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届广西河池高级中学高三第六次月考文综历史卷 选择题 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龙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蛇身、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鱼尾、口角有虎须、额下有珠的形象。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以此看来,龙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文化 A多元一体,综合创新的文化精神 B现实和浪漫相结合的文化特征 C刚劲、豪爽、质朴的多民族色彩 D变幻无穷、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 答案: A 1964年,董必武来到浙江嘉兴南湖,挥毫题诗曰: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以下史实与诗中所记事件相符的是 A制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确定国共合
2、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C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D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领导工人运动 答案: D 美国哲学家杜威在 1919年访问中国时评论道: “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特别是关于社会和经济方面的。 ”据所学知识, “现代的和新的思想 ”的核心是 A马克思主义 B白话文学 C民主和科学 D三民主义 答案: C 据虞和平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历程统计:民国之前,军阀官僚多热衷于买地建屋,对工商业投资甚少。 1912-1922年的 11年中,共有 547人次的军阀官僚私人投资和创办了 197家企业。这主要反映了 A军阀官僚已全部资产阶级化
3、B “振兴实业 ”潮流的巨大影响 C军阀割据混战需要工商业的支撑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答案: B 近现代中国某部宪法规定: “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该部宪法的颁布 A表明中国政治体制的重大改变 B说明临时大总统的权利仍至高无上 C使宪政体制在中国得到真正实现 D说明民主革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答案: A 从国闻报的发行到国民报的发行,主要反映了当时 A报纸因文化专制而发行十分困难 B民族企业生存环境恶劣 C思想解放不断走向深入 D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答案: C 马克思指出:中国在 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
4、易所引起的金银流失,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造成了两个结果:旧税捐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新税捐。由此带来的主要历史影响是 A中国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B激化社会矛盾,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 C白银大量外流,导致银贵钱贱 D清政府被迫 “师夷长技以自强 ” 答案: B 近代中国翻译的外国著作 以上译著重点变化的主要相关历史背景是 A中国人的宗教意识逐渐淡薄 B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深化 C中国沦为资本主义经济附庸 D清政府自救运动的开展 答案: D 明代归有光说: “古者四民异业,至于后世士与农商常相混。 ”这种 “士商相混 ”趋势在明清时期愈演愈甚。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出现
5、为市民立言的 “异端 ”思想家 B明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促进了赋役征银措施的推行 D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案: A 780年,杨炎推行两税法,该法的特点是 A以丁身为本,输庸代役 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C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 D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答案: D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享有 “文明之母 ”美称的应该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答案: B 战国时,孟子游说各国,大谈夏商周三代的德政,但几乎得不到任何人的回应,梁惠王 “以为(孟子)迂远而阔于事情 ”,对孟子所说不感兴趣。孟子对齐宣王所谈的 “仁术 ”与 “恒产 ”之类统一天下的 “王
6、道 ”,齐宣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的这种遭遇反映了当时 A儒家思想保守迂腐失去了活力 B孟子夸夸其谈不受各国君主的欢迎 C富国强兵争雄天下是主要趋势 D百家争鸣局面使儒家思想无法独尊 答案: C 综合题 ( 3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数千年来,中国人都以 “中国 ”与 “四夷 ”(即周围世界)相对称,也就是用 “中国中心 ”的 世界坐标轴来认识世界,并而构成自己的自足发展的大陆帝国体系。 核心价值观是 “天下国家 ”观和 “夷夏之防 ”的儒家理论,它们转化为中国人的 “自我形象 ”意识,成为支配从中国统治者一直到普通人的思维定势。当近代西方商人、传教士、外国使节来叩击中华帝国大门时,我国朝廷
7、对当时国际社会懵然不知,仍然一概视为传统的 “藩属 ”。采取卑视和抚绥的政策 为了适应中国的 “以夏变夷 ”的观念,早期东来的聪明的耶稣会士打开进入中国大门传教的方法是,首先自我 “中国化 ”,然后再使中国人 “基督教化 ”。为迎合中国人的 “中国中心 ”的意识,意大利传 教士利玛窦向明廷所献的世界地图,就精心设计,把中国的地理位置安排在 “中心 ”。 材料二:(中国)在门户被打开之后,清廷力图维持封闭的体制的残局 清政府坚持祖宗规定的皇朝体制的一个最突出例子是关于 “觐见 ”礼仪问题。 咸丰年间,理藩院仍要求俄使普提雅廷按贡使礼节到午门行三跪九叩礼 外国公使要求驻京,咸丰皇帝甚至有意以全免英
8、国商品的关税为条件,换取英法撤消这项要求。 1858年与英法所订的天津条约写明今后外国公使觐见中国皇帝时,不可行 “有碍于国体之礼 ”,但清政府为了维护天朝皇帝至尊无上的虚假 “形象 ”,仍然纠缠不 让步。 割地赔款可以不争,这个 “体制 ”问题却非争不可。 材料三: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是背着沉重的传统儒学包袱,从 “经世之学 ”的观点出发去学习西洋技术的。根深蒂固的华夏文化优越感使当时人们对西技的认识产生种种歪曲图象。 1866年被派遣出使欧洲的第一个清廷官员斌椿,在法国首次见到自行车,视为中国古代 “木牛流马 ”之遗意。洋务派首领奕 认为西方的天文算学 “实本于中术之天元 ”。由此而形成一套
9、 “西学源于中学 ”的说法。当时倡导附合此说的人,包括著名的维新派人士冯桂芬、曾纪泽、郭嵩涛、郑观应、薛福成、黄遵宪在内。 以上 材料均摘自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策略是什么?( 3分)早期传教士在中国传 教的最终结果如何?( 3分) 罗荣渠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是 “被延误的现代化 ”。概括以上材料,说明中国人的哪些思想认识延误 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12分)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至甲午战争前,中国人的这种思想认识延误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12分) 综合以上材料,从根本上说是必须先实现哪方面的现代化,才能保证其他方面
10、现代化的顺利实现? ( 2分) 答案: 鸦片战争至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先进中国人看到西方的 “船坚炮利 ”,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清政府则对学习西方问题无动于衷。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提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主张,企图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抱残守缺,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 早期维新派亦只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主张向西方学习,以纠正洋务的偏颇,缺乏系统的思考和行动。 实现人自身(思想)的现代化 材料一 钱穆国史大纲说: “南宋疆域,较之全宋时仅及其半,而其国用赋入,乃超出于全宋之最高额。 ”南宋高斯得耻堂存稿记,两浙一带高产区,“上田一亩,收五六石,故谚曰: 苏湖熟,天下足。 虽其田之膏
11、腴,亦由人力之尽也。 ” 材料二 靖康之变后,北方约有 500万人迁入并定居江南。南宋为了维持与北方的金朝对峙局面,必须 致力于农业资源的开发 从朝廷到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农业技术的总结、推广与指导,形成了历史上罕见的刊印农书与劝农文的热潮 农书和劝农文旨在提倡精耕细作、集约化经营。 材料三 南宋首都临安(杭州)是当时世 界之冠的大都市,西方学者把它看作 9世纪至 13世纪发生在 中国的商业革命、都市革命的标志。御街两侧的街面全是商店以及称为 “行 ”“市 ”的商业机构。御街中段是街市最繁华的处所,酒楼茶坊云集, “市 ”“行 ”“团 ”等商业组织众多,有珠子市、花市、方梳行、销金行、冠子行等。
12、 1999年杭州出土南宋金铤 32件、金牌 3件。据考证,确认是南宋时期的黄金货币。这些金铤、金牌并非宫内的 “赏赐钱 ”,而是民间自由流通、兑换的货币。 杭州定居人口已超过百万,流动人口更多,服务性行业的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杭州城内外共有瓦子二十三处, 城内有五处,其中北瓦最大,有勾栏(百戏演出场地)十三座,分别演出史书、小说、戏剧、相朴、傀儡戏、说唱、说诨话和学乡谈(类似相声、滑稽)、皮影戏、棍棒、教飞禽等,昼夜不息地演出,观众多时达千余人。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 1)据材料一,南宋时中国的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 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0分) ( 2)据材料三,如何理解西方学者把临安(杭州)看作 9世纪至 13世纪发生在中国的商业革命、都市 革命的标志?( 10分) 答案:( 1) 格局变化:中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 2分)原因:靖康之变后北方农民大量南迁带来充足的劳动力;政府重视农业,积极推广农业技术;精耕细作、集约化经营得到发展;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南方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每点 2分,只要答出其中 4点即可得 8分,如有其他说法,只要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