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56.62KB ,
资源ID:335599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55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2013学年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李朗)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2013学年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2-2013学年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 “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 ”对这句话中的 “理性 ”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 A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 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儒家思想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这种封建伦理观作为封建统治阶级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中的最广泛影响治理社会群众基础的核心从题干材料又能看出儒家思想反对任何迷信即远离鬼神故答案:为 A 考点:儒家思想 点评:儒家思想是

2、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复习时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基本线索,构建基本的知识体系,把古代思想家的主张放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评价,并注意与现实社会的有机联系。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 “毛后的领导转变了方 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 ”这种 “制度 ”具体是指( ) A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制度 B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C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制 D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 “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 ”可以看出应该是高考制度,此制度在文革时

3、期中断了, 1977年在邓小平的努力下,恢复了高考制度。因此选 B。 CD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 A也与题干不符。 考点:新中国教育 点评:要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教育和人才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意义。从命题角度来看,着眼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背景、作用、经验教训等问题的分析,同时事政治、地理学科等的联系是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式。 1951年下半年,约里奥 居里让人传话, “请转告毛泽东同志,你们要反对核武器,自己就应该先拥有核武器 ”。约里奥 居里之意是建议中国( ) A对美国和苏联要先发制人 B赶在美苏之前造出核武器 C拥有核武器才能提高国防能力 D用核技术

4、为国民提供电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 “你 们要反对核武器,自己就应该先拥有核武器 ”说明是强调核武器对于国防安全的意义。 AD题干中无从体现; B与史实不符,当时美苏垄断核武器;因此选 C 考点:新中国科技 点评:预计在高考中有可能在此出题。复习时重点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原因,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并联系古代、近现代的科技成就,理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论断。 1965年 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 “笔墨官司,有比无好 ”。毛泽东的意 见体现了 ( ) A “百

5、家争鸣 ”的方针 B “百花齐放 ”的主张 C “文化革命 ”的观点 D “为人民服务 ”的宗旨 答案: A 试题分析:考查考生知识的运用能力。依据时间信息了解现象出现的背景,再结合毛泽东 “笔墨官司,有比无好 ”可知,题干材料与学术上 “百家争鸣 ”方针有关,故 A项符合题意。 B适用于文学艺术领域, CD也与题干无关。 考点:新中国文化 点评:新中国文化方针部分重点掌握 “双百 ”方针贯彻过程中的历史经验教训,理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性。 苏格拉底被马克思称为 “哲学的创造者 ”,主要是因为他( ) A对自然界的探讨和解释 B提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 ” C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 “人 ”的

6、学问 D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答案: C 试题分析: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人文主义的代表者,关注人和人类社会,因此 A不正确;普罗泰戈拉提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因此 B不正确; D表述也不准确;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 “人 ”的学问,因此选 C。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 点评:本专题教学内容跨古代和近代两个时期,围绕人文主义这一核 心内容而展开。对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关键是把握人文主义起源和发展时期的主要内容,并联系相关的历史背景,注意比较各自的特点和异同。 15世纪中期,阿拉伯商人到意大利

7、经商,他发现当地人热衷于讨论 ( ) A知识与美德 B人性与神性 C民主与法制 D教会与上帝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文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含义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时间 “15世纪中期 ”和 “意大利 ”,据此判断题干实际考查的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B fcooco.组卷 a 项符合题意。 A项 “知识与美德 ”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主张, C项 “民主与法制 ”是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D项 “教会与上帝 ”是宗教改革时人们讨论的话题。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 点评:本专题考点为古希腊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近年来,全国

8、新课标地区命题达 35次,其中 2012年高考出现 10次,对启蒙运动的考查较多。如 2012年江苏单科第 13题等。 选择题为主要考查题型,非选择题也偶有考查,赋分在 8分以上。如 2012年安徽文综第 37(1)(2)题等。能力考查的主要层次有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 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难度中等偏上。如 2012年安徽文综第 37(1)(2)题。 “正如伏尔泰所说的, 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 5 尺的小动物(注:指人类)竟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 因此,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

9、动的实质。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伏尔泰肯定人是世界万物的中心 B启蒙思想家强调人的情感和个性 C启蒙思想家指出人类理性的局限性 D近代科学的兴起促成启蒙运动的发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牛顿的发现 ,促使启蒙思想家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永恒法则 ,解放了思想 ,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到来。因此选 D。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 点评:针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这一专题的复习,首先要理解人文主义的含义;其次要掌握人文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和特点,特别是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最后,把同一历史时期的中西方思想进行对比,总结两种思想的异同,并分

10、析其产生不同的根源。在复习时,要注意将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与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结合起来,理解西方的资产阶级是如何实践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的。 卢梭说: “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 ”。这体现他主张( ) A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B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D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卢梭的启蒙思想。 卢梭的核心思想是人民主权说和社会契约论, 从材料中的 “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 ”

11、可判断此为人民 主权说,选择 D项。其他三项题干都无从体现。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 点评:从高考角度看,形式上,本专题以选择题为主,但材料题呈现有增加的趋势,尤其是把古代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联系起来考查。命题上看,是把中西方古代人文主义思想横向比较,通过材料新情境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与时政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考查,也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新形式之一。 在山海关孟姜女庙的庙门旁,有一幅楹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下列能解释这一楹联反映的自然现象的理论是( ) A “天人感应 ”的理论 B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C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D爱因斯坦

12、的相对论 答案: C 试题分析:。楹联的意思是 “海水早上涨潮,天天涨潮,天天落潮;浮云经常飘涨,常常飘涨,常常消退 ”。其中上联指海水受日月引力的影响定时涨落的现象,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能够解释这一现象。答案:为 C。 考点:近代自然科学 点评:科技发展史在近年来高考命题中是重点内容。从考查内容上看,三次科技革命仍是今后高考命题的重要选点,试题对相对论、量子论的考查尤其多,经典力学在新课标区高考试题中也得到了较多体现。从题型上看,有选择题,也有材料题,分值时多时少。基础知识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问答题往往会考查从多角度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法国浪漫主义的 “产婆 ”斯塔尔夫人说过: “忧郁的诗歌

13、是最能与哲理相一致的诗歌。忧郁较之其他心灵状态更深地进人人的性格和命运。 ”这种 “忧郁 ”主要反映了人们对( ) A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 B资产阶级革命的呼唤 C新社会制度的高度颂扬 D人性解放的渴望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浪漫主义出现的背景。题目中的 “忧郁 ”反映了浪漫主义产生的背景。 18世纪后半叶至 19世纪中叶,对于欧洲来说,是疾风暴雨的革命与波澜起伏的改革的年代。革命或改革相继成功后的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资本对工人的奴役,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统治,以及私欲横流的社会现象,使人们普遍感到失望。这种对现实的不满反映到文学艺术领域,就

14、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兴起,众多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应运而生。因此选 A。 考点: 近代世界文艺 点评:这一专题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涉及不多的专题。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的考查,从考查的内容看,主要考查美术作品及其风格特点尤其是现代派绘画的考查上。从命题的角度看,将着眼于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过程具体背景、文学艺术流派特点、代表人物以及人物与作品、艺术价值及影响的考查。高考命题的选点多与社会生活、社会时政热点相联系。 2011年 11月 3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八飞船成功实现空间交会对接 ,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完全独立掌握

15、 太空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重大标志是(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 “两弹一星 ”重大成果的识记。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 ”一号的发射成功,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因此选 A。 考点:新中国科技 点评:梳理相关知识点: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 1964,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导弹实验成功,加强了国防力量;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1992年,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1999年,我国载 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和 “神舟 ”5 号飞天的巨大成就。 阅读下列

16、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路德等改革家)提出改革婚姻制度的主张,具体内容是:制订新的婚姻法规,废除秘密婚姻(秘密婚姻原指男女两人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所构成的正式婚姻,它不经过婚礼,也不需要取得父母的同意和公众的承认),政府的世俗法庭批准婚姻或由经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来审核批准婚姻登记等。新的婚姻法规定,结婚不再属于宗教七大圣仪之一。 材料二 新教的婚姻改革家们在付诸实践的时候比较保守,往往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结婚登记,这使得父母们实际上控制 了儿女的婚姻。新教徒视婚礼为大事,强调必须举行公开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才算完成了结婚。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 请

17、回答: ( 1)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教徒结婚的条件。( 4分) ( 2)在婚姻改革前后,婚姻的主导力量发生了怎样变化 上述婚姻改革对西欧社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 8分) 答案:( 1)条件:依法登记;家长同意;婚礼公开;要有证婚人( 4分) ( 2)变化:以教会为主导转变为世俗力量(政府和家长)为主导。( 2分) 积极影响:冲击了传统婚姻;削弱了教会权力;宣扬了人文 主义;增强了人们的法制观念( 6分。只要答出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三点即可) 试题分析:( 1注意材料信息:材料一 “政府的世俗法庭批准婚姻或由经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来审核批准婚姻登记等。新的婚姻法规定,结婚不再属于宗教七大圣仪之一

18、。 ”材料二 “往往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结婚登记 ”“强调必须举行公开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 ”。 ( 2)注意两则材料前后的对比:材料一 “废除秘密婚姻(秘密婚姻原指男女两人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所构成的正式婚姻 ”“结婚不再属于宗教七大圣仪之一 ”。材料二 “往往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结 婚登记,这使得父母们实际上控制了儿女的婚姻。 ”,再从政治、思想等方面分析影响。 考点:宗教改革 点评:宗教改革运动与 14 16世纪西欧社会的重大转折密切相连。宗教改革的背景、原因、主要内容、特点、影响、成果等也会成为高考命题的趋向。复习时一定要联系时代背景分析改革的必要性,结合内容理解

19、其重要的影响,不要孤立、机械地记忆。 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它们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相继独自存在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D继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后,其他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中几种思潮都是在 19世纪末 20世纪初的短暂时间内出现的,题干中的顺序就是它们成为主流思想的先后顺序。但并不是说一种成为主流其他思想就不存在了,有时是并存的。如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的时候,维新思想蜕变为保皇思想仍然存在。因

20、此选 C。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点评:本专题一直在高考命题中站有很大比重。西学东渐、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高考的重要知识点。各种题型都容易出现。 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时,要抓住一条主线: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及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把握向西方学习的四个阶段的主题内容:一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 “器物 ”;二是从戊戌变法到 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 “制度 ”;三是 1915 年至 1919 年,资产阶级学 “思想文化 ”;四是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 “走俄国的路 ”到 “走自己的路 ”。 1917年 6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

21、表时局杂感: “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 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 ”这主要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 A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认知和反思 B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C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和否定 D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材料表明的是对未来的期待,而不是对过去的反思,排除 A 。对欧美要先跻身其中,可见有追求的一面,排除 B。与三民主义无关。排除 D。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点评:思想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命题可能会从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工业近代化角度考查近代向西方学习、思想解放

22、的推动作用。 论语 为政中记载: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思想纯正) !”这说明( ) A诗经反映社会变革的趋势 B诗经开创现实主义文学先河 C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D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诗经材料中提出 “思无邪 ”即思想纯正的意思,思想属于社会教化的一个方面。因此选 C。其他三项都无从体现。 考点:儒家思 想 点评:要注意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之间的联系,理解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其发展演变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同时儒家思想又深刻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与变化。 “仁政 ”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 “天人感应

23、”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体现了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思想, B项体现了董仲舒 “君权神授 ”的思想, C项体现了董仲舒 “三纲 ”的思想, D项体现了董仲舒提倡的 “天人感应 ”的思想,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因此也渗透了 “仁政 ”的思想,答案:为 D。 考点:儒家思想 点评: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思想史专题,近年来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从内容上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24、从题型上看,以选择题为主,但材料题和问答题等主观性试题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大;从命题趋势看,儒、道等学派包含的丰富的和谐思想、民本思想很有可能联系当今 “构建和谐社会 ”等热点问题进行命题,突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 后汉书 宦者列传明确记载,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可 1975年西安灞桥西汉墓又出土了植物纤维纸,这说明( ) A文献资料不可信 B人们不可能了解历史的真相 C人们的历史认识在逐步接近客观真实 D考古资料不可靠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描述涉及研究历史学的重要资料,即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两者都是我们研究历史必不可少的资料。真实的历史事实需要两者互证,当只有其中一者出现时,会随着研究的

25、深入,逐渐接近历史的客观事实,不能说任何一种资料可信或者不可信。因此选 C. 考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点评:中国古 代科技文化专题史是近年高考命题的重点。从内容上看,高考命题主要集中在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书画的基本特征、文学发展趋势、京剧的形成和艺术特色;从题型上看,以选择题为主,也会出非选择题,但分数不大;从命题趋势看,高考将着眼于古代科技、文学、艺术与时代政治、经济之间关系的分析;同时注重从通史的角度考查科技及文化的相关史实。 说文解字 序载: “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 八曰隶书 ”。汉书 艺文志亦载: “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番隶也。 ”以上材料反映了( )

26、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答案: D 试题分析: “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 八曰隶书 ”说明隶书是秦代八大字体之一但不属于篆书,故 A不正确;隶书形成于秦朝,而楷书形成于汉末,故 BC 不正确。从材料 “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 ”可知 D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文化 点评:古代中国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书法艺术、绘画艺术、文学成就和戏曲艺术。这些艺术的发展及其完善构成了中国古代灿烂辉煌的艺术体系。本专题主要介绍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脉络和不同的时代文学艺术的不同特征。学习时应注

27、意把握古代文艺的发展过程和具体特征,注意相关作品所体现的时代背景,深刻理解 “文学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 ”。 朱熹在其编纂的大学中指出: “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 格物。 ”朱熹此话的意图是 ( ) A强调知识分子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B鼓励知识分子加强科学研究 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D强调知识分子应该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材料反映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思想理念,同时通过修正自身,格物致知等,说明了提倡知识分子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

28、,方能担当治国人才,故 A项符合题意。 B、 D两项片面理解材料; C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从高考命题的趋势看,宋明理学强调和谐意识,也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在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辩证地研究理学更加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意义,本课选择题、材料题、问答题均有出题的可能。备考对策是要准确记忆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思想,并能够结合宋明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解掌握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欧文忠盘车图诗云: “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梦溪笔谈)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 A文人画,重视写意 B山水画,重视写实 C花鸟画,浓墨重彩 D

29、 人物画,形神俱备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的有效信息是 “画意不画形 ”,说明该绘画以写意为主 ,并配以诗歌来描述画意 ,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特点。因此选 A。 考点:中国古代文人画 点评:中国 “文人画 ”的特点 (1)中国 “文人画 ”的突出特点是写意。它强调作者个人内心情感的抒发,这是以绘画的形式来进行的一种抒情活动。 (2)文人画从描写的物象来看,侧重山水花鸟;从创作手段来看,多是简括的、即兴式的、书法式的。 (3)从原因来看,反映了封建文化专制统治下,文人画的作者希望通过绘画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情思。 李贽说: “商贾亦何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辛苦万

30、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 ”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 ”上述主张 ( ) A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B奠定了 “工商立国 ”思想的基础 C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D肯定了商人追逐功利的精神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末清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出现了 “工商皆本 ”的思想 ,但并未占据主流 ,主流思想仍是重农抑商 ,排除 C项 ;这只是思想的萌芽 ,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 ,所以并没有奠定 “工商立国 ”思想的基础 ,排除 B项 ;A项说法与题干无关

31、,故选 D。 考点: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点评: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从高考命题角度上看,重点考查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背景条件、时代特征及其影响;从题型上看,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涉及。因此,考生复习时可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把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相联系。 顾炎武说: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保国者, 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皮肤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主张人人平等,平民都有参政权 B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爱国 C论证了儒家 “仁义道德 ”的虚伪 D否定传统的 “忠君爱国 ”思想 答案

32、: D 试题分析:顾炎武认为 “亡国 ”就是改朝换代, “亡天下 ”是指整个民族国家沦亡。维护一个王朝的政权是统治者的事情,而保卫整个国家民族,天下所有人都有责任。这就否定了传统的 “忠君爱国 ”思想。因此选 D。 考点: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点评:顾炎武在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载: “有亡国,有亡天下 ,亡国与亡天下奚辩 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他认为,保卫一家一姓的国家,是君主及其大臣的事,而保卫天下是所有人的事,这段话后来被后人提炼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

33、事。 对下幅图表解读正确的是( ) 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 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公元前后到 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题干曲线来看,公元前中国科技不如西方,公元后到 15世纪中国科技强于西方, 15 世纪后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故 B项符合图片展示。 考点:中国古代科技 点评:图表型历史选择题是近年来备受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的题型之一。它是以图表为载体,考查考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概括及知识迁移的学科能力。 解答图表型历史选择题:第一,审清设问,明确要求。设问是试题的命

34、题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因此,做题时要带着设问观察图表,增强审题的目的性和有效性。第二,读全图表,把握方 向。要认真审读图表,这包括图表的标题、图表的内容尤其是图表中的文字,还有图注。最大可能地从图表中提取全面、准确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第三,排除干扰,科学判断。解题时一定要注意题干与图表的关系、题干与选项的关系、选项与选项的关系,注意肯定法和排除法相结合、图表信息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尽量排除干扰项和无效信息做出科学判断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语词,如政治( politics)、进口( import)、出口( export)、新闻纸( newspaper)

35、、铁路( railway)、铁辙( track)、火轮机( literature)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 ) 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 B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 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为最强干扰项,材料中体现出 “师夷 ”之意,但并未表达 “制夷 ”之意; C项错在 “全面 ”; D项错在 “政治制度 ”。答案:为 A。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点评:近年来,中国思想近代化的问题是中国史学界研究的热点,地主阶级洋务派的 “中体西用 ”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民主与科学等一直是高考命题

36、的重点。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 “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 如果没有 中体 作为前提, 西用 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这则材料实质 ( )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 “中体西用 ” B肯定了西方的先进技术 C肯定了 “中学为体 ”在当时具有积极作用 D指出 “中体西用 ”思想的缺陷 答案: C 试 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洋务思想 “中体西用 ”的看法。先要理解材料含义,其大意是近代世界处于滔滔发展潮流之中,而近代中国人多数是拘泥于古代传统、思想保守。洋务派提出的 “中学 ”是指中国传统思想及制度, “西学 ”是指近代西方先进的思想与技术。新生事物,必然遭到保守派的反

37、对与扼杀,洋务派为了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提出 “中体西用 ”。这样评价洋务派的做法,考虑了当时特定历史环境。选 C。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点评:注意从文明史观、现 (近 )代化史观的角度看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文明史观看:它是中西文明碰撞的必然趋势与选择 。从现 (近 )代化史观看: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曾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主张,迈出了思想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提出 “中体西用 ”,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维新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场 “政治近代化运动 ”,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深刻影响了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进程。由民主共和思想指引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

38、化道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表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习俗方面 )。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亦即抵押地产的标 识。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甚至就在家乡,面临着主人的怪脾气发抖,我都使他们解放。 梭伦 材料二 梭伦改革对雅典公民的财产等级划分和政治权利分配 等 级 等级名称 财产资格 分享的政治权利 第一等级 500斗级 年收入 500麦斗以上 可以担任一切官职 第二等级 骑士级 年收入达

39、300麦斗 可以担任除司库以外的高级官职 第三等级 双牛级 年收入达 200麦斗 可以出任低级官职 第四等级 日佣级 年收入 200麦斗以下 有选举权无被选举权 材料三 社会一天天成长,越来越超出氏族制度的范围;即使是最严重的坏事在它眼前发生,它也既不能阻止,又不能铲除了。但在这时,国家已经不知不觉地发展起来 既然氏族制度对于被剥削的人民不能有任何帮助,于是就只有期望正在产生的国家。而国家也确实以梭伦制度的形式给予了这种帮助,同时它又靠牺牲旧制度来增强自己。 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它们如果不侵犯另一种所有制,便不能保护这一种所有制。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

40、和 国家的起源 请回答: ( 1)概括材料一中梭伦改革的措施,并指出它保护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3 分) ( 2)材料二中的改革措施是什么?它有何特点与作用?( 5分) ( 3)根据材料三,恩格斯认为梭伦改革的实质是什么?贵族出身的梭伦为什么会在改革中触犯贵族的利益?( 5分) 答案:( 1)措施:解负令(或废除债务奴隶制)( 1分)权利:人身自由( 2分) ( 2)措施: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1 分);特点:财产与政治权利相结合( 2 分) 作用: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的途径;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2分) ( 3)实质:所有制变革(或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

41、制)。( 3分) 原因:贵族专权(或旧体制)阻碍雅典城邦的发展;社会矛盾尖锐,威胁奴隶主统治。( 2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信息 “正是我,为她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亦即抵押地产的标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指解负令(或废除债务奴隶制);再根据 “我都使他们解放 ”分析。 ( 2)根据材料标题 “梭伦改革对雅典公民的财产等级划分和政治权利分配 ”可知是指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财产多少确定政治权利。 ( 3)根据材料信息 “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 ”分析,再结合梭伦改革的背景分析。 考点:梭伦改革 点评:从近年年各地高考试题来看,古代历史上的改革涉

42、及较少,但这并不代表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不是 2012年高考考查重点,因此古代历史上的改革都要全面备考复习。从考查内容看,尽管形式各异,但都涉及了改革的一些基本元素(如背景、内容、作用、影响或评价 ),都注意了综合分析,以及研究历史上重大改革的方法的考查,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从题型看,选修部分主要以非选择题为主,近两年有些地区也开始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从这两年的山东高考命题趋势看,开始出现重复命题, 同时侧重于中西方古代改革的对比、古代改革与近代改革的对比,这些也应该引起重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厉以名。被

43、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畜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 摘自淮南子 要略 材料二 商鞅之法,良法也。 于是而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 费苦心也,吾于是知吾国国民之愚也,吾于是知数千年来民智黑暗国几蹈于沦亡之惨境有由来也。 毛泽东 材料三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的 109 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作战 65 次。 秦军战绩 全胜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败北 58次 3次 4次 摘编自栗劲秦律通论 请回答: ( 1)材料一从哪四

44、个方面概述了商鞅变法的条件?( 4分) ( 2)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的评论中包含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毛泽东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4分) ( 3)结合材料一、三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和作用。( 6分) 答案:( 1)条件:民风民俗;地理环境;物质基础;统治者的抱负。( 4分) ( 2)措施:奖励军功;奖励耕织。原因:改革者取信于民。( 4分) ( 3)特点:利用强悍民风,因势利导;刑赏并用或以法家学说为指导思想。( 4分) 作用: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社会秩序;富国强兵,加快秦统一中国的进程。( 2分) 试题分析:( 1)注意材料信息 “秦国之俗,贪狼强力 ”“地利形便 ” “畜积殷

45、富 ”“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 ”,然后进行概括即可。 ( 2)注意材料信息 “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 ”是指法治, “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 ”是指 ”尚军功以树国威 ”是指 ”乃必徙木以立信者 ”是指取信于民。 ( 3)根据 “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厉以名。 “等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作用 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度,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 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考点:商鞅变法 点评:关于改革部分 .

46、从命题角度看 ,主要从以下角度考查 (1)多数课标地区仍是利用 “新材料 ”,创设 “新情境 ”,以非选择题 的形式考查改革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影响等 ,有时也将古代的改革、近代的改革或者中外改革综合对比命题考查 . (2)近年全国课标卷等以新材料为依托 ,利用改革的有关理论考查教材未涉及的其他改革 ,如 2012年全国课标卷第 45题对王莽改革的考查等 .2013年仍要重视这一考向 . 4.从社会热点看 ,当前国家重视 “三农 ”问题 ,关注民生 ,构建和谐社会 ,大力倡导公平、公正 ,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等热点 , 2013年高考仍要重视对改革的背景、内容、特点、影响的分析理解考查 ,理解改

47、革成败的经验教训 ,认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 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徵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切制度托之三代先王以行之。若谓圣人行事不可依托,则是以 之小人,律神话之孔子矣。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二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指出: “我国四千余年之大梦苏醒,实始于 之后也。 ” 材料三 现代人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 “俄罗斯好像从睡梦中醒来 人人都感觉有一根神经破裂了,回到旧时代的道路已经封锁。 人人都觉醒了,人人都开始思索,人人都充满着批判精神。 ” 俄国史 材料四 如果总 的看一看 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方式及采取该方式的原因。( 4 分) ( 2)导致材料中二、三中两国梦醒的事件分别是什么?( 2分) ( 3)据材料四,指出 1861年以后俄国历史发展的政治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列宁所说的 “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观察这一问题的着眼点是什么?( 7分) 答案:( 1) 方式:托古改制( 1分)。原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