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广东省惠来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著名的历史学者李慎之在 “封建 ”一词不可滥用一文中说道: “历览前史,中国的封建时代恰恰是人性之花开得最盛最美的时代,是中国人的个性最为高扬的时代 ”,文中的 “封建时代 ”应该是指 A先秦时期 B唐宋时期 C明清时期 D秦汉时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 “人性之花开得最盛最美的时代,中国人的个性最为高扬的时代 ”可以猜出这个时代应该是指“先秦时期 ”,因为从秦代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后,历朝历代都加强了对思想文化的控制,扼杀人的性格,宣传君权至上,所以
2、 A项符合史实, B C D三项与题意要求明显不相符。 考点:中国古代社会的特征 点评:我们通常所称谓的封建社会是指以租佃关系为特征的社会形态,中国社会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可分为五大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夏商周三代对应的是奴隶社会,秦代以后中国才确立封建社会制度。而中国古文典籍中的封建社会往往是指分封制盛行的时期。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反映的思想内核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发明本心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是程朱理学倡导的至理名言,这从本质上反映了程朱
3、理学摒弃欲望、扼杀人性的消极作用,故 A项符合题意, B是程朱理学的认识论, C D两项是心学的主张,故答案:选 A项。 考点:程朱理学 点评:程朱理学在继承传统儒家学说的基础 上融合了佛道思想,使儒学的发展进入思辨化的层次,将儒学的发展推动到一个新的阶段。但是程朱理学在被官方接受之后,变成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有力的工具,极大地禁锢了人的思想,不利于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材料中的内容即是对此的最好说明和反映。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某一位哲学家的学说,取名 “知行 ”。 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并改名为陶行知。据此判断,陶行知推
4、崇的哲学家是 A程颢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可知,陶行知推崇的这位哲学家倡导 “知行 ”,即这位哲学家认为 “真理 ”发于行动而存在,行动是在 “知 ”(真理)的指导下完成的,这不符合实践和认识的真正关系,结合教材内容可知,这位哲学家是王阳明, D项符合题意, A B C三位哲学家都没有提出该主张。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同属理学的范畴,他们都坚持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只是程朱理学认为天理独立于人体之外,若想找寻天理必须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才能有所成就,故程朱理学属于哲学派别中的客观唯心主义;而 陆王心学
5、则认为天理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必须通过反省自身,摒除欲望才能达到对天理的体悟,故属哲学派别中的主观唯心主义。 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 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倡导 “经世致用 ”学说 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对比分析能力,材料要求比较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的不同之处,由所学内容可知宋明理学融合了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完成了哲理化和思辨化的过程,所以 两项正确,宋明理学并不倡 导 “经世致用 ”并且要求人们扼制自己的欲望,不利于人文精神的发展, 错误,故答案:选 A项。 考点: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 点评:高
6、考中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阶段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初步形成,并与其它学派相互争辩; 汉武帝时期,儒学经过董仲舒的创新,成为正统思想; 宋代儒学在吸收了佛,道思想的基础上完成了 “程朱理学 ”的思辨化; 明末时期,儒学迎合新的时代发展要求积极转向经世致用。对于各阶段的儒学特征必须牢固把握。 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 “民本 ”思想 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 C提出了 “经世致用 ”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中突出强调了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思想特
7、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 C D三项符合史实,尽管他们对君主专制提出了大胆的质疑和批判,但并未要求从根本上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要求。 考点:明末清初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点评: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又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即资本主义的萌芽,这种经济新现象反映在思想文化方面就是对君主专制的否定和程朱理学的否定,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最典型的三大进步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正是此时社会发展最真实的反映。 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为重现真实的历史,其道具可选用 A一管毛笔,一叠纸张 B一部雕版印刷的金刚经 C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拓本 D一部冯
8、梦龙的警世通言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给出的时间东汉末年,结合时代特征,可以看出 A项符合史实, B C两项出现在唐代, D项出现于明朝,从时间上看只有 A项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文化成就的记忆能力,难度较低。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张晓明老师在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 人 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
9、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质书 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 “骚体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要求准确把握中国古代科技文艺的时代特征和艺术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纸出现在汉代,所以 错误。北宋平民毕 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播, 正确。草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错误。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是浪
10、漫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 错误。故答案:选 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点评:高考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重大科技文化成就的代表就出现的时间; 重大科技文化成就出现的原因及特点; 中国科技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建议学生对教材相关内容作系统归纳和总结。 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 1420 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 41米宽、 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可看出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B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答案: B
1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时间 1430-1436年间可知此位建筑师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所以他的设计包含有人文主义的情怀, B项符合题意, A D两项是启蒙运动的影响,与文艺复兴时期不符, C是宗教改革时期出现的社会现象,故答案:选 B项。 考点:文艺复兴 点评: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颇有特色,那就是歌颂现实生活的美好,质疑教会的腐朽与黑暗,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和来世幸福。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 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 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
12、义人。 ”这种观点 A要求废除天主教及其教会 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C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 D表达了对民主政治的向往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即是因信主义,也就是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这是宗教改革时期改革派的核心教条,所以 B项符合题意, A项表述错误, 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D项是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们的渴望。 考点:欧洲宗教改革运动 点评:欧洲宗教改革是在文艺复兴的基础上爆发的又一次政治、思想解放运动。其不仅进一步推动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而且也使得宗教对欧洲的政治统治现状快速瓦解,最终使教权
13、低于并服务于王权,有利于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形成。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宣称: “任何政府的正当权利,均由人民同意而产生 ”;法国大革命时期,各地人民组织自治政府,政权落入国民会议手中。该材料体现了 A主权在民 B三权分立 C议会制度 D社会契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任何政府的正当权利,均由人民同意而产生 ”说明政府的合法权力来自人民,因此材料强调的是人民享有主权, A项符合题意, B C D三项表述不符合题意。 考点: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 点评: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著名的三大启蒙思想家之一,他的社会契约论积极吸收了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霍
14、布斯的 “社会契约 ”思想。所谓的社会契约就是认为国王统治民众,管理国家的权力来自于他和民众所签订的一份契约,其实也就是人民将权力授予国王。因此 “社会契约 ”思想不仅体现了 “人民主权 ”的观念,同时也能说明当国王统治不当时人民起来推翻国王统治的合法性,或者是人民革命的正当性。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论孔子中写道: “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 ”在伏尔泰和一大批思想家的推动下,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被写入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这从本质上说明 A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孔子思想一脉相承 B儒家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根本性影响 C法国大革命时期中法之间文化交流频繁 D启蒙思
15、想家借用孔子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了儒家思想的观点被法国启蒙思想家所接受进而被写入法国宪法,这说明儒家思想对启蒙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启蒙思想家是用儒家的观点来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所以 D项符合题意, A B C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 材料从中国儒家思想对启蒙思想家产生重大影响的角度说明了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相互影响是不可扼制的。启蒙运动最突出特点就是人的 “理性主义 ”,他积极倡导理性是人的最高权威,只有人的独立思考、理性思维才是最可靠的和最正确的,其余的一切外在权威都是不存在的,虚假的,这一主张
16、是由德国思想家康德概括得出。 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之类的思想争论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这些争论所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 A政治的民主化 B经济的工业化 C救亡图存 D思想的自由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了洋务派、维新派与革命派之间的共同主张,洋务派强调发展经济,维新派主张变革政治制度,改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也强调政治改革,但主张废君主而实行民主共和,他们的共同目的相同,即如何实现救亡图存,所以 C项符合题意, A是维新派和革命派的共同主张, B是洋务派的主张, D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资产阶级的主张,答案:选 C
17、项。 考点:近代中国求民主反侵略的思想潮流 点评:近代中国人民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器物文明向制度文明再向思想文明转变的过程,随着学习内 容的深入,中国人民对西方文明的认识愈加深刻,中国社会也在不断进步,这与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先进人物的引导和主张紧密相连。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 B “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 C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 D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
18、舟车之有两轮也。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体现的是 “中体西用 ”的主张,是洋务派的思想, B项是保守派的主张, C项是维新派的观点,D项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知识分子的观点,故答案:选 C项。 考点:近代中国求民主反侵略的思想历程 点评:近代中国人民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方向发生多此转变,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战败有感于西方社会武装力量的强大很长一段时间向英法美等国学习强国富国之术,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开始向紧邻日本学习,尤其是在日俄战争之后大量派遣留学生去日本学习君主立宪之法,但民国建立后国家依然衰败不堪,满目疮痍,直到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
19、功之后马克思主义才在中国有了较快的传播,中国人才真正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才在中国真正流传开来。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 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如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政治革命 洋务运动 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 新文化运动 政治革命 C新文化运动 洋务运动 政治革命 D新文化运动 政治革命 洋务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20、日本学者福泽谕吉认为汲取欧洲文明应该走的道路是先难后易,即走思想文化 政治变革 经济发展的道路,按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道路应该是新文化运动 政治革命 洋务运动,故答案:选 D项。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点评:中国近代史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是高考中的常考点,但难度较小,考查角度多涉及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识记能力,但近年来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或从新史观的角度看待传统重大历史事件的情形以越来越明显,希引起注意。 “虎溪三笑 ”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 儒道佛出现
21、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了唐宋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出现儒者、道士和僧人和谐相处的现象,反映出当时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现实,故 A项符合题意, B项出现在汉代, D项表述与材料相矛盾, C项表述正确但明显与题意主旨不符。 考点:程朱理学 点评:材料反映了宋代程朱理学建立的特色,程朱理学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其主要使命和特征在于完成了儒家思想的思辨化过程,使儒家思想有种近乎宗教的特征,这一点内容较为深奥难懂,学生应要细心体会。 “中国加入世贸,就好像一个昏庸
22、短见的守财奴,把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给了土匪。结果,土匪根本就没有把岳父当人看 还要赔上 23 000亿美元的嫁妆。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应当重新审视 B中国给 “世贸 ”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C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富强 之路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遭受的巨大损失,付出了极大代价而一无所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看法是错误的,中国加入世贸一方面是面临极大的风险和挑战,但与此同时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所以 C项符合题意, B项表述错误, A D两项表述正确但明显与题意要求不
23、符,故答案:选 C项。 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点评: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最为主要的趋势,而世界贸易组织则是体现世界经济发紧密联系的载体,它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在当今的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正当的也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但其中必然会遭遇极大的风险和挑战。 陈蕃任安乐太守时,郡内有一个名叫赵宣的人,父亲去世,他把父亲埋葬以后,自己住在墓道中,服丧二十多年,名声震动州郡。地方官把他推荐给陈蕃,陈蕃与他相见,问及妻子儿女,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是在服丧期间出生的。陈蕃大怒,遂治其罪。故事中赵宣为官所借用的途径是 A九品 中正制 B孝廉 C科举制 D军功爵
24、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提到地方官把赵宣举荐给安乐太守陈蕃是因为他长期为父服丧的孝行,由此可知 “孝行 ”是当时的选官标准之一,属于察举制的范畴,故 B项符合题意, A项以家庭门第为选官的主要标准, C 项以才能为主要依据, D 项以军功大小为任命的依据,故答案:选 B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察举制 点评: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是维护王朝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制度,随着王朝的变革官员的选拔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并且还设定了相应 的监察制度以为保障。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重要性,直至今日公务员的选拔依然是国家政治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国家
25、为此专门设立了公务员局,还建立了公务员法。 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工场二十家, “杵油须壮有力者 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 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 ”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B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C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D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了明代石门镇油坊因劳动力不足而付钱请其它地方的人来从事炼油工作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了一种雇佣关系,表明此时该地方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故答案:选 D项, A B C三项表述正确,但只看到问题的表象,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 考点: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点评:
26、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的把握。明清时代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全新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并非所有的材料都是对此现象的反映,判断资本主义的萌芽的标志是看材料中是否有雇佣 关系的存在。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里的 “花 ”主要是指 A维护清朝统治 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 C抑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洋务运动 “有心栽花 ”是指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却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所以 A项符合
27、“花 ”的含义,B项是材料中 “柳 ”的含义, C D两项是洋务运动的客观作用,与材料要求不符。 考点:中国近代史 上的重大事件 洋务运动 点评:洋务运动是清政府的开明官员正式向西方学习的一场自强运动,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军事和经济改革以实现巩固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但在客观的实际操作中采取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和近代化进程。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一书中指出: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
28、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 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 20 世纪中国 “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和 “奋起救亡,勇于变革 ”的史实 A南京条约和太平天国运动 B马关条约和戊戌变法 C辛丑条约和义和团运动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20世纪中国 “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的含义是指民族危机严重,已经无法有效地抵御外来侵略, “奋起救亡,勇于变革 ”指的是 20世纪发生的一场改变中国旧状的大革命,这场革命很明显就是辛亥革命,结合材料中的时间要求可知只有 D项符合题意和史实, A B C三项均发生在 19世纪
29、中后期。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辛亥革命 点评:高考中对辛亥革命的考查一直都是重点和常考点,其考查角度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三民主义的内容 辛亥革命爆发的时代背景 辛亥革命的产生的积极成果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局限性的表现 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1915年,在巴拿马泛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张裕公司生产的白兰地、红葡萄酒、雷司令等产品荣获金质奖章。当时以张裕公司 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下列有关 “短暂的春天 ”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结果 B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酿酒业 C受到当时政治革命的推动 D使中国民族工业逐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答案: C 试题分
30、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了 1915年( “一战 ”时期)以张裕公司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获得了短暂的发展,内部原因是中华民国成立后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外部原因是 “一战 ”期间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控制,结合史实可知 C项符合题意, A项表述错误,此时是 1915年清朝已经灭亡, B D两项表述也不符合史实。 考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点评:材料主要考察学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的掌握。高考试题重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以下发展阶段的考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 60-70年代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
31、发展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 一战期间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衰落抗日战争以后 。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 “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 “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这表明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D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的描述可以看出,此老农根本不了解辛亥革命为何事,中华民国为何物,这说明了辛亥革命并
32、未对广大农村带来多大影响, D项符合题意, A B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C项说法不准确,材料中也无体现。 考点:中 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辛亥革命 点评:材料的主要意图是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局限性的理解,有关辛亥革命的局限最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没有唤醒广大民众的觉醒和积极参与; 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尤其是没有进行反封建思想的斗争。 央视 3套播出的歌声飘过 30年 (19792009) 百首金曲系列演唱会很吸引眼球。下列歌曲不可能入选其中的是 A我是公社小社员 B春天的故事 C走进新时代 D在希望的田野上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
33、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中要求歌曲出现的时间是 19792009 年,即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B C D三项均是对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赞颂,而 A项应该发生于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故答案:选 A项。 考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点评:建国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是高考中的常考点,内容包括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改造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尤其是第三项内容又可分为三个阶段: 19561966年的十 年社会主义建设;19661976年的 “文化大革命 ”的巨大破坏和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34、的改革开放。阶段特征在学习中必须牢固把握。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 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 ”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深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说明 18世纪末叶后,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其根本原因在于此时欧洲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开展,需要大量的原料和广阔的销售市场,因此 C项符合题意, D项表达不符合题意, A B两项只是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条件
35、不是对中国自然资源发生浓厚兴趣的根本原因。 考点:近代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 点评:根本原因类选择题是高考历史中的常见题型,如何快速找到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关系上入手; 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生产力入手; 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 入手; 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总之,可以充分结合哲学原理中的原因分析方法来根本原因问题。 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 “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 ”对这
36、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 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 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 ”说明五年计划尽管有不足之处但它却对当时的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是具有合理性的,所以 B项符合题意, A D两项说法错误,与材料内容相矛盾, C项说法太过于绝对,答案:选 B项。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点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几个主
37、要阶段:即斯大林模式阶段、赫鲁晓夫和勃烈日涅夫改革阶段及戈尔巴乔夫改革阶段。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也带来了苏联解体的巨大遗憾 。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与败一直以来成为史学家争论的焦点,也成为高考无法回避的难点。建议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多收集此方面的材料深入思考,完成小论文的习作。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两个伟大人物进行了两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即列宁在苏俄采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二者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都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 B都强调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C都符合本国当时的实际需要 D都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38、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比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可知,二者都是在国家面临困境的形势下大胆改革,开创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成功地解决了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严重困难,故 A C D三项表述正确,罗斯福新政是利用国家的力量来干预经济发展并非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B项表述不符合罗斯福新政的史实,所以 B项符合题意要求。 考点: “新经济政策 ”和 “罗斯福新政 ”的比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 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
39、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 二战后,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被称为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是 世界银行 关贸总协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联合国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维持世界经济贸易稳定发展的三大支柱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所以 符合题意要求,而 联合国是世界政治组织,不属于经济范畴,故答案:选 A 项。 考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布雷顿森林体系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
40、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欧国家之间维持了 60多年的和平局面,其主要原因有 经济一体化发展 政治联合加强 法德实现和解 民族矛盾消除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相关知识可知,二战后西欧之所以能长期维持和平局面,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一体化发展, 政治联合加强, 法德实现和解,而 民族矛盾消除表述错误,在欧洲民族矛盾依然存在,所以答案:选 A项。 考点: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欧洲的联合 点评:在欧洲联合的原因中应该注意相关不同原因的区别: 根本原因: 20世纪 5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得到了较快发展
41、,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主要原因:欧洲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和发展。 直接原因: 为了摆脱美国控制。但欧洲的联合本身即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一个显著标志。同时还应该仔细体会欧洲联合在当今世界格局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下列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后者对前者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B前者是后者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 C后者在世界各地之间发展不平衡是前者产生的原因 D前者有利于形成多极世界,后者不利于形成多极世界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了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
42、集团化之间的关系,联系相关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开始于新航路开辟之后,到了 20世纪 90年代以后加速发展,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之下于 20世纪 50、 60年代才开始出现的,因此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背景和前提,而经济区域集团化既有深化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当然也存在各区域之间相互排挤而不利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面,因此A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而 B C D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实际,故答案:选A项。 考点:当今世界经济 的发展趋势 点评: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对于二者的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二者的具体表现; 两者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
43、响; 两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此项内容的考查难度角度不易理解,应该特别予以关注;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此趋势中的地位和应对策略。 综合题 中西思想史发展的过程中,在古代,中西思想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各自的独立性;到了近代,主要是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探索的过程。据此,请回答以下问题。 (1)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是古代中西典型代表的大思想家,请分别指出他们各自有什 么核心思想?( 4分) (2).14世纪以来,欧洲出现了哪几次思想解放运动?贯穿其中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5分) (3).从 19世纪中期至 19世纪末,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分别涌现了哪些重要政治派别,其主要主张分别是什么?( 8分) 答案:(
44、 1)孔子: “仁 ”、 “礼 ”;( 2分)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或认识你自己。( 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3 分)人文(主义)思想。( 2分) ( 3)地主阶级抵抗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 地主阶级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或中体西用或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 资产阶级早 期维新派:主张变革政治制度(或设立君主立宪制度)。 资产阶级维新派:建立君主立宪。 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或实行民主共和或创立民国)。 (答任 4个派别及其主张即可得 8分。) 试题分析:( 1)结合教材内容直接回答出二人的核心思想主张,即孔子强调“仁 ”、 “礼 ”思想,苏格
45、拉底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性,提出美德即知识或认识你自己;( 2)欧洲近代以来产生的重大思想解放运动有三次: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他们的共同主张是以人为本;( 3)综合考虑从鸦片战争到19世纪末期中国各种阶层的救国主张即可得出结论 ,按照先后顺序依次为:地主阶级自强派、洋务派、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维新派和革命派。 考点:东西方思想文化比较。 点评:本题考查了古代东西方思想文化中最主要流派思想的异同和各自的巨大影响和贡献,这属于历史比较类问题中的横向比较。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
46、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本题即是最好的反映和说明,希望引起关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 料一 明清之际的一些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思想家 主要思想 黄宗羲(1610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 ”,主张1695年) “君臣平等 ”, 顾炎武(16131682年) 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人共治 ”的主张。 王夫之(16191692年) 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共 ”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观点 思想家 主要思想 孟德斯鸠主张把国家权力分(16891755年) 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
47、主、法院三家掌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 伏尔泰(16941778年倡导人人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认为最好的政治形式是) 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治 卢梭(17121778年) 认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 (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2分)该主张顺应还是违背了历史潮流?( 2分) (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三人各自的主张。( 3分) ( 3)上述两种思想对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 4)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虽然出现比较早,但思想高度及社会效果却远不如法国的启蒙思想,为什么?试从两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条件三方面分别加以比较分析。( 12分) 答案:( 1)共同主张:反对君主专制。( 2分)顺应历史潮流。( 2分) ( 2)各自主张: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权力制衡;伏尔泰 平等、自由、民主(或: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