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45.93KB ,
资源ID:335026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50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2013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eventdump27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2013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2-2013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旧时干支计时法,一夜为五更,一整天则为十二个时辰,每一更和每一时辰都合约现在的两小时。一更(鼓)是戌时 19 时至 21 时左右,那五更(五鼓)是 A子时半夜 23时至凌晨 1时 B丑时凌晨 1时至 3时 C寅时 3时至 5时 D寅时 5时至 7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常识的运用能力,材料中的干支纪时是指十二地支分别对应一天的十二时辰,子时(北京时间 23时至 01时)、丑时(北京时间 01时至 03时)、寅时(北京时间 03时至 05时)、卯时(北京时间 05时至 07时)、辰时(

2、北京时间 07时至 09时)、巳时(北京时间 09 时至11时)、午时(北京时间 11时至 13时)、未时(北京时间 13时至 15时)、申时(北京时间 15食至 17时)、酉时(北京时间 17是至 19时)、戌时(北京时间 19时至 21时)、亥时(北京时间 21时至 23时)。而更鼓计时主要是对夜间时间做出划分,一更是指戌时 19时至 21时,据此类推,五更应是凌晨3时至 5时,这一时间段对应地支中的寅时,所以 C项符合题意。 考点:历史常识 天干地支 点评:高考 对史学常识的考查时有出现,常考的史学常识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天干地支计时法; 天干地支与生肖称谓; 天干地支纪年法; 阴阳

3、五行; 史书的常见编写体例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特殊称谓,如科举制的中举者名称,不同年龄的称谓等内容,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积累。 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实现了选贤任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对比分析能力,仔细比较科举制、财产等级制和万民法的特点和作用,可知他们都扩大了统治基础,巩固了原有的政治统治,所以 B项符合题意要求,是三者的共同点,而 A 项不符合万民法的特征,C项不符合科举制与万民法的特点, D是人才选拔与万民法无关,故答案:

4、选B项。 考点: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对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能力,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 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 “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 ”(十二铜表法)这表明罗马法 A调节个人财产关系的私法已见端倪 B意在保护贵族阶层利益 C以十二铜表法为其成熟的标志 D利于稳定罗马帝国秩序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

5、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罗马法的内容可知罗马法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A项符合题意, C项表述错误,罗马法成熟的标志是民法大全, B项是其阶级实 质, D项是其作用,这是三项均与材料强调罗马法的特点不符,故答案:选 A项。 考点: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的发展经历了复杂的过程。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再到民法大全最终形成宏大的法律体系成为后世的宪法蓝本和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有力武器。但究其实质罗马法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由于罗马国家的发展经历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使得罗马国家的性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罗马法本身的阶级属性也在不断变化。 罗马的私法制度是现代民法的源头,其私法体系包罗了权利主体资格、家庭与婚姻、监护

6、与保佐、物权、继承、债权等详细而周密的制度,以及权 利的各种保护措施等内容。出现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城邦民主体制健全 B私有制度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迅速 C罗马帝国的侵略扩张 D公共利益和公共权力意识淡薄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罗马法之所以会有详细和周密的保护私有财产安全的制度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当时的私有制度和商品经济的繁荣,使罗马社会呈现了复杂的社会现实,统治者从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和巩固统治的目的出发,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修改和制定新的法律,所以 B项符合题意, AD两项表述错误, C项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不是主要原因,答案:选 B项。 考点:罗

7、马法 点评:根本原因或主要原因类选择题是高考历史中的常见题型,如何快速找到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关系上入手; 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生产力入手; 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入手; 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总之,可以充分结合哲学原理中的原因分析方法来根本原因问题。 古罗马颁布的民法大全中规定: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这说明 A古罗马人认为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 B罗马法保证人在各个方面是平等的 C古罗马人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罗马法强调司法实践中的证据意识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8、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的含义是邪恶的思想在未付诸行动实践时是不会构成犯罪的,这说明罗马法强调犯罪事实和犯罪证据的重要性,所以 D项符合题意, A B C三项均与题意要求不符,故答案:选 D项。 考点:罗马法的特点 点评:罗马法的发展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在内容和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如下几项特点: 以维护私有财产为核心; 体系宏大,内容细致; 发展过程复杂但能与时俱进; 影响深远。但究其实质罗马法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这一阶级本质不会改变。 图是为纪念历史上一部重要文献颁布 30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币。这部重要文献 A表明国王失去一切权力 B标志着资产阶

9、级议会政治的确立 C使英国成为制度完备的法制社会 D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建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中所标示的时间 1689年可知,该法律文献应该是英国 “光荣革命 ”后颁布的权利法案,结合权利法案的影响可知, B项符合题意, A C两项表述错误, D项的标志不是权利法案,而是沃尔 波尔内阁的形成。 考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权利法案 点评: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也是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建立的标志,但英国立宪政体的建立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光荣革命 ”后英国初步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此后英国责任内阁逐步形成,行政权完全归内阁,至此英国

10、才完全确立君主立宪制。 英国于 18世纪中叶形成责任内阁制,其与中国明朝 时期的内阁制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 A国王权力进一步加强 B内阁拥有立法权 C国王权力进一步被架空 D内阁阁臣听命于国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对比分析能力,材料要求将英国的内阁制和明代的内阁制度进行比较,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定,英国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的标志是英国的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首相,首相对议会负责而不再服从国王,这使得英王的行政权被剥夺,而中国明代的内阁仅仅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完全服从于皇帝的旨意,所以 C项符合题意, A B D三项不符合英国内阁制的形成后的社会现实。 考点:中 英两国内阁制的比较

11、 点评:对中英两国内阁制的比较涉及到对中英两国政体实质理解,中国明清时期的内阁制从本质上来说是皇权强化的产物,内阁没有实权也不是国家法定的正式权力机构;而英国的内阁制是资产阶级革命革命的产物,其本质在于防止权力的专制与独裁。 以下法律文件确立的政治体制属于同类的是 权利法案 1787年美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权利法案规定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 1787年美国宪法中规定美国实行总统共和制政体,而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两项确立的政治体制相同,答案:选 B项。 考点:西方资产阶级的重大法律

12、 点评:权利法案, 1787年美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产物,尽管其在形式和具体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但就去本质而言是相同的,他们都是资产阶级维护自身统治的工具,也是确保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的法理依据。 近代一位历史人物认为: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 之。 ”这描述的是 A君主专制 B民主共和 C中体西用 D君主立宪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 “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 ”可知,其描述符合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特征,君主是国家的象征,没有

13、实权也不承担责任,行政权由内阁行使,所以 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均与此特征不符。 考点: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点评: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与美国的总统共和制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政体效仿的基本模式。尽管英国国王处于 “统而不治 ”的地位,但其依然是国家元首,拥有行使国家元首职责的权力,象征着英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对英国国家和国民而言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 “社会持续动荡 直到 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 1870年后,法国 “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改变了

14、法国社会的力量对比 B共和制和君主制之间的斗争逐渐平息 C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法国人的思想 D巴黎公社失败后工人运动再度高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了法国在 1870年后能长期保持民主共和政体而不再发生大规模复辟战争的主要原因,这一原因是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因此日益强大,远远超过了原有的社会保守势力和复辟力量,所以 A 项符合题意,C项表述错误,启蒙运动发生在法国大革命之前, B D两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强调的主要原因不符,故答案:选 A项 考 点: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点评:法国共和政体的建立是法国大革命的产

15、物,此后法国国内各种政治势力围绕政体模式的选择进行了长期争论,但最终以总统共和制胜出,其确立的标志是法国 1875年宪法,此后法国政体没有再次发生更迭。高考对其的关注主要侧重于其革命进程中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俾斯麦因为与德皇意见不和被罢免,德皇的做法 A合法 B不合法 C说不清 D屠戮功臣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规定,德国宰相对帝国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皇帝拥有任命宰相和重要官员的权力,罢免宰相符合该宪法的规定,所以 A项是正确答案:。 考点:德意志帝国宪法 点评: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与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16、, 1787年美国宪法以及法国 1875年宪法是西方资产阶级国家中最为重要的法律文献,他们都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产物。高考对其的考查一方面涉及到这些法律的实质问题,另一方面主要考查该国法律与政体之间的紧密关系。 美国前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政府的报告中指出: “我们的宪法之所 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或者用句老话比喻: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 ”材料的实质在于说明 A 1787年宪法比权利法案落后 B 1787年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C 1787年宪法是不完善但很进步的资产阶级国家宪法 D这部宪法最大的失误是种族歧视和君主立宪 答案: C 试题分析:

17、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内容强调:美国 1787年宪法尽管不是很完善,但它却为美国的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美国政治的进步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起来的。材料对美 国 1787年宪法作出了中肯的评价,所以 C项符合题意, A项表述错误, B项表述正确但概况的不够全面, D项表述错误,美国不存在君主立宪制政体,故答案:选 C项。 考点:美国 1787年宪法 点评:美国 1787年宪法是美国联邦共和政体建立的标志,总统是共和政体的重要标志。高考对此问题的考察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联邦宪法的内容; 联邦宪法确立的几项重大原则; 联邦宪法的影响,本题的考察角度是 。 历史学家修昔

18、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 “男人就是城邦 ”之句。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以下解释最为确切的是 A男性公民 共同分享城邦的权利 ,承担社会义务 B全体男性皆为公民,他们拥有国家管理的权利 C妇女地位低下,属于奴隶阶层,无权参与政治 D男人参军、保卫国家,确保了雅典城邦的安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男人就是城邦 ”凸显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而非现代意义上真正广泛的、充分的民主,所以结合相关知识可知 BC 两项表述错误,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不符, D 项表述正确,但与民主政治的特点不相符合,故答案:选 A项。

19、 考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 点评: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专政下的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广泛民主,只有人民民主专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绝大多数人民主。材料中所要强调的含义也正是如此。 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 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 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 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直接民主 ”的含义是公民直接参与选举和表决,古希腊之所以能实行此项制度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小国寡民的社会现状,而在人口众多的国家,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

20、之下直接民主是难以实际操作和实现的,故答案:选 A项, BD两项不是主要原因,而 C项表述错误。 考点: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 点评:通常所称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其实就是其城邦政治,城邦本身的一些自然和社会特点必然会对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在研究研究某种文明模式之时必须综合分析多种因素,才能达到 对这种文明模式精髓的理解和把握,而不能一味的模仿和照搬。 与宗法制行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 “百姓 ”,通常是指 A贵族 B平民 C官僚 D诸侯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强调 “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 ”,可

21、知姓氏只能是比平民高的社会阶层才能拥有,结合史实可知,中国古代的姓氏在春秋以前只有贵族享有,后世百姓的姓氏多以其所居的封国为姓,所以 A项符合题意, C项在秦代以后出现, B D两项与题目要求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的社会特征 点评:先秦时期中国社会存在着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姓氏的有无即是其中的体现之一。当然中国的姓氏问题也有其积极有利的一面,一方面是姓氏凸显了中国古代的先民具有浓厚的家庭和宗族观念,另一方面是它也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得以很好的传承下来。 在中国古代 “家国一体 ”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

22、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忠孝观念与血缘宗族紧密相连,所以其源头是宗法制,而 B项是地方管理制度, C D两项是政治统治的方式,与血缘宗法 不符,故答案:选 A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不仅对当时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能够有效地实现西周王权的平稳过渡,而且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宗法制并未同分封制一起退出历史舞台,直至今天像寻根认祖、续家谱、祭祖、家族观念、祠堂、父辈称呼等依旧存在,这正是宗法制顽强生命力的表现。 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有的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徒、司空等;有的以排行为姓,如孟、叔、季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甄、屠等。据此推理,卫、许、陈等都是 A以氏族为

23、姓 B以封地(国)为姓 C以居住地为姓 D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说明了中国姓氏的来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卫、陈、许 ”是春秋时期的小诸侯国,故其姓氏是以封国为姓,所以 B项符合题意, A C D三项与材料中要求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点评:材料揭示了中国古代姓氏的起源与分封制之间的关系,从材料中不能发现姓氏的起源与多种制度和文化传统有关。有关西周分封制考查的角度高考中涉及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分封制的内容 分封制的目的 分封制的作用和影响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必须准确把 握。 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 “前一段落为

24、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 “政治 ”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D都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封建统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对比分析能力,材料主要是对分封制和郡县制进行比较,联系所学相关知识可知,分封制不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A 错误,郡县制下官员是由皇帝直接任命,不以血缘为纽带, C项错误,分封制在中国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而并非巩固封建统治, D项错误,只有 B项是二者的共同点。 考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封制和郡县制进行比较

25、能力,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 中华民族起初不过山东、河南等处的小小几个部落,几千年间不断成长,最后长成泱泱雄风的大国。以下地区属于自秦朝开始就归入中央王朝版图的是 云贵地区 西藏地区 岭南地区 黑龙江地区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西藏地区正式划归中国中央政府管辖是在元代,而 黑龙江地区是在清朝正式成为中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领土,所以 项不

26、符合秦代的史实,符合题目要求的是 项,故答案:选 B项。 考点:秦代统一中国后的疆域 点评:识记 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汉初改 “相邦 ”为 “相国 ” B唐初改 “内史省 ”为 “中书省 ” C北宋初改 “昌南镇 ”为 “景德镇 ” D明初改 “大都 ”为 “北平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

27、说明了中国古代实行避讳制度,原则是不能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结合史实可知汉代的开国皇帝是汉高祖刘邦,为了避讳 “邦 ” 字将 “相邦 ”改为 “相国 ”,所以 A项符合题意要求,而 BCD三项名称的改变原因均与避讳制度无关,故答案:选 A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社会特征 点评:避讳制度是中国古代实行的一种特有的文化专制和阶级压迫制度,其本质是皇权至上的一种体现,自秦始皇开始创立皇帝制度以来就将原有的称谓变为只有皇帝专用的称谓,如 “朕 ”, “陛下 ”等词语,到后来更是出现了要避讳 皇帝的名字,这是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的一种体现。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 “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

28、前世之弊矣。 ”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A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 D郡国并行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 “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 ”是指综合了周朝和秦朝的制度,所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初期实行了郡国并行制是将分封制与郡县制结合使用,故 D项符合题意, A B C三项体现不出综合运用周秦两朝制度的特征,答案:选 D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 治制度 郡国并行制 点评: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是高考中的常频考点,尤其是涉及到对郡县制的考查更是举不胜举,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强化对郡县制内容的理解。郡县制通行于秦代、汉代和隋唐时期,至元代行

29、省制出现,中国地方管理制度再次出现重大变化,但县级模式始终未变,所以可以说郡县模式一直发展使用至今,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亮点。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皇权得到加强 B汉代的宰相位高权重 C宰相数量增加 D宰相由处理政事改为负责监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汉代宰相是首长制是指汉代宰相只有一人,行政决策由宰相一人作出,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是指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宰相职权由三省长官共同行使,故是委员制,宰相职权由一人被分割为三人说明了相权的削弱,而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所以

30、答案:选 A项, B C D三项均与题意要求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点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问题一直为高考所关注,不同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各不相 同,但有共同的本质目的,那就是巩固中央集权统治,说到底还是为了强化和稳固政权。秦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建立的阶段,相权对皇权有极大的制约,在秦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皇权的专制程度不断强化。 “朕惟祖宗肇造区宇,奄有四方,武功迭兴,文治多缺,五十余年于此矣。 ” “新朝立纲陈纪,当以国朝之成法,据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制。 ”据此判断“朕 ”创立的政治制度是 A中央集权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度

31、 D三司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 “据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制 ”可知,该制度参考了唐宋、辽金时期的制度,故此制度创立的时间必晚于唐宋辽金四个朝代,所以在备选项中只有行省制度是在元代,出现的时间是晚于以上四朝的,而 A项出现在秦代, B项创立于隋唐时期, D项出现在宋代,故答案:选 C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行省制度 点评: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是高考中的常频考点,对其发展历程应该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就其发展过程而言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西周时期盛行分封制; 战国时代开始推 行郡县制,到了秦代普遍推行郡县制; 汉朝初期推行郡

32、国并行制; 唐宋时期主要推行州(府)县制; 元代行省制度开始推行,并辅以州(府)县制。 下列是有关加强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措施,按其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设置参知政事 废丞相、设内阁 设立军机处 创立三省六部制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设置参知政事发生于宋代, 废丞相、设内阁出现在明代, 设立军机处出现在清代, 创立三省六部制出现隋唐时期,故按时间先后排序应是 ,答案:选D项。 考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点评: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宰相制度从秦朝开始设立,此后便走上了日趋弱化的道路。从唐

33、代开始,宰相的职权被一分为三,继而再加细分,宋代沿袭这一做法,终于使得宰相的职权极大削弱,但与此同时却造成了冗官现象和政府机构效率低下。明代,宰 相制度被废除,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有了最终的解决。 图所示为唐书所载 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在唐代科举制选拔出的人才中世族子弟依然占据支配地位,下层民众所占比例较低,说明唐代的科举制尽管较九品中正制有很大的进步,但在人才选拔上依然不够公平、公正,仍然须进一

34、步完善,故 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表述错误,与科举制本身的史实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科举制 点评: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中实行时间最长,最为完善的一种制度。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起源于隋代,此后科举不断随着王朝的更迭而发展进步以致臻于完善,但物极必反,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 1905年秦代最终废除了存续千年的科举制。高考中对科举制的考查角度多样,题型众多,是高频考点和难点,需要在平时学习中强化基础训练。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人民 各个行省都派 驻总督治理 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 这就

35、为行省总督滥用职权,横行不法,搜钱刮财,提供了便利条件 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 .起初,十二铜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外邦人受不到法律保护,故称市民法。 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 逐渐形成了万民法。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古代史编 材料二 忽必烈即位初期 委派重臣以中书省官 “行某处 省事 ”名义,到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 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行省由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但仍长期保留着派出机构的性质。 樊

36、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元朝的中央与地方行政机构基本仿照汉法,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分裂为前提 地方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成吉思汗时代的法令,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典,在实践中,蒙古部落的习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至元二十八年( 1291年),编成至元新格,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法典。元仁宗时,编成风宪宏纲 。 元世祖时,明令把全国人分为四 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这四等人在政治待遇、法律地位、经济负担以及其他权利义务上都有种种不平等的规定。 摘编门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 1)罗马和元朝都实行了行省制度,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在行省设置的背景上

37、,两者有何相似之处? ( 2分)在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上,两者又有何不同?( 4分) ( 2)材料二中在元朝的历史上, “行省 ”的角色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4分)指出行省制度确立的影响。( 2分) ( 3)材料一中罗马万民法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并从两个角度举例说明 罗马法对后世的重大影响。( 8分) ( 4)根据材料一、三回答,在法律自身的演变形式上,罗马和元朝有何相似之处?( 2分)指出在法律实施中,万民法与元朝法律的不同之处?( 4分) 答案:( 1)征服战争,版图扩张;( 2分)罗马:行省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元朝:行省拥有军政大权,但受中央节制;( 4分) ( 2)由临

38、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 4分)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2分) ( 3)版图扩张,经济贸易活动频繁、法律纠纷或矛盾增多。(两点 4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武器:如法国人权宣言的发表;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的基础,如在法律文本方面, 1787 年宪法、权利法案等文献的颁布;(其它如律师制度、陪审制度、司法原则等)。( 4分) ( 4)由习惯法到成文法( 2分)万民法:保护罗马境内的一切自由民;元朝的法律,在不同民族间有所区别( 4分) 试题分析:(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有关行省的描述,可以看出罗马和元代的行省出现的背景相同,即帝国版图的扩

39、大,须要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但二者在与中央的关系上有很大的不同,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行省有很大的地方自 主权,而元朝的行省必须完全服从于中央的节制;( 2)从材料二中 “行省由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 ”可以看出行省角色的转变,即由临时的中央派出机构演变为地方行政机构,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出行省制的影响即可;( 3)结合材料一: “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 逐渐形成了万民法。 ”概况出文字的内容就得到了罗马万民法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答出罗马法的影响即可;( 4)对比材料一和材料

40、三后不难发现,罗马法和元代法律的形成都经 历了由习惯法向成文法的转变,但在法律实施的过程中,罗马法强调适用对象的平等而元代法律则明确了等级的区分和差别。 考点:东西方政治的巨大差异 点评:材料考查了罗马行省制与中国元代行省制的异同,同时还对比考察了罗马法与元朝法律的异同,这种异同比较型试题的考查长期以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和惯用的出题手法。对于比较型问题的考查主要是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比角度的选取问题,只要能明确比较项结合相关的知识点就不难回答此类试题,因此希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练习如何寻找对比点的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具有 议会传统。自 13世纪开始,议会在王权集中及

41、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其获得了特殊的地位和君主的信任,并借此不断扩大自己的职权,独立性也不断增强。 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君主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利益关系,长期以来维持一种联盟的状态。他们相互支持,相互依靠,彼此扶助各自利益的实现。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霍布斯提出 “必须有一个最高统治者,不然的话,在国内定要发生叛乱及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内战 ”,这正符合英国革命局势的发展。到革命后期,英国整个民族认识到,议会掌握无所不包的权力是合法的,也是必须的。同时,一个贤明的善良的君主 仍被认为是人民的幸福。这种尊崇王室的心态在欧洲其他国家也是普遍的。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后来君主登上皇位的原因密切相关。 摘编自

42、叶 阿 科斯明斯基主编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 “人民 ”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 “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 ”。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 “委托 代理 ”的 “间接民主 ”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 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 “有限政府 ”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

43、结果。 李剑鸣 “共和 ”与 “民主 ”的趋同 美国革命时期对 “共和政体 ”的重新界定 材料三 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 “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 ”。可是, “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 ”,更有甚者,许多人 “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 ”。 “ 至于欧美的风土人情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 董方奎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 (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主要因素。( 10分) (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

44、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 “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 ”表现为哪些方面?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 10分) ( 3)材料三中,孙中山反思到美国式的共和制在我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分) 答案: (1)主要因素 :历史传统的影响 ;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君主某种 程度上利益的一致性 ;启蒙思想提供的理论依据 ;英国民族的心理需求 ;“光荣革命 ”的推动等。 (10分 ) (2)表现 :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 ;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 ;构建 “分权制衡 ”机制。(6分 )意义 :防止专制独裁的出现 ,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4分 ) (3)缺乏社会基础(

45、人们的认识局限,缺乏对共和的认识) ;(2分 )国情不同。 (2分 ) 试题分析:( 1)仔细阅读材料一,从中不难发现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建立与下列因素有关: 议会的传统; 多股力量的存在; 早期启蒙思想的出现; 民众的社会认同心理; “光荣革命 ”的推动。其中 “光荣革命 ”是最直接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中的文字 “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联系教材中的内容即可找出答案:,至于美国总统共和制的意义,直接答出其影响即可;( 3)材料三中孙中山指出了美国政体在中国移植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民众的素质过低;其二,中国的国情与美国的国情有很大差别。 考点:西方资产阶级的代议制政体 点评: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与美国的总统共和制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政体效仿的 基本模式。他们的建立是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结果,其核心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议会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实现依法治国和依法约束限制行政权,从而防止专制势力的复辟。尽管各国代议制在形式和具体内容上有差异,但其实质或本质则根本相同。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