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年湖北监利县第一中学 2011届高三 8月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在中国古代 “家国一体 ”的社会中 ,忠孝观念源远流长 ,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答案: A 武则天时期 ,未经考试而 “起家至御史 ,评事 ,拾遗 .补阙者 ,不可胜数 ”,时人讽刺这种现象 “补阙连年载 ,拾遗平斗量 ”。这种现象表明 A武则天反对科举制 B武则天夸大自己的政绩 C科举制不能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 D武则天不拘一格广揽天下人才 答案: D 据史书记载 ,唐朝时期的一个民族政权 “南比新罗 ,以泥河为境 ,东穷海 ,西契丹筑城郭以居。 地方五千里 ,户十余万 ,胜兵数万 ”。这段
2、史料说明的情况是 A回纥发展农业 B黑水都督府的设置 C渤海全盛时期 D东突厥的文明进步 答案: C 2008年 11月 1日国际中医分会在美国纽约举行。下列哪项不可能是与会学者的发言 A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华医学的理论基础 B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的重要经典 C千金方总结了唐宋诊治经验之大成 ,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D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答案: C 既非副贰 ,又非属官 ,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 :“我是监郡 ,朝廷使我监汝! ”举动为其所制。材料中描述的和知州争权者应是 A西汉的刺史 B北宋的通判 C明朝的锦衣卫 D清朝的军机大臣 答案: B 在古代 ,官方因急于将某些信息公之于众 ,
3、便将 “榜 ”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特殊工具。例如 ,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殿前司降皇榜云 :“金人游骑已及郊畿。 ”该榜文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北方畜牧业向南扩展 B宋金联盟友好交往 C金军兵临东京 D金兵进攻临安 答案: C 当今教育和人才竞争正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新视点和着力点。宋真宗赵恒在劝学诗中有云 :“男儿欲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该诗反映了 当时读书成为人生的目的 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 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 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 ,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A B C D 答案: C 元史载 “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 ,分行省以治外。 ”这里的 “内 ”是指 A蒙古汗
4、国初建时的斡难河源一带 B大都周围的河北 ,山西 ,山东 C女真部落活动的东北地区 D淮水以南原南宋统治区 答案: B 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 “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清查逃避土地税的 “隐田 ” 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 寓兵于农 ,减少军费开支 向农民贷款 ,收取较低的利益 A B C D 答案: C 古代中央政府对下列地区进行管辖的先后顺序是 广东地区 黑龙江地区 新疆地区 西藏地区 A B C D 答案: D 元代的地方行政区划采取 “犬牙交错 ”原则 ,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行省级单位 ,江南各省多逆地理形势呈南北狭长状。此举主要是为了 A遵
5、守祖制实行地方分权 B “强干弱枝 ”抑制行省力量 C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 D依据山川走势分行省辖区 答案: C 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 ,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 ,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 ,隋代实行内史 ,门下 ,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 ,审议 ,执行权分离 ,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丞相 ,清初 “军国政事 ”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答案: D 宋人邢某上疏称 :“臣少时业儒 ,观学徒能具经疏者不一二 ,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 ,士庶之家皆有之 ,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这说明 A藏书成
6、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答案: C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 ,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 ,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 ,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答案: C 钱穆在国学新论中说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 ,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下列能够说明唐代 “委员制 ”的有 宰相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 诏令需中书 ,门下两省共同认可 诏书需三省六部长官共同议决 拟诏 ,审核和执行机构共掌国事 A B C D 答案: B 新唐书 食货志载: “唐都长安,而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故常转漕东
7、南之粟。 节级转动,水通则舟行,水浅则寓于仓以待,则舟无停留,而物不耗失。此甚利也。 ”据此判断我国古代史书 “食货志 ”记述的主要内容是 A主要历史人物的活动 B京城的迁移和变化 C社会经济状况及经济政策的演变 D山川河流的走向 答案: C 唐初,突厥贵族对内地不断侵扰。假如你是当时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作战计划,接下来你会 A交皇帝裁定 B交门下省审议 C交兵部出兵 D交内阁处理 答案: B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 “仁爱 ”思想 B墨家 “兼爱 ”思想 C儒家 “礼治 ”思想 D墨家 “非攻
8、”思想 答案: B 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上古篇)中写道 :“武王所 创 ,周公所奠定的 封建帝国 ,维持了约莫六七百年 ”。与这里的 “封建帝国 ”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郡县制 B皇帝继承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答案: C 关于我国青铜器表述正确的是 夏朝青铜器发现尚少 商朝青铜器供王公贵族使用 西周趋向生活化 春秋被铁器取代 A B C D 答案: B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答案: B 战国时期,关中地区水利工程的兴修促进了秦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
9、了秦统一的经济基础,该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芍陂 C都江堰 D灵渠 答案: A 春秋末年 ,某思想家曾言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社稷无长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 ” 这话表明他 A维护奴隶主贵族世袭制 B否定奴隶主阶级的天命观 C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D为新兴地主阶级夺权制造舆论 答案: D 柳宗元封建论载: “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答案: B 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被封为定远侯,他在西域的主要活动是 派甘英出使大秦 出使大宛、大月氏 任西域都护,管理西域 大败北匈奴,使其政权瓦解 A B C D 答案: B
10、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因为正月是新年的开端。这一节日应当是依据下列哪一古代历法而形成的 A十二气历 B “太初历 ” C大衍历 D授时历 答案: B 沈括梦溪笔谈载 “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答案: C 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发展的史实是 A吸收儒家思想对道教进行改造 B吸收佛教思想以丰富道教教义 C形成了道家主要经典太平经 D开始变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 答案: C 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区域分布逐渐趋向合理,其表现有 从江东扩展到长江流域和闽江流域 南北经济趋向平
11、衡 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得到开发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A B C D 答案: A 东晋南朝时期 ,江南经济迅速发展 ,时人赞叹 “江南之为国盛矣 ”。形成这种局面的基本前提和最主要因素应是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C大量北方人口的南迁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答案: C 综合题 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 ,以华夏文化为基础 ,融汇各民族文化 ,不断丰富发展 ,生生不息。阅读材料 , 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 材料一 :据礼记 王制记述 ,春秋时期 “中国(中原华夏) ,戎夷 ,五方之民 ,皆有其性也 ,不可推移(改变) 言语不通 ,嗜欲不同 ”。而至东汉初年 ,据续汉书祭祀志记载
12、,光武帝称其时已然 “车同轨 ,书同文 ,人同伦 ”。 材料二 :会宁(黑龙江阿城)及国家兴王之地,自 迁都永安(今北京),女直(即女真)浸忘旧风 宴饮音乐,皆习汉风。 金史 世宗纪 材料三:北方(指北方少数民族)奄有(统治)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矣,故后魏(北魏),辽,金历年(统治时间)最多。 (元)许衡鲁斋遗书 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春秋时期到东汉中国文化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6分 ) 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 (4分 )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 金 “行汉法 ”的原因,并概述其内容。 (8分 ) 简述从
13、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2分 ) 答案: 从分散走向整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战争 ,促成(长江 ,黄河流域)各民族逐渐融合 ;秦汉长期的政治统一及其实行的统一措施促成了文化的一致性。(6分 ) 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 ,服饰 ,风俗习尚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 ;少数民族地区的动植物 ,食物的传入 ,提高了内地的生产生活水平 ;少数民族内迁与融合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刚劲 ,豪爽 ,活泼的多民族色彩。 (4分 )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分 契丹族和女真族社会文化落后于中原 ,统治中原 ,必须学习中原先进的文化。政治重心的南移 ,采用中原王朝政治制度 ;采用中原的生产方式 ;接受汉族的文化习俗
14、。 (8分 ) 考生回答出以下任一内容 ,如历史上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 ,继续发展仍需要各个民族共同努力 ;中华文明要发展应保持自己的优秀传统 ,广泛吸收世界其他各国的优秀文化等 ,言之成理 ,即可赋分。照抄题干和所给材料 ,不得给满分。 (2分 ) 阅读下列材料 : (20分 ) 材料一 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才学出众)等,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 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 材料二 东汉沿袭西汉,在任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 东汉后期,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 大族出身的官吏为
15、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 “朋党用私,背实趋华 ”。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朝。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 都受吏部考试 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 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 教之以课(科)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及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责之以天下国家之事。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宫,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 二十五史之宋史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
16、出汉朝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2分 ) 根据材料二,分析察举制度在东汉后期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 (6分 )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 ,指出唐朝采用什么方式选拔人才?分析其积极作用。(8分 ) 根据材料三 ,四和所学知 识 ,概括指出王安石认为唐朝选官制度的弊端是什么?(2分 ) 答案: 品行 ,才学。 (2分 ) 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或主要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政治腐败(或封建国家行政组织日趋瘫痪);地方豪强势力的发展(或声望影响被官僚家族所支配)。 (6分 ) 设科举考试(科举制)。 (2分 ) 抑制门阀势力,扩大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8分 ) 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易造成士人忽视实用性的学问。 (2分 )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