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18.71KB ,
资源ID:333363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33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1-2012学年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livefirmly3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1-2012学年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1-2012学年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渠道。近代中国最早出现的媒介是 A电影电视 B电报电话 C报刊杂志 D铁路交通 答案: C 1852 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 “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 10 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一半 这好象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出现这一结局的根源是 A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 B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 C英国商品倾销仅限

2、于五口及东南沿海地区 D鸦片输入骤增削弱了国人购买外国商品的能力 答案: B 厦门被开放为通商口岸以前,产自江浙和福建的棉布十分畅销,但自从开埠通商后, “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土产棉布质量的下降 B交通运输的不便 C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 D洋布洋纱的冲击 答案: D 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进入垄断阶段, “垄断 ”的本质是 A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的高度发展 B生产、资本高度集中,以获取高额利润 C消除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 D托拉斯组织的普遍出现 答案: B 英国人麦考利 1830 年说: “如今我们国家比 1790 年还穷吗?我们坚

3、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有时候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 ”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答案: C 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 “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 17、 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 ”促成英国这一 “领先地位 ”的因素不包括 A海外市场的形成 B垄断组织的出现 C圈地运动的推进 D民主制度的确立 答案: B 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海上探险) “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 ”这表明新航

4、路开辟的原因之一是 A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的人文思想 B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 C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典 D传播天主教 答案: D 唐朝政府规定 “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所反映的实质是 A在乡村以及边远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惟一场所 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治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答案: C 下列瓷器品种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青瓷、白瓷、彩瓷、青花瓷 B白瓷、青瓷、彩瓷、青花瓷 C青瓷、彩瓷、白瓷、青花瓷 D青瓷、白瓷、青花瓷、彩瓷 答案: D 二十世纪初,民族工业出现 “短暂的春天 ”的政治条件是

5、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的推动 C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行 答案: B 民国初年,山东济南 “各方铺户所列奢侈品一类,实远不若南方之多 ”, “首饰铺玻璃匣中所陈设者,大抵皆为南方三十年前之古旧银器 ”,手帕 “亦皆南方三十年前通行之物 ”。这说明 A当时南方奢侈之风远不如山东盛行 B辛亥革命对山东社会发展没有影响 C当时山东还没有出现近代民族工业 D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 答案: D 民国时期,政府推行服饰改革,但洋装的流行并未取代传统中国样式,而是促成了中西合璧服装的产生。这种现象说明 A服饰代表的西方先进文化传播困难 B小农经济的存在难以改变生活方式 C服饰

6、变化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仍然有限 答案: C 民国时期 ,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 “先生 ”“同志 ”取代 “老爷 ”“大人 ”。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A近代化的趋势 B自由平等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 答案: B 在婚丧等传统风俗革除旧习日趋简化之际,清末通商口岸地区的饮食风气却越来越崇尚奢侈,其主要原因是: A人们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 B民主平等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C近代以来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 D腐朽思想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答案: C 1962年,邓小平借用四川农村俗语 “黄猫(亦作 白猫 )

7、、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来表述他对恢复农业生产和包产到户的看法。 1992年在 “南方谈话 ”中邓小平又重提 “猫论 ”,其意图主要是 A肯定四川、安徽农民自发推行包产到户 B推广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多种责任制 C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D强调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答案: D 1984年 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 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 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发展非公经济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A 下列某城市是中

8、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这个城市又是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该城市是 A上海 B厦门 C广州 D汕头 答案: B 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 “左 ”的或右的错误, “左 ”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 “左 ”的错误是 A反右斗争扩大化 B “大跃进 ”运动 C农村人民公社化 D “文化大革命 ” 答案: D 1962年到 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 A中央已经纠正了 “左 ”倾的指导思想 B中央开始了农

9、村经济体制改革 C “调整 ”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答案: C 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 出土省份 出土地点 陕西 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 藤县宏道院、藤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山西 平陆枣园 内蒙古 和林格尔 江苏 泗洪重岗、遂宁双沟镇 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A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B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 C汉朝时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 D汉朝时牛耕范围已经遍及全国 答案: C 宋代出现了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财产平均分配 B禁止土地买卖 C实行土地国有化 D土地

10、所有权转移频繁 答案: D 文革期间,党政机关遭受冲击,党和国家领导人、知名人士受到人身迫害。造反派无视法律、破坏法律。公民的人身权利得不到保障。这些现象反映出的问题是 A “文革 ”的全面发动 B “文革 ”期间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无情践踏 C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 D中共党内出现了修正主义 答案: B 1949年至 1953年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全体会议代表是在选举基础上产生的 B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C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答案: B 新中国政权中,一些民主党派人士担任国家重要领导职务,中央人民政府 6名副主席中有 3人,政务院 4名

11、副总理中有 2人, 34个部级正职中有 15个由党外民主人土担任。说明了 A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政府 B新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C新中国在政体上实行多党合作制 D表明左派人士和中间人士按三分之 二比例参与执政 答案: B 科学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称其 “科学 ”,主要在于它 A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揭示了剩余价值规律 C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答案: C 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 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

12、论 D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 D 世界通史载: “(俄国)临时政府的表现证明它无力处理它面临的问题。临时政府的领导人似乎并不理解战争所造成的新情况 。 ”这里的 “新情况 ”包括 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工人建立了自己的武装 人民要求和平与面包 布尔什维克掌握了军队 A B C D 答案: A “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 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 ”“大炮 ”是 A启蒙思想 B生物进化论 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 D 2009年 4月 8日联合报报道:最近,德国特利尔马克思博

13、物馆天天爆满, 德国本地游客不断增多,也有大量从世界各地而来的游客。 经济不景气让马克思突 然一夜之间又变身大明星。这主要是由于马克思 A发表共产党宣言 160周年 B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 C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剖析 D对俄国十月革命的精确预言 答案: C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这一文件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B提出了 “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 C主张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 D结束了海峡两岸长期的分裂状态 答案: A 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了三大外交政策,其中 “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 ”体现的是 A “另起炉灶 ”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4、” C “一边倒 ” D独立自主和不结盟 答案: A 一次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该会议是 A 1950年中苏会谈 B 1954年日内瓦会议 C 1955年万隆会议 D 1971年联合国大会 答案: C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 ”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 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B井田制的瓦解 C人口膨胀的压力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答案: A 一位学者认为: “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

15、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它体系。 ”并认为: “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 ”上述说法应出现 于 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 B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 C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 答案: D 美国大学教授罗伯特 佩普说: “在 21世纪头十年,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增强。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衡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大部分的战略自由。 ”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是 A中国的崛起构成了对美国霸主地位的严峻挑战 B美国实力相

16、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开始出现 C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增强 D美国应放弃建立单极秩序以换取重获战略自由 答案: C 下列对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的表述 ,错误的是 A “北约 ”和 “华约 ”的建立是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 B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C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冷战 ”转化为大规模的 “热战 ” D该局面的形成是美、苏两国政治、军事均势状态下的产物 答案: C 有政治家认为,二战后欧盟是冷战后和平的最大进步 , 而美国留驻欧洲、与欧洲伙伴紧密合作的最为重要的机构 ,则是冷战的最大化石。 “冷战的最大化石 ”当初是如何形成的 A推行马歇尔

17、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答案: C 20世纪 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这里的 “转折 ”是指 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日邦交关系正常化 D苏联的实力超过了美国 答案: B 邓小平在 1984 年 5 月接见外宾时指出: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其含义是 A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B中国不支持苏联,也无需苏联支持 C中、美、苏要友好平等 D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答案: D

18、 有学者认为: “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把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发生的深刻变化。 ”下列各项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中美签订朝鲜停战协议 B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 B 综合题 (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据杜鲁门总统一

19、九四七年三月十二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 ,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 ,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 ,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 ,在这些地区 ,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 现在 ,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 ,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据 1971年 7月 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三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1998年 2月 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后个别国家(注: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

20、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 【小题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 说的 “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在二战 后最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 ( 2分) 【小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尼克松为什么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 ( 3分) 【小题 3】根据材料三指出, 20世纪 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目的,简要分析其原因。( 2分) 【小题 4】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美国对外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简要说明。( 3分) 答案: 【小题 1】苏联; “冷战 ”政策。( 2分) 【小题 1】 20世纪

21、 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深陷越战泥潭,不堪重负;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 势;西欧和日本等国的崛起,美国地位动摇。( 3分) 【小题 1】目的:建立单极世界。原因: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2分) 【小题 1】 “冷战 ”政策导致中美两国的敌对状态,我国实行 “一边倒 ”外交方针;20世纪 70年代,两国关系缓和,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0世纪 90年代以来,美国推行霸权政策,导致两国在合作的同时,也增加了摩擦。( 3分) ( 10分)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 “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

22、而出的生机和朝气 。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 “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 ”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 1932年初版) 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 波不远。 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 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

23、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 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 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 民国初年 材料三 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 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 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 【小题

24、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 3分) 【小题 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 “迷惘和阵痛 ”的表现。( 4分) 【小题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 3 分)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150字以内。) 答案: 【小题 1】经济因素 :洋务企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 (3分 ) 【小题 1】表现 :收入的减少;传统谋生手段的消失;对新生产方式的不适应;百无聊赖;对世风日下的感慨。(答出 1个方面给 1分,不拘泥文字的绝对一致,意思接近即可,本题满分 4分。) 【小题 1】应该包涵三层意思:传统经济解体造成的灾难、新兴经济的活力、二者中后者的进步性等,如果只有史实罗列或只是空洞的结论,都只给 2分,只有史论结合才给 3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