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74.73KB ,
资源ID:335157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51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2013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dealItalian2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2013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2-2013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英国 “光荣革命 ”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 A筹集税款 B干预立法 C招募军队 D任命大臣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光荣革命后,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一系列限制,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规定,即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制订或终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建立常备军;人民应享有选举议会议员的自由;议会享有辩论的自由等。但国王继续保留了许多重要权力,如决策权、行

2、政管理权、大臣任免权等。 A B C 三项都在不得违反的规定内,只有 D项是英王继续保留的权利之一。 考点:英国的光荣革命 点评: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 “光荣革命 ”后逐步确立起来, “光荣革命 ”只是起 点,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责任内阁 ”的确立,在此后的发展历程中英国政治仍在不断发展,具体表现在议会本身的改革和首相权力的扩大,该题即反映这一史实。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包含的内容较多,涉及议会与内阁之间,议会与国王之间以及内阁与国王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但议会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

3、下跪献花。这些外交活动 A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 B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 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 D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70年联邦德国与波兰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有助于缓解美苏冷战政策下,西欧与东欧国家间的紧张局势, D项符合题意, A项与此无关, B项出现在二战之后, C项出现在1960年。 考点:两级格局的瓦解 点评:苏联的解体是两级格局瓦解的标志,其实在苏联的解体以前,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在 1960年代分别发生了分化,法国从脱离北约即是资本主义阵营的一个标志,而 60年代,由于中苏论战和两国关系的破裂,

4、社会主义阵营实际上已不复存在 。两大阵营的分化和瓦解实际上对两级格局的瓦解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1941年 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得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后说, “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也会在下院为恶魔说几句好话 ”。这反映出丘吉尔 A愿意承担绥靖政策失败的责任 B希望尽快开辟第二战场 C认为支持苏联符合英国利益 D力主建立反法西斯同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丘吉尔的言语表明了他对苏联持敌对的态度,但在法西斯德国危害世界之时愿与苏联合作,因为支持苏联对德作战符合英国的利益,所以答 案:选 C项, A B两项与此无关, D项在材料中不能直接体现。

5、 考点: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点评: “1941 年 6 月 22 日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英国首相邱吉尔发表广播演说,宣布对苏联给予力所能及的援助,齐心协力打击敌人。美国政府也发表了愿意援苏的声明。 7月 3日,斯大林发表广播演说,表明苏联的卫国战争 将同各国人民争取他们的独立、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 ,结成统一战线。 ”本题即是以此为背景考查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原因。 有人对不结盟运动作过如此的推论和评价:大前提:不结盟运动的宗旨是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小前 提:在国际事务中采取消极中立态度 结论:不会对国际事务产生任何影响以上推论 ( ) A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是正确的 B大前提

6、、小前提是正确的,结论是错误的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是错误的 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结论是正确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结盟运动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积极联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所以题中的小前提和结论都是错误的,不符合史实,大前提表述是正确的,答案:选 C项。 考点:不结盟运动 点评:高考对不结盟运动的考查主要从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产生的影响两个角度进行,对有关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应当有一定的了解: 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统理尼赫鲁提出不结盟的主张,不结盟运动兴起。 1961年

7、,不结盟会议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进入 20世纪 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 “政治大国 ”迈进的步伐。 1991年 4月借 “海湾危机 ”,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 12月提出 “争取在 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1980年日本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日本在经济实力增强后开始便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答案:选B项, A D两项说法错误, C项表述不符合题意。 考点:多极化趋势中的世界

8、格局 点评:根本原因或主要原因类选择题是高考历史中的常见题型,如何快速找到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关系上入手; 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生产力入手; 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入手; 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总之,可以充分结合哲学原理中的原因分析方法来根本原因问题。 图示法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用图示法表示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关系的表现,正确的是: “冷战 ”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朝 鲜战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杜鲁门主义、马歇尔

9、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都是美国推行冷战的具体表现,所以 与 有包含关系, 朝鲜战争是美苏争霸中局部热战的表现,与冷战相反,二者是平行关系,共同构成了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形势,所以答案:选 B项。 考点:美苏 “冷战 ”的表现 点评: “冷战 ”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 “热战 ”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互相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高考中要牢固掌握 “冷战 ”在政治, 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即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 19471948 年国际局势的专稿,下列属于这个时期的 “关键词

10、 ”是 A雅尔塔会议 B杜鲁门主义 C欧洲共同体 D古巴导弹危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A发生在 1945年, B出现在 1947年, C D两项出现在 1960年,所以只有 B项符合题中设置的时间背景 19471948 年的要求。 考点:美苏 “冷战 ”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 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丘吉尔曾经说 “和平是恐怖 (编者注:指核武器 )生出来的健壮的孩子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11、) A核武器的产生有利于实现和平 B脆弱的和平会被核武器所打破 C核恐怖平衡维持了和平局面 D美苏核竞争给世界带来了和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丘吉尔话语的含义是核威胁维持了世界的和平局面, A项说法错误, B项说法与丘吉尔表达的意思相反, C项正确表述了丘吉尔的意思, D项说法不准确,核武器并非美苏两国独有。 考点:美苏冷战的影响 点评:美苏冷战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美苏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部分; 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美苏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兵,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美苏两国争夺势力范

12、围,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冷战 ”中的热战 “ 朝鲜战争 ”和 “越南战争 ”,本题考查的角度是 。 二战后,导致德国和朝鲜半岛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美苏两 个大国的插手干涉 B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 C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 D彻底消灭法西斯势力的需要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朝鲜和德国的分裂是二战后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结果,所以 A项符合题意, B项说法错误, C项是二者分裂之后的结果而非原因, D项与此无关。 考点:美苏冷战的影响 点评:美苏冷战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美苏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部分; 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

13、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美苏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兵,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美苏两国争夺势力范围,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冷战 ”中的热战 “ 朝鲜战争 ”和 “越南战争 ”,本题考查的角度是 。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 “伙伴关系 ”屡见报端。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 “碰撞中磨合 ”、 “竞争中协调 ”的新型国际关系中演变。这种变化 ( ) A 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 B中国的 “和平崛起 ”理念得到了西方支持 C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 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 答案: D 试题

1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项说法错误, B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 C项与此无关, D项说法正确,揭示了新型国际关系的实质内容,两极格局瓦解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各国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竞争与合作,取代了过去的对峙与斗争。 考点:两极格局瓦解的影响 点评:两极格局瓦解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其一,世界 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其原因:美苏两大集团对峙结束,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减弱使一些地区冲突得到了缓解;其二,在缓和的同时,也存在动荡,原因是, 两极格局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力量对比平衡,冷战掩盖的民族、领土、宗教矛盾暴露出来, 美国推行霸权

15、主义政策, 恐怖主义活动频繁。 下列四幅地图反映了德国历史上的版图变化情况。其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 出现在 1871年德国统一之后, 处于美苏两极格局对峙时期, 发生在二战结束后不久, 出现于 1990 年,东德与西德实现统一,故按时间先后来排序应是 ,答案:选 C项。 考点:德国历史发展进程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解读图片和图表信息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

16、察图中是否有时间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 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 “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 接材料, 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 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 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 !”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

17、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 ”说明了傅斯年突出强调历史学的客观性,所以答案:选 D项, A B两项表述正确,但与主旨不符, C项说法错误。 考点:史学常识 史学的客观性 点评:历史学科与自然学科在追求客观性上具有相同的目标,但由于史学研究主观性的存在使人们对史学具有客观性认识不足,其实史学研究的内容具有客观性,也就是历史进程的客观性原则是不容置疑的,史学家研究历史的目标就是要还原历史的真相,目的在于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经验总结和借鉴,更好 地探究人类未来的发展走向。 十月革命期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及时解决了俄国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其措施是 A宣布推翻资产阶级掌权

18、的临时政府 B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C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D选举产生列宁为主席的人民委员会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十月革命期间俄国民众面临最大的危机是一战的威胁和粮食供给紧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主义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首要解决的就是这两大问题,因此发布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所以答案:选 B项, A C D三项都与此要求不符。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点评:高考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 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或影响; 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 俄国十月革命与巴黎公社革命的比较,本题考查角度是 。

19、 在中学毕业作文中,马克思以 “人类的幸福 ”和 “我们自身的完美 ”作为自己选择职业的目标,并倾注了毕生精力实践上述理想。他在 19世纪 40年代取得的实践成果是 A参与第一国际的创立 B出版资本论 C声援巴黎公社的斗争 D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马克思与恩格斯于 1848年 2月发表共产党宣言,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符合题中给出的时间背景19世纪 40年代的要求, A出现在 1864年, B是在 19世纪 70年代以后陆续出版, C发生在 1871年,故答案:选 D项。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点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标志是 1848年

20、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但这并不意味马克思主义的成熟和完善,在此后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还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比如在理论方面资本论的发表更加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在实践方面巴黎 公社革命对其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其第一次成功的实践。 下面是一幅题为 “俾斯麦牌香肠 ”的漫画,它讽喻了俾斯麦的 A武力统一政策 B全球扩张政策 C社会保障政策 D欧洲均势政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中 “血 ”字喻指俾斯麦通过铁血手段统一了德国,所以 A项符合史实与题意要求, B C D三项与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不符。 考点:德意志帝国的统一 点评:创

21、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 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解读图片和图表信息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时间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 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 “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麦迪逊说这番话的意图是 A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 B政府权力不能受任何力量的控制 C美国应建立开明的君主制国家 D应采取相应的措

22、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的言外之意是由于私欲的存在,在不受任何权力约束时必然会出现滥用职权为己谋私或形成专制统治的现象,所以麦迪逊的意图是要避免这种可能性的发生,所以答案:选 D项, A B C 三项含义与此不符。 考点:美国 1787年宪法 点评:美国 1787年宪法是美国联邦共和政体建立的标志。高考对此问题的考察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联邦宪法的内容; 联邦宪法确立的几项重大原则; 联邦宪法的影响,本题的考察角度是 。 海国图 志记载: “(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

23、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举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物论。 ”这段文字描述的制度最有可能的是( ) A英国的议会制 B法国的共和制 C美国的三权分立制 D德国的二元制君主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描述了某国议会构成的特征,爵房即上议院,由贵族及教士组成,乡绅房为下议院,由平民代表选举组成,重大政治事件由国王告知丞相,由下议院表决通过,据此内容可以看出它符合英国议会制的特征,答案:选 A项, B法国共和制下无国王存在, C D两项与材料中议会的特征不符。

24、 考点:英国的议会制 点评:英国的议会制由上议院即(贵族院)和下议院(平民院)组成,并且两院权力大小不等,设立之初上院掌握实权,下院必须受其控制,经过多次的议会改革之后,下院最终超过上院成为议会核心,直 至今天议会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还在继续。 按照美国 1787年宪法、法国 1875年宪法规定,表中 处应填写的内容依次是 项目 美国总统 法国总统 产生方式 选民间接选出 任期 四年 职权 行政权、创议法律权 与议会的关系 与内阁共同对议会负责 A普选方式、四年、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B参众两院联席选出、四年、立法与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C参众两院联席选出、七年、行政权、不对议会负责 D普选方式、七

25、年、立法与行政权、不对议会负责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美国总统拥有行政权,不对议会负责,双方权力相互制衡,所以 处应填写的内容应该是参众两院联席选出、七年、行政权、不对议会负责,答案:选 C项。 考点:美,法两国的总统共和制比较 点评:法国总统共和政体的建立效仿美国,经过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由于法国总统是由议会选举产生因此总统在一定程度不能独立行使完全的行政权,受到议会的极大限制和约束,美国总统不对议会负责,掌握完全行政大全这是二者的根本差异。 西方国家的 “三权分立 ”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

26、中的 “锤子、剪刀、布 ”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你认为该说法( ) A正确,说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贴切,讲出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C不妥,三者之间不是单向制约的关系 D不妥,三者之间是相互交错的关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儿童游戏中的 “锤子、剪刀、布 ”三者之间是单向循环制约,而西方三权分立是不同形式权力势均力敌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的状态,所以 C项说法最准确, A B D三项表述都不够 准确。 考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 点评: “三权分立 ”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突出的特点,欧美代议制的建立是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结果,其核心是由

27、民主选举产生的议会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实现依法治国和依法约束限制行政权,从而防止专制势力的复辟,所以,“三权分立 ”是政权管理形式而非政体的目的所在。 有位学者把 17世纪 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 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 C国力对比 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查理一世死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之中,此后英国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资本主义在英国快速发展起来,英国成功实现了近代化,而中国明末的崇祯帝死于农

28、民起义,此后统治中国的清王朝依旧沿着封建主义的道路缓慢前行,没有实现社会的转型,东西方发展的差距日益拉大,所以该为学者的观察点在于东西方社会的转型,所以答案:选 B, A C D三项与题意不符。 考点:西方文明的转型 点评:文明的转型从纵向来看经历了渔猎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等阶段,西方社会在中国的明清时期成功地实现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而中国依旧在农耕文明的道路上蹒跚前行,这是双方差距拉大的最关键的原因。 1917年 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

29、的重要依据是 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列宁发表四月提纲的重要依据是俄国当时的客观局面,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所以答案:选 A项, B项是外部环境, C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 D出现在二月革命的过程中。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 点评:材料考查了俄国十月革命中革命进程的特点,就本题而言考查了二月革命后俄国的现状,对此还有如下的考查形式: 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 74 年兴衰历史中说:

30、 “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 ”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 B )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人民迫切要解决生存与和平的具体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 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 “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 用说领导革命。 ”这表明列宁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1、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要实现俄国革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转变,无产阶级要掌握国家政权,而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又突出和强化了这一主张。所以答案:选 B 项, A D 两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 C 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俄国历史实际。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点评:俄国十月革命过程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其开展的过程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四月提纲指出俄国的形式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32、 七月流血事件俄国革命的转折点,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1917年 11月 6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武装工人、士兵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取得了起义的胜利。尤其要关注的是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之间的区别和关联。 1920年 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 “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论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

33、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表明俄国采用革命的方式既是无奈之举又是唯一 可行的办法,因此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所以答案:选 C项,在 1920年的中国没有出现 A B两种看法, D项与材料要表达的观点相反。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点评:材料考查了对十月革命爆发必然性的理解,其实就是对其爆发的原因作深入的探析,有关十月革命原因的细节需要学生牢记: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 2)重要原因: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

34、环节,各种矛盾尖锐;( 3)主观原因:有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4)直接原因:一战使各种矛盾激化。 一份历史文献 “告人民书 ”指出,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至今所强加给人民的, “是专制的、不合理的、专横的和令人难以忍受的集权 ”。这份历史文献出现于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B美国内战时期 C俄国二月革命期间 D巴黎公社期间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引用的 “告人民书 ”的话描述了法国大革命失败后政局动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因此这是巴黎公社革命时期号召人民推翻法国政府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斗争宣言,所以答案:选 D项, A B C 三项

35、与上述特征不符。 考点:巴黎公社革命 点评:高考中对巴黎公社革命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原因,巴黎公社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可以说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巴黎公社革命的具体进程; 巴黎公社革命的影响; 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局限性; 巴黎公社革命的性质,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并非是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 1917年 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 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 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

36、同结果是 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 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 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描述了俄国二月革命后至十月革命期间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战争失败导致其统治陷入困境的史实, A发生在二月革命过程中, C出现在十月革命以后, D是七月流血事件的直接结果,故答案:选 B项。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点评:材料考查了俄国十月革命进程中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起面临的窘境,其实在俄国十月革命进程中资产阶级也确实起过积极的领导作用,下题即是很好的说明: 有学者认为,俄国二月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完成了

37、“从沙皇政府的专横恐怖到广泛的政治自由的急剧转变 ”。列宁在二月革命后不久也承认: “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 ”由此可以看出( A ) A临时政府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 B临时政府代表了广大俄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C列宁支持临时政府采取的各项政策 D列宁承认了临时政府的合法性 简答题 请你结合所学,以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代雅典民主制度、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制度三个不同类型的政治文明模式实例,分别说明其主要特征并从文明发展进程的角度谈谈你对三者利与弊的基本看法。( 18分) 答案:( 1)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征: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看法:有利于维持政治秩序的

38、稳定、文化的凝聚、民族间的融合和自然经济的发展。不利于社会近代化,日益阻碍民族创新与进步。( 6分)( 2)古代雅典民主制度: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权力机构相互制衡。看法:有利于维护公民的集体意志和利益、文化的创造和小 国城邦经济的繁荣。毕竟是少数男性公民的民主。( 6分)( 3)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制度:特征:君主制、贵族制、议会民主与党派政治相结合,以内阁制为核心。看法: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民主利益、维护政治角逐的有序和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但终究不能体现全民各种权利的社会公正。( 6分) 试题分析:本题问题实际上涉及到两个重大的问题,其一,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代雅典民主制度和近

39、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制度三者各自的特征,这个问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直接进行回答,答案:比较明确;其二,这三种制度各自的利弊,即积极和消极影响或作用, 在回答问题时应注意从不同文明模式的角度进行思考和总结,也即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进行问题的总结。 考点:东西方不同文明发展模式 点评:东西方文明发展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从纵向来看人类文明的发展模式经历了渔猎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等阶段;从横向来看,同一时期,东西方文明模式差异性更大,比如古代西方希腊盛行民主政治,而中国则长期坚持高度统一的专制主义文明,就现代文明模式而言,西方盛行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而苏联和中国则推行社会主义文明,这充分说明文明

40、具有多样性或呈现多元性的特点。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 答问题。( 12分) 1787年,美国召开制宪会议,会议首先通过的是开会规则。 材料一:开会议事,出席者不得少于 7个邦的代表;一切问题,由出席代表足够的各邦投票,由多数邦作出决定;出席者不足以代表 7 个邦时,得逐日休会。 材料二:代表起立发言,需先向主席致意;代表发言时,其他人不得中途走动,不得交头接耳,不得读书、读小册子、读印刷或手写的文件;若两名代表同时起立,由主席决定先听准的发言。 材料三:对一项议题作出决定前,即使已经经过充分辩论,只要有一个邦坚持要求,即应推迟到次日再议 材料四:书面发言,若包含 要求会议讨论的内容,需先从

41、头至尾朗读一遍,让全体代表知情 若有修改,需作二读。 摘自詹姆斯 麦迪逊美国制宪会议记录 材料五: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笼子 ” 白宫 总统乔治 布什国庆日演说( 2004年 7月 4日) 回答:( 1)根据材料 1-4,概括制宪会议代表共同遵守的会议规则。(不得摘抄原文)( 4分) ( 2)会议规则体现了哪些民主内涵 ( 3分) ( 3)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

42、实现把总统 “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的。( 5分) 答案:( 1)保证参加会议的人数;保持文明的举止,尊重会议主持人;尊重少数邦的意愿;保证会议内容公开透明。( 4分) ( 2)尊重他人的意见;少数服从多数,但又要尊重少数人的意见;人人享有知情权。( 3分) ( 3)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只握有行政权;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 5分) 试题分析:( 1)分别归纳材料一至四的内容,可以看出材料一体 现了保证参加会议的人数,材料二说明要保持文明的举止,尊重会议主持人,材料三要尊重少数邦的意愿和材料四体现出保证会议内容公开透明的规则;( 2)从上述的会议规则中能找出以下内容

43、内涵即:尊重他人的意见,少数服从多数,但又要尊重少数人的意见,人人享有知情权;( 3)把总统 “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是指有效地制约总统的权利,结合美国 1785年宪法内容可以找出相关答案:内容。 考点:美国民主政体的建立 点评: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起来了邦联体制,这位美国民主政体的建立创造了必要前提。而邦联体制是松散的各州联合,中央政府处于软弱无力 的地位,不能适应美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需要,所以它被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联邦体制所取代,制宪会议的成功召开顺利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1787年宪法的出台美国总统共和制政体基本建立起来,从后美国政体即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44、20分) 材料一 由于 “新和谐村 ”并不是真正与世界隔绝的,加入这个公社的人来自各个地方,抱有各自的目的,追求不同的利益,有着不同的政治信仰。这样,入社的社会上层分子和普通劳动者之间很快产生了矛盾,加上宗教信仰不同和民族的偏见,使这个公社远不像欧文预想的那么 “和谐 ”。 同时,按照欧文的理论,公社经济活动的目的,只是满足公社社员的需要,因此, “新和谐村 ”不仅没有积累,而且消费超过了生产。 材料二 社会经济领域内实行的最有意义的改革措施,便是在 4月 16日颁布的关于把从巴黎逃亡的工厂主所抛弃下来的工业企业转交工人生产合作社的法令。5月 3日,罗浮尔军械厂的工人根据公社的指示,制定了该厂

45、管理章程。它规定:工长以上各级领导由工人民主选举产生。 材料三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总结了经验并作了艰苦的理论探索,给无产阶级锻造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回答:( 1)依据 材料一,分析欧文的 “新和谐村 ”走向失败的原因。( 6分) (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公社是如何管理社会经济的?( 6分) (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材料二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8分) 答案:( 1)原因:公社成员成分复杂,存在诸多差异;公社建设处于探索过程,且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公社内部矛盾突出,且脱离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6分) ( 2)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

46、,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工人对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日。( 6分) ( 3)欧文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设想和实践为马克思主义 的诞生创造了条件;巴黎公社的改革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8分) 试题分析:( 1)材料一中有三句话,从三个不同的方面揭示了 “新和谐村 ”失败的原因,即其一,公社成员成分复杂,无法统一,第二,公社矛盾尖锐,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第三,公社运行脱离了社会实际;( 2)从材料二中可以直接归纳出巴黎公社管理社会经济的措施有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工人对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可以从教材中补充实行八小时工作日的内容;( 3)空想社会主义与巴 黎公社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分别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斗争经验的总结。 考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点评:对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应从多方面加以把握: 社会经济条件(根本条件):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阶级基础:独立工人运动兴起。 欧洲早期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基础: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主观原因:马克思、恩格斯积极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同时还要关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1848年 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