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 11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将下列四种铁的化合物溶于稀盐酸 ,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没有颜色变化 ,再加入氯水即呈红色的是 A FeS B Fe2O3 C FeCl3 D Fe2(SO4)3 答案: A 试题分析: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没有颜色变化 ,再加入氯水即呈红色,说明溶液有Fe2+。只有 FeS与盐酸反应生成 Fe2+。答案:选 A。 考点: Fe2+的检验 点评:亚铁离子的检验有三种方法:第一看颜色, Fe2+为绿色。第二加 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最后变成红褐色。第三就是加 KSCN 溶液,溶液颜色无变化,再加入氧化剂,溶
2、液变为血红色。 下列实验方法合理的是 ( ) A可用水鉴别己烷、四氯化碳、乙醇三种无色液体 B油脂皂化后可用渗析的方法使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充分分离 C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Na2CO3溶液和 NaHCO3溶液 D为准确测定盐酸与 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所用酸和碱的物质的量应相等 答案: A 试题分析:与水混合时,由于乙烷的密度小于水、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上述两者都不溶于水,一个上层为无色油状液体,一个下层为无色油状液体,而水与乙醇互溶,故可鉴别, A正确;油脂皂化后可用盐析的方法分离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 B错;澄清石灰水与 Na2CO3溶液和 NaHCO3溶液反应都生成沉淀无法鉴别, C错;
3、用盐酸和 NaOH溶液测定酸碱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保证充分反应,其中一者要过量, D错。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出和鉴别 点评:本题非常基础,可用于基础训练。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 100mL 3.0mol L-1的盐酸和氢氧 化钠溶液,向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在相同状况下生成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2 5,则加入的铝粉的质量为 A 8.1g B 6.75g C 5.4g D 2.7g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Al+6H+=2Al3+3H2 2Al+2OH-+2H2O=2AlO2-+3H2,若铝均不足,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 1 1;若铝均过量,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 1
4、3。根据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 2 5,则说明铝和盐酸的反应中铝是过量的,而铝和烧碱溶液的反应中,铝是不足量的。根据 HCl的量可求出生成 H2 0.15mol,则与 NaOH反应生成的 H2为 0.375mol,所以反应的铝为 0.25mol,质量为 6.75g。答案:选 B。 考点:铝的性质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要分析出相同量的铝与相同物质的量的盐酸和NaOH反应,谁过量谁不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R溶液导电性较弱, HR属于弱酸 B某化合物溶解于水导电,则该化合物为电解质 C根据电解质在其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成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D食盐是电解质,食盐的水溶液也是电
5、解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有关,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化合物水溶液导电,该化合物不一定能电离出离子,比如 SO2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其与水反应生成的 H2SO3电离出来的离子导电,所以 H2SO3是电解质, SO2不是电解质。食盐水溶液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答案:选 C。 考点:电解质 点评:电解质必须自身能电离出离子。 一小块钠置于空气中,有下列现象: 变成白色粉末, 变暗, 变成白色固体, 变成液体,上述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现象的本质是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样的变化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现象相对应,钠置于空气中发
6、生的变化如下: NaNa2ONaOHNa2CO310H2ONa2CO3,答案:选 B。 考点:钠的性质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钠的基本性质,比较简单。 下列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加入 Al能放出 H2的溶液中: Fe2+、 Al3+、 NO3-、 Cl-、 S2- 在 PH=11的溶液中: Na+、 Al(OH)4 -、 NO3-、 S2-、 SO32- 由水电离的 c(H+)=10-12mol L-1的溶液中: Cl-、 HCO3-、 NO3-、 NH4+、 F- 加入 Mg能放出 H2的溶液中: Mg2+、 NH4+、 Cl-、 K+、 SO42- A B C D 答案:
7、 A 试题分析: 中加入 Al能放出 H2的溶液,或酸性或碱性,所以 Fe2+、 Al3+、 S2-一定不能大量存在。 中由水电离的 c(H+)=10-12mol L-1的溶液,或酸性或碱性,所以 HCO3-、 NH4+、 F-一定不能大量存在。答案:选 A。 考点:离子共存 点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是:( 1)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即生成沉淀,气体,水、弱酸、弱碱等难电离物质);( 2)能生成难溶物的离子之间(如: Ca2+和 SO42-; Ag+和 SO42-);( 3)能完全水解的离子之间,如多元弱酸和弱碱盐的阴、阳离子(如: Al3+, Fe3+与 CO32-、 HCO3
8、-、 AlO2-、 ClO-,S2-等);( 4)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 、 H+、 NO3-; S2-、 ClO-;S2-、 Fe3+等);( 5)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3+和 SCN-);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一般有( 1)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 OH-;( 2)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 Fe2+、 Fe3+、 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 3)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 “氧化还原反应 ”、 “加入铝粉产生氢气 ”;( 4)是 “可能 ”共存,还是“一定 ”共存等。 下列关于氯水
9、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中只含有 Cl2和 H2O 分子 B加入 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C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久置的氯水,酸性增强 D饱和氯水与石灰石的反应是制取较浓 HClO 溶液的重要方法 答案: A 试题分析:新制的氯水中含有三种分子: H2O、 HClO、 Cl2和四种离子: H+、OH-、 Cl-、 ClO-。答案:选 A。 考点:氯水的性质 点评:氯水光照时 2HClO 2HCl+O2,长期光照, HClO 分解生成 HCl,酸性增强。 将镁粉和碳酸镁的混和物置于氧气中灼烧,直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经测定,灼烧后所得的固体质量与原混和物的质量相同,则原混和物中镁粉和
10、碳酸镁的质量比为 A 47 B 107 C 1411 D 1114 答案: D 试题分析:灼烧混合物时,发生反应为: 2Mg+O2 2MgO, MgCO3MgO+CO2。灼烧后所得的固体质量与原混和物的质量相同,则反应掉的 O2和生成的 CO2质量相等。所以 Mg与 Mg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质量比为 。答案:选 D。 考点:化学计算 点评:本题主要根据质量守恒进行计算,考查计算技巧。 用 4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 “操作及现象 ”与 “溶液 ”不符的是 选项 操作及现象 溶液 A 通入 SO2,溶液不变浑浊,再加氯水,变浑浊 BaCl2溶液 B 通入 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
11、红色褪去 Ca(ClO)2溶液 C 通入 S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 SO2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加入足量 NaOH溶液,又变浑浊 Ca(OH)2溶液 D 通入 NH4HCO3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溶液变浑浊,继续通入该气体,浑浊消失Ca(OH)2溶液 答案: D 试题分析: NH4HCO3受热分解生成 NH3、 CO2和 H2O, NH3、 CO2在水中又可以生成 NH4HCO3,所以通入 NH4HCO3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就相当于加入NH4HCO3,沉淀不会消失。答案:选 D。 考点:化合物的性质 点评:本题 D选项是一个陷阱,在碱性溶液中不会存在 HCO3-。 用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金属铝
12、为原料制取 Al(OH)3,甲、乙、丙三个学生制备的途径分别是 若要得到等量的 Al(OH)3则 A三者消耗原料相同 B甲消耗的原料最少 C乙消耗的原料最少 D丙消耗的原料最少 答案: D 试题分析:甲方案中制取 1mol Al(OH)3,需要 H2SO4 1.5mol, NaOH 3mol。乙方案中制取 1mol Al(OH)3,需要 H2SO4 0.5mol, NaOH 1mol。丙方案中制取 1mol Al(OH)3,需要 H2SO4 mol, NaOH mol。答案:选 D。 考点:铝的性质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制取 Al(OH)3的三种方法,最终生成 Al(OH)3所以消耗 H+和 O
13、H-的用量相同,因此只需要看一步的用量即可。 下表中,对陈述 、 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选项 陈述 陈述 判断 A 碳酸钠、碳酸氢钠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2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 NaHCO3不能 对, 对,有 B 向 Na2O2的水溶液中滴入酚酞变红色 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对, 错,无 C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 高压钠灯发出透雾性 对, 强的黄光 对,有 D 酚酞试液在碳酸钠溶液中的颜色比在碳酸氧钠溶液中深 CO32 水解程度大于HCO3 对, 对,有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陈述 ,陈述 均错误,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Na
14、HCO3也与Ca(OH)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B项陈述 不全面,应先变红后褪色; C项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D项陈述 说明 Na2CO3溶液碱性强于 NaHCO3溶液,与陈述 有因果关系,故 D正确。 考点:元素化合物性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点全面,比较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Cs是稳定的核电荷数最大的碱金属元素,下列关于铯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铯与冷水反应十分平缓并生成 H2 B铯与硫酸反应,生成 CsSO4与 H2 C铯的氧化物可直接与水反应生成 CsOH D铯在空气中燃烧生成 Cs2O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钠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律可知铯是比钠金属性更强的金属,
15、因此与水反应非常剧烈,铯是一价金属,硫酸铯因为 Cs2SO4,铯与氧气反应生成比过氧化物更复杂的氧化物。答案:选 C。 考点:同族元素的性质 点评: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大,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减弱,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方法不正确的是 ( ) A用过滤法分离 Fe(OH)3胶体和 FeC13溶液的混合物 B用结晶法提纯 NaC1和 KNO3的混合物中的 KNO-3 C用蒸馏法分离乙醇和苯酚的混合物 D除去 FeC12溶液中的少量 FeC13: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答案: A 试题分析: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可以透过半透膜,因此可以用渗析
16、的方法分离 Fe(OH)3胶体和 FeC13溶液。 NaCl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变化不大,KNO3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变化很大,所以用重结晶的方法来分离。乙醇和苯酚是互溶的两种液体,用蒸馏的方法分离。除去 FeC12溶液中的少量 FeC13,加入过量的 Fe,发生 2Fe3+Fe=3Fe2+,然后过滤出去过量的铁粉。答案:选 A。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 点评:本题简单基础,只有掌握物质的性质才能选择出正确的分离方法。 除去 SiO2中混有的少量生石灰和石灰石,有如下操作: 加水溶解 加水煮沸 过滤 加稀 HCl 加稀 H2SO4,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Si
17、O2不溶于水和酸,生石灰溶于水,石灰石不溶于水但是溶于酸。所以加稀盐酸直接过滤就可以得到纯净的 SiO2。答案:选 B。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 点评:只有掌握物质的性质才能选择出正确的分离方法。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Fe与 HCl反应: 2Fe+6H+=2Fe3+3H2 B Cu与 AgNO3反应: 2Ag+Cu=Cu2+2Ag C醋酸与 NaOH反应: CH3COOH+OH-=CH3COO-+H2O D CuSO4与 Ba(OH)2反应: Cu2+2OH-+SO42-+Ba2+=BaSO4+Cu(OH)2 答案: A 试题分析: Fe与 HCl反应不能生成 Fe3+。答案:
18、选 A。 考点: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点评: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要注意: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看是否符合质量守恒、看是否符合电荷守恒、看是否符合得失电子相等。可溶的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注意过量、少量、适量等。 鉴别 NaCl、 NaBr、 NaI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 ) A碘水、淀粉溶液 B氯水、 CCl4溶液 C溴水、苯 D硝酸、 AgNO3溶液 答案: BD 试题分析:可溶性卤化物可用下列两种方法鉴别:( 1)在 3 种试样中各取少许,分别加入氯水,再加入 CCl4后振荡、静置。液体分层,下层为紫红色的原试样为碘化物;因为 Cl2 2I-=2Cl- I2,生成的 I2被 CCl4萃取呈紫红色;
19、同理,下层为橙红色的原试样为溴化物;另一种会在下层出现黄绿色则为氯化物,因为Cl2溶解在 CCl4层中。( 2)在 3种试样中各取少许,分别滴加 AgNO3溶液和稀HNO3,产生的白色沉淀是 AgCl,原试样为氯化物;产生的浅黄色沉淀是 AgBr,原试样为溴化物;产生的黄色沉淀为 AgI,原试样为碘化物。 考点:离子的鉴别 点评:本题属于卤素离子的鉴定,在高考中经常出现,应该重视。 有甲、乙、丙 3瓶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若将甲用水稀释,在乙中加入少量的 BaCl2溶液,丙保持原状,然后用等浓度的 NaOH溶液滴定,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需 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是( ) A丙 甲 乙
20、B丙 =甲 乙 C乙 丙 甲 D甲 =乙 =丙 答案: D 试卷分析:对于三瓶溶液分别进行加水稀释,加少量 BaCl2溶液和维持现状处理,但是这些处理方法都不影响 H+的物质的量,所以中和滴定时消耗 NaOH溶液的体积相同。答案:选 D。 考点:酸碱中和滴定 点评:本题用守恒法解更简单。 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中科院实验室用石墨制得金刚石 B北冰洋的冰在南极解冻,由冰变为水,再变为水蒸气 C日本 “3 11”大地震用 “84”消毒液杀菌消毒 D 2010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的烟花燃放 答案: B 试题分析:石墨与金刚石不是同种物质,中科院实验室用石墨制得金刚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1、, A项错误;冰变为水,水变为水蒸气是物质的三态变化,为物理变化, B项正确;用 “84”消毒液杀菌消毒的实质是消毒剂与病毒细菌的蛋白质发生反应使蛋白质变性,从而导致细菌和病毒死亡,是化学变化, C项错误;烟花燃放是化学变化, D项错误。 考点:化学基本概念 点评: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一定条件下,中学化学常见物质甲、乙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乙是( ) A HCl B FeCl 2 C KOH D NaHCO3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甲可为碳酸钠,乙为碳酸氢钠;发生的反应分别为:Na2CO3 CO2 H2O=2NaHCO3 Na2CO3 HCl=NaHCO3 NaCl。答
22、案:选 D。 考点:无机框图 点评:化学推断题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试题,如元素及化合物性质和社会生活,环境保护,化学计算等知识,还可引入学科间综合。它不仅可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方法。解框图题的方法:最关键的是寻找 “突破口 ”, “突破口 ”就是抓 “特 ”字,例如特殊颜色、特殊状态、特殊气味、特殊反应、特殊现象、特殊制法、特殊用途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iO2能和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硅酸 B SiO2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任何酸 C SiO2的俗名叫水玻璃,不溶于水 D SiO2又叫水晶,能溶于 NaOH溶液中 答案: D 试题分析:
23、SiO2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化合生成硅酸。 SiO2可以与 HF 反应。Na2SiO3的水溶液叫水玻璃,不是 SiO2。答案:选 D。 考点: SiO2的性质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基础性强。 实验题 某同学用如图一所示的装置来探究 CO2、 S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结果通入 CO2可以看到先浑浊后澄清的现象,但通入 SO2没有看到浑浊现象。经过思考分析,该同学改用图二的装置,将气体收集在注射器中,缓慢地将气体一个气泡一个气泡地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结果都能看到石灰水先变浑浊再澄清的现象,且通入 SO2产生的现象明显比通入 CO2快。 ( 1)若锥形瓶内装的是亚硫酸钠,写出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4、_。 ( 2)对比分析两组实验,你认为用图一装置实验时,通入 SO2不能出现浑浊的原因可能是 _。写出此时试管内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_。 ( 3)用图二装置实验时,以相同速率通入 CO2或 SO2, SO2产生浑浊再变澄清的现象比 CO2快,其原因是 _。 ( 4)用图一进行 SO2与石灰水反应的实验时,为防止 SO2污染空气,应用盛有过量浓烧碱溶液的容器吸收 SO2,写出容器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答案:( 1) Na2SO3+H2SO4=Na2SO4+H2O+SO2- ( 2)反应时直接生成了酸式盐而看不到沉淀 Ca(OH)2+2SO2=Ca(HSO3)2 ( 3) SO2溶解度
25、大,且对应的亚硫酸酸性比碳酸强,通入的 SO2与石灰水反应快 ( 4) SO2+2OH-=SO32-+H2O 试题分析: CO2跟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CaCO3, SO2跟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CaSO3,当气体过量时白色沉淀又溶解,所以,一般认为不能用石灰水来区别 CO2和 SO2。然而本题给出的结论是:通入 SO2没有看到浑浊现象。这要从 CO2和 SO2性质的区别上来分析原因,二者在水中的溶解度及对应酸的酸性不同。防止 SO2污染空气,要增加尾气吸收装置,烧碱过量时生成的盐为Na2SO3。 考点:化学实验 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有化学实验即科学探究之说法。纵观近几
26、年高考,主要以考察探究性实验和物质制备实验为主。这些探究性和制备性实验的试题,综合性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紧密,有的还提供一些新的信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细致的审题,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重组,全面细致的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思路是: 1.准确地把握实验目的; 2.利用已学知识,分析如何实现这个目的 实验原理; 3.结合实验材料,初步确定设计对策 实验方案。 填空题 如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见 物质之间的一些反应关系,其中部分产物未写出。常温下 X和 H是固体, B和 G是液体,其余均为气体, 1 mol X分解得到 A、 B、C各 1 mol。 试解答
27、下列各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X_, B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 GA F: _。 C DE: _。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G CuE: _。 (4)工业上合成 C,合成后采用加压降温液化方法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 C,能用上述方法分离出 C的原因是_。 答案:( 1) NH4HCO3 H2O ( 2) C 4HNO3(浓 ) CO2 4NO2 2H2O 4NH3 5O2 4NO 6H2O ( 3) 3Cu 2NO3 8H =3Cu2 2NO 4H2O ( 4) NH3易液化 试题分析:由框图可知 X 既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 A,又能与碱反应生成气体 C,故
28、 X应为弱酸的铵盐,该弱酸易分解,而且产生的气体能与 Na2O2反应,猜想X应为 NH4HCO3或 (NH4)2CO3,又知 1 mol X分解得到 A、 B、 C各 1 mol,故 X只能是 NH4HCO3, A为 CO2, B为 H2O, C为 NH3, D为 O2, E为 NO, F为NO2, G为 HNO3, H为 C。 考点:无机框图 点评:化学推断题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试题,如元素及化合物性质和社会生活,环境保护,化学计算等知识,还可引入学科间综合。它不仅可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 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方法。解框图题的方法:最关键的是寻找 “突破口 ”, “突
29、破口 ”就是抓 “特 ”字,例如特殊颜色、特殊状态、特殊气味、特殊反应、特殊现象、特殊制法、特殊用途等。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 Na+、 K+、 Br-、 SO42-、 CO32-等离子中的全部或其中的几种,现进行以下的连续操作: a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b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c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后,无气体放出;再加 Ba(OH)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试填写下列空白: 原混合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_,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 上述 ac 的操作中, _是错误的,理由是_。 为确定另一种金属离子是否存在,应补充的操作是 _。 答案:( 1) Na+、
30、 Br-, CO32-; ( 2) C;若将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改为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便可以根据加入Ba(OH)2是否产生白色沉淀确定 SO42-的存在; ( 3)过蓝色钴玻璃做焰色反应。 试题分析:焰色 反应为黄色,则溶液中一定有 Na+,通入氯气溶液由无色变成红棕色,则溶液中一定有 Br-,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后,无气体放出,则一定没有 CO32-,再加 Ba(OH)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有SO42-。 考点:元素推断 点评:化学推断题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试题,如元素及化合物性质和社会生活,环境保护,化学计算等知识,还可引入学科间综合。它不仅可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31、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方法。解框图题的方法:最关键的是寻找 “突破口 ”, “突破口 ”就是抓 “特 ”字,例如特殊颜 色、特殊状态、特殊气味、特殊反应、特殊现象、特殊制法、特殊用途等。 已知 A、 B、 C、 X均为中学常见的纯净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副产物已略去 )。 试回答: (1)若 X是强氧化性单质,则 A不可能是 _。 a S b N2 c Na d Mg e Al (2)若 X是金属单质,向 C的水溶液中滴加 AgNO3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 B的化学式为 _; C溶液在储存时应加入少量 X,理由是(用必要的文字和离子方程式表示 )_。 (3
32、)若 A、 B、 C为含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 X为强电解质溶液, A溶液与 C溶液反应生成 B,则 B的化学式为 _, X的化学式可能为 (写出不同类物质 )_或 _,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为 _或 _。 答案:( 1) de ( 2) FeCl3 Fe 2Fe3 =3Fe2 ,防止 Fe2 被氧化成 Fe3 ( 3) Al(OH)3 HCl NaOH AlO2 H H2O=Al(OH)3 Al3 3OH-=Al(OH)3 试题分析:此转化关系与我们熟悉的连续氧化非常相似。 ( 1)当 X是强氧化性单质 (如: O2)时, S、 N2、 Na均可被连续氧化,而 Mg、Al只能被氧化一次。因此 A
33、不可能是 Mg、 Al。 ( 2)由于 C溶液中滴加 AgNO3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所以 C中含有 Cl-, X应为变价金属,我们常见的有铁、铜等,经验证, X为 Fe, A为Cl2。 Cl2 FeCl3 FeCl2, B为 FeCl3, C为 FeCl2,由于 Fe2 易被氧化,储存FeCl2溶液时常加入少量铁粉。 ( 3) A、 B、 C均含同一种金属元素,结合题意可推出,应是含铝化合物与酸或碱的反应。如: NaAlO2 Al(OH)3 AlCl3或 AlCl3 Al(OH)3 NaAlO2 考点:无机推断 点评:化学推断题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试题,如元素及化合物性质和社会生活,
34、环境保护,化学计算等知识,还可引入学科间综合。它不仅可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方法。解框图题的方法:最关键的是寻找 “突破口 ”, “突破口 ”就是抓 “特 ”字,例如特殊颜色、特殊状态、特殊气味、特殊反应、特殊现象、特殊制法、特殊用途等。 BGO 是我国研制的一种闪烁晶体材料,曾被用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著名实验,它是锗 酸铋的简称。若知: 在 BGO 中锗处于其最高价态; 在 BGO 中铋的化合价与铋跟氯形成某种共价氯化物时所呈的价态相同,在此氯化物中铋具有最外层 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BGO 可以看成是由锗和铋两种元素所形成的复杂氧化物,且在
35、 BCO 晶体的化学式中,这两种氧化物所含氧的总质量相同。请填空: (1)锗和铋的元素符号分别是 _和 _。 (2)BGO 晶体的化学式为 _。 (3)BCO 晶体中所含铋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_。 答案: (1)Ge; Bi (2)3GeO2 2Bi2O3 (3)Bi2O3 试题分析:在 BGO 中锗处于其最高价态,铋跟氯形成某种共价氯化物时所呈的价态相同,在此氯化物中铋具有最外层 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则锗为 +4价,铋为 +3价。 BGO 可以看成是由锗和铋两种元素所形成的复杂氧化物,且这两种氧化物所含氧的总质量相同,则 BGO 的化学式为 3GeO2 2Bi2O3。 考点:物质推断 点评:
36、本题的关键是要推出锗和铋的化合价。 计算题 向 20 mL某浓度的 AlCl3溶液中滴加 2 mol/L的 NaOH溶液时,所得的沉淀质量与加入 NaOH溶液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图中 A 点表示的意义是 _。 (2)最大沉淀量为 _g。 (3)B点表示的意义是 _。 (4)所用 AlCl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_。 (5)当所得沉淀量为 0.39 g时,用去 NaOH溶液的体积是 _mL或_mL。 答案:( 1) AlCl3与 NaOH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最大沉淀量 ( 2) 0.78 ( 3) Al(OH)3与 NaOH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NaAlO2,沉淀完全溶解 ( 4) 0
37、.5 mol L-1 ( 5) 7.5 17.5 试题分析:本题是 AlCl3与 NaOH反应与图象相结合的问题,考查了大家对图象的解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计算能力等。本题解决的关键是明确 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 AlCl3溶液中的反应情况:开始 AlCl3与 NaOH 生成 Al(OH)3沉淀,NaOH量逐渐增多, Al(OH)3量逐渐增大,当将 AlCl3恰好完全沉淀时, Al(OH)3沉淀达到最大量,随后再加 NaOH,沉淀量又 逐渐减少直至消失。由于 AB消耗的氢氧化钠为 0.01 mol,则 n(AlCl3) 0.01 mol, A处生成 Al(OH)3 0.78 g,所用 AlCl
38、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5 mol L-1。 (5)当 NaOH溶液不足时,生成 0.39 g Al(OH)3所需 NaOH的物质的量为 0.015 mol,当 NaOH溶液过量时,还剩余 0.39 g Al(OH)3共消耗 NaOH 0.035 mol,NaOH溶液的体积分别为 7.5 mL和 17.5 mL。 考点:铝的图像问题 点评:最后一问用图像法,通过相似三角形解更简单。 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 NO2、 N2O4、 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 1.68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 5 mol/L NaO
39、H溶液至 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 NaOH溶液的体积是 _。 答案: mL 试题分析:反应所得气体通入 1.68LO2,可以全部被水吸收形成硝酸,则铜失的电子都给了 O2。根据氧气的量可以求得铜的物质的量为,要将溶液中的 Cu2+恰好完全沉淀需要 NaOH溶液的体积为 。 考点:化学计算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就是利用电子守恒法,守恒法在化学计算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简便计算。 某类硝酸盐受热分解的产物为不含氮元素的固体物质和 NO2、 O2气体: (1)某种硝酸盐受热分解后,若产生 NO2和 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61,则金属元素的价态在反应过程中 _(填 “升高 ”、 “降低 ”、 “
40、不变 ”) (2) 现取 mg Cu(NO3)2无水晶体,强热使其分解,得到 NO2、 O2和 ng固体。将气体用水充分吸收后,结果还有气体剩余,同时得到 100mL溶液。则:残留固体成分可能是 _ _(用化学式表示 );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_(用只含 m的代数式表示); (3)(2)中 m = 3.76, n = 1.52。试通过计算确定残留固体的成分及其质量 答案:( 1)升高 ( 2) CuO、 Cu2O 或 Cu2O; 10m/92 mol/L ( 3) CuO 0.8g Cu2O 0.72g 试题分析:( 1)产物 NO2和 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61可以确定升高的化合价为 4
41、,降低的化合价为 6,根据得失 电子数相等,则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 2)因为生成的气体用水充分吸收后,结果还有气体剩余,说明生成的 NO2和O2的比值不是 4: 1,则金属的化合价一定降低,且 NO2和 O2的比值小于 4: 1,所以剩余的成分可能为 Cu2O 或 CuO 和 Cu2O 的混合物。根据 N 守恒,求得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3) n(Cu)= ,残留固体的质量为 1.52g可知残留的固体为CuO 和 Cu2O。设 CuO xmol, Cu2O ymol,则 ,解得 x=0.01mol,y=0.005mol, CuO 为 0.8g, Cu2O 为 0.72g。 考
42、点: 化学计算 点评:本题主要用守恒法进行计算,可以简化计算难度。 现有一种铜和氧化亚铁的混合物样品。为测定该样品中氧化亚铁的含量,某学生取 20.0g此样品置于烧杯中,分四次加入密度为 1.22g/cm3的硫酸并作相关记录。有关数据记录如下表: 加硫酸的序号 加硫酸的体积 mL 剩余固体的质量 g 1 20.0 16.0 2 20.0 12.0 3 20.0 8.0 4 20.0 8.0 试计算: ( 1) 10.0g此样品中铜的质量。 ( 2)样品中氧化亚铁的质量分数。 ( 3)所用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1) 4.0g ( 2) 60.0% ( 3) 22.3% 试题分析:(
43、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硫酸加入 60mL时,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变,因此剩余固体为铜,质量为 8.0g,则 10.0g此样品中铜的质量为 4.0g。( 2)铜的质量分数为 则氧化亚铁的质量分数为 60%。( 3)硫酸加入 20.0mL,剩余固体 16.0g说明反应了 FeO4.0g,则反应硫酸的物质的量为,所以 c(H2SO4)= ,又知硫酸的密度为1.22g/cm3,则硫酸的质量分数 。 考点:化学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综合性、逻辑性较强,适合锻炼学生的 逻辑思维能力。 我国是个钢铁大国,钢铁产量为世界第一,高炉炼铁是最为普遍的炼铁方法。某种矿石中铁元素以氧化物 FemOn的形式存在,现
44、进行如下实验:将少量铁矿石样品粉碎,称取 25.0g样品于烧杯中,加入稀硫酸充分溶解,并不断加热、搅拌,滤去不溶物。向所得滤液中加入 10.0g 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剩余固体 3.6g。剩下滤液用浓度为 2mol L-1的酸性 KMnO4滴定,至终点时消耗 KMnO4溶液体积 25.0mL。 提示: 2Fe3+ Cu = 2Fe2+ Cu2+ 8H+ MnO4- 5Fe2+ = Mn2+ 5Fe3+ 4H2O ( 1)计算该铁矿石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 2)计算氧化物 FemOn的化学式( m、 n为正整数)。 答案:( 1) 56% ( 2) Fe5O7或 2Fe2O3 FeO
45、 试题分析:( 1) n(Fe)=5n(KMnO4)=50.025L2mol L-1=0.25mol,m(Fe)=0.25mol56g mol-1=14g, (Fe)=14g25g100%=56%。 ( 2)反应的铜的物质的量 n(Cu)=(10g-3.6g)64g mol-1=0.1 mol,n(Fe3+)=0.2mol,解得: n(Fe2+)=0.05mol。该氧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Fe5O7或2Fe2O3 FeO。 考点:化学计算 点评:本题主要利用守恒法进行计算,难度适中。 用氯气对饮用水消毒已有百年历史,这种消毒方法会使饮用水中的有机物发生氯代,生成对人体有害的含氯有机化合物。世界环保联盟即将全面禁止使用氯气对饮用水消毒,建议推广使用广谱性高效消毒剂二氧化氯。目前欧洲很多国家用氧化浓盐酸来制取 ClO2: 2NaClO3+4HCl(浓 )= Cl2+2ClO2+2NaCl+2H2O。已知 ClO2在杀菌消毒后转化为 Cl-,若将该方法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到 600ml0.500mol/L的 KI溶液中, K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