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77.54KB ,
资源ID:333281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32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1-2012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南区)高二下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explodesoak29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1-2012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南区)高二下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1-2012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南区)高二下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场重大革命,主要是因为 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本质属性 打破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局限性 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是量子力学理论, 不正确,故答案:选择 A项。 考点:本题考查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点评:关于爱因斯坦,除了把握其相对论外,还有注意其解决分子无规则运动问题和光电效应问题。 克伦威尔在其施政纲领中

2、说: “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共同执掌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 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 ”对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此时英国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B克伦威尔已建立起个人独裁统治 C克伦威尔已蜕变为封建君主 D克伦威尔仍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分析克伦威尔独裁统治应从其阶级属性出发,但全面分析和理解其统治措施及造成的影响,材料反映了克伦威尔实行的是极端的独裁统治,但此时保留共和政体的形式,而且克伦威尔鲜明地代表着资产阶级利益和贵族的利益,并非蜕变为封建君主。 考点:本题考查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的性质。 点评:关于克伦威尔,要

3、注意:( 1)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 2)克伦威尔在就任护国主后采取巩固革命成果的措施。 亚里士多德曾对一位学生说: “我们希腊人有个很有趣的谚语:如果你的钱包在你的口袋里,而你的 钱又在你的钱包里,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的口袋里。 ”他可能在向这位学生解释 A伦理学 B三段论 C中庸之道 D唯物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情况。理念论是柏拉图的观点;三段论是传统逻辑中的一类主要推理,与材料内容吻合,故答案:选择 B项;中庸思想是秉持不偏不倚,不主张突出又甘于堕落的价值观; 考点:本题以亚里士多德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其 “逻辑三段论 ”。 点评:关于亚里

4、士多德,除了掌握其 “逻辑三段论 ”外,还要注意亚里士多德的其他成就,如总结了泰利斯以来古希腊哲学发展的成果首次将 哲学和其他科学区别开来开创了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独立研究。 正义与民主是当今社会人们津津乐道的社会话题,在古代西方先哲中,首先完整而系统地探究这一问题的是 A梭伦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四个选项中的人物都强调民主,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还提出正义理论,强调正义观。 考点:本题考查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观点。 点评:关于亚里士多德,除了掌握其 “逻辑三段论 ”外,还要注意亚里士多德的其他成就,如总结了泰利斯以

5、来古希腊哲学发展的成果首次将哲学和其他科学区别开来开创了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独立研究。 理想国一书中所讨论的重要问题是 A一个国家如何才能达到正义 B什么是人的本质 C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D人是万物的尺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柏拉图从理念出发,精心设计了一个 “至善至美 ”的 “正义 ”之邦。故答案:选择 A项。“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是达尔文物种起源探讨的观点; “人是万物的尺度 ”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的观点。 考点:本题考查柏拉图的理想国基本内容。 点评:关于柏拉图,除注意其理想国,还要注意其理念论。 柏拉图认为

6、,在理想的社会中,由 “贤人 ”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柏拉图 A对雅典民主政治状况持肯定态度 B赞同抽签选举办法 C主张按照人的品德确定社会分工 D主张实行直接民主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知,在理想的社会中,由 “贤人 ”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这三种人的分工与人的品德相应。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本题考查柏拉图的理想国基本内容。 点评:关于柏拉图,除注意其理想国,还要注意其理念论。 钱穆在孔子传中说: “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 ”能作为钱穆这段话的依据应是孔子 A

7、编定 “六经 ” B创立儒家学说 C提倡 “仁 ”的思想 D开创私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能力,结合所学孔子 生平的背景知识,再根据材料的 “孔子以前 ”、 “已有 ”、 “集其大成 ”等信息可知,是孔子编写 “六经 ”,即对古代文化典籍的收集整理体现了题干的要求。故答案:选择 A项。 考点:本题考查孔子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所做的贡献。 点评:孔子(春秋晚期,被尊为 “至圣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主要思想包括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等。其思想核心是 “仁 ”和 “礼 ”。 ( 1)政治思想: “仁 ”:即 “爱人 ”,相互爱护 ,融洽相处 ,要遵循 “忠恕 ”之道,

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已欲立而立人 ”。 “礼 ”:即周礼, “克己复礼 ”,人的行为要 符合 “礼 ”的要求,实现 “礼 ”就要 “正名 ”。 “为政以德 ”: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滥杀; “节用而爱人 ”。 ( 2)哲学思想: “敬鬼神而远之 ”,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 3)教育思想:首创私学,主张 “有教无类 ”,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教学方法举例) ( 4)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 ( 5)评价: “仁者爱人 ”具有积极性, “克己复礼 ”具有保守性。 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春秋时代社会动荡,名分

9、紊乱。孔子认为纠正这一 社会时弊的途径是 A “兼爱 ”“非攻 ” B “无为而治 ” C “克己复礼 ” D “法不阿贵 ” 答案: C 试题分析:孔子主张 “克己复礼 ”,维护奴隶社会的统治秩序,避免社会动荡,名分紊乱,是站在日益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立场上。 考点:本题考查孔子的治国思想和理念。 点评:孔子(春秋晚期,被尊为 “至圣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主要思想包括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等。其思想核心是 “仁 ”和 “礼 ”。 ( 1)政治思想: “仁 ”:即 “爱人 ”,相互爱护 ,融洽相处 ,要遵循 “忠恕 ”之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已欲立而立人 ”。 “礼 ”

10、:即周礼, “克己复礼 ”,人的行为要符合 “礼 ”的要求,实现 “礼 ”就要 “正名 ”。 “为政以德 ”: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滥杀; “节用而爱人 ”。 ( 2)哲学思想: “敬鬼神而远之 ”,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 3)教育思想:首创私学,主张 “有教无类 ”,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教学方法举例) ( 4)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 ( 5)评价: “仁者爱人 ”具有积极性, “克己复礼 ”具有保守性。 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 也具有重要影响 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到的历史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 B促进了吐蕃

11、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C唐与吐蕃已经 “和同为一家 ” D松赞干布归附唐朝 答案: B 试题分析:唐朝时西藏称吐蕃,岳麓历史教材选修 第 25页的步辇图描绘的即是松赞干布的使臣见唐太宗的情景,唐太宗亲自批准文成公主入藏和亲,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促进了该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故 B项为正确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文成公主入藏所起到的历史作用。 点评:关于唐太宗采取民族平等的民族思想和开明 的民族政策,具体表现在: 武力征服 ,战而后和 唐初,突厥、薛延陀、土蕃等; 册封 西北各民族 设置机构 羁糜府州(东突厥)、安西都护府(西突厥) 和亲 文成公主入藏 这些措施,加强了同周

12、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群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这反映了唐太宗 A民贵君轻的思想 B农业为本的思想 C君治为本的思想 D “存百姓 ”的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群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意思是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才会枝繁叶茂。帝王能做到清静,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这是唐太宗的 “存百姓 ”的思想。故答案:选择 D项。 考点:本题考查唐太宗的治国理念。 点评:关于 “贞观之治 ”,除了掌握唐太宗的政治措施外,

13、还要注意其经济措施、对外政策、民族政策 秦筑长城的起止点是 A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B西起咸阳,东到辽东 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D西起九原,东到山海关 答案: C 试题分析:公元前 214年, 秦始皇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故答案:选择C项。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是明朝长城的起止点。 考点:本题考查秦长城的起止点。 点评:关于秦长城,除了掌握其起止点外,还要注意其进步性和局限性。 史学家在评论某位科学家时说,他 “已经向人们展示了理性的强大力量,那么已获启蒙的人即可循此途径依靠理性来发现所有的人类制度都应遵循的自然规律 ”

14、。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A亚里士多德 B伽利略 C牛顿 D爱因斯坦 答案: C 试题分析: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精确地描绘了宇宙运动的自然法则,使人类破除了对自然界的迷信,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牛顿的经典力学的基本内容。 点评: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是十七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匠。他在物理学上最主要的成就,是创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从而光成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综合;对于光学,牛顿致力于光的颜色和光的本性的研究,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法国人克雷夫克夫在 18世纪 70年代写道: “我可以给你之初一个家庭 他的妻子是荷兰人,儿子和法国人 结婚

15、,生了四个孩子,都娶了不同国籍的妻子 这是把所有国家的各个个人熔化成一个新的民族。 ”他所描绘的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英属北美殖民地 B法属美洲殖民地 C西属美洲殖民地 D荷属美洲殖民地 答案: A 试题分析: “熔化成一个新的民族 ”表明了一个新的民族的形成,而其组成是 “荷兰人 ”、 “法国人 ”等其他 “不同国籍 ”的人。这说明这个新民族是通过不同民族的婚姻而逐渐形成。只有英属北美殖民地在独立前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体体,即美利坚民族。同时 18世纪 70年代这个时间有暗示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时期。有这些信息即可 选出 A。 考点: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点评:英属北美

16、殖民地是一个移民殖民地,一个家庭各成员都可能拥有不同国籍。英属北美殖民地在独立前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体体,即美利坚民族。 华盛顿被美国人民尊称为 “国父 ”,受到人民的尊敬,下列事件与其相关的是 开创美国近代民主制度 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 出任美国的第一任总统 重国家利益不贪恋权位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华盛顿是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完善了民主法制,他和其他人制定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开创了美国近代民主制度;作为美国的第一任总统,他贯彻了宪法,并在两任后自愿离任,留下了个好的民主传统。故答案:选择 A项。 考点:本题考查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的贡献。 点评:关于华盛顿

17、,着重把握两个方面:领导独立战争;开创美国近代民主制度。 为中国大陆和近海石油勘探和开采奠定理论基础的是 A第四纪冰川论 B微体古生物理论 C大陆板块理论 D地质力学 答案: D 试题分析:关键信息点是: “中国 ”、 “石油勘探和开采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李四光的地质力学。 考点:本题考查李四光地质力学的意义。 点评:关于李四光,除了其地质力学理论外,还要注意其对中国油田的巨大贡献以及其对地震预报的贡献。 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积极致力于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改革给城市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此处 “成功的经验 ”主要是指

18、A逐步废除全国范围内的人民公社体制 B实行政企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C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D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农村改革主要指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答案:选择 D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了 “一大二公 ”的人民公社旧体制,开始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其 “成功经验 ”是指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故 A项不正确; B、 C项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考点: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

19、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况。 点评:关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要注意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方面展开、以及其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 发表于 1940年 1月,阐述中国革命理论和策略,在政治思想方面主要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性质、领导权等问题。 “在今天的中国,这种新的 国家形式,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形式。它是抗日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又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统一战线的。 ”上述材料来源于百度词条,它是毛泽东的哪部著作 A论十大关系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论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时间 1940年 1月来判断,应该是新民主主义论;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

20、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在 1956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于 1930年。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本题考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时间和内容。 点评:关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除了把握其时间和内容外,还要注意新民主主义论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维埃政权 A采取余粮收集制 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 实施新经济政策 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列宁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主张恢复商品经济。故 C项符合题意

21、。 A、 B项是战时共产主义的内容; D是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报告 ,于 1917年 11月 9日通过。 考点: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 点评:关于新经济政策,除了掌握其特点外,还要注意其背景、内容和影响。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市中心大广场,于 1998 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广场边上有著名的 “白天鹅之家 ”餐厅,餐厅门上面有块铜牌,用 法语、荷兰语、英语和德语写着: “卡尔 马克思自 1845年 2月 1848 年 3月生活在布鲁塞尔 ”。马克思在此居住期间最有可能完成的是 A发表了神圣家族 B发表共产党宣言 C创建领导第一国际 D出版资本论第一卷 答案: B 试题分

22、析:共产党宣言发表于 1848年 2月,是马克思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及切身实践的基础上创作的,是马克思的重要成果,故答案:选择 B项。资本论,是马克思的著作,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科学的阐述 了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神圣家族是 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写的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主观唯心主义和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故 A项不正确;1964年 9月,马克思创建领导第一国际,故 C项不正确; 1867年,马克思出版资本论第一卷,故 D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马克思的主要著作。 点评: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著作,除了掌

23、握其发表的时间外,还要注意这些著作的基本内容。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这场革命的首要任务是 A推翻素丹制度 B发展资本主义 C维护民族独立 D签订洛桑条约 答案: C 试题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土耳其参加了德奥集团。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作为战败国。 1918年 10月协约国迫使土耳其签订了瓜分土耳其的摩德洛斯协定。 1919年 5月,希腊侵略军继英、法等国军事占领之后,侵占伊兹美尔。 1920年 8月,协约国提出了灭亡土耳其国家的奴役性条约 色佛尔条约。 严重的经济危机接踵而来。农业、工业、交通运输、财政金融和对外贸

24、易,都陷于破产的境地。土耳其民族处于危亡之秋。反对帝国主义瓜分和武装干涉,成为土 耳其民族最紧急的任务,也是土耳其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土耳其民族革命战争 凯末尔革命的直接原因。 点评:关于凯末尔革命,除了把握其背景外,还要注意其意义(凯末尔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奥斯曼帝国 6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和神权统治,建立了土耳其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民主共和国;推动土耳其共和国进行以世俗化为特征的现代化改革。) 甘地始终是一个谜: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却多次支持英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他受过西方现代教育,却诅咒西方现代文明;在一些人看来,他是 “民族之父 ”,而

25、 在另一些人看来,他无异于 “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 ”。解开甘地之谜的关键之处在于 A历史人物本身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B甘地的斗争策略和价值观的落后性 C甘地的民族立场和阶级立场摇摆不定 D历史人物要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中可知,甘地的行为和经历充满了矛盾,解开甘地之谜的关键之处在于要把这些行为和经历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故答案:选择 D项。 考点:本题考查史料的分类和价值判断和历史研究的程式。 点评:关于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1)标准: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符合人民愿望和国家统一;( 2)方法:坚持

26、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点;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3)原则: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分析。 印度圣雄甘地曾说: “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土布经济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经济 ” 的言论,该言论 A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 C对工业文明的认识准确 D有利于提高民族自尊心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工业文明是疾病 ”、 “ 土布经济不同于一般的经济 ”可以看出, 甘地主张发展民族经济,这有利于提高民族的自尊心,故答案:选择 D 项。 考点:本题以甘地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点评:关于甘地,要注意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要注意:

27、( 1) “非暴力 ”思想的含义以及促进 “非暴力 ”思想形成的原因;( 2)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背景、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民族独立中作用。 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 . 自序中写道: “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 !”这说明当时中 国 清政府已经被推翻,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结束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辛亥革命没有取得彻底成功 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去一满洲之专制 ”说明 正确; “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

28、前尤甚 ”说明 正确。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本题考查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点评:关于新三民主义,除了掌握其背景外,还要注意其内容对三民主义的 “新发展 ”和新三民主义的性质。 三民主义是指 A民主民权民生 B民主民族民生 C民族民权民生 D民族民意民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构成,简称 “三民主义 ”。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本题考查三民主义的基本构成。 点评:关于三民主义,除了把握其基本构成外,还要注意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基本含义以及与这相应的十六纲领。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 “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29、。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 ”主要是指 A统一文字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题关键是理解秦朝虽然二世而亡,但它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它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ABC三项属于具体制度, D项属于总的制度。 考点:本题以易中天的评论为切入点,考查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点评:关于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除了掌握其对后世的影响外,还要注意这一制度的具体内容。 维新变法法令中 “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 ”特别有利于哪一阶级

30、参政 A地主阶级 B资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封建官僚 答案: B 试题分析:百日新政期间,光绪帝多次颁诏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并惩办阻挠上书的官吏,这激起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支持,故答案:选择 C 项。 考点:本题考查维新变法的内容。 点评:关于维新变法的内容,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方面把握维新变法颁布新法、改革旧制。 王安石以 “三不足 ”精神推行新法,遭到反对派的强烈抨击。王安石变法中触及大地主、大贵族利益的有 青苗法 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都触犯了大地主、大贵族的利益。 农田水利法是指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工程,并未触及大

31、地主、大贵族利益,因此排除含 的选项。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本题考查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中 “富国 ”之策的基本含义。 点评: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富国)、军事(强兵)、教育科举方面: 经济(富国) 青苗法:限制盘剥,并能增加政府收入。 农田水利法:有利于农业发展。 免役法:减轻了农民差役负担,保证了务农时间。 方田均税法:增加了国家政府田赋收入。 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 增加了政府收入。 均输法: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增加了政府收入。 军事(强兵) 保甲法: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有效地抵御了辽和西夏的进攻,减少了军费开支。 保马法:马匹的质量和数量得

32、以提高,节约了政府的开支。 将兵法: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设军器监:提高了武器生产量和质量。 教育科举 改革科举制度。 整顿太学。 唯才用人。 下表是北宋几个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明细,从中得出的信息是 年代 收入(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 真宗天禧五年( 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仁宗皇佑元年( 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 英宗治平二年( 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A. 北宋财政收入不断下降,入不敷出,出现积贫 B. “积贫 ”“积弱 ”引发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 C. 冗兵、冗官开支浩大,是北宋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 D. 对辽和西夏的战

33、争耗费及赔款是北宋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收入逐年下降,支出逐年上升,故答案:选择A项。 考点:本题考查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点评: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1)阶级矛盾尖锐:北宋初年,宋朝统治者由于对土地兼并采取 “不抑兼并 ”态度,导致三分之一的自耕农沦为佃户和豪强地主隐瞒土地,致使富者有田无税、贫者负担沉重,连年的自然灾害加剧了农民苦难,因而造成各地农民暴动频繁。( 2)民族对立严重:北宋与西夏和辽国发生多次战争。( 3)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突出:改革派与守旧派斗争激烈。( 4) “三冗 ”危机(冗官、冗兵、冗费导致财政危机)。 历史上澶渊之盟签订的双方

34、是 A北宋与辽 B北宋与金 C北宋与西夏 D南宋与金 答案: A 试题分析:澶渊之盟是北宋于 1005年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 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 “澶渊之盟 ”。故答案:选择 A项。 考点:本题考查北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 点评:关于北宋、辽、西夏的并立: 916年,契丹族首领阿保机在上京称帝,建立契丹国,契丹后改为辽; 960 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党项族的夏国王元昊于 1038年在兴庆称帝建立西夏。辽与宋首先并存,为收复后晋皇帝石敬瑭割给契丹的幽云十六州,北宋曾两次对辽用兵,结果都失败,只好对辽采取守势。但辽却对宋的北

35、伐耿耿于怀, 1004年摆开进攻 阵势与宋展开了澶渊大战,结果由于宰相寇准力排众议,皇帝真宗亲征,振奋了宋军士气打退辽军, 1005年双方讲和,签订澶渊盟约,从此,双方由战转和,双方人民过上了长期安定幸福的生活,也促进了双方经济的迅速发展。西夏与宋的关系也是有战有和,元昊称帝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宋夏双方损失都很大,元昊提出议和, 1044年,双方达成和议,从此,双方在交界地区进行贸易,不仅丰富了两国人民的生活,而且大大促进了西夏的进步与发展。 纵观辽、西夏与宋的关系,战争是短暂的,各族人民的友好相处则是当时民族关系的主流。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 有利于重建北方小农经济的措施是 A均田制和三长制

36、 B宗主督护和编户齐民 C三长制和宗主督护 D均田制和宗主督护 答案: A 试题分析: 485年,冯太后、孝文帝采纳大臣李安世的建议,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平均分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不种则由政府收回。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加强中央政府对人民的实际控制,在 486年建立三长制,规定: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 ,三长制的推行健全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体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地控制,有利于推行均田制,故答案:选择A项。宗主督护是北魏前期地方基层组织的

37、一种形式,由于北方长期战乱,地方基层行政机构实际已不复存在,各地豪强地主聚族而居,纷纷以宗族乡党的形式,占据有利地势筑坞立壁(见坞壁),割据一方,武装自卫,从事生产,维持生存,在宗主督护制下,各地宗主实际分割了国家大量的劳动力,构成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废除此项制度。故 B、 C、 D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点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可分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经济上,实行均田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形式,政府把一些荒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对社会秩序安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政治上,迁都洛阳和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这两项措

38、施均有利于北魏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文化上,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孝文帝下令鲜卑族采用汉姓,改穿汉服,学说汉话,提倡同汉族通婚,这就从姓氏、服装、语言、婚姻等方面清除了鲜卑族和汉族的隔阂,达到鲜卑族和汉族进一步融合的目的。 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 “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 ,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答案: D 试题分析:四个选项都与迁都洛阳有关,但 ABC是直接原因或目的,根本目的要从维护和巩固统治上考虑,故选 D。 考点:本

39、题考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 点评:关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要结合平城与洛阳的地图进行掌握。 商鞅变法的局限性包括 轻教化重刑罚 推行连坐法 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户籍什伍制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户籍什伍制 ”是指凡是大夫以下, “当伍及人 ”,都应该编入 “伍 ”的户籍。这是商鞅变法的局限性。故答案:选择 A项。 考点: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 点评:关于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不仅要把握每项措施的基本含义,还要注意每项措施的影响(进步性和局限性)。 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 “(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

40、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居五年,秦人富强 ”。本段材料中涉及商鞅改革的措施有 废井田 奖 励耕织 废分封,行县制 统一度量衡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 “田开阡陌封疆 ”中可知是 ;从 “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可知是 ;从 “平斗桶权衡丈尺 ”可知是 ,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本题以史记 商君列传中商鞅变法的措施为切入点,旨在考察学生对史料的解读能力。 点评:关于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不仅要把握每项措施的基本含义,还要注意每项措施的影响。 史书记载: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41、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受爵赐田 答案: D 试题分析:史记记载,秦国规定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即依军功大小定贵族身份之高低。该规定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因而,招致了他们的怨恨。故答案:选择 D项。 考点:本题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和评价。 点评: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和评价,不仅要注意其实现了富国强兵,奠定了秦后来统一的基础,还要注意其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墨子说: “今也,农夫所以早出暮人,强(尽力)乎耕稼时艺,多聚菽粟而不敢倦怠者

42、,何也?彼以为强必富,不强以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倦怠。 ”上述材料表明战国时期 A各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B农民积极性大大提高 C战乱导致农业生产的破坏 D农民遭受残酷剥削 答案: B 试题分析:农民生产的物质资料的增多时借助于新的生产资料,而 新的生产资料的出现就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这就为奴隶主带来了更新的剥削方式。材料的意思是农夫早出晚归,在种地方面尽力且不懈怠,人们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说,他们认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也就是生产积极性提高了,是封建土地私有制使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影响。 点评:春秋战国

43、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要注意这是中国古代精耕细作传统农业产生的前提。 迪奥普斯一家住在梅加腊,公元前 588 年他想举家迁 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根据当时雅典的政策,他达到目的最便捷的条件是自己有 A栽种葡萄的技术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大量的土地 D高超的手工业技术 答案: D 试题分析:公元前 588年是梭伦执政时期。为了解决人多地少、就业不足的问题,梭伦鼓励发展工商业,同时,他还制定法律,规定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种手艺,并鼓励有技术的外国手工业者移居雅典城,授予他们公民权。故答案:选择 D项。 考点:本题考查梭伦改革的内容。 点评:关于梭

44、伦改革的内容,不仅要注意其鼓励工商业的发展,更需要着重注意哪些措施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在梭伦改革以前,雅典公民分为 A奴隶主和奴隶 B贵族和平民 C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 D农民和手工业者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雅典 , “公民 ”是指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没有一定财产,不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雅典本地人成年男性仍不算公民。在梭伦改革以前,雅典公民分为贵族和平民,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本题考查梭伦改革的背景(政治条件:平民与贵族矛盾的激化)。 点评:梭伦改革的背景,( 1)政治条件: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 2)经济条件:工商业的发展;( 3)主观

45、条件:梭伦成为执政官。 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 “中户以下大抵乏食 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 ”司马光的说法 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 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 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 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 答案: C 试题分析:司马光的说法,既说明了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的变味,同时也攻击了变法,问题的关键是用人不当导致出现了问题,而不是法令本身的问题。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本题以司马光的对新法的评论为切入点,旨在考察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点评:关于新法(王安石变法)的评论,既要注意到其客观作用,也要注意到其实施过程中存

46、在的问题。 11世纪时德皇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 1075年 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 “忏悔罪过 ”。亨利四世身 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就是 “卡诺莎之辱 ”,又称 “卡诺莎晋见 ”。这件事集中说明当时 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 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 德意志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从材料中叙述的事件起因和结果可以得出,而通过 “国内诸侯乘机反叛 ”可推断出 。更快捷的方法是, 宗教改革是 16世纪才开始的,明显错误,排除包含 的选项。故答案:选择 D项。 考点:本题考查用 史料进行命题,旨在考察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 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 点评:关于欧洲宗教改革,要注意从其背景、代表人物及主张、影响等方面来掌握。 “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 答案: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