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浙江省绍兴市鲁迅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调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宋朝 答案: D 试题分析:北宋时期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设参知政事、 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另有御史台为全国最高检察机关。因此选 D。 考点: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依据历史概念来命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述能力。考查形式主要有 2种: 1)题干概念类,即题干提供一个概念,选项提供关于此概念的阐述,要求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
2、题干概念的阐释。在题干中出现的主要标志性词语有 “内容是 ”“标志是 ”“性质是 ”“特点是 ”准确的理解是 “等。 2)选项概念类,即题干提供现象的阐释,选项提供几个概念,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干阐释的概念。 马克思曾指出:在资本主义成熟阶段, “资本主义生产本身已经使那种完全同资本所有权分离的指挥劳动比比皆是 ”。马克思猜想的这种现 象在后来的历史上首先表现为 A荷兰、英国的 “东印度公司 ” B在垄断公司出现 “职业经理人 ” C在日本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D风行东亚的企业家族管理模式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是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A不对,荷兰、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是在资本主义
3、发展早期; C是强调政府的调控, D是强调家族管理模式,都与题干不符; 职业经理人,是指在一个所有权、法人财产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企业中承担法人财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全面负责企业经营管理,而且垄断阶段是资本主义的成熟阶段,因此 B符合题意, 考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点评:解材料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获取所引材料蕴含着的有效信息,把握好信息点,理解材料的意思。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通读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有下面四种主要经济思想。
4、 政府要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积极干预,要以 “充分就业 ”为目标 政府要扮演的是 “守夜人 ”的角色,经济发展主要靠市场、竞争和企业家的责任 政府要 减小对经济的管制,为企业减税,促进企业创新,增加供给创造需求 金银代表真正的财富,政府要支持对外贸易,并获得大量顺差,增强国家实力。作为英国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主导思想,其先后顺序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反映的是凯恩斯主义即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 20世纪 30年代,面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二战后在西方盛行; 反映的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兴起; 反映的是
5、 20世纪 70年代以来,面 对滞胀危机,西方国家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反映的是重商主义经济思想,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的早期盛行,因此 C符合题意。 考点:资本主义经济思想 点评:排列型选择题是在题干中有 “先后顺序 ”“地理位置 ”和 “逻辑关系 ”等字样和多个数字项组合而成,强调对历史知识时序性、地域性和逻辑关系的考查,即要求将题干所列的空间、时间、因果关系、对应关系等,根据题意要求(时间先后、地理位置、逻辑关系、对应关系等)排列其顺序。 美国政府于 1933年创立民间资源保护队,从事诸如森林防护、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历史景点维护等工作,每名 队员每月可得 30-45美元工资,高峰期的
6、 1936年,拥有队员达 50万人。美国政府这一行动,实质上是一种 A “以工代赈 ”方案 B社会救济计划 C产业振兴规划 D “新边疆 ”设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33年罗斯福在美国上台,实行新政应对危机,题干反映的是新政中推行 “以工代赈 ”,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因此 A符合题意。 B是表面现象; C与题干无关; D是肯尼迪总统时期提出。 考点:罗斯福新政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就是以文献、图表等材料为载体而设计出来的选择题。试题选材广泛,设置新情景、新问题,以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利用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的类型分有:文字
7、型材料和图表型材料。从材料在试题中的位置来划分有:一是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根据材料创设新情景,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二是以材料作为备选项,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 下图是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 麦迪森在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 960-2030年一书中所绘制的中国与美国、日本、苏联(俄国)在 20世纪 50年代初至 21世纪初 的 GDP 规模走势图。其中代表中日两国的 GDP 发展的曲线应该分别为 A a与 c B b与 d C d与 c D c与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美国在二战前工业产生量已经居世界第一,苏联在 20世纪 30年代工业产生量跃居世界第二 考点:近现代经济 点评
8、:解答图表型历史选择题:第一,审清设问,明确要求。设问是试题的命题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因此,做题时要带着设问观察图表,增强审题的目的性和有效性。第二,读全图表,把握方向。要认真审读图表,这包括图表的标题、图表的内容尤其是图表中的文字,还有图注。最大可能地从图表中提取全面、准确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第三,排除干扰,科学判断。解题时一定要注意题干与图表的关系、题干与选项的关系、选项与选项的关系,注意肯定法和排除法相结合、图表信息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尽量排除干扰项和无效信息做 出科学判断 某一中国古代思想家说: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
9、,使民心不乱。 ”又说: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这位思想家应是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原文大意是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通常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使那些 智者 不敢为所欲为。从事于无所成为的作为,即可以得到全面的治理。因此体现了 “无为 ”的道家 思想。孔子主张“仁政 ”,墨子主张 “兼爱 ”“尚贤 ”,韩非子主张 “法治 ”,因此 B符合题意。 考点:诸子百家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 1)随着
10、奴隶制的瓦解,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为挽回统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主张。老子主张 “无为 ”,希望社会退回到 “小国寡民 ”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仁 ”,即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 2)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主张 “兼爱 ”、 “非攻 ”,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主张任人唯贤。 ( 3)代表新 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随着地主阶级实力的增强和封建制度的确立,对于如何改造社会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孟子主张实行 “仁政 ”,目的是调和阶级矛盾,以利于封建统治。荀子 “制天命而用之 ”的思想体现了上升时期的地主阶级利用自然,
11、发展生产方面的朝气和信心。 ( 4)韩非子的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他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要根据现实的变化来制订政策,这种主张变法革新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为结束诸 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 统一中国后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子理论的应用。因而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 钱穆先生认为: “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 “理 ”有 “科学 ”之含义的是 A “仁 ”是道德价值的终
12、极源泉 B通过 “格物 ”获得知识 C “三纲五常 ”是道的价值内涵 D “正君心 ”才能天下平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 ” A C D不对,这三项体现的是伦理道德方面; B符合,体现了朱熹的认识论: “物 ”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格物致知 ”强调通过读书、学习、考察等方法探究理,体现了认识方法上有一定的科学性。 考点:程朱理学 点评:所谓 “格物致知 ”原出于礼记 大学,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皆以 “格物致知 ” 为前提。(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所谓 “格物 ”就是指 “即物穷理
13、 ”。 “格 ”字有二义,一是 “来 ”的意思,格物也就是“达于物 ”,或者 “即于物 ”的意思;二是 “穷至 ”、 “极至 ”的意思,所谓格物也就是就物而穷理。对于 “物 ”,可训为 “事 ”或 “理 ”。程、朱主张就世间万事万物而体认天理。格物穷理,是教人从待人接物的具体事情中去体认道学家所讲的天理。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则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 “致 ”,有推致和穷尽两重意义,这和 “格 ”字的意义相近。致知是指通过格物达到对于天理的真知。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这
14、一观点 A批判了古代中国皇权独断性、随意性的弊端 B反映了军机处建立和密折制推行后的政治现实 C是对当时西方要求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呼应 D说明作者跳出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传统思维逻辑 答案: A 试题分析:这一观点出自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主张,批判封建君主专制,A符合题意。 B不对,军机处建立和密折制推行是在雍正时期; C不对,明末清初思想家并没有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D不对,明末清初思想家并没有超越传统儒学的范畴。 考点: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
15、实和要求, 找出正确选项。 解题方法:此类选择题题干中的材料信息是命题者提出问题和学生解答问题的依据,因此解题的关键是获取所引材料蕴含着的有效信息,把握好信息点,理解材料的意思。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通读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下图是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的 “斩竹漂塘 ”、 “荡料入帘 ”插图,图中所示的这项古代中国重要发明 A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 B经毕升改 进而出现革命性变革 C在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 D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16、 答案: C 试题分析: “斩竹漂塘 ”、 “荡料入帘 ”反映的是造纸术。 A不对, 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 B不对,经毕升改进而出现革命性变革的是印刷术; D. 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的是活字印刷术; C符合题意。 考点:四大发明 点评:用表格法归纳四大发明 项目 出现 成熟 应用 传播 造纸术 西汉(甘肃省放马滩纸为证明) 东汉蔡伦的 “蔡侯纸 ” 中国传统的造纸工业 唐传入阿拉伯,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和北非,欧洲殖民者传入世界其它地方 印刷术 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 北宋毕升的 “活字印刷术 ”,欧洲人的 “活字印刷机 ” 经书、书籍读本、纺织品花纹印刷 宋元时期传入阿拉伯,
17、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和北非,欧洲殖民者传入世界其它地方 火药 古代炼丹中出现 唐朝时用于军事,火药武器的出现 广泛应用于军事,热兵器时代开端 宋元时期传入阿拉伯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和北非,欧洲殖民者传入世界其它地方 指南针 战国时的磁石指南 宋朝时用 “磁针指南 ”,制成指南针 应用于航海 宋元时期传入阿拉伯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和北非,欧洲殖民者传入世界其它地方 晚清一位思想家说: “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媚大盗。 ”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这位思想家是 A梁启超 B严复 C谭嗣同 D孙中山 答案:
18、C 试题分析:谭嗣同说 :“二千年之政 ,皆秦政也 ;二千年之学 ,皆荀学也。 ”梁启超变法通议,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严复:封建君主是 “大盗窃国 ”,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观今日之世变 ,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孙中山: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因此选 C. 考点: 19世纪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 主要历程 代表 主张 背景 意义 特点 开眼看世界 封建士大夫:林则徐、魏源 四洲志各国律例;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 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日深;西学传入;有识之士倡导等) 关注世界;思想启迪
19、。 军事科学技术(器物层次)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封建地主阶级代表: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洋务派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 付之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技术层次,付之实践。结果失败 维新 变法 思想19世纪 早期 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王韬、郑观应 发展资本主义。但没有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 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资本主义出现;西学的传入等。 为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 初涉政治制度层次,没有付诸行动。 90年代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实行变法维新
20、。 相关试题 2011-2012学年浙江省绍兴市鲁迅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调测历史试卷(带)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 3号启航商务大厦 5楼 邮编: 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 ICP备09188801号 粤教信息 (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 “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孙中山的这一思想 是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 反映了他维护人民利益的愿望 实质是为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 理论上解决了建立
21、政权的问题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属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 不对,三民主义是为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不对,理论上解决了建立政权的问题的是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因此 A符合题意。 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排除法最适合组合式历史选择题,它包括排错法、排异法、关键词排除法和定位排除法,等等。 一、排错法 所谓排错法,就是在题干是正向选择的前提下,排除观点错误或部分观点错误的题支。这种方法具有快捷、准确的特点。 二、所谓排异法 所谓排异法,就是排除本身正确而与题干无关
22、的题支。 三、关键词排除法主要分为范围关键词排除法、主题关键词排除法两种 1、范围关键词排除法 所谓范围关键词排除法,就是指题干确定了某一个范围(如时间、地点、人物、领域等),由此便排除了与此范围以外的题支。 2、主题关键词排除法 所谓主题关键词排除法,就是指题干确定了某一主题,便可排除与此主题无关的题支。 四、定位排除法 定位排除法,是指把某一个序号固定在某一个应有的位置,排除不符合该情形的选项。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多个历史事件的排列时间顺序或者因果关系。这种类型的组合单项选择题,利用这种方法,有时只要确定排在第一或最后的序号,排除不符合这个条件的其他选项,一步就能选出正确答案:。 阅读申报的部
23、分记事,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年份 记 事 1918 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 1932 连续发表题为剿 “匪 ”和造 “匪 ”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 “围剿 ”。 1937 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 1938 香港版出刊。 A. 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B. 申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 C. 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中国新闻事业 D. 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答案: B 试题分析: “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 ”说明 A. 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正确; “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
24、”说明 C. 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中国新闻事业正确;综合材料说明 D. 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 定的史料价值正确; B无从体现,而且申报以独立精神为办报宗旨,因此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的说法不成立,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社会生活 点评:否定型选择题也叫逆向选择题。此中题型在试题中有 3个备选项是符合历史事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要求将另一个不符合要求的选出来。主要特点是: 1) 从题干结构上看题干中有表达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词,如 “不是 ”“不包括 ”“没有 ”“不正确 ”“错误的 ”“无关 ”“不符合 ”“不属于 ”“表述错误的 ”等。 2) 从能力要求上看除考察历史学科的一般能力
25、外,还突出考查同学的逆向思维能力。有别于 同学们的思维习惯,容易产生失误。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是江泽民提出的 “三个代表 ”思想之一,其提出的主要时代实践背景是 A中国共产党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 B城市改革深入,企业自主权扩大 C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江泽民提出的 “三个代表 ”思想是在 21世纪初期, B不对,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是在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不对,城市改革深入,企业自主权扩大是在 20世纪 80年代; C不对,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是在 20世纪 90年代; 21世纪初期,社会
26、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因此选 D。 考点: “三个代表 ”思想 点评:因果型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概念。需要注意的是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往往容易混淆。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键作用、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本质原因,一般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存在、阶级本质、客观规律或是事物的内因等。主要原因是指在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原因。而在人为和自然因素、 内因和外因中,人为因素和内因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通常主要原因一般不与根本原因并列于题中。直接原
27、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近期表面现象,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一般是分析出时间关系或逻辑关系上最为接近的因素。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这一方针出自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答 案: C 试题分析: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四日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司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 A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
28、育法自 1995年 9月 1日起施行; B不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于 1949年 9月通过; D不对, 为了提高广大劳动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工农干部的深造和国家建设事业的促进,改善中国教育的不均匀现象。于一九五一年十月一日政务院公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并且施行。 C符合题意。 考点:新中国教育 点评:随着全国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完全确立,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新型人才和劳动者成为中国教育的主要任务。毛泽东提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政府明确提出 “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
29、刘少奇从中国实际出发,倡导 “两种教育制度 ”,即全日制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这对开创普及教育之路和改变教育脱离生产实际,以及后来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都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16世纪后期,文艺复兴逐渐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以优雅流畅的语言、丰富细腻的情感、隽永深刻的哲理,对人文主义思想进行了精彩的概括。其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是 A霍布斯的利维坦 B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C薄伽丘的十日谈 D马丁 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 霍布斯的利维坦代表早期启蒙思想; D不对,马丁 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标志宗教改革的开始, AD 与文艺复兴没有直接关系;C不对,根据所学,文艺复
30、兴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也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早期如十日谈等作品,虽然讴歌了人性,但主要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说的大多是男欢女爱,而作为生物种群的最高级动物,人类应该有更高的追求。随着运动的发展,文艺复兴也逐渐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莎士比亚 (15641616) 就是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莎士比亚的作品,以优雅流畅的语言、丰富细腻的情感、隽永深刻的哲理,描写、抒发、刻画了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歌颂了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据此本题 B项说法正确。 考点:文艺复兴 点评:人物型选择题即以人物的活动、评价为主要考查内容的选择题。主要从以下 3个方
31、面: 1)考查人物的活动。 2)考查人物的观点、思想、主张。 3)考查对人物的综合评价。 【方法小结】 1)要准确记忆历史上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 2)除准确记忆、区别不同人物的观点主张外,还能对其分析比较。 3)要能初步运用历史知识,客观地全面地对人物进行评价。 近代有一位思想家主张: “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联合的个人又 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 ”这一观点体现的理论是 A阶级斗争说 B社会契约论 C三权分立说 D天赋人权说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阶级斗争说指对抗阶
32、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是根本利益对立的阶级之间相互冲突的表现,是解决对立阶级之间矛盾的基本手段; C 不对, 三权分立说指国家行政、立法、司法三种权力既彼此分立又彼此制约; D不对, . 天赋人权说实际上就是人在自然状态下就已经享有的权利,所以也有人直接把它称作自然权利;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 B符合题意,材料出自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 “共同意志 ”,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考点:启蒙思想 点评:概念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
33、准确理解和把握或对历史事实正确的表述,设计者惯用的迷惑考生的手法,就是在备选项的遣词造句上做手脚,或偷梁换柱,或以偏概全,或鱼目混珠,或以本代末。其在题干中多提出一个基本概念,选项多是立足于对历史概念内在规律和本质的把握。 解 题方法:解答此类题目,主要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把握,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定量、定性分析,正确地界定历史概念。同时要能识破题目的“陷阱 ”,仔细辨识有关词语的含义,鉴别其正误。 艺术是时代精神和风俗的一定反映。关于下列四幅画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中国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抨击了俄国的落后和残酷,是标准的现实主
34、义绘画 C梵高的向日葵体现了绘画进行色彩时结合了当时光学研究的成果 D格尔尼卡采用了写实主义和印象主义两大派画技 来揭露德国法西斯的罪恶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表述正确,中国文人画重在抒发情感; B表述正确,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属于现实主义美术; C表述正确,梵高的向日葵属于印象派美术; D表述不正确,格尔尼卡采用了现代主义派画技来揭露德国法西斯的罪恶,因此符合题意。 考点:中外美术 点评:逆向型选择题(否定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取否定式提示或限制,如用 “不是 ”、 “无 ”、 “没有 ”、 “不正确 ”、 “错误的 ”、 “不包括 ”、 “无
35、关的 ”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它主要适用 于难度稍大的组合型选择题和逆向型选择题,重在考查学生再现史实和比较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选择题,一般采用如下方法: ( 1)正向思维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 2)假设反正法:即假设此项正确,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原理往下推,看其得出的最终结果是否符合史实,或结论是否正确。 ( 3)逆推法(排除法),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不相符合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取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 20世纪 20年代,郑贞文的独幕话剧爱之光曾经在中国风行一时。剧中有 4位人物:理学博士、泰谟( Time,男)、石佩 姒( space,女)和光
36、神。全剧描写理学博士借 “光神 ”之助,撩开了泰谟和石佩姒面纱,发现他们二人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反映了 A进化论开始影响中国社会和政治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怀疑 “理性 ”思潮兴起 C新文化运动使中国文艺得到复兴 D爱因斯坦相对论对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对,进化论开始影响中国社会和政治是在 19世纪末维新变法时期,而且材料也没有反映进化论; B不对,从理学博士一角来看,并不是怀疑“理性 ”思潮; C不对,新文化运动兴起是在 1915年,而且主要是解放思想,而非使中国文艺得到复兴; D符合题意,借 “光神 ”之助反映了相对论思想。 考点:相对论 点评:德国物理
37、学家爱因斯坦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大,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广义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 下列事件发生在 1984年的有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邓小平提出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国务院决定开放宁波、温州等 14个沿海港口城市 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83年 10月 1日,邓小平为北京
38、景山学校题词: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这为新时期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因此 事件不是发生在 1984年。 都是发生在 1984年。 考点:新中国政治、经济、教育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主要有 3种形式: 1)双序式。即试题有 2个正确的序号。2)三序式。即试题有三个正确的序号。 3)不定式。即试题正确的序号不定。命题有以下可能: 1)小切口型。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此类题的跨度不大,但分析深,角度广,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2)大跨度型。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类题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主要考查归纳和比较
39、能力。 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 “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 这真是任何使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据此,下 列表述正确的是 A “陈腐世界的代表 ”是指清政府 B “贱买贵卖的特权 ”说明该战争的性质是商业战争 C “对联式悲歌 ”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 “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 ”体现出了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答案: A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来说,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对英国来说,是打开中国市场的侵略战争, BD不对;由于英国综合国力强大,清王朝腐朽落后,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因此中国战败
40、, C不对;只有 A表述正确。考点:鸦片战争 点评:评价型选择题侧重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不着眼于 “是什么 ”,而着眼于 “为什么 ”。 1:坚持正确的立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同一事件的评价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要坚持正确的立场,如国际主义立场,爱国主义立场,民族团结的立场,社会进步的立场,改革探索、勇于创新的立场。 2:坚持正确的标准。要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即一切历史活动凡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就应该肯定。 3:坚持 “三个有利于 ”,即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 “在中国革命史上是破天荒的
41、举动。早在十九世纪就开始进行的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运动,经历了无数次斗争。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还没有哪一个阶级或政党,能够正面提出这一政治主张,从而找到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钥匙。 ”寻找到这一 “钥匙 ”最初是在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共一大的内容: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中 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因此 B符合题意。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点评: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
42、然一新,其中 “新 ”在哪里? 思想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阶级基础:代表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 革命纲领: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下列对下边所示 “同盟会党员证 ”的释读,不准确的是 A说明同盟会有明确的政治纲领 B所使用的 “庚戌年 ”为公元 1910年 C属于直接史料,对辛亥革命研究有较高的价值 D反映了中华民国成立后,同盟会会员不断扩大的史实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可归为逆向选择题一类,考查学生对信息的解读能力。从 “同盟会党员证 ”上的文字明显具有政治纲领和时间的记录,具有研究辛亥革命的较高价值,根据干支纪年法,公元 1910年
43、为 “庚戌年 ”。 ABC表述正确, 1910年,民国尚未建立,而且仅从一张同盟会党员证无法得知同盟会会员不断的扩大的史实。因此选 D。 考点:近代民主革命 点评:本题以图片为载体,解答此类历史选择题:第一,审清设问,明确要求。设问是试题的命题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 。因此,做题时要带着设问观察图表,增强审题的目的性和有效性。第二,读全图表,把握方向。要认真审读图表,这包括图表的标题、图表的内容尤其是图表中的文字,还有图注。最大可能地从图表中提取全面、准确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第三,排除干扰,科学判断。解题时一定要注意题干与图表的关系、题干与选项的关系、选项与选
44、项的关系,注意肯定法和排除法相结合、图表信息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尽量排除干扰项和无效信息做出科学判断 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以下报道: “路方面消息,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由 济南开出,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 不明 。南下各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 ”(注: 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历史背景是 A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 B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局势吃紧 C内战全面爆发,华北战事频繁 D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 答案: B 试题分析: “沪平通车至济南 ”和 “津浦客车通车至沧州 ”说明平津形势紧张。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材料中的 “沪平通车 ”、 “津浦客车
45、则仍开至沧州 ”、“均甚拥挤 ”等反映了全面抗战爆发后,交通中断,难民逃难的情景。故选 B。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 阅读材料。认真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性选择题的基础,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 2)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在读懂材料后,要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客观。 3)对材料来源、作者、时间进行分析,根据材料来源及作者对材料反映的史实的态度,准确的做出判断。 下边这一历史图片反映的史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A建国伊始即获得苏联的外交承认 B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C “重返联合国 ” D正式加入世
46、界贸易组织 答案: C 试题分析:这是幅著名的历史图片,第 26届联大会上的中国代表席,左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右一为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这次联合国大会护肤了新中国的合法地位,因此乔冠华放声大笑。 C符合题意。 考点:新中国外交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就是以文献、图表等材料为载体而设计出来的选择题。试题选材广泛,设置新情景、新问题,以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利用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的类型分有:文字型材料和图表型材料。 雅典人追求民主政治( demokrafia),用 “人民( demos) ”与 “统治( kratos) ”合成这一名词强调其意义,并在实践中不断改
47、革、创新制度。最能体现民主政治( demokrafia)一词含义的制度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会议 C陪审法庭 D十将军委员会 答案: A 试题分析:用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话来说, “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手里 ”,即雅典的国家管理大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里。这首先表现在公民大会的人员组成与职责上。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有雅典公民都是大会成员,凡国家安全、对外政策、官员审核等问题,任何公民都有权讨论发言与投票表决。尤其是国家公职人员,一年任期内要经 10 次公民大会的资格审查。这充分体现了公民对国事所具有的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其次表现在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及其他军事、行政机关的人员构成及运转原则上。 B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关; C是最高司 法机关; D是最高军事机关;因此 A最能体现民主政治的广泛性。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点评:最佳选择题 此题型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辨证思维能力。特点是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他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 “最主要 ”、 “最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