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 3 2.2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 8电子结构的是( ) A BeCl2 B PCl3 C PCl5 D N2 答案: BD 试题分析:在 BeCl2分子中, Be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2周期 A族,其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 2,加上共用的两对电子其最外层电子数才为 4。这样,虽然Cl原子满足了最外层 8电子结构,但 Be 原子却远未达到 8电子结构;磷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 5,它与氯原子形成共价键时,构成 PCl3分子中的磷原子、氯原子最外层都是 8电子结构。若构成 PCl5分子,磷原子最外层已是 10电
2、子结构,所以 B项是本题的一个答案:,而 C项不符合题述要求; N2分子因共用三对电子 ,使两个 N 原子最外层都满足 8电子结构,故 D项也是本题的一个答案:,因此答案:选 BD。 考点:考查最外层 8电子结构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本题还可从另一角度求解。若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均满足 8电子结构,则分子中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应为 8分子中原子总数 -2共价键总数。即若要满足题目要求,BeCl2分子中各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应为 83-22=20,而实际为 16,缺少电子,不能满足所有原子最外层都是 8电子结构。同理, PCl3、 PCl5、 N2分子
3、中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应分别为 26、 38、 10,而实际分别为 26、 40、 10,显然,PCl5分子中有多余电子,也不能满足题目要求。 短周期元素 X、 Y的原子序数相差 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X与 Y不可能位于同一主族 B X与 Y一定位于同一周期 C X与 Y可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XY D X与 Y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XY 答案: CD 试题分析:周期表中氢与锂原子序数差 2,但都在 A族,且不在同一周期,故 A、 B错;举碳与氧成 CO,氟与钠形成 NaF的例证可知 C、 D正确,答案:选 CD。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
4、,难度不大。该题的关键是学会运用列举排除法在答题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学习效率。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最外层有 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 D最外层有 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其所得电子数, B 错。最外层有 2个电子的原子中有氦,它不是金属, C错。最外层有 5个电子的原子中锑( Sb),铋( Bi)是金属, D错。故选 A。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
5、的应用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该题的关键是熟练记住元素周期律的含义,然后结合题干信息灵活运用即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所有 的非金属元素都分布在 p区 B元素周期表中 B族到 B族 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除氦以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8 D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相同 答案: AD 试题分析:非金属元素中氢在 s区,其余非金属均分布在 p区;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均相同,但物理性质不同,所以 AD不正确, BC 正确,答案:选 AD。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同位素、元素
6、周期表的结构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题的关键是熟练记住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含义。 下列各组元素属于 p区的是( ) A原子序数为 1, 2, 7的元素 B O, S, P C Fe, Ar, Cl D Na,Li,Mg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中 1号为氢为 s区, C中 Ar、 Cl为 p区, Fe为 d区, D项均为 s区,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基础性强,学生不难得分。该题的 关键是 明确构造原理、区的含义以
7、及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下列粒子半径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 Na Na B Cl-Cl C Ca2+Cl- D MgNa 答案: B 试题分析:阳离子的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小,阴离子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大,所以A错, B对; Ca2+和 Cl-均具有与 Ar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因为 Ca2+的核电荷数大,故半径 Ca2+Y,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是( ) A第一电离能 Y小于 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HmY强于 HnX 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 X对应的酸酸性强于 Y的 D X和 Y形成化合物时, X显负价, Y显正价 答案: B 试题分析:不能根据电负性的大小判定第
8、一电离能的大小,例如电负性 SP,但第一电离能 SS,第一电离能也是 ClS;故 A项不能确定正误。氢化物稳定性 HmY弱于 HnX,含氧酸的酸性 X的强于 Y的, C正确。电负性值大的元素吸引电子能力强,在化合物中显负价,电负性值小的元素吸引电子能力弱,在化合物中显正价。本题考查了电负性、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之间的关系。解题时先从已知条件(电负性)推出二者的原子序数,由二者在周期表中对应的位置,依据元素周期律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答案:选 B。 考点:考查电负性的应用和判断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和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之一,属于 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贴近高考,综合性强
9、,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电负性的变化规律,然后结合元素周期律灵活分析、判断、应用即可。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同周期元素中, 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 B 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 C室温时,零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 D同一周期中,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答案: CD 试题分析: A 项错,在同周期元素中 A 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 B 项不正确,因为在同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越大越难得电子。 C项正确。 D项正确,同周期中,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答案:选 CD。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点评:该题是高
10、考中的常见考点和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难易适中,贴近高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外围电子构型为 4f75d16s2的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是哪一族( ) A第 4周期 B族 B第 5周期 B族 C第 6周期 B族 D第 6周期 B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最高主量子数为 6,所以为第 6周期。由 5d16s2知在 B族,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元素位置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元素外围电子构型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该题难度不大,学生不难得分。 甲、
11、乙两元素原子的 L层电子数都是其他层电子总数的 2倍。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甲与乙处于同一周期 B甲与乙处于同一主族 C甲与乙的单质都是原子晶体 D甲与乙的原子序数之和为偶数 答案: D 试题分析:甲、乙两元素分别为碳元素或镁元素。既非同一周期,又非同一主族。两元素的单质分别是原子晶体和金属晶体,原子序数之和为 18。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晶体类型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贴近高考,基础性强。该题的关键是根据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准确判断出甲、乙两种元素的名称,然后结合题干信息灵活分析、判断即可。 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不正确
12、的是( ) A.各原子轨道电子均已填满 B.其原子与同周期 A、 A族阳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C.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D.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稀有气体各轨道均已填满,达到稳定结构,因此 A的叙述正确。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同周期。 A、 A、 A族阴离子(得电子达饱和)的电子排布相同,还和下一周期 A、 A族阳离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电子排布相同,因此 B的叙述不正确,答案:选 B。 考点:考查稀有气体元素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该题的关键是明确稀有气体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然后结合元素周期律灵活运用即可,该题学生不难得分。 填
13、空题 最近,德国科学家实 现了铷原子气体超流体态与绝缘态的可逆转换,该成果将在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带来重大突破。已知铷是 37 号元素,质量数是 85。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 1)铷 Rb37位于周期表的第 _周期,第 _族。 ( 2)关于铷的结构和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与水反应比钠剧烈 它的原子半径比钠小 它的氧化物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 CO2 它的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和镁相同 它是还原剂 A. B. C. D. ( 3)氢化铷与水反应可放出氢气,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氢化铷溶于水显酸性 B.氢化铷中氢离子被还原为氢气 C.氢化铷与水反应时,水是还原剂 D.氢化铷中氢离子最外层有两个
14、电子 ( 4)现有铷和另一种碱金属形成的合金 50 g,当它与足量水反应时,放出标准状况下的氢气 22.4 L,这种碱金属可能是( ) A.Li B.Na C.K D.Cs 答案:( 1) 5 A (2)D (3)D (4)AB 试题分析:( 1)铷 Rb37位于周期表的第五周期,第 IA族。 ( 2)铷属于碱金属,由性质的相似性,可知铷性质与钾、钠相似。又由递变性,可知铷金属性应比钠和钾更强,所以选 项 D正确。 ( 3)氢化铷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 -1 价的,生成物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 0 价,这说明氢化铷是还原剂,水是氧化剂,反应后生成强碱氢氧化铷,溶液显碱性,答案:选 D。 ( 4)氢
15、气是 1mol,转移 2mol电子,则该金属的平均摩尔电子质量是 50225。由于铷的是 37,因此另一种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小于 25,答案:选AB。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和计算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贴近高考,难易适中,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X、 Y、 Z和 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满足以下条件: 元素周期表中, Z与 Y相邻, Z与 W也相邻; Y、 Z和 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7。
16、请填空: ( 1) Y、 Z和 W三种元素是否位于同一周期(填 “是 ”或 “否 ”): _,理由是_。 ( 2) Y是 _, Z是 _, W是_。 ( 3) X、 Y、 Z和 W可组成一化合物,其原子个数之比为 8 2 4 1。写出该化合物的名称及化学式 _。 答案:( 1)否 若三者处于同一周期,则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不可能为 17 ( 2) N O S ( 3)硫酸铵 (NH4)2SO4 试题分析:( 1)假设 Y、 Z、 W处于同一周期,根据它们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其最外层电子数分别设为 x、 x+1、 x+2,则 x+x+1+x+2 17, x为分数,假设不成立。 ( 2)处于不同周期的
17、Y、 Z、 W两两相邻,可能出现的位置关系有: 设 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x,若为第一种情况,则有 x+x+1+x+1 17,得 x 5,对应三种短周期元素为 N、 O、 S;若为第二种情况,则有 x+x+x+1 17, x为分数,不合理。 ( 3)该化合物为硫酸铵,化学式为 (NH4)2SO4。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点评:该题以 “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 ”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 X、 Y、 Z是 A A族的三种非金属元素,它们在周期表
18、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试完成下列问题: ( 1) X元素单质的化学式是 _。 ( 2) Y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_, Y与 Na所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_。 ( 3) Z元素的名称是 _,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角度看, Z元素具有_性;若从 Z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位置看,它具有这种性质的原因是_,其价电子排布式为 _。 答案:( 1) F2 ( 2) (3)砷 两 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交界线附近 4s24p3 试题 分析:在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右上方,三元素均为非金属,必位于 A、 A、 A三个主族,则可认定 X必为氟, Y为硫, Z为砷。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9、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价电子排布式的书写 点评:本题主要是元素 “位、构、性 ”三者关系的综合考查,比较全面考查学生有关元素推断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该题以 “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 ”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运用 元素周期律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 1)下列 _(填写编号)组元素的单质可能都是电的良导体。 a、 c、 h b、 g、 k c、 h、 l d、 e、 f ( 2)如果给核外电
20、子足够的能量,这些电子便会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离去。核外电子离开该原子或离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 原子核失去核外不同电子所需的能量( kJ mol-1): 锂 X Y 失去第一个电子 519 502 580 失去第二个电子 7 296 4 570 1 820 失去第三个电子 11 799 6 920 2 750 失去第四个电子 9 550 11 600 通过上述信息和表中的数据分析,为什么锂原子失去核外第二个电子时所需的能量要远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_。 表中 X可能为以上 13种元素中的 _(填写字母)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 X和 j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_。 Y是周期表中
21、 _族的元 素。 以上 13种元素中, _(填写字母)元素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多。 答案:( 1) (2) Li原子失去 1个电子后形成稳定结构,此时再失去1个电子很困难 a Na2O 和 Na2O2 A m 试题分析:( 1)从所给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不难知道, a、 c、 d、 f分别为Na、 Mg、 Sr和 Al, e处于过渡元素区,也一定为金属,它们都是电的良导体;h为碳元素,其单质中的石墨也是电的良导体,故应选 。 ( 2) 锂原子核外共有 3个电子,其中两个在 K 层、 1个在 L层,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后,锂离子达到稳定的结构,根据题给信息可知,要使锂离子再失去电
22、子便会形成不稳定结构,因此锂原子失去第二个电子时所需能量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由表中数据可知, X失去第 2个电子所需能量远大于失去第一个原子所需能量( 9倍多),而失去第三个、第四个电子所需能量皆不是前者的两倍,故第一个电子为最外层的 1个电子,而其他几个电子应处于内层。结合所给的周期表知, X应为 a,即钠元素和 j即氧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分别为 Na2O和 Na2O2。 由表中所给 Y的数据可知, Y失去第 1、 2、 3个电子所需能量差别不大,而失第 4个电子所需能量远大于失去前 3个电子所需的能量,因此 Y元素的最外层有 3个电子,即为第 A族的元素 Al。 从题目
23、所给信息知道,原子失电子所需能量不仅与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有关,还与形成稳定结构的倾向有关。结构越稳定失电子所需能量越高,在所给 13种元素中,处于零族的 m元素已达 8e-的稳定结构,因此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多。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贴近高考,综合性强。该题主要是以 “周期表 中元素的推断 ”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 已知元素的电负性和元素的化合价
24、等一样,也是元素的一种基本性质。下面给出 14种元素的电负性: 元素 Al B Be C Cl F Li 电负性 1.5 2.0 1.5 2.5 2.8 4.0 1.0 元素 Mg N Na O P S Si 电负性 1.2 3.0 0.9 3.5 2.1 2.5 1.7 已知:两成键元素间电负性差值大于 1.7时,形成离子键,两成键元素间电负性差值小于 1.7时,形成共价键。 (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可推知元素的电负性具有的变化规律是_。 ( 2)判断下列物质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 Mg3N2 BeCl2 AlCl3 SiC 答案:( 1)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与原子半径一
25、样呈周期性变化 ( 2) Mg3N2为离子化合物, SiC、 BeCl2、 AlCl3均为共价化合物。 试题分析:元素的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据已知条件及表中数值: Mg3N2中电负性差值为 1.8,大于 1.7,形成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BeCl2、 AlCl3、 SiC 电负性差值分别为 1.3、 1.3、 0.8,均小于 1.7,形成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 考点:考查电负性的含义、判断和应用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注重基础和能力的双向考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电负性的含义以及形成化合物时的有关应用。 一般认为:如果两个成键
26、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值大于 1.7,它们之 间通常形成离子键;如果两个成键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值小于 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共价键。请查阅下列化合物中元素的电负性数值,判断它们哪些是共价化合物。 ( 1) NaF (2)AlCl3 (3)NO (4)MgO (5)BeCl2 (6)CO2 共价化合物_。 离子化合物_。 元素 Al B Be C Cl F Li 电负性 1.5 2.0 1.5 2.5 2.8 4.0 1.0 元素 Mg N Na O P S Si 电负性 1.2 3.0 0.9 3.5 2.1 2.5 1.7 答案:( 2)( 3)( 5)( 6) ( 1)( 4) 试题分析: Na
27、F、 MgO 电负性差值为 3.1、 2.3,均大于 1.7,为离子化合物。而AlCl3、 NO、 BeCl2、 CO2的电负性差值分别为 1.3、 0.5、 1.3、 1.0,均小于 1.7为共价化合物。 考点:考查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电负性和形成化合物时的有关联系和应用。 不同元素的气态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设其为 E)如图所示。 试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分析图中曲线的变化特点,并完成下列问题: ( 1)同主族内不同元素的 E值变化
28、的特点是 _。各主族中 E值的这种变化特点体现了元素性质的 _变化规律。 ( 2)同周期内,随原子序数增大, E值增大。但个别元素的 E值 出现反常现象。试预测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_(填写编号)。 E(砷 )E(硒 ) E(砷 )E(硒 ) E(溴) E(硒 )、 E(溴) E(硒)。 ( 3)根据同主族、同周期规律可以推测: E( K) E(Ca)E(Mg)。 ( 4) 10号元素是稀有气体氖,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已达到 8电子稳定结构。 考点:考查元素第一电离能 的变化规律和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点评:该题主要是以 “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 ”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
29、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 简答题 A、 B、 C、 D四种元素,已知 A元素是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元素为金属元素,它的原子核外 K、 L层上电子数之和等于 M、 N 层电子之和; C元素是第 3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 D元素在第 3周期中电负性最大。 ( 1)试推断 A、 B、 C、 D四种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 2)写出上述元素 A、 B、 C两两化合生成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 答案:( 1) A:氧( O) B:钙( Ca) C:钠( Na) D:氯( Cl)(2)CaO
30、 Na2O Na2O2 试题分析: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 B元素由题意知, K 层和 L层之和为 10,则 M 层为 8 个, N 层为 2 个; C 是第 3 周期电离能最小的元素,为 Na,第 3周期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为氯。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难易适中,基础性强。该题主要是以 “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 ”为载体,考查 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 已知某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
31、第 5周期 A位置上,试写出该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结构式、元素的名称、符号和原子序数。 答案: Kr 4d105s25p4、碲、 Te、 52 试题分析:由元素位于第 5 周期,故电子的最高能级组为第五能级组即 5s4d5p;元素是 A族的,故最外层电子数应为 6,故有 5s25p4,这时 4d一定为全充满的。电子结构式为 Kr 4d105s25p4,元素名称是碲,符号 Te,核外电子数为 52,故原子序数也应为 52。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侧重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的熟悉、理解掌握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32、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 A、 B、 C、 D四种元素,已知 A元素是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元素为金属元素,它的原子核外 K、 L层上电子数之和等于 M、 N 层电子数之和; C元素是第 3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 D元素在第 3周期中电负性最大。 ( 1)试推断 A、 B、 C、 D四种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 2)写出上述元素两两化合生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 答案:( 1) A:氧( O); B:钙( Ca); C:钠( Na) ;D:氯( Cl) (2)CaO、 Na2O、 Na2O2、 CaCl2、 NaCl 试题分析: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 B元
33、素由题意知, K 层和 L层之和为 10,则 M层为 8个, N 层为 2个, B为 Ca; C是第 3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为 Na,第 3周期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为氯。 A、 B、 C、 D两两化合生成的离子化合物可很容易写出。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点评:该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推断题,考查了同学们多个方面的知识: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原子结构方面的知识、电离能、电负性以及元素两两化合生成化合物的知识,对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 短周期元素 A、 B、 C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它们形成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B和 C的单质都能跟水剧烈反应
34、, B为电负性数值最大的元素。 B单质与 H2O 反应产生 A单质, 0.5 mol C 单质跟水反应时,在标准状况下放出5.6 L H2,此时 C转化成具有氖原子核外电子层 结构的离子。问: ( 1) A、 B、 C各是什么元素? ( 2)写出这三种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并用电子式表示它们的形成过程。 答案: (1)A:O B:F C:Na (2)这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有 NaF、 Na2O、 Na2O2,它们形成过程分别是 试题分析: B为电负性数值最大的元素,则 B是 F。单质氟和水反应生成氧气则 A 是氧元素。 5.6L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是 5.6L22.4L/mol 0.25mol,转移 0.5mol电子。这说明 C单质在反应中失去 1个电子,所以 C是 Na。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的 应用以及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形成过程的书写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难易适中,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