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河南灵宝第三高级中学高一上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我们中国人向来认同 “叶落归根 ”和 “认祖归宗 ”。这种情结与下列哪项有关?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禅让制 D王位世袭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对中国的家庭伦理观念有深远的影响。 “叶落归根、认祖归宗 ”都与血缘家族有关,明显体现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观念,因此选 B。 考点:宗法制的影响 点评:考查宗法制的影响,包括在当时的影响,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其出题形式不外乎以下几种:追根认族、家谱、祭祖、家族、祠堂、父辈称呼等。读到题干中有以上几种信息时,其正确选项与宗法制有关。 西方国家的
2、“三权分立 ”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 “锤子、剪刀、布 ”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 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力之间的关系 C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D不妥,三权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答案: C 试题分析:三权分立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其核心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属三个地位相等的不同政府机构,相互独立、互相制衡。 “锤子、剪刀、布 ”的游戏只是一种单项制约,故选 C。 考点:西方的三权分立体制。 点评: “三权分立 ”学说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著作论法的精神首先提出的。它否定了封建
3、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关于国家和法和理论基础。这一学说首先在美国 1787年宪法中得到成功地运用。 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 ,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 ,正确的是 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答案: A 试题分析:英国和德国都实行君主立宪制,英国国王和德国皇帝都是国家的最高元首, A项是两国政治制度的相同点; B、 D项仅符合德国; C项单指英国,德国国家权力的中心是皇帝。故选 A。 考点:德国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点评:德国君主立宪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形成的历史传统 英国 中世
4、纪的议会制度传统 德国 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传统 确立的 方式 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专制王权,议会最终战胜王权。 德国 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统一,确立普鲁士国王在全国的统治地位。 法律基础 英国 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行为,确立议会的地位。 德国 德意志帝国宪法加强王权,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国王、议会、首相的地位 英国 国王 “统而不治 ”,内阁、首相对议会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 监督政府。 德国 皇帝掌握最高权力,首相对皇帝负责,议会无权监督政府和首相。 某檄文写道: “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 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 全输之倭奴
5、。 ” 该檄文与下列哪次侵华战争的结局有关?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中法战争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 “台民 ”、 “台湾, 全输之倭奴 ”等信息,可以判定此次战争为甲午战争。根据战后签订马关条约,台湾被日本割占。故选 C。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战争和不平等条约 点评: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和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侵华战争 签订的条约 对中国的影响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
6、封建社会 马克思说: “推动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C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军的入侵并未直接引起运动的爆发,但激化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这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的腐败统治, B 、 C 项表述与史实不符,可排除。 A 项正确。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太平天国运动基本上属于旧式农民战争的范畴
7、,但它在反对封建统治的同时,也反对列强侵略,从而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天朝田亩制度的规定 是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 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 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和愿望 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和财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它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只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平均分配产品不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排除有 的选项,
8、B项正确。 考点:天朝田亩制度 点评:从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不难看出这一纲领具有 “革命性 ”和 “空想性 ”两个方面。应该看到天朝田亩制度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天朝田亩制度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中提出过的 “平均 ”“均贫富 ”“等贵贱、均贫富 ”“均田免粮 ”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它将过去农民战争的口号作了具体的规划,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平等、要求摆脱封建压迫、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也应该看到,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真正实施过,其客观原因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一直处于清朝军队的包围中,军事斗争非常紧张,无法实施复杂的社会经济改革,缺乏一个安定的环境。但究其根本原
9、因是它的空想性所致。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归圣库的规定相互矛盾,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施。 某同学想了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史实, 你认为应推荐他阅读下列哪本书?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西安事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能力。 1937年 7月 7日晚,日军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故选 B。 考点:日本发动的侵华事变 点评: 20世纪 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华事变有: 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 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军进攻上海。 1935年,华
10、北事变,蚕食中国华北,策划了华北 5省自治。 1937年 7月 7日 ,卢沟桥事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 8月 13日,八一三事变,日本大举进攻上海。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谈到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认识时,曾强调: “应该直率地对给国内外带来巨大损害这一事实进行反省。 ”下列哪些行为是日本在二战时对中国造成的巨大伤害 南京大屠杀 731部队的细菌战 潘家裕大屠杀 旅顺大屠杀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都是日军在二战时期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旅顺大屠杀 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故排除含 的选项, A项正确。 考点:侵华日军的罪行 点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自 1931
11、年 九 一八 事变至 1945年战败投降,在长达 14年的侵华战争中,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以最野蛮、最残暴、最惨绝人寰的大破坏、大屠杀,妄图灭亡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更梦想成为 大东亚共荣圈 的霸主。但不屈服的中国人民顽强地坚持对日抗战,全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直接财产损失 62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 5000亿美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承担了最大的民族牺牲。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曾在各大卫视热播,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 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 “ 倭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兵力攻占拼墙河(河流名)南北,而我远征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
12、,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千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 ” 上述报道说明 A中国远征军解放了缅甸 B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互相支援和配合 C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 D英军在缅甸一直需要中国远征军的支援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的报道,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解救被日军围困的英军七千余人,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人。 A、 D均与材料的报道不符,故选 B。 考点: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点评:抗战时期中国还开辟了国外战场,派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本考点还可以这样考查: 中国新闻网 2009年 5月 30日报道: 九名流落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兵 ,今日从云南瑞丽畹町口岸踏上回乡探亲之路。下列对中国
13、远征军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他们开辟了国外抗日战场 B主要任务是确保滇缅公路的畅通 C在缅甸救出被日军围困的英军七千多 D他们抗击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为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从政治经济结构看,德意志帝国 (1871 1919)呈现的是 “经济巨人、政治跛子的半资本主义或者说是半专 制主义的社会形态 ”。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不包括 ( ) A德意志工业化进程加快 B皇帝拥有主宰议会、创制法律等权力 C德意志皇帝是国家元首 D宰相对皇帝负责,而不是对议会负责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逆向性的选择题。 1871年德意志帝国统一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成为 “经
14、济巨人 ”;而 “政治跛子 ”指的是德国的代议制度不彻底、不完善,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B、 D都体现了这些特点;英国国王也是国家元首,故德意志皇帝是国家元首并不能说明德意志帝国是 “政治跛子 ”。故选 C。 考点: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点评: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 (1)德意志帝国实行联邦制,中央权力极大,各邦有一些民政自治权。 (2) 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是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与军国主义传统,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3)皇帝拥有官吏任免权、立法权、军权、外交权及对议会的控制权。 (4)宰相对皇帝负责,而不是对议会负责;议会没有实权,唯一对政府起压力作用的就是批准预算。 1842
15、年中国被迫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用干支纪年法记述 1842年属于 A辛丑年 B壬寅 年 C癸卯年 D甲辰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干支纪年法与公元纪元的换算。天干每十年轮回一次,地支每 12年轮回一次,干支纪年法 60年轮回一次。干支纪年法与公元纪年的换算,需要找到一个参照的年份,本题可以选择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干支为辛丑年)作为参照进行推算。那么 1841年换算为干支纪年还是辛丑年,天干辛 +1为壬;地支丑 +1为寅,所以 1842年为壬寅年,选 B。 考点:干支纪年法。 点评: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天干地支纪年;从汉武帝到清末,用皇帝年号加天干地支纪年;
16、民国初期用民国诞生时间来纪年 兼或使用公元纪年,民国以后广泛采用公元纪年。 甲午中日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 “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持乎? 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 ”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总理衙门失策和朝廷猜忌 B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倾轧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慈禧太后无主见 D同僚倾轧、武器落后和军费不足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干材料信息 “平时请款辄驳洁 ”、 “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 ”可知,四个选项中对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分析最全面的应为 D。 考点:甲午中
17、日战争 点评: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甲午战争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 2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3甲午战争战败,促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 4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851年与 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A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B参加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 C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制度 D革命都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答案: D 试题分析: 1851年和 l911年发生的革命运动分别是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前者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革
18、命运动,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两者在革命过程中都采取了暴力这一手段。 A不符合太平天国运动; B不符合辛亥革命; C太平天国运动并没有建立民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D为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点评: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的结 局都以失败而告终,说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第四套人民币 100元背面的风景是地处江西省西南部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的中段,古有 “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 ”之称。中国革命史上在此地区 A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B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 C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D开
19、创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中 “地处江西省西南部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的中段 ”的风景区是井冈山。 1927年秋,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 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故选 A。 考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点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 “工农武装割据 ”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开辟了新的道路。 下列表述不符合西方代议制史实的是 A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大致形成于 18世纪 B美国通过联邦制有效地协调了中央和各州之间的关系 C法国总统是国家元
20、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D德意志帝国议会实际上是德意志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 A、 B、 C 项对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理解符合史实;德意志的帝国议会拥有立法权,但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制约,权力较小,故D项不正确。 考点:资产阶级代议制 点评: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 1)否定君主专制政体,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决策的科学性。 ( 2)以法律的形式巩固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巩固国家统一。 ( 3)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和官僚腐败。 大卫是英国下议院议员,关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他津津乐道。你认为他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21、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我国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 ” B “我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责任内阁制 ” C “它是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的政治体制 ” D “它是总统制与联邦制相结合,体现三权分立原则的一种较为完美的政治体制 ”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 A、 B、 C项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理解符合史实;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混合物, D项指的是美国的政治体制。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点评: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国王是 “统而不治 ”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 家元首,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即政府首脑;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与首相由议会选举中取
22、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内阁及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掌握国家主权;实行分权原则。 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 “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 ”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答案: A 试题分析: 1688年英国发生了 “光荣革命 ”,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光荣革命 ”后,国王仍然掌握着行政权,并没有把君主的权力完全收归议会; C责任内阁制形成于 18世纪上半期;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D项错误;故选
23、 A。 考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确立 点评: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 “17世纪,英国 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 ” 指的是: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山东简称鲁,又称齐鲁大地,这一名称起源于 A大汶口文化 B分封制 C甲骨文记载 D古代地名 答案: B 试题分析:西周实行分封制,在山东境内,分封了齐国和鲁国两个诸侯国,所以今天山东又被称为齐鲁大地。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分封制 点评:与本题相关的知识有:河北称燕赵之地,湖北有楚地之称,江浙一带有吴越之地。这都与西周分封制有关。 西周时期某诸侯国君有四
24、个儿子,依年龄从大到小分别是甲、乙、丙、丁,其中甲、丁是庶子,乙、丙是嫡子,那么继承王位的应该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B 试题分析:西周宗法制规定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乙是周王的嫡长子,有 资格继承王位;丙虽是嫡生,但不是长子;甲、丁是嫡长子的庶母兄弟,均为小宗,无权继承王位。故选 B。 考点:西周的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即宗教法规,是一种权利继承制度,将君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和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宗法制下的等级尊卑观念非常严格,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
25、治贵族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世袭制、分封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下列有关秦始皇 “皇帝 ”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立志效法古代明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答案: B 试题分析: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六国之后,自认为 “德兼三皇,功过五帝 ”,决定用 “皇帝 ”作为空前统一的秦王朝最高政治首脑的专用称号,并建立起皇权专制的政治体制。 A、 C、 D 符合史实;嬴政确立皇帝称号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功德,B项不正确。 考点:皇帝制度 点评:皇帝制度的特点: 皇权独尊:成为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26、皇帝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皇位世袭: “家天下 ”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2011年 7月在建党 90周年庆典上,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深化改革,勇于创新。体制、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秦始皇在这一方面的贡献不包括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统一度量衡标准 D首创郡县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A、 B、 C都是他首创的制度;郡县制在战国时期已经开始实行, 并非秦始皇首创,故选 D。 考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点评:秦始皇灭掉东方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些措施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
27、立与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同时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秦朝中央官制中,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太尉 B治粟内史 C丞相 D御史大夫 答案: D 试题分析: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丞相之下设治粟内史等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故选 D。 考点:三公九卿制 点评:本题考查了秦朝在中央实行的政治制度。在
28、地方上,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行政区划的局部图,根据图中 信息判断,该历史地图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个朝代? A周朝 B秦朝 C宋朝 D元朝 答案: D 试题分析: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即中央政府,职责总理全国政务,又称 “都省 ”。都省直接管理 “腹里 ”地区(河北、山西、山东)。 “十省分天下之治 ”,其余地方设十个行省管理。行省,意为行中书省,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反映的是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故选 D。 考点:行省制度。 点评:元朝的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
29、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史载: “军国大计 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这一现象开始于 A秦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军机处取代内阁成为国家的中枢机构。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帝时期,故选 D。 考点:军机处的设立 点评:本题考查了清朝军机处设置的有关史实。军机处是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而设,它的设立是清代统治者在中央行政制度方面的重大变革,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公元前 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 “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 ”。这种说法的主要理
30、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答案: D 试题分析: “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 ”指出雅典的政治制度的局限性。政治制度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雅典属于奴隶制国家,其民主政治为奴隶主阶级服务。因此雅典民主政治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故选 D。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点评:雅典 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它仅仅是对公民群体而言,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它在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促进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臻于极盛的同时,又残忍地限制、窒息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生剂,又是社会不公
31、的暴力机器。 “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很熟悉的 ”这表明古希腊广大公民群众空前高涨的参政意识,民主政治进人巅峰。这种局面最有可能出现在 A伯利克里时期 B克利斯提尼时期 C梭伦统治时期 D亚历山大时期 答案: A 试题分析:公元前 5 世纪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进入 “黄金时代 ”。材料反映的 “古希腊广大公民群众的参政意识空前高涨,民主政治进人巅峰的局面 ”最有可能出现在伯利克里时期。故选 A。 考点:伯利克里改革 点评: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包括: 扩大公民参政范围,可担任几乎一切官职,
32、可以参加公民大会; 扩大五百人会议的职能; 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 发放观剧津贴。伯利克里的改革充分扩大了公民的权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 :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的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罗马法对罗马持久统治的维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B罗马人一度用武力征服了整个欧洲 C罗马法对古代世界各国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D罗马帝国时期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罗马第一次以武力征服世界 ”
33、指的是罗马通过武力扩张建立起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第二次是以宗教 ”,罗马境内产生的基督教传遍世界; “第三次则以法律 ”指的是罗马法维系帝国的统治,对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 D是对材料的误读,故选。 考点: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影响 点评:为什么罗马对世界的第三次征服最为持久? 罗马第三次征服世界是指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它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从而使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 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了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成了第三次征服世界的武器。但是,这次以法律为武器的征服却是各地区广泛接受的结果,是人类文明发展
34、所必需的,而非伴随武力而来去,所以,也就成了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从目的上看,希腊的民主政治和罗马的法律建设都是为了 A维护所有公民的利益 B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 C维护奴隶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D确立起文明的典范 答案: C 试题分析:政治和法律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从本质上说,任何时代的法律和政治制度都是为了维护统治的需要。故选 C。 考点:古希 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 点评:本题解答的思路是:统治者的所作所为是为统治者自身利益服务的,国家的对外行为也是为了本国利益。解答此类题目只要把题目上的身份确定,便可得出其目的。类似的题目再如: 春联是日常生活中对书画艺术的实用。 “春联之设,自明太
35、祖始。 ”朱元璋开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 “万年红 ”,因 “红 ”与 “朱 ”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 A、强调 “朱 ”姓的尊贵显赫 B、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C、企盼专制政权的长治久安 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 公元六世纪晚期,一位罗马公民因故意伤害 一名来旅游的外邦自由民,被宣判有罪。法官对其量刑的依据,最有可能的是 A十二铜表法 B万民法 C民法大全 D公民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发展历程,解题的关键是题干的时间信息 “公元六世纪晚期 ”。 6世纪,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撰法律汇编民法大全,它是罗马法编纂的结晶,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因此六世
36、纪晚期,罗马法官量刑的依据应是民法大全,故选 C。 考点:罗马法的发展历程 点评:罗马法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全部法律,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罗马法指通行于罗马统治的整个地中海世界的法律制度。狭义的罗马法指罗马公民法。从形式上可以区分为成文法与习惯法;从整体结构上看包括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罗马法的发展历程是习惯法、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 法国共和制政体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B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建立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答案: D 试题分析:法国大革命后,政权更迭频繁,直到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法兰西
37、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共和制度。故选 D。 考点: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点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使资产阶级共和派掌握实权,标志着共和体制的最终确立;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帝制独裁对比,共和体制的确立是历史的进步;随着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势力的上升,对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马法律制度刚刚建立时就带有某些民主色彩,其原因是战争需要平民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他们处于要求政治上得到进步的有利位置,在需要而不能得到满足时就采取罢工的 形式。他们通过平民大会选举保民官来保护自身的利益,包括写下法律条文,公诸于众,限制任何公民拥有的土地数量。它还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
38、纠纷时适用的条款,而且还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材料二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 材料三 英王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免首相、召集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否决法律、宣战、缔结约大权。但这些只是例行公事,国王实际上是一个 “统 而不治 ”的虚君。然而国王又是不可缺的,除了礼仪方面的作用外,某个政治环节发生矛盾,国王可利用自己的声望进行调节。有人说,国王虽然不再是国家舰船的原动力,但却是扬起风帆的桅杆。 2007年 6月 27日, 81岁
39、的英国女王任命布朗为英国首相。至此,先后有 11位首相得到她的任命。这些首相来自不同的政党,政治观点不同。尽管其中有些人她不一定认同,但只要他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她都会授予组阁权。她曾经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 材料四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 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 康熙皇帝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分)并概括说明 “罗马法律制度刚建立时带有某些民主化色彩 ”的原因。( 5分) ( 2)材料二出自哪个国家的什么文件?( 2 分)所反
40、映的政体是什么?( 2 分) 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国王在英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如何?( 4分) ( 3)与材料二中的 “国王 ”比较,材料四中 “朕 ”的权力有何不同?( 3分)其反映了什么性质的政体?( 2分) 答案: ( 1)核心内容: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分) 原因: 战争需要人民补充人力资源,使他们在政治上的一些权利得到保障。( 2分) 保民官对平民利益的保护。( 2分) 公民大会可限制贵族利益。( 1分) ( 2)材料二出自英国 1689 年权利法案( 2 分)政体:君主立宪制。( 2 分) 英国国王的地位:( 4 分)统而不治,是虚位元首;起着维系国家纽带的作用。(调节某个政治环
41、节的矛盾;授予组阁权。) ( 3) “朕 ”的权力至高无上,不受任何限制。( 3分)性质: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2分) 试题分析: ( 1)依据材料一,罗马法 “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用的条款,而且还规定 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通过这些规定保护私有财产。 “罗马法律制度刚建立时带有某些民主化色彩 ”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分析:“战争需要平民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 “通过平民大会选举保民官来保护自身的利益 ”; “限制任何公民拥有的土地数量 ”等。 ( 2)材料二以明确的法律条文赋予议会立法权、财政权和军权等权力,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据此可以判断,该条文出自英国的权利法
42、案。这一文献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第三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回答英国国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 3)注意材料的关键信息 “康熙帝 ”。他指出: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 ”。 “朕 ”是皇帝的自称,天下之事都由皇帝一人决断,反映的政治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 考点:古今中外的政治制度 点评:通过本题的考查,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古代中国、西方不同的政治制度都有其各自形成的必然性;各有优缺点,是不同区域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源头,都为人类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要坚持阶级性与历史性相统一的观点进行评价;要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形成包容不同制度文化的心态。 阅读下列材料:
43、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 诸侯之于天子, 犹后世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
44、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8分) (2)概括材料二中顾炎武的主要观点。 (不得摘抄原句 )( 6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认识。( 6分) 答案: (1)变化: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 影响: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周王室统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维护了西周较长时间的强盛统治。( 8分) (2)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容易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和国家分裂; 郡县制的弊端在于中央权力过大,影响地方的建设 (或容易导致君主专制和独裁 ); 应该在郡县制中加入地方分权的因素。( 6分) (3
45、)任何管理制度都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完善; 中国的地方管理制度应该把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制度建设要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6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西周天子与诸侯关系明显变化,君臣名分逐渐确定,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周王室的统治。 (2) 顾炎武认为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 ”,分封制的失误在于地方权力过大,威胁国 家统一;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郡县制的失误在于中央权力过大,地方没有自主权。顾炎武的态度明显是反对恢复分封制,肯定郡县制的进步性。 (3)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而地方权力不断削弱。该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考生可围绕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考点: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点评: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主要分为分封制和郡县制,两者的异同点如下: 分封制 郡县制 不 同 点 时 代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与中央 关系 被分封的诸侯,有一定的独立性,封位世袭 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县令皇帝任免 影响 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划分 标准 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按地域划分 共同点 目的 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的统治 性质 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