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161.20KB ,
资源ID:333937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39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1-2012学年浙江省温州四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errorscript15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1-2012学年浙江省温州四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1-2012学年浙江省温州四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右图所示是 1913年欧洲形势,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C列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D列强之间相互勾结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世纪末,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锐,法德、英德、俄奥三大矛盾的激化形成右图中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本题考查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 点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包括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和经济发展的平衡。( 1)资

2、本主义政治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资本主义阶段的方式不一样,水平和特征不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有的殖民地多寡不同。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它们所侵占的殖民地多少不同:英法是老牌殖民国家,占有的殖民地最多,尤其是英国掌握了世界殖民霸权,德、日等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占有的殖民地较少。(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是指资 本主义国家之间工农业发展速度和水平不一样,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 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按工业实力排队是英、法、美、德;而到 19世纪末,美、德经济迅速发展,超过了英、法。资本主义经济

3、政治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必然造成它们之间的新矛盾,而矛盾的激化往往带来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其根源就在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下述五次战役的顺序是( ) 莫斯科战役 诺曼底登陆 不列颠之战 中途岛 海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 9月 -12月)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 “闪电战 ”的破产;诺曼底登陆战役发生在1944年 6月 6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诺曼底登陆成功,美英军队重返欧洲大

4、陆,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列颠之战是 1940年 6月英德空军在英伦上空上演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中途岛海战( 1942 年 5 月)成为太平洋战场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42年 7月 -1943年 2月)不仅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了根本转变,而且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也具有深远的意义。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本题考查二战中的重大战役。 点评:关于二战中的重大战役,除了熟记战役发生的基本概念(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外,还重要重点把握这些战役对整个二战的影响。 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 “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

5、的主宰 !”罗斯福说: “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 !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 ”斯大林说: “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 !”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 A苏联实力最强 B罗斯福野心最大 C美苏矛盾是主要的矛盾 D三国争霸意图显现 答案: D 试题分析:苏、美、英三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抗击法西斯的主要国家,虽在反法西斯的基础上结成了同盟,但都有自己的战后野心。通过对话,依照次序答,下一个国家都在力图掌握一个国家,获得最大的霸权,故答案:选择 D项,其他选项与材料不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二战后期英、美、苏的对外政策。 点评:关于苏、美、

6、英三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抗击法西斯的主要国家,虽在反法西斯的基础上结成了同盟,但都有自己的战后野心。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和美苏冷战即是其表现。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较大的局部战争之一。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至今仍是众说纷纭。下列观点,最有可能为当今我国史学界所接受的是( ) A是金日成主谋并发动的 B是斯大林指使金日成发动的 C是美国扶植的南朝鲜傀儡李承晚发动的内战 D是当时国际形势和朝鲜半岛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要从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和性质入手,另外,从立场上看,要为我国现在史学界所接受,以此分析。朝鲜战争是与当时美苏冷战和朝鲜半岛内部矛盾激化的结

7、果。故答案:选择 D项。 考点:本题考查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和性质。 点评: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一直是历史学家争论不休、众说纷纭的课题。大多数学者认为金日成发动了这场战争,斯大林为北朝鲜开放了绿灯,而毛对此则表示同意和支持。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朝鲜战争是金日成积极策划战、斯大林在 1950年 1月至 4月间决定支持并帮助金日成发动统一朝鲜半岛的战争的。 1947年, 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独立的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联合国做出这一决定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A历史上犹太人的祖先曾在此地生活并建国 B犹太人在二战中的悲惨遭遇 C英国曾发表 “贝尔福宣言 ” D犹太人的圣地在此

8、地的耶路撒冷 答案: A 试题分析:犹太人,其祖先为希伯来人,发源于西亚的以色列地或希伯来地。属于闪米特人的一支,原始血缘上与阿拉伯人相近。犹太人在其故乡 “以色列地 ”上共建立过二个政治独立的古代国家:( 1) “第一犹太国 ”建立于公元前 1350年至公元前 586年期间,这其间经历了 “士师统治时期 ”、 “联合王朝时期 ”以及“南北王国(犹太、以色列)分立时期 ”,最后随着所罗门圣殿被巴比伦帝国摧毁,犹太人历史上的第一个独立自主的时期结束;( 2)公元前 140年至公元前37年间,哈斯摩尼王朝(马加比家族)建立起自由独立的犹太国,史称 “第二犹太国 ”,最后被罗马人灭亡。 1947年

9、11月,联合国通过联合国第 181号决议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决议规定,在 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 1948年 5月 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联合国通过联合国第 181号 决议主要历史依据是历史上犹太人的祖先曾在此地生活并建国,故答案:选择 A项。 考点:本题考查联合国第 181号决议让以色列复国的原因。 点评:依据联合国第 181号决议, 1948年 5月 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由于这项决议对土地的分割极为不公平,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阿拉伯国家的票数一共只有六票,根本无力挽回。阿拉伯人反对该决议,未建立阿拉伯国。结果发生

10、5 次阿以战争。 下列关于历次中东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第一次战争以阿拉伯国家的失败而告终 B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导火线是 1956年 埃及将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 C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埃及和叙利亚的大片土地 D 1973年 10月,以色列向埃及、叙利亚发动大规模战争,打响 “十月战争 ” 答案: D 试题分析:第一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超过联合国 “分治决议 ”规定范围的 5731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故 A项正确; 第二次中东战争:英、法、以侵埃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埃及 1956年 7月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后,英、法殖民主义者为重新霸占苏伊士运

11、河,勾结以色列共同发动的侵略埃及的战争,故 B项正确;第三次中东战争 中,以色列侵占了巴勒斯坦的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耶路撒冷城的约旦管区、埃及的西奈半岛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达 6.57万多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故 C项正确;第四次中东战争即十月战争, 1973 年 10 月,埃及、叙利亚在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支援下,向以色列发起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战争,而不是以色列向埃及、叙利亚发动大规模战争,故答案: D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四次中东战争。 点评:中东战争,要注意把握其基本概况:( 1)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81949 ):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 “独立战争 ”。 19

12、48年 5月 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次日凌晨,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出兵进攻以色列。( 2)第二次中东战争( 19561957 ):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以色列称 “西奈战役 ”。 1956年 10月,英、法、以色列借口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和禁止以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 3)第三次中东战争( 1967):又称 “六五战争 ”,阿拉伯国家称 “六月战争 ”,以色列称 “六天战争 ”。 1967年,以色列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于 6月 5日晨,对埃及、叙利亚、约旦发动突然袭击。( 4)第四次中东战争 -又 称十月战争 ,阿拉伯国家称 斋月战争 ,

13、以色列称 赎罪日战争 或 十八天战争 。 1973年 10月至24日,埃、以双方按照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停战。( 5)第五次中东战争( 1982年 6月 9 月):又称黎巴嫩战争。 1982年 6月 6日,以色列出兵占领黎巴嫩的领土,袭击黎巴嫩境内的巴解组织及其武装力量,并与在黎的叙利亚军队交战。还要注意中东和平进程举步维艰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中东的地理位置、资源、历史、民族、宗教及大国的插手等因素。 1990年 8月 2日,伊拉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入侵并占领科威特,接着又宣布吞并这个邻国,一时 间世界舆论大哗。与该事件相关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该战争是二战后参战国家最多的一次局部战争 B在战争

14、中美国实施 “沙漠盾牌 ”计划空袭伊拉克 C伊拉克欲谋取地区霸权发动了这场战争 D战争期间联合国作出了积极努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91年 1月 17日当地时间凌晨 2时,在伊拉克拒不执行安理会第678号决议情况下,多国部队航空兵空袭伊拉克,发起 “沙漠风暴 ”行动。海湾战争由此爆发。 沙漠盾牌 行动的计划主旨是向海湾地区紧急增兵、阻止伊拉克进一步入侵沙特,并迫使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故 B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海湾战争的基本概况。 点评: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战争,广泛使用了20 世纪 90 年代初最先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除了把握其海湾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和

15、影响外,还要注意总结分析美国出兵海湾的原因和海湾战争的特点。 历史上常见某次战争的结果酝酿着另一次战争的起因。下列几组战争中,有这种因果关系的是( ) 普法战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日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三次中东战争与第四次中东战争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普法战争是 1870普鲁士王国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而爆发的战争。战争是由法国发动,最后以普鲁士大获全胜,于 1871年 1月18日建立德意志第二帝国告终。普法停战的和约法兰克福条约极其苛刻: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 50亿法郎。这也导致了法国 3月 18日巴黎无产

16、阶级革命的爆发。而于 1871年 1月 18日,普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的镜厅宣告建立德意志帝国,他本人成为首任皇帝,德国遂告统一。但德法两国于这次战争中的结怨,为日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伏线。故 是正确的。第一次世界 大战结束后形成的凡尔赛条约 -华盛顿体系的最大问题是,它不但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特别是激起了德国人的复仇心理, 30年代法西斯分子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取得统治和对外扩张。在战胜国中,对势力范围的再分配也造成了各大国间的深刻矛盾。这使得资本主义的新秩序从一开始就引起了种种的不满, 20年代这个新秩序逐渐瓦解,到 30年代又为新的国际危机所替

17、代。正如法军元帅福煦所预言的:“这不是和平,这是 20年的休战。 ”故 是正确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巴勒斯坦的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耶路 撒冷城的约旦管区、埃及的西奈半岛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达 6.57万多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 1973年,埃及、叙利亚在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支援下,向以色列发起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即十月战争战争,故 正确。中日甲午战争是1894年中国晚清年间发生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为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 1895年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抗日战争原因是日本继续侵华,而不是中国人民对马关条约的不满造成的,二次战争没有因果关系

18、。故 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战争间的因果关系和战争的逻辑思 维能力。 点评:历史上常见某次战争的结果酝酿着另一次战争的起因,由此可见,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的最好途径不是战争,而不是国际间的和平谈判。 “从文明演进角度看,两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和联合国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根据相关历史事实,下列选项中能为这句话提供有力支撑的是( ) A这两个全球性国际组织使世界和平得到有效维护 B这两个全球性国际组织的成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 C这两个全球性国际组织的存在遏止了世界战争的爆发 D这两个全球性国际组织使世界各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答案: B 试题分析:国际联盟和联合国都是本世纪

19、以来对国际关系影响深刻的全球性国际组织,这两个组织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在性质上都是全球性国际组织;在宗旨上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宗旨,故 B项正确;从效果和影响来看,国联成员国不及联合国普遍,对成员国的约束力也不及联合国。国联由于受少数大国控制,导致在许多国际事务处理上不公正,制裁侵略软弱无力,国联并没有遏止了 “二战 ”的爆发。联合国在成立初期,由于受美国控制,从而使其宗旨得不到有效发挥,但也发挥过一些有益的作用,如参与推动印度尼西亚独立事务,这是联合国史上首次有效处理殖 民地问题。故 A、 C、 D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异同。 点评: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

20、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最初产生于启蒙运动时期。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类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 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

21、,中国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新时期具体表现为 “不结盟 ”。出现这一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20世纪 60年代末 ,中苏关系严重恶化,结盟的环境丧失 B 20世纪 70年代以来,陆续改善了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C邓小平同志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新的科学判断成为国家层面的普遍共识 D结盟与不结盟都只是表现形式,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仍然没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中国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其主要原因是进入 80年代,国际形势有了很大变化,在国际上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迫切要求,战争的威胁在日趋减小,和平的力量在不断扩大。

22、邓小平同志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形势,适时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以更好地适应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点评:分析我国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一个国 家外交政策的调整,必须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 20世纪 80年代初,美苏争霸战略态势由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转变为美苏势力基本平衡的状态。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无论与哪一方结盟,都有可能打破力量平衡,助长另一方的霸权主义。如果中国独立于两大国之外,则对维护世界和平有重要意义。第二,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必须为国家的根本利益服务。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打破 20世纪 70年

23、代中国外交相对孤立和封闭的状态,必须学习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就必须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正是基于以上两点,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对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 2003年 3月 20日,美英联军以伊拉克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不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就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的行为表明:( ) 联合国的权威正受到挑战 美国企图建立以它为首的单极世界 世界形势趋于紧张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问题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可用排除法。 “冷战 ”结束后,世界局势总体走向缓和,和平和发展是时代潮流。 说法错误,可排除带 的选项。故答案:选

24、择 C项。 考点:本题考查 “冷战 ”结束后政治格局形势发展的特点。 点评: “冷战 ”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形势发展特点一超多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两极对立的世界政治格局随之结束。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式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目前,世界格局中存在几个主要的力量中心,暂时形成 “一超多强 ”的局面。美国是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和国家联盟是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从近期看,美国仍将保持世界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 “一超多强 ”的局面还将继续下去。但从长远看,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25、是不可逆转的。 拉尔夫 达伦道夫在 1998年写道, 20世纪 “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 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 ”;全球化开始 “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 ”,人们不得不 “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 ”。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 20世纪( ) 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答案: C 试题分析:文段中 “但 ”后面是作者想要强调的,即一体化、全球化。 从材料中的 “全球化 ”等信息可以看出,达伦道夫强调的是世界联系日益密切。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

26、点评:整体史观 是近几年高考命题依据的史观之一。整体史观认为, 1500年地理大发现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现代化浪潮从英法美等西方国家逐步向世界其他地方扩展,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是人类历史横向发展的动力。整体历史观认为,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人类交往推动了历史的横向发展,要重视人类交往的历史:包括交通工具、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国际战争、思想文化交流与人类交 往的发展;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认识中国历史。 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说: “由于日本侵略者以及其他国家的卷入,中国从一个软弱的战争牺牲者,转化为一个世界大国,一个确立稳定、和平局面的伙伴。 ”下列能能够

27、为该论断提供佐证的主要史实是( ) 雅尔塔协定的签订 开罗宣言的发表 波茨坦会议的召开 联合国的建立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费正清的意思是说中国抗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四个组合项中,雅尔塔协定是美苏等大国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中国利益的产物,波茨坦会议没有中国参加,因此排除这两项。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是由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 1942年 1月, 26个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国家共同宣言,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在宣言上领衔签字。 1945年 4月筹建联合国,会议在美、英、苏、中四大国首席代表轮流主持下进行。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拥有一票否决权的五

28、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种国际地位的变化,在中国 近代史上是有重要意义的。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抗日战作争的作用。 点评: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反侵略战争和全民族解放战争,无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还是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着伟大意义,从此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 1)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在外敌入侵时屡战屡败的历史,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抗战以前,中国在世界上毫无地位可言。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

29、提高,成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四大国之一。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被套上不平等条约的枷锁,不断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凌辱,在国际上毫无地位可言。抗日战争开始扭转这种局面,中国的大国地位得到确立,不平等条约基本废除,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较大的提高;( 3)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挣脱了大部分束缚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废除了帝国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4)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中华民族从此由衰落转向振兴;( 5)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根本转折,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 放奠定了基础,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由此走向胜利。 抗日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有着扭转乾坤的伟大意义,经过抗战,改变了中

30、国内部政治力量对比,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过程,为新中国代替旧中国准备了精神和物质条件。 观察右图,这是 1942年 7月 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对邮票表达的意义理解正确的是( ) 邮标上的人物 Sun Yat-Sen和 Lincoln分别是中美两国 “国父 ” 邮票设计者将 “民族、民权、民生 ”与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并列 ,表明中美当时有共同目标 邮票中心突出 “抗战建国 ”的目的是为了美、中两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 邮票设计者将台湾列入中国版图是因为中美英发表了开罗宣言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

31、析:邮票中人物分别的是林肯和孙中山。 项中被称为美国国父的是首任总统华盛顿,孙中山是中国的国父一说正确。 项中 1943年 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侵占中国的领土(东三省、台湾、澎湖列岛)必须归还,材料要求的时间不吻合, 不正确,答案:选择 C项。 考点:本题考查美国对中 国抗日战争的态度与评价。 点评:这枚邮票是 1942年 7月 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了为纪念中国 “七七 ”抗战五周年的纪念邮票。邮票左右上方分别印有美国总统林肯和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头像。林肯头像下印着其著名讲辞 “民有、民治、民享 ”;孙中山先生的头像下则印着 “民族、民权、民生 ”。 这枚邮票以包括

32、台湾在内的中国版图为背景,以英文印着 “JULY 7 1937”,英文字下以中文印有 “抗战建国 ”,在 “抗战建国 ”四个字下面以英文印着 “JULY 7 1942”。邮票图案两侧分别为林肯和孙中山肖像,林肯像下印有他在著名的盖德斯堡演 说中的讲辞 “OF THE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而孙中山肖像下则是竖排中文 “民族,民权,民生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协约国和同盟国矛盾不断激化的结果,下列有关一战的事件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英俄签订协约 英法签订协约 萨拉热窝事件 A B C D 答案: A

33、 试题分析:三国同盟正式形成在 1882年,英俄签订协约在 1907年,英法签订协约在 1904年,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在 1914年,故答案:选择 A项 考点:本题考查导致一战爆发的重大历史事件。 点评:英法签订协约和英俄签订协约的签订,标志着三国协约的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是 “一战 ”爆发的重要原因;而 “萨拉热窝事件 ”是 “一战 ”爆发的导火线。 下列属于人类进入了 20世纪以后才出现世界大战原因的是( ) 到 20世纪,各国各地区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人类世界基本上成为一个整体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以后,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变得空前激烈 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

34、展和科技的进步,为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 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会影响到他们控制下的区域,进而影响到整个世界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世纪末 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各国各地区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人类世界基本上成为一个整体,故 正确;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以后,为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他们加紧在全世界抢占殖民地和瓜分势力范围,这就使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变得空前激烈,故 正确;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进行, 20世纪,社会生产力的迅速 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这为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35、故 正确;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会影响到他们控制下的区域,进而影响到整个世界, 正确。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本题考查 20世纪以后人类社会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点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进入 20世纪后的第一次世界性的战争,其发生的原因:( 1)根本原因: 19世纪末,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实现;( 2)重要原因:法德、英德、俄奥三大矛盾的激化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巴尔干地区成为矛盾冲突的焦点;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使得两大军事集团之争夺和斗争愈发激烈; 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

36、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作为主要战线的西线,英法联军同德军进行了殊死较量,一战期间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和规模最大的战役都发生在西线,他们分别是导致德军 “施里芬计划 ”破产的 战役和人类历史上首次使用坦克的 战役。( ) A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B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C日德兰海战、索姆河战役 D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14年 9月的马恩河战役,标志着德国 “施里芬计划 ”的破产; 1916年,在萦姆河战役中人类历史上首次使用坦克。故答案:选择 D项。 考点:本题考查一战中西线的重大战役。 点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战役: 战役 时间 交战方

37、 备注 马恩河战役 1914 英法联军同德军(西线) 一战期间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凡尔登战役 1916 法国和德国(西线)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和转折点。 索姆河战役 1916 英法联军同德军(西线) 一战期间规模最大的战役 日德兰海战 1916 英国和德国(日德兰半岛附近北海海域) 一战最大规模的海战 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 “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请结合史实推断,格雷最有可能认为战争将导致下列哪一状况的出现( ) 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 B欧洲中心地位丧失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资本主义制度崩溃 答案: B 试题分析: “灯光 ”是指欧洲国家

38、的综合国力及在国际格局中的影响力。战争将导致欧洲在世界的主导权将开始逐渐丧失:一方面欧洲的战乱使得英法德俄等老牌欧洲列强收到极大的损失,而美、日等列强则通过这场战争进一步崛起,挑战欧洲的世界霸权;另一方面战争会使英法等国的赖以生存殖民地体系受到非常大的打击。故答案:选择 D项。 考点:本题考查 “一战 ”的影响。 点评:关于一战的影响,除把握其欧洲的影响外,还要注意:( 1)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催生了新世界:欧洲的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俄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亚非拉出现民 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的高潮。( 3)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促使政府机构转变职

39、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1919年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至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备忘录中说: “我想象不到将来有比这更能引起战争的原因了:已明确证实自己以世界上最充沛、最强大的民族之一的德意志民族,居然被一群小国所包围,这些国家中的多数从来就没能为自己建立过稳定的政府,而每个国家中又都存在着大批吵着要与他们的祖国统一的德意志人。 ”劳合 乔治讲这段话的最主要目的是( ) A警告美国不要插手欧洲事务 B否定美国有关民族自决的提议 C联合美国提防德国的再度崛起 D告诫美国不要过分削弱德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此题考查的是一战后英国对欧洲大陆的政策:欧洲大陆均势是其传统政策

40、,所以应该选择 D。因为俄国发生的布尔什维主义的革命让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非常惊慌 .。而一战后 ,德国民怨沸腾 ,劳合乔治担心战胜国对德国的赔偿要求如果过严可能会导致德国也发生布尔什维主义的革命 ,毕竟德国是共产主义诞生的摇篮 ,共产主义在当时的德国是很有市场的。小国有捷克波兰奥地利等国家,这些国家以前是普鲁士的领 土,所以有大量德意志民族的人。 考点:本题考查凡尔赛和约的影响。 点评: 17世纪以来一直到二战结束英国一直推行 “大陆均势 ”政策,其含义主要是英国为了维护霸主地位,依靠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欧洲大陆的列强彼此牵制和相互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实质是由英国操纵欧洲的政治天平 ,维

41、护英国在欧洲大陆的海外利益,保持英国的海上霸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论述道: “两次大战战后时期的另一个差别是, 1945年以后殖民地人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命,这与 1918年以后帝国权力的强化形成了鲜明对照。 ”“帝国权力的强化 ”指的是( ) A战胜国展开军备竞赛 B战胜国实施民族自决原则 C战胜国采取 “委任统治 ”形式 D法国寻求安全保障 答案: C 试题分析: “委任统治 ”制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战胜国所建立的通过国际联盟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的一种制度。 1919年 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签署对德的凡尔赛和约,正式签订根据国联盟约规定的 “委任统治

42、”制度,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英、法、日、比等国加以瓜分,其中,非洲和中东的部分地区归英、法等国所有;太平洋上的岛屿大多被日本占有。这一制度使帝国主义国家获得了新的殖民地,强化其在殖民地的权力,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点评:委任统治制度,是战后帝国主义国家维护殖民统治的一种新的形式。在形式上受委任国与委任统治地是一种 “保护 ”关系;实际上,委任统治制度使得英 国、法国和日本等国获得了新的殖民地。然而,列强之间的固有矛盾并未因委任统治制度的建立而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就证明了这一点。委任统治制度标志着一战后帝国主义殖民统治总

43、政策的一种新动向,即国际化地解决殖民地统治问题;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维护殖民统治出现了新的形式,即在国际联盟监督下、按国际法貌似公正地解决列强纠纷以避免更大国际冲突的形式。这种形式,取代了过去那种由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私下瓜分、直接兼并殖民地的形式。 华盛顿会议在凡尔赛体系没有涵盖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建立起帝国主义列强控制下的国际 关系格局 华盛顿体系。 “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召集者,也是华盛顿会议的最大赢家 ”,下列选项中能对这一观点给予最有力支撑的是( ) A由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会议暂时缓解了列强间的矛盾,使美国赢得了威望 B会议成功拆散了英日同盟,削弱了英国海军的优势地位、抑制了

44、日本在东亚的势力 C华盛顿会议使美国长期追求的 “门户开放 ”在中国成为现实 D美国获得了靠近日本水域的作战基地,限制了日本的海上扩张 答案: B 试题分析: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其签订的条约,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构成了 华盛顿体系 。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的海军力量并驾齐驱,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又达到了抑制日本势力膨胀的目的。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本题考查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中作用。 点评:华盛顿会议是美国不满凡尔赛体系,召集包括中国、德国、意大利等在凡尔赛会议中吃了大亏的国家,威胁以英法为首的欧洲国家以及日本,对凡尔赛条约

45、的微调。主要是规定了各国潜艇吨位,英法意不变的前提下,美日有了大幅提高;规定了对德国的援助;还有一项就是凡尔赛会议未能解决的山东问题。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同意做出让步,在中国交纳巨额赔款后,日本将山东主权归还给中国。(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清政府财政危机,向各大银行进行了贷款,以偿还各国赔款。这些借款,在清政府灭亡以后,基本都不了了之。而北洋政府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在国民军北伐,东北易帜,蒋名义上统一中国以后,也都不了了之,包括华盛顿会议的这笔赔款。)也就是说,华盛顿会议,最大的受益国毫无疑问是美国。其次是得到了贷款的德国、在太平洋上能美英平起平坐的日本以及收回了山东主权 的中国。英法意的实际损失

46、并不大,尤其是英国一向主张大陆平衡,本来也不想看到德国崩溃。意大利本身就是个弱国,没有损失已经不错了。如果非要选出一个失利者,那非法国莫属。其实法国也已经被鲁尔区糟糕的经济状况弄得一头雾水,正想找个办法脱身,美国正好为法国提供了一个契机。所以,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华盛顿体系,不失为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1939年 11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取消禁运条款,允许其它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这一法案实际上是( ) A美国援助苏联卫国战争的法律依据 B使西班牙法西斯 化的 “绥靖政策 ” C美国控制西欧实施全球战略的标志 D为英国购买美国军火量身定做的 “特别通行证 ” 答案:

47、D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知,通过这一法案英国凭借强大的海军可以购买和运输军火。故答案:选择 D项。苏联卫国战争发生在 1941年,故 A项不正确;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这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故 B项不正确。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是美国控制西欧实施全球战略的标志,故 C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 查美国在二战时期对外政策的转变。 点评: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二战前,美国的对外政策是奉行完全中立。二战爆发后,面临法西斯国家的步步进逼,在罗斯福总统的努力之下,美国逐步放弃了中立政策,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援助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美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战 ”中某重大事件发生之后,德国元首希特勒感到很欣喜 “现在我们不可能失败了:现在我们有了一个 在三千年中从未失败过的盟国。 ”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表达了一种解脱的感觉,他对战争形势作出评价 “胜利终究属于我们。 ”中国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则突然有了一种放松的感觉,破天荒地对副官说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