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重庆市九校联盟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 沼气和水蒸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 硫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 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 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 错误;水蒸气不属于能源, 错误;冰是 H2O、干冰是 CO2,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 正确;硫酸是化合物又是酸,食醋是混合物, 错误;钢铁是铁的合金、硬币是合金(如一元硬币是铁镍合金等), 正确;粗盐中含有氯化钙、氯化镁等杂质、酸雨中的溶
2、质主要是硫酸或硝酸, 正确。 考点:基本概念 点评:酸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H+的化合物,食醋是 3 5%醋酸水溶液,所以食醋不是酸,但其中的 CH3COOH属于酸。 某化学小组在常温下测定一定质量的某铜铝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 : 方案 : 下列有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 A和 B均可以是盐酸或 NaOH溶液 B溶液 A和 B均可以选用稀硝酸 C若溶液 B选用浓硝酸,则测得铜的质量分数偏小 D实验室方案 II更便于实施 答案: B 试题分析:溶液 A若为盐酸或 NaOH,生成的气体为氢气。溶液 B若为盐酸或NaOH,剩余固体为铜, A正确;溶液 A若选用稀硝
3、酸,生成气体为 NO。溶液B若选用稀硝酸,则无固体剩余, B错误;若溶液 B选用浓硝酸,铜与浓硝酸反应,铝遇浓硝酸发生钝化,剩余固体质量偏大,铜质量分数偏小, C正确;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温度、压强有关,而且测量气体的体积操作不太方便、误差较大。测定剩余固体的质量可通过过滤、洗涤、干燥、晾干即可,操作方便,误差较小, D正确。 考点:化学实验 点评:铝既能与盐酸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常温时,铝、铁遇浓硝酸、浓硫酸发生钝化,铝、铁的表面被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 A2( g) 3B2( g)2AB3( g)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
4、变化规律(图中 T表示温度, n表示物质的量),根据图示可得出的判断结论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时, AB3的物质的量大小为: c b a B达到平衡时, A2的转化率大小为: b a c C若 T2 T1,则正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D a点的化学平衡常数小于 c点的化学平衡常数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b、 c三点起始 B2物质的量依次增大,所以平衡时 AB3物质的量依次增大、 A2转化率依次增大, A正确、 B错误;若 T2T1, T2平衡时 AB3体积分数大,所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C错误; a、 c两点 B2起始物质的量相同,温度相同,化学平衡常数相同, D错误。 考点:勒沙特列原理
5、化学平衡常数 点评:可逆 反应达到平衡时,增大某一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产量增大,另一反应物转化率提高。 在甲、乙两烧杯溶液中,分别含有大量的 、 、 、 、 、6种离子中的 3种,已知乙烧杯的溶液呈黄色,则甲烧杯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 、 、 B 、 -、 C 、 、 D 、 、 答案: D 试题分析:乙烧杯中的溶液呈黄色说明乙中含有 Fe3+、则 SO32-、 CO32-在甲中,可推出 H+在乙中,最后由电荷守恒可知 Cl-在乙中、 Na+在甲中。 考点:离子共存 点评: Fe3+与 S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 Fe3+与 CO32-发生双水解反应不能
6、大量共存。 常温下,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某物质的溶液 pH c(OH-),所以 c(CH3COO-)c(Na+), C正确; pH=6的硫酸中 c(SO42-)=510-7mol/L,稀释 1000倍后, c(H+)10-7mol/L, c(SO42-)=510-10mol/L, D错误。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溶度积 离子浓度比较 酸、碱溶液的稀释 点评:本题易误选 D,硫酸溶液无论怎样稀释,不可能变成碱性溶液,只能无限接近中性溶液,所以不能认为 pH=6的硫酸稀释 1000倍后 pH=9。 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装置 可用于收集 H2、
7、NH3、 CO2、 Cl2、 HCl、 NO2等气体 B实验 放置一段时间后,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 C实验 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变浅 D实验 不能用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装置 从 a口进气可收集氢气、氨气等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从 b口进气可收集二氧化碳、氯气、氯化氢、二氧化氮等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A正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试管中水蒸气,使硝酸钾析出, B正确;振荡时, Br2+2NaOH=NaBr+NaBrO+H2O,上层溶液颜色变浅, C正确;夹紧弹簧夹,手捂烧瓶,若玻璃管中水柱上升,松手后水柱又下降,说明装置不漏气,D错误。 考点:化学实验 点评:相对分子质量
8、大于 29的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小于 29的可用向下排空气 法收集。但像 CO、 C2H4、 C2H2等与空气密度接近,一般用排水法收集; NO能与氧气反应,一般用排水法收集。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NA,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62 g Na2O 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 O2-数为 NA B在含 Al3+总数为 NA的 AlCl3溶液中, Cl 总数大于 3NA C常温常压下, 16 g甲基 ( 13CH3)所含的中子数为 10NA D 0.5mol Cu和足量浓硝酸反应可以生成 22.4LNO2 答案: B 试题分析: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溶液中不存在 O2-, A错误;氯化铝溶液
9、中, Al3+水解, 1molAlCl3溶液中 Al3+少于 1mol,所以若 Al3+为 1mol,则氯化铝物质的量大于 1mol, Cl-物质的量大于 3mol, B 正确; 13CH3 中中子数为 7,16g“ 13CH3”物质的量为 1mol,所以其中的中子数为 7mol, C错误;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1molCu与足量浓硝酸生成 2molNO2,但体积不一定是 44.8L,因未交待标准状况, D错误。 考点: NA 点评:有关 NA的常见命题陷阱:温度和压强、物质的状态、单质的组成、粒子的数目、物质 的结构、物质的变化等。 实验题 某校化
10、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图示实验装置(图中省略了夹持仪器)来测定某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并探究铁与浓硫酸的反应。 m克铁碳合金中加入 过量 浓硫酸,未点燃酒精灯前, A、 B均无明显现象,其原因是 常温下碳与浓硫酸不反应; _ 。 写出加热时 A中碳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 B中的现象是: _ ; C的作用是: _ _ 。 待 A中不再逸出气体时,停止加热,拆下 E并称重, E增重 bg。则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_ (写表达式 )。 (5)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滴管吸取 A中的溶液滴入到适量水中作为试样,试样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成分有以下三种可能 : :只含有 Fe3+; :只含有 Fe2+
11、; : 。 验证 的实验方法是 。 答案: 常温下 Fe遇浓硫酸发生钝化 C + 2H2SO4(浓 ) CO2 + 2SO2 + 2H2O 品红溶液褪色,或 “颜色变浅 ” 除尽反应产物中的 SO2气体 ( 11m-3b) /11m 既有 Fe3+又有 Fe2+ 取试样少许于试管中,先滴加少量的 KSCN 溶液,振荡后溶液显红色证明有Fe3+ ;再取试样少许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少量的酸性 KMnO4溶液,若浅红色褪去,证明溶液中含有 Fe2+。 试题分析:常温下,铁遇浓硫酸发生钝化,炭与浓硫酸不反应;加热时,铁与过量浓硫酸生成硫酸铁、二氧化硫和水、炭与浓硫酸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二氧化硫
12、使品红褪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二氧化硫,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由 C+2H2SO4(浓) CO2+2SO2+2H2O 得n(C)=n(CO2)=b/44mol,所以炭的质量分数为 3b/11m,铁的质量分数为( 11m-3b)/11m。反应一段时间后, A中的金属阳离子可能有 Fe2+或 Fe3+或 Fe2+和 Fe3+,检验 A中存在 Fe3+可用 KSCN 溶液,检验 A中存在 Fe2+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Fe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考点:化学实验 化学计算 离子的检验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点评:本题实验装置须改进,因 E中的碱石灰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
13、气,所以应在 E后再连一个 E 装置,减少误差。 填空题 已知 X、 Y、 Z、 W、 N 是短周期元素中的四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 Z、 W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 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 2倍,工业上常用电解 w与 N 的化合物来制备 N 单质。 ( 1)请写出 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_ 。化合物甲由元素 X 与 Z组成,1mol甲含 18mol电子,请写出甲的电子式: ; ( 2)元素 N 的一种常见的可溶性盐溶液呈碱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 3)由 X、 Y、 Z、 W四
14、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一种强酸,该强酸的稀溶液能与铜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 。 ( 4)已知离子化合物乙由 X、 Y、 Z、 W四种元素组成,乙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 NaOH溶液反应, 1mol 乙能与过量 NaOH浓溶液反应,最多可生成22.4L气体(标准状况)。写出加热条件下乙与过量 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5)乙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等式表达式为 。 答案: (1)第二周期,第 A族 ( 2) AlO2-+2H2OAl(OH)3+OH- ( 3) 3Cu + 2NO3 + 8H+ = 3Cu2+ + 2NO + 4H2O ( 4) ( 5) c(NH4+)+c(H+)=2c(C
15、O32-)+c(HCO3-)+c(OH-) 试题分析:质子就是 H+, X为 H; Y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 2倍可知 Y为 C;工业上采用电解法制备的物质一般是 K、 Ca、 Na、 Mg、 Al,所以 W为O、 N 为 Al,则 Z为 N。( 1) N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 VA族, N 和 H形成18电子分子为 N2H4。( 2)含铝元素的呈碱性的盐溶液一般是偏铝酸盐。( 3)H、 C、 N、 O 中三种元素组成强酸为硝酸,铜与稀硝酸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 4) H、 C、 N、 O 四种元素组成既能与盐酸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铵或碳酸氢铵或氨基酸,由乙与过量
16、浓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mol气体可知乙为碳酸氢铵,碳酸氢铵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氨气和水。( 5)碳酸氢铵溶液中含有 NH4+、 H+、 HCO3-、 CO32-、 OH-,根据电荷守恒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元素周期表 元素推断 化学用语 盐类的水解 离子方程式 电荷守恒 点评:工业上电解熔融氯化钠或熔融氢氧化钠制钠、电解熔融氯化镁制镁、电解熔融氧化铝制铝。 高锰酸钾是锰的重要化合物和常用的氧化剂,工业用软锰矿制备高锰酸钾的实验流程如下: ( 1)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写化学式) ( 2)从经济环保角度考虑,要完全反应 b需要的试剂最好是 ,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
17、程式 。 ( 3)高锰酸钾是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时常用的一种试剂,在滴定操作时,应 将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盛放在 (填 “酸式 ”或 “碱式 ”)滴定管中,用酸性 KMnO4溶液滴定硫酸亚铁晶体 (FeSO4 7H2O)溶液 , 写出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4) KMnO4、双氧水、活性炭常用于饮用水的处理,但三者在联合使用时必须有先后顺序。 氧化反应: H2O2 - 2e- 2H+ + O2;还原反应 :MnO4- + 5e- + 8H+ Mn2+ + 4H2O 写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在处理饮用水时,活性炭应在高锰酸钾反应结束后投放,否则会发生KMnO4+ C+ H2OMnO2
18、+ X + K2CO3(未配平),其中 X的化学式为 。 答案: (1)MnO2 KOH (2)生石灰或熟石灰( CaO 或 CaOH) CaO+H2O+K2CO3=2KOH+CaCO3 或 Ca(OH)2+K2CO3=2KOH+CaCO3 (3) 酸式 5Fe2+MnO4-+8H+=5Fe3+Mn2+4H20 (4) 5H2O2+2KMnO4+3H2SO4=K2SO4+2K2SO4+2MnSO4+5O2+8H2O KHCO3 试题分析:流程图中发生两个反应: 2MnO2+4KOH+O2 2KMnO4+2H2O、3K2MnO4+2CO2=2KMnO4+MnO2+2K2CO3,操作 I过滤出 M
19、nO2可循环使用、操作 II分离出 KMnO4晶体,滤液为 K2CO3溶液,反应 b为 K2CO3生成 KOH,生成的 KOH可循环使用。反应 b中另一反应物可为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从环保角度考虑最好用氢氧化钙或氧化钙。( 3)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应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Fe2+生成 Fe3+,同时 MnO4-被还原为Mn2+。( 4)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相加,消去电子即得反应离子方程式,再将离子方程式改为化学方程式。 配平方程式时,先根据得失电子相等配平,再根据原子守恒配平。 考点:化工生产流程图的分析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氧化还原反应 点评:钡离子是重金属离子,可溶
20、性钡盐有毒。如透视用的钡餐是硫酸钡的悬浊液,不能用碳酸钡的悬浊液,因碳酸钡与胃酸生成氯化钡有剧毒。 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着如下反应: CO2(g) + H2(g) CO(g) + H2O(g),其平衡常数和温度 t的关系如下: t 700 800 850 1000 1200 K 2.6 1.7 1.0 0.9 0.6 (1) K 的表达式为: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 反应( “吸热 ”或 “放热 ”) (2) 能判断该反应是否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容器中压强不变 混合气体中 CO浓度不变 v(H2)正 = v(H2O)逆 D c(CO2) = c(CO) ( 3)某研究小组利用反应:
21、 CO(g)+H2O(g) H2(g)+CO2(g) H=-41.2kJ/mol,制备 CO2与 H2的混合气体。用碱液吸收一定量 CO2的方法来提高混合气中 H2与 CO2的体积比。若以 1L1.5mol/L的 NaOH溶液充分吸收了 22.4L(已折 算为标准状况下体积) CO2,则吸收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 4)如将 H2与 CO2以 4:1的体积比混合,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制得 CH4。已知: CH4 (g) + 2O2(g) CO2(g)+ 2H2O( 1) H1 -890.3 kJ/mol H2(g) + 1/2O2(g) H2O( 1) H2 -285.8 kJ/
22、mol 则 CO2(g)与 H2(g)反应生成 CH4(g)与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 5)熔融盐燃料电池如下图: 该图是以熔融碳酸盐为电解质,以 CH4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稀土金属材料为电极。已知负极的电极反应是 CH4 +4CO32-8e-=5CO2+2H2O。正极的电极反应是 _ 。为了使该燃料电池长时间稳定运行,电池的电解质组成应保持稳定。为此电池工作时必须有部分 A物质参加循环,则 A物质的化学式是_。实验过程中,若通入了标准状况下空气 448L(假设空气中 O2体积分数为 20%),则熔融盐燃料电池消耗标准状况下 CH4_L。 答案:( 1) ; 放热; ( 2) B、 C
23、; ( 3) c(Na+)c(HCO3-)c(CO32-)c(OH-)c(H+) ( 4) CO2(g)+4H2(g)=CH4(g)+2H2O(l) H=-252.9kJ/mol ( 5) O2+4e-+2CO2=2CO32- CO2 44.8 试题分析:( 1)反应 CO2(g) + H2(g) CO(g) + H2O(g) 平衡常数表达式为。由表格中数据可知,随着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少,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2)容器容积固定,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所以无论是平衡状态还是非平衡状态,容器中压强均不变, A错误;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正、逆反应速 率相等,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所以 CO浓
24、度保持不变的状态是平衡状态, B正确; H2和 H2O 的计量数比为 1: 1,所以 v(H2)正 = v(H2O)逆 的状态是平衡状态, C正确;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浓度相等不能作为判断反应是平衡状态的标志,平衡时二者浓度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与二氧化碳起始投料和二氧化碳的转化率有关系, D错误。( 3) CO2与 NaOH反应有两种情况:CO2+2NaOH=Na2CO3+H2O、 NaOH+CO2=NaHCO3,题中 CO2与 NaOH物质的量比为 2: 3,介于 1: 1与 1: 2之间,所以 1molCO2与 1.5molNaOH生成 Na2CO3和 NaHCO3,设 Na2CO3、 Na
25、HCO3物质的量分别为 x、 y,由 C守恒得 x+y=1;由 Na守恒得 2x+y=1.5,解得 x=y=0.5mol。 CO32-水解生成 HCO3-和 OH-,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Na+)c(HCO3-)c(CO32-)c(OH-)c(H+)。( 4)CO2(g)+4H2(g)=CH4(g)+2H2O(l) H=4H2-H1 -252.9 kJ/mol。( 5)电池中介质为熔融碳酸盐,正极通入的是氧气,正极反应为 O2+4e-=2O2-、 O2-+CO2=CO32-,将二式相加即得 O2+4e-+2CO2=2CO32-。由电极反应可知图中的 A 为 CO2。由正、负极电子转移相等得 CH4 8e- 2O2,所以通入的 O2为 4mol时反应的 CH4为2mol。 考点: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离子浓度比较 盖斯定律 电化学 点评:本题( 5)也可先写出燃料电池总反应 CH4+2O2=CO2+2H2O,用总反应减去负极电极反应式即得正极电极反应式。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