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如图, “文化大革命 ”中 “破四旧 ”指的是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右图为焚烧 “万世师表 ”匾额。这一 “破四旧 ”行为造成的危害有 ( ) 破坏了文物 导致了社会制度的倒退 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美德 破坏了社会秩序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根据选项结构, 中排除一个即可, “文化大革命 ”中 “破四旧 ”指的是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可知是左倾错误导致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倒退,而不涉及对社会制度的冲击,因此 排除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 点评
2、:注意理解 “文革 ”期间由于民主法制破坏给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重建与完善的主要成就,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下图是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顶的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总碑 ”。长征的起点和终点 都不在四川, “红军长征纪念总碑 ”却建在四川,你认为下列哪一理由不可能成为历史依据 ( ) A红军长征在四川经过的时间长、活动范围广 B四川是抗战的后方和指挥中心 C红军在四川境内爬雪山、过草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D四川是红军长征的主体地区 答案: B
3、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运用逆向思维即可。题干涉及的是 “长征 ”。而 B项说的却是抗战,两者风马牛不及,而且对中国共产党而言,抗战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后方和指挥中心是陕甘宁边区。因此 B表述有误,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红军长征。 点评:否定式选择题即逆向选择题的解答过程,实际上就是考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逆向推理的过程。在认真分析、仔细推敲四个备选项时,把符合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符合史实)的选项找出来。我们可以用以下简单公式表示:符合史实选项非正确选项,不符合史实选项 =正确选项。 日本倒幕派领袖久玄端曾说过: “英法之所以未能随心所欲地对皇国大动干戈,就是因为中国的太平军声威雷震所
4、致,万一的万一,太平军屈服于英法,英法必将入寇我国。 ”这表明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 ) A把反对西方列强入侵作为主要斗争内容 B牵制了西方列强对日本倒幕运 动的干涉 C促使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日本 D与日本共同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万一的万一,太平军屈服于英法,英法必将入寇我国。 ”可知是指太平天国运动牵制了西方列强对日本倒幕运动的干涉。 A不对,太平天国主要反对清政府; C不对,与题干意思相反; D不对,不符合史实。因此B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高考历史选择题日益突出 “新材料、新情景 ”的倾向,如何巧答材料型历史选择题,除了用常规的直
5、接选择法、排除法之外,解答材料型选择题时尤其要注意关键信息的把握,切记粗枝 大叶凭感觉、不作对比分析混乱选择。 有学者认为: “它的意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 ” 这位学者所说的 “它 ”是指(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解放战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 ”可知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和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国。 A不对,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而且被慈禧镇压; C不对,新文化运动主要是批判儒学,促进思想解放; D不对,解放战争主要反
6、对国民党统治。 考点:本题考查辛亥革命。 点评: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袁世凯建立了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引导学生,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从这个角度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的。但是辛亥革命又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其最伟大的意义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1900年 6月 21日,清政府颁布 “向各国宣战懿旨 ”。 6月 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 “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 ,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 ”。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
7、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题干材料信息: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地方官员与列强签订条约中看出清政府中央集权遭到地方势力的冲击,即中央集权面临危机。东南保护约款强化而非遏制了列强在华势力, A项错误; C、 D两项均不符合史实,也无法从材料中得以体现。故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列强侵华。 点评:材料类型选择题是把材料题特有的考查功能向选择题的一种延伸。材料类型选择题不但提供材料,也提出了正确答案:,不过这正确答案:隐藏在备选项中,需要考生在充分理解材料和备选项的基础上去选择。 陈独秀说,中共 “一大 ”对 “党的要求 无产阶级专政 悬在半空 ”,到
8、中共“二大时 “就脚踏实地了, 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 “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22年 7月 16日至 23日在上海召开中共二 大,大会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低纲领即中国现阶段的革命任务是: “(一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 )统一中国本部 (东三省在内 )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即 “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
9、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这次大会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因此 AB符合中共二大的内容,但不是最符合题干的选项, D不对,决定与国民党合作是在中共三大上。 考点:本题考查中共重要会议。 点评:中共二大的中心议题是进一步讨论和确定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问题。在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制定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了党要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这个纲领作为党的最高纲领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但是,如何认识现阶段中国社会和革命的性质,确定现阶段的革命任务,党的第一个纲领对此没有给予解决。中共二大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10、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这是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走向社会主义不可超越的一个阶段。党的 “二大 ”这样明确地提出反帝反 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在中国革命史上是破天荒的举动。早在十九世纪就开始进行的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运动,经历了无数次斗争。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还没有哪一个阶级或政党,能够正面提出这一政治主张,从而找到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钥匙。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刚刚一年,就解决了这个基本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它说明,只有用马列主义理论武装的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上海的外滩、青岛的八大关被称为 “万国建筑博物馆 ”至今仍保存大量的西洋式建筑这种现象反映的
11、社会状况是 A洋务运动全面开 展 B中西方化交流广泛 C中国步入半殖民地社会 D上海、青岛是著名的对外窗口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材料能力。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在中国抢占殖民地。西洋建筑在中国出现是因为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强行租借上海,并且划分势力范围,是当时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一种表现。 A不对,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科技以维护清朝统治; BD不对,是对材料的肤浅理解,没有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列强侵华。 点评:近几年高考文综试题有一个特点,即一组选择题往往都由一句或一段背景知识引导。背景 知识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对选择题的解答有很强的指导性。因此分析
12、时要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历史背景中去。 民盟罗隆基对马歇尔说: “共产党让步大,国民党苦恼多,民盟前途好。 ”此言的背景是( ) A国共第一次合作 B西安事变的发生 C重庆政协的召开 D北平政协的举行 答案: C 试题分析: 民盟于 1941年 3月 19日在重庆成立,当时的名称是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其时,由于 “皖南事变 ”的发生,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合作遭到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危机四伏。国共两党以外一些主张抗日的政党和人士,迫切希望联合起来,为坚持团结民主抗日而斗争。于是,即以部分国民参政员于 1939年11月成立的 “统一建国同志会 ”为基础,成立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结合所学分析, A
13、B不对,这两项都是涉及国共两党的关系,而且时间不符; D不对,北平政协时国民党在大陆统治已被推翻。 1946年重庆政协召开,在共产党、民主党派的努力下,国民党被迫同意和平建国的方针。 C符 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点评:对 “共产党让步大,国民党苦恼多,民盟前途好。 ”此言的理解 (1)共产党让步多是为了尽力争取和平民主统一;蒋介石苦恼大是因为其独裁内战方针受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中共和民主党派坚持斗争,通过了政协协议,冲击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2)民盟的前途好这一说法只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协会议的斗争和成果,但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民盟等党派中间道路是行不通的后来国民党强
14、迫民盟解散。所以该说法没能正确分析和预见中国局势发展的前途。 辛亥革命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B推翻了清政府 C建立了中华民国 D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 B不对,辛亥革命最伟大之处在于它不是改朝换代,而是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C不对,民国虽然建立,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中华民国只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 ”; D不对,虽然革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但是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没有改变,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仍然艰难曲折。 考点:本题考查辛亥革命。 点评:最佳类选择题一般最多只有一个错误选项,而其它二个都在不同程度上符合题意。解答最佳类型选择题要特别注意获取
15、和挖 掘 “最佳结合点 ”。这个结合点从干扰项设计的角度出发,应该思考四个选项之间存在着的关联系。他们往往存在质与量的关系、主与从关系,因与果关系,现象与本质关系,必然与偶然关系,局部与整体关系,个体与群众的关系等等。探究各选项之间的关系,就有可能抓住问题的 “最佳结合点 ”。上面二例都有力佐证这一思想。 1912年 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体现的民主精神包括 吸收了西方民主政治的精华,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临时约法规定实行总统制 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临时约法 规定在政体运作方面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本题选项的结
16、构特点, 中应排除两个; 错在临时约法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而非总统制; 错在约法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此时的孙中山还表现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属于正确表述。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没有固定的提示语,随题意而出。此类选择题题干所要求答的内容往往由多个知识点组合而成,将选择项冠之以数字序号,正确答案:至少是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组合选项。故该题型有知识含量大的优点,能力考核要求也十分灵活。 下列事件属于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是 虎门销烟 淞沪会战 辽沈战役 百团大战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本题选项的结构特点, 中应排除一
17、个。 虎门销烟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 淞沪会战 百团大战属于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役; 辽沈战役发 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属于内战,与题意不合。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 点评:从干扰项的设置分析,组合题有两种基本解法。其一,所有选项都是符合题意的情况下,这时结合所学知识逐一肯定,因为全部符合,也谈不上排除,我们称之为肯定法。其二,只要有一项是不符合题意,就可采用排除法,亦称筛选法。通过几次筛选,逐渐缩小范围圈,然后选定符合题意的答案:。 有人认为: “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 帝王专制史 ;而现代的中华通史,则是一部 民主政治史 ”。从 “过去 ”到 “现代 ”的历史分界点应该是下列各
18、项中的( )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 “过去 ”到 “现代 ”的历史分界点是指从 “帝王专制史 ”到 “民主政治史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和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国,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A 不对,鸦片战争最重要的影响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不对,新文化运动的最重要影响是在思想领域的解放; D不对,无敌、的最重要影响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考点:本题考查辛亥革命。 点评:总结:材料型选择题关键要提取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这类题目的干扰项往往对材料的作出以偏概全或张冠李戴的理
19、解、以现象代替本质的推理。 近代前期,中国政治民主化并没有真正实现,但社会和文化的转型在制度层面上取得了成功。这种情况出现的标志是 A中华民国成立 B戊戌变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D宣统帝下诏退位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在制度层面上取得了成功 ”,结合所学, B不对,戊戌变法被慈禧等封建顽固势力镇压; AD不对,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主要说明清政府统治被推翻; C符合题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标志民国实行民主共和政体,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点评:评价型选择题提示语一般有 “评价 ”、 “评述 ”、 “表明 ”、 “评论 ”等,该题型可考查描
20、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实际上是要求独立的审视历史事物并做出初步的史学评价的能力。同时考查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正确方法评论历史问题,运用多种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若以诗句比喻 1920年前后的中国政治状况,较为恰当的是 ( ) A柳暗花明又一村 B横扫千军如卷席 C万马齐喑究可哀 D无可奈何花落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材料能力。 1920 年,陈独秀和李大钊酝酿成立中国共产党,开始进行建党活动。 1921年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故 A项 “柳暗花明又一村 ”较为恰当。 B、 C、 D三项均与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形势不符,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中共成立。 点评:时间
21、是历史的一大要素,是历史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考试命题必考查的内容之一。同时,时间也是解答历史选择题的一把钥匙。学生在做题过程时能正确运用时间要素,就能够迅 速提取有效消息 天京变乱后 ,太平军再次打破江南大营、江北大营,其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遭到削弱 B建立领导核心,实施正确指挥 C颁布资政新篇 ,激发军队的战斗力 D实行平等外交 ,减少外国干涉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这是外部原因; C不对,资政新篇没有在太平天国内引起广泛的反响; D不对,天京变乱后 ,太平军面临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人,组成新的领导核心
22、,取得了一些成果。 考点: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原因类历史问题 ,最常见的也是难度最大的就是分析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 (重要原因 )。主要原因 (重要原因 )有时也是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有时就是重要原因 ,但二者之间也有区别 :主要原因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导致该事件发生的诸多现实的、具体的因素中起主导或者决定作用的原因 ,在原因语上往往表达的是具体的历史事件 ;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 发展 变化的潜在的、深层次的、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比较持久的、本质的、必然的因素 ,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源 ,在语言上往往采用比较抽象的表达方式。例如通常所说的 “历史根据 ”、 “社会根源 ”、
23、“经济根源 ”、 “必 然性 ”等一般指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现象 ,多指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阶级本性 ,内因等方面的原因。 如下图是一幅驳斥清末 “民智未开 ”观点的漫画。它试图传达的观念是( ) 政府与百姓(约 1911年) A反满兴汉 B官逼民反 C政治民主 D暴力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清末 “新政 ”骗局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应该理解为 “民智未开 ”背景是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期间。所谓 “民智未开 ”实际上是用专制制度来统治人民,反对民主政治。用时间限定词排除 A,用材料中驳斥观点一说 可排除 B、 D。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C。 考点:
24、本题考查近代民主革命。 点评:解答图片型历史试题关键是审读图片,明确图片反映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图片一般由图片、文字说明、标题三部分构成。图片是主体,直观的再现历史史实。标题是图片的眼睛,直接说明图片的主体。文字说明部分是对图片所反映历史史实的有效补充。但文字部分往往是解答问题的突破口,解答问题时要注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实现与历史课本史实的有效链接,然后根据问题设计来解答。 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 ,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 :“我军 对于一城一寨之得失 ,初不 以为重 ,主在引敌深入 ,使其兵力分散 ,而予敌主力以打击 ”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 )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
25、役 D平型关战役 答案: C 试题分析:百团大战是八路军针对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 “大扫荡 ”而开展的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性战役,主要作战意图是破坏华北日军的交通线,故 B不符合题干要求;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和日军展开、一次大规模的阵地战,是正面大交锋,可以排除 A;平型关战役是抗战初期,八路军一一五师为了阻止日军进攻而展开的一次伏击战,也不符合题干体现的战术,可以排除 D;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 C。 考点:本题考查抗日战争。 点评:历史选择题具有答案:唯一性的特点,决定了选择题是只重结果而不重过程,因此在做题的过程要抓住一切有效的信息认真识辩被选项,灵活运用各种排除技巧,是完全可以提高
26、做题的准确率。 1980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论执政党的建设 C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对,这是毛泽东 1949年所写的文章; B不对,与题干无关; D不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在 1978年 11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是邓小平 1980年 8月1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 点评:利用时间考查在选择题中体现得尤其明显,一般来说有几种情况。一、直接考时间的,主要就是靠记忆。二、利用
27、时间暗示解题,找准突破口。三、直接利用时间的阶段性特点解题的,把具体时间放到相应的时代去理解。 斯诺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 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应是 A西安 B吴起镇 C瑞金 D延安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 A排除,西安属于国民党统治区,也非统治中心; B不对,这是红军长征途经的地区; C不对,瑞金是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点,而且在江西,也不符合 “贫瘠的中国西北部 ”的说法。长征后中共中央迁至延安。 1936年 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因此 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
28、考查近代民主革命。 点评:观近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中的材料型历史选择题,其所呈现的主要特点有:( 1)材料情境化。在近年的文综能力测试中,出题者通过引入文字材料、图表、图像创设试题情境,把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试题材料的情境化既能体现考查内容的实际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考查的目的;同时也增添了试题的趣味性。( 2)考查知识能力化。文综能力测试是以能力立意的考试方式,因此在设题时,为避免考生对教材的死记硬背,所提供的材料基本都是教材之外的;在材料的选择上,主要以文字为主,辅之以图像、表格、数据等,从多角度对考生进行能力考查;从所考查的知识来看,不是简单的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和再现,考生需要在
29、新情境中调动已 有的知识储备,对它们进行分析、整合,才能正确作答。( 3)考试方向时代化。作为材料型历史选择题,其在设计程度上并未停止于符合史学特点这一高度,而是着眼于考生对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进行具有时代意义的认识和思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人类的命运。 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新 ”主要体现在 取得了平等的民族权 废除了剥削制度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基本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改革少数民族社会制度的过 程中,采用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分两步走的方法,使少数民族稳步有序地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实行民族区
30、域自治制度,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因此 都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新中国民族政策。 点评:组合式选择题在审读完题干后,接着就要分析被选项。我们必须将被选项与题干进行逐一对照,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组合。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肯定法。对于题目考查的内容掌握较牢、记忆清晰、可迅速作出正确判断的,应采用肯定法,果敢作答,从被选项中迅速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2.排除法。又称归谬法。我们以题 干为条件,对被选项进行逐一筛选,排除那些错误的、或者是与题干无关的选项。这类题目有的一次筛选即可成功,有的需要几次筛选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3.背景切入法。对于分析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类的选选题,
31、我们必须把历史事件放在发生前的特定历史背景中去,从中找到各种原因。 4.顺藤摸瓜法。根据自己已经能够熟练掌握的知识先确定一个或两个正确的选项,已此作为基点,然后以此对其他各选项进行比较辨析,顺藤摸瓜,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乌托邦这个词出自 16世纪的托马斯 莫尔的著作,它表示一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立的理想的意识 形态社会。这是 ( ) A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 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C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来源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 答案: A 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德国古典哲学、英
32、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的。 因此 B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C不对,历史唯物主义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 D不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材料涉及的是空想社会主义,因此 A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 点评: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史观。任何学科的发展都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任何活动中都应当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原理。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33、主义,研究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基础的各个时代的生产关系,尤其是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 生产关系,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其前身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它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分配的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生产的重要特点是自由雇佣劳动制,工人的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而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马克思发现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一天创造的价值同它每天的消耗全然不同。雇佣工人每天除了补偿自身劳动力价值以外,还必须额外工作若干小时 ,马克思称之为剩余劳 动
34、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称之为剩余价值。还对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分解等等作出科学分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资本家剥削的秘密,成为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马克思把社会产品按价值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 3个部分,从而分析了资本主义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深刻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社会性和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和周期性经济危机的不可避免性。马克思阐明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指出资本积累必然造成社会两极分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更为尖锐。 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同资本主义私有制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从而资本主义不可避
35、免地要让位于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其前身是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唯物史观的发现,使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成为可能。剩余价值的发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性质及其运动规律。这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它的任务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本身的性质。它是最直接又全面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斗争的行动科学。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社 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合乎规律的结果,推翻资本主义并实现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是通往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
36、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按其成熟程度不同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在低级阶段,各方面还存在旧社会的痕迹,实行的是等量劳动的交换;在高级阶段,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那时将实行各尽所能 ,按需分配 ,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 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要保证社会主义革命获得胜利并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工人阶级必须组成与有产阶级一切旧政党对立的独立政党。工人政党要有一个新的科学世界观作为理论基础,它比其余无产阶级群众更善于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
37、程和一般结果,始终代表着整个运动的利益,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共产党在为实现自己纲领的斗争中要实行正确的战略策略,要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要善于争取各种同盟者,善于同其他政党采取种种共同行动。 马克思主义除了以上 3 个主要组成部分之外,还包括政 治学、军事学、历史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内容。 流行歌曲两只老虎的旋律起源于 17世纪的法国,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其中最有名的是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和 “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 ” 这两段歌词改编的时代背景分别是( ) A北伐战争、土地革命 B土地革命、解放战争 C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D抗日战争
38、、解放战争 答案: A 试题分析: “打倒列强,除军阀 ”可知是指北伐战争; “打倒土豪,分田地 ”可知是指土地革命; B不对,解放战争主要强调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C不对,抗日战争主要强调打败日本侵略者;因此据此类推, D也不对。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民主革命。 点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心内容是中共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革命阶段】第一阶段: 1924年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或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以 “打倒列强,除军阀 ”为目标)第二阶段: 1927年 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第三阶段: 1937年 1945年(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
39、时期或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第四阶段: 1945年 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 时期或国共第二次内战时期)。 1853年,中国人均消费英国的棉纺织品价值只有 0 75便士,而人口远远少于中国的洪都拉斯人均消费量却是中国的 1246倍。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 B中国农民贫困购买力低 C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D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 “1853 年 ”,这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大门被打开了。英国资产阶级为开辟了一个拥有四亿人口的广阔市场,兴奋得发狂,以为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英国资本家们曾梦想只
40、要 “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顶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应不上了 ”。然而他们所想往的美景没有出现。虽然外国棉纺织品和其他工业品大量涌进中国,但由于受到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外国商品一直销路不畅。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854年,英、法、美三国提出“修约 ”要求,企图借机达到使中国全境开放;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并且以帮助镇压太平天国作为交换条件。而清政府担心外国势力继续深入,危及其统治利益,拒绝了 “修约 ”要求。英法就阴谋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来迫使清政府屈服。 AC 不对,这属于次要原因; D不对,闭关锁国状态已被打破。 考点:本题
41、考查近代民主革命。 点评:程度性词语从语义角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绝对式词语,如:完全、都、彻底、全部、所有、开始、第一次、惟一、最,等等;一类是半完全式词语,如:主要、重要、基本、并重等。程度性词语按出现的方式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出现在选择题的题干中,也就是大家特别熟悉的最佳选择题。一类是出现在选择题的选择肢中。本题属于在题干中出现程度性词语的最佳选择题,最佳选择题的题干既限定了试题的指向,又限定了解题的思维方式,属辨证思维,是选择题中难度 最大的题型。本题就要运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的基本原理。 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 “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42、 ”该春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 ) A民国从未试图过要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 B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 C信息闭塞,中华民国成立消息未到达农村 D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 答案: B 试题分析:民国二年指 1913年,联系材料来理解到辛亥革命并未对中国的农村产生巨大影响。各选项中 ACD三项说法错误, A错在 “民国从未试图过要改善民生 ”的说法, C错在 “中华民国成立消息未到达农村 ”, D错在袁世凯称帝是在1915年,因此较容易排除,本题选 B项,反映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考点:
43、本题考查近代民主革命。 点评: 历史选择题常会有一些特殊限定的要素,如 “根本原因 ”、 “本质 ”、 “性质 ”、 “实质 ”等。平常训练时,我们就应该在理论上认真区分这些特定限定词的细微区别。例如, “根本原因 ”指的是本质的原因,一般指历史的客观存在,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客观现象,反映的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而主要原因是指在诸多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现象中的主要因素。 “性质 ”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而 “实质 ”就是 “本质 ”,它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本题就是根据现象看出辛亥革命的局限
44、性。 下列选项与巴黎公社革命爆发无关的是 ( ) A无产阶级政党抓住时机领导革命。 B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 C临时政府偷袭巴黎国民自卫军 D工人群众发动起义 答案: A 试题分析: 1870年 ,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法国第三共和国的国防政府和临时政府都推行投降卖国政策和敌视工人的政策,这极大地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导致了 1871年 3月 18日巴黎人民组织国民自卫军发动武装革命,最终取得革命胜利,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巴黎公社。因此 BCD表述都正确。巴黎公社最终失败,原因之一就是在巴黎公社革命中,没有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进行正确领导,故而尽管巴黎公社战士在革命中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45、也不能挽救巴黎公社的失败命运。因此 A表述有误,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巴黎公社。 点评: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事实不符的选项。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 “不是 ”、 “无 ”、 “没有 ”、 “不正确 ”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学生要仔细读题,注意题目要求。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四行仓库战斗和平型关战役分别属于( ) A宝山战役武汉会战 B徐州会战太原会战 C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太原会战 答案: D 试题分析:淞沪会战期间,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 88师 524团的谢晋元中校率领数百名士兵坚守四行仓库,掩护国民革命军八十八师及其他国民革命军向西撤退
46、。参加这场保卫战的中国士兵被称为 “八百壮士 ”,平型关战役则属于太原会战的组成部分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大捷。 考点:本题考查抗日战争。 点评:直接选取法一般用于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记忆和理解能力的题目。此法是以平时的学业水平为基础,以认真审题为前提条件的。考生一定要仔细审阅题干,准确断定全部条件与答题指令,而且即使一眼看中了得分项,也不妨把全部选项都认真审阅一遍,找出干扰项排除的理由。 “现代经济之父 ”亚当 斯密在 1759年指出说: “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不得人心,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 ”他这样说主要是为了防止
47、( ) A城乡差别的扩大 B工人运动的兴起 C经济危机的发生 D垄断现象的出现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不得人心,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 ”,结合所学,亚当 斯密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经济学家,工业革命造成贫富差距拉大、阶级对立严重,工人运动发展 ,因此亚当 斯密的言论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A不对,不是城乡差别而是贫富差别; C不对,与题干无关; D不对,垄断现象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考点:本题考查工业革命。 点评:考查点判断法此方法几乎适用所有的题目,因为每一道选择题都有自己的考查点,能准确判断出题者的出题意图和要考查什么,就很容易做对题目了。如本题根据时间、人物就可判断出是与工业革命有关。 口号是一定时期的反映,下列口号出现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的是( ) A “临时革命政府万岁 ” B “打倒战争!打倒沙皇专制统治 ” C “和平、自由、 面包 ” D “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B不对,这与之前的俄国二月革命有关; D不对,这是 1921年俄国国内革命战争结束后,由于经济困难引发苏维埃政权的政治危机, ,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