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43.89KB ,
资源ID:333257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32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0年青海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为本站会员(inwarn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0年青海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

1、2010年青海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西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逐渐形成,对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起了重大的作用。下列关于西汉陆上丝绸之路开通并逐渐形成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有( ) 西汉国力强盛,社会经济特别是丝绸业发达 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原与西域的关系加强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保护商旅往来 全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形成 A B C D 答案: A 20世纪 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 (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 ),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

2、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答案: C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 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 A秦统一六国 B光武中兴 C西晋统一 D开元盛世 答案: A 秦、隋是两个短命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 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 A制订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 B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水上运输通道 C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 D推行了以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的统治方法 答案: A 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 A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B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C宦官擅权外戚

3、临朝 D横征暴敛苛政黩武 答案: D 堪称当时世界之最,却加速民不聊生、王朝倾覆的宏大工程,除隋朝的大运河外最为典型的是( ) A都江堰 B秦长城 C唐长安 D明皇宫 答案: B 从战国 “百家争鸣 ”到西汉 “独尊儒术 ”的转变体现了( ) 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 B C D 答案: D 秦始皇 “焚书坑儒 ”的目的是( ) 崇法反儒 防止旧势力复辟 毁灭文化 加强思想控制 A B C D 答案: B 最早沟通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人工运河开凿于() A战国时期 B秦朝 C汉朝 D隋朝 答案: B 平灭六国后,秦始皇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

4、同轨,书同文字 ”。其中 “书同文字 ”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答案: A 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 “百官之长 ”,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答案: A 秦朝征服越族地区和张骞通西域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 A推动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 B扩大中央政权的管辖范围 C促进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 D加速中原先进文化的传播 答案: C 元 吴师道: “平城围后几和亲,不断边锋与战尘。一出宁故终汉世,论功端合胜前人。 ”翦伯赞: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诗歌反

5、映了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决定西汉 “平城围后几和亲 ”和对匈奴 “汉武雄图 ”的关键性因素是() A匈奴是否南下威胁 B西汉国力的强弱 C双方统治者的决策 D民族融合的程度 答案: B 汉武帝实行 “推恩令 ”解决王国问题 ,其主要着眼点是() A 王国的领地 B 王国 的官吏任免权 C 王侯的爵位 D 王国的铸币权 答案: A 西汉初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 “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 B颁布 “推恩令 ” C实行编户制度 D夺去王侯爵位 答案: A 下列关于刺史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是秦朝时设立的监察制度 刺史履行监察权,有

6、超越百官的权利 东汉初年,刺史的监察权进一步加强 刺史制度加强了皇权 A B C D 答案: C 贾谊曾说: “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 ”这样就可以挽救秦朝灭亡的命运了。由此可见,他认为秦灭亡的原因之一是( ) A推行分封制 B大搞文化专制 C实行郡县制 D实行严刑峻法 答案: C 史记秦始皇本纪里讲述了一个故事: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 马也 。二世笑曰: 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 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这件事情从本质上反映了() A秦二世时相权较大,威胁皇权 B 赵高愚弄皇帝 C秦二

7、世不能知人善任 D大臣惧怕赵高甚于惧怕皇帝 答案: A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部(州),置刺史。当时刺史是() A州级地方行政官员 B州级地方监察官员 C具有行政职能的监察官员 D朝廷派出监察地方的官员 答案: D 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中央设三公九卿制 C地方设立郡县制 D皇权至高无上 答案: D 据统计分析,孟子一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多达 11次,都涉及黄河洪水泛滥殃及邻国。从当时历史发展趋势来看,解决黄河洪水泛滥的根本之道在于 ( ) A减少战争,各国集中力量治理黄河 B各国加强协调,统一治理黄河 C实现统一,中央集中力量治理黄河 D各国各自为

8、政各自治理黄河 答案: C 古人所谓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答案: A 某古代水利工程 “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 “征丁千二百人护之 ”。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答案: A 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芍陂,推动了所在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该水利工程位() A成都平原 B河北地区 C渭河流域 D淮河流域 答案: D 诗经 小雅中的诗句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反映了我国

9、古代的两种制度。以下对这两种制度表述正确的有() 前者是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 后者是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的政治制度 统治者实行这两种制度的目的相同 导致两者瓦解的根本原因相同 A B C D 答案: C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句话指的是( )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 A 西周时期实行 “工商食官 ”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A由官府控制 B不受官府的干预 C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 D以私营手工业和 商业为主 答案: C 下列对夏、商、周三朝都城位置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在今天陕西省境内 B都在关中地区 C都在今天河南省境内 D都在今天黄河流域 答案: D

10、先秦时期,中国经历了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向精耕细作的个体农业发展的转变。推动这个转变的因素有() 铁器牛耕的使用 城市商业的发展 各国的变法运动 水利设施的兴修 A B C D 答案: D 提出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 , 则天下治 ”的先秦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 答案: C 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仁者,爱人 ” 贵贱有 “序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有教无类 ” A B C D 答案: B 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 “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 ”,是由于他明确提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1、”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 A孙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答案: B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答案: A 中华法系的特征是 “以礼入法 ”,这里的 “礼 ”主要是指( ) A等级 B教化 C习俗 D祭祀 答案: A “奉法者强,是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子 答案: D “齐人 ”、 “鲁人 ”、 “楚人 ”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12、C郡县制 D三省六总部 答案: C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 的思想 答案: D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 “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答案: C 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 A重农抑商 B统一度量衡 C迁都咸阳 D按军功授爵 答案: D 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

13、系 答案: A 简答题 和谐社会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标; “社会稳定 ”是 “和谐社会 ”的必要条件; “和谐社会 ”是 “社会稳定 ”的更高阶段。请回答: (1)春秋时期,哪位思想家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概括这种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意义。除了思想方面的贡献,他还在哪些方面有突出的成就?( 8分) (2) 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主张主要有哪些?这种思想主张对于建立和谐社会的作用如何?( 6分) 简要说明你对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看法。( 6分) 答案: ( 1)孔子。 (2分 ) 社会背景:春秋时期,生产力发展,奴隶制经济基础开始崩溃,周王室衰弱,统治腐朽,阶级矛盾尖锐;

14、诸侯争霸、战争不断。( 2分) 意义: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分) 其他方面的成就:对教育的贡献,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改变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对古代文化保存和发展的贡献,编订和整理了诗经尚书礼易春秋。( 2分) ( 2)思想主张:改革观 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应该改革; 集权观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法制观 以法治国,以严厉刑法镇压人民反抗。( 4分) 对建立和谐社会的作用:一方面 “以法治国 ”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另一方面 “以严厉刑法镇压人民反抗 ”容易激化阶级矛盾。( 2分) ( 3)要建立和谐社会,必须要统治者清洁廉政,把人民利益

15、 放在第一位;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加强法制观念,以法治国,建立公正国家。( 6 分)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政治文明发展史,古代的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武王)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 封诸侯,斑赐宗彝(宗庙礼器),作分殷之器物。武王追思先圣王,乃 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於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于燕。封召公 于燕。封弟 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西汉)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 材料二:始皇曰:

16、“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 分天下以为 36 郡,郡置守、尉、监。 (西汉)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巨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 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矫枉过其正矣。 (东汉)斑固汉书 诸侯王表 请回答: ( 1)材料一、二、三分别 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三种政治制度?( 3分) ( 2)结合材料一分析,受封者共有几类?这一制度的实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 3)对比材料一、三,材料反映的两种形式相似的制度在性质上有

17、何不同?( 4分) ( 4)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材料反映的两种制度建立的原因有何不同?其根本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 3分) ( 5)根据材料三分析,作者对材料中反映的制度持何态度?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这一制度后来造成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6分) 答案: ( 1)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西汉初年:封国制(或郡国并行制)。( 3分) ( 2)三类:先代贵族、同姓(姬姓)王族和异姓功臣。( 2分) 影响:使西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土,但为分裂割据埋下隐患。( 2分) ( 3)前者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后者是封建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 2分) ( 4)原因不同:秦朝实行郡县制是因为西周实行分封制,导致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国家分裂。汉初实行封国制是因为汉高祖错误地总结秦亡的教训,认为秦是不行分封, “孤立而亡 ”。( 2分) 根本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 1分) ( 5)反对。依据:他认为是 “矫枉过正 ”了。( 2分) 问题:威胁到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或 答王国问题)( 2分) 解决: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分割王国土地;颁布 “附益之法 ”限制藩王活动。( 2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