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106.84KB ,
资源ID:331652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16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5届福建省安溪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ideacase15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5届福建省安溪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5届福建省安溪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不需要化学方法就能从人类的重要资源 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 A食盐、淡水 B钠、镁 C氯气、烧碱 D溴、碘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把海水用蒸馏等方法可以得到淡水,把海水用太阳暴晒,蒸发水分后即得食盐,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故 A正确; B可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电解熔融氯化钠得到钠和氯气,是化学变化,通过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即得镁,是化学变化,故 B错误; C可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配制成饱和食盐水,然后电解,即得烧碱、氢气和氯气,是化学变化,故 C 错误;D可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通过电解熔融氯化钠得到钠和

2、氯气,是化学变化,通过氯气将溴离子和碘离子氧化为溴单质和碘单质,是化学变化,故 D错误,故选 A。 考点:考查海水资源应用的有关判断 己知 A(s) + 2B(g) C(g) + 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 / 700 800 830 1000 1200 平衡常数 1.7 1.1 1.0 0.6 0.4 下列问题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 C(C) C(D) / C2(B) B该反应的 H V(逆); D在温度、容积不变时,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化学平衡常数是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

3、浓度的幂之积和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所以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 c(C) c(D) / c2(B), A正确; B、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正方应是放热反应, B 正确;C、 830 时,向一个 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10 mol A和 2mol B, 10min后, B为 0.5mol时,这说明消耗 B是 1.5mol,则根据方程式可知生成 C、 D均是1.5mol。平衡时 B、 C、 D三种物质的浓度分别是 0.1mol/L、 0.3mol/L、0.3mol/L,所以浓度熵 0.30.3/0.12 9 1,因此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4、,则此时 V(正) V(逆), C错误; D、反应前后容器体积不变,但气体的质量增加 ,因此密度是变化的,所以在温度、容积不变时,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D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平衡常数应用、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以及平衡状态判断等 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CH3OH(g) H2O(g) CO2(g) 3H2(g); H 49.0kJmol-1 CH3OH(g) 1/2O2(g) CO2(g) 2H2(g); H -192.9kJ 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H3OH的燃烧热为 192.9kJ mol-1 B反

5、应 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C CH3OH转变成 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根据 推知反应 CH3OH(l) 1/2O2(g) CO2(g) 2H2(g)的 H 192.9kJ mol-1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根据盖斯定律将, 3 - 2 可得: CH3OH( g) +3/2O2( g)CO2( g) +2H2O( l) H -192.9kJ/mol3-49kJ/mol2 -676.7kJ/mol,所以甲醇的燃烧热为 676.7kJ/mol,故 A错误; B、反应 的 H 0,而图示的 H生成物总能量 -反应物总能量 0,故 B错误; C、由已知可知,反应 为吸热反应,而反应 为放热反

6、应,故 C错误; D、同物质的量的同种物质,气态能量最高,其次液态能量,固态能量最低,由 推知反应: CH3OH( l) +1/2O2( g) CO2( g) +2H2( g)的 H -192.9kJ mol-1,故 D正确;故选 D。 考点:考查反应热的有关判断与计算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 小 D吸热反应需要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发生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好多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如铝热反应,故 A错误; B、放热反应

7、在常温下不一定很容易发生,例如氢气和氧气常温下不会反应,但点燃会瞬间完成,故 B错误; C、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故C正确; D、在一定条件下吸热反应也能发生,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考查反应热的有关判断 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 A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用铁作阳极 B电解法精炼粗铜,用纯铜作阴极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可用涂镍碳钢网作阴极 D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用铁作阳极时,则阳极放电的是金属铁,电极被损耗,不符合生产实际,故 A错误; B、电解法精炼粗铜,用

8、纯铜作阴极,在该电极上会析出大量的铜,故 B正确;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阴极上是氢离子放电,在该极附近生成大量的氢氧化钠,符合生产实际,故 C正确; D、电镀原理中,镀件金属作阳极,镀层金属作阴极,故 D正确,故选 A。 考点:考查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已 知: N2(g)+3H2(g) 2NH3(l) H= -132 kJ/mol,蒸发 1mol NH3(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 20kJ,相关数据如下 H2(g) N2(g) NH3(g) 1mol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时要释放出的能量/kJ 436 946 a 一定条件下,在体积 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1molN2(g)和 3molH2(g)充

9、分反应,生成 NH3(g)放出热量 QkJ,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图可表示合成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 a的数值为 1173 C Q的数值为 92 D其它条件相同,反应使用催化剂时释放出的能量大于无催化剂时释放出的能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能量应高于生成物,故 A错误; B、 H反应物键能和 -生成物键能和,有 -132KJ/mol+40KJ/mol946KJ/mol+3436KJ/mol-6aKJ/mol, a 391KJ/mol, 1mol氨气含有 3molN-H 键,故 B正确; C、蒸发 1mol NH3( 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 20kJ, N2( g)

10、+3H2( g)2NH3( l) H -132kJ/mol, 2NH3( l) 2NH3( g) H +40KJ/mol,据盖斯定律可得: N2( g) +3H2( g) 2NH3( g) H -92kJ/mol, 1molN2( g)和 3molH2( g)充分反应,但不能完全反应,所以 Q 92,故 C错误; D、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不影响反应热的大小,故 D错误;故选 B。 考点:考查放热反应的图象、利用键能求算反应热、可逆反应的反应热、盖斯定律的应用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F、 HCl、 HBr、 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沸点却依次升高 B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

11、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 合物 C NaHSO4晶体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是 1: 2且熔化时破坏的是离子键和共价键 D NCl3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均为 8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 HF、 HCl、 HBr、 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而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沸点高,但 HF分子之间含氢键,则沸点为 HF、 HI、 HBr、 Cl依次减弱,故 A错误; B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而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为共价化合物,如氯化铝,故 B错误; NaHSO4晶体在熔化状态下电离出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离子个数

12、比为 1: 1,熔化只破坏离子键,故 C错误;D C NCl3分子中 N、 Cl元素的族序数 +成键数均等于 8,则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均为 8电子稳定结构,故 D正确;故选 D。 考点:考查化学键、非金属性比较、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等 用下列装置进行的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 可除去 Cl2中的 HCl杂质 B装置 可用于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 C装置 可制取金属锰 D装置 可用于收集 H2、 CO2、 Cl2、 HCl、 NO2等气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氯气在水溶液中存在 Cl2+H2O H+Cl-+HClO, NaCl中含有氯离子,氯化钠溶液抑制氯气溶解, HCl极易

13、溶于水,所以采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故 A正确; B Fe( OH) 2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生成 Fe( OH) 3,为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应该将胶头滴管伸入到液面下而隔绝空气,故 B错误; C Mn的金属活动性小于 Al, Al和二氧化锰发生铝热反应冶炼 Mn, 3MnO2+4Al 2Al2O3+3Mn,故 C正确; D常温下和空气不反应,且密度和空气相差较大的气体可以采用排空气法收集, H2、 CO2、 Cl2、HCl、 NO2等气体常温下和空气不反应,且和空气密度相差较大,所以可以采用排空气法收集,但收集氢气时 a为进气口、 b为出气口,收集 CO2、 Cl2、 HC

14、l、NO2时, b为进气口、 a出气口,故 D正确;故选 B。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涉及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制备、金属的冶炼、气体的收集等 可逆反应 H2 (g)+ I2 (g) 2HI(g),温度一定 ,在 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H2(g)和 1molI2(g)开始反应, 2min末测知容器中生成了 1.2mol HI(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2(g)的消耗速率与 I2(g)的生成速率始终相等 B反应过程中, H2(g)和 I2(g)的转化率始终相等 C平衡前,正、逆反应速率的比值恒定 D反应开始至 2min末, v( H2) 0.3mol L-1 min-1 答案

15、: D 试题分析: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 H2( g) +I2( g) 2HI( g) 起始量( mol) 2 1 0 变化量( mol) 0.6 0.6 1.2 2min末量( mol) 1.4 0.4 1.2 A、 H2( g)的消耗速率与 I2( g)的生成速率在平衡状态相等,故 A错误; B、氢气和碘单质反应量相同,起始量不同,转化率不同,故 B错误; C、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为正反应速率之比,比值恒定,但逆反应速率和正反应速率之比在平衡状态下恒定,故 C错误; D、氢气浓度的变化量为0.6mol/L,则反应速率 v 0.6mol/L2min 0.3mol/L m

16、in,故 D正确;故选 D。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计算应用 如下图所示,图 是恒压密闭容器,图 是恒容密闭容器。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在 、 中分别加入 2 mol X和 2 mol Y,开始时容器的 体积均为 V L,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状态: 2X( )+Y( ) aZ(g)。此时 中 X、 Y、 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3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质 Z的化学计量数 a = 2 B若 中气体的密度如图 所示,则 X、 Y中只有一种为气态 C若 X、 Y均为气态,则在平衡时 X的转化率: D若 X为固态、 Y为气态,则 、 中从开始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设达平衡时

17、Y反应的物质的量为 x,则: 2X(?) +Y(?) a Z( g) 起始量( mol) 2 2 0 转化量( mol) 2x x ax 平衡量( mol) 2-2x 2-x ax 由( 2-2x):( 2-x): ax 1: 3: 2可得 x 0.8, a 1,故 A错误; B如 X、 Y都是气体,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如图所示,体积不变,气体的密度增大,则应有固体或液体参加反应生成气体,则 X、 Y 中只有一种为气态,故 B 正确; C若 X、 Y 均为气态,反应 体系的压强大于反应 体系的压强,反应 可看成是在 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则转化率 ,故 C 错误; D若 X

18、为固态、 Y 为气态,则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压强不变,图 压强等于图 压强,则 、 中从开始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 ,故 D错误;故选 B。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 下列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某雨水样品放置一段时间, pH由 5.6变为 4.3,说明水中溶解了更多的 CO2 B用一束强光照射经过煮沸的三氯化铁溶液有光的通路,说明已生成氢氧化铁胶体 C常温下铜可溶于浓硝酸,铁不溶于浓硝酸,说明铜比铁更活泼 D二氧化硫溶于水所得的溶液可导电,说明二氧化硫是电解质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酸雨的 pH降低是由于酸雨中的亚硫酸被氧化生成强酸硫酸造成的,故 A错

19、误; B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可用于鉴别胶体,故 B正确;C铁在浓硝酸中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发生钝化,不能说明铜比铁更活泼,故 C错误; D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所以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导电,但电离出离子的物质是亚硫酸不是二氧化硫,所以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故 D错误,故选 B。 考点:考查胶体、酸雨、钝化、非电解质的判断等 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分解反应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如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碳酸,则没有电子的转移,故 A错误; B、置换反应中肯定有

20、单质参加反应,有单质生成,则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即一定有电子转移,故 B正确;C、分解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如碳酸氢铵分解,则没有电子的转移,故 C错误; D、复分解反应中是物质相互交换成分,如盐酸与氢氧化钠中和反应,则一定没有化合价的变化,即一定没有电子转移,故 D 错误;故选:B。 考点:考查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下列有关生活中化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向燃料煤中加入生石灰,可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B用双氧水清洗伤口,可以杀菌消毒 C只用淀粉溶液就能检验出食盐中是否加碘 D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氧化钙

21、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所以在高硫煤中加入生石灰,可减少燃煤对大气的污染,故 A正确; B、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可做消毒剂,故 B正确; C、碘单质遇淀粉显蓝色,而食盐中的碘是以碘酸钾的形式存在。不能用淀粉检验,故 C错误; D、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等污染物,所以严禁乱弃废电池,防止重金属污染土壤 和水源,故D正确;故选: C。 考点:考查化学与生活、环境污染与保护的有关判断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 NaOH溶液反应 B Na2O、 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 CO2反应产物也相同 C CO、 NO、 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

22、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 NaOH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 A正确; B Na2O、 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 CO2反应产物不相同,前者是碳酸钠,后者是碳酸钠和氧气, B错误; C CO、 NO、 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 NO不能稳定存在,因为 NO极易被氧化生成 NO2, C错误; D新制氯水显酸性,但同时还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变红色,后褪色, D错误,答案:选 A。 考点:考查酸性氧化物、钠的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以及氯水性质判断等 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

23、的是 A 78g过氧化钠晶体中,含 NA个阴离子 B 56gFe 与稀 HN03完全反应时一定转移 3NA个电子 C常温 常压下, 22.4L氦气含有 NA个氦原子 D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2SO2( g) +O2( g) 2SO3( g) H -Q kJ mol-1( Q 0),则将 2NA个 SO2分子和 NA个 O2分子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QkJ的热量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78g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 1mol, 1mol过氧化钠中含有 1mol过氧根离子,故 A正确; B.56g铁的物质的量为 1mol, 1mol铁完全反应失去的电子可能为 2mol或 3mol,转移的电子

24、不一定为 3NA,故 B错误; C标况下22.4L氦气的物质的量为 1mol, 1mol氦气中含有 1mol氦原子,含有 NA个氦原子,故 C错误; D.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2NA个 SO2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2mol、 NA个 O2分子物质的量为 1mol,二者完全反应生成的三氧化硫一定小于 2mol,则放出的热量小于 QkJ,故 D错误;故选 A。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 已知: 向 KMnO4固体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 向 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 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 取实验 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 KI试纸变蓝;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 Mn

25、O Cl2 Fe3+ I2 B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 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 KI试纸变蓝 D实验 证明 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反应 中 KMnO4为氧化剂,反应 中 Cl2为氧化剂,反应 中氯化铁是氧化剂,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则氧化性: MnO4- Cl2 Fe3+ I2,故 A正确; B三个反应中均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 B错误; C实验 生成的气体为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湿润的淀粉 KI试纸变蓝,故 C错误; D实验 中 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只证明 Fe2+有还原性,故 D错误;故选 A。

26、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实验题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物质的性质、制法和用途,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如图 所示。 ( 1)若用实验 来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则试管 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 。 ( 2)若用实验来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填装置序号) 。其中能够说明泡沫灭火器中选择碳酸氢钠与酸反应制 CO2而不选择碳酸钠的实验是 。 ( 3)若测定 Na2C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 NaHCO3的质量分数,采用实验 能否达到实验目的? (填能或不能)。若能,请说明其计算所需的数据 ;若不能,请简要说明理由 。 实验二、将碳酸氢钠溶液与

27、澄清石灰水混合并充分反应。 当石灰水过量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实验三、检验 “侯氏制碱法 ”制得的纯碱中是否混有食盐和小苏打。 ( 1)检验纯碱中是否混有食盐的试剂是 ; ( 2)证明纯碱中混有小苏打的实验方法是 。 答案: I( 1) NaHCO3 ( 2分) ( 2) ( 2分) ( 2分) ( 3)能( 2分),固体样品的质量和沉淀总质量(或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 2分) II( 1) Ca2+OH-+HCO3- CaCO3+H2O( 3分) ( 1) AgNO3溶液和稀HNO3( 3分) ( 2)取少量样品制成溶液,加入稍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液中加入盐酸,若有无

28、色无味气体产生,则说明纯碱中混有小苏打。( 3分) 试题分析:实验一:( 1)给碳酸钠直接加热,碳酸氢钠不直接加热,不直接加热的碳酸氢钠能分解而直接加热的碳酸钠不分解更能说明碳酸氢钠不稳定;当右边试管中的石灰水不变浑浊,而左边试管中的石灰水变 浑浊,说明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故答案:为: NaHCO3; ( 2)无论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都能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 无法鉴别;而 利用等质量的碳酸钠、碳酸氢钠产生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不同可以鉴别, 可以通过分别加热碳酸氢钠、碳酸钠,根据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鉴别、 根据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鉴别二者,所以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

29、 、 、 ; ( 3)采用实验 ,加热后利用固体样品的质量和沉淀总质量,可以测定Na2C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 NaHCO3的质量分数,故答案:为:能,固体样品的质量 和沉淀总质量(或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 实验二:碳酸氢钠不足,离子方程式按照碳酸氢钠的组成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a2+OH-+HCO3- CaCO3+H2O; 实验三:( 1)检验纯碱中是否混有食盐,可以通过检验氯离子的方法判断,使用的试剂为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故答案:为: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 2)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放出 CO2,但碳酸钠也可以,所以要证明纯碱中混有小苏打,则需要首先除去碳酸钠,因此的实验方法为:取少

30、量样品制成溶液,加入稍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液中加入盐酸,若有无色 无味气体产生,则说明纯碱中混有小苏打。 考点:考查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填空题 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 Al2O3,还含有 Fe2O3、 SiO2等杂质。 从铝土矿中提取氧化铝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 1)试剂 A是 ; ( 2)向溶液 a中通入过量的 CO2,将得到的不溶物煅烧后也可得到 Al2O3,该方案的缺点是 。 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可制备金属铝 ( 3)写出电解的化学方程式 。 新型陶瓷氮化铝可用以下两种方法制备 ( 4) 氧化铝高温还原法: Al2O3 +C+ N2 AlN+CO(配平

31、) 氯化铝与氨气高温合成法: AlCl3+NH3 AlN+3HCl ( 5)方法 比方法 在生产上更具优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方法 中的 Al2O3、 C、 N2结构稳定,反应时破坏化学键需要消耗更多能量 B方法 中的 Al2O3和 C容易残留在氮化铝中 C两种方法中氮化铝均为还原产物 答案: 、( 1)盐酸(硫酸或硝酸);( 2分) ( 2) Al2O3中含有 SiO2杂质;( 2分) 、( 3) 2Al2O3(熔融 ) 4Al + 3O2(3分 ) 、( 4) 1 Al2O3 + 3 C + 1 N2 = 2 AlN + 3 CO ( 2分) ( 5) AB( 2分) 试题分析:

32、氧化铝、二氧化硅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硅酸钠,氧化铁不反应,则滤渣 a是氧化铁。要从偏铝酸钠和硅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得到氢氧化铝,则需要加入过量的盐酸生成氯化铝和硅酸沉淀,即滤渣 b是硅酸,溶液 b中含有氯化铝,通入足量的氨气即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分解得到氧化铝,则 ( 1)由以上分析可知试剂 A是盐酸; ( 2)若向溶液 a中通入过量的 CO2,则生成氢氧化铝和硅酸沉淀,不溶物煅烧后得到的氧化铝中将含有二氧化硅杂质。 ( 3)电解 熔融的氧化铝生成铝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2O3(熔融 ) 4Al + 3O2。 ( 4)根据方程式可知,在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从 0价

33、升高到 +2价,失去 2个电子。氮元素的化合价从 0价降低到 -3价,得到 3个电子,则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 Al2O3 +3C +N2 2AlN +3CO。 ( 5)方法 和方法 相比较,需要较多能量,且生成的固体易残留在 AlN 中,反应 AlN是还原产物,反应 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 AB。 考点:考查从铝土矿中制备氧化铝的流程图分析、铝的 冶炼、氧化还原反应应用等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 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IA 0 1 A A A A A A 2 3 ( 1) 、 、 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写离子符

34、号)。 ( 2) 、 、 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_(写化学式)。 ( 3) 、 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其电子式: _。 ( 4)由表中元素形成的常见物质 X、 Y、 Z、 M、 N可发生以下反应: 则 X溶液与 Y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 答案:( 1) O2-Na+Al3+ ( 2分) ( 2) HClO4 HNO3 H2SiO3( 2分) ( 3) ( 3分) ( 4) Al3+3NH3 H2O Al( OH) 3+3NH4+( 3分)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可以知道 是 H, 是 C, 是 N, 是 O, 是 Na, 是 A

35、l, 是 Si, 是 Cl,则 ( 1)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其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 、 、 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O2-Na+Al3+; ( 2)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非金属性是 Cl NSi,所以 、 、 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HClO4 HNO3 H2SiO3; ( 3)钠元素、氧元素组成的过氧化钠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其电子式为; ( 4)由表中元素形成的常见物质 X、 Y、 Z、 M、 N可发生如图转化的反应,其 中 M是仅含非金属的盐,所以一定是铵盐

36、; Z N 的单质。根据周期表的结构判断 是金属铝,所以推断 N是氧化铝电解生成金属铝, Z是氢氧化铝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铝,分析产物结合反应: X+Y+H2OAl( OH) 3+NH4+可知X、 Y是铝盐和一水合氨的反应,所以 X溶液与 Y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 H2O Al( OH) 3+3NH4+。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位置、规律变化的应用 .氮化硅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得: 3SiO2 6C 2N2 Si3N4 6CO; DH 0。 ( 1)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在三种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上述制备反应,测得

37、N2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和 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分别是: ; 。 ( 2) 1 000 时,在 2 L密闭容器中进行上述反应,若起始时 N2浓度为 4.0 mol/L,经 1小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容器内气体总浓度为 10.0 mol/L,则以 CO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 .图为 MgNaClO 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 已知电解质溶液为 NaOH溶液 ,且两电极中有一电极为石 墨电极。 ( 1) Y电极材料为 。 ( 2) X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 ( 3)若该电池开始时加入 1L 0.2mol/L的 NaOH溶液,然后从下口充入 1L 0.1mol/L的

38、NaClO溶液(忽略整个过程的体积变化),当 NaClO完全放电时溶液的 pH= 。 答案:各 2分 共 12分 ) ( 1)升温或通 CO 加入催化剂 ( 2) 0.15 mol L-1 min-1 ( 1) Mg ( 2) ClO +2e +H2O=Cl +2OH ( 3) 13 试题分析: ( 1)根据图像可知,曲线 达到平衡的时间均小于曲线 达到平衡的 时间,说明反应速率快。其中曲线 平衡时氮气的浓度大,而曲线 平衡时氮气浓度不变。由于正方应 是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则 改变的条件应该是升高温度或通 CO,而 改变的条件应该是加入催化剂; ( 2) 3SiO2 6C 2N2 Si3N4

39、6CO 起始浓度( mol/L) 4 0 转化浓度( mol/L) x 3x 平衡浓度( mol/L) 4-x 3x 平衡时容器内气体总浓度为 10.0 mol/L,则 4-x 3x 10,解得 x 3,所以以CO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9mol/L60min 0.15 mol L-1 min-1。 ( 1)根据装置图可知,电池中氢氧根离子向 Y 电极移动,则 Y 电极是负极。镁是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则 Y电极是 Mg; ( 2) X电极是正极,次氯酸根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电极反应式为ClO +2e +H2O=Cl +2OH ; ( 3) 1L 0.1mol/L的 NaClO溶液中次氯酸钠的物质的量是 0.1mol,根据电极反应式 ClO +2e +H2O=Cl +2OH 可知产生 0.2mol氢氧根离子。 1L 0.2mol/L的NaOH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是 0.2mol,所以完全反应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 量是 0.4mol,但其中有 0.2mol氢氧根离子与负极产生的镁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所以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是 0.2mol2L 0.1mol/L,则溶液 pH 13。 考点:考查反应速率、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以及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