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选择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浓氨水可检验氯气管道泄漏 B明矾可用作除去污水中悬浮颗粒的絮凝剂 C Si和 SiO2都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硬铝、青铜和不锈钢都属合金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氨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铵而冒白烟,因此浓氨水可检验氯气管道泄漏, A正确; B明矾溶于水电离出的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可用作除去污水中悬浮颗粒的絮凝剂, B正确; C Si用于半导体,SiO2都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C错误; D青铜是铜锡合金、硬铝是铝硅、镁等形成的合金、不锈钢是铁铬、镍合金, D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考查氨水、
2、氯气性质,明矾净水,硅和二氧化硅的液体以及合金判断 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硝酸与过量的下列物质充分反应放出 NO,消耗下列固体的物质的量最少的是 A FeO B Fe C Cu D Ag 答案: A 试题分析:假设硝酸的物质的量都为 10mol,硝酸被还原为 NO, A FeO与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O 10HNO3=3Fe(NO3)3 NO 5H2O,消耗氧化亚铁的物质的量 3mol; B过量 Fe与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被氧化为亚铁离子,化学方程式为 3Fe 8HNO3=3Fe(NO3)2 4H2O 2NO,消耗铁的 3.75mol;C铜与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u 8HNO3=3Cu
3、(NO3)2 4H2O 2NO,消耗铜的 3.75mol; D Ag与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g 4HNO3=3AgNO32H2O NO,则消耗银的物质的量为 7.5mol,由以上分析可知,消耗固体最少的是氧化亚铁,答案:选 A。 考点:考查金属及其化合物与硝酸反应的有关计算 某含 Na+的溶液中,可能还存在 NH4 、 Fe2+、 Br-、 CO32-、 I-、 SO32-六种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以下实验: 在原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后,有气泡产生,溶液呈橙黄色; 向橙黄色溶液中加入 BaCl2溶液时,无沉淀生成; 橙黄色溶液不能使淀粉变蓝。由此可以推知该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A N
4、H4 、 Br-、 CO32- B NH4 、 I-、 SO32- C Fe2+、 I-、 SO32- D Fe2+、 CO32-、 I- 答案: C 试题分析: 在原溶液中滴加足量的饱和氯水后,有气泡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 CO32-,则一定不存在 Fe2+,溶液呈橙 黄色,说明可能生成 I2或 Br2; 向呈橙黄色的溶液中加入 BaCl2溶液时无沉淀生成,说明不含 SO32-; 橙黄色溶液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说明不含 I-,所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 Fe2+、 I-、 SO32-,一定存在 Br-、 CO32-,阳离子只有 Na+、 NH4+,若只有 Na+,溶液一定显示碱性,而现在溶液显中性
5、,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铵离子,故选: C。 考点:考查离子的检验与离子共存 在铝制易拉罐中收集一满罐 CO2,加入过量浓 NaOH 溶液,立即把口封闭。发现易拉罐 “咔咔 ”作响,并变瘪了;过一会儿后,易拉罐又会作响并鼓起来。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导致易拉罐变瘪的反应是: CO2+2OH-=CO32-+H2O B导致易拉罐又鼓起来的反应是: 2A1+2OH-+6H2O=2 Al(OH)4-+3H2 C取易拉罐内反应后的溶液,逐滴加入足量的盐酸,只能发生 3个化学反应 D如果将 CO2换为 NH3,浓 NaOH溶液换为浓盐酸,易拉罐也会出现先瘪后鼓的现象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气体与碱反应,导
6、致易拉罐变瘪,反应为 CO2+2OH-CO32-+H2O,故 A正确; B易拉罐又会作响并鼓起来,发生 2A1+2OH-+6H2O=2 Al(OH)4-+3H2,气体压强增大,故 B正确; C反应后溶液显碱性,逐滴加入足量的盐酸,首先中和过量的氢氧化钠,然后再与偏铝酸钠反应,偏铝酸钠消耗完毕后,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继续滴加盐酸碳酸氢钠再与盐酸反应放出 CO2,最后与氢氧化铝反应,共计 5个离子反应,故 C错误; D将CO2换为 NH3,浓 NaOH溶液换为浓盐酸,则发生氨气与浓盐酸反应,以及铝与盐酸的反应,则易拉罐也会出现变瘪的现象,故 D正确,故选 C。 考点:考查 Al及其化合物的
7、化学性质以及离子反应 已知 X、 Y、 Z、 W、 Q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只有 Z是金属, W的质子数是 Y的 2倍, X、 Y、 W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X,离子半径最大的是 Q离子 B五种元素中 Q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强 C Y与 Z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D Z与 Q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一定显酸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 X、 Y、 Z、 W、 Q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只有 Z是金属, W的质子数是 Y的 2倍,且二者位于同一主族,则 W为 S元素,可推知, X为 C
8、元素、 Y为 O元素, Q为 Cl元素,则 Z可能为 Na或Mg或 Al,则 A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钠,离子半径最大的是氯离子,故 A错误; B Q为 Cl元素,高氯酸的酸性最强,故 B正确; C Z可能为 Na或 Mg或 Al,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二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故 C错误;D Q为 Cl元素, Z可能为 Na或 Mg或 Al, Z与 Q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铝时,溶液中铝离子水解,溶液呈酸性,为 NaCl,溶液呈中性,故 D错误,故选 B。 考点:考查结构性 质位置关系应用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 B某气体能
9、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C NaCl溶液蒸发结晶时,蒸发皿中刚好有晶体析出时即停止加热 D向 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会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 NaHSO4溶液,沉淀不消失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乙醇与水互溶,不能萃取碘水中的碘,应该用四氯化碳或苯, A错误; 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是氨气,氨气溶于水生成弱碱一水合氨,其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B 正确; C、 NaCl 溶液蒸发结晶时,蒸发皿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即停止加热, C错误; D、氯化铝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硫酸氢钠溶于水完全电离出氢离子,溶液显强酸性,能溶解氢氧化铝,D错误,答案:选
10、B。 考点:考查萃取、氨气性质、蒸发以及氢氧化铝的制备与性质等 下列解释事实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84消毒液和洁厕灵混合使用会产生有毒气体: Cl-+ClO-+2H+=Cl2+H2O B向水玻璃中加入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2H+SiO32-=H2SiO3 C SO2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SO2+H2O 2H+SO32- D漂白粉溶液中加氯化铁溶液产生大量红褐色沉淀: Fe3+3C1O-+3H2O=Fe(OH)3+3HClO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消毒液的次氯酸钠与洁厕灵主要成份盐酸混合发生归中反应产生氯气,方程式为: Cl-+ClO-+2H+ Cl2+H2O, A正确; B向水玻璃
11、即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2H+SiO32-=H2SiO3, B正确; C SO2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是由于 SO2溶于水生成弱酸亚硫酸: SO2+H2O H2SO3, C错误; D漂白粉溶液中次氯酸水解溶液显碱性,加氯化铁溶液产生大量红褐色沉淀: Fe3+3C1O-+3H2O Fe(OH)3+3HClO, D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某短周期非金属元素 R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有关该元素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B RO32-所含电子数比 NO3-的电子数多 7 C最高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含氧酸 D气
12、态氢化物 比 CH4稳定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某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该元素为 Si,则 A、 Si在自然界中没有单质,只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故 A正确; B、 RO32-所含电子数比 NO3-的电子数多 8个,故 B错误;C、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故 C错误; D、 C的非金属性大于 Si的,甲烷比硅化氢稳定,故 D错误,故选 A。 考点:考查元素的推断和元素的性质 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通入过量 SO2后无沉淀生成的一组是 A K+、 Ba2+、 Cl-、 NO3- B K+、 Na+、 Br-、 S2- C H+、 F
13、e3+、 I-、 NO3- D Na+、 Ba2+、 OH-、 Cl-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通入 SO2后溶液显酸性,在酸性溶液中硝酸根氧化 SO2为硫酸,进而生成硫酸钡沉淀, A不选; B、通入 SO2后与硫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单质沉淀, B不选; C、铁离子与碘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不选; D、 SO2过量得不到亚硫酸钡沉淀,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离子共存判断 下列说法中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 2.24LCO和 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 0.1NA B常温下, 2.3g Na完全与 O2反应失去的
14、电子数为 0.1NA C 100mL 18.4mol L-1的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的分子数小于 0.92 NA D在密闭容器中加入 1.5mol H2和 0.5molN2,充分反应后可得到 NH3分子数为NA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CO和 CO2中均含有 1个碳原子,则标准状况下, 2.24LCO和CO2混合气体即 10.1mol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 0.1NA, A正确; B、钠在反应中只能失去 1个电子,则常温下, 2.3g Na的物质的量是 2.3g23g/mol 0.1mol,完全与 O2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 0.1NA, B正确; C、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过程中硫
15、酸的浓度逐渐降低,稀硫酸与铜不反应,因此 100mL 18.4mol L-1的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的分子数小于 0.92 NA, C正确; D、氨气的合成是可逆反应,则在密闭容器中加入 1.5mol H2和 0.5molN2,充分反应后可得到 NH3分子数小于 NA, D错误,答案:选 D。 考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 下列生产过程中的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氮肥厂 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 B纯碱厂用侯氏制碱法制纯碱 C硫酸厂用接触法生产硫酸 D氯碱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 N、 H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 A不选; B
16、 NaCl、氨气、二氧化碳生成纯碱和氯化铵,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 B选; C接触法生产硫酸,二硫化亚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 Fe、 S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 C不选; D氯碱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氯元素、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 D不选;故选 B。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判断 下列试剂不会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而变质的是 A亚硫酸钠 B漂白粉 C硫酸亚铁 D氢硫酸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易被氧气氧化生成硫酸钠, A不选; B、漂白粉中的次氯酸钙吸收空气中的水和 CO2生成
17、次氯酸和碳酸钙,不是被空气氧化, B选; C、硫酸亚铁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生成硫酸铁, C不选; D、氢硫酸易被氧化生成硫单质和水, D不选,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化学试剂变 质原因的分析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热稳定性: HCl HBr HI B原子半径: Na Mg Al C还原性: PH3 H2S HCl D结合质子能力: ClO- HCO3- SiO32-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热稳定性: HCl HBr HI, A正确; B、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 Na Mg Al, B正
18、确; C、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相应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减弱,则还原性: PH3 H2S HCl, C正确; D、酸越弱,相应的酸根越容易结合质子,即氢离子,则结合质子能力:SiO32- ClO- HCO3-, D错误,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下表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NO2与水的反应中 NO2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水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A错误; B、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既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也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二氧化硅只能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氧化铝是两性
19、氧化物, B错误; C、锌置换 铜的反应中锌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氧化, C错误; D、反应中均离子参加或生成,属于离子反应,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以及两性氧化物等有关判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aSO4、 NaCl、 NaHCO3均属于强电解质 B SO2、 NO2、 NO均属于二次污染物 C NaHCO3、 NH4Cl、 (NH4)2CO3三种固体受热后均无固体剩余 D FeCl2、 NaHSO3、 Fe(OH)3都可以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是强电解质,则BaSO4、 NaCl、 NaH
20、CO3均属于强电解质, A正确; B SO2转化为三氧化硫,会加重酸雨的形成,为二次污染物; NO被氧化为 NO2,为二次污染物; 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 NO, NO为二次污染物, B正确; C NH4Cl、 (NH4)2CO3三种固体受热后均无固体剩余, NaHCO3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 CO2,有固体剩余, C错误; D铁与氯化铁通过化合反应生成 FeCl2, SO2通入亚硫酸钠溶液中生成 NaHSO3属于化合反应,氢氧化亚铁与氧气、水化合生成 Fe(OH)3,因此均可以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 D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考查电解质、二次污染、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以及物质制备的有关
21、判断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 FeCl3溶液,可制得 Fe(OH)3胶体 B能使润湿的淀粉 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 C12 C某溶液加入 CCl4, 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 I- D HCl溶液和 NaCl溶液均通过离子导电,所以 HCl和 NaCl均是离子化合物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 FeCl3溶液,可制得 Fe(OH)3胶体,A正确; B能使润湿的淀粉 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不一定是 C12,只要能把碘化钾氧化生成单质碘的物质均可, B错误; C某溶液加入 CCl4, 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单质碘, C错误
22、; D HCl溶液和 NaCl溶液均通过离子导电, NaCl是离子化合物,但 HCl是共价化合物, D错误,答案:选 A。 考点:考查氢氧化铁胶体制备、氯气检验、碘的性质以及离子化合物判断等 实验题 15分 )镁铝水滑石 Mg2Al(OH)6Cl xH2O在高温下完全分解,其分解方程式为: 2Mg2Al(OH)6Cl xH2O 4MgO+Al2O3+2HCl+(5+2x)H2O 某化学小组现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确定其化学式 (固定装置略去 )。 ( 1)若只通过测定装置 C、 D的增重来确定 x,则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按气流方向,用接口字母表示 )。装置连接后,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 _。 ( 2)
23、加热前先通 N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称取 C、 D的初始质量后,仍需持续通入 N2的作用是 _ _。 ( 3)完全分解后测得 C 增重 3.65 g、 D增重 9.90 g,则 x=_。若将通 N2改为通干燥的空气,测定的 x值将 _(填 “偏高 ”或 “偏低 ”)。 ( 4)该小组利用镁铝水滑石分解后剩余的固体来提取纯净氧化铝 (冶炼铝的原料 )。 请补充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氨水、二氧化碳气体、蒸馏水】 取分解后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 _,玻璃棒搅拌充分反应,过滤。 _,过滤,洗涤。 加热 ( 5)下列实验能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性强弱的是 _。 a
24、测定镁和铝的导电性强弱 b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Al2(SO4)3和 MgSO4溶液的 pH c分别向 0.1mol L-1AlCl3和 0.1 mol L-1MgCl2溶液中逐滴加过量 NaOH溶液 d测定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的 H2的多少 答案:( 1) aed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2)将分解产生的气 体全部带入装置 C、 D中完全吸收;防止发生倒吸 ( 3) 3;偏低 ( 4)氢氧化钠溶液;向滤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 5) c 试题分析:( 1)装置 C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 HCl气体,装置 D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应该首先通过 D装置吸收水蒸气,后通过 C装
25、置吸收 HCl;将气体通过洗气瓶进行洗气时,应该从长导管一侧通入气体,故其连接顺序是aedc;装置连接后,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2)因为加热后的装置中含有残留的 HCl 和水蒸气,为了避免引起实验误差,保证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被装置 C、 D吸收,所以要通入 N2排出装置内残留的气体,同时也是为了防止产生倒吸。 ( 3) 2Mg2Al(OH)6Cl xH2O 4MgO+Al2O3+2HCl+(5+2x)H2O 73 18( 5+2x) 3.65g 9.90g 解得 x 3;若将通 N2改为通干燥的空气,由于空气中含有 CO2也能把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导致 C瓶增重偏大,因此测定
26、的 x值将偏低。 ( 4)镁铝水滑石分解后剩余的固体是氧化镁和氧化铝,由于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而氧化镁是碱性氧化物,因此首先利用碱液溶解氧化铝,过滤得到氧化镁。向滤液中通入足量的 CO2气体即可将偏铝酸盐转化为氢氧化铝,过滤、洗涤、加热分解即可得到氧化铝。 ( 5) a测定镁和铝的导电性强弱不能确定金属性强弱, a错误; b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Al2(SO4)3和 MgSO4溶液的 pH,但由于溶液中铝离子与镁离子的浓度不同,因此不能依据 pH大小确定水解程度,进而确定金属性强弱, b错误;c氢氧化镁不溶于氢氧化钠,而氢氧化铝能溶于氢氧化钠,说明氢氧化镁的碱性大于氢氧化铝,所以能比较两种金属
27、的金属性强弱,故 c正确; d测定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的 H2的多少不能确定二者的金属性强弱,金 属性强弱只与二者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系,与二者失去电子的多少无关系, d错误,答案: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的测定, 考点:考查物质的组成的测定实验设计以及金属性强弱比较 16分 )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中利用 CaSO4、 NH3、 CO2制备 (NH4)2SO4,其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 1)操作 一系列操作包括蒸发浓缩、 _、过滤。操作 中盛装 CaCO3的仪器是 _(填名称 )。 ( 2) X物质为 _(填化学式,下同 ), Y物质为 _,可循环利用的
28、物质的有 _。 ( 3)下列装置不能用于实验室制氨气的是 _(填序号 )。 ( 4)该化学小组组装了如图所示装置来探究 NH3的还原性。用酒精灯加热 C处硬质试管一段时间后,将 D中产生的气体干燥后通入 C,过一会撤去 C处酒精灯。 若实验过程中 F处铜片没有任何变化, D中无明显现象,只观察到 C中黑色粉末变红,则 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若实验过程中 C中只观察到黑色粉末变红, F处铜片逐渐溶解,则: 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 F中铜片逐渐溶解的原因是_。 答案:( 1)冷却结晶;坩埚 ( 2) NH3; CO2; NH3、 CO2 ( 3)甲、丙 ( 4) 2NH3 3CuO 3C
29、u N2 3H2O; 出现红棕色气体; 从 E中出来的气体中含有 NO2, 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使铜片溶解 试题分析:( 1)操作 为可溶性固体和溶液的分离,应为蒸发操作,冷却后可析出( NH4) 2SO4晶体,然后过滤即可;高温煅烧碳酸钙固体需要在坩埚中进行。 ( 2)用 NH3、 CO2和制磷肥得到的副产物石膏( CaSO4 2H2O)制备化肥 ( NH4)2SO4,由于 CO2 微溶于水, NH3 易溶于水,应先通入足量 NH3,使溶液呈碱性,然后再通入适量 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SO4+2NH3+CO2+H2O( NH4)2SO4+CaCO3,即 X为 NH3, Y是 CO
30、2;碳酸钙分解生成 CO2和生石灰,生石灰与母液反应放出 NH3,因此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CO2、 NH3。 ( 3)甲装置中氯化铵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氯化氢、氨气相遇后又重新结合生成氯化铵,不能制得氨气;乙装置中浓氨水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可以值得氨气;丙装置中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错误;丁装置中浓氨水滴加到氢氧化钠固体中可以放出氨气,因此答案:选甲、丙。 ( 4) F处铜片没有任何变化, D中无明显现象,只观察到 C中黑色粉末变红,这说明氨气的氧化产物是氮气,则 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3 3CuO3Cu N2 3H2O;若实验过程中 C中只观察到黑色粉末 变红
31、, F处铜片逐渐溶解,这说明 F中有硝酸生成,因此氨气的氧化产物是 NO,则 NO极易被氧气氧化生成 NO2,所以 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出现红棕色气体; 由于从 E中出来的气体中含有 NO2, 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使铜片溶解。 考点:考查氨气制备以及氨气性质实验方案设计 填空题 7 分 )实验证明,以下六种物质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NO、FeSO4、 H2O、 Fe(NO3)3、 HNO3和 Fe2(SO4)3。 ( 1)这六种物质中,反应物是 _;被还原的元素是 _。 ( 2)若该反应是恰好完全反应,且收集到 NO的体积为 4.48L(标况时 ),测得反应后
32、溶液的体积为 250mL。 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_;所得溶液中 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 L-1。 答案:( 1) FeSO4、 HNO3; N(或氮元素 ) ( 2) 3.61023; 2.4 试题分析:(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为化合价的升降,反应中 HNO3为反应物,具有强氧化性,则 NO为生成物,反应中硝酸被还原,为氧化剂,题给物质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还有 Fe,则 Fe元素化合价应升高,被氧化,则 FeSO4应为还原剂,被氧化生成 Fe( NO3) 3和 Fe2( SO4) 3,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氮元素被还原。 ( 2) NO的物质的量是 4.48L22.4L/m
33、ol 0.2mol,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 2价,得到 3个电子,因此反应中转移电子的个数是0.2mol36.021023/mol 3.61023;铁元素的化合价从 2价升高到 3价,失去 1 个电子,则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被氧化的硫酸亚铁的物质的量是 0.6mol,所以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反应后溶液中硫酸根的浓度是 0.6mol0.25L 2.4mol/L。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由于 14分 )A、 B、 C、 D都是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A、 B、 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部分产物已略去 )。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 1)若 B、 D为短周
34、期同一主族的非金属单质,则反应 (III)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_。 ( 2)若 A、 B、 C均为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溶液都显碱性, D为植物光合作用必须吸收的气体,物质 A 中化学键的类型为 _,相同温度下的 溶解度 B_C(填 “大于、小于、等于 ”)。 ( 3)若 D为某金属单质,向 C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检验 B溶液中阳离子的试剂为 _; C的溶液保存时,常加入 D的目的是 _。 ( 4)若 D为强电解质溶液, A和 C在溶液中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B,写出反应(III)的离子方程式是 _;符合条件的 D物质可能是 _(填序号 )。
35、 硫酸 碳酸 氢氧化钠 一水合氨 氯化钡 答案:( 1) 2:1 ( 2)离子键和共价键(或离子键和极性键);大于 ( 3)硫氰化钾溶液;防止溶液里的 Fe2 被氧化 ( 4) Al3 3Al(OH)34-4Al(OH)3; 试题分析:( 1)若 B、 D为短周期同一主族的非金属单质,则 A是 H2S, B是S, D是氧气, C是 SO2,反应 (III)的方程式为 2H2S SO2 3S 2H2O,其中H2S 是还原剂, SO2 是氧化剂,因此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 ( 2)若 A、 B、 C均为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溶液都显碱性, D为植物光合作用必须吸收的气体,
36、则 D是 CO2,所以 A是氢氧化钠, B是碳酸钠, C是碳酸氢钠,氢氧化钠中化学键的类型为离子键和极性键;在相同温度下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 ( 3)若 D为某金属单质,向 C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 C 中含有氯离子,所以 A 是氯气, B 是氯化铁, C 是氯化亚铁。检验 B溶液中铁离子的试剂为 KSCN溶液;亚铁离子易被氧化为铁离子,因此氯化亚铁的溶液保存时,常加入铁的目的是防止溶液里的 Fe2 被氧化。 ( 4)若 D为强电解质溶液, A和 C在溶液中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B,如果 D是强碱,则 A是铝盐, B是氢氧化铝, C是偏铝酸盐。如果 D是强酸,则 A是偏铝酸盐, B是氢氧化铝, C是铝盐,因此反应 (III)的离子方程式是 Al3 3Al(OH)34- 4Al(OH)3,所以符合条件的 D物质可能是硫酸或氢氧化钠,碳酸、一水合氨均是弱电解质,氯化钡不反应,答案:选 、 。 考点:考查无机框图题的推断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