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年浙江省温州二中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选择题 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 A碘升华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 NaCl溶于水 D HI气体受热分解 答案: D 已知 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 121 kJ.且氧气中 1 mol O=O 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 496 KJ,水蒸气中 1mol H-O 键形成时放出热量 463 KJ,则氢气中 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 A 920 kJ B 557 kJ C 436 kJ D 188 kJ 答案: C 电解精炼铜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是粗铜板 B阴极发生反应: C
2、u2+ +2e-=Cu C电解池的阳极材料为纯铜薄片 D粗铜板上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 C 四氯乙烯对环境有一定的危害,干洗衣服的干洗剂主要成分是四氯乙烯;家用不粘锅内侧涂覆物质的主要成分是聚四氟乙烯。下列关于四氯乙烯和聚四氟乙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它们都属于纯净物 B它们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它们的分子中都不含氢原子 D它们都可由乙烯只发生加成反应得到 答案: C 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 0.1mol, 完全燃烧得 0.16molCO2和 3.6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混合气体一定没有甲烷 B混合气体中一定是甲烷和乙烯 C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乙烷 D混合气体中一定有乙
3、烯 答案: C 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可依次将其通过下列哪组试剂的洗气瓶( ) A澄清石灰水,浓 H2SO4 B溴水,浓 H2SO4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 H2SO4 D浓 H2SO4,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答案: B 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比为 11,由此可得出结论是( ) A该有机物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123 B该有机物中必含氧元素 C该有机物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 12 D该有机物中必定不含氧元素 答案: B 下列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 A Ca(OH)2 B NaOH C KOH D Al(OH)3 答案: C R、 W
4、、 X、 Y、 Z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m、 n均为正整数 ) ( ) A若 R(OH)m为强碱,则 W(OH)n也为强碱 B若 HXOm为强酸,则 Y是活泼非金属元素 C若 Y的最低化合价为 -2,则 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 +6 D若 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 +5,则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答案: B 下列原子序数所表示的两种元素,能形成 AB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 ) A 6和 8 B 11和 13 C 11和 16 D 12和 17 答案: D 下列各组物质按熔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O2、 S、 Br2 B CO2、 KCl、SiO2 C Na
5、、 W、 NaCl D H2O、 H2S、H2Se 答案: B 下列叙述中,金属 A的活泼性肯定比金属 B的活泼性强的是( ) A常温时, 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而 B不能 B A原子电子层数比 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C 1 mol A 与足量的酸反应生成的 H2比 1 mol B生成的 H2多 D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答案: A 右图装置中,所用电极均为惰性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 b极附近溶液呈红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是正极, Y是负极 B a是正极, b是负极 C NaCl溶液的 pH保持不变 D NaCl溶液的 pH减小 答案: A 把 0.6molX气体
6、和 0.4molY气体混合于容积为 2L的容器中,使其发生如下反应: 3X( g) +Y( g) nZ( g) +2W( g)。 5min末生成 0.2molW,若测知以 Z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1mol/( L min),则的值为( ) A 4 B 3 C 2 D 1 答案: D 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A( g) B( g) +C( g); HCDB B ACBD C BDCA D ABCD 答案: A 下列四种 X溶液,均能跟盐酸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 A 10 20 mL 3mol/L的 X溶液 B 20 30 mL 2molL的 X溶液 C 20 10 mL
7、 4mol/L的 X溶液 D 10 10 mL 2mol/L的 X溶液 答案: C 氮化硅 (Si3N4)是一种新型的耐高温、耐磨材料,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它属于( ) A原子晶体 B离子晶体 C分子晶体 D金属晶体 答案: A 可逆反应: 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 1)单位时间内生成 的同时生成 ( 2)单位时间内生成 的同时,生成 ( 3)用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 2: 2: 1的状态 ( 4)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 5)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 6)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1)( 4)( 6)
8、 B( 2)( 3)( 5) C( 1)( 3)( 4) D( 1)( 2)( 3)( 4)( 5)( 6) 答案: A 用铁片与稀硫酸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 18mol/L的硫酸 C滴加少量 CuSO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答案: B 在 10 时某化学反应速率为 0.1mol/(L s),若温度升高 10 ,反应速率增加到原来的 2倍。为了把反应速率提高到 1.6 mol/(L s),则该反应需要在什么温度下进行( ) A 30 B 40 C 50 D 60 答案: C 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细菌燃料电池,利用细菌将有机物
9、转化为氢气,氢气进入以磷酸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发电。电池负极反应为:( ) A H2 2OH-2e- 2H2O B O2 4H 4e- 2H2O C H2-2e- 2H D O2 2H2O 4e- 4OH- 答案: C 下述做法能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 A以煤等燃料作为主要生活燃料 B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C鼓励私人购买和使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D限制使用电动车 答案: B 实验题 ( 12分)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学生在实验室里制取的乙烯中常混有少量的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老师启发他们并由他们自己设计了下列实验图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 C2H4、 CO2和 SO2。回答下列问题: (
10、1) I、 II、 III、 IV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 I ; II ; III ; IV (将下列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空格内)。 A品红溶液 B Ca( OH) 2溶液 C溴水溶液 ( 2)能说明 SO2气体存在的现象是 。 ( 3)使用装置 III的目的是 。 ( 4)使用装置 IV的目的是 。 ( 5)确定含有乙烯的现象是 。 ( 6)请写出 II装置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 答案:( 1) ACAB( 2)品红褪为无色( 3)检验 SO2否除完 2( 4)检验CO2( 5)溴水溶液褪为无色,下层出现油层( 6)略 填空题 ( 13分)如图所示, U型管的左端被水和胶塞封闭有甲烷和氯气(体积
11、比为 1: 4)的混和气体,假定氯气在水中溶解度可以忽略。将该装置放置在有光亮的地方,让混和气体缓慢地反应一段时间。 ( 1)经过几个小时的反应后, U 型管左端产生的现象是: _、 _、_右端的玻璃管中水柱变化是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 2)试解释 U型管右端的玻璃管中水柱变化的原因 。 ( 3)在反应生成物中:常用作有机溶剂的是 _,常用作灭火剂的是 _ , _分子只有一种结构的 事实能有效证明 CH4是 结构而非平面正方形结构。 ( 4)假设甲烷与氯气充分反应,且只产生一种有机物,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 ( 5)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甲烷的一种同系物的结构简式 A氢原子数为
12、十八 B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结构 答案:( 1)试管内颜色变浅。试管壁上有黄色油状物出现。试管内液面上升。水注降低 ( 2)略( 3) CHCl3、 CCl4、 , CCl4, CH2Cl2、 正四面体结构( 4)( 5)略 ( 9分)在玻璃圆筒中盛有两种无色的互不相溶的中性液体。上层液体中插入两根石墨电极,圆筒内还放有一根下端弯成环状的玻璃搅棒,可以上下搅动液体,装置如右图。接通电源,阳极周围的液体呈现棕色,且颜色由浅变深,阴极上有气泡生成。停止通电,取出电极,用搅棒上下剧烈搅动。静置后液体又分成两层,下层液体呈紫红色,上层液体几乎无色。根据上述实验回答: ( 1)阳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_。
13、( 2)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_。 ( 3)原上层液体是 _。 ( 4)原下层液体是 _。 ( 5)搅拌后两层液体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_ _。 ( 6)要检验上层液体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其方法是_, 现象是 _。 答案:( 1) 2 I2 ( 2) 2 H2 ( 3) KI(或 NaI等)水溶液 ( 4) CCl4(或 CHCl3等) ( 5) I2在 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溶解度,所以绝大部分 I2都转移到 CCl4中 ( 6)焰色反应 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其它合理答案:同样给分。例如,若 中答 NaI水溶液,这里答火焰呈黄色。) 计算题 今有 CH4、 C2H6、 CO的混合气体 100ml和过量的氧气混合后点燃,经充分干燥后,总体积比原来混合气少了 145ml,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碱石灰,体积又减少了 110ml。若最后剩余气体为 45毫升。求原混合气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是多少?氧气的体积又是多少? 答案:( 1) CH4%50、 C2H610% 、 CO40% V(O2)200毫升 )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