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31.67KB ,
资源ID:335355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53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201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花仙子)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201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2-201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一 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鸦片战争前,中国沿海某城市的港口有许多外国船只往来,岸上有许多外国商馆,据此可判断该城市是 A香港 B宁波 C上海 D广州 答案: D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前,中国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当时只有广州一个地区与外国进行有限的交流,其他地区都无此权利, “有许多外国船只往来,岸上有许多外国商馆 ”只可能发生于广州。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鸦片战争 点评:鸦片战争之前闭关锁国政策的概况。表现: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不许片板下海,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正常的海外贸易陷于停顿。 后果:虽然在一定时期上阻

2、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但隔断了中西方正常的贸易往来,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隔绝中国与世界科技文化的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启示:中国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发展进步,才能赶超世界先进国家。 剑桥中华民国史写到: “当共产党出发长征时,亚朋德和 . .比林汉(外国 传教士)考察了共产党原先统治过的地区。在那里他们发现农民们喜欢的是共产党,而不是国民党。 ”当时农民们喜欢共产党的主要原因是 A红军打败了国民党 “围剿 ” B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 C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利益 D国民党对日妥协投降 答案: B 试题分

3、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在那里他们发现农民们喜欢的是共产党 ”这与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有关,在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井冈山道路 点评: “井冈山道路 ” 革命道路的开创( 1)建立: 1927年 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点燃了 “工农武装割据 ”的星星之火)( 2)发展:毛泽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生产;领导红军粉碎了敌人的

4、三次 “围剿 ”; 1931年冬,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3)总结: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提出了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即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和武装斗争结合起 来),推动了全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4)成果:1930年夏,全国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武装力量达到十万人。革命的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 72年前,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句中与这两件事件有关的是( ) 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黄洋界上炮声隆,人杰地灵唱大风 宜将剩勇追穷寇,

5、不可沽名学霸王 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叙述 “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 ”抓住关键词 “大西北 ”“扭转时局 ” 黄洋界上炮声隆,人杰地灵唱大风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两次事件分别发生于江西和江苏周围,不符合条件。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长征、西安事变 点评:对遵义会议的正确理解: ( 1)遵义会议由于受形势的制约,它只是从军事上和组织上纠正了 “左 ”倾错误,而没有从思想上彻底消除党内的 “左 ”倾思想。(从思想上彻底消除党内的 “左 ”倾和右倾错误是中国七大的召开)( 2)遵义会议事实上确

6、立了毛泽东在全党 的领导地位。其理由是,虽然毛泽东并没有在党中央担任总书记,但是党的领导是思想路线的领导,党中央已经采纳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会议后,毛泽东担任三人军事小组的成员之一。当时党的主要任务就是军事行动,因此也就是掌握了党的实权。 ( 3)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其理由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的对日战略方针是 A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B发动群众,全面抗战 C依赖国际援 助,持久抗战 D持久消耗,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 答案: D 试题分析:

7、 A、 B为中共提出的,应排除,持久抗战是毛泽东的观点,排除 C,从国民政府抗战期间的多次组织大规模会战看,是在抗战中与敌拼人力、物力上的消耗,从 “南京 武汉 重庆 ”的迁都路线看,是在以空间的转移拖延时间、拖垮敌人。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正确评价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抗战初期,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国民党军队是抗日的主力,国民党作战是比较积极的,在抗战中起了很大作用: 它粉碎了日本妄图在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牵制了日军主力,客观上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 鼓舞了民心士气,特别是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大捷,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御敌; 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争取了

8、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但是由于国民党坚持片面抗战路线,在正面战场上也出现了丧师失地、一溃千里的严重局面。 “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他谨 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 中国是中国人的 口号。 ”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 A民族主义者 B专制主义者 C自由主义者 D布尔什维克主义者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 中国是中国人的 口号。 ”解答本题注意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把握。 “中国是中国人的 口号 ”是解

9、答本题的关键,这是民族主义的典型表现。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此题为概念选择题。这种题型是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选项多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或解释,它注意对历史概念的有机渗透和运用,备选项的设计立足于历史基本知识的内在规律或本质的挖掘与提高。每一历史概念都有客观存在的特定的历史时间、特定的历史空间、特定的历史内涵(本质属性)和特定的历史外延(结果、作用、影响、意义等)。因此解答概念选择题要注意对历史概念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空间位置、适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 “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 ”;定性分析,就是对历史 概念的性质

10、、本质等在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 “该概念是什么 ”。同时,在平时要加强历史概念的学习,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 19381944 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 431件,比此前 23年全国的总和增长了 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科技人员的内迁 B军工企业的激增 C民营工业的发展 D战时需求的刺激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注意抓住其中的关键词 “19381944 年 ”从此处可知这发生于抗日战争时期, “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 品类居多 ”这说明此时的大部分发明与创造多是适应战争需要的。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抗日战争

11、 点评:此题为因果型选择题。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目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首先要正确理解常用概念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从性质、作用、方向层次等方面来把握和理解这些概念,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 清题干与备选项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并与教材知识进行联系,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的不同之外。其次要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有一支军队的军歌

12、歌词是 “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的驰骋;深入敌后百战百胜,汹涌着杀敌的呼声 ”。这支军队是 A八路军 B新四军 C义勇军 D抗日联军 答案: B 试题分析: “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的驰骋;深入敌后百战百胜,汹涌着杀敌的呼声 ”说明该军队活跃在南方地区。 A八路军、 C义勇军、 D抗日联军主要在华北和东北,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比较。 ( 1)战争领导:甲午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太后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 ( 2)民众动员: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压制民众

13、的抗日热情;抗战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 3)战略战术:甲午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共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最后赢得了胜利。 ( 4) 国际环境:甲午战争时,西方列强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 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 “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 ”周恩来的话实质上反映了 A周恩来深谙历史知识 B放弃炮马,亦和亦战,能扭转中国

14、战局 C要依靠政府军队士兵 D中共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答案: D 试题分析:结合材料中所提供的时间 1940年可知,此时正处在抗日战争时期,由材料关键信息 “我们 应该重兵卒 ”联系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路线是全面抗战路线,这与材料当中的重兵卒相吻合。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考查一般从三个方面切入:一是突出中国共产党的不断成熟;二是突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革命、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三是突出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演变 四川地区被有的史学家称为 “中国的大后方,甚至担负着中国崛起的重任“最能够证明此观点的史实是

15、A从战国以来就是被称为 “天府之国,创造了悠久的农业文明史 B四川人民创造了独特的巴蜀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朵奇葩 C四川地区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D在改革开放中,四川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与时俱进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当中的要求必须要满足下列条件 “最能够证明此观点的史实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把首都签到了重庆,当时重庆为四川的一部分,保存了抗战的实力,最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此题为程度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 求,其他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

16、因不够全面或处于次要地位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 “最主要 ”、 “最重要 ”、 “主要 ”、 “根本 ”等表示程度的副词或形容词。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题干与选项之间不是一种正、误关系或有、无关系,而是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 “最佳 ”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上海的炮声应该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 我们为 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 ”这段文字出自

17、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上海的炮声应该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 ”,材料当中 “全国人民团结起来 ”符合这一要求的只有抵抗日本全面侵华。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都未实现全民团结。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抗日战争的意义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增强了民族自信;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

18、要组成部分,中国是打败日军的决定性力量,中国战场配合了亚洲战场和欧洲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战后中国收回了台湾,取消了部分不平等条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密切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1945年 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 庆的消息时称: “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这反映了 “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 ”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近代以来,尤其是辛亥革命以来中国人民生活在战乱之中,正是国共合作实现了抗战的胜利,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的最大愿望就是国共两党合作,和平民主建国,重庆谈判反映了人民这个愿望。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解放战争 点评: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 争( 1945年 8月 1946年夏)。 ( 1)背景: 抗战胜利后,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中日民族矛盾演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国内主要政治力量的态度:共产党尽力争取和平民主,而国民党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原因: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 ( 2)史实: 重庆谈判:为争取和平, 1945 年 8 月底

20、,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 政协会议。 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3)结果:政协协议很快被国民党撕毁,全面内战爆发 。 科学家竺可祯写了 60年日记, 20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 A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 B国民党军放弃徐州 C解放军入北京城 D解放军三千人在江阴渡江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 A.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说的是辽沈战役; B.国民党军放弃徐州,是淮海战役; C.解放军入北京城,是平津战役; D.解放军三千人在江阴渡江,是渡江战役。故此题应选

21、B项 考点:解放战争 点评: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 9月 1949 年 1月 部队 东北解放军 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 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 指挥 林彪、罗荣恒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 林彪、罗荣恒、聂荣臻 战果 歼敌 47万,解放东北全境 歼敌 55万,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地区、中原地区 歼敌 52万,解放华北全境 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 “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答案:

22、D 试题分析: “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说的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联系史实可知,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的标志是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解放战争 点评:解放战争的概况。( 1)标志: 1946年 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结果: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战略反攻: 1947年 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 3)战略决战:从 1948年 9月起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

23、消灭。 1949年 1月,北平和平解放。( 4)渡江战役: 1949 年 4 月 21 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23日占领南京,接着继续追歼残敌,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平均地权 ”、 ”耕者有其田 ”的主张由孙中山最先提出,但在民主革命时期卓有成效付诸实施的是中国共产党。这主要取决于后者 A同情农民疾苦 B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抑制贫富不均 D制定了可行的土地纲领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属于容易题。孙中山最先提出了 “民生主义 ”,但它不是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实行了农民的个体土地所有制,彻底解决了农民迫切需要的土地问题。因此

24、,正确答案:为 D项。 考点:三民主义、土地革命 点评:此题为比较型选择题。此类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组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 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 A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当中的描述 “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在 1931年发动 “九

25、一八事变 ”侵略东北,当时国民党奉行蒋介石提出的不抵抗政策,所以东北三省在三个月内沦陷。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日本侵华 点评:日本的侵华罪行:( 1) 1937年 12月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2) 1941年初制造了河北丰润县的潘家峪惨案。( 3)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 ” 表 1925年部分省份国民党员构成表 地区 党员人数 学生 工人 农人 绥远 3200 8% 3% 80% 湖北 1877 63 1% 2 3% 8 9% 广东 15000 21 2% 20 1% 39 1% 表明, 1925年的国民党( ) A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B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 C是多阶层

26、组成的革命联盟 D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表格中不难看出,当时的中国国民党在人员组成上吸收了学生和工农力量,成为各革命阶级的革命联盟。 A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看不出来、 B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联系实际可知是共产党实行的、 D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联系实际可知实质并未变依然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此题为图表型选择题。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图表形式出现,较直观的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历史的本质。解题时,先分析图表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然后再回归课本,寻求正确答案:。该题型通常采用排除法。 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 “如果中国成

27、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 ”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答案: A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说法错误;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这一设想并未实现; D 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说法错误,袁世凯就没有。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这一说法符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正确。故此题

28、应选 A项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全面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目的:限制袁世凯权力,维护共和制度。 内容: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自由和权利;采用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局限: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 ,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没有规定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特别是 “因人立法 ”失去了立法的严肃性,实际上仅凭一纸空文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是难以达到的。 “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

29、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外敌的武力入侵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B说明中国人民惧怕竹枪火炮 C因为吸烟中国人民内部互相仇杀 D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答案: D 试题分析: “竹枪一支 ”“铜灯半盏 ”这都属于吸食鸦片的工具, “打得妻离子散 ”“烧尽田地房廊 ”,说的是吸食鸦片会使人家破人亡,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鸦片战争 点评: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

30、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 美国历史学家写道: “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 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 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 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 ”“类似的事件 ”是指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战争 C中法战争 D鸦片战争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要求,这产战争必须要符合以下条件 “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 ”“19世纪的中国 ”

31、,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符合这些要求,鸦片战争是南京条约签订前的战争,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鸦片战争 点评:此题为知识型选择题。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 ,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 洪秀全尊奉 “皇上帝 ”,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 “妖书 ”;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 “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 ”。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

32、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材料充分说明了拜上帝教在运动初期起了动员组织作用,但随着起义规模的扩大,其难以适应建设农民政权的需要,而农民阶级深受孔孟传统思想影响,运动后期洪秀全不得不借助尊孔方式维持政权; B、 C两项不是主要原因; D项不是原因。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太平天国起义 点评: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哪些新特点。 ( 1)时代新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农民阶级既有本国封建剥削,又有外国侵略;( 2)理论新 利用外来的基督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的

33、拜上 帝教来组织发动农民反封建; ( 3)任务新 在承担传统的反封建任务同时,还承担起反侵略的任务,成为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 5)纲领新 以洪仁 为代表的先进人士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蓝图,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具有进步意义;( 4)失败原因新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也是以往的农民运动所不曾遇到的新情况;造成这些新特色的原因是因为太平天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环境下,世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为 200多人,但当年仅英国领事处理的刑事案件就有 503起,共有 630名英国人涉案。此种 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 ) A上海社会治安状况的混乱 B国人反侵略的斗

34、争高涨 C领事裁判权使其为所欲为 D英国人的法律意识淡薄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南京条约的附件可知,列强获得了领事裁判权,他要求在华外人的一切民,刑事诉讼,均由本国领事等官询明办理,这位列强在中国为非作歹提供了法律方面的保护,使他们有恃无恐。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鸦片战争 点评: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进入旧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具体来说:( 1)政治: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发生变化,中国无产阶级产生,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5、2)经济: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把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3)思想: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 4)对外关系:打破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被迫开放。 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所言: “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 ”“上海兴 ”是在下列哪次战争之后 A鸦片 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A 试题分析: “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可以联系南京条约的内容,在条约中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自此之后上海发展速度加快

36、。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南京条约 点评:南京条约的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损害中国的领土主权; 赔款 2100万银元,不但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也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更为严重的是它开创了侵略者勒索赔款的恶例;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使东南沿海门户大开,损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协定关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附件: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住等特权。 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A民族独立和富强

37、 B驱除 鞑虏,恢复中华 C扶清灭洋 D建立社会主义 答案: A 试题分析: “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 ”,这说明作者的愿望是驱逐外国人在华势力,实现民族独立; “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 ”,这说明作者希望中国的发展与强大。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近代列强的侵华 点评: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的阶段性特征和影响。 ( 1) 19世纪 4060 年代: 特征: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列强开始侵华。主要侵略者是英、法,其次是俄、美;侵略范围局限于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主要以武力打开中国大门,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各种特权,加紧商品输出、掠夺原料。 影响:政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38、会;经济: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中国近代工业开始产生;思想: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外交:国门大开,清王朝被迫开放。 ( 2)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特征: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侵华逐步增强,德、日、意等加入;在继续发动军事侵略的同时,加紧资本输出;政治侵略从瓜分到实行 “以 华治华 ”。 影响: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经济:严重摧残了中国的民族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思想:维新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对封建思想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新文化运动更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外交: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反动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 3)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特征:美日成

39、为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先是日本独霸中国,后美国逐步确立在中国的优势地位;侵华的主要手段都是扶植代理人。 影响:政治: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促成国共合作抗日;经济: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咸同年间夷场行中 写道: “人间何地无沧桑,平填黄浦成夷场;高高下下嘘蜃气,十十五五罗蜂房;青红黄绿辩旗色,规制略似棋枰方。 ” 揭露了列强 A强建租界 B割占香港 C攫取领事裁判权 D强迫开放通商口岸 答案: A 试题分析: “平填黄浦成夷场 ”说的是此地成为洋人的地方; “青红黄绿辩旗色,规制略似棋枰方 ”说的是到处飘扬外国的旗帜,并在此居住,由此可见,这些地方为外国所抢占成为列强的势力范围。故此题应选 A

40、项 考点:近代列强的侵略 点评:租界是指两个国家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国的领土上为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外国人居住地。在中国是指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多位于港口城市。 “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 ”这首曾在安徽芜湖地区淬的歌谣反映的史实是( ) A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 B鄂豫皖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C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D北伐战争时期安徽的农民斗争 答案: C 试题分析: “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 ”由材料当中的称号 “天兵 ”和 “打下南京城 ”可知,这是太平军攻

41、打南京时的口号。 “就把田地分 ”符合天朝田亩制度中的规定。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 ( 1)主观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略上的失误等。 ( 2)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 3)启示: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下列太平天国的主张,直接体现抗灾意愿的是 选项 A B C D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迁彼丰处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资政新篇内容 统一政令,依法治国 听取社会舆论;反对迷信 兴办保险事业

42、 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的要求必须能体现出 “抗灾意愿 ”。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体现的都是如何分田的问题,为体现抗灾意图。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迁彼丰处 ”“兴办保险事业 ”体现的是抗灾意愿。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太平天国运动要注意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区别。 ( 1)产生的背景不同:前者颁布于太平天国强盛时期;后者提出于衰落时期。( 2)社会主张不同:前者企图在小生产者的自然经济基础消灭私有制;后者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

43、主义。即一个主张消灭私有制,一个主张发展私有制。( 3)群众基础不同:前者满足了农民的利益要求,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后者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不可能得到农民的拥护。( 4)作用不同:前者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后者没能付诸实施,对太平天国的斗争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5)反 映了同一时代的不同特点:后者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堪称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 “天京天兵威如猛虎,汉口胡儿拜如寒鸡 ”是历史工作者在湖北汉口发现的一条宣传标语。这条标语应出自: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北伐战争 D红军长征 答案: A 试题分析: “天京天兵威如猛虎,汉口胡儿拜如寒鸡 ”,根据这句

44、标语中的关键词 “天京天兵 ”说的是天京的太平军; “汉口胡儿 ”则是指在汉口负责绞杀太平天国起义的曾国藩等人。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太平天国起义 点评:注意天朝田亩制度。 ( 1)基本原则:(土地分配)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产品分配)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 2)主要内容: 土地分配: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 产品分配: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绝对平均主义的表现) 核心内容(实质) 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 3)宗旨(目标):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

45、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的理想社会。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 C 试题分析: “卅年求富更求强 ”说的是洋务运动中 “自强 ”“求富 ”的口号; “造炮成船法仿洋 ”说的是洋务运动中创办军工企业,筹建海军;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说的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点评:甲午中日战争中签订的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拓展了列强

46、资本输出的途径,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 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掀起了不同形式的救亡图存运动,成为近代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某大城市市内公园里有一纪念碑,碑文为 “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 ”。以下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A “辛亥 ”指公元 1911年 B此碑为纪念死难的保路运动成员 C城市为成都 D保卫胶济铁路修筑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 “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 ”由此可知此处的保路运动应为 1911年发生的四川保路运动。 A “辛亥 ”指公元 1911年、 B此碑为纪念死难的保路运动成员、 C城市为成都,以上均符合事实。保卫胶济铁路修筑权

47、说法错误,胶济铁路在山东而非四川。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的原因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清政府腐败无能彻底暴露。 2经济:清末 “新政 ”和 “预备立宪 ”,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阶级: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使得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壮大。 4思想: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以上海和东京为阵地,宣传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 5组织: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团体兴中会,然后华兴会、光复会等相继成立; 1905年,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在东京成立。 6军事: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进入高潮。 7时机: 1911年四川的保路风潮,造成湖北防务空虚。 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 “大世界 ”的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帖了幅对联; “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 ”其中 “亡羊 ”喻指( )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日本强迫袁 世凯政府接受 “二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