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116.54KB ,
资源ID:335242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52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2013学年江苏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syndromehi2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2013学年江苏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1、2012-2013学年江苏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 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考点:南方谈话 点评: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分水岭。这一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明确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这极大

2、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十四大把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星智力快车的主持人给出了某道题答题的提示语: “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最早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依据提示,正确的是 A深圳 B广州 C厦门 D上海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 记和分析能力。厦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也是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故选 C。A项是经济特区而不是最早开放的城市; BD项不是经济特区。 考点:经济特区与最早开放的城市 点评:兴办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的政策。 1978年十一届三中

3、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逐步建成了以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逐步到内陆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我国历史上第一批开放的城市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在建国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城市居民购买粮、布、油都要凭票 。1983年 12月 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自1954年 9月 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这些政策说明 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国家政策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政府不再单纯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 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我国 1992 年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

4、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初步建立。因此 错误。排除 ACD三项。故选 B。布票的退出历史舞台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的取代了计划经济,我国国家政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城市改革是在 20世纪 80年代中期,摸着石头过河,在 80年代中期确立了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目标,向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阶段。 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进入了快车道。与此相关的知识有改革的背景、成就等需要掌握。 1984年 3月 24日,福建省 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 “请给我们松绑 ”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

5、呼吁信, 将 “松绑 ”风吹向全国。这里的 “松绑 ”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的时间 “1984 年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84 年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自主权。故选 C。 A项是在 1953年到 1956年; B项材料未体现; D项是在 21世纪初期。 考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此题反映了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在 1985年开始的,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

6、业制度。通过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形成了一大批有实力、有活力的大企业集团,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贴春联,是我国民间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的一副春联写道: “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 ”这副对联说明了 A农民对过去丰衣足食生活的怀念 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已成过去 C农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人心 D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的喜悦心情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材料中的时间 “1979年 ”,结合对联的内容反映的是农村的巨大变化,可知造成变

7、化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故答案:为 C项。 A项说法明显与材料相反; B项错误,旧中国这一提法不当,应该对应的是 1949年以前; D项说法错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并未改变土地的公有性质。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家庭联产承包制是在保障土地公有的前提下,把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的积极性 。土地的所有权并未发生变化。 1949 1956 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 (不包括手工业 )如下: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A社会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重迅速增加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

8、 C完全适应我国生产力水平,持续稳定地推动了经济发展 D 1953-1956年的变化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密不可分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图片反映的时间可以看出这是三大改造时期,在这期间,社会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重迅速增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因此 ABD三项正确。 C项说法绝对化,这种僵化的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考点:三大改造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农业的改造。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通过改造实现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方向转变,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95

9、6年 1月 2日下午,上海 50万人冒雨集会,副 市长兴奋地宣告: “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 ”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土地改革 B手工业合作化 C “一五 ”计划 D工商业改造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时间和关键词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浪潮,并迅速席卷全国。故选D。 A项是在 1950年; B项和材料中的资本主义等相关信息不符; C项是指的生产力的发展,材料主要说的是生产关系的改变。 考点:三大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点评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0、实行赎买的政策,以公私合营的方式进行。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一五计划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都需要掌握,知道这一时期执行的是社会主义改造同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并举的路线。 下面为某一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表。 “某一年 ”最有可能是 农业 工业 总产量粮 棉 总产量 钢 铁 原计划 比上年增长 8.5% 3216亿元 2200万担 比上年增长 5.7% 670万吨 2亿吨 实际完成 比上年增长 11% 3400亿元 2400万担 比上年增长 8.5% 720万吨 2.17亿吨 A 1948年 B 1957年 C

11、 1962年 D 1977年 答案: B 试题分析:表格中工业、农业均为增长态势,因此首先可排除 A项 1948年。联系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状况可知, 1957年 “一五 ”计划提前完成,工农业均有所增长;三年经济困难后, 1962年经济才开始恢复; 1977年 “文化大革命 ”虽结束,但国家还处于徘徊时期,工农业经济共同增长的可能性小。因此答案:只有 B项合适。 考点:一五计划的成就 点评:一五计划是在新中国成立后 实行的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计划,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了一五计划的主要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完成以后,工农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新中国工业化的开端。与

12、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三大改造等也需要掌握。 钱理群在天地玄黄中记载了某民国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 “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 路不拾遗 。 ”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 ”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D 试题分析:小品反映的是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这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故选 D。 ABC三项均未出现大量的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的现象。 考点:解放战争期间国统区的经济 点评: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为了筹措资金打内战,滥发纸币,造成国民党统治区的严重的通货膨胀。这一方面对民众的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民族工

13、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冲击,另一个方面也加速了国民党统治的垮台。 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 “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 ”,它是中国政府所 “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是指 A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开放沿海 14个港口城市 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提问 “开放整个海岸 ”、 “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 ”的提示,再结合对外开放的新局面的步骤,应该是开放 14个沿海城市,故选 C。 A项错误,并未涉及到整个沿海; B 项只是在上海; D 项是在海南。都与材料中心意思不符。 考点:对外开放 点评: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

14、开放的决策。逐步建成了以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逐步到内陆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新世纪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对外开放深化的体现。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工艺技术水平远逊于民间私营手工工场。 答案: B 试题分析:古代的官营手工业产品质量长期是最高的水平,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都来自官营手工业,目的是供应官府的需求。 考点:古代的手工业 点评:我国古代手工业分为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质量高,但是不进入市场,在西周时期官府垄断了手工业和商业;私营手工业进入市场,在明代后期占据着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是农业的补充。私营

15、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都是在春秋时期以后出现的。 1978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答案: B 试题分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变化,农村的变化在于发展乡镇企业,农村富了起来。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家庭联产承包制是在保障土地公有的前提下,把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的积极性。土地的所有权并未发生变化。 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的有益尝试,其正确决策会

16、后得到了长期贯彻。 答案: B 试题分析:说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尝试是正确的,但是其正确的决策并未得到贯彻执行,左倾错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考点:八大 点评:中共八大是在 1956年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是在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之下进行的。这次会议分析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的任务,指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但是八大的方针遭到破坏并未贯彻执行。 1956年,我国广大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建立人民公社,标志着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

17、改造的完成是在 1956年,而建立人民公社是在1958年。 考点:人民公社化运动 点评:三大改造是在 1953年到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左倾错误的重要的体现。 20世纪前半期,中国民族工业也曾出现过短暂辉煌,但最终不可避免地逐渐萎缩,以致陷入绝境,这种悲惨命运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所决定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国的民族工业在 一战期间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一战结束后,随着外国列强加进了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工业发展的速度缓慢下来。这是由于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一战期间由于帝国

18、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战后发展却摔落下来。这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无法独立的顺利的发展民族工业。与此相关的民族工业发展的其他时期的几个发展阶段以及每个阶段出现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工业革命中,在交通运输改革方面首先取得突破性成就的是蒸汽机驱动轮船 答案: A 试题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交通领域里的巨大的成就是蒸汽机车和轮船。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点评: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是使用蒸汽机为动力,新式交通工具主要有火车和轮船等。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有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两次工业革命是工业文明崛起的标志,人类最终进入了电气时代。两次工业

19、革命是世界市场不断地扩大。西方列强对世界的侵略进一步加剧。 “1492年 10月 12日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以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内设宴招待 。 ”材 料中的 “英雄 ”指的是迪亚士。 答案: B 试题分析:发现新大陆的是哥伦布,而不是迪亚士。迪亚士到达非洲南段的好望角即返回欧洲。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新航路开辟只有三个大的知识点需要掌握。一个是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包括经济方面、社会方面、宗教方面等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其次是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如本题的内容;第三个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如对世界

20、的影响、对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等不同的影响。 诗人杜荀鹤在送蜀客游维扬中写道: “见说西川景物繁,维扬景物胜西川 ”。唐人卢求在益州记序中也写道: “大凡今之报名镇,为天下第一者,曰扬、益。以扬为首,盖声势也。 ”引文反映了扬州、成都是唐朝最繁华的大都会。 答案: A 试题分析:唐代南方地区得到很大的发展,一些大城市出现,出现了扬州和益州等大都市,即扬州和成都,被称为 “扬一益二 ”。 考点:唐代南方地区的发展 点评:唐代的时候南方经济在经历了三国两晋时期的发展,已经很繁荣。一些大都市发展起来,还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港口城市,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起来。 东京梦华录 记载: “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

21、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 鬼市子 (早市)。 ” 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隋唐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宋代的夜市的情况,夜市最早出现在宋朝。 考点: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题的考查的是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农业上表现为农业的商品化程度高,经济作物的普遍种植;在城市,打破了坊市的界限,不仅出现了夜市,也出现了一些迎合市民需求的娱乐场所。除此之外,还要掌握北宋城市发展的状况等。 据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 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 分布比例如下: 直隶 (含天津 ) 江苏 (含上海 )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湖北 奉天 其余省份 58% 19.8

22、2% 5.37% 4.22% 3.96% 2.56% 2.43% 2.43% 1.02% 该组统计数据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当时的中国 A民族工业已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而快速发展 B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严重不平衡 C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 D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答案: B 试题分析:这一时期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新注册工厂主要集中在直隶、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说明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不平衡,集中在沿海,内地薄弱。故选 B。 A项明显错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可能完全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CD项材料并未体现。 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点

23、评: 20世纪初,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国人民掀起了广泛地抵制洋货、鼓励使用国货,特别是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在这样的环境中,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发展的比较好的还是沿海地区和轻工业,工业基础 还是很薄弱。与此相关的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发展的原因都需要掌握。 荣氏兄弟创办保兴面粉厂时,当地士绅提出在古城边树立烟囱 “破坏风水,有伤文风 ” 著名的拱北楼面馆率先表示: “机器面粉不如土粉,不可用。 ”从上述资料中可以提炼的信息有 从厂名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爱国救亡的色彩 反对荣氏兄弟办厂及其产品的主要是封建地主阶级 新生事物在传统社会中的成长

24、非常艰难 “当地士绅 ”和 “拱北楼面馆 ”均立足经济角度抵制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项正确,从材料中提供的民族工业的名称中可以看出爱国救亡的色彩;从材料也可以看出,新兴的民族工业受到重重抵制,成长非常艰难。因此 正确,故选 D。从材料并不能看出反对建厂的都是封建主阶级,也有商人;当地士绅和著名的面馆的反对主要是从传统封建思想的角度进行分析的。而不是经济的角度的抵制。 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民族工业的产生于 19世纪 60、 70年代,中国的传统的封建势力和封建传统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的阻碍因素。除了封建势力的阻碍外,还有外国资本的挤压,在

25、外国资本和封 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的夹缝中艰难的生存发展。严酷的环境使得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呈现出先天不足,后天发育不良的局面。 “洪武四年十二月, 诏吴王左相靖海侯吴桢 ,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三府军士 隶各卫为军,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 。 ”下述对材料中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B根源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中所述政策为海禁政策。 A、 B、 C三项分别涉及了海禁政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与海禁政策实行的根本原因; 因此 ABC 项说法都是正确的; D项错误,海禁政策使中国看不到世界发展的

26、潮流,阻碍了中国的社会的转型。故选 D。 考点:海禁政策 点评:为了防止外国列强的骚扰,明清以来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目的是为了防止海外势力的骚扰。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但是也造成中国沿海居民为了生计铤而走险,加剧了寇患,并使中国逐渐的脱离了世界发展的大势,造成中国近代发展的缓慢,被动挨打局面的出现。 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 “杵油须壮有力者 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 一夕作佣值二株赢 ”。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B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C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答案: C 试题分析:抓住题中关键句 “募旁邑民为佣 ”,说明

27、当地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故选 C。 A项是材料的表面现象; B项未反映出材料的本质信息; D项材料未体现。故选 C。 考点:资本主义萌芽 点评: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后期出现,判断标准是看是否出现了雇佣关系。但是发展却非常缓慢,究其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探讨:政治上,君主专制的黑暗统治;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政策;思想文化领域厉行文化专制,这些都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商君书记载: “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 (无繁:不那么多 ),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根据材料判断,作者认为 应保护小

28、农经济 要重视工商业 要关注社会公平 应倡导 “重义轻利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 “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 ”可以看出,农与工商之间的收入不平等;从 “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 (无繁:不那么多 ),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一语可以看出,作者主张减少工商业从业人员,注重保护农业经济,实现社会公平。因此 正确,故选 B。 项明显错误,与材料意思相反; D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古代经济思想 点评:商鞅时期,我国小农经济逐渐的发展,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适应这种经济形态的需要,重农抑商的思想出现。在商鞅 变法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鼓励农耕,就是这种经济基

29、础的反应。重农抑商的思想在初期起到了发展农业的作用,但是在封建社会的末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中国古代的 “城市 ”是由 “城 ”(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 )和 “市 ”(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 )连称而来。中国古代的城修筑得相当雄伟,有深广的护城河,数量相当多,遍及全国,但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市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由此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 筑城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 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 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商业贸易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主要强调了 “城 ”的作用和影响,并没有直接体现重视商业贸易

30、的内容,有的只是对商业的限制。因此排除 项,故选 C。古代的城市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如何维护统治秩序的,体现了森严的等级关系,在成为政治中心的同时,兼具经济职能。因此 正确。 考点:古代的城市 点评:古代的城市体现了鲜明的等级色彩和政治中西的地位。城市的建设为了巩固统治,城市里商业的发展首先是为了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功 能逐渐的加强。到了宋代,坊市分开,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的减弱。 汉乐府 “孔雀东南飞 ”中焦仲卿妻 “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她身上装扮是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她床上装饰是 “红罗复斗账,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寸,绿碧青丝绳

31、”。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女子备受压迫,日夜劳作 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一普通小吏,家中竟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 C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D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B两项明显错误,与材料主旨意思无关; C项错误,汉代官营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D项正确,在一个家庭里出现了如此普及的丝织业产品,反映了丝织业发达的程度。 考点:古代的手工业:丝织业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汉代的丝织业成就,在汉代中国被称为丝国。与此相关的是古代中国的棉纺织业技术:宋末元初传入内地、元时期发展、明时期广泛使用等知识点也需

32、要掌握。 中国的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中世纪以来,欧洲兴起了一股收藏中国瓷器的热潮。下列是欧洲某收藏家的三个典型藏品,请判断这位收藏家可 能生活的时代不早于中国的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 D 试题分析:五彩出现于明朝;青花瓷出现于元朝,珐琅彩出现于清朝。因此这个收藏家生活的年代很有可能在清朝。故选 D。 考点:古代的手工业:制瓷业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我国的制瓷业的成就。制瓷业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手工业门类,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瓷器,南北朝时期的到发展。最容易考到的是景德镇的瓷器、元代的青花瓷、明清之际的粉彩和珐琅彩等。瓷器在我国的对外交往中扮演着重要

33、的角色。 2008年热播的电视剧闯关东中提到, “朱开山一家 将山东较为先进的农耕技术传授给了当地人,当地人也与他们结成了生死弟兄。 ”朱家传过去的农耕技术中使用的工具基本定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A铁农具 春秋时期 B耧车 战国时期 C犁 西汉 D曲辕犁 唐朝 答案: D 试题分析:曲辕犁的出现是我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标志,在唐代的南方出现。故选 D。 AB项时期农业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生产工具并未定型; C项出现了犁壁,犁耕才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考点:古代生产工具的进步 点评:生产工具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我国原始社会采用刀耕火种的方式,工具比较原始;春秋时期就出现了铁制农具,到战国时期

34、铁制农具得到普及。与此同时,牛耕技术也发展起来。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我国古代的农业走向了精耕细作的类型。到了唐代,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金猪去,玉鼠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 ”这是 2008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 “猪 ”“鼠 ”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 A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B中国原始的图腾 崇拜 C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答案: C 试题分析:十二生肖是中华民族游牧与农耕两种文化并重的产物。猪是农耕文化下的主要家畜,鼠则是人们追求智慧的象征。故选 C。 A项说法错误,十

35、二生肖主要是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项错误,中国原始图腾崇拜并未把猪和鼠作为图腾; D项错误,自然崇拜主要崇拜自然现象。 考点:古代农业的特点 点评:古代农业经济有三个特点需要把握: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古代农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我国 先民把和自己生活的一些动物赋予某些灵性。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小农经济的特点也需要掌握。 他 (哥伦布 )的抱负和思想 “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 (本杰明 基恩 )此话的真实意思是 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B美洲的发现加速

36、了欧洲封建主义的瓦解 C美洲的发现瓦解了欧洲封建主义,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步伐 D美洲的发现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察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的影响。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势力的衰落, “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正是对这一作用的反映。故选 C。 A项错误, 材料并非主要说明新旧大陆之间的沟通; B项错误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只是说了一个方面,没有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 D项本身正确,但是曲解了材料的中心意思。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社会

37、、对欧洲、对美洲、对非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世界来说,世界开始连接为一个 整体,是世界全球一体化的开端,对欧洲来说,带来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美洲来说则给美洲印第安文明带来灭顶之灾,贩奴运动也兴起来了。这一切都推动了世界向近代的方向发展。 “1520年 11月 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 3个月 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 ” 材料中 “我们 ”的活动 A揭开了 “地理大发现 ”的序幕 B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C确立了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D彻底否定了宗教神学说教 答案: B 试题分析:通过材料中的时间可以判断出是开辟新航路中的事件

38、 环球航行。哥伦布到达美洲,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工业革命使欧洲逐渐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排除 A和 C,而 D项与此无关。所以答案:选择为 B。哥伦布环球航行证实了的地圆学说。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的过程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新航路开辟只有三个大的知识点需要掌握。一个是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包括经济方面、社会方面、宗教方面等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其次是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如本题的内容;第三个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如对世界的影响、对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 等不同的影响。 1517 世纪在欧洲被称为 “扩张的时代 ”。用全球史观审视 “扩张 ”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39、B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 C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 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注意题目中 “用全球史观 ”,是从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 B项正确。 ACD项都是站在欧洲的角度分析问题,故错误。 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点评:新航路开辟以后,对世界、对欧洲、亚洲、非洲、美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世界而言,世界开始由分散独立开始连接为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对欧洲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但是对美洲印第安人和非洲黑人却带来了巨大地灾难。学生应该会辩证的分析问题。 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

40、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 “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 ”。但 “外洋印度产茶日多, (武夷茶 )行销日滞 ”,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 “市疲山败 ”。这说明了 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生态环境被破坏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茶叶失去海外市场 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中 “五口通商后 ”这一关键信息,可知题干中现象发生在南京条约签订后,当时列强已经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逐渐沦为其商品倾销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清政府不能再维持闭关锁国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 错误,故 C项

41、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在这一过程中,生态环境被破坏。因此 都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经济 点评:工业革命后,西方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大为增加,中国逐渐的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了列强的商品销售地和原料来源地。近代在列强的商品倾销下,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耕织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世博会被称为经济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集中展示地。世博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编年史。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举办时间 举办城市 主要展品 1851年 英国伦敦 1878年 法国巴黎 1904年 美国圣路易

42、斯 A 火车机车 电话、汽车 飞机模型 B 火车机车 电话 汽车、飞机模型 C 汽车 电话 火车机车、飞机模型 D 飞机模型 火车机车、电话 汽车 答案: B 试题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改良蒸汽机和火车机车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人贝尔于 1876年发明电话,汽车与飞机分别于 1885年和 1903年发明。故选 B。根据以上分析,其他各项明显错误。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工业革命的成就。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是使用蒸汽机为动力,新式交通工具主要有火车和轮船等。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有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两次工业革命是工业文明崛起的标志,人类最终进入了电气时代

43、。两次工业革命是世界市场不断地扩大。西方列强对世界的侵略进一步加剧。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和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 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孕育着世界市场的形成 电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 各地经济的联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通讯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史实判断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提供的证据、材料是否符合史实,还要注意其与论点之间是否有相关联系。 不符合史实,因为世界市场的孕育说法有误,此时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是

44、推动世界市场发展的条件, 是原因,由此判断 D项正确。 考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世界市场的问题。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下图显示了英国 1801、 1851、 1901年产业结构的变化。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连年歉收 B海外殖民掠夺 C奢侈享乐风尚 D工业革命影响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图表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可知,工业、服务业 (第三产业 )比重不断上升,反映出机器的使用把劳动力从直接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第三产业,故选 D。 考点:工业革命的影响:产业结构的 变化 点

45、评: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使得产业结构中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在迅速的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不断地提高,现在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体现。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在不断地下降。 下列 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说明了 国家 总人口 (单位:万人 )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 (1851) 约 1800 48% 52% 法国 (1851) 约 3600 75% 25% 美国 (1850) 约 2300 87% 13% 工业化程度越低的国家城市人口比例越小 国际联合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出现推动了人口的流动 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向城市迁移

46、除英国外,其他国家还未开始工业化进程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数据的时间上可以看出 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化进程已经开始,英国工业化程度最高。所以英国城市人口比例已经超过农村,远远高于法美两国,说明工业化程度越低的国家农村人口比例越大。因此 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人口的流动和跨国公司没有关系,故排除 项,答案:为 B。 考点:城市化 点评:城市化是社会史观考查的一个重点内容,西方城市化主要是从工业革命时期进行考察。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工厂制度确立,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人口大量的流向城市,在推动工业发展的同时,城市的各种建设也带来了机遇。 英国曼彻斯

47、特地区,在 18世纪 80年代初只有两家棉纺织厂,但短短的时间内棉纺织厂发展很快: 1802年 52家, 1809年 64家, 1830年 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的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织品大量涌入中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故排除 A项;棉纺织厂发展如此快是因为动力革命 蒸汽机的改进,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B项;铁路的修建是在 1825年,故排除 C项; D项不符合当时史实。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工业革命是西方工业文明崛起的标志,因此也是考试的重点,它是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的逐步的积累而发展起来的。蒸汽机的使用是重要的标志,从此人类的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