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江苏常熟市中学高二化学期末模拟 4(必修 2、选修 4、结构)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8 g甲烷含有的共价键数约为 NA B常温常压下, 22.4 L二氧化碳原子总数为 3NA C 1 mol Fe与稀 HNO3反应,一定转移 3 NA个电子 D 1mol单质硅含有 2molSi-Si键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 8 g甲烷含有的共价键数约为 2NA,错误; B项由于不是标准状态下,无法计算,错误; C项铁与稀硝酸反应可能生成硝酸亚铁、也可能生成硝酸铁,其转移电子数应该在 2NA 3NA之内,错误; D项根据 1Si 2
2、Si-Si,则 1mol单质硅含有 2molSi-Si键,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常用计量。 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 CO(g)+H2O(g) CO2(g)+H2(g),其正反应放热。现有三个相同的 2L恒容绝热 (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 ) 密闭容器 、 、 ,在 中充入 1 mol CO和 1 mol H2O,在 中充入 1 mol CO2和 1 mol H2,在 中充入 2 mol CO 和 2 mol H2O, 700 条件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 、 中正反应速率相同 B容器 、 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 C容器 中 CO 的物质的量比容器 中的多 D容器 中 CO 的转
3、化率与容器 中 CO2的转化率之和小于 1 答案: CD 试题分析: A 项两个容器中平衡建立的途径不相同,无法比较反应速率,错误;B项 K只与温度有关, 、 两个容器恒容绝热,反应物的量不同反应的热效应不同,故 K不同,错误; C项容器 中所到达的平衡状态,相当于在容器 中的基础上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容器 中 CO 的物质的量比容器 中的多,正确; D项如果温度相同时,容器 中 CO 的转化率与容器 中CO2的转化率之和等于 1,因为容器绝热,容器 中所到达的平衡状态,相当于在容器 中的基础上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二氧化碳的转化率比两容器相同温度时容器 中 CO2的转化率低,
4、故容器 中 CO 的转化率与容器 中CO2的转化率之和小于 1,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 下列实验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SO2水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 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BaSO3难溶于盐酸 B Al放入浓 HNO3中 无明显现象 Al表面被浓 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C Na2SiO3溶液中通入 CO2气体 产生白色胶状沉淀 H2SiO3的酸性比 H2CO3的酸性强 D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色 浓氨水呈碱性 答案: BD 试题分析: A项由于 BaSO3溶于盐酸,在 SO2水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 BaCl2溶液不能产生
5、 BaSO3白色沉淀,错误; C项能说明 H2SiO3的酸性比 H2CO3的酸性弱,错误。 考点:考查实验原理与操作。 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在元素周期表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其中甲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 A甲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2周期、第 A族 B原子半径:甲乙 C单质的氧化性:丙乙 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丁丙乙 答案: AB 试题分析:根据 “甲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确定甲为氮元素,再结合这些元素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乙 为氧元素、丙为硫元素、丁为氯元素。 C项单质的氧化性是乙丙,错误; D项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是乙丁丙,错误。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
6、表和元素周期律等。 对于常温下 pH=2的盐酸和 pH=3的醋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H=2的盐酸中: c(H+) c(Cl-) + c(OH-) B pH=3的醋酸中: c(H+) 3.0 mol L-1 C pH=2的盐酸与 pH=3的醋酸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10:1 D pH=3的醋酸与 pH=11的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Na+)c(CH3COO-)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满足电荷守恒,正确; B项在 pH=3的醋酸中 c(H+) 110-3mol L-1,错误; C项由于醋酸为弱酸,发生部分电离(存在电离平衡),错误;D项 pH=3的醋酸与 pH=
7、11的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醋酸过量,溶液显酸性,据电荷守恒得 c(Na+) c(CH3COO-),错误。 考点:考查电解质溶液综合。 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L 0.1 mol L-1NH4Cl溶液中含有 0.1nA个 NH4+ B常温常压下, 18g H2O含有 10nA个电子 C 1 mol Cu与足量浓硫酸反应产生 2nA个 SO2分子 D常温常压下, 11.2L的 CO含有 nA个原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由于部分 NH4+发生了水解,错误; C项 1 mol Cu与足量浓硫酸反应应该产生 nA个 SO2分子,错误; D项由于不是标
8、准状况下,计算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常用计量。 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尾气处理(或性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用此装置和下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合理的选项是 选项 I中的物质 II中收集的气体 III中的物质 A Cu和浓硝酸 NO NaOH溶液 B 浓盐酸和 MnO2 Cl2 NaOH溶液 C 碳酸钙和盐酸 CO2 澄清石灰水 D 浓氨水和 CaO NH3 酚酞溶液 答案: C 试题分析:通过对装置图的分析知,发生装置中不需要加热,则 B项错误;收集装置属于向上排空收集法(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则 A、 D项错误;故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
9、确的是 A MgSO4溶液中加入 Ba(OH)2溶液: Ba2+SO4 2- BaSO4 B FeCl3溶液中加入 Cu粉: 2Fe3+3Cu 2Fe+3Cu2+ C酸性碘化钾溶液中滴加双氧水: 2I-+2H+ +H2O2 I2+2H2O D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氨水: Al3+4OH- AlO2-+2H2O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反应中还有 Mg(OH)2沉淀生成,错误; B项反应原理错误,应该生成 Fe2+,错误; D项氨水属于弱碱不能改写,错误。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饱和 NaHCO3溶液除去 CO2中混有的 HCl B用加热蒸干 CuCl2溶
10、液的方法制备无水 CuCl2固体 C用分液漏斗分离 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D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在 CuCl2溶液中 CuCl2发生了部分水解: CuCl2+2H2OCu(OH)2+2HCl,加热蒸干时 HCl大量挥发,促进水解,蒸干得 Cu(OH)2固体,故 B项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离与除杂等。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使苯酚显紫色的溶液: NH4+、 K+、 SCN-、 NO3- B 0.1mol L-1HNO3溶液 : Na+、 Mg2+、 SO42-、 Cl- C 0.
11、5mol L-1FeCl3溶液: K+、 Na+、 I-、 SO42- D由水电离产生的 c(H+)=10-13 mol L-1的溶液: K+、 Na+、 Cl-、 HCO3-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溶液中含有 Fe3+,与 SCN-不能大量共存; C项 Fe3+能氧化 I-不能大量共存; D项溶液的 pH为 1或 13, HCO3-在酸、碱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 考点:考查离子共存。 下列溶液中能够区别 SO2和 CO2气体的是 澄清石灰水 KMnO4酸性溶液 氯水 品红溶液 A B C D全部 答案: B 试题分析: SO2和 CO2气体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鉴别;在 SO2和
12、 CO2气体中,只有 SO2气体才能使 KMnO4酸性溶液、氯水、品红溶液等褪色,故这三种溶液能鉴别 SO2和 CO2气体。 考点:考查 SO2和 CO2的性质。 勤洗手和经常对环境进行消毒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途径。 2012年 4月,H7N9疫情爆发,可以用某种消毒液进行消毒,预防传染。已知该消毒液为无色液体,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发现试纸先变蓝后褪色,则该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可能是 A KMnO4 B H2O2 C NaClO D NH3 H2O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信息 “该消毒液为无色液体,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发现试纸先变蓝后褪色 ”确定该物质为 NaClO,原因是 NaClO水解显碱性
13、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同时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 HClO能使变蓝的试纸氧化而褪色。 考点:考查 NaClO的性质(水解等)。 已知氧化还原反应: 2Cu(IO3)2 24KI 12H2SO4 2CuI 13I2 12K2SO412H2O,其中 1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 A 10mol B 11mol C 12mol D 13mol 答案: B 试题分析:通过分析 CuI的碘来 自于 KI(价态不变),其余的 KI完全转化为I2; Cu(IO3)2中的铜和碘的价均发生变化,由此确定该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22e-,即 2mol Cu(IO3)2 (氧化剂 )在反应中得到 22mol电子,则
14、 1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 11mol。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的计算。 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 Cl2: MnO2+4HCl Mn2 +2Cl-+Cl2+2H2O B明矾溶于水产生 Al(OH)3胶体: Al3 +3H2O = Al(OH)3+3H C Na2O2溶于水产生 O2: Na2O2+H2O = 2Na +2OH-+O2 D Ca(HCO3)2溶液与少量 NaOH溶液反应: HCO3- +Ca2 +OH-= CaCO3+H2O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浓盐酸为强酸应该改写,错误; B项反应生成的是 Al(OH)
15、3胶体,不是沉淀,错误; C项原子不守恒,错误。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a2O2能与 CO2反应,可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B Al2O3熔点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仪器 C明矾能水解生成 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D SiO2有导电性,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 答案: D 试题分析: SiO2没有导电性,但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故 D项错误。 考点:考查物质的应用。 实验题 ( 16分) Na2S2O8溶液可降解有机污染物 4-CP,原因是 Na2S2O8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产生强氧化性自由基( SO4-)。通过测定 4-CP降解率可判断 Na2S2O8溶液产生(
16、 SO4- )的量。某研究小组探究溶液酸碱性、 Fe2+的浓度对产生( SO4- )的影响。 ( 1)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其他条件相同,将 4-CP加入到不同 pH的 Na2S2O8溶液中,结果如图 a所示。由此可知:溶液酸性增强, (填 “有利于 ”或 “不利于 ”)Na2S2O8产生 SO4- 。 ( 2) Fe2+浓度的影响:相同条件下,将不同浓度的 FeSO4溶液分别加入 c(4-CP)=1.5610-4 mol L-1、 c(Na2S2O8)=3.1210-3 mol L-1的混合溶液中。反应 240 min后测得实验结果如图 b所示。 已知 S2O82- + Fe2+= SO4- +
17、 SO42- + Fe3+,此外还可能会发生: SO4- + Fe2+SO42- + Fe3+ 实验开始前,检验 FeSO4溶液是否被氧化的试剂是 (化学式)。如被氧化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当 c(Fe2+) 3.2 10-3 mol L-1时, 4-CP降解率为 %, 4-CP降解的平均反应速率的计算表达式为 。 当 c(Fe2+)过大时, 4-CP降解率反而下降,原因可能是 。 答案:( 1) 有利于 ( 3分) ( 2) KSCN ( 2分); 溶液呈红色; ( 2分) 52.4 ( 3分) ( 3分) Fe2+浓度过高时, Fe2+会与 SO4 ,发生反应,消耗部分 SO4 ,导致
18、4-CP降解率下降。( 3分) 试题分析: 据图 a分析, PH越小(酸性越强), 4-CP的降解率增大,则Na2S2O8溶液产生 SO4-的量增多,即溶液酸性增强,有利于 Na2S2O8产生 SO4-。 FeSO4溶液被氧化产生 Fe3+,可向溶液中加入 KSCN检验,若溶液变红说明FeSO4溶液已被氧化,反之,没有被氧化。 据图 b中的数据分析知,当 c(Fe2+) 3.2 10-3 mol L-1时, 4-CP降解率为52.4%;则 4-CP降解的平均反应速率的计算 表达式为 ; 当 Fe2+浓度过高时, Fe2+会与 SO4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消耗部分 SO4 ,反而导致 4-CP的降
19、解率下降。 考点:考查化学图像与化学原理的综合应用。 ( 10分)某研究小组为了研究不同条件下金属铝粉在过量稀硫酸中的溶解性能,设计如下实验。已知: c(H2SO4)=4.5 mol L-1,反应均需要搅拌 60min。 编号 温度 / 加入某盐 H2SO4体积/mL H2O体积/mL 铝粉加入量/g 铝粉溶解量 /g 20 不加 40 0 2.0050 0.0307 80 不加 40 0 2.0050 0.1184 t1 不加 20 V1 2.0050 t2 5 mL0.01 mol L-1 CuSO4溶液 20 V2 2.0050 ( 1)实验 和 的目的是 。 为了获得铝粉溶解量,还需要
20、测量的数据是 。 ( 2)实验 和 是为了研究硫酸的浓度对该反应的影响,则 t1= , V1= mL。 ( 3)实验 和 是为了研究加入 CuSO4溶液对该反应的影响,则 t2= , V2= mL。 研究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加入少量 CuSO4有利于 Al的溶解。原因是 。 答案:( 1)其它条件不变,温度对稀硫酸溶解铝粉量的影响。 ( 2分) 反应 60min后剩余铝粉的质量 ( 2分) ( 2) 20 ; 20 ( 2分,各 1分) ( 3) 20 ; 15 ( 2分,各 1分) 加入硫酸铜,铝置换出少量的铜构成铝铜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2分) 试题分析: 实验 和 的实验温度不同,目的
21、是探究温度对稀硫酸溶解铝粉量的影响;由总质量减去剩余铝粉的质量可确定溶解量; 实验 和 是为了研究硫酸的浓度对该反应的影响,则温度应相同( 20 ),但浓度不同,根据总体积相同,则 V1=20mL; 实验 和 是为了研究加入 CuSO4溶液对该反应的影响,则温度、浓度应相同,因加入 5mL 0.01mol L-1CuSO4溶液,则加水的体积应为 15mL,加入硫酸铜,铝置换出铜,可形成铝、铜原电池反应,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因素。 填空题 ( 16分)工业上可用煤制天然气,生产过程中有多种途径生成 CH4。 ( 1)写出 CO2与 H2反应生成 CH4和 H2O的热
22、化学方程式 。 已知: CO(g)+H2O(g) H2(g)+CO2(g) H -41kJ mol-1 C(s)+2H2(g) CH4(g) H -73kJ mol-1 2CO(g) C(s)+CO2(g) H -171kJ mol-1 ( 2)另一生成 CH4的途径是 CO(g)+3H2(g) CH4(g)+H2O(g)。其他条件相同时, H2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该反应的 H 0(填 “ ”、 “ ”或 “ ”)。 实际生产中采用图中 M点而不是 N点对应的反应条件,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知识,同时考虑生产实际,说明选择该反应条件的理由_。 某温度下,将 0.1
23、mol CO和 0.3 mol H2充入 10L的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CO(g)+3H2(g) CH4(g)+H2O(g),平衡时 H2的转化率为 80%,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CO2(g)+4H2(g) CH4(g)+2H2O(g) H -162kJ mol-1 ( 3分,热化学方程式 2分,数据 1分) ( 2) ( 3分) 相对于 N点而言,采用 M点,温度在 500-600K之间,温度较高,反应速率较快,氢气的平衡转化率也较高,压强为常压对设备要求不高。 ( 3分) ( 7分) CO(g)+3H2(g) CH4(g)+
24、H2O(g) 起始时各物质浓度 / mol L-1: 0.01 0 .03 0 0 平衡时各物质浓度 / mol L-1 0.002 0.006 0.008 0.008 (以上 3分) K 0.148106 ( 1分) ( 1分) ( 2分,数据和单位各 1分) 试题分析: 先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并标明各物质的状态: CO2( g) +4H2( g) =CH4( g)+2H2O( g);将 “ + - 2”能得该反应方程式,再根据盖斯定律可计算该反应的反应热 H( -73kJ mol-1) +( -171kJ mol-1) -( -41kJ mol-1) 2 -162kJ mol-1,综上便可
25、写出完整的热化学方程式。 由图可知,压强一定时,升高温度,平衡时氢气的转化率降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 H 0; 相对于 N点而言,采用 M点,温度在 500-600K之间,温度较高,反应速率较快,氢气的平衡转化率也较高,压强为常压对设备要求不高; 平衡时 H2的转化率为 80%,参加反应氢气的物质的量 =0.3mol80%=0.24mol,则氢气的浓度变化量 = =0.024mol/L,然后结合三段分析如下: CO( g) +3H2( g) CH4( g) +H2O( g) 开始( mol/L): 0.01 0.03 0 0 变化( mol/L): 0.008 0.02
26、4 0.008 0.008 平衡( mol/L): 0.002 0.006 0.008 0.008 故平衡常数 K 0.148106 。 考点:考查盖斯定律、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 16 分)锰是冶炼工业中常用的添加剂。以碳酸锰矿(主要成分为 MnCO3,还含有铁、镍、钴等碳酸盐杂质)为原料生产金属锰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25 ,部分物质的溶度积常数如下: 物质 Mn(OH)2 Co(OH)2 Ni(OH)2 MnS CoS NiS Ksp 2.110-13 3.010-16 5.010-16 1.010-11 5.010-22 1.010-22 ( 1)步骤 中, MnCO3与硫酸反
27、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2)步骤 中, MnO2在酸性条件下可将 Fe2+离子氧化为 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加氨水调节溶液的 pH为 5.0-6.0,以除去 Fe3+。 ( 3)步骤 中,滤渣 2的主要成分是 。 ( 4)步骤 中,在 (填 “阴 ”或 “阳 ”)极析出 Mn,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 ( 5)电解后的废水中还含有 Mn2+,常用石灰乳进行一级沉降得到 Mn(OH)2沉淀,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 Na2S,进行二级沉降。进行二级沉降的目的是 。 答案:( 1) MnCO3+H2 SO4 MnSO4+ CO2+H2O ( 3分) (2) MnO2+2Fe2+4H+ Mn
28、2+2Fe3+2H2O ( 3分) (3) CoS和 NiS ( 3分,错、漏均扣 1分) ( 4)阴 ( 1分), Mn2+2e- Mn ( 3分) ( 5)沉降得到 MnS,以进一步去除废 水中的 Mn2+。 ( 3分) 试题分析: 加稀硫酸时样品中的 MnCO3和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 MnSO4,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据得失电子守恒有 MnO2+2Fe2+Mn2+2Fe3+,再据电荷守恒有MnO2+2Fe2+4H+Mn2+2Fe3+,最后据原子守恒得 MnO2+2Fe2+4H+Mn2+2Fe3+2H2O; 由于在第一次过滤之后的滤液中含有 Mn2+、 Ni2+、 Co2+,向其中加入 (
29、NH4)2S,根据各物质的溶度积常数可确定有 CoS和 NiS沉淀(滤渣 2)生成; 由于第二次过滤后的滤液中主要含有 NiSO4,电解该溶液时 Ni2+在阴极上被还原: Mn2+2e- Mn; 由于将一级沉降得到 Mn(OH)2沉淀过滤之后的滤液中还含有 Mn2+,以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 Mn2+,向该滤液中加入适量 Na2S,进行二级沉降得到 MnS据溶解积常数确定其溶解度比 Mn(OH)2小 。 考点:考查化学流程图。 ( 10分)如图所示 3套实验装置,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 1)装置 1中的 Cu是 极(填 “正 ”或 “负 ”),该装置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2)装置 2
30、中甲烧杯盛放 100 mL 0.2 mol/L的 NaCl溶液,乙烧杯盛放 100 mL 0.5 mol/L的 CuSO4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向甲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观察到右边石墨电极附近首先变红,左边石墨电极附近无明显现象。 电源的 M端为 极 乙烧杯中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3)可用阳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制 NaOH,其工作原理装置 3所示。 请写出 A、 B两处物质的名称:A_B_ 请写出电解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_ 答案:( 1)负 2Fe3+ + Cu = 2Fe2+ + Cu2+ (2) 正 2Cu2+ + 2H2O 2Cu + O2 + 4H+ (3) A:
31、饱和 NaCl溶液; B :稀 NaOH溶液 2Cl- + 2H2O Cl2 + H2 + 2OH- 试题分析: 装置 1为原电池,铜为负极,被氧化,石墨正极,其电池总反应为 2Fe3+Cu2Fe2+Cu2+; 向甲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观察到右边石墨电极附近首先变红,说明甲中右边电极反应生成 OH-,该极应为电解池的阴极,则 M为电源的正极, N为电源的负极,由此可知甲为电解食盐水装置,而乙为电解硫酸铜溶液的装置,其阳极生成氧气,阴极生成铜,则电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2Cu2+2H2O2Cu+O2+4H+; 根据电解池中阴离子移向阳极,阳离子移向阴极,图示装置中的交换膜是阳离子交换膜, A出口主要
32、是饱和 NaCl溶液, B出口主要是氢氧化钠溶液,甲装置是电解饱和食盐水,电解氯化钠溶液时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氯气,其电解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为: 2Cl-+2H2O Cl2+H2+2OH-。 考点:考查电化学原理。 ( 12分)短周期元素 A、 B、 C、 D。 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ns1,B元素的原子价电子排布为 ns2np2, C 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3倍,D元素原子的 M电子层的 P轨道中有 3个未成对电子。 ( 1) C 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若 A 为非金属元素,则按原子轨道的重迭方式,A与 C形成的化合物中的共价键属于 键(填 “”或 “”)。 ( 2)当
33、n=2时, B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 族, BC2属于 分子(填 “极性 ”或“非极性 ”) 。当 n=3时, B与 C形成的晶体属于 晶体。 答案: (1)1S21S22P4 (2) 二 IVA ;非极性 原子晶体 试题分析: A、 B、 C、 D分别代表四种不同的短周期元素。 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ns1, A位于 A族; B元素的原子价电子排布为 ns2np2, B位于 A族; C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3倍,则 C元素原子有 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 6,则 C为氧元素; D元素原子的 M电子层的 P亚层中有 3个电子,则 D元素原子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 3s23p3,则 D为 P元素, 氧( 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8,其核外电子排布为 1s22s22p4;若 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1s1,则 A为氢元素,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水等,其共价键属于 键; 当 n=2时, B为碳元素,碳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 IVA族元素; BC2为 CO2属于非极性分子;当 n=3时, B为硅元素, B与 C(氧元素)形成二氧化硅,其晶体属于原子晶体。 考点: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