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选择题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 “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 “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这表明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答案: C 图 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 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答案: A “上海的炮声应该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
2、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 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 ”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答案: D 美国总统在致蒋介石并转重庆人民的信函中说: “为向中国人民 尤其重庆市民 对于联合国家作战努力之伟大贡献表示敬意起见,兹特附呈纪念状一帧。贵国人民对于侵略者之坚强抵抗,已为贵国之友人树立楷模。 ”此信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 B国共十年对峙期间 C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 D国共全面内战期间 答案: C 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
3、员书指出: “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 ”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 的领导权 B采取了 “左 ”倾冒险主义方针 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答案: A 图 7是拍摄于山海关的历史照片,图中的解放军主力即将参加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 C 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 天下 ,是 家族 ,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
4、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答案: C “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 ”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 A护国运动 B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 D二次革命 答案: D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 民国共和 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 ”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答案: B 某年 9月 6
5、日重庆大公报社评: “自上月 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 ”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答案: A 右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 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 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 答案: A 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 “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 ”这指的是 A国民党 “一大 ”召
6、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双十协定的签订 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答案: C 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 “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用,必须瞩目。 ”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 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战役 答案: C 简答题 一份对外 “和约 ”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 “和约 ”。 “和约 ”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如下: 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三、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 驶出。四
7、、各国租价照今加倍。五、将总署交还中国。六、康有为回国治罪。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十、俄罗斯将大连交还中国。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十二、中国仍有管理高丽安南之权。十三、中国海关仍归华人办理。十四、外国使臣来中国者 ,照乾隆时所定之例 ,不许进京。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十六、日本亦须照乾隆时例入贡。十七、华人交通西人 ,及不遵官场约束者 ,归朝廷治罪。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 ,须行叩头之礼。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二十、俄罗斯西伯 利亚及各处铁路 ,均须拆毁。二十一、英国须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
8、物合应加倍收税。二十三、洋商船到口者 ,须先禀明该处守口中国官兵 ,方准入口。二十四、大米不准出口。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 ,亦须加倍收税。 问题:( 25分) ( 1) “和约 ”中第八、第十九项是针对哪两个不平等条约而提出来的?( 4分) ( 2)作者在 “和约 ”中提出了哪几类要求?( 6分) ( 3)你是如何看待这份 “和约 ”的?( 15分) 答案:( 1)答案: 1:第八条 -马关条约;第十九条 -天津条约。( 4分)其他答案:( 0分) ( 2) 正义的要求( 3分) 答案: 1:作出合理的概述或描述 收回国家主权、废除赔款、收回关税主权 保守的观念( 3分) 答案: 1:能准
9、确地对相关材料进行提炼。( 3分) 恢复朝贡体系 实行闭关锁国 答案: 2:能进行简单概括( 2分) 各国与中国的外交恢复到乾隆时期 答案: 3:基本照抄 “合约 ”内容( 1分) 日本照乾隆时期入贡 其他答案:未作答或与题意无关。( 0分) ( 2)本小题采用 SOLO 评分法。( 15分) 答案: 1: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事实进行论述。( 13-15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抽象 视角,如 “合约 ”反映了社会形态更替时农民阶层只能使用传统精神武器和物质武器进行抗争的无奈现实;又如 “合约 ”反映了现代化后来者在反抗不平的的资本主义现代世界体系的同时,却不自觉地运用
10、西方国家 “游戏规则 ”的矛盾心态。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 答案: 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 8-12 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指出 “合约 ”中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 “合约 ”中反映爱国精神与盲目排外的要求; “合约 ”中抵御外来 侵略的要求与传统天朝观念(华夷观念)的要求; “合约 ”中属于农业社会的要求与工业社会的要求。观点清晰;观点较清晰。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 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 答案: 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的解释。( 3-7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 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 “合约 ”反映了作者的排外心理(反帝、抗争、反对基督教文化); “合约 ”和与反映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 “合约 ”反映了作者的保守心理。观点清晰;观点不清晰。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 答案: 4;找出一个 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 1-2分) 其他答案: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和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 0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