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127.52KB ,
资源ID:334991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49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201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南片)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feelhesitate1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201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南片)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1、2012-201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南片)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将下表补充完整。( 8分) 时间 宪法文件 性质或影响 1949年 共同纲领 1954年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1982年 1982年宪法 1999年 “依法治国 ”被正式写入宪法 答案: 时间 宪法文件 性质或影响 1949年 共同纲领 临时宪法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1982年 1982年宪法 推进了新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 1999年 “依法治国 ”被正式写入宪法 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 试题分析: 共同纲领属于新民主主义

2、宪法,在建国初期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这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考点:新中国民主政治 点评:注意浏览材料和试题设 问,明确知识定位;根据试题设问,阅读材料,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找到突破口后再联系教材相关知识,理清材料与设问之间的内在联系。解答过程中可运用的辅助方法主要有概括法、提要法等。 从 1948年 9月至 1949

3、年 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三大战役中发生在华北地区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平津战役 答案: D 试题分析:三大战役是指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C排除,辽沈战役发生在东北地区,淮海战役发生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 AB排除,因此选 D. 考点:三大战役 点评: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 9月 1949 年 1月 部队 东北解放军 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 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 指挥 林彪、罗荣恒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 林彪、罗荣恒、聂荣臻 战果 歼敌 47万,解放东北

4、全境 歼敌 55万,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地区、中原地区 歼敌 52万,解放华北全境 1946年 10月 10日,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去上海见周恩来。次日坐夜车回南京,下车翻开报纸,发现 “国军已拿下张家口 ”。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 “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 ”“和平死了 ”是因为 A国民党坚持独裁专政 B国民党拒绝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C国民党破坏政协决议发动内战 D国民党不承认解放区政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的理解, “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 ”在这里 1946年国军已攻下张家口则成为上述判断的依据,所以正确答案:为 A。 考点:解放战争 点评:抗战胜利后

5、,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中日民族矛盾演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国内主要政治力量的态度:共产党尽力争取和平民主,而国民党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为争取和平,1945年 8月底,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 1946年初,在政协会议重庆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但是政协协议很快被国民党撕毁,全面内战爆发。 标志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皖南事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 后,国共两党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因此选 C.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 20 世纪 30

6、 年代,日本逐步扩大侵华战争,民族危机加深。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共同抗战。 下列对遵义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革命的策略从此发生转变 B标志着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C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D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实现 答案: B 试题分析: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其理由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因此选 B。 考点:遵义会议 点评:对遵义会议的正确理解:( 1)遵义

7、会议由于受形势的制约,它只是从军事上和组织上纠正了 “左 ”倾错误,而没有从思想上彻底消除党内的 “左 ”倾思想。(从思想上彻底消除党内的 “左 ”倾和右倾错误是中国七大的召开)( 2)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其理由是,虽然毛泽东并没有在党中央担任总书记,但是党的领导是思想路线的领 导,党中央已经采纳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会议后,毛泽东担任三人军事小组的成员之一。当时党的主要任务就是军事行动,因此也就是掌握了党的实权。( 3)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其理由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

8、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 ”描述的是 A北伐军进军湖南 B湘赣边秋收起义 C第五次反 “围剿 ” D中国工农红 军长征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27年 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进行湘赣边秋收起义,在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发,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 “工农武装割据 ”的星星之火,因此选 B. 考点:秋收起义 点评:秋收起义是 1927年 9月 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

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 “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 ”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遵义会议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南湖水 ”“画船 ”“新天地 ”等可以看出,这首诗纪念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1年中共 ”一大 ”先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进行。 因此选 C。 考点:中共 ”一大 ”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一般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结合教材知识迁移分析。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

10、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 列宁在总结十月革命意义的时候说: “毫无出 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其中 “不同的方法 ”是指 A发布四月提纲 B两个政权并存 C宣布退出一战 D建立苏维埃政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 “总结十月革命意义 ”,西方国家无产阶级对抗资产阶级大都采用示威游行,罢工等较温柔的方式。而俄国无产阶级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因此选 D。 考点:十月革命 点评:十月革命特点: 革命道路:它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革命理

11、论: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无产阶级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并实践证明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 革命过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相连的,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 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A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出现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巴黎公社的诞生 D工人运动的兴起 答案: B 试题分析: 1848年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到科学;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因此选 B. 考

12、点:共产党宣言 点评: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什么会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她:指明了斗争的目标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革命的基本力量 无产阶级,实现目标的手段 暴力革命,革命的理论依据 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所以说共产党宣言成为了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刘少奇冤案给后人留下的深刻启示是 A民主与法制建设道路艰难而曲折 B毛泽东用人不当 C资本主义有复辟的危险 D “四人帮 ”全面夺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刘少奇冤案反映出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践踏,因此选 A。 考点:新中国民主政治 点评:从 “文革 ”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认识民主法

13、制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 1)从文革发动的原因看,民主法制不健全是重要原因,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党内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逐步发展,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被削弱和破坏。( 2)从 “文革 ”对民主法制践踏的后果看, “文革 ”期间民主法制遭到空前践踏,人民权利丧失殆尽,生命财产和安全毫无保障,社会秩序极端混乱,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国家政治生活及党的政治生活极不正常。民主法制遭破坏带来的后果说明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也说明民主法制建设变得异常艰难。( 3)民主法制建设的艰巨性还在于我国长期的封建专制传统,缺乏民主意识;长期的经济落后造成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另外,世界各国推进的民主化建设

14、的潮流也使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更加必要。 20世纪 80、 90年代,我国推动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是 A 新政协的召开 B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实行基层民主选举 D将 “依法治国 ”正式写入宪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9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各地创造性地发展了各种村民选举制度。这是新时期我国推动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创新举措,因此选 C。 考点:新中国民主政治 点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创新,其核心内容、实质、意义: 核心内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实质:保障人民群众真正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力。 意义:

15、是中国 政府贯彻 “依法治国 ”精神、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极大地激发广大民众的政治热情,保障了基层公民的权利。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A 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亚非拉国家在美苏对峙中保持中立 B 1967年,欧共体成立 美、日、欧三足鼎立形成 C 1991年,苏联解体 两级格局最终瓦解 D 2001年 “9.11”事件 美国操纵联合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91年苏联的解体使世界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因此选 C.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点评:本题也可用排除法, A不对,不结盟运动表明亚非

16、拉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美苏对峙中采取中立政策,但不能说没有加入不结盟运动的亚非拉国家也是如此; B 不对,欧共体成立表明西欧崛起,但不能证明美、日、欧三足鼎立形成;D不对, “9.11”事件反映的是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威胁。 20世纪 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包括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正式建交 中日邦交正常化 正式加入 WTO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 1971年 , 中美正式建交是在 1979年 , 中日邦交正常化是在 1972年 , 正式加入 WTO 是在 2001年 ,因此选 A。 考点:新中国外交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考查角度

17、有两种,一是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此类题的跨度不大,但分析的深,角度多,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二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类题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提出 “另起炉灶 ”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 C提出 “求同存异 ”方针 D奉行不结盟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53年 12月,周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在国际上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国际上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

18、基本准则。因此选B. 考点:新中国外交 点评: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依据基本历史概念来命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能力,要求对历史概念能准确理解,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进行把握。此类题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备选项则是对这一概念 的阐释。在题干中经常出现的主要标志性词语有 “内容是 ”“标志是 ” “性质是 ”“特点是 ”“准确的理解是 ”等。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 A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B若干政治力量的发展壮大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答案: B 试题分析: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

19、、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并走向联合。因此选 B. 考点: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点评: 20世纪 60-70年代,随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整个世界出现了新的形势即多极化趋趋势,并日益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重要的力量有:日本的崛起,西欧的复兴和联合,新中 国日益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的崛起。 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使半个世纪以来的两极格局终结,世界格局急剧转换,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当今世界格局呈现

20、“一超多强 ”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 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 ”阿登纳主张欧洲联合的目的在于 A恢复欧洲在世界上的中心地位 B增强欧洲对抗苏联的力量 C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增强欧洲力量以此摆脱美国控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获得发展,要才能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因此选 D。 考点:欧洲一体化 点评:欧洲一体化的原因:( 1)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

21、思想的影响,谋求欧洲统一是欧洲政治家们长期的愿望;( 2)政治因素:二战使西欧丧失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在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和苏联的威胁;( 3)地理因素:共同的地域使欧洲国家一直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为联合提供了可能;( 4)直接原因:法德两国逐渐实现和解;(关键)( 5)根本原因: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下图是一幅漫画,漫画作者的用意在于 A支持美国援助西欧发展经济 B讴歌美国维护世界和平 C承认美国有强大的力量来保护西欧国家 D揭露美国通过经济援助加强对西欧的控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漫画讽刺的是美国的马歇尔计划,黄鼠狼给鸡拜

22、年没安好心,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表里看是帮助西欧恢复经济,实际上是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来对抗苏联,因此选 D. 考点:马歇尔计划 点评: 1948年,由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其目的是帮助西欧恢复经济,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根本目的:稳定欧洲资本主义制度,遏制共产主义。实质是杜鲁门主义的大规模运用。结果加强了美国对西欧各国的控制;同时,也帮助西欧各国渡过了经济困难,阻止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的统治秩序。 美苏 “冷战 ”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C “北约 ”的成立 D “华约 ”的成立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47

23、年 3月,杜鲁门主义出笼。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 “遏制共产主义 ”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把目标直接指向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 “杜鲁门主义 ”。它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美苏由战时的盟友走向公开对抗成为敌手,标志着 “冷战 ”全面开始。因此选 A。 考点:美苏 “冷战 ” 点评: “冷战 ”的开始: 揭开序幕: 1946年 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主张遏制苏联,揭开了 “冷战 ”的序幕。 开始标志: 1947年 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 “遏制共产主义 ”为指导思想的 “杜鲁门 主义 ”。 含义:

24、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以 “遏制共产主义 ”。 某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收集了一系列图片资料。并把它们归入不同的主题。下列图片最适合归入的主题是 A殖民地的血泪史 B “一国两制 ”的成功运用 C香港的经济腾飞 D中英外交关系破裂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片反映的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这发生在香港回归后,体现了“一国两制 ”在香港问题上的成功运用,因此选 B. 考点:祖国统一大业 点评: 1984年 12月,中英两国签 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 1997年 7月 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

25、行政区;英国届时将香港交还中国。 1997年 7月 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香港终于回到了伟大祖国的怀抱。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 A二十一条的签订 B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C上海 “三罢 ”斗争 D一战的爆发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19年初,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起中国人的极大愤怒,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因此选 B 考点:五四运动 点评: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在法国巴黎召开的所谓 “和平会议 ”,实质是宰割战败国、进行分赃的会议,其目的是为了重新分配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曾经在战争期间对德宣战,也算是战胜国之一,因而也派外交总长陆征祥率领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26、但是,这个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分赃会议却拒绝了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 “和会 ”议长克里蒙梭以其不在和会权限之内,拒绝讨论第一项和第二项内容;山东问题,日本在战争中获得的权益已由英、法、意得以承认,以及中日双方曾有的换文,故日本拒绝交还在山东的特权。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使深受帝国主义欺压的中 国人民长久积压的怒火一下子迸发出来,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如火山爆发般开始了。 申报曾刊登如下公告: “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 20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 ”该公告颁布的时代背景是 A维新派倡导变革社会习俗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新文化运动兴起 D五四运动解放人们思想 答案: B

27、 试题分析: “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 20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 ”联系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剪辫令,因此选 B。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清朝入关后,顺治二年 (1645年 ),清军进入南京,多尔衮命礼部向全国发布 “剃发令 ”。自此,剃发、留辫在很多人心中成为汉人臣服于满清朝廷的标志。于是,与清廷强迫汉人剃发相对应,辛亥革命中,独立各省很自然地把剪除辫子作为去旧图新的标志。 继大汉四川军政府发布 “剪辫子 ”告示后,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也颁布了 “剪辫令 ”: “满虏窃国,易吾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 今者清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

28、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 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尊者以违法论 ” 一时间,剪辫浪潮风起云涌,浩浩荡 荡,迅速席卷大江南北。在许金城所著的民国野史中记述道: “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也有迷信的,事先选择吉日,拜祭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把辫子烧了。更有联合多人同日剪辫,并燃放爆竹,举行公宴庆祝的。 ”当时有一本越风的杂志载文说: “不剪发不算革命,并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大衙门去说话,走不进学堂去读书。 ” 下图漫画是德国当时的讽刺画,德文标题意思为在中国作战。该漫画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是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中日甲午战争时期 D

29、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图片信息,这是一次包括德国在内的的多国参与的联合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由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由英法发动,中日甲午战争由日本发动,只有 D项符合。 考点:八国联军侵华 点评:图片型选择题将一定的信息隐含在图片里,借助图片研究事物的特征、规律或联系等,解答好这类题,需要坚持 “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审,一是审图,要求弄清图片有几个要素和几层含义,二是审注,注的内容是对图起补充性或解释性的作用,对理解图及组织答案:有好处,三是审设问,设问是图片题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不同的设问决定了不同的答题方向 。第二步:比,即对图片中的内容或横向或纵向比较。第三步:联,

30、即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注意图与教材相关知识的联系。 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的标志是 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C汉谟拉比法典 D万民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 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形成了法律汇编,统称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因此选 B. 考点:罗马法 点评:马法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从零散到体系的演变过程,它经历了千余年历史的沉淀和磨砺,最终发展成为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而且对后世影响最为广泛的法律。 生活在雅典城邦民主制下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说: “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

31、来就注定要统治 ”; “男子生来就属上等,女子则属下等,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 ”此材料反映了 A雅典民主特点是人民主权 B所有雅典人都享有政治权力 C雅典民主是雅典成年男子的民主 D雅典城邦内等级森严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 “男子生 来就属上等,女子则属下等,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 ”,说明成年男性公民在城邦中的地位,妇女、外邦人、奴隶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因此选 C 考点:雅典城邦民主制 点评:评价雅典城邦民主制: 1雅典民主政治和积极作用:( 1)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城邦民主制度,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民主政治重视与强调公民人权、自由与责任感、注重文化教育,

32、极大地发挥了公民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了雅典经济和文化的全面繁荣。( 2)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所 创造出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法治、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多数人决策等民主运作方式为后世的民主政治的发展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雅典民主制度的缺陷:( 1)民主范围非常有限,而且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雅典民主政治实质上是少数男性公民的奴隶主专政,广大的奴隶、外邦移民和妇女根本没有政治权利;( 2)小国寡民体制下造成直接民主的泛滥,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如抽签选举有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

33、误用;(最大的弊端) ( 3)狭隘的城邦体制,最终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清代军机 处的设置标志着 A完整的相权被分割 B皇权与相权互相制衡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D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 答案: C 试题分析:清代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在明朝已经废除丞相制度,皇权、相权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因此ABC排除,答案:选 C . 考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但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秉承旨意,不能 “稍有赞画于其间 ”,决策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所以军机处只是一个行政机构,不是决策机构。军

34、机处的设立,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为此,明太祖朱元璋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实行三省六部制 B设置三司使 C设置内阁 D废除丞相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表明明太祖朱元璋认为相权过大会威胁皇权,因此选 D。 考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秦朝至明朝君权与相权的演变: 秦朝:确立了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在中

35、央设置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汉朝:汉武帝起用布衣为相以加强皇权;同时实行中外朝制度,削弱以丞相为首的三公职权,这一现象在东汉更为明显。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三者之间既 分工合作又相互牵制,使军国大权日益集中到皇帝手中,从而有效地巩固皇权。 北宋: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进一步便于皇帝总揽大权。 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属皇帝,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 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图片,可知是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创立,因此选 B,. 考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

36、央集权制度 点评:隋唐三省六部制内容: 中书、门下、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起草诏令)、审议和执 行;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相互牵制,都对皇帝负责; 尚书省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 建立中朝 设置枢密院 设置刺史 实行推恩令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设置枢密院是在宋朝时期,汉武帝建立中朝以削弱相权,设置刺史以监督地方,实行推恩令以削弱王国势力,因此选 C。 考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发展演变过程 初步形成: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

37、制度。 正式建立: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帝制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确立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 ),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巩固: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实行刺史制度。 完善: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 皇权;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 加强:在中央,北宋集中军权,设三衙统领禁军并与枢密院互相牵制;立更戍法;设参知政事 (副相 )、枢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政、军、财权。在地方,派文官

38、作知州与州通判互相牵制;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人员。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和司法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新发展:元朝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在地方,实行行 省制度。 空前强化: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制定大明律,设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 结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9、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创立皇帝称号的是 A大禹 B成汤 C周武王 D秦王嬴政 答案: D 试题分析: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以 “德高三皇,功盖五帝 ”自称 “始皇帝 ”。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因此选 D. 考点:中国 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皇帝制度的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这种至高无上的皇权专制不仅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而且也是维护 “家天下 ”的重要保障,它为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阅读下列表格,有资格继承周天子王位的是 妻(正配) 三哥( 20岁) 六哥( 16岁) 妾(侧室) 大哥( 25

40、岁) 二哥( 22岁) A. 大哥 B. 二哥 C. 三哥 D. 六哥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联系嫡长子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有资格继承王位,因此选 C。 考点:宗法制 点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制度专题概念较多,复习时要注意对历史概念内涵、外延的把握,要特别突出对分封制、宗法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科举制等历史概念的分析理解,应从概念制度的前因后果、发展过程、历史特点等方面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 建立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法律文件是 A人权宣言 B大宪章 C权利法案 D 1787年宪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

41、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其影响: 否定了君权神授,君主权力受到法律严格制约; 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 “统而不冶 ”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因此选 C。 考点:近代西方代议制 点评:本题也可用排除法,人权宣言颁布于法国大革命期间,大宪章颁布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 , 1787年宪法是美国联邦宪法, 以下漫画反映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对其表述准确的是 A国王可以召集或解散议会 B国王可以收税 C国王是国家元首, “统而不治 ” D国王可以招募军队 答案: C 试题分析: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处于 “统而不治 ”的地位,无权废除任何法律。作为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

42、表英国;国王是国家的人格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国王作为英联邦的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因此选 C。 考点:近代西方代议制 点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君主处于 “统而不治 ”的地位。( 1)是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保留了国王的君主制度,享有最高待遇,但实权逐渐转移到议会手中。( 2)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代议制政府。议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3)国王是国家元首,但 “临朝不理政 ”,权力有限,而作为国家的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起着维系

43、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台湾岛被割占给日本的条约是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C 试题分析:天津条约辛丑条约没有涉及割地的要求,北京条约割九龙司给英国,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因此选 C. 考点: 马关条约 点评: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内容多,难记易混。运用趣味浓缩法来记,效果较好。 南京条约内容可记作“五亿(议)港元 ”。 “五 ”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亿(议) ”指英商进出口货物所应缴纳的税款,由中英双方议定; “港 ”指将香港岛割给英国; “元 ”指

44、清政府向英国赔款 2100万元。 天津条约内容可记作 “公开行贿 ”。 “公 ”指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开 ”指增开南京、汉口等十处 为通商口岸; “行 ”指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贿 ”与钱财有关,指清政府给英法两国巨额赔款。北京条约内容可记作 “天天赔酒(九) ”。第一个 “天 ”指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第二个 “天 ”指增开天津为商埠; “赔 ”指增加了大量赔款; “酒(九) ”指割九龙公司地方一区给英国。马关条约内容可记作 “两口(子)分工 ”。 “两 ”指赔款给日本白银两亿两; “口 ”指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分 ”即分割,指割辽东半

45、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工 ”指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辛丑条约内容可记 作 “兵民禁赌 ”。 “兵 ”指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民 ”指把东交民巷辟为 “使馆界 ”; “禁 ”指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帝活动; “赌 ”与钱有关,指清政府赔款给列强白银 4.5亿两。 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应召统筹全局折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 1859年,太平天国洪仁 提出资政新篇 ,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46、。因此选 B. 考点:资政新篇 点评: 1859年洪仁 提出资政新篇,作为改革内政的新方案。主要内容:政治上主张法治、民主;经济上提倡发展工商业,重视科技;文教上提倡新式学校和西方科技;外交上主张开放和独立自主。因此,总体上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评价: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在中国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方案。但不是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且 在战争环境迫使下,它也没能实行。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 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 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

47、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时间信息 ”自西方人 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 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可判断这是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 ,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于1856年 ,中日甲午 战争爆发于 1894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于 1900年 ,BCD都与时间不符,答案:选 A 考点:鸦片战争 点评: 1840年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A 试题分析:南京条约签订于 18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