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年江西省赣县中学高一下学期 3月月考历史卷 选择题 古代有 “闽人以海为田之说。 ”这种说法突出反映了福建人( ) A临海南省而居的居住方式 B围海造田的生产方式 C靠海谋生的生存方式 D四海为家的生活方式 答案: C 光绪二十一年上谕称: “叠据中外臣工,条陈时务,详加披览,采择施行。如修铁路、铸钞币、造机器、开各矿 ”,要 “以恤商惠工为本源 ”。 清廷上谕:“马关商约于我华民生计,大有关碍,亟宜设法补救以保利权 ”; “振兴商务,为富强之计,必须讲求工艺,设厂制造,始足以保我利权 ”。对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说明清政府采取了允许工商业发展的政策 B说明清政府已经突破 “中
2、体西用 ”的界限 C反映了清政府对私营工商业态度变化的原因 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答案: B 近代前期,一些商办企业往往向外商支付一笔费用,然后以他们的名义注册,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各省的商办小轮船公司几乎都采取这种做法。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依附外国资本 B民族资本受外国资本控制 C民族资本受本国官府压制 D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利益一致 答案: C 研究中国问题的美国知名专家费正清教授曾把 “一战 ”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 “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这主要是因为( ) A工业结构搭配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间割据混战 答案:
3、 C 在 洋务运动期间有一种观点:只要中国富强,外敌自敛手,中国自然获得民族独立。到了 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 “实业救国 ”的浪潮,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都不可能实现,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中国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B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缺陷 C中国没有真正获得民族独立,没有富强的基础 D中国的富强梦想遭到列强的破坏 答案: C “一战 ”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结果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 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促使新的政治力量的壮大 为民主革命的新发展创造条件( ) A B C D 答案: C 据山东省志资料统计,二十世纪头十
4、年,山东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共有 66家,其中 “资本在一万元以上的共有十七家,而烟台就有七家之多 ”,近代烟台成为山东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原因包括 ( ) 烟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 较早的开埠给烟台带来很大的影响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烟台原始资本积累较多,资本较雄厚 A B C D 答案: A 鲁迅说: “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起,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 都擦肩挨背的存在 ”,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B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 C新旧风俗杂陈 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广泛 答案: B 中美友好
5、通商航海条约对中国哪一阶级的打击最大最直接( ) A农民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官僚资产阶级 D手工业者 答案: B 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20世纪 50年代末,一个小孩找出父亲用的包着铁皮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应该发生在( )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运动中 C “大跃进 ”运动中 D人民公社运动时期 答案: C 20 世纪 60、 70 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农村生产关系中已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6、性 C这是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答案: A 我国对国民经济实行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主要是调整( ) A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B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 D国民经济比例失衡的关系 答案: D 外资经济、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同自然经济的关系是( ) A互相依赖 B不同程度瓦解自然经济 C继承发展 D既互相依赖又互相瓦解 答案: B 2006年 4月,胡锦涛总书记访美期间,耶鲁大学精心挑选了一幅画像,作为礼品赠给他。画像中的人名叫容闳,他于 1850年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成为中国最早在美国求学并获得本科学位的第一
7、人。耶鲁大学这么做想要表达的意思是 ( ) A该校是十九世纪唯一接受中国留学生的美国大学 B该校在容闳毕业之前就已经接受了大批清朝留学生 C该校为中美两国教育与文化交流做出了历史贡献 D该校帮助清朝政府建立了近代高等教育制度 答案: C 2011年是兔年,用 “兔 ”“虎 ”“牛 ”等动物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 ) A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答案: B 封建社会中皇帝是地主阶级的总代表,大多数皇帝对地主兼并农民的土地持( ) A限制态度 B支持态度 C放任态度 D带头兼并 答案: A 谚语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总结。下列谚语能反
8、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 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B黄牛过河各顾各 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D小满芝麻芒种谷 答案: B ( 2010 温州期中)宋人方勺在泊宅篇中载: “七闽地狭瘠而水源浅远。 垦山陇为田,层起如阶级,然每远引谷水以灌溉,中涂必为之铠 (碾米用的石磨 ),下为碓米。 ”材料反映宋代福建 ( ) 土地制度以小农土地私有制为主 向山要田,山区梯田多 能将低海拔处的水引往高海拔处 已经懂得综合利用水资源 A B C D 答案: C 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 “鲁人身善织屦(麻等组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 子必穷矣。 鲁人曰: 何也? 曰: 屦为履
9、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 ) 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营手工业 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 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A B C D 答案: D 古罗马士兵使用的刀剑是熟铁制的,刺到敌人身上立刻弯曲,必须放在地上用脚踩平再 用。同一时期我国的刀剑锐利坚硬。由此我们可以推断 ( ) A春秋时期我国已经开始冶炼生铁 B春秋时期我国出现灌钢技术 C用水排鼓风冶铁,提高了冶炼水平 D春秋时期我国铁质兵器完全取代青铜兵器 答案: A 四民月令中的 “四民 ”指的是士、农、工、商。其主体是(
10、) A士 B农 C工 D商 答案: B 自汉代以来,古代商运活跃,到宋元时期,中国商品远销到( ) 东亚和南亚 西亚 东欧和北非 美洲 A B C D 答案: A 最早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可追溯到哪一朝代的法律文献( ) A秦朝法律 B汉朝法律 C隋唐法律 D明朝法律 答案: A 王世贞四部稿中记载: “大抵徽商 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材料反映了徽商 ( ) A注重扩大经商范围 B注重买田置地 C注重资本积累,扩大投资 D注重多样化经营 答案: C 下列对禁奢侈政策表述有误的是( ) A是抑商政策的辅助政策 B奢侈之风往往自上而下蔓延 C提倡节俭 D多半取得真正实效 答案:
11、D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宋淳熙十二年)淮水冰,断流。是冬大雪。自十二月至明年正月,或雪,或霰 (xin,小冰粒 ),或雹或雨水,冰冱 (h,冻 )尺余,连日不解。台州雪深丈余,冻死者甚众。 宋史卷 62 材料 2: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 保 蛎庥谒 印br 齐民要术栽树 材料 3:(及至宋)陂湖之利日 (jun,减少 )月削 昔之曰江、曰湖、曰草荡者,今皆田也。 续文献通考卷 3 材料 4:关于 (中国古代 )灾后救济状况,周礼 地官司徒所述最为全面,并首次用 “荒政 ”之名统之,即 “(大司徒 )以荒 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
12、五曰舍禁,六曰去几, ,十有二曰除盗贼。 ” 据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请回答: ( 1)作为史料,围绕自然灾害,材料 1至材料 3分别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主要信息? (6分 )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分析造成我国古代自然灾害的人为因素。(6分 ) ( 3)在中国古代,当灾害发生后,材料 4的 “荒政 ”措施能从根本上解决灾荒问题吗?试简要说明理由。 (5分 ) 答案: (1)材料 1:受害情况、冰雪等灾害、严寒天气、灾害严重,造成人员伤亡。材料 2:治灾措 施、防灾措施 (手段 )、放火升温免霜。材料 3:致灾原因、围湖垦田。 (6分 ) (2)第一层次:破坏生态环境;破坏
13、森林植被;围垦河湖,过度开垦土地,导致水土流失 (3分 )。 第二层次:因人地矛盾突出、土地兼并严重以及过度的封建剥削导致过度垦地,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3分 ) (3)不能。 (1 分 )因为小农经济具有很大的落后性与脆弱性,它无法抵御天灾人祸;吏治腐败;农耕经济创造的社会财富总量毕竟有限。 (4分 ) 能。 (1分 )因为自然灾害毕竟是外因,关键要采取措施减灾防灾;中央集权制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荒政措施和发动民间灾荒救助等,很大程度上缓解灾荒;古代中央政府很重视仓储,以丰年之有余补灾年之不足。 (4分 )(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 “案例研究 ”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
14、 “案例 ”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 1: 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 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 2: 1914年 “一战 ”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向中国市场出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 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 机制面粉价廉物
15、 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 3: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 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 1)根据材料 1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4分 ) ( 2)概括材料 2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8分 ) ( 3)材料 3中的 “同根相煎 ”是何意? (2分 ) ( 4)为什么有人认为 “中国民族工业的真正春天是 1956年 ”? (2分 ) ( 5)下图为荣德生 1943年书写的对联,从中可以看出荣氏企业的经营理念。这种理念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弘扬、借鉴的精神
16、是什么? (2分 ) 答案: (1)地方士绅的阻挠和反对;地方实力派官员倡导办实业。 (4分 ) (2)西方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荣氏企业抢抓机遇;善 用促销手段;产品质量好。 (8分 ) (3)国民党发动内战,社会政局动荡。 (2分 ) (4)1956年人民政府成功地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分 ) (5)诚信经营、诚实守信等。 (2分 )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 (金额单位:亿元 ) 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 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 “不堪重负的压力 ”,我
17、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 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 (1958年 7月 23日 )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 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分析 1952 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 (2分 )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2分 ) (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 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 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 (5分 ) ( 3)材料三中所述的 “包产到户
18、”政策最先在哪 两个省份实行 为什么说 “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 (4分 ) ( 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 (2分 ) 答案: (1)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 (农业不断发展 );(2分 )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 ) (2分 ) (2)不真实 ; (1分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2分 ) 造成社会生产力极大破坏 (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 (2分 ) (3)安徽和四川 ; (2分 ) 因为包产到户政策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实行的 (没有脱离社会主义轨道 ) (2分 ) (4)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从本国实际出发 ,制定农业政 策 (符合国情 ,适应生产力发展 )(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 (2分 )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