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二上学期中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中国古人以 “社稷 ”指代国家。其中 “社 ”指土地之神, “稷 ”指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重视祭祀 B土地是最重要的财富 C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D粮食结构以谷物为主 答案: C 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 实际上它反映了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阶级的重视 C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 D重农抑商的政策 答案: A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
2、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入 B腐朽的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答案: B 明清时期 (1840年前 ),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些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的雇佣关系 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答案: B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明清时期)从商致富的记载,但 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
3、实为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明清时期从商致富的现象多,是因为唐宋对 “市 ”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突破了 B经商积累财富主要用于买田置地和子女入仕并非明清时期人们 “营商致富 ”的动机之一 C “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指商人的财富大量消耗于非生产用途,而不是用于扩大再生产 D造成材料中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的干预和影响力较弱 答案: C “百家争鸣 ”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 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私学的兴盛 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 社会的剧烈变革 A B C D 答案: D 孔子曰: “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 “兼相爱,
4、交相利。 ”“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答案: B 主张 “明主峭其法而严刑 ”“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的思想家是 A荀子 B墨子 C韩非子 D老子 答案: C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较,高下相倾。 ”下列对老子的这一思想理解不准确的是 A含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B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不断运动 C认为事物相互依存且不断相互变化 D认为对立的东西相互转化 答案: B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与秦朝 “焚书坑儒 ”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完善法律机制 D区别
5、对待古代文化 答案: B 韩愈师说中有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文中的 “六艺 ”亦指 “六经 ”,是在儒家经典 “五经 ”之外另加 A论语 B春秋 C乐经 D礼经 答案: C 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儒家思想包含自身修养的重要内容 书院注重个人品德的养成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 B C D 答案: A 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主要体现在 鼓吹 “天人感应 ” 主张 “制天命而用之 ” 宣扬 “君权神授 ” 强调 “大一统 ” A B C D 答案: C 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 完成了理论
6、化、思辨化的过程 倡导 “经世致用 ”学说 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 B C D 答案: A 下列引文,符合程朱理学思想的是 A “夫盈宇宙者,无非物 ” B “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 C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 D “天,有形之大者也 ” 答案: C 明夷待访录中载: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这从根本上体现出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答案: B “史学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史学却离不开史料。理论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可以产生,理论并不是原形一摆,就算成功了的。中国社会
7、史的理论斗争,总算热闹过了。但是如不经一番史料的搜求,特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那进一步的理论争斗,断断是不能出现的。 ”上述材料要表达的是 A理论建构离不开史料 B史料学可以取代理论 C理论无益于史 D史学研究即是史料学 答案: A 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租佃关系的盛行 C土地的高度集中 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答案: C 对唐朝长安城商业活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对外商业交往频繁,是亚洲各国经济交流中心 对商业经营场所有严格的区域限定 对商业活动时间有较严格的规定 代表了我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最高水平 A B C D 答
8、案: A 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 “氏于国,则齐鲁秦吴 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 ”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 B爵位 C谥号 D行业 答案: A 吕氏春秋记载 :“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应了 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原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 答案: B 史记中记载: “(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 598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杀之也。已破陈,即县之。 ”, “(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 312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 ”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内已经设置郡、县 春秋
9、战国时期,实际上是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 诸侯国往往在新征服的土地上设置郡县 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A B C D 答案: D 柳宗元封建论载: “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答案: B 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清廉,被称为 “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相 ”。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是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内阁 答案: A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答案
10、: C 宋朝形成了 “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答案: C 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 “赵 ”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百家姓版本中却排序第一,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的顺序家喻户晓。由此可推断出该版本的百家姓成书于哪一朝代 A西周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答案: C “曹操墓在安阳 ”引发了一系列质疑风波:从 “魏武王 ”的谥号真伪,到曹操墓女骨是不是卞夫人的疑团,再到曹操墓 DNA鉴定引来的网友认亲 从史学研究的角度,判断 “曹操墓
11、真伪 ”的正确依据应是 A正史文献资料的记载 B实地考古发掘的成果 C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 “二重证据 ” D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 答案: C 沈括梦溪笔谈载: “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答案: C 被称为 “茶神 ”的唐朝人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 “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列 陆羽推崇越州青瓷 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
12、部分 唐朝时期白瓷质量不如青瓷 A B C D 答案: C 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 “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 子必穷矣。 鲁人曰: 何也? 曰: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 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 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当时手工 业者可以自由流动 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A B C D 答案: D 下图所介绍的生产工具出现于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 B 毛泽东曾经指出: “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 ”下列哪些言语反映了中国农业
13、“精耕细作 ”的优良传统 “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 “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 ” “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 ” “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 A B C D 答案: D 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利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丞相,清初 “军国政事 ”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答案: D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B中央
14、集权 C检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答案: A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 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署诸侯不便。 ”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 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 “
15、奉行 ”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 “朝议 ”如何管辖地方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种意见?李斯主张的理由是什么?( 6分) (2)材料二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结合材料 指出这一制度的局限性。 (6分 ) (3)材料三中明太祖对自秦至宋的相关评述正确吗?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说明。明太祖 “罢相 ”
16、的实质是什么? (7分 ) 答案:( 1)两种意见:行分封,还是行郡县。( 2分) 理由 :周朝实行分封制结果导致诸侯混战 ,天下大乱 ,不利于国家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 (4分 ) (2)皇帝和三省大臣的综合意见。 (2分 ) 三省长官都是丞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2分 ) 三省分职,在一些问题上争执不下,影响行政效率。 (2分 ) (3)不正确。 (1分 ) 秦朝设置丞相等三公官职,建立起以皇权为中心的较为 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秦亡于暴政,而非中央集权制度。 (2分 )汉唐宋的丞相制度对于巩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发挥了积极作用。 (2分 ) 其实质是君主专制制度的进
17、一步强化。 (2分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六朝古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原是一个 “市厘列肆,埒于二京,人杂五方 ”的大都会,唐代成为润州(今江苏镇江)一县。正如诗人所说: “霸气尽而江山空,皇风清而市朝改。昔时地险,实为建业之雄都;今日太平,即是江宁小邑。 ”连一个州的治所也不是。全国的统一,使金陵失去了长江中下游之间的枢纽作用,运河的开 能,使金陵失去四喉近代带的地理位置,缺乏经济依托的金陵地位一落千丈。而扬、润、苏、常、杭等州由于本身经济的发展和运河流经其地而成为重要的都会。 吴宗国隋唐五代简史 材料二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 茶坊每五更点
18、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又北山子茶坊, 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 “草市 ”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 71个市镇,明代达 316个,清代增至 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庄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同中国城市发展史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唐时期金陵、扬州、苏州、润州、常州、杭州等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19、 4分) ( 2)从材料二中提取信息说明中国宋代的市场活动有何发展变化 ( 3分)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江南市镇 的特点及兴起的背景。( 7分) 答案:( 1)全国的统一;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 4分) ( 2)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出现了夜市、晓市。( 3分) ( 3)特点: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地区联系密切。( 4分) 背景:江南地区农副业迅速发展 ;手工业技术进步;区域性分工与商业活动加强。( 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分) 材料一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20、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日: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 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黄宗羲明夷
21、待访录 请回答: (1)三位思想家各处于什么时代?指出其时代特点。 ( 7分) (2)三段材料反映的政治观点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 (3)材料一、二和材料三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 4分) 答案:( 1)战国、西汉、明末清初。( 3分) 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的时期。 西汉时期是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明清时期是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 4 分) ( 2)韩非子主张法治。他的思想有利于君主专制统治的建立;( 2分) 董仲舒提出大一 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有利于君主专制统治的巩固;( 2分) 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他的思想对以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2分) ( 3)韩非子、董仲舒的思想是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的。( 1分)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1分)主要是由于前者处于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后者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 2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