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山东省文登市高三第三次统考理科综合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物理学经常建立一些典型的理想化模型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下列关于这些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育比赛中用的乒乓球总可以看作是一个位于其球心的质点 B带有确定电量的导体球总可以看作是一个位于其球心的点电荷 C分子电流假说认为在原子或者分子等物质微粒内部存在着一种环形电流,它使每个物质微粒都成为微小的磁体,它的两侧相当于两个磁极 D在研究安培力时,与电场中的检验电荷作用相当的是一个有方向的电流元,实验过程中应当使电流元的方向跟磁场方向平行 答案: C 试题分析:体育比赛中需要研究乒乓球的旋转,不可以看做质点,所以选项 A错误
2、;当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问题影响很小时才能看做点电荷,很多情况下,带电体的大小形状不能忽略,不可以看做点电荷,所以选项 B错误;安培为了解释磁的本质,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认为是电子环绕原子核运动形成环形电流,使其成为小磁体,所以选项 C正确;在研究安培力时,应当使电流元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垂直,平行的时候没有安培力 ,所以选项 D错误; 考点:物理思想、方法 如图所示,空间存在一有边界的条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与竖直平面(纸面)垂直,磁场边界的间距为 L。一个质量为 m、边长也为 L的正方形导线框沿竖直方向运动,线框所在平面始终与磁场方向垂直,且线框上、下边始终与磁场的边界平行。 t=0
3、时刻导线框的上边恰好与磁场的下边界重合(图中位置 I),导线框的速度为 v0。经历一段时间后,当导线框的下边恰好与磁场的上边界重合时(图中位置 ),导线框的速度刚好为零。此后,导线框下落,经过一段时间回到初始位置 I(不计空气阻力),则 A上升 过程中合力做的功与下降过程中合力做的功相等 B上升过程中线框产生的热量比下降过程中线框产生的热量的多 C上升过程中,导线框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D上升过程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小于下降过程重力的平均功率 答案: BC 试题分析: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知道,线框在运动过程中要克服安培力做功,消耗机械能,故返回原位置时速率减小,由动能定理可知,上升过程动能变化量大,
4、合力做功多,所以选项 A错误;分析线框的运动过程可知,在任一位置,上升过程的安培力大于下降过程中的安培力,而上升、下降位移相等,故上升过程克服安培力做功大于下降过程中克服安培力做的功,产生热量多,所以选项 B正确;以线框为对象分析受力可知,在上升过程做减速运动,有,故有 ,所以上升过程中,速度减小,加速度也减小,故选项 C正确;同 C分析可知,在下降过程中的加速度小于上升过程的加速度,而上升、下降的位移相等,故可知上升时间较短,下降时间较长,两过程中重力做功大小相同,由功率公式可知,上升过程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大于下降过程重力做的平 均功率,所以选项 D错误; 考点:电磁感应、电功、电功率
5、如图甲所示,在 x轴上有两个固定的点电荷 Q1、 Q2,其中 Ql带正电处于原点 O。现有一个正电荷 q 以一定的初速度沿 x轴正方向运动(只受电场力作用),其 v-t 图象如图乙所示, q 经过 a、 b两点时速度分别为 va、 vb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Q 2带负电且电荷量小于 Ql B b点的场强比 a点的场强大 C a点的电势比 b点的电势高 D q在 a点的电势能小于在 b点的电势能 答案: AD 试题分析:根据速度时间图像特点可知,正电荷在 b点的加速度为 0,在该点左侧做减速运动,右侧做加速运动,在 b点时所受电场力为零,即该点的场强为零,故可判断 Q2带负电,根据 可知,其电
6、荷量小于 Q1,所以选项 A正确;由上分析可知, a 点的场强不为零,即大于 b 点场强,所以选项 B 错误;该点电荷从 a点到 b做减速运动,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由 可知,故选项 C错误、 D正确; 考点:电势能、电场强度 “嫦娥三号 ”于 2013年 12月 14日 21时 11分降落在距离地球 38万公里的月球上,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在月球成功实现探测器软着陆的国家。着陆前 “嫦娥三号 ”曾在离月面 100 处悬停避障,然后缓速下降,离月面 4时, 7500N 变推力发动机关机, “嫦娥三号 ”做自由落体运动降落在月球虹湾以东地区( 19.51, 44.12),已知月表
7、重力加速度为地表重力加速度的六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g取 9.8 s2) A若悬停时 “嫦娥三号 ”的总质量为 kg,则变推力发动机的推力约为2450 B “嫦娥三号 ”落月点的北边十几米处有一个大撞击坑,假如悬停时 “嫦娥三号 ”在撞击坑的正上方,为避障姿态控制发动机先向南喷气,后向北喷气再次悬停在落月点正上方 C变推力发动机关机后,同样的着陆速度相当于从离地球表面 m处落下 D变推力发动机关机后,同样的着陆速度相当于从离地球表面 m处落下 答案: AC 试题分析:悬停时 “嫦娥三号 ”处于平衡状态,故有,所以选项 A正确;应该先向北喷气,再向南喷气,才能悬停在落月点的正上方,所以选项
8、 B错误;变推力发动机关闭后,在月球上的着陆速度为 ,而在地球上同样有 ,联立可得 ,故选项 C正确、 D错误;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 斜面上的物体受到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 F作用,力 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及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 所示。由图象中的信息能够求出的物理量或可以确定的关系有(斜面的倾角用 表示) A物体的质量 m B斜面的倾角 C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图像可以看出,在 0-2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分析物体受力有 ;在 2s以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故有 ,将 联立可解得,但无法解得其它物理量,所以只有选项 A正确; 考点:牛顿
9、第二定律应用、 v-t图像 如图, A、 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A物体质量 m=20kg, B物体质量M=30 kg。处于水平位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于墙壁,另一端与 A物体相连,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其劲度系数为 250 N m。 A与 B之间、 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0.5。现有一水平推力 F作用于物体 B上使 B缓慢地向墙壁移动,当移动 0.5m时,水平推力的大小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g取10 m/s2) A 200 N B 300 N C 250 N D 350 N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体 A与 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当物体 B向左移动 0.5m时,设两物体没有
10、发生相对滑动,则此时弹簧的弹力为,故在物体 B向左运动的 过程中,发生相对滑动,故 考点:共点力平衡 下图为学校配电房向各个教室的供电示意图, T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 4:1。 V1、 A1为监控市电供电端的电压表和电流表, V2、 A2为监控校内变压器的输出电压表和电流表, R1、 R2为教室的负载电阻, V3、 A3为教室内的监控电压表和电流表,配电房和教室间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则当开关 S闭合时 A电流表 A1、 A2和 A3的示数都变大 B只有电流表 A1的示数变大 C电压表 V3的示数变小 D电压表 V1和 V2的示数比始终为 4:1 答案: CD 试题分析:当开关 S闭
11、合时,负载功率增大,故输电电压不变,所以输电电流变大,即电流表 A 示数变大,又因线路较长,电阻不可忽略,故线路分压增大,根据 “串反并同 ”的规律可知,电压表 V3的示数变小、通过 R1的电流变小,所以选项 C正确、 AB错误;根据理想变压器规律可知,其原副线圈的电压比始终等于其匝数比,所以始终为 4: 1,所以选项 D正确; 考点:变压器、欧姆定律 实验题 在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组装了一套如图所示的装置,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一端与细绳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穿过打点计时 器的纸带与小车尾部相连接,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为 T,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 平衡小车所受
12、的阻力:不挂钩码,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轻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 _的点。 测量小车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M ,按图组装好仪器,并连接好所需电路,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先接通拉力传感器和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然后 ,打出一条纸带,关闭电源。 在打出的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按打点先后顺序依次取 O、 A、 B、 C、 D、 E等多个计数点,各个计数点到 O 点间的距离分别用 hA、 hB、 hC、 hD、 hE 表示,则小车和拉力传感器在计时器打下 D点时的动能表达式为 ,若拉力传感器的读数为 F,计时器打下 A点到打下 D点过程中,细绳拉力对小车所做
13、功的表达式为 。 某同学以 A点为起始点,以 A点到各个计数点动能的增量 为纵坐标,以A点到各个计数点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 W为横坐标,得到一条过原点的倾角为45的直线,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答案: 间距相等 ( 1 分,其他表述正确的同样给分) 释放小车 ( 1 分) ( 2分); ( 1分) 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2分,其他 表述正确的同样给分) 试题分析: 当打点计时器能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间隔均匀的点时,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即平衡摩擦力; 在组装好实验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 D 点的瞬时速度等于 CE 段的平均速度,即 ,故打下 D点时
14、的动能为 ;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 ; 因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故可得结论: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考点: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小宁同学尝试用新鲜的马铃薯来当 “电池 ”,并想测定该 “电池 ”的电动势。 实验室提供:灵敏电流计 G(内阻未知,量程为 300A) ,电阻箱( 09999.9 ),锌板、铅板各一块,开关一只,导线若干。按照图 1连好电路来测量该 “马铃薯电池 ”的电动势,调节电阻箱,得到了多组数据,可求出该电池的电动势 E 测 。利用该电路求得的电池的电动势 E 测 与真实值 E 真 之间的关系为 E 测 E 真 (填 “大于 ”、 “小于 ”或 “等于 ”) (
15、2)小华认为利用第( 1)题的电路也可以求得电池的内电阻,但是由于 G表内阻未知,不是很精确,为了精确测量出电池的内电阻应先测出 G表内阻 Rg。他按照图 2连好电路(其中电位器相当于阻值极大的滑动变阻器, G1、 G2为与G完全相同的电表) ,请在下面的方框图中画出图 2中的电路原理图。实验中的具体操作如下: S1闭合前,调节电位器阻值达到最大,闭合 S1、 S2,断开 S3; 调节电位器使 G1、 G2示数均为 I=200A; 保持电位器阻值不变,闭合 S1、 S3,断开 S2; 调节电阻箱阻值,使 G1示数 A; 读出电阻箱的数值 R。 通过上面的实验过程可以求得电流表 G1的内阻为 ,
16、本实验采是的是 的物理思想。 ( 3)小明想利用图像法处理( 1)中的实验数据,更为精确地测量该 “马铃薯电池 ”电动势和内阻,请在下列方框里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答案:( 1)小于 ( 2分);( 2)电路图见; R ( 1分) 等效替代 ( 1分)( 3)见 试题分析:( 1)在闭合电路中,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知,电源电动势,而实验中因没有考虑电流表分压作用,故测得值小于其真实值;( 2)实验电路图如下: 由实验步骤可知,变阻器的阻值不变,电流表示数保持不变,电路总电阻不变,电流表内阻等于电阻箱阻值,利用了等效替代法,电流表的 G1的内阻为 R;( 3)应用安阻法测电源电动势与内阻,实验时
17、需要测出电阻箱示数与电流表示数,应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应作出 图象或 图像,然后根据图象求出电源电动势与内阻,可设计下面两种方案均可: 1 2 3 4 5 6 R/ I/A /A-1 相关试题 2014届山东省文登市高三第三次统考理科综合物理试卷(带)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3号启航商务大厦5楼 邮编: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ICP备09188801号 粤教信息 (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 计算题 如下图是阿毛同学的漫画中出现的装置,描述了一个 “吃货 ”用来做 “糖
18、炒栗子 ”的 “萌 ”事儿:将板栗在地面小平台上以一定的初速经两个四分之一圆弧衔接而成的轨道,从最高点 P飞出进入炒锅内,利用来回运动使其均匀受热。我们用质量为 m的小滑块代替栗子,借这套装置来研究一些物理问题。设大小两个四分之一圆弧半径为 2R和 R,小平台和圆弧均光滑。将过锅底的纵截面看作是两个斜面 AB、 CD和一段光滑圆弧组成。斜面动摩擦因数均为 0.25,而且不随温度变化。两斜面倾角均为 , AB=CD=2R, A、 D等高, D端固定一小挡板,碰撞不损失机械能。滑块的运动始终在包括锅底最低点的竖直平面内,重力加速度为 g。 ( 1)如果滑块恰好能经 P点飞出,为了使滑块恰好沿 AB
19、斜面进入锅内,应调节锅底支架高度使斜面的 A、 D点离地高为多少? ( 2)接( 1)问,求滑块在锅内斜面上走过的总路程。 ( 3)对滑块的不同初速度,求其通过最高点 P和小圆弧最低点 Q 时受压力之差的最小值。 答案:)( 1) ;( 2) ( 3) 9mg 试题分析:( 1)在 P点 ( 2分) 到达 A点时速度方向要沿着 AB, ( 2分) 所以 AD离地高度为 ( 2分) ( 2)进入 A点滑块的速度为 ( 1分) 假设经过一个来回能够回到 A点,设回来时动能为 , 所以滑块不会滑到 A而飞出。 ( 1分) 根据动能定理 ( 2分) 得滑块在锅内斜面上走过得总路程 ( 1分) ( 3)
20、设初速度、最高点速度分别为 、 由牛二定律,在 Q 点 ( 1分) 在 P点 ( 1分) 所以 ( 1分) 由机械能守恒 ( 2分) 得 为定值 ( 1分) 带入 的最小值 得压力差的最小值为 9mg ( 1分) 考点:圆周运动、动能定理、牛顿第二定律、机械能守恒 如图 a 所示,两竖直线所夹区域内存在周期性变化的匀强电场与匀强磁场,变化情况如图 b、 c所示,电场强度方向以 y轴负方向为正,磁感应强度方向以垂直纸面向外为正。 t=0时刻,一质量为 m、电量为 q的带正电粒子从坐标原点O 开始以速度 v0沿 x轴正方向运动,粒子重力忽略不计,图 b、 c 中 , B0已知要使带电粒子在 0 4
21、nt0( n N)时间内一直在场区运动,求: ( 1) 在给定的坐标上画出带电粒子在 04t0时间内的轨迹示意图,并在图中标明粒子的运动性质; ( 2) 在 t0时刻粒子速度方向与 x轴的夹角; ( 3) 右边界到 O 的最小距离; ( 4) 场区的最小宽度。 答案:( 1)见;( 2)与 x轴成 370夹角;( 3) ;( 4)试题分析:( 1)( 5分) 评分说明:图正确 1分,运动性质每个 1分。 ( 2)粒子做类平抛运动 ( 1分) 又 ( 1分) ( 1分) 则 t0时刻粒子速度方向与 x轴的夹角为 37 ( 1分) ( 3)如图所示: 粒子作类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 ( 1分) 有几何
22、关系可知 ( 1分)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 1分) 其中 ( 1分) 右边界到 O 点的距离最小值为 ( 1分) ( 4)每隔时间 4t0,粒子向左平移 ( 1分) 4nt0时刻,粒子与 O 点在 x方向相距 ( 1分)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 1分) 则左侧场区边界离 O 点的距离为 ( 2分) 故在 04nt0时间内,场区的宽度至少为 ( 1分) 考点:在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简答题 (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故液体表面存在张力 B PM2.5(指空气中直径小于 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 C把很多小的单晶体放
23、在一起,就变成了非晶体 D第二类永动机没有违反能量守恒定律 E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F分子间引力总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 2)一端开口的极细玻璃管开口朝下竖直立于水银槽的水银中,初始状态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 l0=62cm,系统温度 27 。因怀疑玻璃管液面上方存在空气,现从初始状态分别进行两次试验如下: 保持系统温度不变,将玻璃管竖直向上提升 (开口仍在水银槽液面以下),结果液面高度差增加 ;将系统温度升到 77 ,结果液面高度差减小 。已知玻璃管内粗细均匀,空气可看成理想气体,热力学零度可认为为 -273 。求: 实际大气压为多少 cmHg? 初始状态玻璃管内的空气柱
24、有多长? 答案:( 1) ADE;( 2) 75cmHg; 12cm 试题分析:( 1)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故液体表面存在张力,所以选项 A正确;悬浮颗粒物的运动属于布朗运动,所以选项 B错误;把很多小的单晶体放在一起,就变成了多晶体,所以选项 C 错误;第二类永动机没有违背能量守恒定律,但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所以选项 D正确;因温度的升高使得汽化的分子数增加,气压增大,所以选项E正确;分子间的引力的斥力都随着距离的减小 而增大,但斥力增加的更快,所以选项 F错误; ( 2) 设大气压强相当于高为 H的水银柱产生压强,初始空气柱的长度为 x,玻璃管的截面积为 s,则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由第一次实验的初末状态 ( 2分) 由第二次实验的初末状态 ( 2分) 两式中 T1和 T2分别为 300K 和 350K,依据两式可求得 H=75cm, x=12cm 故实际大气压为 75cmHg ( 2分) 初始空气柱长 12cm ( 1分) 考点:分子动理论与统计观点、理想气体、热力学定律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