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30.33KB ,
资源ID:334821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48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1年山东省泗水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为本站会员(ideacase15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1年山东省泗水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

1、2011年山东省泗水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在下列文献中,主要反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和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 A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这里的 “新 ”最主要体现在:( ) A以反封建斗争为目标 B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C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 D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法 答案: B 建国后各种运动不断,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例如:向小康、王建国、李文革、周跃进等。如果这四人按年龄从大到小排序,那么居第三位的最有可能是 ( ) A王建国 B向小康 C李文革 D周跃进 答案: C “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 村官 。拆掉

2、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 ”这种现象是下列哪部法律颁布后的直接结果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答案: C 据人民网报道: 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 “直接通过台湾海峡 ”驰援南海。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 “请通过 ”信号。 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 “三通 ”。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 ( ) A拥护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 C认同和坚持 “一个中国 ”原则 D与共产党的根本利益一致

3、答案: C 下图是 1949 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逐渐正常化 D文化大革命扩大了中国的政治影响 答案: C 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感情: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 “牛郎织女 ”“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 ”等传说 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 )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佛教的广泛传播 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答案: D 杜甫在他的诗中写道: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

4、也可怜。 ”你认为诗中描写的应是 ( ) A青瓷 B白瓷 C青花瓷 D彩瓷 答案: B 柳南续笔载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反映了 ( ) A棉花在内地的传播 B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 C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D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答案: D 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因为( ) 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 B统治者长期推行抑商政策 C古代中国对外不开放 D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答案: B 某同学在搜集有关 “世界市场的

5、形成与发展 ”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 “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 ”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 )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D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 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 ”这里的 “独特实验 ”是指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D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 C

6、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正确的是:( ) A师夷 -器物 -制度 -思想 B器物 -师夷 -思想 -制度 C师夷 -器物 -思想 -制度 D器物 -制度 -师夷 -思想 答案: A 近代中国曾出现许多期刊,其中部分存在的时间较短,影响也不大,但期刊的名字却反映出时代气息,例如:曙光、新社会、新中国、进步青年、新生、新气象、救国、自由、新妇女等,这些期刊表达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主旋律是:( ) A爱国主义 B民主科学 C追求真理 D平等进步 答案: A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而进行的努力是:( ) A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新文化运动 C李大钊等人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D孙中山提出

7、新三民主义 答案: B 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如此普遍的阅读到白话文,新文化运动中的两篇文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们是:( ) A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 B海国图志和狂人日记 C庶民的胜利和文学革命论 D孔子改制考和文学改良刍议 答案: A 陈独秀指出: “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通之决心,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这句话说明:( ) 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目标直指孔教 儒家思想束缚了民主和科学的传播 陈独秀认为儒家思想和民主政治完全对立 全盘否定了儒 家文化 A B C D 答案: D 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 “打倒孔家店 ”的口号,某班学生展开评论。你认为哪一评

8、论是不妥当的:( ) A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片面性 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C这一口号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 D其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答案: C 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宣传民主与科学 B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 C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D新青年等新式刊物的出现 答案: C 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思想相比较,新文化运动主要 “新 ”在:( ) A彻底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B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和平等思想 C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D传播了达尔文的进化论 答案: A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钱玄同(著名

9、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之父),认为 “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 ”,才能避免 “中毒 ”,甚至 “剿灭 ”中国文化, “废灭汉文 ”,采用世界语,等等,这说明新文化运动存在下列哪种现象:( ) A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儒家思想不再居正统之位 B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C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者绝对否定的偏向 D有利于文化普及繁荣,使语言和文字紧密统一,为民众接受 答案: C 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体现在:( ) 是中国近代的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沉重地打击了传统礼教 启发了人们的民主主义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为马克思

10、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A B C D 答案: A 新文化运动获得新发展的客观原因是:( ) A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B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 C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来维护统治 D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直接影响 答案: D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 “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 (即生产阶级 )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B工农运动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D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 答案: C 五四运动前后,通过发表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11、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的是:( ) A梁启超 B严复 C李大钊 D陈独秀 答案: C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前者英法各国,以日本为外府,肆意诛求。日本君臣发愤为难,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现已能驾驭轮船,造放炸炮。去年英人应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恃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工,用是凝然不动,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 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材料二: 在上清帝第五书中,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

12、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 是下策。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从日本的发展中得出了什么认识?其依据何在?( 4分) ( 2)材料二中,康有为从日本的发展中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 5分) ( 3)李鸿章和康有为为什么会 从日本的发展中得出不同的认识?( 3分) ( 4)李鸿章、康有为的主张在近代中国难以成功实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 答案:( 1)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依据:日本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实现了独立富强。 ( 2)由皇帝主持自上而下的变法。目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

13、义。 ( 3)经济发展状况不同;阶级立场不同;社会主要矛盾不同。 ( 4)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性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 序中指出: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又说,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 材料二: 1898 年,张之洞发表的劝学篇中说道: “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 ”宣传 “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 ”,他提倡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 “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图固 ”,提出 “德先生 ”和 “赛先

14、生 ”的口号。他指出: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 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 材料四: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 “是立于社会主义土之革命 ”,是 “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 ”。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 请回答: (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 4分) ( 2)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 4分) ( 3)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重大影响?( 6分) 答案: (1)材料一认为外来侵略是中国面临的大祸;材料二则

15、认为中国的大祸是国内的 “民权之说 ”。 ( 2)材料一只认识到西方技术先进,材料二反对西方民权学说,两者根本上都是维护封建统治。而材料三主张冲破封建制度和封建意识形态,要实行民主与科学,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 (3)材料四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影响:李大钊宣传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旗帜。 洋务运动的洋务派,维新变法中的维新派,新文化运动的激进派在对待西学上是怎样的变化的态度?有什么样的行动?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评析在 “西学 ”这一追求过程中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10分) 答案: ( 1)洋务运动的洋务派提出了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

16、思想,以 “自强 ”“求富 ”为名,掀起洋务运动,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统治。 ( 2)维新变法中的维新派宣传西方 “进化论 ”思想和 “君主立宪制 ”、 “兴民权 ”等主张,发动戊戌变法。 ( 3)陈独秀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吸收西方思想文化,提出 “民主 ”与 “科学 ”两大口号,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共同之处:都主张挽救危亡。影响:推动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们的觉醒。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但是单纯的 “西学 ”不能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如 果答救亡与启蒙相辅相成也行) 新文化运动是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领导的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当时的激进主义确实

17、存在态度偏激,思想狂热,趋于极端等倾向,因此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 “情绪主义的产物,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缺少理性。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上述观点的评价。( 10分) 答案:( 1)新文化运动不是 “情绪主义 ”的产物,而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西学东渐的深入和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是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基础,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他们强烈要求在中国实现资产阶 级民主政治,由于当时列强侵略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特别是袁世凯的尊孔复古,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新文化运动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 2)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是一种理性批判,儒家思想是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特别是当时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因此,要实现民主,必须反对专制,必须猛烈批判儒家思想。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