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年福建省上杭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商品经济发达 C自耕农经济脆弱 D农家生活自然祥和 答案: A 1953年开始的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都是( ) A为 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性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D为纠正经济建设中 “左 ”的错误 答案: A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
2、是自己的。 ”这是 1978年安徽凤阳农民传唱的一首歌谣。歌谣描述的是(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包产到户 ”的实行 D土地改革运动 答案: C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 1978年增长 49,卖给国家粮食 4450万千克。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开展 “大跃进 ”运动 答案: A 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中沿海经济开发区的名称下列表述是一个地域的是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区 厦漳泉三角区 A B C D 答
3、案: D 衣食住行等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在 1925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场景是() A报童在街上叫卖 B汽车在马路上穿梭 C人们用移动电话相互问候 D穿着西装的男子在吃西餐 答案: C 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素有 “衣冠王国 ”的美誉。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体现中西合璧特点的服饰是( ) A西装 B中山装 C长袍 D马褂 答案: B 史称中国移风易俗的一大改革是( ) A反对封建迷信 B土葬改为火葬 C春节禁放鞭炮 D文娱活动增多 答案: B 现代化交通工具在中国出现最早的是( ) A公共汽车 B有轨电车 C民航飞机 D电气化铁路
4、 答案: B 2009 年 10 月 1 日,建国 60 周年庆典在北京天安门举行。世界各地的人们第一时间获知这一盛况的主要途径是( ) 电影 电视 广播 互联网 A B C D 答案: C 1909 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 “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 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 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么? ”材料中使人们 “开眼界 ”的是( ) A电影 B报纸 C电视 D广播 答案: A 1877 年,福建巡抚丁日昌架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这条电报线架设于( ) A北京 B台湾 C山东 D新疆 答案: B 民以食为天。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
5、能够传遍世界,主要得益于 A郑和下西洋 B工业革命 C新航路开辟 D宗教改革 答案: C 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顺序是:( )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答案: D 为了与荷兰争夺海上霸权,发展本国海上运输,英国议会于 1651年颁布了 A航海条例 B布雷顿森林协定 C马歇尔计划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答案: A 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先后打败的主要对手,不包括( )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法国 答案: A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 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 B文化大
6、革命结束以后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 D “为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年轻的共和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历程中经历了很多挫折。 大跃进 、 _、 _等,先后都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困难 ”。材料中空格处可以填写的内容是( ) A三大改造、人民公社 B人民公社、 “文化大革命 ” C一五计划、 “文化大革命 ” D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 答案: B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C巩固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 答案: A 唐代
7、制瓷业已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享有盛名的瓷窑很多,其中生产青瓷的是 A越窑 B邢窑 C景德镇 D均窑 答案: A “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 2000 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材料中的 “它 ”是指 A郑国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赵州桥 答案: B 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展现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晋商等商帮活跃的时期是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答案: D 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B它的实行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C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D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8、而被废除 答案: D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 “抑商 ”和 “海禁 ”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封建统治 B限制工商业发展 C保护农耕经济 D防范 “外夷 ”入侵 答案: A 鸦片战争后,传统的自然经济较早解体的地区是 A黄河、长江流域 B中西部地区 C北京、西安等大城市 D东南沿海地区 答案: D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于 A戊戌变法后 B辛亥革命后 C鸦片战争后 D解放战争后 答案: C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较快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A有识之士倡导 “实业救国 ” B利润的刺激,民族资产阶级乐于投资 C欧洲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 D辛亥革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C “一战
9、”期间,民族工业获得短暂发展,发展最为迅速的民族工业是 A船舶修造业 B面粉业 C纺织工业 D钢铁采冶业 答案: C 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 A召开 “八大 ”并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方针 B发动 “大跃进 ”运动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对国民经济实施八字方针 答案: A 下列关于 1953年中共中央公布的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突出特点是( ) A反映了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性选择 B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 C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D其实质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的惟一经济基础 答案: C 国民党统治后
10、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 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官僚资本的压迫 繁重的捐税负担 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A B C D 答案: D 从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信息有 辛亥革命推动了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中华民国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中国摆脱了外来经济控制 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 A B C D 答案: A 下列关于 19271936 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民族资本受益最大 B轻工业得到发展 C官僚资本对金融业的控制削弱 D完全没有得到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支持 答案: B 如果根据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进行归类,下列人物与荣宗敬、荣德
11、生兄弟同类的是 A李鸿章 B陈独秀 C张謇 D康有为 答案: C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 材料一 1978年,安徽省委书记万里说:我们不能眼看着农村大片土地撂荒,与其抛荒,倒不如让农民个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 “保命麦 ”渡过灾荒。 摘自岳麓书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必修 (I) 材料二 1978年 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秘密地实行包产到户并取得空前的大丰收。这一消息很快传到各地。 农村出现的改革势头,得到中共中央和邓小平的支持。 1980年 9月,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肯定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 “包产到户 ”不会
12、脱离社会主义轨道。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 93。这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 摘自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必修第二册 (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安徽农村 “大片土地撂荒 ”、 “抛荒 ”的主要原因。 (4分 ) (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2分,不要照抄原文 ) (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4分 ) 答案: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代表着近代先进的生产力,推动了中国近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张謇( 18531926 ),江苏南
13、通人。 1894年考取状元,但他未贪恋官场,而是选择了实业救国之路。 19世纪末,他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后又创办轮船、面粉、冶铁、银行等企业,成为一代工商巨擘。 材料二 关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命运的漫 画 ( 1)毛泽东曾说过: “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根据材料一,指出张謇在发展民族工业上的主要贡献。( 2分) ( 2)古人云 “学而优则仕 ”。张謇考中状元却弃官办实业,你对此有何感想?( 2分) (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张謇企业在一战期间迅速发展的原因?( 4分) ( 4)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及其社会根源( 4分) 答案:( 1)倡导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
14、( 2分) ( 2)如实业救国;身体力行;爱国;淡泊功名等。( 2分。言之有理即可) ( 3)辛亥革命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群众性的抵制日货 ,提倡国货运动,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分) ( 4)革命性和妥协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分)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达到了很高水平,手工业生产和离品经济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明清时期,统治阶级压抑工商业以及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新的生产方式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8分) 材料,联(雍正帝)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 1)据你所学指出我国封建时代农业主要采用什么耕作方式? ( 2 分) (2)根据你所学回答宋朝时的 “市 ”已突破了哪些方面的限制? (2分) (3)材料中,清政府以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为由推行什么经济政策,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 4 分) 答案:( 1)铁犁牛耕;( 2分) ( 2)空间和时间 2分) (3)重农抑商政策; (1分)没有。( 1分)商业能够沟通有无,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社会进步。 ( 2 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