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年河南郑州四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如果你通过时光隧道,回到希腊梭伦执政的时代,下列情景中你并不能看到的是 A通过抽签产生的陪审员在民众法庭中审查案件 B沦为债务奴隶的雅典公民全部解放,高高兴兴回到自己家中 C第三等级的公民积极参加四百人会议的活动 D国王住在高高的山岗上并被巨石围墙护卫的王宫之中,监视并控制着全体臣民 答案: D 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包税人享有包税权的前提是 A必须是马木路克 B必须有很大的政治势力 C必须能够向政府预付一年土地税 D必须占有大量土地 答案: C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创办了军事工业 B都创办了民用工业 C
2、都改革了政治体制 D都建立了新式海军 答案: C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以前,俄国已经面临着严峻的危机,主要表现在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农奴制阻碍工业的发展 十二月党人起义 各阶层强烈要求废除农奴制 A B C D 答案: B 下列 1861年改革的方案中 ,最符合当时俄国历史发展需要的是 A加强对农奴和土地的控制 B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 C在城市建立选举产生的城市杜马 D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 答案: B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 造成资本的集中 扩大了国内市场 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强化了中央集权 A B C D 答案: D 下列明治维新措施中,动摇和瓦解了幕府统治基础的是 A废除买
3、卖土地禁令,承认土地私 B废藩置县,剥夺旧统治阶级特权 C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D推行 “文明开化 ”政策 答案: A 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最为关键的是 A废藩置县 B发展近代教育 C实行征兵制 D废除土地买卖法令 答案: B 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没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主要的原因是 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 B资产阶级还没有克服封建专制主义 C倒幕中日本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熏陶 D 1889年的日本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答案: A 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与英国工业革命最大的不同在于 A日本通过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积累工业发
4、展所需资金 B日本发展工业的重点在于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方面 C日本发展工业主要以政府力量为核心 D日本发展工业引进了西方的技术设备 答案: C 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康、梁等的宣传活动 答案: A 戊戌变法损害了顽固派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下列措施直接触犯顽固势力利益的是: 裁撤冗员 取消旗人特权 废除八股 裁汰旧军 设立京师大学堂 A B C D 答案: A 1898 年 6 曰 16 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 “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勿革旧大臣,而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
5、,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准其专折奏事足矣。 ”这段话最能反映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 A要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争夺 B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 C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 D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 答案: D 纵观中国历史上重大改革成败的两种结局,可以得到的认识有 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改革成败的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到保留和维持 改革措施要行之有效,用人得当 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A B C D 答案: A 亨利八世宗教改 革本质上主要体现了 A资产阶级和王权的矛盾 B新贵族与旧贵族的矛盾 C王权与教权的矛盾 D资产阶级与天主教会的矛盾 答
6、案: C 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 10世纪基督教发生第一次分裂 :天主教和东正教,分别以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为中心; B威克里夫主张用民族语言传教,译圣经为捷克文。 C马丁 路德发表了基督教原理,提出其改革主张 D加尔文主张建立 共和 式的长老制度,实际上在日内瓦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 答案: D 马丁 路德认为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是 A上帝 B教会 C教皇 D圣经 答案: D 梭伦改革后实际上执掌国家最高统治权的是 A公民大会 B “四百人会议 ” C首席执政官 D公民陪审法庭 答案: B 雅典的改革家梭伦曾留下诗作: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
7、有优势。 ”“我制定法律,不分贵贱,一视同仁。 ”这反映了改革家的一种怎样的改革指导思想? A中庸,不偏不倚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全面维护贵族利益 D极力维护平民利益 答案: A (公元前 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 人说惠王曰: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亲妇人婴儿 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战国策 秦策一)文中的 “人 ”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 答案: A 郭沫若认为:东周列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达到质变阶段 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春秋诸侯争霸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战国初,各国
8、纷纷变法,废除奴隶制 D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 C 最能体现商鞅 变法性质的措施是 A改变了 “刑不上大夫 ”的传统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废初 “世卿世禄 ”制度 D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 答案: D 商鞅变法时期,有人当面批评商鞅 “相秦不以百姓为事 ”、 “残伤民以峻刑 ”违背了 “得人者兴 ”“恃德者昌 ”等基本治国要领。下列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 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什伍连坐法 焚烧诗书 A B C D 答案: B 下列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促进了民族融合 B北魏宗主督护制 -促使民族矛盾激化 C接受中原先进文化
9、-推动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D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 -巩固北魏的统治 答案: B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从根本上推动封建化的措施是 A均田制 B三长制 C礼乐制度 D九品官制 答案: A 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答案: D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 “富 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C准备搜刮百姓以
10、抗辽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答案: B 下列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能直接体现 “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财 ”和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思想的有 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市易法 A B C D 答案: B 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从而遭受 “卡诺莎之辱 ”,此事说明 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 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 德国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 A B C D 答案: B 中世纪时天主教会成为斗争的焦点,爆发了宗教 “异端 ”运动。对宗教 “异端 ”运动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是指人们反对教会的斗争 B是指人们利用
11、宗教思想发动的反对封建王权的斗争 C是指人们常常利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 “异端 ”宗教 思想发动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D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反封建斗争 答案: C 综合题 ( 17分)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尽管形式多样,特点各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设立 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 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 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 “本业“者 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 “末业 ”者 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 。 不
12、同等级的人侧待遇有所不同。 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 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 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四 材料五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 1商鞅 “舌战 ”的是哪部分人?( 1分)假设当时雅典的主要政治派别都参加了图 2的激烈辩论,你认为可能有哪些派别?他们各自有何主张?( 6分)图 1图 2的现象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1分) ( 2)概括材料二、三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之处。( 3分)两次改革分别对本国经济发展和
13、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 2分) ( 3)根据材料四你能获得什么重要的历史信息?反应了什么历史趋势?( 3 分)结合材料四、五,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的主要相似之处?( 1分) 答案: ( 1)图 1:守旧的奴隶主贵族。 图 2:平原派: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山地派:主张激进的民主政治;海岸派: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 说明任何改革都会遇到守旧势力或反对势力的阻挠和反对。 ( 2)共同之处: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等。 影响: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梭伦改革: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 ( 3)图 3:少数民族服
14、饰汉化;图 4:汉人受到少数民族饮食的影响。民族融合加强。 相似之处:都移风易俗;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等。 阅读下列材料:( 14分) 座号 ( 5)你如何看材料七的措施?( 2分) 答案: ( 1)天主教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天主教会的腐败;德国受天主教会的压榨最严重。 ( 2)九十五条论纲或(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圣经或者上帝是判定是否有罪的唯一证据。 ( 3)都主张信仰得救,都强调圣经的权威而否定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加尔文激进的地方;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规定神职人员由信徒选举产生。 ( 4)至尊法案。严重削弱了英国教会的实力,建立起附属于王权的民族教会,大大增强了王权。 ( 5
15、)迫害 “异端 ”的行为恢复了天主教会的势力;但信仰问题是不能靠武力解决的。只有实行宗教宽容,才是解决宗教纷争的有效途径。 ( 9分) 19世纪中期,中、俄、日三国都在当时形势下进行了改革,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相同原因有哪些 (3分 ) (2)上述两个事件有何内在联系 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2分 ) (3)指出俄、日两国改革的内容有何不同。说明改革对两国产生的共同影响。 (2分 ) (4)中日两国改革面临相似的背景,其结果却一成一败,从中我们可得到什么启示 (2分 ) 答案: ( 1)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加剧;有识之士的大力倡导。 ( 2)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扩张,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派借鉴日本成功经验,发起戊戌变法,挽救民族危亡。 ( 3)俄国改革主要是废除奴隶制,日本全面向西方学习,改革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逐渐强盛,大力对外扩展。 ( 4)启示;中国封建势力强大,必须推翻它中国才能富强;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的,中国的改革艰难而曲折。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