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22.42KB ,
资源ID:335646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56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2013学年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livefirmly3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2013学年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2-2013学年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06年 4月 19日,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携家人在祖籍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祭祖仪式,这种尊祖敬宗的习俗源自中国古代的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地方行政体制;世袭制和禅让制是王位传承的方式。因此 ACD三项都与材料尊祖敬宗的习俗无关。西周除实行分封制外,还实行宗法制,宗法血缘关系的远近决定政治的隶属关系。虽然后世宗法制不再实行,但是重视宗法血缘关系的传统却保留下来。故选 B 考点: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来说,凡是材料中出现祖、

2、宗、家谱等字眼的,大多与宗法制有关。 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思想 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太平天 国运动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涉及到与外国有关的、顺应发展资本主义潮流的都是新的特点。依据这个方法,很容易选出答案:为C。 项都未反应新的时代特点。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 点评:判断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应从当时的社会性质分析。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施政纲领等需要掌握。 1912年 2月,孙中山认为: “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达到。 ”孙

3、中山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华民国成立 C清帝下诏退位 D临时约法的颁布 答案: C 试题分析:武昌起义后,帝制并没有马上废除,当时存在着南北两个政权;中华民国 1911年 1月 1日成立,此时帝制依然存在。临时约法 1912年 3月颁布。因此 ABD 均错。 1912 年 2 月,在袁世凯的逼迫下,清帝退位,帝制终结。故选 C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是考试的重点内容。辛亥革命有关的知识点如三民主义、临时约法、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参加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说: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资,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大家一定把他当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看作是疯子

4、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后,如果有人想做 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分析可知,辛亥革命前后人们对帝制的认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革命后拥护帝制已经被人看成疯子了,说明此时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故选 C。 ABD均未体现。 考点:辛亥革命的意义 点评:辛亥革命是考试的重点内容。辛亥革命有关的知识点如三民主义、临时约法、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 “废除二十一条 ” B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 C “

5、还我青岛 ” D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答案: D 试题分析: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对内反北洋军阀,对外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ABCD四项中只有 D项体现这两个方面,故选 D 考点:五四运动的性质 点评: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与此相关的五四精神也是需要掌握。 董必武于 1961年写了一首怀念战友的诗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 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请问,董老诗中写的是哪一次会议?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 一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有 “南湖泛舟 ”,与此相关的党的会议是中共一大。在一大期间,由于受到威胁,会

6、议中心有上海转到南湖进行。参加会议的济南的代表有王尽美、邓恩铭等。 A会议在武汉; B会议在遵义; D会议在北京。都与南湖无关。 考点:中共一大 点评:此题考查了中共一大的基本史实。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一大确立的基本纲领、二大确立的基本纲领以及它们的比较学生应该掌握。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逐步形成了 A人民民主专制理论 B人民战争路线 C统一战线理论 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错误,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国家政权的性质,是建国后实行的;人民战争路线和统一战线理论是抗战时期实行的路线和理论。因此 BC 均错。秋收以后,毛泽东领

7、导秋收起义的部队进入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农村革命路线,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故选D 考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点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此外,毛泽东创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几篇重要的著作也需要掌握。 1935年的遵义 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因为它表明中共 ( ) A开始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B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干扰 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找到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途径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知识。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因

8、为它表明中共开始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摆脱了对共产国际的依赖。故选 A。 B项是现象; C项是遵义会议的内容; D项错误,找到了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道路的是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考点:遵义会议的意义 点评:遵义会议是在征途中的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长征等也需要掌握。 1947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到: “本月忧患最深 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 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 ”造成蒋介石 “忧患最深 ”的主要原因是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B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C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渡江作战打响 D南

9、京解放,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开了战略反攻的的序幕; 1948年后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9年 4月后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渡江作战打响,南京解放,国民党统治被推翻。因此从时间上看, 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解放战争 点评: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转折意义的重要事件。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抗战后重庆谈判、解放战争的过程等需要掌握。 下列毛泽东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 “

10、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是长征, 1934年到 1936年; 是渡江战役, 1949年 4月; 是秋收起义, 1927 年; 新中国的成立, 1949 年 10 月。根据时间排列可知答案:为 C。 考点:秋收起义、长征、渡江战役和新中国成立的时间 点评:此题考查的时间涵盖了从 1927年到 1949年的 20多年,学生需要对这一段历史的重要的史实的时间精准把握。 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 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定不平等条约 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

11、制度 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 “总统府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近代史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史是在南京解放后,新中国的成立结束的。因此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其它 两项都不是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 考点:南京在近代史上的地位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近代在南京发生的重要的历史事件。除了近代史的开始和结束与南京有关外,民国的建立、临时约法的颁布等也与南京有关,需要注意。 下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国人民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改变了中国

1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揭开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序幕 D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但不是彻底的胜利,国民党遗留的大批的特务需要清理;西南诸省有的还没有解放,国民党还存留有大量的军队;帝国主义在华的影响还没有清除等。故选 A。BCD三项说法都正确。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理解 点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只是基本完成了反帝反封的任务,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的性质。学生在这个方面应该准确的理解。 南京大屠杀 ”是日本帝国主义最为典型的侵华罪恶之一。我们在研究 “南京大屠杀 ”时,最有力的证据

13、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拆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 “南京大屠杀 ”的描述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答案: D 试题分析:史学研究涉及到史料选择的问题。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主要是直接反应相关历史的遗迹或遗物,第二手史料则是存在转述现象,如回忆录、著作等。第一手史料比第二手史料可信度高。结合以上分析,答案:为 D。 考点:南京大屠杀;史学研究 点评:史学研究的方法是考查的重点内容,此外,史观的问题,也需要学生掌握。 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特点的概括,最全面的是: A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的国共两党联合抗日 B由局部战争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全民族团结抗

14、日的民族解放战争 C是世界现代史上最早单独起来抗日的战争 D在两条抗日战线指导下的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的民族战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应该择优选择,看哪一项最全面。 A与 B相比, A缺乏对抗日战争性质的内容; C只是从时间上表述; D只说了性质这一个方面。 B项涉及到了抗战的范围、性质等诸方面内容,最全面,故选 B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学生需要掌握抗日战争的基本的一些事实:包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两个战场、重要的 代表会议、抗战意义等。 下列关于秦朝郡县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地方官员一概由皇帝任免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

15、加强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郡县制是秦朝开始实行的全国性的地方性的行政体制。地方官员一概由皇帝任免,因而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这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故选 D 考点:郡县制 点评:郡县制下长官由中央任命,可以随时撤换,加强了中央集权。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秦朝其它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也需要掌握。 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答案: A 试题分析: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法律制度、选拔和考核官吏制度等。皇帝制度

16、是这一制度的核心,皇权至高无上,可以左右一切制度。故选 A 考点: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时建立,历朝不 断的加强。秦朝的其它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也需要掌握。 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征有 A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 B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各县和村 C主要地方官职可世代沿袭 D地方拥有较独立的行政体系 答案: A 试题分析: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存在两大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总的趋势是中央集权和皇权不断地加强。故选 A。 B 项错误,中央直接管理地方,但是到不了村。中国古代 “皇权不下县 ”。C 项错误,秦汉以后地

17、方官吏已不能世袭; D 项错误,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地方没有独立的行政体系。 考点: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 点评:此知识点为重点。除了材料中考查的地方体制的演变外,相权的演变也是重点,需要掌握。 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西周实行分封制 西汉设置刺史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明朝废除丞相,分权六部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丞相制度在西周时尚未出现;西汉时设置刺史是为了监察地方。因此 与丞相制度无关;唐朝时实行三省六部,通过分化事权以加强皇权,明朝直接废除丞相制度 加强皇权,因此 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8、存在两大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总的趋势是中央集权和皇权不断地加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内容需要掌握。 以下对历史上科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隋唐以后成为主要的选拔官吏的制度 B注重选拔有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才 C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D客观上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和政府机构办事效率 答案: B 试题分析:科举制在隋唐时创立,后来成为主要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是一种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的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客观上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和政府机构办事效率。因此 ACD均正确。科举制专注于儒家经典,特别是明清以后专注考查四书

19、五经,抑制了有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才的出现。故选 D 考点:科举制 点评: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创立,后代沿用的政治制度。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组成部分。此外,三省六部制、监察谏议制度也需要掌握。 19世纪上半期,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动力是 A急需扩大市场和掠夺原料 B中国 地大物博且人口众多 C清政府内部统治出现危机 D资本积累需大量贵重金属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 世纪上半期,西方大都开始了工业革命,生产力得到更大的提高,对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增,因此此时列强侵华的主要动力是急需扩大市场和掠夺原料。 BC 属于中国方面的原因,是外因; D项是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需求。故选 A 考点

20、: 19世纪上半期,列强侵略中国目的 点评: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以鸦片战争为代表的侵略战争是以打开中国市场销售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则是资本输出为主,商品销售为辅。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目的学生应该明白。 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都涉及 A共同镇压中国革命 B割地、赔款和开埠 C英国、法国和日本 D损害中国关税自主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知识。 A项均未涉及; C项中南京条约没有日本、法国,马关条约未有英国和法国。 D项未涉及关税自主权。这两个条约都有割地赔款和开放通商口岸的条款。故选 B。 考点:南京 条约和马关条约比较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这两个条约的内容

21、。此外,这两个条约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篇文章说: “夫中国外交之起,处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条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君臣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驱逐外国人)为最快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可取)。 ”该材料表明 作者正确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 义和团的斗争方式不当 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 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 “盖无约(条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君臣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 ”可以看出,作者正确揭示

22、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以下令逐客(驱逐外国人)为最快意 ”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斗争方式不当; “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可取) ”可以看出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可嘉。因此 均正确。故选 A。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 “虽曰非宜 ”,可以看出他没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考点:义和团运动 点评: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发动的反侵略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的口号 “扶清灭洋 ”也需要正确的分析。 中国没有完全沦为列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人民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B清政府组织了强有力的抵抗 C中国地大物博并且人口众多 D列强无力控制中国广大地区 答案: A 试题分析:义和团运动显示到了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使得列强认识到瓜分

23、中国是不可能的。故选 A。清政府腐朽卖国, B 项错误; C 两项说法与材料无关;D项是外因。 考点: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点评: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发动的反侵略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的 口号 “扶清灭洋 ”也需要正确的分析。 “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 ”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针对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37年 7月 7日夜,宛平城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便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

24、所谓军事演习,并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遂炮轰宛平城,中国拉开了抗战的序幕。史称七七事变。故选 C。 A发生在1931年,事发地在东北; BD均在上海。因此与宛平城无关。 考点:七七事变 点评:七七事变是全面抗战的开始。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抗战的具体史实、历史意义等需要掌握。 下列有关抗日战争期间两个战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总体上基本是相互配合的 B两个战场都实行了 全面抗战的路线 C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D敌后战场成为后来的主要战场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存在着两个战场:以国民党为主力主导的正面战场和八路军

25、领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总体上是相互配合的关系,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敌后战场成为后来的主要战场。因此 ACD均正确。由于阶级利益不同,两个战场实行不同的抗战路线:正面战场实行片面抗战路线;敌后战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故选 B。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学生需要掌握抗日战争的基本的一些事实:包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两个战场、重要的代表会议、抗战意义等。 综合题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 “奉行 ”而已

26、。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 ):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职位 基 本 职 权 明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请回答: (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制度?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这一制度起了什么作用?( 4分) ( 2)根据材料二、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明太祖认为

27、废除宰相起了什么作用?( 2分) (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官员和军机大臣为宰相,他们的职权等同宰相吗?请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 3分)。 (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古代相权与君权关系的发展趋势。( 3分) 答案:( 1)三省六部制。( 2 分)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削落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2分) ( 2)明太祖认为 丞相多小人,易专权乱政。( 1分)废宰相,分权六部,强化君权,有利于统治。( 1分) ( 3)内阁官员和军机大臣的职权不能与丞 相权力等同,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军机大臣只能 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

28、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3分) ( 4) 君权逐渐增强、相权逐渐削落、君权最终战相权( 3分) 试题分析:材料题的作答应依据材料来进行。( 1)此问考查的基本知识,依据材料很容易作答。材料一反应的是三省六部制,分化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2)依据材料可知,明太祖认为丞相存在会专权乱政,小人居多。多以废除丞相。废丞相后, “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有利于统治。( 3)从表格可以看出,明代的首辅大 臣和军机大臣和丞相制度下的丞相还是很不同的。内阁官员和军机大臣的职权不能与丞相权力等同,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军机大臣只能 秉承皇帝旨意办

29、事,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4)根据所学知识很容易作答。 考点:唐明丞相制度 点评:唐明两朝对丞相的态度不同,但是他们的出发点是一样的,都是想着加强皇权巩固统治,唐以分权得集权,明直接废丞相。手段不同而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领土之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九国公约非战 公约,已为日本破坏无余 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材料二 全中国同胞、政府遇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30、 材料三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 太平洋 战场 东南亚 战场 中国战场 太平洋、印度洋战场 中国战场 太平洋、印度洋战场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万多人 不到 10.9万人 材料四 抗日战争烽火的洗礼,让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国要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必须首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政权,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正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

31、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 空前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胡锦涛在抗战胜利 60周年几年大会上的讲话 ( 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两者在对待日本侵华态度方面有何相同之处?( 2分) ( 2)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2分) (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6分) ( 4)抗日战争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2分) 答案:( 1)都主张坚决抗战( 2分) ( 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

3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2分) ( 3)抗战胜利的原因: (a)建 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是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b)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有力配合和世界人民的支援。 (4)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必然以失败而告终。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正义的,必然易胜利而告终。( 3分) 抗战胜利的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雪洗了近百年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独立,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世界反法西

33、斯战争胜利作出重要历史贡献。( 3分) 民 族精神:不畏强暴、英勇抗争;全民族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2分) 试题分析:(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坚决抗战,认为中华民族受到严重的侵略。( 2)此题考查的是中国抗战的意义。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3)抗战胜利的原因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内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是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正义的,必然以胜利而告终。外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有力配合和世界人民的支援。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反对帝国 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

34、放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要历史贡献。学生应该结合材料。( 4)学生可灵活作答,如团结一致,不畏强暴,爱国牺牲等。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抗日战争是中国 20 世纪历史中的大事,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如统一战线、两个战场、胜利的意义等都需要掌握。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 材料二 “小弟杨秀清 奏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 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今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 ”御照: “胞等所 议是也,即遣佐将施行。 ” 材料三 “兹本大臣恭奉王命,莅临斯土,催办钱漕,兼取贡税。田赋虽未奉其定制,尔粮户等亦宜

35、谨遵天定,暂依旧例章程,如数如期完纳。 ” 太平天国 1855年告示 材料四 “至于业户,固贵按亩输粮,佃户尤当照额完租。兹值该业户粮宜急征之侯,正属该佃户租难拖久之时,倘有托词延误,一经控迫,抵租与抗粮同办。各宜禀遵无违。 ” 太平天国 1861年指示 请回答: ( 1)上述四则材料,说明太平天国在不同时期实行了哪些不同的土地租税政策?( 6分) ( 2)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是基于什么出发点,实行不 同的土地租税政策的?( 4分) ( 3)这种变化,从所有制方面来看,其实质是什么?( 2分) ( 4)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4分) 答案:( 1)材料一:有田同耕,平均分配土地;材料二、三:照旧交

36、粮纳税;材料四:佃户照额交租,业户照章纳粮,抗租与抗粮同办。( 6分) ( 2)平均分配土地,是为了满足农民阶级要求土地的强烈愿望;照旧交粮纳税,是据国家财政和米粮现实需要。( 4分) ( 3)由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改变为承认地主占有土地的合法性。( 2 分)( 4)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现;农民阶级因阶 级局限性,不可能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决定了其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4分) 试题分析:( 1)仔细阅读材料可知,材料一主张土地公有,有田同耕;材料二、三则主张照旧交粮纳税;材料四除了重申材料三的内容外,更加严格: “抗租与抗粮同办 ”( 2)材料一是出自

37、建立大同世界的理想而规定的;材料二、三、四则是根据国家财政需要而规定的。( 3)从所有制方面来看,材料二、三、四否定了材料一的土地公有的想法,转而承认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4)这一变化说明了洪秀全早期的思想具有空想性,根本不能贯彻实行。 考点:天平天国运动的土地政策 点评:天平天国运动的土地政策的变化,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施政纲领的空想性、落后性。与此相关的是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理解,也是考试的重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

38、议院行之。国务员以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 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 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

39、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在 “十五大 ”的报告 请回答: (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哪些基本原则?( 3分)它的颁布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3分) ( 2)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二指出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分) 答案:基本原则: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 3分) 历史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3分)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 建的资

40、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辛亥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4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 “ 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等可以看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资产阶级共和 国的基本原则有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2)此题实际上是考查的辛亥革命的影响,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是 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结束了封建专制,建立了共和,颁布了约法,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常考的知识点有三民主义、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意义等。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