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湖南浏阳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 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答案: C 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一首,诗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 ”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 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 ) A提倡反清复明 B抵制保皇势力 C宣扬传统文化 D激发民族主义 答案: D 某思想家
2、在 20世纪初大声疾呼: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 ”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答案: A “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 ”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 ) A “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 B “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
3、大更广泛的帮助 ” C “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 D “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 答案: D 诗人徐志摩( 1896-1931)说: “在 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 ”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 A当时 “文学革命 ”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 “德先生 ”和 “赛先生 ”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答案: B 1923年,胡适撰文说: “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
4、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 ”文中所说的这个 “名词 ”应该是( ) A变法 B革命 C民主 D科学 答案: D 伟人永垂不朽,伟人的精神永存。让我们一起探寻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思想成长历程( ) “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 ” “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 ” “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 A B C D 答案: C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 ”,这是邓
5、稼先归国时的一段话,这段话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 ) 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 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邓稼先是在 “双百 ”方针的感召下回国的 中国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A B C D 答案: D 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科、文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 “关键词 ”。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是( ) A “双百 ”方针、 “教育大革命 ”“三个面向 ”“和平 ”赎买 B “两弹一星 ”“科教兴国 ”“三下乡 ”“载人航天工程 ” C “上山下乡 ”“东方魔稻 ”“三步走 ”“和平共处 ” D “863”计划、 “样板戏 ”“三个世界 ”“希望工
6、程 ” 答案: B “,教授。 1950年 1月生, 1968年中专毕业, 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到黑龙江上山下乡。 1978年 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 1982年 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 1996 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 ” 该教授履历反映了( ) A “教 育大革命 ”对他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B 1977年恢复高考为他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C 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他成为学者至关重要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 答案: B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 因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 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
7、指出: “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 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 承认错误。 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 ”该讲话( ) A体现了 “双百 ”方针的精神 B奠定了 “科教兴国 ”战略的理论基础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明确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的思想 答案: A “自由和理想是人们的一种向往。 ”在 19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中,就有一位浪漫主义文学作家写了一篇鼓励人们去为这种追求而抗争的文学著作,指出应是下列哪一篇 ( ) A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B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 C列夫 托尔斯泰的安娜 卡列尼娜 D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答案: D “感情高
8、于理智,信仰高于理性 ”持这种观点的应属于哪一传统美术流派的主张 ( ) 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 B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与该诗是同一创作风格的美术作品是( ) A B C D 答案: D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 A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 B “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 C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 D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
9、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 答案: C 17世纪,处于科学革命中的西欧, “肯定自然知识的实用价值,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但科学的素养对于人类,以及对于人类所处的环境实际产生的作用还是很小 ”。这一现象说明( ) A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革命 B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 C科学革命只影响到知识阶层 D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 答案: D 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 “ 科学革命 ”,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 ”、 “牛顿观念的破产 ”。具有 “科学革命 ”意义的理论是( ) A日心说 B量子论 C经典力学 D相对论 答案: D 唐律疏议记载
10、: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 )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答案: D “虎溪三笑 ”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答案: A 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
11、现。这一现象表明( )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答案: A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 “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 ”“复先王之旧 ”实质上是指( ) A延续元朝典章 B继承华夏传统 C复兴汉唐制度 D回归周朝典制 答案: B 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 “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 ”。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
12、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答案: C 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 “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 ”,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 ) A开展世俗教育 B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 C自由探讨真理 D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 答案: B “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康德 答案: D 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这表明他们强调
13、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 A只是与人的世俗生活相关 B只是与人的宗教生活相关 C可以显著提升个人的素质 D须符合对古典的传统阐释 答案: C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答案: B 北魏孝文帝从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不仅 “五经之义 ”能拿过来就讲,史书传记、诸子百家涉猎颇多;对汉族的诗文也很有研究,他最不可能研究过的诗句是(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
14、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A B C D 答案: B 下图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 “虬( qiu,盘曲)屈无端倪 ”,石 “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 ”。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 A “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 B “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 C “诗中有画 ”, “画中有诗 ” D “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 ” 答案: A 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答案: B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反思
15、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 D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 答案: D 综合题 纵观中国近代史,其实是中国人不断学习西方,走向世界,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就是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循着中国近代历史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近代中国寻求救国真理的过程之艰辛、实现近代化的历程之坎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此概念,认为文化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
16、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 “再生 ”与 “复兴 ”,因此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故此名称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材料二:孟德斯鸠的 “三权分立 ”学说的内容:把国家权力分为三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要求三权分别属于议会、国王和法院。 材料三: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国。梁启超述其师语曰: “守旧不 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大变。 ”其视事也,若此之易,实无政治上之经验。 而康梁诸人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多招忌妒,终则一无所成,其人固
17、无经验之书生也。 陈恭禄中国近代史 (1935年商务印书馆 ) 材料四: 1916年新青年载: “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内制造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 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想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 4分) (2) 材料二反映了孟德斯鸠的哪一学说?这一学说的重要历史意义是什么?( 2分) (3) 材料三中 “康梁之徒 ”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18、分) (4) 据材料四指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这场反封建斗争有何特点?这次向西方学习与以前的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4分) 答案: (1)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宗教神学。原因: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古希腊罗马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4分) (2)三权分立。在反对封建专制方面有重大意义 (或答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亦可 )。( 2分) (3)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形成了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任答一点即可 ) ( 2分) (4)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特点:这场运动把矛头指向传统的儒家
19、思想 (或封建思想 );后期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已经由技术、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面。( 4分) 人才问题关乎国家盛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人之所能不可兼备,弃其所短,取之所长。有谠(正直)言直谏,可以施于政教者,当拭目以师友待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 唐太宗 (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哪些用人思想?( 3分) 材料二: 表 2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隋 唐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 2% 24 5% 46
20、 1% ( 2)表 2中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呈现怎样的变化 (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 3分) 材料三: 1911年清华学校成立, 1928年改建为清华大学。 1934年,清华大学发展为包括文、法、理、工四个学院十六个系的综合性大学。文、法、理三院大一不分系,开设共同的必修课程,意在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和人文方面的通识。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至少、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逐步恢复和重建了文科院系。(据清华大学校史稿等) ( 3)根据材料三,概述建国后清华大学的两次院系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
21、析其目的。( 4 分)图 9、图 10 所示清华校训和格言蕴含着怎样的人才培养理念?( 2分) 材料四: “才能优先原则 ”一直是美国移民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原则。 20世纪 30年代,希特勒的文化清洗运动导致犹太难民出现时,罗斯福政府积极实行知识移民政策,给予知识难民优先入境的权利。美国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一些私人基金会创建外国流亡学者紧急救助委员会,努力援救流亡科学家。到 1945年,德奥两国驱逐的约 12000名文化精英至少有 63 3%被美国接纳,约 1400名流亡科学家至少有 77%被美国接纳,其中包括爱因斯坦等 18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在学习欧洲百年之后,美 国出乎预料地成了世界科学
22、中心。欧洲的原子物理学派、奥地利精神学派、法兰克福学派等纷纷在美国落户生根。美国利用这一巨大的智力资源以及由他们培养出来的新的科学力量,为美国科技发展服务。今天,美国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已超过 200名,显然与这批科学家在美国开拓的新方向和营造的特殊学术氛围紧密相关。(据胡小芬罗斯福时代的美国欧洲犹太知识移民政策等) (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罗斯福政府的知识移民政策。( 4分) 答案:( 1)用人思想:扬长避短;虚怀纳谏;知人善任;任人唯贤。( 3分) ( 2)变化:从曹魏到东晋 逐渐下降,其后逐步上升,北宋时达到高峰。( 2 分)主要原因:魏晋时期门阀制度(九品中正制)盛行,寒门
23、子弟入仕受到限制;隋唐建立科举制,门阀制度渐渐解体;北宋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录取名额大大增加。( 3分) ( 3)目的:第一次, 1952年,从综合性大学变为单一的工科大学。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2分)第二次,改革开放后,恢复重建文科院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 分)理念:德才兼备、自立自强、注重实践。( 2 分) ( 4)( 4分,开放性试题)答题要求: 答案:应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知识移民政策的背景;第二,知 识移民政策的内容及其实施;第三,知识移民政策的作用和影响;第四,总体评价。 评析须史论结合,层次清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
24、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 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不同。 ( 2)包括第四等级的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 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公职人员 ( 3)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与公民权; 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 1)设立 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 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 2) 全国划为 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 3) 凡从事 “本业 ”者 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 “末业 ”者 入官府为奴。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次改革在对待等级划分、官吏任免和对工商业的态度等问题的处理方式上各有
25、何不同?( 6分) (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两者不同的处理方式分别产生了哪些不同影响?( 4分) 答案:( 1)梭伦改革按财产的多少划分等级;商鞅变法按军功大小划分等级。( 2分) 梭伦改革由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公职人员;商鞅变法官吏由国君任免。( 2 分) 梭伦改革鼓励 工商业的发展;商鞅变法实行 “重农抑商 ”的政策。( 2分) ( 2)不同作用:雅典: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2分) 秦国:为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为国家统一打下了基础。( 2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