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如图, “八卦 ”是我国古代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 “一 ”代表阳,用 “-”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以下符号与 “坤 ”相对应的是(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八卦 ”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 (gn)代表山,巽 (xn)代表风,兑代表泽。 A是乾, C是离, D是坎。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点评: 此类题主要考察学生的文化常识,在高考中通常以个别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这类题需要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有一定难
2、度。 “他进一步蔑视教廷权威,把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翻译为德语,让所有人都有机会阅读和理解上帝的言论。 ”这里的 “他 ”是指( ) A康德 B加尔文 C路德 D伏尔泰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把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翻译为德语,让所有人都有机会阅读和理解上帝的言论 ”可知符合德意志宗教改革家马丁 路德 .A 不对,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的德意志哲学家, B 不对,加尔文在日内瓦进行宗教改革;D不对 ,伏尔泰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法国思想家。 考点:本题考查宗教改革。 点评:做此类选择题首先,要读懂背景知识的整体内容,以明确背景知识的限制性。 其次,要清楚背景知识的核心内容,最好能用最简单的语言加以
3、概括,以明确背景知识的指向性。 再次,读懂选择题的题干内容,判断题干与备选项的关系。在完成以上三个步骤以后,一般就可以很快正确回答,轻松解题。 阿伦 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说: “古人世界的重新发现释放了新的能力,刺激了想象力,最后发现了新的真理,创造了新的形式,而不仅仅是恢复了过去已被淹没或歪曲的许多价值。 ”以下各项表述中,与阿伦 布洛克观点不一致的是( ) A文艺复兴是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重新发现 B文艺复兴在对古代文化模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产生了全新的文化理念 C文艺复兴中产生的全新理念推动了近代科学精神的崛起 D文艺复兴最大的贡献在于诠释了古典文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
4、题干 “古人世界的重新发现释放了新的能力,刺 激了想象力,最后发现了新的真理 ”,结合所学,文艺复兴是借助古典文化宣扬资产阶级新思想新文化。因此 D符合题意,作者的观点是文艺复兴不是文化的再生而是文化的新生。 考点:本题考查文艺复兴。 点评:要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文艺复兴的实质是借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哲学家罗素说: “16世纪在文学艺术上是一个琳琅满目的时代,但在科学上则是一个不毛的时代! ”以下各项是关于文艺复兴的评述,其中正确的是( ) A文艺复兴中所取得的成就主要在文学艺术领域 B文艺复兴在科学成就上毫无建树 C文艺复兴只是对于人性的追求,而不崇尚理性和科学
5、D文艺复兴没有与宗教决裂,因此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是肯定式选择题,排除不正确的表述即可。 BCD 都不符合题意,文艺复兴虽然成就主要在文学艺术领域,但是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近代科学的兴起,因此这三项都表述不当。 考点:本题考查文艺复兴。 点评:一定要做到 “三看三思 ”。( 1)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 2)被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1690年,洛克出版政府论第二卷。洛克认为,政府统治起源于遥远的古代,人们决定共同工作,
6、建立国民社会,指定统治者来保护和提高他们的共同利益,个人将自己的政治权利交给他们的统治者,但保留个人生存、自由和财产的权利。任何侵犯这些权利的统治者都要被废黜。据材料判断,下列评述恰当的是:( ) 洛克提出了社会契约论 洛克正确地揭示了国家的起源 洛克想以此为英国革命辩护 洛克的思想推动了英国革命的发展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 不对,这不是国家起源的正确解读; 不对,英国革命于 1688年光荣革命宣告结束,与题干时间 “1690年 ”不符。洛克是英国启蒙思想家,提出了社会契约等思想,其主张适应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需要。因此 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启蒙思
7、想。 点评:组合式选择题,就是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可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根据题意从选项 中选出符合题干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它的主要特点是容量大、考查的知识点多,可以是知识归类,可以是评价分析,也可以是异同比较。它能够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同时也可以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对历史线索或知识体系的认识、把握程度和判断推理等综合能力。 下列文学形式,与市民阶层文化需求无关的是( ) A楚辞 B宋词 C元曲 D明清小说 答案: A 试题分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8、,市民阶层的形成和扩大,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呈现出逐渐平民化(通俗化)趋势,尤其 B.宋词 、 C.元曲 、 D.明 清小说都体现出这一点。再运用逆向思维,楚辞出现时间最早,因而最可能与市民阶层文化需求无关的是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文学。 点评:逆向选择题的解答过程 ,实际上就是考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逆向推理的过程。在认真分析、仔细推敲四个备选项时 ,把符合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 (符合史实 )的选项找出来。我们可以用以下简单公式表示 : 符合史实选项 =非正确选项。 如图,平灭六国后,秦始皇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其中 “书同文字 ”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
9、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从文物图片 中获取历史信息,旨在考查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 A反映的是小篆, B反映的是楷书, C反映的是行书, D反映的是草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准文字,故正确答案:是 A。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书法。 点评:文物是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做文物类图片题要把握相关文物存在的时间、地点和对当时社会生活起过的作用,说明其历史地位及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进而从图片中推断出符合史实的结论。 朱震亨是金元时期杰出的医学家,他学医虽晚,但终成大器,这主要得益于他潜心研究了被后人奉为 “医家之宗 ”的典籍 ( ) A黄帝内经 B唐本
10、草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答案: A 试题分析: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定,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权力机关颁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药学专著,千金方由唐代孙思邈著,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著作,是对 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 “东方药物巨典 ”。因此根据题干 “医家之宗 ”可知 A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医学。 点评:直接选取法。一般用于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记忆和理解能力的题目。此法是以平时的学业水平为基础,以认真审题为前提条件的。考生一定要仔细审阅题干,准确断定全部条件与答题指令,而且即使一眼看中了得分项,
11、也不妨把全部选项都认真审阅一遍,找出干扰项排除的理由。 公元 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人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时间:造纸术是东汉蔡伦改进的,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 N发明的,指南针发明在北宋时期,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军事,北宋时期制造出火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都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在题干中时间限制内 “公元 751年 ”、 “唐朝 ”,这一时期 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只能是造纸术。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
12、四大发明。 点评:高考历史试题虽然以能力立意,大多数试题通过 “三新 ”(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考查 “三基 ”(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不再单纯考时间(时期)概念,但历史本身就蕴含着对时间(时期)的考查。从某种情况看,熟知时间(时期)是解答高考历史选择题的一把 “金钥匙 ”:只要时间(时期)在手,不愁打不开历史这把锁。 如图,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 “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 ”。后来 “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 ”而进行的研究 “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图 8所示 上述两类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 A B C D
13、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 ”而进行的研究 “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可知后者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这是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 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 点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然科学和生产 技术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要么是人类缺少一个不朽的灵魂,或者相反,每个动物、每种植物都有一个不朽的灵魂。每只虾、每个土豆 如果是这么回
14、事,我想,今天晚上我们回家以后,就谁也别打算能吃下一份烤牛肉了! ”该言论所抨击的是( ) A进化论 B万物有灵论 C上帝造人说 D “用进废退 ”理论 答案: A 试题分析:言论出处是 1860年 6月 30日, “英国科学促进协会 ”在牛津大学召开辩论会。在会上英国圣公会主教威尔伯斯福作为一个宗教教义的顽固维护者,恃才自傲,肆无忌惮地攻击起进化论。他耸人听闻地说: “朋友们,从达尔文先生的理论中,我们只能得出两种结论:要么是人类缺少一个不朽的灵魂;或者相反,每个动物、每种植物都有一个不朽的灵魂。每只虾、每只土豆 甚至一条低级的蚯蚓都有不朽的灵魂。如果是这么一回事,我想,今天晚上我们回家以后
15、,就谁也别打算能吃下一份烤牛肉了。 ”因此作者针对的是进化论。 B不对,是对材料片面意思的理解; C与作者本意不符; D从属于进化论。 考点:本题考查进化论。 点评:达尔文的进化论挑战了封建神学,否定了神创说,促进了人类认识的飞跃。但是科学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的。 法国一处教堂保存了大量 15世纪当地农民的遗嘱,遗嘱内容表明农民捐献给教会的财产比例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这主要表明 15世纪法国( ) A社会生产力日趋凋敝 B农民收入日趋减少 C教会影响力逐渐减弱 D教徒数量日渐减少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时间 “15世纪 ”此时正值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盛行,打击了天主教会,把人们从宗教神学
16、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AB不对,此时资本主义在欧洲日益发展; D不对,与事实不符,而且材料也无从体现。 考点:本题考查文艺复兴。 点评:近几年高考文综试题有一个特点,即一组选择题往往都由一句或一段背景知识引导。背景知识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对选择题的解答有很强的指导性。因此在做题时要与时间背景联系起来,明确题干材料与教材中所学的哪些知识有关。 以下是某一学派对法律本质的论述: “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体现,政府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的利益,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就是有限的 。 ”这一学派是( ) A智者学派
17、B苏格拉底学派 C启蒙思想家 D自然哲学家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法律是人为的产物 ”“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就是有限的 ”可知符合智者学派 “人是万物的尺度 ”的观点, B 不对,苏格拉底重视道德、法律、制度的作用,强调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 C不对,强调法治、理性; D不对,这是关于人和人类社会和会,与自然哲学家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古希腊人文主义。 点评: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普罗泰格拉提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 ”,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但其过于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其兴废都要以人为尺度,因而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
18、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马克思在评价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 “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以下各项是关于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评述,其中错误的是( ) A他的宗教改革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他的 宗教改革把信仰本身树立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他的宗教改革改变了过去人们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开始同上帝直接对话 D他的宗教改革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光芒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是找出错误项,只要排除正确项即可, ABC 都属于正确的表述,马丁路德反对天主
19、教会宣传的因行称义学说,主张因信称义。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体现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D符合题意,宗教改革是反对教会、教皇的权威,而不是试图清除宗 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而且理性主义主要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核心思想。 考点:本题考查宗教改革。 点评:历史逆向选择题又叫否定式选择题,是指题干部分设置了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的选择题。命题者通常用 “不 ”、 “不是 ”、 “不包括 ”、 “不正确 ”、 “没有 ”、“无关 ”、 “不符 ”、 “错误 ”等词,把答题项限制起来,用以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在考场上,考生如果稍不留神就容易出错。 晏子曾在齐
20、景公前抨击某派学者, “好乐而淫人,不可使亲治;立命而怠事,不可使守职;宗丧循哀,不可使慈民;机服勉容,不可使导众。 ”他所抨击的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原文出处及大意。孔子到齐国后,齐景公很赏识他,要把尼溪那地方封给他,告知晏子,晏子说: “不行!凡儒,都是十分倔傲,而依自己的意思行事的,不可以教导下面;喜好音乐而迷惑他人,不可以让他直接管理政治;主张有命论而懒怠于工作,不可以让他担任职守;重丧久哀,不可以让他保育人民;高冠卑容,不可以使他领导大众。而且孔某讲究外表修饰以盅惑人世,弦歌鼓舞以招集生徒。繁演登降的礼节来表示仪规,注重趋跄的步伐来表率大
21、众。渊博的学问却无济于事,劳苦的心思却无补于人。几辈子也难 穷究他们的学问,毕生也难奉行他们的礼节,积下的钱财也难供奉他们的声乐之乐。崇饰邪说鼓动当世的人君,盛设声乐以惑乱愚民。他们的道术不可以显示人世,他们的学问不可以教导众人。如果今天你封了他,马上改变齐国的风俗,实在不是有利于教导国家人民 !”因此只有 A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儒家思想。 点评: 本题属于文言文材料选择题。文言文材料阅读难度较大,在做题过程中不需要逐字逐句解读,但要找出材料的关键信息。本题中 “好乐而淫人 ”可推测是批判儒家宣扬的礼乐制度,由此可得出正确答案:。 下列历史人物中, “当举世大乱之时,不 因人类之残贼凶恶
22、,而怀憎恶厌弃之意,且极力推明人皆可以为尧、舜 ”的是( ) A孟子 B韩非子 C老子 D荀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 “不因人类之残贼凶恶,而怀憎恶厌弃之意 ”,根据逆向思维,可知作者主张 “性本善 ”,只有 A符合。 BD两项,韩非子和荀子都主张人性本恶; C老子主张清静无为、超然世外。因此 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百家争鸣。 点评:用表格法识记。 派别、代表、著作 思想 儒家孔子 “六经 ” 核心是 “仁 ” 政治:以德治民、克已复礼 教育:有教无类 儒家孟子 孟子 仁政和民贵君轻 性本善 儒家荀子 荀子 仁义、王道并用,以德服人,君舟民水 性本恶 道家老子 道德
23、经 万物本原是 “道 ” ;不停运动,对立面相依不断转化。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道家庄子 万物相对的,放弃差别观念能获精神自由 法家商鞅 中央集权、奖励耕战、重农抑商等 法家韩非子 依法治国(法术势、中央集权) 历史是发展变化的故应改革 墨家墨子 “兼爱 ”“非攻 ”“尚贤 ”和节俭 以下各项中,属于明朝大儒王阳明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B “天者,理也 ” C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 D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属于孔子 “仁爱 ”主张; B属于北宋理学家程颢的主张; C属于朱熹关于天理与人欲 ”的主张;
24、 D属于王阳明心学家 “致良知 ”的主张。 考点: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点评: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包括 “程朱理学 ”和 “陆王心学 ”两个阶段。程朱理学的核心是 “天理 ”说和 “格物致知 ”论, “陆王心学 ”是理学发展的新阶段,其核心是 “心即理 ”、 “心外无物 ”,即便是 “知行合一 ”、 “致良知 ”说,也是强调知和行、良知都产生 于心。 史记记载: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景公曰: 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 ”这反映了孔子( ) A恪守中庸之道治理朝政 B主张 “有教无类 ” C强调礼制稳定社会秩序 D推行 “仁政
25、”缓和社会矛盾 答案: C 试题分析: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使当时的等级名分受到破坏,弑君父之事屡有发生,孔子认为这是国家动乱的主要原因。所以他告诉齐景公,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也就是说 “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恢复这样的等级秩序,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 因此 C符合题意。 A不对,材料无从体现; B不对,这属于孔子教育方面的思想; D不对,这属于孟子的主张。 考点:本题考查儒学。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首先读懂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其次,联系学过的与材料有关的史实或选项所及的有关知识分析选项,排除错误选项,作出正确的
26、选择。 黄宗羲认为: “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封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 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 ”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 A包含有朴素的辩证认识 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人立法 D蕴含近代民主法治的基本精神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 ”,结合所学,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因此主张为天下人立法,以限制君权。 A不对,材料无从体现,而且主要属于同时代王夫之的主张; B不符合史实; D不对,超越了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范畴。 考点:
27、本题考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 点评:用表格法识记。 明清之际 专制空前强化 儒 13 李贽 焚书 否定孔、儒权威, 是非标准依时代而变 否定 “存天理,灭人欲 ”, 个性自由,私欲自然,人非根否儒 批判继承 儒学思想 资本主义萌芽 理学僵化 藏书 不能脱离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时代特色 焕发生机 影响后世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 尖锐地揭露了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 ” , 以百姓忧乐判断治乱, 主张 “天下之法 ” 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顾炎武 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经世致用: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 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
28、现实问题。 区别亡国与亡天下,提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后人概括) 王夫之 周易外传读通鉴论 世界是物质的,其发展有规律(唯物论) 主观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认识论)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辩证法)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体现了( ) A儒家的 “仁爱 ”思想 B墨家的 “兼爱 ”思想 C道家的 “无为 ”思想 D法家的 “法治 ”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是墨子的话,意思是:对待别人的国家,要象对待自己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要象对待自己家庭一样;对待别人的身体,要象对待自己身体一样。 CD 不对,与题干材料没有直接关系; A不
29、对,孔子主张的仁爱有等级性,没有墨子的兼爱有广泛性、包容性。 考点:本题考查百家争鸣。 点评:解答材料型选择题,要依据材料本身,不能脱离材料理解分析 ,要善于从材料或题干中找到关键信息 ,联系所学分析。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这一感叹反映的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 A克己复礼 B仁者爱人 C为政以德 D有教无类 答案: A 试题分析:原文出自论语 八佾篇。佾是奏乐舞蹈的行列,也是表示社会地位的乐舞等级、规格。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六十四人。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他却用八佾。孔子对于这种破坏周礼等级的僭越行为
30、极为不满,因此,在议论季氏时说: “在他的家庙的庭院里用八佾奏乐舞蹈,对这样的事情也能够容忍,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够容忍呢! ”因此 A符合。 BCD三项虽是孔子的主张,但与材料本身意思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儒学。 点评:孔子: ( 1)历 史地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在春秋晚期创立儒家学派,被后世尊称为 “万世师表 ”,被后人尊称为 “ 至圣 ”。 ( 2)思想主张: 核心思想: “ 仁 ”。仁就是爱人,要做到待人宽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在政治上: A. 强调统治者要 以德治民 ,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B.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 “ 克己复礼 ”。(思想的
31、保守一面,站在保守奴隶主的立场) C.主张一定程度的改良和革新。 ( 3)教育方面: 首创私人讲学,主张 “ 有教无类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整理 “六经 ”即:诗书礼易乐和春秋。 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佛学化特点。以下各项中,反映了宋明理学这一特点的是( ) A宣称 “仁义 ”是最高的道 B推出 “尊王攘夷 ”,强调 “华夷之辨 ” C确定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D提出 “存天理,灭人欲 ”的道德主张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对,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 “仁 ”的主张; B不对,尊王攘夷一词源自春秋时代,指效忠统治者,排除少数民族侵扰 ; C不对,把 “理
32、”或 “天理 ”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 D符合题意,说明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以後,已带有浓厚的禁欲主义色彩,联系佛教所说的看破红尘、四大皆空等说法,显然带有明显的佛学化特点。 考点: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点评:无论何种形式的选择题,都要审清 2个要素,即:条件限制和题目的主题内容。 (一) .审清条件限制: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二) .审清答题主题。答题主题就是指思维对象,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内容。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专题式选择题,每小题都有不同的答题主题,考查的主题内容可以是历史
33、事物的原因、内容、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 ”这段话提倡的是(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致良知 答案: A 试题分析: “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 ” 可知符合南宋朱熹学说的 “格物致知 ”观点,认为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致良知都 属于心学的观点,强调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考点: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点评: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1.相同点: (
34、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 “仁 ”“礼 ”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 “理 ”。 ( 2)实质相同: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 (专 )(制 )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 3)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 (专 )(制 )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2.不同点: ( 1)对世界本原的 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 “理 ”,是客观唯心主义理学;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 “心 ”,认为本心是 “理 ”,是主观唯心主义理学。 ( 2)把握 “理
35、”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 “格物致知 ”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 ”;陆王心学提出,求 “理 ”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法国蒙台涅说: “一个知道如何正当地享受生存之乐的人,是绝对的而且几乎是神圣的完善之人。 ”该观点主要是针对当时的什么情况提出的( ) A蒙昧主义 B等级秩序 C来世主义 D人文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一个知道如何正当地享受生存之乐的人,是绝对的而且几乎是神圣的完善之人。 ”可知是强调追求现世生活幸福。 A不对,蒙昧主义指反对理性、反对科学的唯心主义思潮,不是材料针对的对象; B也与题干不符; D不对,人文主义是该观点
36、体现的精神,不是其针对的对象。只有 C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人文主义。 点评:在西文中, “人文精神 ”一词应该是 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 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 张扬人的 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 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2分)
37、材料一: 伏尔泰说: “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 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 他赞美孔丘 “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 ” 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 ”他赞美孔丘 “只 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 ”。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 他们对中国文化 尤其是无制衡的 国文化, 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 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中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尤其是法国的哲学家,
38、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判现实的武器。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 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在经济思想中开发中国形象的利用价值, 中国又成为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楷模。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场争论的结果,似乎都对西方的中国形象不利,宗教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而是更为原始的多神论者;政治之争证明中国不是开明的君主专制,而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经济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 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经济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
39、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 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 材料三: 16至 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 资产阶级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 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根据材料一,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两者的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 ?( 6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启蒙思想家运用中国
40、形象的背景;简要分析每场争论的结果都对中国形象不利的原因。( 10分)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被称为 “中世纪末的产物 ”,而欧洲启蒙思想则被称为 “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 6分) 答案: 尊崇儒学:伏尔泰认为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 2分) 批判儒学:孟德斯鸠、 卢梭认为儒学维护专制主义统治。( 2分) 目的:批判教会神学与封建专制,发展资本主义。( 2分) 背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反宗教 神权与专制暴政;中国形象成为批判的武器。( 6分) 原因:启蒙运动信奉理性主义;随着对中国现实认识的深入,他们认识到中国现实的停滞与落后。(
41、4分)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黄宗羲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 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确立;孟德斯鸠等资产阶级思想家以科学为指导,构建了资产阶级国家的理想蓝图;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倡科学与民主,宣扬平等与自由,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6分) 试题分析:( 1)根据题干 “他(伏尔泰)赞美孔丘 “只诉诸道德,不 宣传神怪 ”。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 ”。 可知伏尔泰尊崇儒学:认为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 “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 ”“他们对中国文化,专制主义进行了
42、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可知孟德斯鸠、 卢梭批判儒学:认为儒学维护专制主义统治。再结合所学,启蒙思想家基本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共同的本质目的是批判教会神学与封建专制,发展资本主义。 ( 2)把握分析的角度,分析背景时注意从西方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考虑。经济: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政治:资产阶级要求反宗 教神权与专制暴政;思想文化:中国形象成为批判的武器。争论的结果对中国的形象不利的原因应该从中国、西方两方面考虑。西方:启蒙运动信奉理性主义;中国:中国现实的停滞与落后。 ( 3)回答二者的不同时主要要考虑中西的经济状况的差异以分析背景,双方思想家思想内容、作用的不同来考虑。经济:中国处于封
43、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确立;思想:黄宗羲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孟德斯鸠等资产阶级思想家以科学为指导,构建了资产阶级国家的理想蓝图;法国启蒙思 想家提倡科学与民主,宣扬平等与自由,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考点:本题考查西方启蒙思想和中国明清之际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点评:欧洲启蒙思想与明清之际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比较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 欧洲启蒙思想 政治条件 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封建统治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 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经济条件 资本主义萌
44、芽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 文化条件 专制主义文化仍占统治地位。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冲击天主教会。 内容 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并为资本主义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性质 批判继承儒学。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影响 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对后来的辛亥革命也起了一定的影响;但还未能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鼓舞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45、 16分) 材料一:孟子认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 ” 摘自孟子 材料二: 董仲舒认为,君主应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仲天 ”,君主要 “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 ”。 摘自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熹常谓天下万事有大根本,而每事之中又各有要切处。所谓大根本者,固无出于人主之心术;而所谓要切处者,则必大本既立,然后可推而见也如 余皆可见,然未有大本不立,而可以与此者。此古之欲平天下者, 所以汲汲于正心诚意,以立其本也。 摘自朱文公文集 答张敬夫 ( 1)根据材料
46、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董仲舒与朱熹对 “正君心 ”看法的一致之处。( 2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董仲舒观点的主要差异,并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8分) ( 3)朱熹的著作后来成为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在新文化运动时又成了封建主义的代表,中国进步的思想障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现象加以分析。( 6分) 答案:( 1)他们都将 “正君心 ”看作政治生活中的首要大事。( 2分) ( 2)孟子主张民本, 而董仲舒则认为君主比民众更加重要。原因:孟子生活在战火纷飞的战国时代,他感到并且同情民众的痛苦,发现民众的支持对于国家的重要,因而提出 “民为贵
47、 ”的思想。董仲舒生活在相对安定,而且力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汉武帝时代,他希望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8分) ( 3)朱熹的思想中不再具有孟子那样强烈的民本色彩,完全将君主看作政治活动的中心。在明清封建专制权力不断加强的时代背景下,因为符合统治者的需要而成为统治思想;但在以 “民主 ”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中,朱熹的思想就显得格格不入,因而成为被批判的对象。( 6分) 试题分析:( 1)结合所学,孟子、董仲舒与朱熹都是儒学家,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都希望君主要注意个人修养,以图长治久安,再结合材料进一步分析,可知他们都将 “正君心 ”看作政治生活中的首要大事。 ( 2)根据材料一孟子认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可知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材料二: 董仲舒认为,君主应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仲天 ”可知体现了董仲舒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的思想。再结合两人所处的不同的时代背景分析原因。 ( 3)结合所学,朱熹为理学的集大成者,而理学因为适应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