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8 ,大小:142.97KB ,
资源ID:333276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32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1-2012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下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feelhesitate1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1-2012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下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1-2012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下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近代以来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不断扩大,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回答下列问题。 1. 某同学在探究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时设计了一张表格。请你结合所学帮助该同学完成表格的填写。( 6分) 重大事件 影响 主要途径 第一阶段 ( 1516世纪) 新航路的开辟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阶段 ( 1819世纪中叶) 世纪市场基本形成 第三阶段 (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强国,应当为建设一个自由的国际贸易体系而承担责任,并将 “建设一个世界贸易多边体系 ”作为今后美国对外经济的基本目标。

2、 罗斯福( 1933年) 回顾 30年代竞相降低汇率,一个接一个的国家 货币贬值,你们完全毁掉了货币,造成了混乱。我们说,世界再也经不起那样折腾了。 怀特( 1944年7月) 2. 根据材料和所学,指出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包括哪些主要机构?( 3分) 20 世纪以后,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增强,特别是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得到了迅猛发展。截止到 2006年,近 7万家跨国公司,其产值已经达到世界总产值的 40%,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 60%,对外投资约占全球直接投资 90%。 3. 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结合所学说明推动这种趋势迅速发展的主

3、要因素有哪些?( 8分) 答案: . ( 6分) 阶 段 重大事件 影 响 主要方式或途径 X X X 新航路的开辟 X X X 殖民扩张和掠夺、商品倾销、资本输出、武力威逼、殖民统治等(或人口和资本的流动)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 主要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或以英文缩写表达)( 3分) 3. 趋势:经济全球化。( 2分)因素:科学技术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物质基础;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基本的技术手段;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发展清除障碍;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4、(每点 2分,共 6分。答出其中任意 3点即给满分) 试题分析:( 1)注意纵向联系:经济全球化趋势是怎样走向高潮的:新航路开辟,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增多;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19世纪末 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 2.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组织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3.注意材料信息 “20世纪以后,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增强,特别是进入 20世纪 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得到了迅猛发展

5、” 可以得出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1)科技进步;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2)加速了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 3)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强有力推动。 考点:经济全球化 点评:材料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1、粗读(读题型、明主题、联教材) 2、审题(审关键词,明确考查意图) 3、精读(带设问、获信息,联教材,列提纲) 4、作答(答出层次、完整、规范、面广点细) 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是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对,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有利于人民政府掌握国家的经济

6、命脉; B不对,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展创造条件; C不对,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符合题意,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初步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考点:社会主义工业化 点评:本题属于典型的 “张冠李戴 ”,原来是比喻弄错了对象或事实。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这类题目往往以相关的知识作干扰题肢,考生如果记忆 模糊,就会失误。 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考生要注意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对重要史实,要尽可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防止混淆不清。 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A改革重点放在农业领域 B

7、国际环境十分恶劣 C突出对国防力量的加强 D未改变斯大林体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不对,改革重点放在农业领域适用于赫鲁晓夫而不是勃列日涅夫;B 不对,国际环境十分恶劣不符合事实,而且与失败原因无直接关系; C 不对,突出对国防力量的加强适用于勃列日涅夫,其改革重点放在工业领域,尤其发展国 防工业; D符合题意,两人对 “斯大林模式 ”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这一模式。 考点: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 点评:原因型选择题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概念。需要注意的是根本原因和

8、主要原因往往容易混淆。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键作用、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本质原因,一般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存在、阶级本质、客观规律或是事物的内因等。主要原因是指在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原因中占支配 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原因。而在人为和自然因素、内因和外因中,人为因素和内因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通常主要原因一般不与根本原因并列于题中。直接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近期表面现象,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一般是分析出时间关系或逻辑关系上最为接近的因素。 二战后一些发达国家实施福利制度,其作用不包括 A缓和社会矛盾 B扩大社会消费 C保障弱势群体生活 D减少政府支出

9、 答案: D 试题分析:福利制度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因此它是增加而非减少政府支出,因此 D符合题意, ABC都是作用。 考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点评:评价福利制度: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 1)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了贫富差距,稳定了社会秩序。 ( 2)导致了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纳税人的负担加重特别是中产阶级;助长了惰性,降低了企业和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体现在 A废除了垄断组织 B大力 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杜绝了经济危机 D各国都已成为福利国家 答案:

10、B 试题分析: A不对,不能说废除了垄断组织,而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国家大力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不对,不能说杜绝了经济危机, 70年代又出现 “滞涨 ”危机; D 不对,表述绝对化,不能说各国都已成为福利国家。 考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点评:本题属于典型的 “添枝加叶 ”,命题者在题干或题肢中增加一些修饰、限制成分,使观点趋向绝对化。 因此考生首先要抓住题干或题肢中的主干成分,然后再对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反复琢磨,看其是否和原观点一致,对题中出现的 “所有 ”、 “任何 ”、 “一定 ”、 “都 ”等具有绝对性的字词,一定要仔细推敲,慎重选择。 下列图片中,能反映罗斯福为摆

11、脱经济危机而采取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的措施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不对,发放救济不能直接解决增加就业问题; 不对, “蓝鹰运动 ”是试图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序状态纳入有控制的轨道,加强国家对工业的计划与指导,也与题干无关;增加就业、扩大内需是通过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田纳西工程就是代表之一。因此选 B。 考点:美国罗斯福新政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是由多项选择题演变而来的单项选择题,通常是在题干中列出四个或四个以上的历史事物,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组成若干题肢;然后将题肢组合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考查的知识点一般都在四个以上,且多属同类系列知识或专题知识。该题型可以较好地考查 学生对

12、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历史线索或知识体系的认识把握程度和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 美国为应对经济危机,曾专门成立了 “联邦储备保险公司 ”,对公民存款实行政府保险。当时采取这项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就业 B恢复银行信用 C刺激出口 D防止盲目竞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增加就业是通过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C不对, 刺激出口是通过美元贬值; D不对,防止盲目竞争是通过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了 “联邦储备保险公司 ”属于整顿金融业的措施,因此选 B。 考点:美国罗斯福新政 点评: “鱼目混珠 ”原是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这类试题通常以相

13、近、相似、易混的知识作干扰题肢,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在高考历史试题中,几乎每年都有类似的题目。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必须对相关、相近、易混、易错的知识进行比较和辨析,才能排除干扰准确作答。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 “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这种思考和议论主要基于 A来自苏联世界第二的威胁 B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怀疑 C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影响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对,西方国家感受到来自苏联的威胁是在二战后冷战时期; B不对,有利于缓和经济危机,如美国罗斯福新政; D不对,是在

14、二战后; C符合题意, 1929年一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对资本主义世界造成严重破坏。 考点: 1929年一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点评: 1929年一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1)加深了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A、示威游行、工人罢工、社会动荡 B、法西斯势力趁势抬头(以德、日为最突出 ) ( 2)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A、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在国际市场上争夺,矛盾尖锐。 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A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 B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C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D国有制和私有制的并存 答案: A 试题分析:斯

15、大林模式的内容:工业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农业、轻工业提供资金。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农业方面:农业集体化运动。 因此选 A, BCD都与斯大林模式不符。 考点:斯大林模式 点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哪些利与弊? 利:与当时的苏联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使苏联在工业化建立的最初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弊: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后来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有人说: “对于苏俄农民而言, 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 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 ”这里所说的 “阳光灿

16、烂 ”是因为苏俄政府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工业化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 1918年 1921 年; CD不对,农业集体化政策、工业化政策是 1924年列宁去世以后斯大林执政时期实行; B符合题意, 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 考点:新经济政策 点评:评价新经济政策( 1)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 1925年),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 2)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3)探索了一条在小农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和方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条件。(

17、 4)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正确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起步的事件是 A歌女红牡丹的拍摄成功 B定军山的首映成功 C风云儿女的拍摄成功 D渔光曲的拍摄成功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1931 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 1935 年 3 月,渔光曲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博览会获 “荣誉奖 ”,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获国际电影奖项的作品。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义勇军进行曲,唱遍大江南北,激励着 全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新生,为了祖国的解放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现

18、在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因此 B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大众传媒 点评:表述性选择题也称为肯定型选择题。其题干中常有 “表现在 ”“反映出 ”标志是 ”内容是 “”性质是 “”特点是 “”准确表述 “等提示语,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认再现能力。 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 A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 B实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C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先进的工业国 D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共八大于 1956年召开, A不对, 1952年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的任务完成; B不对, 1956年我国已经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不对,对国民经

19、济进行全面调整是在 60年代初针对三年困难而提出, C符合题意。 考点:中共八大 点评: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三大改造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即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提出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 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阅读中国铁矿石原矿产量统计表,其产量出现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B中共八大经济政策指引 C “大跃进 ”运动的开展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图片信息,其产

20、量出现高峰值是在 19581962 年; A不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适用于 19531957 年; B不对,中共八大经济政策没有得到贯彻执行; D不对,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农村,而且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联系 1958年发动 “大跃进 ”,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 C符合题意。 考点: “大跃进 ”运动 点评:统计图表反映历史现象的数量属性,其优点是清楚、简洁地替代了语言表达。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数据变化的趋势和规律。正确的做法:第一,将所有数据串联起来进行整体的、宏观的观察。第二,发现和利用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明确历史事件时代背景。第三,结合题目要求和学习内容,确定正确选项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

21、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里的 “转折 ”是指 A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B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面启动 C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建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不对,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 1956 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B. 政治体制改革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展开以后; D不对, 1992年十二大提出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符合题意,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上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在经济工作中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 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点评:表述型选择题其题干中常用表现在反映出标志是

22、内容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表达等提示语,主要考查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认再现能力此类选择题难 度不大,一般可以在教材中直接找到答案:解题的关键是对史实要熟悉,表述型选择题另外还注重考查教材中的隐形知识,针对这一点,如果出现记忆不清时可尝试连读法,即将题干和选项连成一句话多读几遍,并联系相关的史实进行推理,选择感觉最恰当的一项也可对比分析其他几个选项,采用逻辑推理法解题,即结合所学的其他已知知识的结论来判断选项是否符合题意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主要潮流。以下对它的叙述正确的是 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 使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依赖加深 世界各国的贫富差异在缩小 A B C

23、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经济全球化对全球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对发展中国家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但由于科技和实力的差距,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因此 表述正确, 表述不正确,世界各国的贫富差异在拉大而非缩小。 考点:经济全球化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与一般的单选题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试题的结构上,它是由题目要求,多个列举项组成的备选内容和若干个数字项组合三部分构成。这类题是由原来的多项选择题变化而来,它考查的容量大,信息范围广,有利于从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历史

24、基础知识以及学科能力。 一、在解答组合型选择题时可运用筛选法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和速度筛选法主要有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即结合题干要求分析选项,根据掌握的知识可判断某一选项肯定符合题意,再排除没有此项的选项组合运用否定筛选法则是排除含有可以肯定不符合题意的选项组合 APEC的成员国是 A亚洲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西方国家 D环太平洋国家 答案: D 试题分析: APEC亚太经合组织主要是指太平洋沿岸各国,包括南北美洲濒临太平洋的国家、太平洋内岛国、大洋洲及亚洲东部各国和地区。既有发展中国家,也有西方国家,因此选 D。 考点:经济区域化 点评: APEC 性质与特点:( 1)性质:是一个

25、经济贸易合作论坛。( 2)特点: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共有 21个成员;其总人口达 25亿,占世界人口的 45%;国内生产总值之和超过 19万亿美元,占世界的55%;贸易额 占世界总量的 46%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经济组织。 20世纪 50年代,欧洲的联合开始于 A政治领域 B军事领域 C经济领域 D文化领域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标志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 ( 2) 1957年签定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罗马条约的签定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欧共体由经济实体向政治实体过

26、渡;( 3) 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欧元成为欧元区单一流通货币)正式问世。因此选 C。 考点:欧洲一体化 点评:从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欧洲的联合有哪些实质性的变化: 性质上: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内容上:由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 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突出特点是 A实现了国与国之间的自由贸易 B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C欧美与其他地区经济差距悬殊 D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基本历史事实和比较历史事件共性的能力。国际政治经济学认为,国际经济相互依存正在改变国

27、际关系的性质;现存国际体系正在逐渐向以相互依存状态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国际体系演变。相互依存状态的国际体系还将继续发展为一体化条件下的国际体系,这将为进一步建立和谐世界奠定基础。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根据布雷顿森林会议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构成了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1947年又成立了关贸总协定,这是世界经济体系向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所以选 D。本题也可以用排除法, ABC 三项所述现象 在近代已经出现。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点评:比较型选择题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人物,历史现象等作为对象进行比较。在题干中一般有 “相同点 ”“不同点 ”“共同

28、”“相似 ”等提示语。主要考查方式有类比和对比,类比即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或观点进行比较,题干一般有 “最早 ”“最晚 ”等提示语。对比即将不同性质的事物进行比较。它以知识的准确再认再现为基础,考查历史事件,人物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比较的能力。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美元也被称为 “美金 ”,美国财政部长福勒曾说 “各个行星围绕 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 ”。其反映的基本特征是 A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黄金挂钩 B美元与马克挂钩,马克与其他货币挂钩 C美元与白银挂钩,各国货币与白银挂钩 D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答案: D 试题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核心制度内容

29、“双挂钩一固定 ”的世界货币制度。( 1)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35美元 =1盎司黄金( 1美元含金量为 0 888671克; 1盎司黄金 =31 1035克)( 2)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即规定各国货币与美元建立了固定的比价关系。因此 D符合题意。 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 点评: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获得了 “等同于黄金 ”的特殊地位,美元从此有了 “美金 ”的说法;与美元比起来,其他国家的货币处于从属地位,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主导地位正如当时美国财政部长福勒所说:“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

30、 ”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这样,一个以美 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词语。下列流行语与时间对应不正确的是 A大跃进 20 世纪 50年代 B市场经济 20 世纪 60年代 C个体户 20 世纪 80年代 D互联网 21 世纪初 答案: B 试题分析:大跃进发生在 1958年;市场经济是 90年代邓小平明确提出;是改革开放早期私营经济发展的产物; 90年代后期互联网开始在中国兴起, 21世纪初流行,因此 ACD都表述正确, B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考点:新中国经济 点评:否定型选择题也叫逆向

31、选择题。此中题型在试题中有 3个备选项是符合历史事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要求将另一个不符合要求的选出来。主要特点是: 1) 从题干结构上看题干中有表达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词,如 “不是 ”“不包括 ”“没有 ”“不正确 ”“错误的 ”“无关 ”“不符合 ”“不属于 ”“表述错误的 ”等。 2) 从能力要求上看除考察历史学科的一般能力外,还突出考查同学的逆向思维能力。有别于同学们的思维习惯,容易产生失误。 下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在对建国后物资票证使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这是计划经济 体制的产物 B体现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C说明当时物资供应比较匮乏 D由于市场经济发展退出历史 答

32、案: B 试题分析:粮票是中国从 1955年到 1993年发行的一种购粮凭证。那时候,城镇居民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以粮票为代表的票证,是中国因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商品短缺的见证。伴随着改革开放,生活物资的逐渐丰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种票证逐渐退出了市场。因此 ACD都表述正确, B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考点:计划经济体制 点评:解答否定型选择题,审清题型、题意是解答否定型选择题的必要前提,正向 思维和逆向思维相结合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题: 1)直选法,根据所学知识,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的选项。 2)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的选项,剩下的就是符合题意的选项。 3)

33、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 20世纪 90年代我国进一步开放的重要标志是 A开放 14个沿海港口城市 B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 D开放内陆城市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广州等 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年,浦东开发成为 20世纪 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因此选 C。 考点:对外开放 点评:通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

34、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标志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观察对外开放示意图(局部),我国最早设置经济特区的省份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结合地图分析, 是海南省, 是广西省, 是广东省, 是福建省,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因此最早设置经济特区是在广东、福建两省,选 D。 考点:对外开放 点评:历史地图类选择题是近年来中考较常见的一种试题类型,该类型试题信息提供的方式有文字和历史地图,地图多数属于试题的题干部分,起辅助说明的作用。历史地图主要包括战争形势图、布局图、疆

35、域图、分布图、交通路线图、经济分布图等,此类试题融知识的抽象性与图片的形象性于一体,符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可较全面地考查考生提 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这段话描述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C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答案: A 试题分析: B不对,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反映的是改革开放时期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C不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表述太笼统; D不对,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主要扩大企业自主权。题干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干经营,自负盈亏,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

36、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考点: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是历史材料题特有的考查功能向选择题延伸的结果。即通过在选择题的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创造新的情景,结合材料设计选项。主要考查阅读、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要求能对材料进行整理,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相关的知识对备选项进行分析判断。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练的掌握教材上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的分析概括能力,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创刊于 1872年,并且成为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是 A点石斋画报 B申报 C新小说 D民报 答案: B 试题分析:点石斋画报是

37、 1884年 5月 8日创刊于上海。旬刊逢 6出版。每期幅式一律线装本, 8 页、 9 图。吴友如主编,绘画者吴友如、周慕桥、何元俊、金蟾香、张志瀛等。内容多是与盗贼、流氓、妓女等有关及与市民生活有关的社会新闻。少部分以朝政、军事、科技等方面的新闻为题材。对清朝官场的黑暗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有所揭露;但也宣扬了一些封建礼教、迷信思想和社会畸形生活。申报是 1872年一位名叫美查的英国商人在上海创办,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申报纸 ”,成为新闻界和报业的巨擘,对社会和文化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新小说是 1902年由梁启超主编,在日本横滨创刊。民报是 1905 年在日本东京创刊,为同

38、盟会的机关刊物。因此选 B。 考点:近代大众传媒 点评:由于表述型选择题主要考查的是再认再现哲学、经济、政治、历史、时政知识的能力,但基本上着眼于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基础上的再认再现。因此就要求学生必须对历史政治事件、历史现象与历史人物、政治经济概念等的原因、性质、内容、特点、结果、影响等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表述型选择题还考查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因此它 还要求学生对哲学经济政治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时空观的把握、性质与特征的洞悉。 19世纪 80年代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 A唐胥铁路 B淞沪铁路 C京张铁路 D京汉铁路 答案: A 试题分析:唐胥铁路于 1881年 5月开工兴建,是中国自

39、建的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是英国人在上海修建的,以英国道路公司的名义修建的铁路, 1876年 7月3日江湾段正式通车。京张铁路 1905年 9月开工修建,于 1909年建成。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完成,投入营运的铁路。京汉铁路1906年 4月 1日,全线正式通车。因 此选 A。 考点:近代交通工具 点评:解答表述型选择题,我们可以采用词语含义比较辨识法。因为表述类型选择题的设计,一般是在备选项的用词造句上偷梁换柱,或以偏概全,或鱼目混珠,或以本代末,或因果倒置。通过比较词语含义辨识其不符合概念准确含义的所在。解答表述类型选择题失误主要有四:一是对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理解掌握得

40、不够全面;二是不能完整地或是错误地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三是对一些隐性限制词缺乏警惕性;四是忽视题干中限制条件,从而导致解题思路的偏离。表述型题表面难度不大,但也具有一定迷惑性。 近代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广告上写道: “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欢迎监督,接受批评。 ”从材料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是 中国近代航运业已经出现 中国近代航运业发展可促进外贸 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大 彻底改变列强垄断中国航运局面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近代上海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 正确; “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 ”说明 正确

41、; “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 ” 说明 正确; 错在 “彻底改变 ”的说法。 考点:近代交通工具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方法是推断法。解题关键是读懂材料,并能从材料中提出有效信息,结合教材知识迁移分析。思路: 、通读材料,明确题干的限制条件和答题要求,理解题意; 、仔细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结合于材料相关的教材内容分析材料,联系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不仅,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合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 清朝奉行 “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 ”、 “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 ”的政策,还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 出海者,不

42、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充军 ”。清政府上述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造成了中国社会的日益落后 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 ”、 “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 ” 说明清朝继续重视农业生产, 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正确;规定 “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充军 ”说明对外实行 “闭关锁国政策 ”,这造成了中国社会的日益落后,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 正确。这些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因此 不正确。 考点:明清经济 点评:材料选择题【方法小结】 1)阅读材料。认真阅

43、读材料是做好材料性选择题的基础,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2)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在读懂材料后,要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客观。 3)对材料来源、作者、时间进行分析,根据材料来源及作者对材料反映的史实的态度,准确的做出判断。 以下对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思想的表述,准确的是 A鼓励农业,禁 止商业 B重视农业,放任商业 C以农为本,工商为末 D农业为主,工商皆本 答案: C 试题分析: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而视工商为末业,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44、因此选 C 考点:古代商业 点评:本题属于概念型选择题。 1)背景法。历史概念都有客观存在的特定背景,根据历史时间和空间,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答案:。 2)定性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属性上的界定。凡是与概念性质不同的选项就淘汰。如题干提供的是政治制度方面的概念,选项确是经济方面的就直接排除。 3)定量法。就是对概念的时间、空间、适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间、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是 农产品商品化加强 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 区域性大商帮形成 贵金属白银广泛使用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明清时期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棉

45、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出现许多地域性的商人团体:商帮(如徽商、晋商)。因此 都正确。 考点: 明清时期商业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 指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通常将题干中列出4个或 4个以上的历史事物,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组成若干选项,然后将序号组合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组合型选择题主要有 3种形式: 1)双序式。即试题有 2个正确的序号。 2)三序式。即试题有三个正确的序号。 3)不定式。即试题正确的序号不定。命题有以下可能: 1)小切口型。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

46、此类题的跨度不大,但分析深,角度广,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2)大跨度型。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类题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主要考查归纳和比较能力。 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 A商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因此选 D. 考点:古代手工业 点评: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依据历史概念来命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述能力。考查形式主要有 2种: 1

47、)题干概念类,即题干提供一个概念,选项提供关于此概念的阐述,要求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干概念的阐释。在题干中出现的主要标志性词语有 “内容是 ”“标志是 ”“性质是 ”“特点是 ”准确的理解是 “等。 2)选项概念类,即题干提供现象的阐释,选项提供几个概念,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干阐释的概念。 文献通考 钱币考二载: “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 ”。从材料中可以获取的信息应包括 铁钱的使用极为 不便 交子出现在古代的四川 是由官府发行的货币 政府重视商品经济发展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蜀人以铁钱重 ”说明 “ 铁钱的使用极为不便 ”正确, “谓之交子 ” 说明 “交子出现在古代的四川 ”正确, “私为券 ”这属于民间私人行为,与官府、政府无关,可排除。因此选 A。 考点:古代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