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湖北孝感高级中学高一下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2008年是周恩来诞辰 110周年,在纪念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 “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荣誉。 ”下列各项不属于周恩来外交思想或外交实践的是( ) A提出 “一边倒 ”外交方针 B 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1955年出席万隆会议 答案: A 试题分析: “一边倒 ”的外交方针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的三大政策之一,不是周恩来提出来的。故选 A。 BCD都是周恩来参加的国际会议和提出的重要的外交原则。 考
2、点:新中国的外交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新中国的外交。建国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国际中发生的事件的本身的是非曲直做出自己的判断,并积极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自己的影响。在 50年代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着积极地作用。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更加注重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活动,维护世界的和平。 邓小平是中 国共产党著名的领导人,但个人的政治命运经历了 “三起三落 ”,“文革 ”期间曾两度被打倒,其根本原因是( ) A领导集体内部意见不合 B党内 “左 ”倾错误严重 C民主与法制不健全 D个人主义盛行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
3、能力。作为国家领导人的邓小平多次被打倒,说明当时民主与法制极不健全。故选 C。 A项明显错误; B项重要原因,但是不是根本原因; D项说法错误,中国是一个强调集体主义的国家。 考点: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点评:文革时期左倾错误发展到顶峰,个人崇拜思想泛滥,给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带来严重的破坏,文革期间最大的破坏是对民主与法制的破坏。文革后,国家吸取教训,加强了民主法治的建设,取得了一些列的成果。 “多党合作制就好比一支交响乐队,各民主党派都是演奏师。大家公认,谱曲的就是共产党,并且是吸收了交响乐队各位乐师的意见才把乐章谱好的。 ”这段话表明了( ) 中共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的友党关系 在多党合
4、作制中,中共和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各民主党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服从中共的领导 中 共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导虽然不同,却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合作的政治基础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干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合作的关系,但又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基础,即 “交响乐队 ”。而并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应是互相监督,因此 错误, 的说法也与史实不符,各民主党派保证自己组织上的独立。故选 C。 考点: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政协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5、是我国特色 的政党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调动了各个党派参政议政的热情,共同致力于现代化建设。 1917年 11月 8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 “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军事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 ” 电文中的 “广义派 ”、 “政府 ”分别指( ) A俄国共产党沙皇政府 B俄国共产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布尔什维克党沙皇政府 D布尔什维克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的时间 “1917年 11月 8日 ”,这正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次日,故领导革命的 “广义派 ”是指布尔什维克党,据材料, “政府 ”是
6、反抗的对象,所以应该是指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选 D。 AC项沙皇政府在二月革命中被推翻;B项错误,政党是布尔什维克党,意思是多数派。 考点:十月革命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十月革命的相关内容。十月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他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进行的。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理想转变为现实,人类从此进入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期,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的背景和过程都需要掌握。 二 月革命时,俄国资本主义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还不成熟。因此,列宁认为,当前的任务不是直接实行社会主义,而是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解决俄国人民渴望得到的实
7、现切身利益的问题。那么,俄国人民的 “切身利益 ”是指( ) A八小时工作制 B反对继续参战 C和平、土地和面包 D土地改革 答案: C 试题分析:经过了三年的世界大战,俄国经济面临着崩溃的局面。民众厌恶战争,希望获得土地和面包。故选 C。 ABD三项都不是当时最紧迫的任务。 考点:二月革命 点评:二月革命是一次自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临时政府掌握国家政权,但是却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遭到了民众的强烈的反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四月提纲、十月革命等都需要掌握。 巴黎公社时期,法国并不存在建立工人阶级政权的客观条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 A资本主
8、义大工业未得到充分发展 B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尚未建立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尚未激化 D第一国际未能起到领导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 “法国并不存在建立工人阶级政权的客观条件 ”可以看出此题是考查的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巴黎公社失败是必然的,当时资本主义工业未得到充分发展,还未到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阶段。故选 A。 BCD项错误,并未从生产力的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的。 考点:巴黎公社 点评:巴黎公社是一次特殊条件下的城市武装起义,其失败是必然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但是却为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此外,巴黎公社的背景、措施
9、也需要掌握。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有( ) 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阐明了共产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 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提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相对简单。据教材内容可知, 都属于共产党宣言的内容。故选 D。 考点:共产党宣言 点评:共产党宣言说明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发展规律。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此工人运动有了锐利的思想武器的指导,工人运动在一个更加深的层次发展起来。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巴黎公社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都需要掌握。 柏杨在中国人
10、史纲写到: “一些中国人曾经听说过,或从没有听说过的弹丸小国,在过去就是前来进贡也不够资格的,现在排队而来,他们一一和中国签订了条约,而且均享有和南京条约中英国人一样享有的特权。 ”中国受此辱的根本原因是( ) A西方国家进行工业革命,加紧对外侵 略扩张 B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西矛盾 C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极端落后 D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被西方否认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19世纪上半期,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工业革命,实力大增,为拓展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侵略扩张,把矛头指向落后的中国。故选 A。 BCD三项错误,都不是从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的,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11、建筑。 考点:工业革命与鸦片战争 点评:工业革命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实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另一个方面,也增大了对海外市场和商品销售市场的需求。西方国家加强了对世界的扩张与掠夺。中国则是继续在封建的老路上原地踏步,中国成为了西方列强侵略的目标。 孙中山在逝世前曾说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 ) A基本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 D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公有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正确理解 “孙中山的未竟事业 ”是解答的关键,孙中山先生为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的命运而穷其一生,所以正确答案:应为 A项。 BCD项不是孙中山的遗愿,孙中山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点评:孙中山一生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领导辛亥革命,希望国家的独立与富强。孙中山并未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未发生根本变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完成了孙中山未完成的使命。 一位村长说: “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 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老百姓负责。 ”以上村官任务的变化与哪一制度的实行有关(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
13、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改变了过去由上级政府任命村委会干部的做法,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故选 D。 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CD项都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考点: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基层民主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一环,是民主政治建设成就的窗口。与此相关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也需要掌握。主要是 1954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人大制度建立。在这次会议上,通
14、过了我国的第一步社会主义宪法;还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成为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临终前写了一首哀歌: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 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 温家宝总理曾在记者招待会上动情地吟诵这首诗歌。这反映出( ) 于右任希望国民党反攻大陆 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实现两岸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与国民党的关系,希望早日实现和平统一 于右任先生是一位爱国者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项明显错误,于右任的诗歌反映了对家乡的思盼,不能看
15、出反攻大陆的内容,排除 。故选 A。这首诗歌反映了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实现两岸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与国民党的关系,希望早日实现和平统一,于右任先生是一位爱国者。 考点: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点评:祖国统一是历史的潮流,在国家强盛的基础上,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成功的收回了对香港、澳门的主权,台湾海峡两岸的关系也在迅速的发展。题中的诗歌就是两岸渴盼实现统一的的表现。加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实现统一,对于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在 2010年 1月 13日的海地大地震中,中国驻海地维和部队的 8名官兵 被埋。中国积极参加维和行动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
16、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 “伙伴关系 ” C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D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活动,这是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故选 A。 BC项错误,伙伴关系和经济外交材料也未体现。 D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不是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而是在联合国的框架下进行的外交行动。 考点:新时期的外交 点评: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了很大的发展,在 联合国的作用下开展全方位的外交,积极地参加联合国主导的各项国际活动,为世界的和平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中国重视参与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加强
17、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发展中国经济。 当前世界格局中存在几个主要的力量中心,暂时形成 “一超多强 ”的局面。对这种局面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一超 ”是指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B多强主要指欧洲联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 C从近期看美国仍将保持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 D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走向多极化,这是一种趋势,但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仍然想在新的格局中充当主宰,因此多极化格局的形成不是很快就能实现的。故选 D。当今世界,一超是指的美国,唯一的超级大国,近期看仍将保持超级大国的地位;多强指的是多个力量中心。因此 ABC均正确。 考点:当今世界局势
18、 点评: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随着多极力量的出现,美国越来越难以在世界上为所欲为,当今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加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在冷战结束后这一主题更是明显,但是世界还 不太平,各种极端势力还威胁这世界的和平,总的来看,多极化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这便是当今国际局势的特点。 冷战时期,北约、华约等军事政治性组织是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冷战结束后,各类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这一变化趋势主要反映了当今世界( ) A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加大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市场经济制度得到普遍认可 D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 答案:
19、 B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两极对立的世界政治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尽管天下并不太平,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故选 B。 ACD项材料都明显可以看出未体现。 考点:当今世界局势 点评: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随着多极力量的出现,美国越来越难以在世界上为所欲为,当今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加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在冷战结束后这一主题更是明显,但是世界还不太平,各种极端势力还威胁这世界的和平,总的来看,多极化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新 秩序。这便是当今国际局势的特点。 1970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对其助手基辛格
20、说: “在很机密的基础上,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 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接纳的时间比我们预料的要来得快。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阵营坚决支持中国 B西欧国家日益走向联合 C美国丧失了世界霸权地位 D第三世界国家蓬勃兴起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 “1970 年 ”、 “联合国 ”等可以看出这是尼克松关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 席位的谈话。中国得以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主要得益于第三世界国家的帮助。故选 D。 A 项错误,苏联和中国交恶; B 项和材料无关;C项本身说法错误。 考点:新中
21、国的外交: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点评: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帮助下,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合法权利得到恢复,说明中国进一步融入到国际社会,反映了美国等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除此之外新中国在 20世纪 70年代取得取得的其它的外交的突破 1972年中国同美国关系正常化, 19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也需要掌握。 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芝加 哥太阳报指出: “紧接着这位伟大而盲目的贵族所高举的大旗,就会使我们投入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战争中去。 ”同时,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他的演讲是 “危险的行动 ”,是 “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 ”是 “号召同苏联战争 ”。上述材料所
22、指的事件是( ) A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 “铁幕演说 ” B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 C马歇尔提出 “欧洲复兴计划 ” D美国发动朝鲜战争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中指出,二战结束后初期这个 “演讲 ”,会导致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抗,据此可判断该演讲为丘吉尔的 “铁幕演说 ”。 B、 C两项都是在 A项的影响下发生的,朝鲜战争则直接导致了中美之间关系的紧张。 考点:铁幕演说 点评: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是 “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 ”的事件。冷战是美苏在战后因为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进行的激烈的较量。政治上出台了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出台了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组建了北约。
23、苏联则成立了共情局、经互会和华约与之对抗。 1971年 10月 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 “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 ”。 布什所说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 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外交胜利 C中国复关谈判胜利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时间 70年代和内容 “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可以看出这是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选 D。 A项是在 1955年; B项是在 1954年; C项是在 2001年,和材料中给的 1971年
24、时间不符。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点评: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合法权利得到恢复,说明中国进一步融入到国际社会,反映了美国等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除此之外新中国在 20世纪 70年代取得取得的其它的外交的突破 1972年中国同美国关系正常化,19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也需要掌握。 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时,提出亚非国家间 “求同存异 ”的方针, “异 ”是指( ) A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干涉和侵略 B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 C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 D互帮互助,发展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
25、分析能力。 “同 ”是相同的遭遇和共同任务。 “异 ”是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A、 B、 D三项都是相同点, C项是不同点。 考点:万隆会议 点评: 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提出了 “求同存异 ”的方针,为会议的圆满成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是新中国建国初期重要的外交成就之一。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 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 1961年的不结盟运动等也需要掌握。 2009年 3月 5日,来自山西的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出席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申纪兰是中国惟一出席过一 至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被称为中国人大制度的 “见证人 ”和 “
26、活化石 ”。关于她所能见证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和发展历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 “文革 ”中该制度被取消,人民代表无法正常行使其权利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恢复、发展和完善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 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历程, 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历程。都与事实相符。故选 A。 考点: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点评:新中国建立后,积极地进行民主政治建设, 1954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人大制度建立,人大代表有各民族和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组成,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
27、性和广泛性。 抗战时期军政杂志载: “睛天霹雳太行头,万里阴霾一鼓收。英帅朱彭筹此役,竟扶危局定神州。 ”文中的 “此役 ”是指 ( ) A平型关战役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淞沪会战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英帅朱彭筹此役 ”可以看出这是百团大战,打击了日军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故选 B。 A项不是在太行地区 ; CD项是国民党主导的战斗。 考点:百团大战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百团大战的时间及具体内容,百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主要是以破坏敌人的交通线为主,历时四个月,取得巨大的胜利,振奋了
28、抗日军民的信心。平型关战役、太原会战、台儿庄战役等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战斗也需要掌握 毛泽东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 “ 哎! 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对 “孵出小鸡 ”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 B长征胜利完成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找到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毛泽东谈到的 “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 ”指的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而 “孵出小鸡 ”则是指中国共产党挽救革命并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故选 D。
29、 A、 B、 C都是国共十年内战时期的重要事件,都不是对 “孵出小鸡 ”的解释。 考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点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在中国大革命失败后,学习苏联,走城市中心论失败的情况下,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渐走向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8年 8月在中国北京成功举办了第 29届奥运会,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威望。首届奥运会出现于古代希腊,下列有关古代希腊的说法正确的是( ) 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是雅典的民主政治 由 200多个城邦组成 全体国民都能享受到民主权利 凭借有利的地理位置发
30、展工商业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项明显错误,雅典民主制之下享有民主权利的是男性公民群体,并非全体国民。故选 B。古希腊有 200余个城邦组成,凭着有力的地理环境发展工商业,古希腊民主制虽然有很大的弊端,但是依然留给我们宝贵的政治遗产。 考点:古希腊的民主制 点评: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特别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对后世提供了一整套民主管理的新的方式,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的形势,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是古罗马法律对西方的影响,也需要多加关注,是考试重点。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的极大诱惑,吸引了无数莘莘学子,使他们 “老死于文场而无所恨 ”。科举制
31、的实行( ) 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 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为历朝沿用,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的作用及影响。科举制在实行的前期起了积极进步作用,但在明清以后逐渐束缚了 人们的思想, 忽略了其积极作用,应排除。故选 A。 项都是正确的。 考点:科举制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选官 制度:科举制。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创立,后代沿用的政治制度。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组成部分。科举制的实行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缓和了社会矛盾。除科举制外,西周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等也需要掌握。 历史典故
32、“烽火戏诸侯 ”中,周幽王为博宠妃一笑,点燃烽火,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西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分封的诸王享有治理诸侯国的权力,但是也应该有出兵勤王的义务。周幽王昏庸,为博 得褒姒一笑,居然乱用此制度,最终导致亡国。故选 A。宗法制是和分封制相连的西周时期实行的另一制度,嫡长子继承制是核心,强调血缘关系,与材料不符;郡县制是秦朝以后在国家范围内实行的制度;王位世袭制是指的王位的继承制度,与材料中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无关。因此 BCD均错 考点:分封制 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
33、统治,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但是,西周的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易于形成诸侯混战的 局面。 假设有一个雍正时期的官员,他每天到一个较为简陋的办公室上班,皇帝每日召见,并和他商讨军国大事。他有时拟写文件,然后交给皇帝审批,最后把文件交给下属,让他们送给各部门去办理。那么这个官员可能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军机大臣 D议政王大臣 答案: C 试题分析:找出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雍正时期 ”“简陋 ” “每日召见 ”“拟写 ”等等,不难分析出是军机处里的军机大臣。故选 C。
34、A项在明朝时期已经废除; B项是秦朝时期实行的监察百官的制度; D项是在雍正帝之前的中央机构。 考点:军机处 点评:军机处的设立是清朝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军机大臣上传下达,跪奏笔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的政治体制,除了要掌握清代的军机处外,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 “二府三司 ”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内容都要求掌握,也是考试的重点。 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 “黄袍加身 ”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降
35、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 关系 D另设枢密使管理军事以削弱相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 “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 ”和所学史实, A项反映的是行政权的分离; C项反映的是分割军权; D项反映的也是分割丞相的军权;因此 ACD均不符合体制变革的内容。只有 B项表明中央和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符合要求。故选 B 考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点评:北宋时期,通过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等措施,通过分化事权,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也造成了地方无权、主动性差等消极后果,并且冗官、冗兵、冗费局面的出现,使得宋朝在对外战争等方面的弊端日益显现。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
36、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 “它 ”是指( ) A西汉中朝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宋代二府三司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 “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可知这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批,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提高了行政效率。故选 B。 ACD项都无法体现出来 “程序性 ”等特点。 考点:三省六部制 点评: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也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之一。三省之间相互制约,互为补充,分工
37、明确,大权集中于皇帝。与此相关的隋唐时期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科举制也需要掌握。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 此其所为得也。 ”这句话指的是秦( ) A推行分封制 B推行郡县制 C废除郡县制 D设立宰相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综合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的 “秦 ”、 “为之郡邑 ”、 “废侯卫 ”不难 得出正确答案:是 B,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A项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C项与事实相反; D是中枢权力机构的设置内容。 考点:郡县制 点评: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郡县制打破了西周时期的世卿
38、世禄制度,官员由中央任命,可以随时替换,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地缘政治代替了血缘政治。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秦朝实行的其他的重要的制度如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法律制度等都需要掌握。 荀子 儒效篇记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 A封号和粮食 B土地和种子 C土地和人民 D人民和粮食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周王向诸侯,诸侯向卿大夫 “授民授疆土 ”以建立邦国。故选 C。 ABD三项都不是授予的最主要的内容。 考点:分封制 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
39、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也 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但是,西周的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易于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 公元前 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出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多方面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 A是贵族内部矛盾激化的产物 B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C是广大奴隶积极斗争的结果 D是外来文化渗透的结果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第一部成文法诞生的原因。罗马人最初主要依靠习惯法调整社会关系,但由于贵族垄断立法权并随意曲解法律以欺压民众,引起广大平民的强
40、烈不满,经过斗争,罗马元老院成立立法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故选 B。 A项不符合史实; C项错误,是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 D项明显错误。 考点:十二铜表法 点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的开端,在平民保民官的推动下,在共和制时期创立,主要调节公民内部的法律。以民法为主要的内容,主要是维护贵族的利益,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平民的要求,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与 此相关的知识如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罗马法发展的完备阶段。此外,罗马法的影响如罗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影响深远,也要准确的记忆。 2009年 4月 21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庆祝了自己的 83岁生日。作为英国和英联邦的国家元首,女王在位时
41、间已达 57年。按照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规定,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 是国家统一的象征 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是英联邦的首脑 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英王统而不治,无实权,不是国家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因此 项错误。故选 D。根据所学知识,英王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是英联邦的首脑,是国家元首。因此 都是正确的。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英国在 1689年确立君主立宪制,后来国王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在君主立宪制下,代议制是其基础,首相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议会掌握国家主权,
42、关系到宣战与媾和等重要的事项均有议会决定。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美国、法国等国的政体也需要掌握。 翻开美 国历史,包括克林顿在内,共有九位美国总统曾在美国众议院被提案弹劾。它体现了美国政体的哪一重要原则( ) A中央集权 B分权制衡 C两党制 D联邦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美国政体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分权制衡。掌握行政大权的美国总统也要受制度的制约,充分体现了权力的分权制衡。故选 B。 AD项说的是加强中央的权力,材料无法体现; C项是说的政党政治,通过政党选举轮流上台执政,材料也无法体现。 考点: 1787年宪法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美国 1787年宪法的内容。 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
43、制共和制的政体。美 国实行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在各机构之间、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和两党之间实行相互的制衡。这体现了孟德斯鸠的分权争衡的理念。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五四运动爆发、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三者最重要的基本条件是( )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B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C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剧 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这三件历史事件都发生在 20世纪初,从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中国革命发生了巨变,阶级因素是关键,故选 D。 A项是思想条件,五四运动并非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造
44、成的; B项是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共产党的成立等,但是不是最基本的条件; C项是背景。 考点: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点评: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的群众运动。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工人阶级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就是在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的基础上成立的。 民国 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对联一副: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联中嵌入 “民 ”“国 ”“总 ”“统 ”四字,并在联尾点出自己的看法。此联讽刺的是( ) A孙中山 B袁世凯 C
45、段祺瑞 D黎元洪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时间信息是 “民国建立之初 ”。孙中是 第一位民国总统,他在位时,努力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因此,王湘绮不可能会讽刺他,排除 A;而袁世凯当总统时,对内实行专制统治,复辟帝制,对外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因此说 “不是东西 ”。故选 B。 CD项并未当过国家总统,与材料信息不符。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革命的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材料反应的是袁世凯撺掇革命的果实后,意图建立帝制,遭到了国人的一致的反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也需要掌握。 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已诏: “今兹议约,
46、不侵吾主权,不割吾领土,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文中的 “议约 ”是指(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关键词 “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 ”即可判断出是辛丑条约。ABC三项都有割占中国领土或有大量通商口岸的条款出现,辛丑条约没有这些内容。故选 D。 考点:辛丑条约 点评:辛丑条约是进入新世纪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中条约中有内容规定。惩办参加义和团反帝运动的大臣,并称为首祸诸臣。这体现了清政府此刻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
47、级志不移。 ”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 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 “农民阶级 ”“扶清灭洋 ”、 “瓜分豆剖 ”,可以看出这是对义和团运动的描述。 ACD三项都没有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也不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时期。 考点:义和团运动 点评: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发动的救亡图存的运动,义和团运动常考的知识点就两个:一个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另一个是对义和团运动口号的的理解,体现的民族矛盾上升为第一位的矛盾。 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看,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运动最大的不同在于( ) A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地主阶级 B主张建立 “均贫富 ”的理想社会 C进行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D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主张 答案: D 试题分析:一部分考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