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吉林长春十一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卷(带解析) 单选题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 “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误了哲学的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产生厌倦。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 ”之所以要重视哲学的研究,是因为 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C真正的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D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答案: D 试题分析: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真正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2、所有的哲学都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故 ABC项错误。之所以要重视哲学的研究,是因为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本题选 D项。 考点:真正哲学的作用。 点评:解答因果型选择题,可根据因果关系的特征来选择,即把题肢中的选项与题干颠倒过来思考。如果试题中出现多种原因,应认真斟酌,决定取舍,看清设问是选什么原因。 当前,文化体制改革正处于全面推进、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需要 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取得进展。这说明 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C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D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答案: A 试
3、题分析: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题中 “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取得进展。 ”“重点 ”一词表明是抓主要矛盾。故本题选 A项。 B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主要矛盾知识点。 点评: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区别一直是高考的重点。请同学们一定要要搞清楚。一是:主次矛盾针对的是复杂事物存在诸多矛盾时,有主次之分。矛盾的主次方面针对的是一个矛盾的双方或两个侧面有主有次。二是:使用的关键词不同,主次矛盾常用中心、重点、关键、首要等。矛盾的主次方面常用主流、性质、主体等。三是:主次矛盾常用来解决问题,矛盾的主次方面常用来分析事物的性质、形势等。 在我国,抗虫棉的
4、推广不仅使农民累计增收了 760亿元,而且节约了 1亿公斤农药,减少了环境污染。抗虫棉的推广还完善了农业科技服务和农民技能教育培训等 体系。这表明农业科技创新 A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农业劳动对象 B带来了理论创新和生产实践的发展 C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D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中 “抗虫棉的推广还完善了农业科技服务和农民技能教育培训等体系。 ”说明了科技创新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发展。故本题选 D项。AB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创新的重要性。 点评: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是高考的重要要求之一,考生要加强这方面
5、能力的训练。 武建东被国际业界誉为智能 能源学说的创始者和奠基人以及新能源结构架构的设计者,这项原始创新成果标志着人类从电力智能化到能源体系智能化的更高端认识。由此也推动中国在能源建设领域居于世界先进地位,中国应该享有在这个领域重要知识产权的收益。这表明 理论的创新有利于提高人的认识水平 理论的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理论的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权威即是永恒的真理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理论的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权威不是真理。故 项错误。题干表明理论的创新的意义。理论的创新有利于提高人的认识水平。理论的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本题选 C项。 考点:理论
6、的创新的意义。 点评:意义类试题在高考选择题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通常用 “有利于 ”“其意义是 ”等设问形式将题干与题肢联系起来。由于事物的意义往往是多方面的,因此解答时关键要确定与题干要求相符合的直接意义,而与题干无关的间接意义要排除。 温家宝总理指出,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主权问题上,日本政府如果误判形势,只会给 东亚的地区安全造成不利影响。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说明 A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B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价值观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注意审读设问,抓住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 ”可排除联系
7、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观点是辩证法。在主权问题上,日本政府如果误判形势,只会给东亚的地区安全造成不利影响。因为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故本题选 A项。 B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点评: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经常要求考生结合材料理解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和社会意识的能动反作用。体现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的材料有:随着经济、政治、科技与社会的变化发展,人们的人才观念、就业观念、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变化,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等的出现。体现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的材料有:增强社会的信用意识、发挥抗震救灾精神、航天精神等各种精神对经济社会发展
8、的作用。 “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国家才有光明前途。 ”这样说 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体现 肯定了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肯定了改 革是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是因为改革有利于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是说改革的重要性。改革有利于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体现。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改革不是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故 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改革的重要性。 点评:此类考题,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书本知识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类型经常出现在高考题型中,应引起重视。 随着 “中国丹霞
9、”地貌成为中国的第 40项世界自然遗产,一时间中国又掀起了 “遗产热 ”。究竟申遗值不值,专家学者与社会公众各执一词。之所以各执一词是因为 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事物的价值判断不同 价值判断因人而已,没有标准 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该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故 项错误。究竟申遗值不值,专家学者与社会公众各执一词。之所以各执一词是因为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人们认识事物的 角度不同,对事物的价值判断不同。本题选 A项。 考点: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 点评:本题是二
10、二制组合式单选题,最简洁的解法,就是排除错误或与题干无关的选项。本题既排除无关选项又排除错误选项。本题难度适中。 吉林省经济工作会议为我省 2013年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这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A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D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 “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应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故 BCD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应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点评:群众
11、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这个观点的基本内容就是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的具体运用。 北京某地铁站旁,有一个由退休老人组成的 “志愿者服务站点 ”,这些退休老人在为行人提供义务指路服务的同时,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获得了快乐。这表明 劳动是 人的存在方式 实现人生价值取决于客观条件 索取是人生价值的标志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实现人生价值既取决于客观条件,又取决于主观条件。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故 项错误。题中 “退休老人在为行人提供义务指路服务的
12、同时,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说明了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本题选 B项。 考点:怎样实现人生价值。 点评: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命题方式。通常是给出一则典型人物实现人生价值的材料,然后让我们分享该人物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一般而言,我们应该从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这三个角度分析。 近来,慈善推手怀望行,为白血病人募捐引起社会关注。叶启明(网名怀望行)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多次用他的点子展开慈善推手活动,为白血病人发动募捐。这种经过策划后的慈善行为在网络和传统媒体上引起争议,有人说他炒作,有人赞扬他创意了民间慈善的新形
13、式。上述材料说明 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 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该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对叶启明慈善推手活动,有人说他炒作,有人赞扬他创意了民间慈善的新形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该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现在以不是阶级社会。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故 项错误。本题选 D项。 考 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及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点评:关于
14、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命题方式。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分析某些具体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存在差异的原因;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来分析某种具体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存在的正确性,或者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当前,一些同学推崇 “地球村 ”、 “世界公民 ”,以做 “世界公民 ”为荣,看不到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差别。待他们出国后,才切身感受到世界上没有世界公民。产生这种错误认识从辩证法角度看,是因为 A主要矛盾的主 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B实践决定认识 C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忽视了统一中的对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注意审题,选准角度。是从辩证法角度
15、看。而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论道理。和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唯物论道理。故 AC项错误。矛盾是对立统一,应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题中 “看不到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差别。待他们出国后,才切身感受到世界上没有世界公民。 ”产生这一错误的原因是忽视了统一中的对立。本题选 D项。 A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矛盾是对立统一。 点评:本题是学生运用课本基础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难度较大。不能从材料中提取准确的信息是本题错选的主要原因,做好本题的关键在于必须正确理解和解读材料的内容。本题难度适中。 下列关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总是一致的 二者总是冲突
16、的 二者既有一致性,有时也会发生矛盾冲突 二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具体利益存在差别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二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具体利益存在差别。并不总是一致的。二者既有一致性,有时也会发生矛盾冲突。故 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点评:在题目中提到 “关系 ”时,既要考虑其区别,又要考虑其联系。同时注意关系是双向的,相互的。审清是侧重哪一方面。关系型选择题主要考查教材中有联系的基础知识之间的关系。正确解答此类题,一是要认识关系内容;二是要理解到位,不能把关系搞反了。 马克思说: “我们的生产同样是反映我们本质的镜子。 ”对此理
17、解正确的是 A劳动是创造财富的 过程 B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中,才能创造价值 C劳动创造了社会 D劳动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马克思说: “我们的生产同样是反映我们本质的镜子。 ”突出劳动对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性。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中,才能创造价值。故ACD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中,才能创造价值。 点评:本题是引文类试题,此类试题往往以谚语、成语、诗词歌赋、名人名言、书刊社论、讲话指令、方针政策等作为背景材料,解答这类试题关键在于把引文放在合适的语境中加以理解和把握。再者 理解引文的意思。 我们所在的时代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追求人
18、的个性发展本身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人们在追求个性发展的过程中,应该 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以 “新潮 ”和时髦作为标准 表现在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 表现为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的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人们在追求个性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表现在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在追求个性发展的过程中应以社会的需要为前提。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故 项错误。本题选 C项。 考点: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点评: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19、:一是认为个人可以脱离社会而存在;二是认为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会妨碍个人的个性发展。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 导思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生态文明建设、节能减排活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少用一张纸、节约一度电,正逐渐成为中国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这说明 A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决定生态文明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D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影响生态文明。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故 ACD项错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生态文明建设、节能减排活动在全国轰轰烈烈
20、地开展起来。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少用一张纸、节约一度电,正逐渐成为中国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本题选 B项。 考点: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点评:解答这类选择题明确提供的材料,提出问题,正确答案:隐藏在各个选项中,要求学生充分理解材料和各选项的基础上进行选择。要求学生对各选项中的解释是否符合材料提供的信息相一致。本题难度适中。 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 “取类比象 ”的思维方法:一是 “取类 ”,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 “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二是 “比象 ”,在对 “类 ”有了认识之后, “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 ”。
21、中医 “取类比象 ”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 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 B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答案: D 试题分析: “取类 ”是抓矛盾普遍性。 “比象 ”,在对 “类 ”有了认识之后, “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 ”是抓矛盾的特殊性。因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把握事物的性质看矛盾的主要方面。故 B项错误。本题选 D项。 A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点评:通过此题需引导学生明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同于多数与少数、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二者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
22、系,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和特殊现象的关系。 著名画家范曾先生在自述中谈到自己的成功时说, “作画平生万万千,抽筋折骨 亦堪怜。在艰难之时,我追逐着希望和光明。 ”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 A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C努力创造条件,促使主次矛盾的转化 D既要看到光明的前途,又要勇于克服困难 答案: D 试题分析:事物发展是曲折性和前进行的统一。我们既要看到光明的前途,又要勇于克服困难。题中 “在艰难之时,我追逐着希望和光明。 ”可看出这一道理。故本题选 D项。 AB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事物发展是曲折性和前进行的统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
23、调动和运用教材知识解决分析问题。题目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对天体的演变,张衡认为: “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 ”。朱熹认为: “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 ”。这两种观点体现了 的分歧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答案: A 试题分析:张衡认为: “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 ”。认为物质是世界 的本源,是唯物主义观点。而朱熹认为: “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 ”。认为 “理 ”是世界的本
24、源,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故这两种观点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BCD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点评:此类考题,要求学生掌握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并需根据题干判断出观点。这是高考命题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方式,学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题难度适中。 “花开花落各有时 ”但是人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达到 “花开花落随人意,春去秋来不相关。 ”这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具有特殊性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 B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C规律是可以利用和改变的 D人们可以利用客观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抓住设问中体现的哲理。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是哲理。规律是客观
25、的,可以利用但不可改变。故 BC项错误。联系虽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利用客观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题中 “人们利用现代科技达到 “花开花落随人意,春去秋来不相关。 ”就体现了这一点。本题选 D项。 A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人们可以利用客观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点评:选择题考查的目的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辨别分析能力。题干在情景设计和设问上多种多样,题肢往往似是而非、迷惑性较强,考生稍一疏忽就容易出错。考生要想解答好选择题,首先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准确把握相关概念和原理。其次要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在鲁迅看来,文化的发展 “如长江大河的流行,无法遏止,假使能够遏止,那就
26、成为死水,纵不干涸,也必腐败的。 ”这一比喻蕴涵的哲理是 A事物变化无常 B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 C自然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人在自然界面前无能为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自然界虽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利用改造自然界。故 D项错误。由题中鲁迅对文化的发展的比喻可看出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本题选 B项。 A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 点评:解答材料题首先要审清材料,快速准确获取和解读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其次要注意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各选项与题干的关系,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学者王国维把诗歌的意
27、境分为 “有我之境 ”和 “无我之境 ”。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有我之境也; “寒波 澹澹起,白云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有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从哲学上看, “有我之境 ”和 “无我之境 ”体现了 A “物 ”与 “境 ”并没有严格的区分,都是 “物 ”在相对静止下的表现 B诗人通过直接再现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实现 “境 ”与 “物 ”的绝对对立 C诗歌意境是艺术家自身主体意识的产物,是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物质载体 D诗歌意境蕴含创造性,诗人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 答案: D 试题分析:意识是物质
28、的能动反映。 “有我之境 ”和 “无我之境 ”体现了诗歌意境蕴含创造性,诗人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 “物 ”与 “境 ”有严格的区分, “物 ”指物质。 “境 ”指意识。 “境 ”与 “物 ”不是绝对的对立。诗歌意境是意识的,不是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物质载体。故 ABC项错误。本题选 D项。 考点: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点评:本题注意抓住 “物 ”指物质。 “境 ”指意识。据此来分析四个题肢,进行选择。本题读懂题意,判断题肢做好本题。 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网络,实现人和物体 “对话 ”,物体和物体之间 “交流 ”,这就是物联网。物联网展示了生
29、活中任何物品都可以变得 “有感觉、有意思 ”这样一幅智能图景。物联网的出现说明 认识是实践的来源和动力 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创新即与众不同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实质,与众不同不一定是创新。故 项错误。物联网的出现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本题选 C项。 考点: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点评: 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
30、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 “谈虎色变 ”是说被虎咬过的人才知道虎的厉害。比喻一旦提到可怕的事情就会情绪紧张起来,连脸色都变了,但对动物 “谈虎 ”却不能使其 “色变 ”。这体现的哲理是 实践决定认识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动物的意识水平比人类差了实践 动物没有第一信号系统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谈虎色变 ”是说被虎咬过的人才知道虎的厉害。是经过了实践活动获得的这一认识。实践决定认识。对动物 “谈虎 ”却不能使其 “色变 ”。 说明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动物没有意识。故 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实践决定认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用实践决定认识
31、和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知识来回答问题,还要求学生学会通过材料的分析得出结论,这也是高考出题的一个惯例。本题难度适中。 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A一概而论 B千虑一得 C百感交集 D三人成虎 答案: B 试题分析:千虑一得说明经过千思熟虑得出结论,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故 ACD项错误。一概而论、百感交集、三人成虎都不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本题选 B项。 考点: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 点评:本题作对的关键是对四个成语的内涵搞清楚。然后对号入座。运用进行法进行选择。 下列体现矛盾观点的有 塞翁失马 相反相成,相辅相成 夜郎自大,目中无人 刻舟求剑 A B C D 答案
32、: A 试题分析: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和福的转化。相反相成,相辅相成体现矛盾观点。刻舟求剑指承认静止否认运动。故 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矛盾观点 点评:本题是学生运用知识获取和解读成语、运用哲学道理分析问题。难易程度较难。解答本题分析四个题肢,明确四句成语的含义和体现的哲学道理。本题难度适中。 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复杂历史问题的暴 露和发展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A
33、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复杂历史问题的暴露和发展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所以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也可能是相同的。故 项错误。本题选 D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认识具有反复无限性。 点评:解答组合型的选择题,我们一般从自己拿的准的观点入手,如果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就可以把 含有这一观点的选项排除,如果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就可以把不含这一观点的选项排除。在剩下的选项中,相同的观点可是为正确,只需对其中不同的观点进行分析,就能做出正确选择。 冰岛火山喷发使欧洲许多机场关闭
34、,因此带来这些地区陆路交通的繁忙。有科学家认为,本次火山喷发可能还会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火山喷发 A是欧洲陆路交通繁忙的内因 B对交通和气候的影响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 C可能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体现了事物间的主观联系 D作为一种自然灾害,是对人类诸多不道德行为的警示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中 “冰岛火山喷发可能还会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说明了联系的普遍性。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联系具有客观性。冰岛火山喷发是欧洲陆路交通繁忙的外因。故 ACD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联系的普遍性。 点评:材料分析型选择题是高考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即以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为背景而设置的材料,应引导学生关注
35、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每一座火山都有自己的个性,对冰岛火山喷发,没有人知道它将喷出多少物质,以及这些物质将达到大气中的何种高度。这强调了 A火山活动无法预测,世界是不可知的 B火山活动没有规律性 C火山活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D每一座火山活动的规律都有特殊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 “每一座火山都有自己的个性 ”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每一座火山活动的规律都有特殊性。火山活动可以预测,世界是可知的。火山活动具有规律性。故 AB项错误。本题选 D项。 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矛盾具有特殊性。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把握材料的主旨是正确解答考题的关键;而抓住题干中的关键点又是把
36、握题干主旨的关键,因而要找准关键点 “个性 ”。 重庆两江新区位于重庆北部新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加快两江新区开发建设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实施全国总体发展战略部署 ,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搞好局部,能够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树立全局观念,必定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服从于整体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加快两江新区开发建设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实施全国总体发展战略部署 ,建成小康社会的宏 伟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可看出搞好局部,能够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
37、挥。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树立全局观念,不一定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只有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形式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故 项错误。本题选 B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局部对整体的重要性。 点评: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在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时,有时侧重强调整体离不开部分,有时侧重强调部分离不开整体,看材料是强调谁对谁的重要性。 马克思汲取了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中的合理因素,同时又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 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这说明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 C实践是认识
38、的来源、发展动力、目的和归宿 D旧事物的积极因素是新事物发展的基础 答案: D 试题分析: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发展起来的,它汲取了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成分,抛弃了旧事物中落后过时的东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就说明了旧事物的积极因素是新事物发展的基础。故本题选 D项。 AB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旧事物的积极因素是新事物发展的基础 点评:此类考题,首先考查学生对于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这是高考的一个趋势,不直接告诉考生一个信息。其次材料中的关键词 “汲取 ”是我们解题的钥匙。把握以上两点,学生就能正确解题了。 综合题 1928年,弗莱明发明了抗生素 青霉素,当时被誉为人类医学史上
39、的一个重大的里程碑。抗生素问世后,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肺炎、脑膜炎、产褥热、败血症、肺结核等得以治愈。许多人因此而相信疾病是可以从根本上治愈的。 如今,抗生素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治疗药品。然而抗生素的大规模应用使其潜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一是它的副作用,如会导致血液 疾病等;二是它的耐药现象 ,日益严重的耐药菌、顽固的超级细菌的诞生使得细菌耐药问题成为全球最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现在医学界也不再把抗生素看成是灵丹妙药,而是慎重使用抗生素。 请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这种现象,并指出它对我们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 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对抗生素的认识及使用方法只
40、能来源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去检验。 (2)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 3)认识 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对疾病的认识也是这样。 (4)任何实践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发现和发展真理,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每点 3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认识论整体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
41、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认识论的内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发展等。本题答案:的组 织要在解读材料的基础上确定理论要点。 考点:认识论知识。 点评:解答材料式分析题要注意两点:首先要看清设问。设问中往往包含了答题的知识范围和方向 “带着问题看材料 ”更具有针对性。其次要认真研读材料,因为设问是以材料为背景的,它们之间存在必然联系,而这种联系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公布了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名单,江苏江阴市稳居第一,蝉联 “八连冠 ”。江阴的发展模式,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全国各地开发区加速建设,江阴却坚持 “不开发区 ”,这不是不开
42、发的退步,而是通过建立倒逼 机制实现生态开发的 “进步 ”。面对人多地少的矛盾,江阴适时提出 “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农业向生态园区集中 ”的思路。通过优化社区布局和生态布局,加快了村落变社区,农民变市民的步伐,一幢幢农民安置房拔地而起,一个个布局合理、功能配套、交通便捷、生活便利的农村新型社区正在逐渐形成。从 2009开始,在 “三集中 ”建设的基础上,江阴又全面推行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农村住宅置换城镇安居房,农村居民身份置换城镇居民身份为主要内容的 “三置换 ”。另外,江阴市委市政府还提出 “以民生为本,力求个个都有好工作;以 民富为纲,力求家家都有好收入;以民享为
43、先,力求处处都有好环境;以民安为基,力求处处都有好心情;以民强为重,力求人人都有好身体 ”的 “五民五好 ”模式,有力地促进了江阴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江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 “五民五好 ”发展模式的依据和意义?( 8分) ( 2)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江阴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之路中坚持 “不开发区 ”、 “三集中 ”、 “三置换 ”的道理。( 10分) 答案:( 1)( 8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提出 “五民五好 ”发展模式有利于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激发人民群众创造物质
44、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极性主动性。( 4分)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 “五民五好 ”发展模式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4分) ( 2)( 10分) 江阴市政府面对人多地少的矛盾,坚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坚持 “不开发区 ”的发展模式,既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又体现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3分) 通过 “三集中 ”的发展模式,改善工业农业发展的布局农民居住环境,解决工农业发展和居民分散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提高了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这体现了要注重系统内部
45、结构的优化趋向,提高系统功能的道理。( 3分) 通过 “三置换 ”的措施,加快了江阴城市化发展进程,体现了注重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道理。( 4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江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 “五民五好 ”发展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 理解和运用能力。回答第()问时,审读设问,抓住 “历史唯物主义 ”。可以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两个角度回答依据和意义。第( 2)问抓住设问中从 “不开发区 ”、 “三集中 ”、 “三置换 ”三个角度分别回答。坚持 “不开
46、发区 ”的发展模式,既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又体现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通过 “三集中 ”的发展模式体现了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提高系统功能的道理。“三置换 ”的措施体现了注重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道理。 考点: “历史唯物主义 ”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点评:本题分析材料前先看设问,看设问的要求,避免答非所问。第二带着设问读材料,分析材料有几层意思及层间联系。抓住材料中心。第三回忆教材列要点,这一步的关键是完成对材料的语言转化。第四组织答案:,第五完善答案:回头看,一看答案:是否围绕设问
47、,二看是否漏要点三看是否做到了观点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辨析题 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 “生态文明 ”,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 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四位一体 ”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 “五位一体 ”,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某校高二同学开展 “生态文明 我们在行动 ”的主题探究活动,同学们搜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了下列看法: 同学甲:建设生态文明,要转变理念,树立环境优先的观念,要增强节能减排意识,摒除 “不差我一个 ”的观念。 同学乙:生态文明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要从现在做起。 同学丙:要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同学甲、乙、 丙看法的合理性。 答案:甲: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发展低碳经济,要树立环境优先的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