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19.08KB ,
资源ID:335434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54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2013学年河南灵宝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政治卷(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proposalcash35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2013学年河南灵宝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政治卷(带解析).doc

1、2012-2013学年河南灵宝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政治卷(带解析) 单选题 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 D 试题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题中 “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 ”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故 ABC 项错误。本题选 D项。 考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点评:积累并熟练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提高从材料中解读信息的

2、能力是做好本题的关键。本题难度适中。 影片盗梦空间中的男主人公不仅可以进入别人的梦境,对其植入思想,甚至靠思维就可以建造城市,穿越时空。这部影片 ( ) 否定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肯定存在决定思维 夸大思维的作用 正确揭示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 “靠思维就可以建造城市,穿越时空。 ”的观点否定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夸大思维的作用。故 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点评:本题是学生运用课本基础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难度较大。不能从材料中提取准确的信息是本题错选的主要原因,做好本题的关键在于

3、必须正确理解和解读材料的内容。本题难度适中。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的观点与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的观点的不同,体现了 ( )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的对立 C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答案: A 试题分析: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的观点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源,是唯物主义观点。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承认意识是世界的本源,是唯心主义观点。二者的不同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故 BCD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点评:本题以哲学观点为背景,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教材知识解决分析问题。题目难度适中。

4、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本题难度适中。 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的是 ( ) A “气者,理之依也 ”与 “理生万物 ” B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与 “物是观念的集合 ” C “我思故我在 ”与 “心外无物 ” D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与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 答案: A 试题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的是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谁是第一性或谁决定谁)的问题展开的。 “气者,理之依也 ”是唯物主义观点。而 “理生万物 ”是唯心主义观点。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与 “物是观念的集合 ” “我思故我在 ”与 “心外无物 ”都是唯心主义

5、观点。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与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 都是唯物主义观点。故 BCD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点评:本题分两步,一是先知道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二是判断四个题肢分别体现什么观点。二者结合作对本题。 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需要一个科学理论的指导,从 1845年开始,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研究工人运动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创作活动,先后撰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等光辉著作。材料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 ) 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B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6、 C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D坚持群众的观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中 “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研究工人运动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创作活动 ”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这 些光辉著作又指导人们的革命运动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故本题选 B项。 A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点评:本题依据材料来判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哪一个基本特征,因此对材料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很关键。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 20世纪之初的新文化运动, 20世纪70年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西欧,中世纪末的文

7、艺复兴运动, 18世纪的启蒙运动。这些都是预示社会大变革的著名思想运动。这些思想运动反映出( ) A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的哲学都对社会变革具有指导作用 B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C哲学为社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D启蒙运动使欧洲文化发展达到了顶峰,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答案: A 试题分析: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哲学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而非奠定物质基础。故 BC 项错误。题中中外著名的思想运动都对社会大变革起到了重要作用说明了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的哲学都对社会变革具有指导作用。本题选 A项。 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哲学对社会的作用。 点评:本

8、题是学 生运用课本基础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难度较大。不能从材料中提取准确的信息是本题错选的主要原因,做好本题的关键在于必须正确理解和解读材料的内容。本题难度适中。 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 “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 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 ” 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 “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 ”这一改动反映了 ( )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 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 ”相信上帝的力量。

9、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 ”相信科技,是唯物主义观点。因此二者的区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故 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点评:本题题目难度适中。解答好此类试题关键有两点:一是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要准确,二是要用知识解释做到以上两点,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荀子曰: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这启示人们( ) A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B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利用规律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 D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基础 答案: B 试题分析:规律是客观的,

10、不能改造、改变、创造、创新等。认识和利用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故 CD项错误。从荀子的话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可知是人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利用规律。本题选 B项。 A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利用规律。 点评:本题一方面 是检验学生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检验学生从古诗文中抽象概括出相应哲学观点。此题难度适中。解答好此题关键有两点:一是对教材相关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二是对古诗文的准确解读。 2012年高考前,不少网站出现了 “考神 ”主页。 “考神 ”全称 “考试必过神 ”,高考前不少考生拜了 “考神 ”。从世界观上看,这些学生或多或少地( ) 把

11、客观精神看作世界与人生的主宰 认为宇宙与人生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受主观唯心主义的影响来想问题、办事情 相信艰辛努力 “考神 ”成功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高考前不少考生拜了 “考神 ”是受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的影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故 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用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知识来分析问题,要求学生学会通过材料的分析得出结论,这也是高考出题的一个惯例。本题难度适中。 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

12、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 、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直到变害为利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答案: B 试题分析: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造、改变、创造、创新等。故 A项错误。规律随时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直到变害为利。题中人们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 就是对规律的成

13、功利用。本题选 B项。 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点评: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 从哲学上讲, “地形 ”与 “地图 ”的根本区别是( ) A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一性的 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C前者是有规律的,后者是无序的 D前者是社会现象,后者是自然现象 答案: B 试题分析: “地形 ”是客观存在的。而 “地图 ”是人绘制的,是主观的。所以二

14、者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故 ACD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客观与主观的区别。 点评:本题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内容,很简单,是送分题,不可出现失误。熟记课本基础知识很关键。 中外哲学史上曾产生过 “元气一元论 ”、 “理生万物 ”与 “一切皆流,一切皆变 ”等哲学观点它们按照顺序对应的排列是(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形而上学 A 一 一 B 一 一 C 一 一 D 一 一 答案: C 试题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

15、中国古代的五行说。 “元气一元论 ”就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理生万物 ”就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一切皆流,一切皆变 ”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观点。故本题选 C项。 考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相对主义 和诡辩论观点。 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性试题,答好题目的关键在于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启示我们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要在落实上下工夫,且不可好高骛远。 休谟说: “除了对知觉之外,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观念。 ”他

16、认为 “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 ”此观点属于 ( ) 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思维决定存在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 ”此观点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世界是不可知的。 故 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 点评:解答诗词名言引文类题目的关键是双向理解与把握。对诗词名言的理解与把握应结合语文知识,借助诗词欣赏和文言文阅读,努力提高对古诗词、古文的鉴赏能力;此外还要对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原理熟练理解和把握。因此在复习备考时,要注重学科间的知识渗透,努力提高自身的

17、人文素养。 剑桥大学政治学教授加里斯特 琼斯曾经感慨: “共产党宣言虽然出版于1848年,但我们现在经常谈到的全球化、裁员、跨国公司、世界经济朝这个或那个方向发展,所有这些内容在书中都能找到,它有令人惊讶的现实意义,任何其他文献都没有这个力量 ”。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 ) A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 B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能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 D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中 “我们现在经常谈到的全球化、裁员、跨国公司、世界经济朝这个或那个方向发展,所有这些内容在书中都能找到,它有令人惊讶的现实意义,任何其他文献都没有这个力量 ”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能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故

18、本题选 C项。 AB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 点评:本题以剑桥大学政治学教授的话为背景,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现实问题。题目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在于认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并抓住关键词是作对本题的关键。 哲学的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表现为 ( ) A人与人的 关系 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世界的关系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故 ABC项错误。本题选 D项。 考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点评:本题属于知识的再现。试题比较简单。解题的关键在于运用排除法,从自己最

19、肯定的选项开始排除。 下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错误的是 ( )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的过程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翻译成汉语的过程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相结合,带有本民族的特点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 答案: B 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的过程。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相结合,带有本民族的特点。是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翻译成汉语的过程。故 B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

20、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 点评:逆向型选择题题干中一般有 “不是、不属于、不正确、不包括、 错误的、无关的、不具有 ”等提示语,要求从选项中把不和题意的选出来。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的答案:。也可用概念分析法、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 ) A都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B都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C都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D都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答案: A 试题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都是

21、唯物主义,三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故 BCD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唯物主义观点。 点评:此类试题,由于仅仅涉及书本的基础知识,只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在高考中不是重点。本题难度较小。 一提起哲学就少不了 “两个对子 ”,它们是 (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哲学上的 “两个对子 ”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故 项错误。本题选 C项。 考点:哲学上的 “两个对子 ”。 点评:掌握丰富、准确的基础知识,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因素。在这里要求学生把握哲学

22、上的 “两个对子 ”。本题难度适中。 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也有人认为人定胜天,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生活中之所以有不同的处世方法是因为 ( ) A唯物主义世界观与唯心主义世界观总是相互矛盾的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同的世界观,就有不同的方法论 C有些人有世界观,而另外一些人没有世界观 D不懂哲学的人,他的态度一定很消极 答案: B 试题分析:有人认为命由天定这种世界观,就决定了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这种方法论。因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同的世界观,就有不同的方法论。故 ACD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点评:本题是因果型选择题。因果型选择题是题干与题肢之间

23、构成因果关系的选择题,一般根据材料与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判断。一般采用探因寻果直选法、因果优选法、因果排除法。 毛泽东说: “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 ”这表明 ( ) 人们创造哲学最终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 哲学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思考而形成的科学 真正的哲学可以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哲学并不是科学。故 项错误。毛泽东说让哲学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是说人们创造哲学最终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

24、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真正的哲学可以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本题选 B项。 考点:哲学的作用。 点评:材料分析型选择题是高考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即以社 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及伟人的话为背景而设置的材料,应引导学生培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同时又是一名哲学家,他曾经说过, “没有科学的哲学是跛子, 没有哲学的科学是瞎子 ”。这句话告诉我们 ( )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哲学和具体科学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答案: D 试题分析: “没有科学的哲学是跛子, 没有哲学的科学是瞎

25、子 ”。是说哲学和具体科学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各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故 AB项错误。本题选 D项。 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点评: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哲学中经常考查的内容。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发展会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二者关系不可颠倒。 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实、理与气、知与行、心与物等关系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了 ( ) A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B个人和 社会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答案: C 试题分析:天与人

26、、名与实、理与气、知与行、心与物等关系问题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故 ABD项错误。本题选 C项。 考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点评:本题是对基础概念的考查,利用概念判断法做本题,在正确理解和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直接确定符合题中概念的内涵和题眼的题肢。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强求而得到的不一定能使自己更幸福,这是命。此观点属于 ( )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 A 试题分析: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

27、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题中观点相信命运。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故 BCD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点评:解答材料题首先要审清材料,快速准确获取和解读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其次要注意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各选项 题干的关系,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在生活中,这一思想对很多人有借鉴意义: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在哲学上,这一思想属于 ( )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

28、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题中 “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 ”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 ACD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点评: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是高考的重要要求之一,考生要加强这方面能力的训练。 哲学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来概括自己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凝聚自己时代最精致、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从而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上述事实说明 ( ) A一定形态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B一定形态的文化决定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C哲学既属于思想文化范畴,又属于经济和政治范畴

29、 D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答案: D 试题分析:一定形态的文化决定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哲学既属于思想文化范畴,不属于经济和政治范畴。故 BC 项错误。题中之义是政治经济决定哲学,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本题选 D项。 考点: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点评:解答这类选择题明确提供的材料,提出问题,正确答案:隐藏在各个选项中,要求学生充分理解材料和各选项的基础上进行选择。要求学生对各选项中的解释是否符合材料提供的信息相一致。本题难度适中。 综合题 材料一:由于几十年来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87亿吨地表水随之流 失,湿地面积由上

30、世纪 50年代的 3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 4490平方公里。 材料二: 2005年 10月 17日,神舟六号安全 “回家 ”。我国有关负责人透露,2007年前后,中国航天员将实现太空行走。除了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以外,在2009年至 2012年我国还将发射目标飞行器,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为未来建立永久太空站打下基础。 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 10分) 答案:(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 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材料一中由于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

31、就体现了这一点。 (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材料二中神六 “回家 ”、实行太空行走以及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都体现了这一点。 试题分析:本题是如何体现类题型,这一题型是高考中常见题型,答题基本模式是 “理论(课本知识)十材料分析 ”。 就本题来讲需要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知识与材料有机结合即可。本题实质是回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的两个方法论。一是人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二是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

32、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分别结合材料分析。 考点: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点评: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 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 背景材料: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有动过,万里长城在中国,故宫在中国北京。 辨题: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 10分) 答案:(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不

33、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 2)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面。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一事物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是相对静止状态,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而不是绝对不运动。 (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体。我们不能以物质存在相对静止的状态而否认事物的绝对运动。因此,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错误的。 试题分析:做好辨析题关键是找出辩点,答案:要全面,既要回答题目的合理性,又要回答其错误并改正,还要回答解决问题的措施。本题辨析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

34、质。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相对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体。可知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错误的。 考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点评:解答辨析题对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裨益。回答辨析题总体上要求 “有辨有析、辨析结合。 ”即论证正确点、分析错误点、澄清模糊点、补充残缺点。 阅读鲁迅祝福中的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她(祥林嫂)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 “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我 (鲁迅)很悚然,一见她的眼盯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 惶急的多了。对于魂灵的有

35、无,我自己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躇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 -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 ,人何必添堵末路的人的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有吧。 “也许有吧, -我想 ”我吞吞吐吐的说。 ( 1)这里的 “她 ”属于什么哲学派别?( 4分)鲁迅吞吞吐吐的说 “也许有吧 ”,说明意识具有什么特征?( 8分) ( 2)我们的祖先最早用来表达意识的概念是灵魂,请运用哲学知识,谈谈你对“灵魂 ”的认识。( 6分) 答案:( 1) “她 ”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2分) 鲁迅不想为末路的人添堵,所以回答 “也许有吧 ”,说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

36、觉选择性。( 4分) ( 2)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灵魂)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分);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分);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主观映象)( 2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祝福中的祥林嫂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回答第()问时,可以从材料中的相信鬼神知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依据鲁迅的 “也许有吧 ”判断意识的特征是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第( 2)问进行思维转换, “灵魂 ”也就是意识。实质是回答对意识的认识。从起源、生理基础、内容三个角度思考即可。 考点: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对意识的认识。 点评:做本题:第一步,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依

37、据设问,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和答题方向,可以通过设问中的关键词或者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定位。第二步,审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依据设问限定,审读材料,提取有效地材料信息。第三步,依据材料信息与设问限定,整合知识,组织答案:。 18岁意味着青春和自立,意味着责任和使命。某中学高二年级同学以 “我们是 90后 ”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认识自我】对于 “90后 ”的评价,大家莫衷一是:有人认为, “90后 ”是 “温室长大的一代 ”、 “迷惘的一代 ”、一代不如一代;有人认为, “90后 ”是 “有爱心的一代 ”、 “可敬的一代 ”,一代牛过一代;还有人认为,对 “90后 ”的认识不能标签

38、化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经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我们要正确审视自己。 请联系实际,运用唯物论知识,选取一个角度说明:我眼中的 90后是 “ 的一代 ”(要求恰当使用唯物论观点,论据能说明论点,语言简洁精炼。 )( 12 分 )) 答案:要从 90后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待这一代及如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等角度回答,观点要和理由紧密结合。主题 3分;理论 6分;材料 3分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探究题,答案:比较开放,注意审读设问是运用唯物论知识,抓住一个角度分析即可。答案:不统一。只要是唯物论知识,做到观点要和理由紧密结合即可。 考点:唯物论知识 点评:探究材料题立足于思维的开放、知识的开放 、凸显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高考命题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体现。探究题的思路:第一步:审读题头,通过题头明确试题围绕的核心。第二步:审读设问,明确要求和指向。第三问:审读材料,抽取主干信息,对应具体知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