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年陕西普通高等学校高三第四次适应性训练文综历史卷 选择题 1933年 1月 17日,中国共产党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和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名义,发布了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在三条件下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宣言,提出 “在下列三条件下,中国工农红军准备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作战协定,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 1)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 2)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集会、结社、言论、罢工、出版之自由等);( 3)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完整。 ”该宣言 ( ) A标志着中共对国民党的政策已开始了转变 B表明中共抗日统一战线策略已基本形
2、成 C导致蒋介石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出台 D促使国民党对中共政策开始发生变化 答案: A 略 1910年 7月,日俄签订了第二次日俄协约,该协约秘密条款有六条,规定日俄有权 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保卫其在中国东北的特权;当第三国侵犯两国特殊利益时,两国相互支 持。与该协约签订相关的重要背景是 ( ) A中国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B英日同盟条约与英俄协约先后签订 C美国加紧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D三国同盟形成对日俄的共同威胁 答案: C 美国学者埃里克 方纳在奴隶制、内战和重建一文中写道: “然而,从许多方面 看,标志这场战争转折的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而不是葛底斯堡和维克斯堡战役,因为解 放黑人奴隶宣
3、言将军队之间的战斗转变为社会之间的战斗,并断言联邦的胜利将导致南部 内部的一场社会革命。 ”美国内战后南部的社会变化不包括 ( ) A南部黑人奴隶获得一定的自由 B南部农业得以改造 C工业革命在南部得以扩展 D种植园主在南部的控制力得以完全丧失 答案: D 瀛环志略中记载: “(某 国)都城有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爵 房者,由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士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 王谕相,相告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复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 行,否则寝其事勿论。 ”这段文字描述的制度最有可能是 A近代英国的议会制 B近代法国的共和制 C近代
4、美国的三权分立制 D近代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答案: A 1978年安徽遇到特大旱灾,省委书记万里说: “我们不能眼看着农村大片土地撂 荒 ,与其抛荒倒不如让农民个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 保命麦 ,渡过灾 荒。 ”于是省委决定 “借地渡荒 ”,即借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 归自己所有,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的粮油作物谁种谁收。安徽省委的做法 ( ) A公开违背了中央精神 B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C充分满足了群众的要求 D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B 茅盾小说春蚕中有这样的描写: “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
5、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 ,洋油 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从这段描写中获得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有 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 中国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小农经济遭受沉重打击 农村出现新式交通运输工具 A B C D 答案: C 1912年 12月孙中山把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铁路国有 ”和 “教育普及 ”列为民 生主义的四大纲。他认为,只要实行这四大纲, “我中华民国之国家就一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 孙中山的这种认识 ( ) A说明了他已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B表达了他希望中国富强的迫切愿望 C
6、反映了他对中国当时的政局心灰意冷 D印证了当时中国实行民生主义的良好内外环境 答案: B 史学大师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 “庚子、辛丑以后,国家危机日益暴露,而满洲 部族之意识日益鲜明。 ”这主要表现为清政府 ( ) A实行 “新政 ” B实行 “预备立宪 ” C罢黜袁世凯 D镇压革命派 答案: B 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致函英国外交大臣说: “运动进行的方式有条不紊以及对外国利 益所表现的显著尊重,使得它同以前所有此类起事区别开来,并且在中国人中间获得了对它 的一定程度的同情,而满清朝廷再也不能声称享有这种同情了。 ”函中 “运动 ”指(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
7、命 答案: D 清初任源祥说: “天下有不得不鞭之势,张江陵(居正)不过因势而行之。 ”张居正 当时不得不实施一条鞭法的客观形势不包括 ( ) A商品经济发展受阻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民破产逃亡 D政府财政匮乏 答案: A 左传记载公元前 493年晋国卿大夫赵鞅在某次战前宣布的誓词: “克敌者,上大 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 ”赵鞅的这一政策 ( ) A遭到了人民普遍反对 B导致了战役的失利 C开创了郡县制度 D加速了封建制形成 答案: C 右图是古代某位官员的印信,上刻 “冀州刺史 ”,你觉得这位官员可能生活在 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东汉 答案: D 简答题
8、 ( 20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一直是一首令人荡气回肠的歌。阅读材料一到四,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 材料二、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 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 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 “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 ”; “售货无诀窍,信誉
9、第一条 ”; “ 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 ”等。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 (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 2分 )结合材料概括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 2分) (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 2分)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2分) 材料三: 1892年著名华侨实业家张弼士为实现 “实业兴邦 ”的梦想,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建立了张裕葡萄酒公司。该公司采用欧洲现代酿酒技术生产优质葡萄酒,建立了窖内恒温为摄氏 11度的亚洲唯一的地下大酒窑,它是我国最早采用现代科学技术酿造葡萄 酒的大企业。 1912年孙中山先生为张裕葡萄酿酒公司题词 “
10、品重醴泉 ”,以示嘉勉; 1915年,在为庆祝巴拿马运河竣工而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商品博览会上,张裕葡萄酒公司送展的 “可雅白兰地 ”、“红葡萄 ”、 “雷司令 ”、 “琼瑶浆 ”(味美思)一举荣获最优等奖和 4 枚金质奖章,“可雅白兰地 ”因此而命名为 “金奖白兰地 ”,成为世界名牌。这也是中国商品首次在国际上获得的殊荣。 材料四: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张裕公司成了一定国有企业。 1994 年公司进行了企业制度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7年, “张裕集团有限公司 ”挟品牌优 势,成功发行 8800万( B)股,成为国内同行业中首家上市公司,2001年张裕与世界葡萄酒巨头卡斯特集团合
11、作,加速了张裕与国际化接轨的步伐。 几年来,张裕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骄人业绩。 请回答: ( 3) “张裕 ”建立后,仅用二十几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世界著名企业,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功发展的原因。( 8分) ( 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张裕公司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请指出发生变化的背景。( 4分) 答案: ()方式:自耕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 2分)。特点: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男耕女织( 2分) 。 ()新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 2分)。因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 答敬业、进取。守信、讲义等或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同样正确)( 2分
12、) ( 3)政府实行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 2分)民族资产阶级掀起 “实业救国 ”的热潮。( 2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分)。采取先进的生产技术。( 2分) ( 4)由国有企业发展成为股份制公司。( 2分) 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不断深化;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分) 综合 题 (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僧人也不断东渡日本,沟通中日两国的文化,其中贡献最大的是鉴真和尚。鉴 真,姓淳于,扬州人,生于六八八年(垂拱四年),他对于律宗有很深的研究,在扬州大明寺 讲律传戒。他应日本圣武天皇的约请东
13、渡日本,经过六次努力,历尽艰险, “频经炎热 ”,双 目失明,终于在七五四年(天宝十三年)携同弟子到达日本,时已年近七旬。鉴真把律宗传 到日本,同时还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传授给他们。日本现存的唐招提寺,就是鉴 真及其弟子创建的,它对日本建筑艺术有重要影响。该寺至今还收藏着鉴真和尚的坐像,这 是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纪念物。鉴真精通医学,尤精本草,他虽双目失明,但能以鼻嗅 分辨各种药物,对日本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北京宣武门附近,有一座古老的天主教堂,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 1605年),教堂 的创建人是耶稣会传教士意大利人利玛窦。利马窦在中国传教时,采用
14、中国的服饰礼仪, 主张将孔孟之道和宗法敬祖思想同天主教教义相融合。他研读 “四书五经 ”,并作拉丁文释义 和注释。他借用中 国原有的敬神名称,将基督教会所敬拜的神译为 “天主 ”。他利用西方科学 知识结交名流显贵,发展了众多的信徒。利玛窦死后葬在北京,同一墓地还葬有德国传教士 汤若望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他们都是耶稣会传教士。 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 材料四 到一八七五年左右,教会学校总数约增加到八百所,学生约二万人,其中基督教传教士开办的约有三百五十所,学生约六千人,其余均为天主教开设。这个阶段的教会学校仍以小学为主,但已有少量教会中学出现,约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女学校也有所增加。
15、从一八七五年到一八九九年止 ,教会学校总数增加到约两千所左右,学生增至约四万名以上。 中学约占百分之十,开始出现大学,实际上都是在中学基础上添加的大学班级,大学生总数 不到二百名。天主教仍以小学教育为主,也有少数中学;基督教中学有明显的增加,大学也 逐渐地在形成之中。 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 ( 1)根据材料一概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影响。( 8分) (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利玛窦在中国顺利传教的原因。( 10分) (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教会学校在中国的开设。( 10 分) (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宗教往来在人类文 明发展史上作用的认识。( 4分) 答案: ( 1) 促
16、进了佛教在日本的传播。( 2分) 促进了日本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的发展。( 2 分) 促进了日本医药学等科技的发展( 2分) 增进了日本对中国文化(唐文化)的了解和 向往。( 2分) ( 2) 用西洋器物引起皇帝及官绅们的兴趣。( 2分) 广泛结交朝野人士。( 2分) 语言、 装束、礼仪等顺应中国的习惯。( 2分) 介绍西方科学技术。( 2分) 融合东西方思想文化。 ( 2分) ( 3) 侵犯了中国的教育主权,占领了中国的教育阵地。( 2分) 扩展了教会势力,培养了 传教助手,便 利了列强的政治经济文化侵略。( 2分)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文化教育的发 展。( 2分) 有利于中国妇女的解放和社会风气的改进。( 2分) 培养的各方面人才促进了 中国的近代化。( 2分) ( 4) 宗教往来会导致人类文明的冲突。( 1分) 宗教往来能促进人类文明的接触与传播了解与交流、融合与发展。( 3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