,则物体速度减小的变快了, AB错误 当物体做加速运动时,加速度减小,物体的速度增加的慢了, C正确, 当物体做单向减速运动,虽然速度减小,但是位移在增大, D错误, 考点:考查了速度,位移,加速度的关系 点评:切记加速度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和速度大小没有关系 甲、乙二人
13、同时从 A地赶往 B地,甲先骑自行车,到中点后改为跑步;而乙则是先跑步,到中点后改为骑自行车,最后两人同时到达 B地 .又知甲骑自行车比乙骑自行车的速度大,并且二人骑车的速度均比跑步的速度大 .若某人离开A地的距离 s与所用时间 t的函数关系用函数图象表示,则甲、乙两人的图象可能是下列四个函数图象中的 ( ) A甲是 ,乙是 B甲是 ,乙是 C甲是 ,乙是 D甲是 ,乙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设,两人都是到中点变换了行走方式,且同时到达目的地,由于甲骑自行车的速度较快,故其骑车用时比乙少,而跑步用时比乙多,故甲骑车时函数图象比乙骑 车时图象增加得快,即斜率大,跑步斜率比乙跑步斜率小,且
14、其骑车用时比乙少,跑步用时比乙多,甲的图象是先斜率大,后斜率小,而乙的是先斜率小后斜率大, 由此规律知符合甲的运行规律的图象应为 ,符合乙的运行规律的图象应为 故甲、乙各人的图象只可能甲是图 ,乙是图 故选 B 考点:本题考点是函数的图象,考查用函数图象表示行 程问题中路程关于时间的变化规律, 点评:先研究两个人赶往 B地的速度变化规律,再研究四个函数图象的变化特点,两相对照,选出正确答案:此类题是考查函数单调性的一类题,是最近几年新教材考试中的热门题型 实验题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 ,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 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 ,在纸带上选择 6个计数点
15、A、 B、 C、 D、 E、 F,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 ,各点到 A 点的距离依次是 2.0 cm、 5.0 cm、9.0 cm、 14.0 cm、 20.0 cm. (1)根据学过的知识可以求出小车在 B点的速度为 vB= _ m/s, C、 E间的平均速度为 _m/s. (2)以打 B点为计时起点 ,建立 v-t坐标系如图所示 ,请在图中作出小车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 . (3)根据图线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_ m/s2 答案: (1) 0.25; 0.45. (2)如图 (3) 1 试题分析: (1) 匀变速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等于该段过程中的中间时刻速度,所以 (2)如
16、图 (3) 根据逐差法可得: 考点:考查了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 点 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推论:匀变速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等于该段过程中的中间时刻速度和逐差法是处理纸带问题的重要依据 在下列给出的的器材中,选出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 ”中所需的器材并填在横线上(填编号)。 A 打点计时器、 B天平、 C 低压交流电流电源、 D 低压直流电源、 E细绳和纸带、F钩码和小车、 G秒表、 H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 I刻度尺 选出的器材是 答案: ACEFHI 试题分析:实验中需要打点计时器,而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为交流电,还需要纸带和细绳,钩码和小车,刻度尺,以及长木板,故选 ACE
17、FHI, 考 点:考查了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 点评: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工具,所以不需要秒表 填空题 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 .甲同学用手握住直尺顶端刻度为零的地方,乙同学在直尺下端刻度为 a的地方做捏住尺子的准备,但手没有碰到尺子 .当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放开尺子时,立即捏住尺子,乙同学发现捏住尺子的位置刻度为 b.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 a、 b的单位为国际制主单位,则乙同学的反应时间 t约等于 _ 答案: 试题分析:第一位同学松手时木尺做自由落体运动,由题知道木尺下落的高度为 h=a-b,设下落时间为 t,则 ,可得 考点: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 点评:第一位同学
18、松手时木尺做自由落体运动,由题知道木尺下落的高度为 h,木尺下落 h的时间即为第二位同学的反应时间,由位移公式求解 如图所示,用力 F将质量为 1kg的物体压在竖直墙上, F=50N方向垂直于墙,若物体匀速下滑,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_N,动摩擦因数是 _,若物体静止不动,它受到的静摩擦力是 _N,方向 _若撤去力 ,当铁块沿着墙壁自由下落时,铁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_(g 10m/s2) 答案: 0.2 10 竖直向上 0 试题分析: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摩擦力,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重力大小等摩擦力大小,故 , 物体和墙面间的正压力为 所以 ,解得 若静止不动,则重力和摩擦
19、力平衡,所以静摩擦力大小为 10N, 自由下落时,铁块和墙面之间的压力为零,所以摩擦力为零, 考点:考查了摩擦力的求解 点评:学会区别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对于静摩擦力的大小由引起它有运动趋势的外力决定,而滑动摩擦力等于 FN同时知道最大静摩擦力要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计算题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初 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用了 6s时间经过A、 B两根电线杆。已知 A、 B间的距离为 60m,车经过 B时的速度为 15m/s,求 车经过 A 杆时的速度; 车的加速度; 车从出发运动到 B杆所用的时间; 出发点到 A杆的距离。 答案: m/s 5/3 m/s2 9s 7.5m 试题分析:设经过
20、 A杆时的速度为 ,则从静止到 A的时间为 ,( 1) 从静止到 B的时间为 ,( 2) 所以 ( 3), 根据公式 可得: ( 4) 联立四个式子可得 , , 出发点距离 A的距离为7.5m 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点评:做此类题型的关键是对公式的正确掌握,对运动过程熟悉 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离地面 125 m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就以 14.3 m/s2的加速度做匀变速运动,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 5 m/s,取 g 10 m/s2.问: (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2)离开飞机后,运动员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地面? 答案:
21、( 1) 305 m.( 2) 9.85 s. 试题分析: (1)由 - 2as,可求得运动员打开伞时的速度 v1 60 m/s 运动员自由下落的距离 s1 180 m 故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 h s1 s2 305 m. (2)运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 t1 6 s 打开伞后运动的时间 t2 3.85 s 故经过的时间 t t1 t2 9.85 s. 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点评:对于运动学中多过程的题目,要注意灵活选取过程,合理应用物体公式; 一个过程中只要能得出 3个量,则另二个量均可求出 在一个倾斜的长冰道上方,一群孩子排成队,每隔 1 s 有一个小孩从某一起始
22、线开始往下滑 .一游客对着冰道上的孩子拍下一张照片,如图所示,照片上 有甲、乙、丙、丁四个孩子 .他根据照片与实物的比例推算出乙与甲、乙与丙两孩子间的距离分别为 12.5 m和 17.5 m,请你据此求解下列问题 .(取 g 10 m/s2) (1)若不考虑一切阻力,小孩下滑的加速度是多少? (2)拍照时,最下面的小孩丁的速度是多大? (3)拍照时,在小孩甲上面的冰道上正在下滑的小孩子有几个? 答案:( 1) 5 m/s2.( 2) 25 m/s.( 3) 1个 试题分析: (1)图中乙、甲相当于丙在 1 s前、 2 s前所处的位置,故 a 5 m/s2. (2)图中乙的速度 v2 15 m/
23、s 故 v丁 v2 a 2T 25 m/s. (3)由 (2)知图中乙已下滑的时间为: t2 3 s 故甲上面正在下滑的小孩有 1个 . 考点:该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基本公式的应用, 点评: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只差是一个定值求出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 即可求得倾角;根据中点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 先求出乙小孩的速度,再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丁小孩的速度,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就可以求出丁小孩的运动时间;同理求出甲小孩的速度,再求出甲小孩运动的时 间,就知道甲小孩上面还有几个小孩 参加校运会 接力比赛的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以 9 m
24、/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 .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 .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 s0 13.5 m 处作了标记,并以 v 9 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 .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 .已知接力区的长度 L 20 m.求: (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 a的大小 .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 答案: (1) a 3 m/s2 (2) 6.5 m. 试题分析: (1)设经过时间 t,甲追上乙,则根据题意有: vt- 13.5 m 将 v 9 m/s代入,得: t 3 s 再由 v at,解得: a 3 m/s2. (2)甲追上乙时,设乙跑过的距离为 s,则: s at2 代入数据得: s 13.5 m 所以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 s 20 m-13.5 m 6.5 m. 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点评:在交接棒时甲做的是匀速运动,乙做的是匀加速运动,根据甲乙的运动的规律分别列式可以求得加速度和位移的大小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