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江西省白鹭洲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情况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的是( ) A自来水中通入少量 Cl2进行消毒杀菌 B用三聚氰胺添加到牛奶中,增加其含氮量 C用食醋清洗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 CaCO3) D用小苏打( NaHCO3)发酵面团制作馒头 答案: B 试题分析:三聚氰胺有毒,能致癌,选项 B不正确,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化学与社会问题中的保护环境、资源利用等相关问题 点评:该题属于基础性试题,难度不大。该类试题多以基础题、中档题为主、题型主要为选择题、试题的命题形式是常把化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环境保
2、护及科技前沿等问题结合起来,突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的密切联系,综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很好的落实新课标的理念。 在 Al2(SO4)3和 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滴入 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右图所示,则原混合液中 Al2(SO4)3与 Mg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 6 1 B 3 1 C 2 1 D 1 2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反应的方程式 Al3 3OH-=Al(OH)3、 Mg2 2OH-=Mg(OH)2、Al(OH)3 OH-=AlO2- 2H2O 并结合图像可知,溶解氢氧化铝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是 10ml,则生成氢
3、氧化铝消耗的氢氧化钠是 30ml,所以生成氢氧化镁消耗的氢氧化钠是 20ml,即 Al3 和 Mg2 的个数之比是 1 1,因此 Al2(SO4)3与Mg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1 2,答案:选 D。 考点:考查氢氧化铝制备的有关计算 点评:该题的关键是依据图像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出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 白鹭洲中学 20122013 学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_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是焰色反应,但不能检验氯离子;乙醇和水互溶,不能萃取,应该是蒸馏, B 不正确;氯气的密度大于水的,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答案:选
4、C。 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物质的检验、气体的制备、收集 点评:把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而获得纯净物叫提纯,将相互混在一起的不同物质彼此分开而得到相应组分的 各纯净物叫分离。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思路是根据分离提纯物的性质和状态来定的。具体如下: 分离提纯物是固体 (从简单到复杂方法 ) :加热 (灼烧、升华、热分解 ),溶解,过滤 (洗涤沉淀 ),蒸发,结晶 (重结晶 ); 分离提纯物是液体 (从简单到复杂方法 ) :分液,萃取,蒸馏; 分离提纯物是胶体 :盐析或渗析; 分离提纯物是气体:洗气。 在一定条件下, 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 ,从而可知在 中,元素 R的化合价( ) A +4 B
5、+5 C +6 D +7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等号两端电荷守恒可知, n=( 22+21-41) 2=1,所以 R的化合价是 +5价,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化合价的有关计算 点评:化学计算时一般都遵循几个守恒关系,即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的得失守恒和原子守恒等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能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的事实是 :CO2溶于水生成碳酸, SiO2不溶于水也不能跟水直接反应生成硅酸 B太阳能电池可采用硅材料制作,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 C人造刚玉熔点很高,可用作高级耐火材料,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D自然界中既存在化合态的硅又存在游离态的硅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正确,应该
6、是利用较强的酸制取较弱的来验证,即将 CO2通入到硅酸钠溶液中生成硅酸沉淀; C不正确,应该是氧化铝; D不正确,硅的存在形式全部是化合态,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存在等 点评:关于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等关键是熟练记住,并能灵活运用即可。 在一定条件下,使 CO和 O2的混合气体 26 g充分反应,所得混合物在常温下跟足量的 Na2O2固体反应,结果固体增加 14 g,则原混合气体中 CO和 O2的质量比可能是( ) A 4 9 B 1 1 C 7 6 D 6 7 答案: C 试题分析: CO和氧气反应生成 CO2, CO2和过氧化钠反应又生成氧气,所以固体增加的质量就
7、是 CO的质量。即 CO是 14g,氧气是 12g,质量之比是 7 6,答案:选 C。 考点:考查过氧化钠的有关计算 点评:该题的关键是根据反应的方程式 2CO O2=2CO2、 2CO22Na2O2=2Na2CO3 O2得出 CO Na2O2=Na2CO3,然后列式计算即可。 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分别由 NH4 、 Ba2 、 Mg2 、 H 、OH-、 Cl-、 HCO3-、 SO42-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已知: 将甲溶液分别与其它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0.1mol/L乙溶液中c( H ) 0.1mol/L; 向丙溶液中滴入 AgNO3溶液有不
8、溶于稀 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甲溶液含有 Ba2 B乙溶液含有 SO42- C丙溶液含有 Cl- D丁溶液含有 Mg2 答案: D 试题分析: 0.1mol/L乙溶液中 c( H ) 0.1mol/L,则乙应该是硫酸;向丙溶液中滴入 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 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所以丙中含有氯 离子。将甲溶液分别与其它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这三种白色沉淀分别是硫酸钡、碳酸钡、氢氧化镁。所以甲中含有 Ba2 ,则甲应该是氢氧化钡,丙是氯化镁,丁是碳酸氢钠,所以选项 D不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离子的共存及离子的有关检验等 点评:进行物质
9、的检验时,要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验证即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2 4 L氨气中含氢原子数目为 36.021023 B 1.8g水中所含质子数为 0.16.021023 C标准状况下, 4 48 L的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26.021023 D 80 g苛性钠溶于 1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 mol L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正确,因为氨气的状态不能确定; 1.8g水是 0.1mol,水是 10个质子的,因此 B不
10、正确; D不正确,因为溶液的体积不是 1L,答案:选 C。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 点评: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历年高考的 “热点 ”问题,这是由于它既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的量、粒子数、质量、体积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关系的理解,又可以涵盖多角度的化学知识内容。要准确解答好这类题目,一是要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二是要准确弄清分子、原子、原子核内质子中子及核外电子的构成关系。 某溶液既能溶解 Al(OH)3,又能溶解 H2SiO3,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 K+、 Na+、 HCO3-、 NO3- B Na+、 SO42-、 Cl-、 C
11、lO- C H+、 Mg2+、 SO42-、 NO3- D Ag+、 K+、 NO3-、 Na+ 答案: B 试题分析:某溶液既能溶解 Al(OH)3,又能溶解 H2SiO3,所以该溶液一定显碱性。则 HCO3-、 H+、 Mg2+、 Ag+等均不能大量共存,答案:选 B。 考点: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 点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是:( 1)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即生成沉淀,气体,水、弱酸、弱碱等难电离物质);( 2)能生成难溶物的离子之间(如: Ca2+和 SO42-; Ag+和 SO42-);( 3)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 、 H+、 NO3-; S2-、 C
12、lO-; S2-、 Fe3+等);( 4)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3+和 SCN-);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一般有:( 1)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 OH-;( 2)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 Fe2+、 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 3)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 “氧化还原反应 ”、 “加入铝粉产生氢气 ”;( 4)是 “可能 ”共存,还是 “一定 ”共存等。 将 40mL 1.5 mol/L的 CuSO4溶液与 30mL 3 mol/L的 NaOH溶液混合,生成浅蓝色沉淀,假如溶液中 c(Cu
13、2+)或 c(OH-)都已变得很小,可忽略,则生成沉淀的组成可表示为( ) A Cu(OH)2 B CuSO4 Cu(OH)2 C CuSO4 2Cu(OH)2 D CuSO4 3Cu(OH)2 答案: D 试题分析: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0.04L1.5mol/L=0.06mol、0.03L3mol/L=0.09mol,即铜离子和 OH-的个数之比是 23,所以根据选项可知,选项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复分解反应的有关计算 点评:该题的关键是利用原子守恒通过排除法逐一筛选即可。 将氯气分别通入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其中的离子不发生变化的是( ) A SO42- B F
14、e2+ C HCO3- D OH- 答案: A 试题分析:氯气溶于水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所得溶液是氯水,溶液显酸性,还具有氧化性。 A正确,亚铁离子被氧化, HCO3-、 OH-和氢离子反应,答案:选A。 考点:考查氯水的性质 点评:在氯水中既显酸性,还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在判断有关氯水的试题中,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考虑。 下列有关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有( ) A新制氯水中只有 Cl2和 H2O 分子 B氯气跟水反应生成两种强酸 C光照氯水时有气体逸出,该气体是 Cl2 D新制氯水放置数天后酸性会变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不正确,还有次氯酸分子; B 不正确,次氯酸是弱酸; C 不正确,次氯酸不稳
15、定,光照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因此放出的气体是氧气,所以新制氯水久置后将变成稀盐酸,酸性增强,氧化性降低,答案:选 D。 考点:考查氯水的组成、性质 点评:氯气溶于水即得到氯水,氯水中含有的微粒有 H 、 OH-、 Cl-、 ClO-、H2O、 Cl2、 HClO,共计是 4种离子,三种分子。氯水既显酸性,还具有强氧化性,在有关判断时需要注意。 下列逻辑关系图示中正确的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气溶胶也是胶体, A 不正确;氧化还原反应中也会伴随能量的变化,B不正确; C不正确,钠盐也可以是碳酸盐,同样钾盐也可以是碳酸盐,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而在上述条件下,都不
16、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类 点评: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是看化合价的变化,这与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 反应无关系,在进行有关判断时需要注意。 下列实验操作中,所用仪器合理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 25.20gNaCl B用四氯化碳萃取碘的饱和水溶液中的碘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漏斗上口倒出 . C在蒸发皿中放入 NaCl溶液,加热、蒸发制取 NaCl晶体 D用 100mL容量瓶配制 50mL0.1mol/L的盐酸 答案: C 试题分析:托盘天平只能读数到 0.1g, A不
17、正确;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的,所以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水从漏斗上口倒出, B不正确; D不正确,应该用 50ml容量瓶,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 点评: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化学实验的考查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所以本部分内容主要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氧化还原反应中,水的作用可以是氧化剂、还原剂、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等。下列反应与 Br2+SO2+2H2O=H2SO4+2HB
18、r 相比较,水的作用不相 同的是( ) A 2Na2O2+2H2O= 4NaOH+O2 B 4Fe(OH)2+O2+2H2O= 4Fe(OH)3 C 2F2+2H2O= 4HF+O2 D Cl2 + H2O = HCl + HClO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反应 Br2+SO2+2H2O=H2SO4+2HB中,水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但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A、 B、 D中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水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C中水中的氧元素化合价从 -2价升高到 0价,失去电子,做还原剂,答案:选 C,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 点评:物质失去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做还原剂
19、,反之得到电子,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做氧化剂,据此可以进行有关判断和计算。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水玻璃中通入足量的 CO2: 2CO2 2H2O=H2SiO3 2CO B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足量的 Cl2: 2Fe2+ Cl2=2Fe3+ 2Cl- C NaHCO3溶液中加入足量 NaHSO4溶液 : 2H+ CO =CO2 H2O D 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Ba(OH)2溶液: 2HCO3 + Ba2+ + 2OH = BaCO3 +2H2O + CO32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正确, CO2过量生成的是碳酸氢钠; C不正确,应该是 H HCO3-=H2O C
20、O2; D不正确,氢氧化钡过量,生成物是碳酸钡、氢氧化钠和水,答案:选 B。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点评:判断离子方程式正确与否的方法一般是:( 1)检查反应能否发生。( 2)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 3)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 4)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 5)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 实验题 (8分 ) )为了证明干燥氯气无漂白性以及卤素氧化性的强弱,可先制取氯气再进行性质实验。下图为实验所提供的仪器和药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各仪器装置连接的顺序为 (填接口序号 ) 接 、 接 、 接 、 接 。 装置 中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1、为 ; 仪器 中分别加入的试剂为 和 。 (按气体流向先后顺序填 ) 答案:( 8分)( 1) J接 D 、 C 接 E、 F接 A 、 B接 G ( 2)溶液变为蓝色, Cl2+2I = I2 +2Cl-( 3)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 试题分析:( 1)根据装置的特点可知, 是制取氯气的。由于生成的氯气中含有水蒸气以及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所以在进行性质检验之前需要进行除杂。另外氯气是有毒气体,实验结束后需要尾气处理。由于氯气不是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所以实验中选择 装置,而不选择 装置,所以正确的的连接顺序是 J接 D 、 C 接 E、 F接 A 、 B接 G。 ( 2)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把碘化钾
22、氧化生成单质碘,而碘遇淀粉显蓝色,所以装置 中的现象是溶液变为蓝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l2+2I = I2 +2Cl-。 ( 3)除去氯化氢选择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而干燥氯 气的试剂选择浓硫酸。即仪器 中分别加入的试剂为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 考点:考查氯气的制备、净化、尾气处理以及氯气的性质检验等 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有化学实验即科学探究之说法。化学实验主要以考察探究性实验和物质制备实验为主。这些探究性和制备性实验的试题,综合性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紧密,有的还提供一些新的信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细致的审题,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重组,全面
23、细致的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填空题 (3分 )有 Mg、 Al、 Fe的混合粉末 4.4g与适量稀 H2SO4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不含结晶水的固体 14.0g,则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为 _L。 答案:( 3分) 2.24 试题分析:设参加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是 x,则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也是 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 SO42-的质量就是 14.0g-4.4g=9.6g,则 SO42-的物质的量就是 9.6g96g/mol=0.1mol,即 x=0.1mol,所以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0.1mol22.4L/mol=2.24L。 考点:考
24、查金属和稀硫酸反应的有关计算 点评:该题如果按照常规解题思路进行,则步骤繁琐,费时费力。所以掌握一些必要的解题技巧并能熟练运用是非常必要的。化学计算中通常采用各种守恒法,例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和电子的得失守恒等,需要在平时的训练注意积累。 (7分 ) 某实验小组为探究 ClO-、 I2、 SO42-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 :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次氯酸钠溶液,并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 实验 :向实验 的溶液中加入 4 ml 0.5 mol/L的亚硫酸钠溶液,蓝色恰好完全褪去。 ( 1)写出实验 中发 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2)实验 中化学反
25、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 ( 3)以上实验说明,在酸性条件下 ClO-、 I2、 SO42-的氧化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 答案: (7分 )( 1) ClO-+ H+2I = I2 +Cl-+ H2O ( 2) 0.004mol ( 3) ClO-I2SO42- 试题分析:( 1)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把碘化钾氧化生成单质碘,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ClO-+ H+2I = I2 +Cl-+ H2O。 ( 2)单质碘也具有氧化性,能把亚硫酸钠氧化生成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I2 Na2SO3 H2O=Na2SO4 2HI。 4 ml 0.5 mol/L的亚硫酸钠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是 21
26、0-3mol,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从 +4价升高到 +6价,失去 2个电子,所以实验 中化学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210-3mol2=410-3mol。 ( 3)由于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所以根据以上两个反应可知,在酸性条件下 ClO-、 I2、 SO42-的氧化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ClO-I2SO42-。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和氧化性强弱判断 点评: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判断有关物质的氧化性强弱顺序关键是准确判断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以及还原产物。然后依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即可。 (10分 )
27、下图中 AJ分别代表有关反应中的一种物质,它们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已知 AE和 FJ中分别含有同一种元素。反应 EA+O2的条件未标出。 请填写下列空白: ( 1)化合物 H中的阳离子是 ; D的化学式为 。 ( 2) A生成 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 3) A和 F的混合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4)写出 B与 C生成 D的离子方程式 。 ( 5) IJ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 (10分 )( 1) Fe2+ Al( OH) 3 ( 2) 2Al+2OH +2H2O=2AlO2 +3H2 ( 3) 2Al+Fe2O3 2Fe+Al2O3 ( 4) Ai3+3AlO2
28、+6H2O=4Al( OH) 3 ( 5) 4Fe( OH) 2+O2+2H2O =4Fe( OH) 3 试题分析:根据框图可知, A和强酸、强碱都反应,且生成的 B和 C又反应生成 D,而 D分解生成 E, E又可以生成氧气和 A。这说明 A应该是单质铝, B是偏氯酸钠, C可以是氯化铝,二者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分解生成氧化铝,氧化铝电解生成氧气和单质铝。根据 A和 F反应生成 E和 G的反应条件可判断,该反应可能是铝热反应,则 G就可能是铁,铁和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亚铁离子在和强碱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极易被空气氧化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铁分解又生成氧化铁,所以 F是氧
29、化铁, J是氢氧化铁,I是氢氧化亚铁。 考点:考查根据框图进行的有关判断 点评:化学推断题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试题,如元素及化合物性质和社会生活,环境保护,化学计算等知识,还可引入学科间综合。它不仅可考察学 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方法。解框图题的方法:最关键的是寻找 “突破口 ”, “突破口 ”就是抓 “特 ”字,例如特殊颜色、特殊状态、特殊气味、特殊反应、特殊现象、特殊制法、特殊用途等。 (8分 ) 某无色透明的溶液可能含有 K+、 Cu2+、 Ca2+、 Br 、 SO42 、 CO32 、Cl 中的几种,进行如下实验: ( 1)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
30、沉淀产生。将沉淀滤出,并将滤液分为两份,产生的沉淀可部分溶于稀硝酸。 ( 2)取一份滤液,向其中加入氯水并加入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四氯化碳层呈橙色 。 ( 3)向另一份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 4)取原溶液做焰色实验,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 试判断:该溶液中一定有 离子,肯定没有 离子,可能有 离子。要进一步确定可能存在的离子,还需要做的实验是 答案: (8分 ) K+、 Br 、 SO42 、 CO32 ; Cu2+、 Ca2+; Cl ;取原溶液适量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试题分析:溶液是无色的,所以一定没
31、有 Cu2+。根据( 1)可知,生成的白色沉淀应该是硫酸钡和碳酸钡的混合物,所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SO42 、 CO32 ,则就一定没有 Ca2+。根据实验( 2)可知,四氯化碳层呈橙色,说明反应中有单质溴生成,所以一定含有 Br 。根据实验( 3)可知,白色沉淀应该是氯化银,但由于之前加入了氯化钡溶液,实验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离子。根据实验( 4)可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说明含有钾离子。检验氯离子的方法是取原溶液适量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考点:考查离子的共存及离子的有关检验等 点评:进行物质的检 验时,要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
32、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验证即可。 ( 8分)氮化硅 (Si3N4)是一种重要的结构陶瓷材料,属于新型功能性硅酸盐产品,它的硬度大、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工业上曾普遍采用高纯硅与纯氮在 1300 时反应获得。 ( 1)氮化硅陶瓷抗腐蚀能力强,除氢氟酸外,它不与其他无机酸反应。试推测该陶瓷被氢氟酸腐蚀的化学方程式_。 ( 2)现用四氯化硅和氮气在氢气气氛保护下,加强热发生反应,可得较高纯度的氮化硅及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3)沸石是一种含结晶水的,具有多孔结构的铝硅酸盐,化学式为Na2Al2
33、Si3O10(H2O)2,若以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 。 (4)盛装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的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答案: (8分 ) ( 1) Si3N4 12HF = 3SiF4 4NH3 ( 2分) ( 2) 3SiCl4 2N2 6H2 Si3N4 12HCl ( 2分) ( 3) Na2O Al2O3 3SiO2 2H2O ( 2分) (4)2OH +SiO2= SiO32 + H2O( 2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氮化硅的组成元素可知,并依据二氧化硅和氢氟酸的反应可知,反应后生成物应该是 SiF4和氨气,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Si3N412HF = 3SiF4
34、 4NH3。 (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SiCl4 2N2 6H2 Si3N4 12HCl。 ( 3)钠的金属性最强排在前面,因此根据该硅酸盐的化学式可知,其氧化物形成 可表示为 Na2O Al2O3 3SiO2 2H2O。 ( 4)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能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粘性很强的硅酸钠,从而使玻璃塞和瓶口粘合在一起而不易打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OH +SiO2= SiO32 + H2O。 考点:考查方程式的书写、硅酸盐的表示以及试剂的保存等 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主要是依据原子守恒判断生成物和配平,硅酸盐是由硅、氧和金属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由于硅酸盐组成复杂,一般
35、用氧化物的形式书写,即按照金属的活泼性顺序自左向右,最后是二氧化硅和水,但在书写时必须遵循原子守恒。 计算题 ( 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镁和铝的混合物中铝的质量分数,称取该混合物 a g,溶于 200 ml 5 mol/L HCl溶液中,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氢气3 36 L。 ( 1) a的取值范围是 _。 ( 2)向反应后所得溶液中逐渐加入 4 mol L的 NaOH溶液。当沉淀质量达到最大值时,加入的 NaOH溶液的体积是多少毫升?沉淀的最大质量为多少克?(用含 a的代数式表示)。 ( 3)继续加入 NaOH溶液至沉淀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过滤、洗涤并灼烧沉淀至恒重,所得残余固体的质量
36、仍为 a g,计算原 混合物中铝的质量分数。 答案:( 8分)( 1) 2.7 a 3.6 ( 2) 250 ,a+5.1 ( 3) 40% 试题分析:( 1)标准状况下 3.36L气体的物质的量是 3.36L22.4L/mol=0.15mol。根据反应的方程式 2Al 6H =2Al3 3H2、 Mg 2H =Mg2 H2可知,如果全部是铝生成的氢气,则铝的质量是 0.1mol27g/mol=2.7g。如果全部是镁生成的,则镁的质量是 0.15mol24g.mol=3.6g,所以 a的取值范围是 2.7 a 3.6。 ( 2)当沉淀质量达到最大值 时,溶液中的溶质恰好是氯化钠,所以根据原子守
37、恒可知,需要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 0.2L5mol/L=1mol,则需要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 1mol4mol/L=0.25L=250ml。镁或铝失去多少电子,相应的计算阳离子就结合多少 OH-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沉淀。氢气是 0.15mol,转移 0.3mol电子。所以和金属阳离子结合的 OH-的物质的量就是 0.3mol,则沉淀的质量就是ag+0.3mol17g/mol=( a+5.1) g。 ( 3)根据实验现象可知,过滤得到的白色沉淀是氢氧化镁,灼烧则生成氧化镁,这说明氧 化镁的质量和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由于镁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因此原混合物中铝的质量分数就是氧化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即为。 考点:考查镁、铝溶于酸的有关计算 点评:该题的反应过程比较复杂,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也比较多。该题的解题思路仍然是抛弃反应过程,根据最终的结果,充分利用各种解题技巧,抓住问题的关键,化繁为简。该题的难度较大,对学生的思维要求较高。既考查了学生的对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能力。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