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Co是 r射线的放射源,关于 27Co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 33 B中子数为 27 C质量数为 60 D核电荷数为 60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原子结构中,质量数( 60) =质子数( 27) +中子数,中子数为 33,A、 B错误;又核电荷数 =质子数, D错误。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中质子数、质量数、中子数等之间的关系。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往容积一定的容器中再通入 O2,可以加快反应 2SO2 O2 2SO3的反应速率 B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铁片和浓硫酸可
2、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C对于 C(s) H2O(g) CO(g) H2(g)的反应,加入固体炭,反应速率加快 D 100 mL 2 mol L-1的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的速率不变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正确; B、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是铁片遇浓硫酸会发生钝化,错误; C、固体的浓度是一常量,改变固体的用量对反应速率基本没有影响,错误; D、盐酸与锌反应的实质是: Zn + 2H+ = Zn2+ + H2 ,加入氯化钠溶液相当于使 H+浓度减小,生成氢气的速率减小,错误。 考点: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 将等质量的两份锌粉 a、 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同时向 a中加少量CuSO4溶液,下图中产生 H2的体积 V(L)与时间 t(min)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将 a锌粉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 CuSO4溶液,少量锌粉先于CuSO4反应置换出 Cu, Zn- Cu、稀硫酸构成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但是由于有一部分 Zn与 CuSO4反应了,故生成的氢气比 b中少, A正确。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图像的关系。 CH3COOH分别与 CH3CH2OH和 CH3CH218OH反应,生成的酯的相对分子质量关系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小于后者 C前者等于后者 D无法判断 答案:
4、 B 试题分析: CH3COOH与 CH3CH2OH反应的实质是:酸中 -OH与醇中 -H结合,所以 CH3COOH与 CH3CH2OH生成 CH3COOCH2CH3, CH3COOH与CH3CH218OH生成 CH3CO18OCH2CH3, B正确。 考点:酯化反应的实质。 如将两个铂电极插入 KOH溶液中 ,向两极分别通入 CH4和 O2,即构成甲烷燃料电池。已知通入甲烷的一极 ,其电极反应为 CH4+10OH -8e- CO32 +7H2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入甲烷的一极为正极 B通入氧气的一极发生氧化反应 C该电池在工作时 ,溶液中的阴离子向正极移动 D该电池总反应为 CH4+2O
5、2+2OH CO32 +3H2O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通入甲烷的一极失去电子为负极,错误; B通入氧气的一极得到发生还原反应,错误; C该电池在工作时 ,负极需要消耗 OH ,故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考点:燃料电池的基本应用。 下列物质都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 H2,产生 H2的速率排序正确的是 C2H5OH NaOH溶液 醋酸溶液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醋酸是弱电解质,溶于水显酸性,使溶液中的 H+浓度增大, NaOH溶液中有 H2O 的电离, C2H5OH是非电解质,所以醋酸溶液与金属钠反应速率最快, C2H5OH与金属钠反应速率最慢。 考点: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因
6、素。 下列物质中不能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的是 乙烯 苯 乙醇 甲烷 乙酸 二氧化硫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被 KMnO4氧化,可以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乙醇和二氧化硫也可以被 KMnO4氧化,可以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 考点:乙烯、苯、乙醇、甲烷、乙酸、二氧化硫六种物质的性质。 设 C CO2 2CO(正反应吸热 ),正反应的反应速率为 v1; N2 3H22NH3(正反应放热 ),正反应的反应速率为 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 v2的变化情况为 A v1减小, v2增大 B同时减小 C v1增大, v2减小 D同时增大 答
7、案: D 试题分析:温度升高会使反应速率增大。 考点: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电子层数相同的三种元素 X、 Y、 Z,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顺序为: HXO4 H2YO4 H3ZO4,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 X Y Z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X Y Z C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 X Y Z D单质与氢气反应难易 X Y Z 答案: A 试题分析:据题意知 X、 Y、 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分别为 +7、 +6、 +5,电子层数相同,故在周期表中在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的顺序为 Z、 Y、 X,故原子半径Z Y X , A错误;非金属性的强弱为 X Y Z,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X Y
8、Z, B正确;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 X Y Z, C正确;单质与氢气反应难易 X Y Z, D正确。 考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使 1 mol 丙烯(结构简式为 CH3CH CH2)与氯气发生完全加成反应,然后使该加成反应的产物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完全取代反应,则两个过程中消耗氯气总的物质的量是 A 8mol B 7mol C 6 mol D 5 mol 答案: B 试题分析:当 1 mol 丙烯与氯气发生完全加成反应是需要氯气 1 mol,加成反应的产物再与氯气发生完全取代反应时消耗氯气 6 mol,故两个过程中消耗氯气总的物质的量是为 7 mol。 考点:有机物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的实质
9、。 根据下表中有机物的分子式排列规律,判断空格中物质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 1 2 3 4 5 6 7 8 9 CH4 C2H4 C3H8O C5H10 C6H14O C7H16 C8H16 C9H20O A 2 B 3 C 4 D 5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表中物质的化学式的规律,可知序号等于碳原子数目,按烷烃、烯烃和醇循环,故第四号物质为 C4H10,丁烷的同分异构有两种:正丁烷和异丁烷。 考点: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某有机化合物 6.2 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只生成 8.8 g CO2和 5.4 g 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化合物仅含碳、氢两种元素 B该化合物中碳、氢原子个数比
10、为1: 4 C无法确定该化合物是否含有氧元素 D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 8.8 g CO2中含有的 n(C)=8.8/44=0.2mol,m(C)=2.4g, 5.4 g H2O 中含有的 n(H2O)=5.4/18=0.3mol,n(H)=0.6mol,m(H)=0.6g m(C) +m(H)= 2.4g+0.6g=3.0g 6.2 g, 该化合物不仅只含碳、氢两种元素,一定含有氧元素; n(C) : n(H)= 0.2mol : 0.6mol=1: 3。 考点:有机物分子组成和化学式的确定。 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锌是正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铜片质
11、量逐渐减少 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 流向铜片 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此原电池中,锌是负极,电极反应为: Zn 2e = Zn2+,锌片质量逐渐减少;铜是正极,电极反应为: 2H+ + 2e = H2,铜片上有气泡产生;电子从锌极流出经导线流向铜极, D项正确。 考点:原电池的基本应用。 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 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 B金属性:甲丙 C原子半径: 丙丁戊 D最外层电子数:甲乙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氢氧化物碱性逐渐减弱,即丙丁戊,正确;原
12、子半径逐渐减小, C错误;最外层电子数增多, D错误;同一主族的元素,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 B错误; 考点:在周期表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乙酸 B碳酸钠 C乙醇 D乙烯 答案: B 试题分析:碳酸钠是无机物。 考点:考查物质分类的方法,有机物的分类。 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 A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是核外电子排布有关,故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
13、化的原因是与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有关系的, A正确。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的本质原因、 X元素的阳离子与 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则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 X Y B原子半径: X Y C离子半径: X Y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X Y 答案: D 试题分析: aXn+与 bYm-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时, a-n=b+m,即原子序数 YX, A错误; X、 Y可以在不同的周期, Y在 X的前一周期,比 X少一个电子层,故原子半径 Y X, B错误; aXn+与 bYm-离子中,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但 aXn+中的质子数 bYm-中的质子数,故离子半径 X Y,
14、 C错误。 考点: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若某 B族元素原子序数为 x,那么原子序数为 x+1的元素位于 A A族 B B族 C B族 D A族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周期表中,第 B族的右侧应该是第 A族。 考点:周期表的结构。 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 Ba(OH)2 B CaCl2 C H2O D H2 答案: A 试题分析: B、 CaCl2是离子化合物,但只含有离子键,错误; C、 H2O 与 D、H2中这两种物质中只含有共价键,错误。 考点:考查离子键与共价键化学键和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关系。 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A乙醇的结构简式 C2H6O B一氯
15、甲烷的分子式 CH3Cl C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D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乙醇的结构简式 CH3CH2OH,错误; C、这是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错误; D、四氯化碳的电子式为 ,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用语。 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苯与溴反应制溴苯 B苯与浓硝酸、浓硫酸混合共热制取硝基苯 C乙烯与溴生成 1, 2-二溴乙烷 D在光照条件下甲烷和氯气反应制氯仿 答案: C 试题分析:乙烯与溴生成 1, 2-二溴乙烷属于加成反应。 考点:考查有机化学中化学反应类型的区分。 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活泼金属跟酸反
16、应 B制造水煤气 C酸碱中和反应 D镁条燃烧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活泼金属跟酸反应, C、酸碱中和反应, D、镁条燃烧这三种反应的热效应都是放热反应。 考点:常见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下列 A、 B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其中可以组成 AB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 A 6和 8 B 19和 16 C 12和 17 D 10和 8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6和 8的分别是: C元素和 O 元素,形成 AB2的化合物为 CO2为共价化合物,错误; B、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9和 16的分别是: K 元素和 S元素, 形成 A2B的化合物 ,错误; C、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2和 17
17、的分别是: Mg元素和 Cl元素,形成 AB2的化合物为 MgCl2为离子化合物,正确; D、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0 和 8 的分别是: Ne 元素和 O 元素,很难形成化合物,错误; 考点:考查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形式。 CCTV-1焦点访谈栏目中曾报道 “铊中毒事件 ”,铊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铊的相关信息如下图所示,其中 “6s26p1”表示铊原子有 6个电子层,最外层有 3个电子。下列有关卡片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铊的元素符号为 Tl B铊原子的中子数为 204 C铊位于第六周期 A族 D铊的金属性比铝的金属性强 答案: B 试题分析:元素原子结构中电子层数 =元素所在的周期
18、数,最外层电子数 =主族序数,铊原子有 6个电子层,最外层有 3个电子,位于第六周期 A族,铝在 A族,位于铊元素的上方,金属性强于铊。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 A(气 ) 3B(气 ) 2C(气 )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A、 B、 C的分子数比为 1:3:2 B A、 B、 C的浓度相等 C C生成的速率与 C分解的速率相等 D单位时间生成 n mol A,同时生成 3n mol B 答案: C 试题分析:判断一个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 v 正 =v 逆 0;( ) 混合物各成分浓度不变(注意固体的浓度时常数)。只要符合其一则
19、达到平衡状态。 C项中 C生成的速率与 C分解的速率相等说明v正 =v 逆 ,正确。 考点: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实验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装置来一次性完成 N、 C、Si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乙同学根据置换反应的规 律,利用下图装置完成了 Cl元素的非金属性比 Br强的实验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E装置名称是 _。 (2) N、 C、 Si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_;从以下所给物质中选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所用到物质:试剂 A为 _;试剂 C为 _(填序号)。 稀 HN
20、O3溶液 稀盐酸 碳酸钙 Na2SiO3溶液 SiO2 (3) 乙同学设计的实验中 (酒精灯加热装置在图中未画出 ),若试剂 C为溴化钾溶液溶液外,还需要用到的试剂有:试剂 A为 _;试剂 B为 _。 答案: (1)分液漏斗 (2) N、 C、 Si (3)浓盐酸 二氧化锰 试题分析:( 1)通过 A装置向 B装置加入液体,故为分液漏斗; ( 2)在同一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非金属的非金属性增强,则 C N;在同一主族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非金属的非金属性减弱,则 C Si,所以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N C Si;通过比较酸性强弱;来判断非金属性的强弱,故装置中为强酸制弱酸,所以试剂
21、 A为稀硝酸, B为碳酸钙, C中为硅酸钠溶液。 ( 3)乙同学的设计通过单质的氧化性 来判断非金属性,所以试剂 A 为浓盐酸,试剂 B为二氧化锰来制取氯气。 考点: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比较,实验装置中化学仪器的识别。 填空题 将一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上灼烧,然后将热的铜丝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整个反应过程中铜丝表面的颜色变化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先由红色变黑色,后由黑色变红色 2CH3CH2OH O22CH3CHO 2H2O 试题分析:将铜丝放在酒精灯上灼烧,铜丝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黑色的CuO,然后将热的铜丝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 CuO 把乙醇氧化为乙醛,自身被还原成
22、 Cu,又由黑色变为红色。 考点:乙醇的催化氧化的过程。 (8分 )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他在 100 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 (累计值,且气体体积为标况体积 ): 时间 (min) 1 2 3 4 5 氢气体积 (mL) 50 120 232 290 310 (1)哪一时间段 (指 0 1、 1 2、 2 3、 3 4、 4 5 min)反应速率最大 _ _, 原因是 。 (2)求 2 3分钟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 (设溶液体积不变 ) (3)如果反应太激烈,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他在
23、盐酸中分别加入等体 积的下列溶液,你认为可行的是 _。 A蒸馏水 B NaCl溶液 C NaNO3溶液 D CuSO4溶液 E Na2CO3溶液 答案: 2-3min 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0.1mol/(L min) AB 试题分析:( 1)在 0 1、 1 2、 2 3、 3 4、 4 5min时间段中,产生气体的体积分别是: 50 mL、 70mL 、 112mL、 68mL、 20 mL,由此知反应速率 最大的时间段为 2-3min;反应速率刚开始增大后来又逐渐减小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只能是与反应的热效应有关。 ( 2)在 2 3分钟时间段内, n(H2)= 0.112L/
24、22.4L/moL=0.005mol,则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 =2n(H2),则 ( HCl) =0.1mol/(L min)。 ( 3) A、加入蒸馏水, H+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但不减少氢气的量,正确;B、加入 NaCl 溶液, H+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但不减少氢气的量,正确; C、加入 NaNO3溶液,生成 NO气体,影响生成氢气的量,错误; D、加入 CuSO4溶 液, Zn置换出 Cu形成原电池,使反应速率增大,但影响生成氢气的量,错误; E、加入 Na2CO3溶液,消耗 H+而使 H+浓度减小,影响生成氢气的量,错误。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0分
25、 ) 按下列要求回答:现有: BaCl2; 冰; NH4Cl; Na2SO4; 干冰; 碘片 六种物质。 (1) 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_(填序号,下同 ),物质中只有离子键的物质有 _, 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_。 (2) 熔化时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_,熔点最低的是 _。 答案: (1) (2) 试题分析:( 1)离子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 BaCl2 NH4Cl Na2SO4三种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而 NH4Cl Na2SO4这两种化合物中除了含有离子键外还有共价键;在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 冰 干冰中只有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 ( 2) 冰 干冰 碘片三种物质溶于水是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熔
26、点最低的是分子晶体,在分子晶体中,熔点最低的是分子间作用力最小的,故为 干冰。 考点:离子键与共价键化学 键和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关系 ( 10分)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在学习、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下表列出了 九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族 周期 A A A A A A A 0 2 3 4 请回答: (1)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 (2)在 、 、 三种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填化学式 )。 (3) 、 、 三种元素按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 (填离子符号 )。 (4) 元素形成的具有强氧化性的氢化物电子式是 , 该元素另一种氢化物
27、在常温下与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C (2)KOH (3)K+Na+Mg2+ (4) 2K 2H2O=2K 2OH H2 试题分析:据 九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九种元素分别为: Na、K、 Mg、 Al、 C、 O、 Cl、 Br、 Ar。 ( 1) C元素原子最外层上有 4个电子,最多可以形成 4个化学键,可以连接相同或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故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 ( 2)氢氧化物的碱性与金属的金属性有关,金属性越强,氢氧化物的 碱性越强。在同一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金属的金属性减弱,氢氧化物的碱性减弱,故 NaOH Mg(OH)2;在同一主族中,随着原子序数的
28、增加,金属的金属性增强,氢氧化物的碱性增强,故 KOHNaOH,故碱性最强的为 KOH。 ( 3) K+与 Na+相差一个电子层,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 )K+Na+; Na+与 Mg2核外电子层排布相同,核内质子数不同,质子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故 Na+Mg2,故 K+Na+Mg2+。 ( 4) 元素为 O 元素,形成的氢化物有 H2O 和 H2O2,而 H2O2具有强氧化性,在常温情况下, 元素可以与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考点: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计算题 把 3molA和 2.5molB混合于 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3A( g) +B( g) xC( g) +
29、2D( g), 5min后反应达平衡,容器内压强变小,测得 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1mol/(L.min)求: (1) ; (2) 平衡时的浓度为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 X= 1 ( 2分) (2) 0.25mol L-1 ( 4分,包括过程) 试题分析:( 1)当此反应大平 衡后容器内压强变小,说明反应是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进行的,故 3+1 x+2, X=1 ; ( 2) 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1mol/(L.min),故 n(D)=0.152=1mol, 3A( g) + B( g) C( g) + 2D( g), 开始 3mol 2.5mol 平衡时 0.5mol 1mol n(C)= 0.5mol c(C)= 0.5mol/2L=0.25mol L-1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及简单应用。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