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2011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物理 选择题 一人以垂直河岸不变的速度(相对水)向对岸游去,若河水流动速度恒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河水流动速度对人渡河无任何影响 B游泳者渡河的路线与河岸垂直 C由于河水流动的影响,人到达对岸的位置将向下游方向偏移 D由于河水流动的影响,人到达对岸的时间与静水中不同 答案: C 2007年 10月 24日,我国发射的 “嫦娥一号 ”探月卫星简化后的路线示意图如图所示。卫星由地面发射后,经过发射轨道进入停泊轨道,然后在停泊轨道经过调速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再次调速后进入工作轨道,卫星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已知卫星的停泊轨道与工作轨道的半径之比为
2、a,卫星在停泊轨道和工作轨道运行的周期之比为 b,卫星在停泊轨道和工作轨道上均可视为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A地球与月球的质量之比为 B卫星在停泊轨道和工作轨道运行的线速度之比为 C卫星在停泊轨道运行的速度小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D卫星在停泊轨道转移到地月转移轨道,卫星必须加速 答案: ACD 一质量为 m的物体在水平恒力 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在 t0时刻撤去力F,其 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则下列关于力 F的大小和力 F做的功 W的大小关系式,正确的是 A B C v0t0 D v0t0 答案: BD 关于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功率 P=W/t,只要知道
3、 W和 t的值就可求任意时刻的功率 B由 P=F v可知,汽车的功率和它的速度成正比 C汽车发动机功率达到额定功率,当牵引力等于阻力时,汽车的速度最大 D汽车发动机功率达到额定功率,汽车的速度还可能继续增大 答案: CD 下列所述的物体在题给的运动过程中(均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的是 A小石块被竖直向上抛出后在空中运动的过程 B木箱沿光滑斜面加速下滑的过程 C人乘电梯加速上升的过程 D货物被起重机匀速上提过程 答案: AB 物理学中有些问题的结论不一定必须通过计算才能验证,有时只需要通过一定的分析就可以判断结论是否正确。如图所示, AB为倾角为 的斜面,小球从 A点以初速度 v0(方向与斜
4、面成 角)抛出,恰好落到斜面底端的 B点,不计空气阻力,则 AB两点间的距离为 A B C D 答案: C 10如图所示,长为 l的轻杆 A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 m的小球 B,另一端固定在水平转轴 O 上,轻杆绕转轴 O 在竖直平面内匀速转动,角速度为 。在轻杆与水平方向夹角 从 0增加到 90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 B受到的合力的方向一定沿着轻杆 A B小球 B受到轻杆 A作用力的大小为 C小球 B受到轻杆 A的作用力对小球 B不做功 D小球 B受到轻杆 A的作用力对小球 B做功为 答案: A 如图所示,小球自空中自由下落从转动的圆形纸筒穿过,开始下落时小球离纸筒顶点的高度 h=0
5、.8m,纸筒绕水平轴匀速转动的角速度为 =5rad/s, g取10m/s2。若小球穿筒壁时能量损失不计,撞破纸的时间也可不计,且小球穿过后纸筒上只留下一个孔,则纸筒的半径 R为 A 0.2m B 0.4m C 0.5m D 1.0m 答案: C 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质量为 m的小球,经时间 t落在水平地面上,速度方向偏转 角。若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 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抛出的速度大小为 B小球落地时速度大小为 C小球在时间 t内的位移为 D小球在时间 t内速度的变化量为 gt 答案: D 可以发射一颗这样的人造地球卫星,使其圆轨道 A与地球表面上某一纬度线(非赤道)是共面同心圆
6、B与地球表面上某一经度线所决定的圆是共面同心圆 C与地球表面上的赤道线是共面同心圆,但卫星相对地球表面是运动的 D经过台州的正上方,且卫星相对地球表面是静止的 答案: C 自由摆动的秋千摆动幅度越来越小,在这过程中 A机械能守恒 B能量正在消失 C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D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但总能量守恒 答案: D 如图所示,两部拖拉机拉着一根原木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两部拖拉机的链条之间的角度始终保持为 ,某段时间内每部拖拉机的拉力对原木所做的功均为 W。那么,在这段时间内,两部拖拉机对原木所做的总功为 A 0 B C D 答案: B 实验题 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
7、恒定律。实验所用的电源为学生电源,输出电压为 6V 的交流电和直流电两种,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落下,重锤从拖着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的点 ,对纸带上的点的痕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定恒定律。 ( 1)下面列举了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 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件;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直流输出端上; C用天平测量出重锤的质量; D调整错误后,再接通电源开关,释放悬挂纸带的夹子,打出一条纸带; E测量打出的纸带上某些点之间的距离; F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 指出其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步骤是 ;操作错误的步骤是 。 ( 2)如图(乙)所示,根据打出的
8、纸带,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五个点 A、 B、C、 D、 E,测出 A点距起始点 O 的距离为 s0,点 A、 C间的距离为 s1,点 C、 E间的距离为 s2,使用交流电的频率为 f,已知重锤的质量为 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g,则起始点 O 到打下 C点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EP ,重锤动能的增加量为 EK 。利用这个装置也可以测量重锤下落的加速度 a的数值,则根据这些条件和数据计算重锤下落的加速度 a的表达式: a= 。答案:( 1) C, B ; ( 2) , , 或考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分析:( 1)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 仪器、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
9、以及注意事项,只有这样才能明确每步操作的具体含义 ( 2)根据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可以求出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由此求出 C点的速度,进一步可以求出重锤动能的增加量;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理 x=aT2可以求出重锤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也可以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解:( 1)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 “交流输出 ”上,故 B错误,操作不当 C:因为我们是比较 mgh、 mv2的大小关系,故 m可约去比较,不需要用天平,故 C没有必要 故答案:为: C, B ( 2)重力势能的减小量等于重力做功大小,故有: EP=mg
10、( s0+s1) 由题意可知,各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T=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由此可以求出 C点的速度大小为: vC=所以动能的增量为: EK= m = 重锤下落时做匀加速运动,因此由逐差法得: a= = 或者从 O 到 C根据功能关系有: ma(s0+s1)= m 解得: a= 故答案:为: mg( s0+s1), , 或 如图(甲) 所示的实验装置,可用于探究力对静止物体做功与物体获得速度的关系。 ( 1)实验中,小车会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来平衡掉摩擦阻力,下面操作正确的是 。 A放开小车,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 B放开小车,小车能
11、够匀速下滑即可 C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 D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 2)关于橡皮筋做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橡皮筋做的功可以直接测量 B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可以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整数倍增加 C橡皮筋在小车运动的全程中始终做功 D把橡皮筋拉伸为原来的两倍,橡皮筋做功也增加为原来的两倍 ( 3)若木板水平放置,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当小车速度最大时,关于橡皮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所在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橡皮筋处于原长状态 B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 C小车在两个铁钉的连线处 D小车未过两个铁钉的连线 ( 4)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在纸带上的点
12、,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 部分进行测量,如图(乙)所示; 答案:( 1) D; ( 2) B; ( 3) BD; ( 4) GI或 HK 考点: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分析:( 1)小车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细线的拉力,要使拉力等于合力,必须使重力的下滑分量平衡摩擦力,摩擦力包括纸带受到的摩擦和长木板的摩擦; ( 2)小车在橡皮条的拉力作用下先加速运动,当橡皮条恢复原长时,小车由于惯性继续前进,做匀速运动,并且橡皮筋的拉力是一个变力,我们无法用W=Fx进行计算 ( 3)橡皮条做功完毕,速度最大,动能最大; ( 4)要测量最大速度,应该选用点迹恒定的部分 解:(
13、 1)小车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细线的拉力,要使拉力等于合力,必须使重力的下滑分 量平衡摩擦力,而摩擦力包括纸带受到的摩擦和长木板的摩擦; 故选 D ( 2) A:橡皮筋的拉力是一个变力,我们无法用 W=Fx进行计算故 A错误 B:橡皮筋伸长量按倍数增加时,功并不简单地按倍数增加,变力功一时无法确切测算因此我们要设法回避求变力做功的具体数值,可以用一根橡皮筋做功记为 W,用两根橡皮筋做功记为 2W,用三根橡皮筋做功记为 3W ,从而回避了直接求功的困难故 B正确 C:小车在橡皮条的拉力作用下先加速运动,当橡皮条恢复原长时,小车由于惯性继续前进,做匀速运动故 C错误 D:橡皮筋的拉力是一个变
14、 力,我们无法用 W=Fx进行计算, x变为原来的 2 倍,Fx比原来的两倍要大故 D错误 故选: B ( 3)橡皮条做功完毕,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橡皮条恢复原长; 故选 BD ( 4)要测量最大速度,应该选用点迹恒定的部分,所以选 GI或 HK 部分 故答案:为:( 1) D; ( 2) B; ( 3) BD; ( 4) GI或 HK 计算题 ( 10分)如图所示,平台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 H=5m,一质量为 m=1kg的小球从平台上 A点以某一速度水平抛出,测得其运动到 B点时的速度为vB=10m/s。已知 B点离地面的高度为 h=1.8m,取重力加 速度 g=10m/s2, 以水平地面为零
15、势能面。问: ( 1)小球从 A点抛出时的机械能为多大? ( 2)小球从 A点抛出时的初速度 v0为多大? 答案: (10分 ) 解:( 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A点时的机械能 2分 代入数据解得, 1分 ( 2) 或 2分 代入可解得 2分 另解 ,或 2分 代入可解得 1分 把小球到达 B点时的速度进行正效分解,如图所示 由图可得, 1分 ( 3) 1分 1分 综合可解得 1分 ( 10分)天文工作者观测到某行星的半径为 r0,自转周期为 T0,它有一颗卫星,轨道半径为 r,绕行星公转周期为 T。求: ( 1)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g为多大? ( 2)要在此行星的赤道上发射一颗同步人造
16、卫星,使其轨道在赤道上方,则该同步卫星离地表的高度 h为多大? 答案: (10分 )解:( 1)对卫星环绕行星公转有, 2分 对行星表面上的物体有, 2分 联立 得, 2分 ( 2)对同步卫星环绕地球运动有, 2分 联立 或 得, 或 2分 ( 13分)如图所示,斜面与水平面在 B点衔接,水平面与竖直面内的半圆形导轨在 C点衔接,半圆形导轨的半径为 r=0.4m。质量 m=0.50kg的小物块,从 A点沿斜面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得它经过 C点进入半圆形导轨瞬间对导轨的压力为 35N,之后向上运动恰能完成半圆周运动到达 D点。已知 A到 B的水平距离为 l1=3.2m, B到 C的水平距离为 l2
17、=1.6m,物块与斜面及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0.25,不计物块通过衔接点时的能量损失, g取 10m/s2。求: ( 1)物块从 C至 D克服阻力做了多少功? ( 2) A点离水平面的高度 h为多大? ( 3)为使物块恰好不能越过 C而进入半圆形导轨内,物块在斜面上下滑 的起始高度应调节为多大?答案: (13分 ) 解: ( 1)圆周运动在 C点有, 1分 圆周运动在 D点有, 1分 从 C至 D由动能定理有, 2分 联立 式并代入数据可解得,从 C至 D物块克服阻力做的功 1分 ( 2)从 A到 B,物块克服阻力做的功 1分 从 A到 C,由动能定理有, 2分 联立 式并代入数据可解得, 1分 ( 3)从起始到 C点由动能定理有, 2分 又 1分 联立 式并代入数据可解得,1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