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上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2010年 10月 16日,世博会迎来某国国家馆日,当天,新民晚报从 “重回美索不达米亚、硝烟散尽文明复兴、一波三折牵手世博 ”三部分报道了该新闻。请问当天是下列哪国国家馆日 A埃及 B印度 C伊拉克 D墨西哥 答案: C 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历史发生重大转折,这个转折主要指的是 A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 B欧洲经济发展超过了亚洲 C世界由分散逐渐地走向整体 D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答案: C 有学者认为, “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 ”。这主要是因为它 A超越了英国 1689年的
2、权利法案 B克服了美国独立宣言的局限性 C成为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D对民主思想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答案: D 恩格斯说: “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有另外一个人扮演的,这点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即每当需要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恺撒、克伦威尔等。 ”这段话的含义是 A英雄人物应时代需要而产生 B英雄人物的出现完全是历史的偶然 C英雄人物的活动是受历史规律支配的 D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并不重要 答案: A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 “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
3、美丽艺术品。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很强可推广性 B美国的联邦制度就像中看而不中用的美丽艺术品 C美国的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 D美国的联邦宪法是美国人排除外部思想的影响而独自发明的 答案: C 解里轩在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写道: “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正直的思想家不得不重新开始思索人类的命运,寻找能够克服资本主义弊病、解脱劳动大众苦难的新的道路,从而产生了各种勾画未来社会图景的思潮、理论和学说。但是 这种种构想都成为不可能实现的空想,按照这些构想进行的社会实验也都归于失败。 ”这里的 “正直的思想家 ”是指 A启蒙思想家 B科学社会主义者 C空想
4、社会主义者 D共产主义者 答案: C 英国学者韦尔斯说日本 “1866 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的民族, 1899年,它已经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 ”促使日本发生如此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门户开放,深受西方影响 B发动战争,开拓殖民市场 C推翻幕府,扫除封建障碍 D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 答案: D “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这样一个国家。 ”“(德意志)这个巨型怪物成为一个软如海绵的无抵抗能力的联合体 ”。主要反映了德意志 A处于四分五裂的政治状况 B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 C恢复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 D建立了许多自由城市 答案: A 俄国 1861年改革使俄国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主要
5、是由于 A农民获得人身自由 B农民获得私有土地 C地主获得大量赎金 D沙皇摆脱统治危机 答案: A 19世纪中后期,美国、德国、日本三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其相同的政治原因在于 C. 大力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 D. 不断推行消灭封建残余的改革 答案: B 下列世界工业生产指数表(以 1913年为 100)反映了 1850 1913年世界工业发展状况。指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包括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贩卖黑奴获得巨额利润 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A B C D 答案: C 恩格斯说: “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
6、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 ”这段话表明恩格斯认为 19世纪晚期出现的垄断组织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的本质正在转变 B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全面实施计划经济 C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局部调整 D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发生了变化 答案: C 下列各项中,与图中杂志的创办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二次革命 B保路运动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D 法国史学家马克 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 “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变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 ”马克 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 A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 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C抓
7、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答案: A 1845年上海土地章程的产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特有的现象,其影响重大,被视为租界设立之根本依据。根据这个文件所建立的应该是 A英租界 B美租界 C法租界 D日租界 答案: A 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 20 世纪 20 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 “近来海上女界旗袍盛行 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 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 ”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文明开化之风流行 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A B C D 答案: C
8、 据洛阳伽蓝记记载: “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 ”,这一地区 “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 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 ”。上述材料表明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 B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发展 C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D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的兴旺 答案: D 辞海中 “陶片放逐法 ”的解释: “(雅典 )每年初召开民众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 (通常认为是六千票 ),则被放逐国外十年。 ”下列对这一法规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奴隶制法律的严酷性 B表明了雅典物质文化水平较低 C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 D反映
9、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充分成熟 答案: C 下列各项中,宣扬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受是苦,一切法空,涅盘寂静 ”的宗教典籍是 A古兰经 B大藏经 C圣经 D 吠陀经 答案: B 某历史探究小组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 “参考文献 ”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书籍),据此推断,该研究课题可能是 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 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代希腊文化 A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B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C古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D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答案: A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
10、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下列选项属于干支纪年的是 A琶琶行 “元和十年 ” B梅花岭记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 C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 D五人墓碑记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 答案: D 有一位同学收集某地考古资料后得出这样的认识:这一文明存世的时间与中原的夏、商、周王朝所处时代大致相近,但不论是玉器,还是金器、铜器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形成了具有地方特征的文化。你觉得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A中国文化的整体统一性 B中国文化的多元发展 C不同文化间的相互排斥 D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流 答案: B “封建社会 ”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图所示
11、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分封制度 B封建土地所有制 C三公九卿制度 D郡县制度 答案: A 今天我们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有创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思想,它是 “仁者,爱人 ” 贵贱有 “序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有教无类 ” A B C D 答案: B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 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 46郡。某学者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史记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史家的研究论文 D秦简的记载 答案: D 下列各项中,你认为哪种情况不可能是真实的 A公元前 219
12、年,太仆王某奉命给秦始皇购买上等良马。 B公元前 228年某日,一官员称呼嬴政为大王,未受斥责。 C公元前 202年某日,身在咸阳的小苏给家人写了一封信,用的是小篆。 D公元前 218年某日,张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尉负责治安,并享有皇帝所赐一块封地。 答案: D 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将 A交唐太宗定夺 B交兵部出兵攻击 C交门下省审议 D交内阁裁定处理 答案: C 学完 “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
13、创立者 大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答案: D 下列选项中,符合资治通鉴的写作年代、体系和选材原则的是 A汉武帝生平集中于单篇 B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收入其中 C唐太宗事迹按时间叙述 D成吉思汗西征路线详细记载 答案: C 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水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它反映了我国古代 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情况 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自耕农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营方式 A B C D 答案: B 综合题 诗文证史 某校高三历史老师布置同学们
14、自学现代史学名家一课,小王同学对陈寅恪提倡的 “诗文证史 ”方法特别感兴趣,查找到以下材料,并提出若干问题: 材料一 诗文证史法,或曰诗史互证法,即一方面以诗文或小说来证史,或补正史事的阙误,或别备史事的异说;另一方面,以史来证诗文或小说,或考证作品的今典,或寻绎诗文的通解。 材料二 以诗史互证,自推陈寅恪先生为最著。陈先生才思高敏,学养深厚,能就诗史曲折互证,成其新解。他说: “我之所以要搞唐诗证唐史,是因为唐代自武宗之后的历史记录存在很多错误。但唐代的诗歌则保留了大量的历史实录,唐史的复杂性与接触面广这些特点,都在唐诗中有反映,成为最原始的实录。文章合为时而作,所以唐诗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
15、现实 ”。 摘自上师大古籍研究 所虞云国陈寅恪史学方法论 问题:( 8分) ( 1)依据 “诗文证史 ”法,如进一步探究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和希腊的历史,你认为应该特别重视哪些史诗的证史价值? (3分 ) ( 2)除 “诗文证史 ”的研究方法,请再举一例证史方法并作简要介绍。( 3分) (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 “诗文证史 ”这一治史方法?( 2分) 答案:( 1)史诗:两河流域 吉尔伽美什、古代印度 摩珂婆罗多或罗摩衍那、古希腊 荷马史诗等。( 3分 ) ( 2)如 “图像证史 ”。 “图像证史 ”是指在正常的历史研究中采用图像、图画、 图表等手段对所涉及的历史进行梳理 ,证
16、实的过程(举例 1分,也可举如 “考古发现 ”或 “文物证史 ”、 “考古与文献互证法 ”等证实途径或方法。介绍 2分,言之有理即可。共 3分) ( 3)利:这种方法使历史研究拥有更丰富、形象的文学史料作为印证;将文史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历史研究视野、材料和方法上,都开拓出新途径。弊:诗歌及小说等仍属文学作品,具有夸张或艺术加工,不能等同历史。 (能从辨证角度看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共 2分) 大国崛起 从北京往西大约 8000公里,就是欧亚大陆的西部终端。从这里跨过一道海峡,有一个岛国,国名叫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我们通常称作 “英国 ”。这个国家的面积仅有 24万平方公里,在
17、今天也只有 6000万人口,但是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它却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原本在海洋中安详飘荡的小岛,孕育了超凡的能量,改变了自己,也影响了世界呢? 摘自大国崛起走向现代(英国)解说词 问题:( 13分) 请叙述英国自 15世纪 20 世纪初 “改变了自己,也影响了世界 ”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答案:世纪末,君主专制形成以及颁布了一系列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政策; 15、 16世纪 开始的圈地运动客观上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17世纪英国革命及君主立宪制度确立,英国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启蒙运动发端于 17世纪的英国,洛
18、克提出了政治分权学说,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也影响了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为近现代世界各国的变革提供了锐利的武器; 18世纪开始的英国工业革命与使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 ”并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法、德、美等欧美国家也开始迈上了工业化的道路;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 19世纪中 后期英国建立起“日不落帝国 ”,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历史事件及影响分别给分,其中事件 5分影响 5分,文字组织 3分共计 13分。) 康熙王朝 情景一:主题 康熙帝与中西文化 1674年,康熙 命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铸造便于携带的
19、轻巧大炮,他亲临卢沟桥炮场检验,赞扬 “西洋炮甚利,且轻便易运。 ”所造 350门炮在平定三藩之乱中大显神威。为嘉奖南怀仁,康熙封他工部侍郎。但是据史料记载,康熙帝的统治政策中也有推崇孔孟之道、程朱理学,重新提倡八股文,允许妇女缠足等内容。 情景二:主题 ? 康熙帝在不同时期写的两首诗 问题:( 10分) ( 1)根据情景一,你能从材料中汲取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 2分) ( 2)情景二的诗词分别涉及哪些历史事件?( 2分) ( 3)参照情景一主题,为情景二拟定一个主题。(字数不超过 10 个)( 2 分) ( 4)综合情景一、二,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角度,对康熙帝的贡献作简要评述。( 4分)
20、答案:( 1)信息:康熙帝尊重科学,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利于统一;他对儒家伦理道德的运用有利于缓和满汉民族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但同时也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开化和进步;(任 2点 可得 2分) ( 2)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2分) ( 3)康熙帝与国家统一( 2分) ( 4)康熙帝 “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打击了各种分裂势力;通过引进西方科技,促进国家和文化发展; “推崇孔孟之道、程朱理学 ”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但 “提倡八股文,允许妇女缠足 ”却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开化;总之,从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方面,康熙帝做出了巨大贡献。
21、(能充分结合材料,史论结合的进行文字组织, 4分) 思想引领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 ” 普罗泰格拉(古希腊哲学家) 材料二:(中世 纪)天主教神学 是当时唯一的意识形态,天主教会无孔不入地渗透在中世纪欧洲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每一个毛孔,钳制着人们的一切活动。 历史必修 教师教学用书岳麓书社 2005年版 材料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台词: “人是 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 材料四: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 伏尔泰 问题:( 12分) ( 1)材料三与材料四反映了什么历史运动?两者指导思想有何不同?( 4分) ( 2)材料三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一
22、有何关系?( 1分)为什么?( 2分) ( 3)请结合 上述材料,概述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简要历程。( 5分) 答案:( 1)历史运动:材料三文艺复兴,材料四启蒙运动;指导思想:材料三人文主义,材料四理性主义( 4分) ( 2)继承与发展。( 1分)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兴起,表面上复兴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2分) ( 3)古希腊先哲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他们的思想主张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1分)中世纪封建神学统治西方近千年,个人意识惨遭压制,人文主义思想几近湮灭。( 1分)文艺复兴中的思想巨人,抨击封建教会的虚伪和腐败,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提倡追求自由
23、和幸福,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人文主义 ”旗帜高高飘扬。( 1 分)启蒙运动思想家高举理性的旗帜,批判宗教迷信、封建制度和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强调人的尊严,追求自由平等、主张人权神圣不可侵犯,人文主义思想达到新的高度。( 1分)行文表达( 1分) 两宋繁荣 曾担任亚洲研究协会主席的美国学者罗兹 墨菲称宋朝是中国的 “黄金时代 ”,在亚洲史中他这样评价宋朝,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 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 宋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联系相关史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0分) 答案:政治方面:宋重文轻武、文官体制的
24、确立,科举选拔大量的人才、政治相对清明; 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农业(苏湖熟天下足等)、手工业(纺织制瓷造船)、商品经济(交子、城镇商业等);科技方面:以印刷术为代表的三大发明等科技领先世界,对世界文明、欧洲历史发展进程产生深远影响;梦溪笔谈等;对外交往方面: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与亚非的交往,促进世界文明的交流。 总之宋朝政治稳定、相对清明,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发达,科技创新领先、对外交往发达,是世界上文明 史上辉煌的一页。 (从以上任意 3个角度理解即可,每个角度 3分,文字组织 1分,共 10分) 罗马征服 从一个城邦到地跨三洲大帝国,罗马的发展史在欧洲和世界历史上写下极其重要
25、的一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世纪的罗马疆域图 材料二 问题:( 12分) ( 1)观察地图,指出罗马帝国最强盛时期疆域的四至?( 2分)这一疆域内包括哪些古代文明区域?( 2分) ( 2)概述罗马法律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4分) ( 3)如何理解 “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 4分) 答案:( 1)四至:东 两河流域、西 不列颠、北 多瑙河、南 北非;( 2分)文明区域:古代埃及、古巴比伦、波斯、古希腊、古罗马等。( 2分) ( 2)过程: “十二铜表法 ” 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罗马法体系的渊源;“公民法 ” 罗马政府在不同时期制定或颁布了一系列仅适用于罗
26、马公民内部的法规和文献; “万民法 ” 罗马国家相继通过和颁布了一系列决议或法令,逐渐形成为一种适用于境内各民族的共同法律;历代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及法学家,进一步充实罗马法的内容。( 4分) ( 3)理解:罗马法影响方面 古代罗马的法律体系是古代世界 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古代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罗马法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比较完备的形式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则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4分) 社会转型 材料一 关于 “社会转型 ”的含义,在我国社会学学者的论述中,有多种理解,其中一种观点认为 “社会转型
27、”是指社会结构变动,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具体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 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所谓 “三大阶段与两次转型 ”:三大阶段,亦即封建、帝制与民治是也。两次转型,分别是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 -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前后与秦皇汉武之间 这次转型时,由于我们内部的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促使我们的社会政治结构非转型不可,那是主动的。第二次社会政治大转型 -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实在是从割让香港之后才被迫开始的。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问题:( 25分
28、) ( 1)依据材料二,指出 “两次转型 ”存在怎样的不同?( 4分) ( 2)根据 材料二,选择 “两次转型 ” 中任一次,试述这一转型是如何完成的?( 6分) ( 3)综合以上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某一 “社会转型 ”历史时期的理解。( 15分) 答案:( 1)原因和方式不同:第一次由 “经济大变革 ”引发 “政治体制 ”上的主动转型,即 “由于我们内部的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促使我们的社会政治结构非转型不可,那是主动的 ”;而第二次由 “外来侵略 ”引发 “政治体制 ”上的被动转型,即 “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实在是从割让香港之后才被迫开始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29、共 4分) ( 2)第一次 : 春秋战国,连 年征战,社会动荡,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生了急剧变革。历经 500年的逐渐积累,由西周的 “封邦建国 ”体制变为秦的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完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 6分) (其他能围绕核心知识展开叙述也可,如西周 “封邦建国 ”体制的确立 春秋战国的连年征战 秦的统一 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 ( 3)本小题采用 SOLO 评分法。 第一层次,前结构: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 1分 第二层次,单点结构: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 2-4分 视角:仅结合 某一社会转型期某一方面进行 论述 第三层次,多点结构
30、:使用多个线索或综合上述两则材料,进行单一维度地解释。 5-7分 视角:能结合材料一 “社会转型 ”概念或材料二 “两次转型 ”的说法,就某一社会转型历史时期的多方面表现进行论述。 第四层次,关联结构: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8-12分 视角:能综合材料一、二的观点,在第三层次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 “社会转型 ”历史时期的某些普遍性现象或规律性认识。 第五层次,抽象拓展结构:能够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并进行更为抽象的提炼和概括。 13-15分 视角:能对问题的核心概念 “ 社 会转型 ”,作出比较准确的理解,如可以就和这一概念的广义、狭义方面进行把握和理解;也可以就 “社会转型 ”时期普遍性与特殊性等特点进行论述;还可以从 “社会转型 ”历史时期发生原因和背景、表现、启示与思考等方面进行分析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