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安微省池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信息、材料、能源被称为新科技革命的 “三大支柱 ”。下列观点或做法错误的是 A在即将到来的新能源时代 ,核能、太阳能、氢能将成为主要能源 B加大煤炭的开采速度 ,增加煤炭燃料的供应量 ,以缓解石油危机 C光缆在信息产业中有广泛应用 ,制造光缆的主要材料是二氧化硅 D高温结构陶瓷氮化硅( Si3N4)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可用于制造汽车发动机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新能源是指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很少污染,因此在即将到来的新能源时代 ,核能、太阳能、氢能将成为主要能源, A正确; B、煤是化石燃
2、料,不能再生,因此要合理科学开采,而不能加大开采速度, B不正确; C、二氧化硅可以用光导纤维, C 正确; D、高温结构陶瓷氮化硅( Si3N4)属于新型陶瓷,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可用于制造汽车发动机, D正确,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化学与生活、生产以及能源的有关判断 铁粉和铜粉的均匀混合物,平均分成四等份,分别加入同浓度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生成 NO的体积和剩余金属的 质量如下表 (设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 NO): 编号 稀硝酸体积/mL 100 200 300 400 剩余金属 /g 18.0 9.6 0 0 NO体积 /mL 2240 4480 6720 V 下列计
3、算结果正确的是 A 中溶解了 5.6gFe B硝酸的浓度为 0.4mol/L C 中溶解了 9.6gCu D 中 V=8960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 都有金属剩余,则溶液中不可能含有硝酸铁,溶液中金属离子为 +2价,在实验 的基础上再加入 100mL硝酸,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为 18g-9.6g 8.4g,生成 NO的体积为 4480mL-2240mL2240mL, NO物质的量为 0.1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参加反应金属的物质的量为 0.15mol,参加反应金属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56g/mol,故该过程只有 Fe参加反应,即实验 只有 Fe参与反应。在实验 的基
4、础上加入 100mL硝酸,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为 9.6g,生成 NO的体积为6720mL-4480mL 2240mL, NO物质的量为 0.1mol,若该过程只有 Cu参加反应,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则 Cu的物质的量 0.15mol, Cu的质量 0.15mol64g/mol 9.6g,等于参加反应金属的质量,故该过程只有 Cu反应,且 Cu恰好完全反应,故加入 200mL硝酸时, Fe恰好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在实验 的基础上再加入 100mL硝酸,硝酸与溶液中亚铁离子反应生成 NO。A、由上述分析可知,实验 发生反应 3Fe+8HNO3 3Fe(NO3)2+2NO+4H2O,生成 NO的物质的
5、量为 0.1mol,根据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 Fe的物质的量为0.1mol 0.15mol,故参加反应 Fe的质量 0.15mol56g/mol 8.4g,故 A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实验 发生反应 3Fe+8HNO33Fe(NO3)2+2NO+4H2O,生成 NO的物质的量为 2.24L22.4L/mol 0.1mol,根据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0.1mol4 0.4mol,故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0.4mol0.1L 4mol/L,故 B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实验 中参加反应的金属为 Fe, Cu没有参加反应,故 C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实验 中 Fe与
6、硝酸恰好反应生成硝酸亚铁,生成 NO的物质的量4.48L22.4L/mol 0.2mol,由 3Fe+8HNO3 3Fe(NO3)2+2NO+4H2O可知,溶液中亚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0.3mol,在实验 的基础上再加入 100mL硝酸,为硝酸与溶液中亚铁离子反应生成 NO,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生成 NO的物质的量 0.1mol,故生成 NO的体积为 0.1mol22.4L/mol 2.24L2240mL,因此 V 6720ml+2240ml 8960ml,故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铁、铜与硝酸反应的有关计算 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 生气体的体积 (v)与
7、时间 (t)关系如右图。反应中镁和铝的 A物质的量之比为 3:2 B质量之比为 3:2 C摩尔质量之比为 2:3 D反应速率之比为 2:3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根据图像可知,镁、铝分别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相等,则根据方程式 Mg 2H =Mg2 H2、 2Al+6H+=2Al3+3H2可知,参加反应的镁和铝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 3:2, A正确; B、镁、铝的质量之比 324:227 4:3, B不正确; C、摩尔质量之比 24:27 8:9, C不正确; D、根据图像可知,产生相等氢气需要的时间分别是 2s和 3s,则反应速率之比为 3:2, D不正确,答案:选 A。 考点:考
8、查镁、铝与稀硫酸反应的有关计算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工业上制备镁是用电解饱和氯化镁水溶液来完成的 B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自然界中可以以游离态存在 C Na2O和 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且都能与硫酸溶液反应 D SO2通入新制氯水中,氯水褪色是因为 SO2具有漂白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镁是活泼的金属,工业上制备镁是用电解熔融氯化镁来完成的,而不是电解熔融的氯化镁溶液, A不正确; B、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硅是亲氧元素,在自然界中全部以化合态存在,主要是以硅酸盐的形式存在, B不正确; C、 Na2O和 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且都能与硫酸溶液反应分别是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
9、水和氧气, C正确; D、 SO2通入新制氯水中,氯水褪色是因为 SO2具有还原性,被氯水氧化生成了硫酸,从而使氯水褪色, D不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考查金属镁的冶炼、硅的存在、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以及 SO2、氯水的性质 下列叙述 I和 II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叙述 I 叙述 II A 相同条件下 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小 向饱和 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 B 钠比铜的金属性强 金属钠可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单质 C 常温下铝与浓硫酸、浓硝酸均不反应 可用铝槽车密封运送浓硫酸、浓硝酸 D 合成氨反应为吸热反应 该反应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 答案:
10、A 试题分析: A 、相同条件下 NaHCO3的溶解度比 Na2CO3的小,所以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 CO2生成碳酸氢纳沉淀,溶液变浑浊, A正确; B、 钠比铜的金属性强,但钠是活泼的金属,极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所以金属钠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单质, B不正确; C、常温下铝与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但钝化是化学变化,因此可用铝槽车密封运送浓硫酸、浓硝酸,因果关系不成立, C不正确; D、 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以及催化剂的活性受温度影响,该反应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因果关系不能成立,D不正确,
11、答案:选 A。 考点:考查物质性质、用途以及反应条件的判断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A图 1表示向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镁粉 B图 2表示向 Ba(OH)2、 KAlO2混合溶液中通入 CO2 C图 3表示表示向盐酸和醋酸混合溶液中滴入氨水 D图 4表示在含等物质的量 NaHCO3、 Na2CO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0.1mol L-1盐酸至过量时,产生气体的体积与消耗盐酸的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醋酸是弱酸,存在电离平衡,因此向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镁粉产生的氢气体积相等,但盐酸反应
12、速率比醋酸的反应速率快, A不正确; B、向 Ba(OH)2、 KAlO2混合溶液中通入CO2,发生的反应分别是 Ba(OH)2 CO2 BaCO3 H2O、 2KAlO2 CO2 3H2O 2Al(OH)3 K2CO3、 K2CO3 CO2 H2O=2KHCO3、 BaCO3 CO2H2O=Ba(HCO3)2,因此图 2不能表示其反应过程, B不正确; C、向盐酸和醋酸混合溶液中滴入氨水分别生成氯化铵 、醋酸铵,溶液的导电性增强。当恰好反应后,溶液的导电性几乎不再发生变化,因此图 3不能表示溶液的导电变化过程, C不正确; D、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因此向含等物质的量NaHCO3、
13、Na2CO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0.1mol L-1盐酸至过量时,发生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 CO32- H HCO3-、 HCO3- H H2O CO2,因此产生气体的体积与消耗盐酸的关系可以用图 4表示,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物质反应过程的判断以及图像识别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某溶液加入 CCl4, 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 I- B能使润湿的淀粉 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 Cl2 C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D硝酸亚铁溶液中要加入稀硝酸抑制水解,防止溶液变浑浊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某溶液加入 CCl4, 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单
14、质碘, A不正确; B、能使润湿的淀粉 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不一定是 Cl2,凡是能把碘化钾氧化生成单质碘的气体均可, B不正确; C、液溴易挥发,因此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防止液溴挥发, C正确; D、在酸性条件下 NO3-具有氧化性,能氧化 Fe2 ,因此硝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铁、 NO和水,得不到实验目的, D不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考查物质检验、试剂存放以及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为除去下列各混合物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加试剂和采用的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需除杂的物质 所加试剂 主要操作 A Na2CO3( NaHCO3) 不加任何试剂 加热
15、 B Al2O3( SiO2) NaOH溶液 过滤 C NO( NO2) NaOH溶液 洗气 D CO2( SO2) Na2CO3溶液 洗气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解答物质分离提纯试题时 ,选择试剂和实验操作方法应遵循三个原则 : 1.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水除外),即分离提纯后的物质应是纯净物(或纯净的溶液),不能有其他物质混入其中; 2.分离提纯后的物质状态不变; 3.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即选择分离提纯方法应遵循先物理后化学,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 A、碳酸氢纳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 CO2,因此可以通过加热的方法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氢纳, A正确; B、氧化铝也能和氢氧化钠
16、溶液反应,因此要除去氧化铝中的二氧化硅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 B不正确; C、 NO、 NO2的混合气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硝酸钠,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 NO中混有的 NO2气体,应该通入水中, C不正确; D、 CO2也能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所以应该用饱和的碳酸氢纳溶液除去 CO2中混有的SO2气体, D不正确,答案:选 A。 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瘦肉精 (Clenbuterol)是一种非常廉价的药品,但它有很危险的副作用,轻则导致心律不整,严重一点就会导致心脏病。瘦肉精是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粉末,无臭、味苦,熔点 161 ,溶于水、乙醇,微溶于丙酮,不溶于乙醚。其结构如图 所示
17、,对于瘦肉精的说法正确 的是 A瘦肉精的化学式: C12H17N2Cl2O B瘦肉精既含有氨基又含有羟基,因此是一种两性化合物 C能用乙醚等有机溶剂将瘦肉精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 D一定条件下瘦肉精能发生取代、加成、水解等反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根据瘦肉精的结构简式并依据键线式的结构特点可知,瘦肉精的化学式为 C12H18N2Cl2O, A不正确; B、瘦肉精只含有氨基,没有羧基,因此不是两性化合物, B不正确; C、瘦肉精不溶于乙醚,因此不能用乙醚等有机溶剂将瘦肉精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 C不正确; D、根据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苯环、氯原子、氨基、羟基,因此一定条件下瘦肉精能发生取代
18、、加成、水解等反应,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判断 水热法制备 Fe3O4纳米颗粒的总反应为: 3Fe2 2S2O32- O2 xOH- Fe3O4 S4O32- 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2 B Fe2 、 S2O32-都是还原剂 C硫元素被氧化,铁元素被还原 D每生成 1 mol Fe3O4,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3 mol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根据电荷守恒可知, 22 x-32 2,解得 x 4, A 不正确; B、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从 2价升高到 价, S2O32-中 S元素的化合价从 2价升高到 价,均被氧化,因此 Fe2 、 S2O
19、32-都是还原剂, B正确; C、硫元素和铁都被氧化,氧气中氧元素被还原, C 不正确; D、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每生成 1 mol Fe3O4,参加反应的氧化剂氧气是 1mol,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 mol, D不正确,答案:选 B。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和计算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含有 NaClO的溶液中: K+、 NH4+、 Fe3+、 Br-、 S2- B在 c(HCO3-) 0.1 mol L-1的溶液中: NH4+、 Al3+、 Cl-、 NO3- C加入 Mg能放出 H2的溶液中: Mg2+、 NH4+、 Cl-、 K+、 SO42- D
20、使 pH试纸变红的溶液中: Fe2+、 MnO4-、 Na+、 SO42- 答案: C 试题分析:离子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反之是可以的。 A、Fe3+、 ClO-均能氧化 S2-, ClO-还能氧化 Br-,不能大量共存, A不正确; B、 Al3与 HCO3-水解相互促进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 CO2气体,而者不能大量共存, B不正确; C、加入 Mg能放出 H2的溶液一定显酸性,所以 Mg2+、 NH4+、 Cl-、 K+、SO42-能大量共存, C正确; D、使 pH试纸变红的溶液显酸性,则 Fe2+、 MnO4-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D不正确,答案:选 C。
21、 考点:考查 已知:( 1) Al(OH)3的电离方程式为: AlO2-+H+H2O Al(OH)3Al3+3OH- ( 2)无水 AlCl3晶体的沸点为 182.9 ,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 AlCl3 Al3 3Cl- ( 3) PbSO4难溶于水,易溶于醋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PbSO4 2CH3COONa Na2SO4 (CH3COO)2Pb 则下列关于 Al(OH)3、 AlCl3和 (CH3COO)2Pb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均为强电解质 B均为弱电解质 C均为离子化合物 D均为共价化合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电离方程式可知,氢氧化铝存在电离平衡,属于弱电解质。氯化铝
22、在溶液中全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 PbSO4 难溶于水,易溶于醋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PbSO4 2CH3COONa Na2SO4 (CH3COO)2Pb,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生成物醋酸铅应该是难电离的,即醋酸铅是弱电解质,因此选项 A和 B是错误的;无水 AlCl3晶体的沸点为 182.9 ,这说明该化合物不是离子化合物,氢氧化铝和醋酸铅均是弱电解质,也不是离子化合物,因此这三种物质均是共价化合物, C不正确,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共价化合物以及离子化合物的判断 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 (部分仪器巳省略 ),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干燥
23、Cl2 B吸收 HCl C液溴和苯的分馏 D吸收 NH3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干燥氯气时应该是长口进,短口出, A不正确; B、氯化氢极易溶于水,直接通入水中吸收氯化氢,容易造成倒吸,应该用干燥管或漏斗, B不正确; C、蒸馏或分馏时温度计测量的是气体温度,因此水银球应该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出口处, C不正确; D、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现象 解释 A KI淀粉溶液中通入 Cl2,溶液变蓝Cl2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B 浓 HNO3在光照条件下变黄浓 HNO3不稳定
24、,生成棕色 NO2能溶于浓硝酸 C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说明该溶液中含有 SO42- D 向盐酸中加入浓硫酸时产生白雾 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氯气具有氧化性,能把碘化钾氧化生成单质碘,碘遇淀粉显蓝色, A不正确; B、浓 HNO3不稳定,见光易分解生成 NO2、氧气和水,生成棕色 NO2能溶于浓硝酸,从而使浓 HNO3在光照条件下变黄, B正确; C、由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把 SO32-氧化生成 SO42-,从而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因此根据白色沉淀生成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 SO42-, C不正确;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盐酸易挥发
25、,因此向盐酸中加入浓硫酸时,由于浓硫酸的吸水,而使氯化氢挥发出来产生白雾, D不正确,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是 A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a2+HCO3 +OH-CaCO3+H2O B将少量氯化铁溶液滴入硫化钠溶液中: 2Fe3 S2- 2Fe2 S C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Ca2 2ClO- H2O CO2 CaCO32HClO D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 9Fe2 4H NO3- 9Fe3 2H2O NO 答案: D 试题分析:判断离子方程式正确与否的方法一般是:( 1)检查反应能否发生。( 2)检查反应物、生
26、成物是否正确。( 3)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 4)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 5)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 A、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因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a2+2HCO3 +2OH- CaCO3+H2O+CO32-, A不正确; B、将少量氯化铁溶液滴入硫化钠溶液中生成单质 S、 FeS沉淀,离子方程式为 2Fe3 2S2- FeS S Fe2 , B不正确; C、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钙、次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lO- H2O CO2HCO3- HClO, C 不正确; D、氯化亚铁溶液中加
27、入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9Fe2 4H NO3- 9Fe3 2H2O NO,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 设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 0.1mol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0.1NA B常温下, 10LpH=13的 NaOH溶液中含有的 OH-离子数为 NA C标准状况下, 11.2L己烷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 0.5NA D 100mL0.1mol L-1的 FeCl3溶液中含有 Fe3+的个数为 0.01 NA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氯气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因此标准状况下, 0.1molCl2溶于
28、水,转移的电子数目小于 0.1NA, A不正确; B常温下, 10LpH=13的 NaOH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是 110-13mol/L,则 OH-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1mol/L,物质的量 10L0.1mol/L 1mol,其中含有的 OH-离子数为 NA, B正确; C标准状况下,已完不是气体,不能适用于气体摩尔体积,因此标准状况下 11.2L己烷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一定不是 0.5NA, C不正确; D氯化铁在溶液中铁离子水解,因此 100mL0.1mol L-1的 FeCl3溶液中含有 Fe3+的个数小于0.01 NA, D不正确,答案:选 B。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
29、填空题 X、 Y、 Z、 V、 W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五种常见元素,其相关信 息如下表; 元素 相关信息 X X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它的一种气态氧化物能产生温室效应 Y 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Z Z和 Y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Z2Y2为淡黄色粉末,可作为呼吸面具里氧气的来源 V V的单质是淡黄色固体,是黑火药的一种主要成分 W W的单质是人们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之一 ( 1) X位于第 _周期 _族。 ( 2)写出 Z2Y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3) X和 V形成的化合物是一种无色液体,其合成方法之一是一定条件下用含氢质量分数最大的有机物和 V 的单质为原料,同时生成一种臭
30、鸡蛋气味的气体。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 ( 4)已知: W2Y3(s) 3XY(g) 2W(s) 3XY2(g) H 26.7kJ mol-1 3W2Y3(s) XY(g) 2W3Y4(s) XY2(g) H 50.75 kJ mol-1 W3Y4(s) XY(g) 3WY(s)十 XY2(g) H 36.5 kJ mol-1 则相同条件下,反应 WY(s) XY(g) W(s) XY2(g)的 H 。 答案:( 1)二、 A ( 2) 2Na2O2 2H2O=4Na 4OH- O2 ( 3) CH4 4S CS2 2H2S ( 4) 7.3kJ/mol 试题分析: X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
31、元素,它的一种气态氧化物能产生温室效应,则 X是碳元素; 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因此 Y是氧元素; Z和 Y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Z2Y2为淡黄色粉末,可作为呼吸面具里氧气的来源,该化合物是过氧化钠,则 Z是 Na元素; V的单质是淡黄色固体,是黑火药的一种主要成分,所以 V是 S元素; W的单质是人们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之一,因此是Fe元素。 ( 1)碳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6,位于第二正确第 A族。 ( 2)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Na2O22H2O=4Na 4OH- O2。 ( 3)含氢质量分数最大的有机物是甲烷, V的单质为 S,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是 H
32、2S,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 4S CS2 2H2S。 ( 4)已知 Fe2O3(s) 3CO(g) 2Fe(s) 3CO2(g) H 26.7kJ mol-1、 3Fe2O3(s) CO(g) 2Fe3O4(s) CO2(g) H 50.75 kJ mol-1、 Fe3O4(s)CO(g) 3FeO(s)十 CO2(g) H 36.5 kJ mol-1,因此根据盖斯定律可知 ( 3 - - 2)6即得到反应 FeO(s) CO(g) Fe(s) CO2(g),所以该反应的 H( 26.7kJ mol-13 50.75 kJ mol-1 36.5 kJ mol-12) 6 7.3kJ
33、/mol。 考点:考查元素推断、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反应热的计算等 氢能源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现有两种可产生 H2的固体化合物甲和乙。将 6.00 g甲加热至完全分解,只得到一种短周期元素的金属单质和 6.72 LH2(已折算成标准状况)。甲与水反应也能产生 H2,同时还产生一种白色沉淀物,该白色沉淀可溶于 NaOH溶液。化合物乙在催化剂存在下可分解得到 H2和另一种单质气体丙,丙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 1.25 g/L。请回答下列问题: ( 1)乙的电子式是 _。 ( 2)甲可在加热时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甲烷,其化学方程式是 。 ( 3)乙在加热条件下与 CuO反应可生成 Cu和气体单质丙,写出该
3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4)甲与乙之间能发生反应产生 H2,判断理由是 。 答案:( 1) ( 2) 4AlH3+3CO2 3CH4+2Al2O3 ( 3) 2NH4H+5CuO 5Cu+ N2+5H2O ( 4) AlH3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 NH4H中含有 1价的氢元素,二者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 H2。 试题分析: “单质气体丙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 1.25 g/L”则丙的相对分子质量1.2522.4 28,所以丙为 N2。化合物乙分解得到 H2和 N2,由于乙是固体,所以化合物乙为 NH4H, NH4H由 NH4+和 H 构成的离子化合物。 6.00 g化合物甲分解得到短周期
35、元素的金属单质和 6.72L22.4L/mol 0.3 molH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短周期元素的金属单质的质量为 6.00g-0.2mol2g/mol 5.40g;化合物甲与水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可溶于 NaOH溶液,说明该沉淀可能是Al(OH)3,因此该金属元素是铝,所以可判定化合物甲为 AlH3。涉及的反应为:a.甲、乙受热分解: 2AlH3 2Al+3H2 2NH4H N2+5H2; b.甲与水反应: 2AlH3+6H2O=2Al(OH)3+6H2; c. 2NH4H+5CuO 5Cu+ N2+5H2O。 ( 1)化合物乙为 NH4H, NH4H由 NH4+和 H 构 成的离子化合
36、物,其电子式为。 ( 2) AlH3可在加热时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甲烷,则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另外一种生成物应该是氧化铝,所以其化学方程式是 4AlH3+3CO2 3CH4+2Al2O3。 ( 3) NH4H在加热条件下与 CuO反应可生成 Cu和气体单质氮气,因此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还有水生成,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H4H+5CuO 5Cu+ N2+5H2O。 ( 4)由于 AlH3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 1 价 H还原性很强, NH4H中含有 1价的氢元素,具有氧化性,所以二者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 H2。 考点:考查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其计算进行推理,以及化学式、电子式、化学方程式的正确
37、书写 某种物质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中,含有 Fe2+、 Fe3+、 SO42-、 NH4+、 Ba2+、CO32-离子中的某几种。 ( 1)甲同学欲探究溶液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开始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同时伴有刺激性气体放出; 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盐酸酸化后再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 写出 中白色沉淀转化为红褐色 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 2)乙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硫氰酸钾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 H2O2,发现溶液变红色;继续滴加 H2
38、O2,红色逐渐褪去且有气泡产生。为弄清其中缘由,乙同学查阅资料知: H2O2 SCN-SO42-+CO2 N2 H2O H+ 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为 ,每生成 lmol CO2转移的电子数为 NA; 根据乙同学的实验现象,请判断还原性强弱为: Fe2+ SCN-(填、 =或); 根据资料,乙同学提出的猜想是: H2O2将 SCN-氧化使红色逐渐褪去。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乙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 。 答案:( 12分,每空 2分) 1.( 1) Fe2+、 SO42-、 NH4+(少 1种扣 1分,多写、写错不得分) 4Fe(OH)2+O2+2H2O 4Fe(OH)3 ( 2) N、 S 11
39、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KSCN溶液,若溶液恢复红色,证明乙同学推断正确 试题分析: 1.( 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开始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同时伴有刺激性气体放出,因此根据实验现象可知,白色 沉淀是氢氧化亚铁,最终被氧化生成了氢氧化铁,因此原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则一定没有 CO32-;产生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所以溶液中还含有 NH4+; 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盐酸酸化后再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应该是硫酸钡,所以溶液中含有 SO42-,因此一定没有 Ba2+,所以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F
40、e2+、 SO42-、 NH4+;氢氧化亚铁极易被氧化生成氢氧化铁,反应的方程式为4Fe(OH)2+O2+2H2O 4Fe(OH)3。 ( 2) 根据反应 H2O2 SCN-SO42-+CO2 N2 H2O H+可知,双氧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从 -1价降低到 -2价,得到电子,被还原,双氧水是氧化剂。 SCN-中 S和 N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从 -2价和 -3价升高到 6价和 0价,所以被氧化的元素是 N和 S。 KSCN是还原剂,所以每生成 lmol CO2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 6 2 0 3) mol 11mol,因此电子个数为 11NA。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硫氰酸钾溶液,无明显现象
41、;再滴加 H2O2,发现溶液变红色,此时亚铁离子被氧化生成了铁离子,铁离子与 KSCN溶液反应显红色;继续滴加 H2O2,红色逐渐褪 去且有气泡产生,这说明此时 KSCN溶液被氧化,所以还原性强弱为: Fe2+ SCN-。 如果是 H2O2将 SCN-氧化使红色逐渐褪去,则只需要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KSCN溶液,若溶液恢复红色,即可证明乙同学推断正确。 考点:考查离子检验与共存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判断和计算;实验方案设计与探究 某混合金属粉末,除 Mg外还含有 Al、 Zn中的一种或两种,含量都在 10%以上。某研究小组设计实验探究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铝、锌元素的存在
42、。 所用试剂:样品、 pH试纸、稀 H2SO4、 NaOH溶液、稀 NH3 H2O。 该小组探究过程如下: 查阅资料: 镁、铝、锌都是银白色的金属 锌 (Zn)可以与 NaOH溶液反应生成 H2 Zn(OH)2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可溶于强碱及 NH3 H2O Zn2+易形成络合物如 Zn(NH3)4 2+,该络合物遇强酸分解生成Zn2+、 NH4+ 提出假设: ( 1)假设 :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镁外还含有铝元素; 假设 :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镁外还含有锌元素; 假设 : 。 实验探究: 甲同学基于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乙同学同样基于假设 3设计另一实验方案如下: ( 2)试剂 M是 _;沉
43、淀 B是 。 ( 3)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方案比甲同学的好,理由是 。 ( 4)丁同学研究了甲、乙两同学的方案后,在其中一种方案的基础上用最简便方法测定了 Wg样品中金属镁 (Mg)的质量,他的方法是 。 ( 5)操作 的主要过程是:在滤液中逐滴加入 ,直至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再加入足量的 。 ( 6)某溶液中含有 Zn2+、 Al3+、 NH4+和 SO42-等离子,向其中逐滴加入 NaOH溶液,则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 NaOH溶液体积关系的图像正确的是_。 答案:( 1)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镁外还含有铝、锌元素 ( 2) NaOH 溶液;Al(OH)3 ( 3)步骤简单,节约试剂;( 4)
44、将沉淀 C洗涤、小心干燥后称量;( 5)稀硫酸;稀氨水;( 6) B 试题分析:( 1)由于混合金属粉末,除 Mg 外还含有 Al、 Zn 中的一种或两种,实验根据假设 可知,假设 应该是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镁外还含有铝、锌元素。 ( 2)样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硫酸盐。由于氢氧化锌、氢氧化铝均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首先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氢氧化镁沉淀,而锌离子和铝离子分别是生成相应的偏铝酸盐 ,即 M是氢氧化钠溶液,沉淀 A是氢氧化镁。由于 Zn(OH)2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可溶于强碱及 NH3 H2O,但氢氧化铝不能溶于氨水中,所以可以向滤液中先加入酸将偏铝酸盐转化为锌离子和铝
45、离子,然后加入过量的氨水得到氢氧化铝白色沉淀,而锌离子转化为 Zn(NH3)4 2+,所以沉淀 B 是氢氧化铝。由于 Zn2+易形成络合物如 Zn(NH3)42+,该络合物遇强酸分解生成 Zn2+、 NH4+,所以向滤液中加入稀硫酸即可生成Zn2+、 NH4+,最后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锌沉淀。 ( 3)由于锌 (Zn)、铝均可以 与 NaOH溶液反应生成 H2,所以在乙方案中首先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将锌和铝溶解,而镁不溶解,即沉淀 C是镁。而后续的操作与甲方案是相同的,所以乙同学的方案比甲同学的好,理由是步骤简单,节约试剂。 ( 4)由于在乙方案中沉淀 C就是镁,所以只需要将沉
46、淀 C洗涤、小心干燥后称量即可得出镁的含量。 ( 5)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操作 的主要过程是:在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直至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最后再加入足量的氨水即可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 ( 6)某溶液中含有 Zn2+、 Al3+、 NH4+和 SO42-等离子,向其中逐滴加入 NaOH溶液,则首先生成氢氧化锌、氢氧化铝沉淀。由于氢氧化锌能溶解在氨水中,所以加入的氢氧化钠首先溶解氢氧化锌,然后氢氧化钠再与溶液中的 NH4 反应,最后加入的氢氧化钠再和氢氧化铝反应而使其溶解,因此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 NaOH溶液体积关系的图像正确的是 B。 考点: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以
47、及沉淀生成与溶解的图像分析与判断 高铁酸钾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工业上常采用 NaClO氧化法生产,反应原理为: 在碱性条件下,利用 NaClO氧化 Fe(NO3)3制得 Na2FeO4 3NaClO + 2Fe(NO3)3 + 10NaOH 2Na2FeO4+ 3NaCl + 6NaNO3 + 5H2O Na2FeO4与 KOH反应生成 K2FeO4: Na2FeO4 + 2KOH K2FeO4 + 2NaOH 主要的生产流程如下: ( 1)加入盐酸调节溶液 pH时需用 pH试纸粗略测试 pH以控制加入盐酸的量。实验室用 pH试纸测定溶液 pH的操作是 。 ( 2)流程图中 “转化 ”(反应 )是在某低温下进行的,说明此温度下 Ksp( K2FeO4) Ksp( Na2FeO4)(填 “ ”或 “ ”或 “ ”)。 ( 3)反应的温度、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