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陕西省安康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农药波尔多液可以用铁制容器盛放 B “84”消毒液无色,有漂白作用,它的有效成分是 KMnO4 C刻制印刷电路时 ,可以用氯化铁溶液与印刷电路板中的铜反应 D “雾霾天气 ”、 “温室效应 ”、 “光化学烟雾 ”的形成都与氮氧化物无关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农药波尔多液中含有硫酸铜,铁能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因此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 A不正确; B、 “84”消毒液无色,有漂白作用,它的有效成分是 NaClO, B不正确; C、铁离子能把铜氧化生成铜离子
2、而自身被还原为亚铁离子,因此刻制印刷电路时 ,可以用氯化铁溶液与印刷电路板中的铜反应,C正确; D、 “雾霾天气 ”、 “光化学烟雾 ”的形成都与氮氧化物有关, D不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化学与生活、生产以及环境污染等有关判断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装置左侧中产生的硫酸亚铁不能被压到右侧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不到氢氧化亚铁, A不正确; B、如果装置不漏气,则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保持不变 , B正确; C、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把溴化氢氧化, C不正确; D、因观察钾的焰色反应时透过蓝色的钴玻璃以滤去黄光,故 D错误,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实
3、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相同质量的两份铝,分别放入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 ,放出的氢气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之比为 A 3:2 B 2:3 C 1:3 D 1:1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 2Al+6HCl 2AlCl3+3H2、 2Al+2H2O+2NaOH 2NaAlO2+3H2可知,酸、碱均过量,则铝完全反应,铝的物质的量相等,从方程式中可以看到铝与氢气的比例都是 2: 3,因此产生的氢气是相等的,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 1:1,答案:选 D。 考点:考查铝与氢氧化钠以及盐酸反应的有关计算 通常情况下,微粒 A和 B为分子 ,C和 E为阳离子 ,D为阴离子 ,它们都含有10个电子; B溶于 A后所
4、得的物质可电离出 C和 D; A、 B、 E三种微粒反应后可得 C和一种白色沉淀。阳离子 E是( ) A.可能是 Al3+,也可能是 Mg2+ B. 只能是 Al3+ C.只能是 Mg2+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 A 试题分析:常见的 10电子分子有 H2O、 NH3、 CH4、 HF等,常见的 10电子阳离子有 Na+、 Mg2+、 Al3+、 NH4+、 H3O+,常见的 10电子阴离子有 F-、 OH-,根据“B溶于 A后所得的物质可电离出 C和 D”,可推出 A为 H2O、 B为 NH3、 C为NH4+、 D为 OH-,再根据 A、 B、 E反应后可得 C和一种白色沉淀,可推出 E
5、为Mg2+或 Al3+,答案:选 A。 考点:考查无机物推断 下列方案中,不能测定 Na2CO3和 NaHCO3混合物中 Na2CO3质量分数的是 ( ) A取 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 ,残留固体 b克 B取 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 ,加热、蒸干、灼烧,得 b克固体 C取 a克混合物与足量 Ba( OH) 2溶液充分反应 ,最终得 b克 BaCO3 D取 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 ,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 ,增重 b克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通过加热分解利用差量法即可计算出 Na2CO3质量分数,故 A不选; B、 Na2CO
6、3和NaHCO3均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钠,所以 bg固体是氯化钠,利用守恒法可计算出 Na2CO3质量分数,故 B不选; C、 Na2CO3和 NaHCO3都与Ba( OH) 2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 CO32-+Ba2+=BaCO3、 HCO3-+OH-+Ba2+=H2O+BaCO3,因此最后得到的固体是 BaCO3,所以可以计算出 Na2CO3质量分数,故 C不选; D、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也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但会混有水蒸气,即碱石灰增加的质量不是二氧化碳的质量,不能测定含量,故 D选,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下列离子方
7、程式中,正确的是( ) A氨水与硫酸铝溶液反应: Al3 3OH- Al(OH)3 B稀硫酸滴在铜片上: Cu 2H Cu2 H2 C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 Al(OH)3 3H Al3 3H2O D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Cu Ag Cu2 Ag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氨水是溶解,用化学式表示,则氨水与硫酸铝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 3NH3 H2O Al(OH)3 3NH4 , A不正确; B、稀硫酸与铜不反应, B不正确; C、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离子方程式为Al(OH)3 3H Al3 3H2O, C正确; D、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u 2A
8、g Cu2 2Ag, D不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下列 有关氨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氨水有弱碱性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B氨水是弱碱 ,化学式是 NH3 H2O C氨水中存在三种分子和四种离子 D氨很容易液化 ,液化时放热 ,液化后得到氨水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氨水有弱碱性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A正确; B、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一水合氨的化学式是 NH3 H2O, B不正确; C、氨水中存在三种分子水分子、氨气分子、一水合氨分子和三种离子氢离子、氢氧根离子、铵根离子, C不正确; D、氨很容易液化 ,液化时放热,氨水是氨气的
9、水溶液, D不正确,答案:选 A。 考点:考查氨水性质、组成的有关判断 在下列反应中, HCl作还原剂的是( ) A 2KMnO4 16HCl(浓 ) 2KCl 2MnCl2 5Cl2 8H2O B Zn 2HCl ZnCl2 H2 C NaOH HCl NaCl H2O D CuO 2HCl CuCl2 H2O 答案: A 试题分析:氯化氢作还原剂,氯化氢中的氢元素的化合价是最高价,所以氢元素不能再失去电子,故氯化氢中的氯元素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据此判断即可。A、 MnO2+4HCl(浓) MnCl2+2H2O+Cl2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所以 HCl是还原剂,故 A
10、正确; B、 Zn+2HClZnCl2+H2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氢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所以 HCl是氧化剂, B错误; C、 NaOH+HClNaCl+H2O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不变,所以 HCl不是还原剂,故 C 错误; D、 CuO+2HClCuCl2+H2O 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所以 HCl不是还原剂,故 D错误,答案:选 C。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 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 H 、 SO42-、 NO3-,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 Al3 、 CO32-、 Cl- B Na 、 NH4 、 Cl- C Mg2 、 Cl-、 Fe2 D Mg2
11、 、 Ba2 、 Br- 答案: B 试题分析:离子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反之是可以的。 A、 H与 CO32-在溶液中反应生成 CO2不能大量共存, A 不正确; B、 Na 、 NH4 、 Cl-、H 、 SO42-、 NO3-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 B正确; C、硝酸氧化亚铁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C不正确; D、 Ba2 、 SO4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 D不正确,答案:选 B。 考 点: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切开金属钠 ,钠表面的银白色会逐渐褪去 B在 FeSO4溶液中加入 NaOH溶液时 ,出现白色沉淀 ,最后变成红褐色 C向
12、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时 ,蔗糖变黑 ,体积膨胀 ,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硫酸铁溶液遇到 KSCN溶液时变成蓝色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钠是活泼的金属极易被氧化生成氧化钠,因此切开金属钠 ,钠表面的银白色会逐渐褪去, A正确; B、在 FeSO4溶液中加入 NaOH溶液时 ,出现白色沉淀 ,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不稳定极易被氧化生成氢氧化铁,因此最后变成红褐色, B正确; 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所以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时 ,蔗糖变黑 ,体积膨胀 ,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O2, C正确; D、硫酸铁溶液遇到 KSCN溶液时变成红色, D不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元
13、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实验现象正误判断 现有下列物质 : 纯碱 小苏打 Al(OH)3 Al2O3 FeO,其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 NaOH溶液反应的是(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纯碱 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 CO2;小苏打是碳酸氢钠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 CO2,又能与 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铝和氧化铝都是两性化合物,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 NaOH溶液反应;氧化铁是碱性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答案:选 B。 考点:考查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 NaOH溶液反应物质的判断 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L1
14、mol/L的 NaClO溶液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 NA B 1L1mol/L的盐酸中含有 NA个 HCl分子 C常温常压下 ,14g由 N2与 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 NA D加热 33.6gNaHCO3至没有气体放出时 ,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0.4 NA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水溶液中溶剂水中还含有大量的氧原子, A不正确; B、氯化氢是电解质溶于水完全电离,溶液中不存在氯化氢分子, B不正确; C、氮气与CO都是 2个原子组成的,且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 28,所以常温常压下 ,14g由 N2与 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 NA, C正确; D、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
15、钠、水和 CO2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不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 如图的装置中 ,干燥烧瓶中盛满某种气体 ,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 ,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若 a为 CO2, b为 NaOH溶液,可出现无色喷泉 B若 a为 HCl, b为 AgNO3溶液,可出现白色喷泉 C若 a为 CO2, b为 NaHCO3溶液,可出现无色喷泉 D若 a为 NH3,b为水(预先滴入少量酚酞溶液) ,可出现红色喷泉 答案: C 试题分析: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胶头滴管内盛放同一种溶液,挤压胶头滴管,如能形成喷泉,说明气体能溶于溶液或 与溶液
16、反应,导致烧瓶内压强减小而形成喷泉,结合题中对应物质的性质解答该题。 A、因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 CO2,则挤压胶管的胶头,使烧瓶中的气压减小,且小于外界大气压,则形成喷泉,故 A正确; B、因 HCl与 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 AgCl沉淀,则挤压胶管的胶头,使烧瓶中的气压减小,且小于外界大气压,则形成喷泉,又因溶液中有白色的 AgCl,溶液变白,故形成白色喷泉,故 B正确; C、因NaHCO3溶液抑制 CO2的溶解,则挤压胶管的胶头,气压变化不明显,则不会形成喷泉,故 C不正确; D、因氨气极易溶于水,则挤压胶管的胶头 ,使烧瓶中的气压减小,且小于外界大气压,则形成喷泉,又因氨水溶液显
17、碱性,酚酞遇碱变红,故形成红色喷泉,故 D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喷泉实验的有关判断 实验题 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 Na2O2作为供氧剂,请选择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试验,证明 Na2O2可作供氧剂。 ( 1) A 是制取 CO2的装置。在实验室里, CO2常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分) ( 2)填写表中空格: 仪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饱和 NaHCO3溶液 ( 2分) C Na2O2 ( 2分) D NaOH溶液 ( 2分) ( 3) Na2O2与 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分) ( 4)试管 F中
18、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验操作是: 。( 2分) 答案:( 12分)( 1) CaCO3 2HCl CaCl2 H2O CO2(2分 ) ( 2)除去 CO2气体中混入的 HCl(2分 );与 CO2和水反应,产生 O2(2分 ); 吸收未反应的 CO2气体 (2分 )( 3) 2Na2O2 2CO2 2Na2CO3 O2(2分 ) ( 4)把 E中的导管移出水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2分) 试题分析:由实验装置可知,本实验首先由 CaCO3和盐酸反应生成 CO2,产生气体通过饱和 NaHCO3溶液,以除去 CO2气体中混入的 HCl,然后过
19、氧化钠与CO2和水气反应产生 O2,用排水法收集 O2,最后取出试管,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木条复燃,证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 1) A为由 CaCO3和盐酸反应生成 CO2,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2)产生气体通过饱和 NaHCO3溶液,以除去 CO2气体中混入的 HCl,然后过氧化钠与 CO2和水气反应产生 O2,由于生成的氧气中混有二氧化碳气体,应用NaOH溶液洗气,吸收未反应的 CO2气体,用排水法收集 O2,故答案:为: 仪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饱和 NaHCO3溶液 除去 CO2气体中混入的 HCl C 过
20、氧化钠 与 CO2和水气反应产生 O2 D NaOH溶液 吸收未反应的 CO2气体 ( 3)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 2Na2CO3+O2。 ( 4)本实验的目的为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收集气体后要验证是否为氧气,为防止倒吸,应先把 E中的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木条复燃,证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考点:考查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的实验探究和实验方案设计 已知: SO2可以与硫酸酸化的浓 KMnO4溶液反应,也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下图 中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 CO2、 SO
21、2和 H2O。 ( 1)在加热条件下 ,浓硫酸与木炭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分) ( 2)若用上图所列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 ,验证浓硫酸与木炭粉反应的产物,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 (按产物气流从左至右的方向 )是 (填装置的编号 ) 。( 2分) ( 3) B瓶溶液的作用是 。( 2分)本实验中能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的实验现象是 。( 2分)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分) ( 4)装置 中所盛是无水硫酸铜,现象是 。( 2分) 答案:( 1) C+2H2SO4(浓) CO2+2SO2+2H2O ( 2) ( 3)除去 SO2; A中品红溶液褪色; CO2 Ca2 2OH- H2O C
22、aCO3 ( 4)由白色变为蓝色 试题分析:( 1)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木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2SO4(浓) CO2+2SO2+2H2O。 ( 2)浓硫酸与木炭共热化学方程式为 C+2H2SO4(浓) CO2+2SO2+2H2O,生成 CO2、 SO2和 H2O,依次检验 CO2、 SO2和 H2O的存在时,应先检验水蒸气的存在,因为在验证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存在时都需通过溶液,可带出水蒸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不能先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所以先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并除去二氧化硫后才检验二氧化碳 的存在,即检验过程应为检验
23、水蒸气 检验并除尽二氧化硫 检验二氧化碳;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变蓝,可用于检验水; SO2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 CO2不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因此装置 A中盛有红色的品红溶液来检验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影响二氧化碳的检验,因此检验二氧化碳前先除尽二氧化硫,装置 B中盛有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二氧化硫,而不除去二氧化碳,装置 C中的红色的品红溶液是用来证明 SO2气体已完全除尽的;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为通过澄清的石灰水,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正确的连接顺序为 。 (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B瓶溶液的作用是除去 SO2;本实验中能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的实验现象是 A中品红溶液褪色; 中
2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O2Ca2 2OH- H2O CaCO3。 ( 4)硫酸铜吸水变为胆矾,则装置 中所盛是无水硫酸铜,现象是由白色变为蓝色, 考点:考查浓硫酸与木炭反应产物检验的实验方案设计 填空题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由硫磺粉、硝酸钾和木炭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会产生 N2、 CO2等。 ( 1)爆炸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分) ( 2)在黑火药爆炸的反应中硫作氧化剂,在一些反应 中硫也可以作还原剂,写出一个硫在反应中作还原剂的化学方程式: 。( 2分) ( 3)氮气在放电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分) ( 4)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都是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在
25、常温下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化学方程式为: 。( 2 分)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2分) 答案:( 1) S+3C+2KNO3 K2S+N2+3CO2( 2分) ( 2) S O2SO2( 2分) ( 3) N2 O2 2NO( 2分) ( 4) 2NO O2 2NO2( 2分); 3NO2 H2O2HNO3 NO( 2分) 试题分析:( 1)木炭、硫磺、硝石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硫化钾、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3C+2KNO3 K2S+N2+3CO2。 ( 2)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 O2 SO2。
26、 ( 3)氮气在放电的条件下生成 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 O2 2NO。 ( 4)一氧化氮在常温下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 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O O2 2NO2; NO2溶于水生成 NO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NO2 H2O 2HNO3 NO。 考点:考 查常见物质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知识在各个领域应用广泛。如: ( 1) 2003年 10月 15日,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送入太空的国家,这次载人航天发射使用 的 “长征 ”二号火箭使用偏二甲肼( C2H8N2)作燃料,四氧化二氮为氧化剂,燃烧主要产生 CO2、 N2等气体,放出的巨大能量把火箭送入太
27、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分) ( 2)管道工人曾经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如果氯气管道某处漏气,会出现白烟现象。氨与氯 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分)出现白烟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分) ( 3)二氧化氯( ClO2)是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杀菌、消毒剂。工业生产ClO2过程是将食盐 水在特定条件下电解得到的氯酸钠( NaClO3)与盐酸反应生成 C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分) ( 4)赏心悦目的雕花玻璃是用氢氟酸对玻璃进行刻蚀而制成的。这一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 2分) ( 5)维生素 C在人体内有重要的功能。例如,能帮助人体将食物中摄取
28、的、不易吸收的 Fe3 转变为易吸收的 Fe2 。这说明维生素 C具有 。(填 “氧化性 ”或“还原性 ”)( 2分) 答案:( 1) C2H8N2 2N2O4 2CO2 3N2 4H2O ( 2) 2NH3 3Cl2 N2 6HCl; NH3 HCl NH4Cl ( 3) 2NaClO3 4HCl 2ClO2 Cl2 2NaCl 2H2O ( 4) SiO2 4HF SiF4 2H2O( 5)还原性 试题分析:( 1)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反应,产生 CO2、 N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8N2 2N2O4 2CO2 3N2 4H2O。 ( 2)氯气管道某处漏气,会出现白烟现象,说明有
29、氯化铵生成。这是由于氯气具有氧化性能把氨气氧化生成氮气与氯化氢,氯化氢与氨气结合生成氯化铵而冒白烟,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NH3 3Cl2 N2 6HCl、 NH3 HClNH4Cl。 ( 3)氯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氯,根据化合价变化可知,一定还有氧化产物氯气生成,根据原子守恒可配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O3 4HCl2ClO2 Cl2 2NaCl 2H2O。 ( 4)氢氟酸腐蚀玻璃的化学方程式为 SiO2 4HF SiF4 2H2O。 ( 5)维生 素 C能把 Fe3 转变为易吸收的 Fe2 ,铁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因此维生素 C是还原剂,这说明维生素 C具有还原性。
30、 考点:考查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 如图中, A、 B、 C、 D、 E是单质, F、 G、 H、 I是 B、 C、 D、 E分别和 A形成的化合物。已知: G、 H的化学式为 “X2Y3”形式, F的化学式为 “XY”形式; I是一种常见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固态 I用于人工降雨, E可以在 I中燃烧,发生置换反应; F中的 A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回答问题: ( 1) I和 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分) ( 2) C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和 A形成的化合物 H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分)电解 H可以制取 C, 反
31、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分) ( 3) G是一种红棕色粉末,向一定量的 G中加入足量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分)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分) ( 4) G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分)得到的溶液中加入铜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分) 1.6g G 溶于盐酸,得到的溶液与铜粉完全反应,至少需铜粉 g( 3分)。 答案:( 1) 2Mg+CO2 2MgO+C( 2分)( 2) Al2O3 2OH- 2AlO2-H2O( 2分) 2Al2O3 4Al 3O2( 2分) ( 3) Fe2O3 3H2SO4 Fe2( SO4) 3 3
32、H2O( 2分) 2Fe3 Fe 3Fe2 ( 2分) ( 4) Fe2O3 6H 2Fe3 3H2O( 2分) Cu 2Fe3 Cu2+ 2Fe2 ( 2分) 0.64g( 1分) 试题分析: I是一种常见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固态 I用于人工降雨,这说明 I是二氧化碳。 E可以在 I中燃烧,发生置换反应 2E+I 2F+D,推断 E为金属单质 Mg,发生的反应为, 2Mg+CO2 2MgO+C, F为 MgO, D为单质 C; MgO中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证明推断正确因此 E是镁,则 A是氧气, D是碳, F是氧化镁。 ( 1) I和 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CO2
33、 2MgO+C。 ( 2) C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说明 C是金属铝。 C和 A形成的化合物 H是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2O3 2OH- 2AlO2- H2O;电解氧化铝可以制取铝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 4Al 3O2。 ( 3) G是一种红棕色粉末,则 G是氧化铁。向一定量的 G中加入足量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 3H2SO4 Fe2( SO4) 3 3H2O;铁离子能氧化单质铁,因此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3 Fe3Fe2 。 ( 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2O3 6H 2Fe3 3H2O;铁离子能氧化单质铜,因此得到的溶液中加入铜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u 2Fe3 Cu2+ 2Fe2 ; 1.6g 氧化铁的物质的量是 1.6g160g/mol 0.01mol,根据方程式Fe2O3 6H 2Fe3 3H2O、 Cu 2Fe3 Cu2+ 2Fe2 可知 Fe2O3 Cu,则需要铜的物质的量是 0.01mol,铜粉的质量是 0.64g。 考点:考查无机物推断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