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1890年与 2010年中国经济占世界 GDP 的比重分别为 13%和 5%,但前者国人皆感屈辱,今天世人皆曰中国崛起,可见崛起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影响大国崛起的因素可能不包括 ( ) A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 B科学技术创新能力 C保卫自己主权和独立的军事能力 D和所有的国家保持友好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国家崛起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而是一个包括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概念。今天的中国与 1890年相比,有保卫自己主权和独立的军事能力,有一定的科学技术创造能
2、力。四个备选项前三者是大国内部实力的体现,故选 D。 考点:大国崛起 点评:自 2003年以来,中国崛起的问题就一直是理论界乃至大众热衷讨论的话题。这既有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的结果,也有我国经济、政治、社会以及大众心理变化的深层原因。经过改革开放 30多年来的经济腾飞,我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跨入世界前列。在此背景下提出 “大国崛起 ”的问题,既 反映了我国近几十年所取得的成就,也概括了我们国家的目标。 李鸿章说: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活动是( ) A创办发昌机器厂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创办北洋海军 D创办开平煤矿 答案: D 试题分析:洋务运动
3、后期,为了解决各军事企业资金、燃料、运输的困难,洋务派又提出 “求富 ”的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 A是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B是洋务派的军事工业; C是洋务派创建的海军; D是洋务派的民用工业。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主要有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 (李鸿章 );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张之洞 )。已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商业文明对应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其含义是商业发展导致的社会进步。 20世纪初有助于社会进步的社会思潮是(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 B “师夷长技以制强 ” C “实业救国 ”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答案: C 试题分析:四
4、个备选项所发生的时间分别是: A19 世纪 40年代、 B19世纪 60 90年代、 C20 世纪初、 D20 世纪 30年代。符合题干时间要求的只有 C项。 考点:近代 的社会思潮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类似的题目还有: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主之君,立宪公之民;家全国,立宪公全国 ” “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 “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 “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中国向用之器械,不敌彼等,是以受制于西人 ” A B C D 一个大国的真正崛起,最终要
5、看其有没有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有没有一流的大学 和研究机构。洋务运动在这方面的实践尝试主要体现在( ) A育人举措 B求富举措 C求强举措 D外交举措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 “一个大国的真正崛起,最终要看其有没有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有没有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 ”,洋务派在培养科研人才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举措是建立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故选 A。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前期,旗号 “自强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 主要有:安庆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天津机器局 (满洲贵族崇厚 )。 后期, 70年代
6、以后,旗号 “求富 ”,创办民用工业。 主要有: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 (李鸿章 );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张之洞 )。已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70年代中期起,筹划海防,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主要有:京师同文馆。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 “工业革命 ”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他们立论的题目分别是 甲: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 乙:美国人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丙: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 革 丁: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7、 4个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史实,难度不大。工业革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甲的题目错误;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乙的题目正确;丙、丁对工业革命影响的立论也是正确的。故选C。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工业革命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 有历史 学家发出感慨: “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越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 ”这一材料说明了( ) A要实现工
8、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B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西方文明比伊斯兰文明更容易接受工业化 D自然条件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 “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 ”、 “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 ”的材料信息,可知题目所述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扩展的形势。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发起,并且迅速扩展到法国乃至欧洲、美国,这主要是受到欧美国家建立了保障工业革命发展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故选 B。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本题考查对工业革命的理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然后向外传播,很快传到北美地区,并快速发展,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国此时已通过独立战争确立
9、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所以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 样总结道: “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 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 )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D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题干 “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可知此处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即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对海外扩张的需求。 A、B、 D均与材料不符,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点评:新航路开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
10、发展。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的 “寻金热 ”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 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已经产生并初步发展。作为商品交换的支付手段的货币,不仅取代土地日益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象征,而且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重要标志。 “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 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 ”主要是由于( ) A在此以前未出现过著述世界历史的史学家 B其探险打破了人类彼此隔绝的生活状态,促进了世界各民族的联系 C他们在探险过程中都记述了所到地区的历史 D其探险直接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哥伦布、达 伽马和麦
11、哲伦等航海家的远航探险打破了各大洲彼此孤立的状态,增强各地的联系,世界开始连为一体,各民族逐步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A、 D说法错误; C项不是主要原因。故选 B。 考点: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点评:新航路开辟的 “四大影响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欧洲国家开始了殖民扩张和掠 夺,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1494年 6月 7日,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一个小镇签署条约:在地球上画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
12、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 “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 ”与下列哪位航海家有关( ) A麦哲伦 B迪亚士 C达 伽马 D哥伦布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麦哲伦进行环球航行, B迪亚士开辟了从欧洲到非洲南端好望角的新航路, C达 伽马开辟了从欧洲经好望角到达印度的新航路, D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向西到达美洲的新航路。哥伦布到达美洲后,西班牙开始在美洲开拓殖民地。故选 D。 考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点评:新航路开辟的 “四次探航 ”: 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率船队抵达好望角;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 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519-1522年葡萄牙人
13、麦哲伦及其同伴完成了环球航行。 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 “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 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 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 ” 这说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 A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B奠定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 C振兴了中国的航运业 D起到了 “师夷长技以自强 ”的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后,英商的航运公司损失了 400万两白银。说明洋务派的民用工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侵略。故选
14、 A。 考点:洋务运动的影响 点评: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第一批近代企 业在中国出现了;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在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 1895年 7月 19日清政府发了一道上谕: “迭据中外臣工条陈时务 如修铁路、铸钞币、造机器、开各矿、折南漕、减兵额、创邮政、练陆军、整海军、立学堂,大约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此应及时举办。 ”以下对该上谕的解读正确的是( ) ( 1)该上谕发布的背景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的失败 ( 2)表明清政府对民族资本的政策由压制到放宽 ( 3)标志着中国
15、近代化的开始 (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独立发展的机会 A( 1)( 2)( 4) B( 2)( 3)( 4) C( 1)( 4) D( 1)( 2)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的时间 1895年 7月 19日,清政府的上谕发布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诏令 “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 ”,为筹集军饷,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1)( 2)符合材料,故选 D。 考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点评: 19世纪末 20世纪初,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 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6、1948年,英国首先宣布建成了福利国家,随后,北欧、西欧、日本等国也纷纷建立起各自的社会福利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 ( 1)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 2)国家财政支出扩大 ( 3)扩大了社会消费 ( 4)提高了们的工作积极性 A (1)(3) B (1)(2)(3)(4) C (1)(3)(4) D (1)(2)(3) 答案: D 试题分析:社会福利制度建立对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在于改善人民生活;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消极影响是导致国家不堪重负,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 (4)表述错误; (1)(2)(3)符合史实,故选 D。 考点:福利国家 点评
17、: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施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负,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 “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 六寸长。 ”此诗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倡导婚姻自由 B易服、废止缠足 C全盘西化 D反清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是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反映,本题考查的则是重大政治事件对社会习俗的影响。 “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 ”反映的历史现象是改革下的易服。 “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 ”反
18、映的是 19世纪末妇女不再缠足现象的出现。故选 B。 考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点评: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洋布洋装逐渐进入城市居民生活。辛亥革命期间,青年学生率先剪掉象征清王朝的辫子,表示反对封建专制的决心。经过改制的中山装受到维新人士的欢迎。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倡导 “断发易服 ”“废止缠足 ”,主张改革婚姻制度。民国时期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的法令。 服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社会的变迁。例如:战国时期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 ”,北魏时期孝文帝 “更姓易服 ”,唐女装 “袒露 ”与宋女装 “清雅 ”,民国时期“中山装 ”流行。从以上案例可以归纳出服饰变化趋向及特点。以下表述最恰当的是(
19、 ) A表明人 们的等级观念日趋淡漠 B受时代、观念、文化交流影响 C反映不同阶层和职业贵贱有别 D民族交流是服饰变化的根本原因 答案: B 据 1913年 9月 5日大公报记载: “近来法庭诉讼,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所未有,而亦社会所不乐为者也。 ”说明当时( ) A妇女地位逐渐提高 B家庭观念丧失殆尽 C大众赞同离婚行为 D婚姻方式彻底变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 “1913年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 ”和所学史实说明辛亥革命后倡导男女平等,妇女地位提高。 B、 C、 D均和材料不符,故选 A。 考点:近代以来社会习俗的变迁 点评:辛亥革命对礼仪的革新意义重大
20、,体现了民主共和精神。 交际礼仪的变化 用鞠躬、握手代替跪拜、作揖等礼节,用同志、先生等称呼代替大人、老爷等称呼,显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婚俗礼仪的变化 倡导婚姻自由是新式婚俗的基本内容;但这一习俗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及官宦人家。 某历史文献有如下记载: “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 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的盛锡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然供不应求。 ”这种情景最早应该出现在( ) A太平天国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临时政府禁止蓄辫、缠足和赌博等陋习。联系本题 “失去
21、辫子 ”等情况出现,应在辛亥革命时期,本题选 B项。 考点:近代以来社会习俗的变迁 点评:纵观近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这一专题,以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交通、报刊、影视通讯五个方面为主要考查内容,除选择题外,非选择题主要集中考查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不同时期的变迁。在学习中,要注意在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交通、通讯工具、大众传播媒体变化史实的基础上,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时代背景 ),要注意联系当时世界形势和政治生活对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 2011年受媒体关注最热的名词是 “我爸是李刚 ”、 “我舅是局长 ”、 “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
22、”、 “动车 轻微 碰撞 ”等,这突出反映了( ) A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B政府对个人和集团势力实行的制约 C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带来的负面影响 D报刊、网络和电视新闻媒介监督作用的大大增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 “李刚、李双江之子、动车碰撞 ”等事件经网络等媒体曝光后,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新闻。这反映了报刊、网络和电视新闻媒介监督作用的大大增强。故选 D。 考点:大众传媒的变迁 点评:经过 100多年的演化,特别是 20世纪后半期以来是迅速发展,大众传媒目前已形成印刷媒介、电波声像媒介两大体系,而以国际互联网 为代表的新媒介体系迅速发展。考查各种传媒工具具有怎样的特点,是这一专题命题
23、的主要考点。 2011年 9月 30日 ,中国 “天宫一号 ”飞船成功升空,中国迈出了组建太空实验室的第一步。全国 10 亿人口通过电视新闻同步观看了发射全过程。这说明( ) A普通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B电视作为大众媒体,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方式 C电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D电视给观众带来更具冲击力的视觉享受 答案: B 试题分析:电视被誉为 “第八艺术 ”,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大众传媒。全国 10亿人口通过电视新闻同步观看了 “天宫一号 ”飞船发射全过程,说明了电视作为大众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故选 B。 考点:大众传媒的变迁 点评:经过 100
24、多年的演化,特别是 20世纪后半期以来是迅速发展,大众传媒目前已形成印刷媒介、电波声像媒介两大体系,而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体系迅速发展。考查各种传媒工具具有怎样的特点,是这一专题命题的主要考点。 有史料记载: “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三年不过值 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 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 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 ”材料显示( ) ( 1)原材料价格受一战影响大涨 ( 2)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机遇 ( 3)一战中重
25、工业与轻工业同步发展 ( 4)技术与管理也关系到民族工业的兴衰 A( 1)( 2) B( 2)( 3) C( 1)( 3)( 4) D( 1)( 2)( 4) 答案: D 试题分析:一战为民族工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原料价格上涨,故( 1)( 2)正确;南方矿业使用土法 “不易持久也 ”,说明技术与管理 的重要性,故( 4) 正确;一战期间,中国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始终没有发展起来,故( 3)错误。本题选 D。 考点: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点评: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有: 辛亥革命的影响; 民国临时政府推行鼓励实业的政策;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一战 ”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
26、华经济侵略。 1524年,有西班牙人说: “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他的中央了,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西班牙人成为世界生产贸易中心 B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帝国,掠夺巨额财富 C西班牙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西班牙打败荷兰,掌握世界殖民霸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新航路开辟前,传统的商路中心在地中海,西班牙在新航路开辟前,是一个封建落后的国家。 新航路开辟后,商路中心由地中海移到大西洋,西班牙因其远洋探险,带来丰厚的财富,国际地位的提高。但西班牙仍然是封建国家,商品经济并不发达,没有成为世界商贸中心,也没有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A、 C错误;打败西班
27、牙,掌握世界殖民霸权的是英国, D项错误。故应选 B项。 考点:殖民扩张 点评: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西班牙最早踏上了殖民扩张的道 路。他们从殖民地掠夺大量的金银运往欧洲,导致西欧的物价上涨,发生价格革命,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葡萄牙和西班牙从殖民地掠夺的财富没有在本国转化为资本,反而流向英国、荷兰等国家。 “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 再不需要把黑人当做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做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 ”上述材料的核心观点是( ) A英国废除了奴隶贸易 B奴隶贸易不符合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 C非洲的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进行 D非洲成了廉价的
28、原料产地和新的商品倾销市场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出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奴隶贸易已不适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而只需要把黑人留在非洲生产原料,并变成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消费者即可。材料的核心观点反映了非洲已经变成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故选 D。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工业革命是高考的重点,新课标高考尤其关注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同时还应结合中国近代史部分,了解工业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据北京青年报信息:中国古代的文献里从来没有 “丝绸之路 ”这个名称,沿途客商皆是根据马粪和枯骨为路标进行探险式穿越。当年唐僧在此进行生 死穿越时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 ) A丝绸、青瓷 B
29、纸张、铁犁 C青花瓷、活字印刷佛经 D土耳其地毯、吐鲁番坎儿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时间型的选择题。唐僧生活在唐朝时期,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元朝,活字印刷术是在北宋时期发明的。所以 C项唐僧无法看到。 考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点评:关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还可以考查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中国古代手工业素称发达,长期领先于世界;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其中官营手工业长期占统治地位;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与农业经济密不可分。 沈氏农书中记载: “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经营为目的
30、,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家庭手工业以家庭为单位、自主经营;规模小,资金少,营利不是主要目的;产品主要用于交纳赋税和自己消费;故选 D。 考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形态 点评: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分为三种形态: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 流通方式 官营手工业 政府直接经武器军用品不在市场流营、集中、大作坊生产 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通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的产品 在市场流通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 剩余部分出售 管子 小匡载: “今夫工群萃而州处 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旦夕从事于此,以此教其子弟,
31、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工之子常为工。 ”由此可见( ) A家庭手工业中小农不辍劳作,仍食不果腹 B私营手工业作坊规模宏大,工匠分工细密 C官营手工业强制劳动,工匠职业世袭 D官营手工业对随意传子技术的工匠进行严惩 答案: C 试题分析: “工群萃而州处 ”把工匠集中在一起生产, “工之子常为工 ”即手工业者的后代大多继承父辈的职业,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排除 A、B; D项与材料不符,故选 C。 考点:官营手工业 点评: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大作坊生产,资金雄厚,产品精美;市场不流通,用于官府及皇室使用;明中
32、叶以前占主导地位。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这种手工业生产( ) A生产虽集中但技术落后,妨碍了市场发育 B技术水平虽高但生产分散,产品不能进入市场 C生产普遍,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 D妨碍市场发育且无益于小农经济的稳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五亩的宅院内种上桑树,农妇养蚕缫丝,足够家人穿衣。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家庭手工业,属于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家庭手工业生产分散,技术手平低,是小农经济的重要 组成部分, A、 B、 D 均不符合史实,故选 C。 考点:家庭手工业 点评:
33、家庭手工业以家庭为单位的自主经营;规模小,没有太多的资金,营利不是主要目的;小部分作为商品流通;产品主要用于交纳赋税和自己消费;作为农户的副业,无明确地位。 各朝末期土地高度集中的状况,有一句在中国两千年封建史上被历朝历代抑兼并思想家反复引用的话可以说明,叫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对这一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B封建中央政权软弱是造成王朝末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的直接原因 C土地兼并严重时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和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会突出起来 D均田制是根本解决土地兼并现象的良策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土地个人所有、土地可以自由买卖或
34、转让。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导致了 “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 ”的局面,加剧社会矛盾。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 D项错误。 考点: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 点评:为了保证国家赋税收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如北魏至唐实行的均田制,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人丁和田亩收税等。由于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这些措施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汉代谚语有云: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 ”与该谚语所反映的生产模
35、式不相符的是( ) A “五口之家,治田百亩 ” B “田夫蚕妾,牛郎织女 ” C “千耦其耘,十千维耦 ” D “日出而作,自给自足 ”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 ”反映的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A、 B、 D都是小农 经济的写照; “千耦其耘,十千维耦 ”,数千人在一起集体劳作,反映的是西周 “井田制 ”下的农业生产。故选 C。 考点:小农经济 点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在铁制农具、牛耕技术的出现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之后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即为满足
36、生存而生产,不是为市场的需要而生产。 “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植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 ”从颜氏家训中的这段话看不出( ) A中国的传统农户基本不和外界发生关系 B住房和所用工具无一不是劳动经营所得 C “桑麻以衣 ”及 “栋宇器械,樵苏脂烛 ”皆由官府供应 D日常所需都可以通过土地来直接或间接获得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的大致意思是:老百姓要想生存,吃的食物来源于庄稼,穿的衣服来源于桑麻。蔬菜果类是园子里生产的; 鸡猪等畜类是圈养的。至于住的房屋和使用的工具,以及燃料和
37、照明所用灯烛,无一不是劳动经营所得。所以,能守住家业的人,即使不出门生存所需的东西都有了,只是家中没有盐井而已。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考点:小农经济 点评: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确切地说,这首歌谣开始流传于( ) A春秋 B秦朝 C汉代 D宋代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 “郑国渠
38、 ”开凿于战国时期的关中地区;汉武帝太始二年 (前 95)又开凿了从郑国渠南面谷口引水,经200里注入渭水的白渠。各渠带来的泥水使土地更加肥饶,关中地区在秦汉两代几乎成为当时的 “谷仓 ”。所以这歌谣开始流传于西汉时期,故选。 考点: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 点评: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大规模灌溉工程的开始。秦国的水利建设最为显著,水经注引风俗通说: “秦昭王使李冰为蜀守,开成都两江,溉田万顷。 ”这是有名的都江堰。这一工程一方面减轻了岷江两岸的水害,同时也灌溉了沱江上游成都平原的广大田地。 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
39、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 ) 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 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C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 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 D 试题分析:古代中国开通了两条丝绸之路,交通便利, A项表述不确切;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长期居于世界的领先水平, B项错误;明朝中期之前一直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项错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是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选 D。 考点: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点评: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商业起源早,并不断发展; 2、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 3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 4、阶段性特征明显
40、,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 5、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商人群体活跃; 6、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中国曾经有过海洋文明,但是有意无意地被淹没了,翻翻史书,除郑和外再没有航海家被史书立传。这种文化现象从文明史观的视角审视,源于( ) A受西方文明侵蚀的结果 B中国是农耕文明社会 C中国地大物博,缺少开拓意识 D “重农 ”比不过 “重商 ”观念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凸显新史观、新价值观。 C、 D 两项表述明显错误, A、 B 相比,B 项中国以农耕文明为主,排斥海洋和商业文明,是这一现象的根源,故选 B。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积极:确保赋税收入促进农业发展,巩
41、固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消极:不利于工商业和生产力的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强化小农经济,造成中国的落后。 “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 ”这是 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 ) A丝绸 B瓷器 C铁器 D青铜器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材料的关键信息 “它的故土(景德镇) ”。景德镇是中国著名的瓷都,以盛产瓷器而闻名于世。所以这首诗歌赞颂的是中国的瓷器。故选 B。 考点:中国古代的制瓷业 点评: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发展历程: 商朝:原始瓷器; 东汉:青瓷; 北朝:白瓷
42、; 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宋朝: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 明清:种类丰富,青花器、彩瓷、珐琅彩,江西景德镇被誉为瓷都。 “地理大发现 ”改变了世界局势和历史发展进程,这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 ) ( 1)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 2)开始了欧洲同亚洲之间的贸易往来 ( 3)开通了欧洲与美洲之间的经济联系通道 ( 4)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 A( 1)( 2)( 3)( 4) B()( 3)( 4) C()()() D( 1)()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在新航路开辟之前,欧洲和亚洲早就通过丝绸之路等旧商路进行贸易往来,故
43、( 2)项错误,排除。()( 3)( 4)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选 B。 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点评:新航路开辟的 “四大影响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加速了西欧 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欧洲国家开始了殖民扩张和掠夺,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1500年至 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 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 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 ”不能佐证这一观战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答
44、案: C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回答的是发生于 “1500年至 1763年 ”之外的史实, A项是15世纪末 16世纪初, B项是 16、 17世纪的史实, D项是 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开始于 18世纪 60年代,不符合题干的时间限制,故选 C。 考点: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上述事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殖民扩张与掠夺,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随着新的交通工具(如火车、轮船)的出现,世界各地联系更加紧密, 19 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某历史学家
45、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 界体系,既促进了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 “全球分裂 ”。这里的 “全球分裂 ”是指 ( ) A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 B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 C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 D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鸿沟扩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美国家开始进行野蛮的殖民掠夺,欧美国家逐渐强大,亚、非、拉美国家日益贫困落后。故选 D。 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影 点评:新航路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也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同时又 是殖民掠夺之路。 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各大洲之间
46、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密切的整体。 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导致 “商业革命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殖民掠夺之路: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开始,导致东方国家日益贫困和落后。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 ”和 “统一 ”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 A西方的殖民掠夺 B东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封建主阶级衰落 答案: A 试题分析: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通过殖民掠夺方式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将世界融为一体。这种 “融合 ”与 “统一 ”是通过殖民扩张来实现的,故选 A。 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点
47、评:新航路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也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同时又是殖民掠夺之路。 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密切的整体。 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导致 “商业革命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殖民掠夺之路: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开始,导致东方国家日益贫困和落后。 睡虎地秦墓竹 简中的法律答问有这样一段记载:某甲的马因为管理疏忽,跑到别人的田地里吃了庄稼,因而引起纠纷。 “(马)食人稼一石,问当论不当?不当论及赏(偿)稼 ”。这说明( ) A当时的法律已日趋健全 B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 C当时已用法律手段保护土地私有 D自耕农拥有小块土地和牲畜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学生读历史材料从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直接排除 A、 B,而 D 是看到的历史现象,而不能说明此材料的中心意思,故选 C。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 点评: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历来是高考考查的热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