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三角路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2008年 11月 12日,欧盟取消了实施 20年的对包括芽甘蓝在内的蔬菜和水果外形规定的法律限制,这意味着那些长得不好看的 “歪瓜裂枣 ”可以重返货架。在这里,重返货架的 “歪瓜裂枣 ”( ) A是商品,因为它不仅是劳动产品,而且用于交换 B不是商品,因为它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 C是商品,因为它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D不是商品,因为它不是劳动产品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歪瓜裂枣可以重返货架 ”,说明这些蔬菜与水果是商品,故应选择 A,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成品。 B错误,商品的基本
2、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C错误,货币的含义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能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商品没有此作用。 D错误,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成品。 考点:商品的含义、基本属性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商品的含义和属性,能够区分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关系、商品与一般等价物的关系。 有了手机、电脑的生产之后,人们才会有对这些产品的需求,才会有对这些产品的消费,这就是 说( )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 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 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 “有了手机、电脑的生产 ”,属于生产; “人们才会有对这些产品的需求,才会有对这
3、些产品的消费 ”,属于消费,故 要选择。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符合题意,只有生产出来了才能被消费,应选择。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因此选择 B。 考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点评:本考题要求学生掌握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生产决定消费,可以展开四小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可以展开四小点: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
4、动力。该知识点涉及较多内容,需要学生认真理解。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对 “公有制为主体 ”的正确理解是( ) A公有制在各个经济领域必须占支配地位 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制成分必须保持在 50%以上 C.公有制在各个地方都必须保持量和质的优势 D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错误,应该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故排除。 B 错误,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与集体成分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排除。 C错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D正确,应选择。
5、 考点:公有制经济的 主体地位 点评:本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不是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不是公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在控制力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于 2008年 8月 1日起实施。该法尤其受到非公有制经济的界人士的关注。这是因为反垄断法将( ) A制约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B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优先发展 C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 D改变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答案: C 试题分析: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适应于反垄断法。 A错误,不会制约公有制经济的发
6、展,故排除。 B错误,反垄断法的实施将促进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C正确,反垄断法的实施就是为了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应选择。 D错误,反垄断法不会改变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考点: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国有经济的地位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根据材料所给提示灵活运用。 一种商品价格 (P)上涨,会引起其替代商品需求量 (Q1)的变化,同时也会引起其互补商品需求量 (Q2)的变化。下列曲线图中正确反映其变动关系的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
7、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而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减少。因此, p和 Q1成正比,故应在 B、 D选择,排除 A、 C。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在有互 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随之增加。因此, p与 Q2成反比,排除 B,选择 D。 考点:互补品、替代品 点评:此类
8、试题,要求学生掌握互为替代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引起另外一种需求量的变化;两种互补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另外一种需求量的变化。此外,学生还应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能正确看懂曲线图的变化情况。 20年前,手机称 “大哥大 ”,买一部要花 2万多元,相当于当时一个普通工薪者 20年 的收入。最近,小薇只用 300多元便买了一部,仅相当于一个普通工薪者一周的收入。手机价格降低的根本原因是 A厂家数量增多使产品供应量增大 B商家采用了薄利多销的销售策略 C科技进步增加了商品的技术含量 D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 答案: D 试题分析:手机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手机的价值下降,也就是说
9、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生产手机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A错误,供应量增大,属于供求影响价格,价格虽然下降,但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 B错误,商家搞促销只是手机价格下降的一个因素,不是根 本原因,故排除。 C错误,手机增加了技术含量,属于手机的使用价值,和降价没有关系,排除。 D 正确,生产手机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得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手机的价值量下降,价格降低,这才是手机降价的根本原因。 考点:商品价格变动的根本原因 点评:此类考题,要求学生掌握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其中价值是最根本的因素。同时还考查了社会劳动生产率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关
10、系。这也是近年高考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去年一斤 6毛,现在一斤 8分,新发地农贸市场的大白菜价格坐了过山车 ”。这则消息里所说的 6毛和 8分 A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是白菜价值的货币表现 B充当了商品交换的等价物,执行了支付手段职能 C反映了白菜价格的波动,传递着市场的供求信息 D反映了白菜的供求状况,说明白菜处于卖方市场 答案: C 试题分析: 6毛和 8分都是大白菜的价格。 A错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货币,不是纸币,故排除。 B错误, 6毛和 8分是白菜的价格,执行了价值尺度的职能,故排除。 C正确,价格大幅下降,说明大白菜去年供不应求,而到了今年却供过于求,应选择。 D错误 ,现在白
11、菜只卖 8分,应处于买房市场,故排除。 考点:供求影响价格 点评:此题类型,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供求变化影响价格。当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对卖家有利,属于卖方市场;当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对买家有利,属于买方市场。此外还应让学生理解商品交换的含义、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的职能等内容。 不同容量平板电脑 iPad2的销售价格不同。我们原本可能只需要 16GB容量的电脑,但是加 100美元就可以把容量加倍,再加 100美元就变 4倍,这下子我们内心的声音就要响起了: “会不会我以后需要很大容量啊,这么划算不买实在可惜。 ”于是 很多人买了 64GB的 iPad2,真正使用到的容量却不到一半。材料告诉我们
12、A人们在购买商品时候能完全理性选择 B肖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得到产品的性价比 C抓住人们的消费心理是品牌营销的关键 D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存在攀比心理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真正使用到的容量却不到一半 ”可知,人们购买 ipad2并不都是理性的,故排除 A。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不是产品的性价比,故排除 B。 C正确,商家抓住了人们担心 “会不会我以后需要很大容量啊,这么划算不买实在可惜 ”的心理,才推出不同配置的 ipad2,故应选择。 D错误,从材料中无法分析人们买 ipad2是为了攀比,故排除。 考点:消费心理 点评:此类题型,出了要求学生会使用书本
13、知识外,更重要的是结合材料来分析特定环境中的情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高考卷也一直出现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需要学生不断总结经验,举一反三。 若生产同样的一双皮鞋,甲厂花费 2小时,乙厂花费 3小时,丙厂花费 4小时,三双鞋在同一市场上出售,试问,哪一双鞋的价值量大 A甲厂生产的皮 鞋价值量大 B乙厂生产的皮鞋价值量大 C丙厂生产的皮鞋价值量大 D甲乙丙三厂生产的皮鞋价值量一样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因此三双鞋在同一市场上出售,只会卖同一个价格,故选择 D,A、 B、 C错误,排除。 考点: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点评:此类考查,
14、要求学生掌握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注意:等价交换只存在于平均数中,并非每次都是等价交换。) 2008年 6月 20日,国家发改委决定即日起提高汽油、柴油价格航空煤油价格。成品油价格上调带来的影响是 可能会使这种商品的供应量增加 会使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会使这种商品的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会使这种商品的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汽油价格上涨,人们对汽油的需求量减少,故 错误, 正确。同时,会使得汽车等互补品的需求量减少,故 正确,而它的替代品(如电动汽车)的需求量增加,故 正确
15、,因此选择 B。 考点:价格变动的影响 点评:本考题,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经济现象。此类考题只需学生回忆书本知识,无需经过复杂的思考,在高考中不是重点。 旅游消费属于( ) 劳务消费 有形商品消费 生存资料消费 享受资料消费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消费按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外出旅游是消费人们提供的各种服务,属于劳务消费,故选择 排除 。消费按目的的不同,可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旅游属于享 受资料消费,故选择 排除 ,因此选择 C。 考点:消费的类型 点评:此类考题,要求学生掌握消费的不
16、同类型。( 1)常见的消费类型: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2)按消费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3)按消费目的的不同:可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甲说: “谢天谢地,我的购房贷款申请终于被批准了。 ”乙说: “好不容易,我多年积蓄的钱终于够买一套房子了。 ”对此的正确认识是 ( ) A甲的消费方式优于乙的消费方式 B乙的消费方式优于甲的消费方式 C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应当适当鼓励乙的消费方式 D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应当适当鼓励甲的消费方式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分析可知,甲买房属于贷款消费,乙买房属于钱货两清消费,这两种消费方式没有优劣之分,只
17、有适合某一类人的区别。故排除 A、 B。买方市场是对消费者有利,卖方市场是对销售者有利,而房子消费属于大件商品消费,消费者往往很难一次付清全部房款,因此在买房市场的情况下,应鼓励消费者进行贷款消费,这样就能让消费者提前买的心仪的房子,所以排除 C,选择 D。 考点:消费方式 点评:本试题考查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对贷款消 费和钱货两清消费进行区别,其中, AB选项具有较高的迷惑性,任何消费方式都没有好与坏的分布,只有适合不适合的差别。在实际生活中,广大消费者在购房时都会进行贷款消费,而不会凑满了钱再买房子,这也是在考查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能力。属于在高考中考查学生实际生活分析文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
18、1年 1月 11日,人民日报社会版联合人民网要闻部,推出 “买房,你够理性吗 ”网上问卷调查。调查中所说的 “租房 ” 不变更房屋的所有权,只是获得房屋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 是预支未来收入进行消费的行为 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体现了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原则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租房,属于常见消费类型中的租赁消费,是通过短期租赁的方法,不更改商品的所有权,而获得商品在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故 符合题意,要选择。 错误,这是贷款消费的一种表现,故排除。 错误,材料中未出现从众心理的跟风随大流的情况,故排除。 符合题意,消费者在短期内无法购买房子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租房消费
19、,就能大大减轻自己的生活负担,应选择。因此排除 A、 B、 C,选择 D。 考点:消费方式、消费心理、消费方式 点评:本考题要求学生掌握常见消费方式中贷款消费与租赁消费的区别,理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并能结合材料分析出消费者具备的何种消费心理。这是考查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情况的能力,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此类题型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试客是指那些走在消费者前沿的人群。在购物前,他们先从互联网上免费索取相关商家的使用赠品。经过仔细试用与其他爱好者相互交流后才进行购买。试客的行为 有利于企业的品牌推广 是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减少了商品的价值量 是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A B C D 答案: A 试题
20、分析:从材料中分析可以,试客在使用赠品后如觉得满意便会大加赞赏,于是人们便会大量购买该商品,因此 符合题目要求,要选择。试客的消费心理不是从众心理,消费者看了试客的使用心得再去买的话才属于从众心理,故 排除。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试客的推荐没有关系,故排除 。试客的消费心理属于求实心理,他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考虑价格、质量、服务等因素再进行购买,是一种讲究实惠的行为,故选择 。所有 要选,排除 B、 C、 D,选择 A。 考点:消费心理 点评:本试题主要考察学生的消费心理,通 过材料分析让学生判断选项正确与否再选择答案:,这是高考中常见的组合题型。此外,选项中还涉
21、及了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这也是一个重点,需好好理解。 南京与武汉之间的高速动车组投入运营后,原来几十个小时的车程缩短为 3小时;加之高速动车二等票的价格仅为 180元,而乘飞机的最低费用一般也要400以上,致使以往乘坐飞机的人大多改乘动车。于是, 2011年夏秋季航班计划取消了武汉一南京的所有航班。这种现象说明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 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通过材料 “高速动车二等票的价格仅为 180元,而乘飞机的最低费用一般也要 400以上,致使以往乘坐飞机的人大多改乘动车 ”分析可知,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故
22、应选择。 “以往乘坐飞机的人大多改乘动车,于是, 2011年夏秋季航班计划取消了武汉一南京的所有航班 ”分析可知,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故选择 ,排除 ,选择 D。 考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点评:本考题要求学生掌握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生产决定消费,可以展开四小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生产 决定消费的方式;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可以展开四小点: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为生产
23、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此外,学生还因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材料分析选用的选项,做到有的放矢。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 2008年 9月 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欧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 1欧元对人民币 10.0092元。 2008年 8月 1日为: 1欧元对人民币 10.6559元。这一材料表明 ( ) A外汇汇率升高,欧元升值,人民币贬值 B外汇汇率跌落,欧元贬值,人民币升值 C外汇汇率升高,欧元贬值,人民币升值 D外汇汇率跌落,欧元升值,人民币贬值 答案: 试题分析: 8月 1日欧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 10.6559, 9月 1日欧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 10.0092,通过对比可知,欧元兑
24、人民币的汇率是下跌的,欧元贬值,人民币升值,故排除 A、 C、 D,选择 B。 考点:汇率的变动 点评:本考题学生应掌握汇率变动的情况。汇率,也叫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 例。人民币汇率上涨,说明人民币升值,外币贬值,人民币汇率跌落,说明人民币贬值,外币升值。外汇汇率上涨,说明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外汇汇率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 货币的基本职能及其本质分别是( ) A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交换价值 B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价值 C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价值 D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一般等价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通过书本知识可以,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故排除 A、 B。货币的含义是从
25、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故排除 C,选择 D。 考点: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本质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掌握货币的基本职能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作为流通手段,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而充当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是货币从一开始就具有的,但随着货币的发展,在其基本职能的基础上又有了另外三个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从货币的含义中可知,货币是从商品中发展而来的,而随着商品交换的不断发展,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被纸币所替代,而目前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还能使用信用卡。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 30周年。通过改革开放,中国
26、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是(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 D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需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次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因此改革就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故选择 B。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故A不符合题意,排除。 C错误,改革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而是自我完善与发展,故排除。 D不符 合题意,排除。 考点:改革的实质 点评:本考题要求学生掌握发展的实质,学生可以回忆书本知识来解答题目。此类题目属于书本
27、的基础知识,不是高考的重点。 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这一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 )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必需大力发展生产力,以此,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各项基本制定,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 都符合题目的要求,故选择 D。 考点: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具体
28、措施,一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要把发展当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三要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符合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由于仅仅涉及书本的基 础知识,只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在高考中不是重点。 货币与它出现之前的一般等价物相比,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 A货币能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其他一般等价物不能 B货币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其他一般等价物不能 C货币是运用金银等贵金属充当材料,其他一般等价物不运用 D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其他一般等价物不固定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 A错误,货币和其他一般等价物都能与其他一切商品交换
29、。 B错误,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都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C错误,货币与其他 一般等价物都可以运用金银等贵金属充当材料。 D正确,货币的含义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其他一般等价物则不固定。 考点:一般等价物与货币的区别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货币的含义,理解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物品很多,如羊、大米、贝壳等,但由于自身的某些缺陷都没有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最终凭借自身的特点,金银等贵金属就固定的充当了一般等价物。 在 2011年春节来临之际,全国各地各大饭店纷纷推出年夜饭套餐。套餐标价从 300元到几千元不等,小明一家挑选了价格为 80
30、0元的套餐,并交预定金100元,在这里 800元和 100元分别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 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D支付手段 贮藏手段 答案: B 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问题,学生掌握价值尺度表现为价格,属于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要求现实的货币。 800元是套餐的价格,属于货币的价值尺度。定金100元属于流通手段,故选择 A。支付手段表示货币用来偿还债务,后被用来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贮藏手段是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做社会财富的代表被保存起来,故 B、 C、 D错误,都排 除。 考点:货币的五个职能 点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充当价值尺度需
31、要观念上的货币,而充当流通手段职能时则需要现实的货币。此外,还需了解在两个基本职能的基础上衍生出的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这三个职能。 假设一年内全社会的销售商品总量为 5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 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次数为 5次。那么,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应为 亿 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纸币 160 亿元,这时的一元钱相当于 元,这会引起 。( ) A 80 2购买力降低 B 80 0.5纸币贬值 C 160 2通货膨胀 D 160 0.5购买力提高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公式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 =代售商品量 *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速度,这一年实际需要 50*8/5=80,可排除
32、C、 D。而材料中说实际发行了 160亿元,是应发行 80亿元的 2倍,故 1元就相当于 0.5元,纸币贬值,故排除 A,选择 B。 考点:流通中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点评:此类考题,要求学生掌握流通中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并懂得根据所给材料进行计算。同时还需根据相应条件判断出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这是高考命题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方式,由于紧贴实际生活,学生应以其足够的重视。 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使用银行信用卡( ) A可减少现金流通量并缓解通货膨胀 B相当于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C既非常方便又十分安全 D可以获得银行指定额度内的贷款 答案: D 试题分析:
33、 A错误,银行信用卡的使用可减少现金的流通量,但并不能缓解通货膨胀,要缓解 通货膨胀主要靠少发行纸币或多生产出所需的商品。 B错误,银行信用卡刷卡消费是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而不是价值尺度。 C错误,银行信用卡的使用的确很安全,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能使用银行信用卡,信用卡必须是在指定的消费场所内使用。 D正确,银行信用卡具有信用贷款的功能,因此可以在额度内进行贷款消费。 考点:银行信用卡的使用 点评:此类考题,考查学生对银行卡的使用知识,要求学生能结合书本知识联系实际生活来解答题目,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张某有 5万美元,他决定将其中 2万美元换成人民币, 3万美元换成欧元。根据表中四家银行
34、 提供的当天外汇报价,张某应选择的银行是( ) 银行 汇率 甲 乙 丙 丁 1美元兑换人民币 6.5227 6.5248 6.5257 6.5235 1欧元兑换美元 1.4235 1.4258 1.4241 1.4222 A.甲和丁 B.丙和乙 C.丙和丁 D.甲和乙 答案: C 试题分析:先算 2万美元换多少人民币,依次为甲 20000*6.05227=1210454,乙20000*6.5248=1210496,丙 20000*6.5257=1210514,丁 20000*6.5235=1210470,再算 3万美元换多少欧元,依次为甲 30000/1.4235=21074.8,乙30000
35、/1.4258=21040.8,丙 30000/1.4241=21065.9,丙 30000/1.4222=21094,依次相加,可得丁丙银行换得的人民币最多,选择 C。 考点:汇率的计算 点评:本考题,考查学生对汇率的知识,汇率也称汇价,是两种货币的兑换比例。用美元兑换人民币时需要用 20000乘以相应的汇率,而兑换欧元时则需要用 30000除以相应的汇率,如把乘法和除法搞错,就会答错题目,需注意。 2005年 7月 21日,美元兑人民币的 汇率由 1美元 =8.21元人民币调整为 1美元 =8.11元人民币。此后,人民币持续小幅升值,截至 2008年 4月,人民币累计升值约为 16%。人民
36、币升值有利于( ) 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我国进口贸易的发展 我国对外投资的增加 吸引外商在我国投资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民币升值,就相当于美元贬值。人民币到国外就能买更多的商品,故有利于我国进口贸易的发展和我国对外投资的增加,外国人用美元购买中国商品,只能买到比原来少的商品,在我国投资必须付出更多的美元,故 符合要求, 排除,应选择 C。 考点:汇率的升高与降低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点评:本考查,学生应掌握一个规律,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以这一规律为基础,详细分析材料中相关内容就能正确解题了。 自来水的价格一般为 3.54.0元
37、 /吨,市场上销售的瓶装矿泉水价格约为 1元/瓶 (约 500毫升 ),折合 2000元 /吨。矿泉水比自来水价格高的原因是( ) A矿泉水比自来水更有营养价值 B人们对矿泉水的需求比对自来水的需求要少 C矿泉水比自来水更稀缺 D加工矿泉水比加工自来水需要耗费更多的劳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商品价格高低有两个原因: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矿泉水比自来水价格高的原因是矿泉水价值要高于自来水的价值,而价值又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故 D正确。 C、 D属于供求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 A错误,营养价值属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格没直接关系。 考点:价格 变动的因素 点评:此类考题,考查学生对价
38、格变动因素的理解,题目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总离不开这两点: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A中的内容更具有迷惑性,学生容易被误导,一定要注意审题。 “物丰价廉 ”与 “物美价廉 ”分别说明了( ) A供求与价格的关系;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B供求与价格的关系;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最佳结合 C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最佳结合;供求与价格制约 D商品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供求与价格相互制约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丰价廉,表示供求与价格的关系,故 A、 B符合,排除 C、 D。物美价廉,表示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故排除 A,选择 B。 考点:供求影响价格,商品的基本属
39、性 点评:此类考题,考查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知识的理解,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书本知识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类型经常出现在高考题型中,应引起重视。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 李嘉图认为: “具有效用的商品,其交换价值是从两个源泉得来的,一个是他们的稀缺性,另一个是获取时所必需的劳动量。 ”这段话中与商品价格相关的因素有( ) 市场供 求状况 货币流通量 商品自身价值量 价格政策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中 “一个是他们的稀缺性 ”,反映了供求关系,应选择 ; “另一个是获取时所必需的劳动量 ”反映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应选择 ,故选择 A。 考点:价格与
40、价值的关系,价格变动的因素。 点评:此类考题,首先考查学生对于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这次高考的一个趋势,不直接告诉考生一个信息。其次材料中的关键词 “商品价格 ”和 “两个源泉 ”是我们解题的钥匙,代表价格变动的两个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把握以上两点 ,学生就能正确解题了。 苏东坡有诗云: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 A要坚持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协调发展 B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C要改变落后的消费习惯 D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答案: A 试题分析:苏东坡诗句的意思:吃饭可以不吃肉,但住的地方不能没有竹子
41、。没有肉最多让人瘦,但没有竹却能让人庸俗。人瘦了可以增肥,但庸俗了就无药可医了。所蕴含的道理是要注重精神消费, B、 C、 D 都没有涉及到精神消费,故都排除,选择 A。 考点:消费要理性 点评:本试题要求学生明白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应同步发展,该考点是属于理性消费的范畴,要做到理性消费,需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 “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这个故事中卖骏马的人利用了消
42、费者的( ) A从众心理 B求异心理 C求实心理 D攀比心理 答案: A 试题 分析:材料反映的信息是,有人在市场上卖马,刚开始没没人理睬,于是他找到伯乐,要求伯乐路过马的时候好好看看,然后伯乐就照做, 果然马很快就卖了出去,而且价格是原来的 10 倍。伯乐是相马的好手,一旦他仔细看的马,人们就会觉得是好马,卖人正是利用了人们的从众心理才卖掉马,故选择 A。从众心理的特征是仿效性、重复性、盲目性。求异心理( B)的特征是标新立异。求实心理 (C),符合实际,讲究实惠。攀比心理 (D)的特征是夸耀性。 考点:四种消费理性的表现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四种消费心理的具体表现,并学会正确区分,
43、理解 四种特点即可。同时还需懂得求实心理是应该提倡的,反对的是攀比心理,而从众心理与求异心理要分场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假定甲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下降 15%时,甲商品的需求变化量为 20单位;当其替代品的价格上升 15%时,甲商品的需求变化量为 25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甲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下降 15%、替代品价格上升 15%同时出现时,那么,甲商品的需求数量( ) A减少 45单位 B减少 5单位 C增加 45单位 D增加 5单位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 “甲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下降 15%时,甲商品的需求变化量为 20单位 ”可知,甲商品的互补品需求量增加,甲商品的需求量为增加 20个单
44、位。材料 “当其替代品的价格上升 15%时,甲商品的需求变化量为 25单位 ”可知,甲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下降,甲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25个单位,故 20+25=45,选择 A 考点:互补品、替代品 点评:此类题考,学生应掌握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而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 致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减少。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
45、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随之增加。在高考中,这种贴近生活的题型时常出现,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0世纪 90年代末,某国中西部出现了罕见的灾害天气,导致该地区玉米产量比预计下降了 53%,造成玉米价格大幅度上升。玉米价格的上升,不仅造成玉米需求量小幅下降,还造成小麦需求上升。这说明( ) A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小,且玉米和小麦是替代商品 B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大,且玉米和小麦是替代商品 C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小,且玉米和小麦是互补商品 D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大,且玉米和小麦是互补商品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
46、造成玉米价格大幅度上升 ”可知,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小,排除 B、 D,而玉米与小麦属于替代品,故排除 C,选择 A。 考点:需求弹性、替代品 点评:本考查主要考查学生对需求弹性的大小的判断和互补品与替代品的判断。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而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减少。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
47、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 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随之增加。 如果我们把不同的商品放在一起,会发现这些商品的价格各不相同,有的高,有的低;如果我们把视线放在同一种商品上,也会发现这种商品的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有时高,有时低。对这两种情况出现的价格的 “高、低 ”认识正确的是( ) A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由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造成的 B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 C本质不同,前者是由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的,后者是由于价值量不同造成的 D本质不同,前者是由于价值量不同造成的 ,后者是由于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 “不同的商品放在一起,会发现这些商品的价格各不相同,有的高,有的低 ”反映出不同商品的价值量不同,价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