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193.90KB ,
资源ID:335770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57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2013学年云南省楚雄州东兴中学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吴艺期)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2013学年云南省楚雄州东兴中学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2-2013学年云南省楚雄州东兴中学高一 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焰火飞扬。满山遍野是人浪 !笑口高张,热泪如狂。 ”诗人罗家伦在凯歌中描绘了中国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狂欢景象。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 ) 使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富强的道路 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帝斗争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项错误,抗战胜利中国并未真正的独立,蒋介石反动派随后投靠美帝国主义发动了反人民的内战;但是抗战的胜利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中国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

2、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因此 都是正确的。故选 B。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各个阶层都掀起了救国运动的高潮。报刊就是宣传救亡运动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下,雪洗了近百年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独立,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地名的变迁往往记载着历史的变化。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 Legation Street(使馆大街 ),兵部街改名为 Rue Linevitch(李尼微支路 ),台基厂街改名为 Rue Marco Polo(马可波罗路 ) 东长安街被改名为意大

3、利街,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这一现象出现于 ( )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解题时应注意 “北京 ”“使馆大街 ”等关键信息。 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在北京设立使馆区,允许外国驻兵保护。因此这应该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故选 D。在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与甲午战争后列强都没有在华设立使馆。故 A、 B、 C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八国联军侵华 点评:八国联军侵华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规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惩办在义和团运动中反对外国的

4、官员和民众,体现了清政府此刻已经成了外国侵华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世纪末,一份西方国家的外交文件中提到: “中国现行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 势力范围 内之口岸装卸之一切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为适用。 ”这段话的真实含义是 ( ) A维护中国关税统一 B反对划分 “势力范围 ” C提出协定关税制度 D “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 答案: D 试题分析:要注意理解材料中的 “中国现行之关税 无论属于何国,均为适用 ”,即各国 “机会均等 ”。故选 D。 A项明显错误,帝国主义不会维护中国的利益作为外交的出发点; B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材料并非反对划分 “势力范围 ”,而是主张

5、在各国的势力范围内货 物进出口自由; C项是南京条约的内容。 考点:帝国主义在中国门户开放政策 点评: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最先在中国提出来的。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一过程中,美国由于忙着同西班牙的战争,在同列强瓜分中国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当美西战争结束,美国不甘落后,提出了 “门户开放 ”的政策,希望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中国的市场。 1883年,一法国商人为买丝绸同一中国商人发生矛盾,失手将中国商人打死,此法国商人应受什么人审判( ) A英国领事 B中国法院 C法国法院 D法国领事 答案 : D 试题分析:在南京条约附件中,外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规定在中国,外国人

6、和中国人发生矛盾,中国人受中国的法律制裁,外国人不受中国法律的制裁,由外国领事管理。故选 D。根据分析,其他各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领事裁判权 点评:领事裁判权使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严重的破坏,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之一。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南京条约的其他内容包括议定关税等内容也需要把握。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 “自由独立的城市国家 ”,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这表明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 ) A司法主权 B贸易主权 C关税自主权 D外交主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反映的是列强在中国强占 “租界 ”的现象,

7、再结合“法律不适用 ”等相关信息,即可得出这是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B项明显与材料无关; C项规定的内容是英商进出口货物的汇率中英双方商定; D项与材料明显无关。 考点:鸦片战争的影响 点评: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 签订了南京条约,在该条约中,中国的领土主权、关税自主权等都遭到了破坏,在南京条约附件中,英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下面哪项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目的 ( ) A割占中国领土 B保护鸦片贸易 C打开中国市场 D赔款 2 100万银元 答案: C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变中国为其商品销售地和原料来源地。故选 C。 B项

8、是直接原因; A项不符合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经济实力增强的要求; D项明显错误,只是说了赔款方面。 考点:鸦片战争 点评:鸦片战争 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国门而发动的侵略性战争。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终,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五口通商,降低关税都有利于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但是由于中国的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的商品销售受到严重的阻碍。 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 “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 ”陈旭麓所说的 “轰 ”是指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中日甲午战争 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中世纪 ”是指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

9、门,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中国开始半殖民地化进程;同时,伴随着西方先进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的传入,中国的半封建化日益明显。以鸦片战争为界,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所以,中国是被 “轰 ”出中世纪的。故选 A。BCD项使得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并非开始。 考点:鸦片战争 点评: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国门而发动的侵略性战争。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终,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五口通商,降低关税都有利于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被轰出了 中世纪,开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社会。 史学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 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

10、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 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大臣和皇帝的关系来看,大臣的地位越来越低,皇帝的权威越 来越高,反映了君主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故选 C。 A项说法正确,但是不是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 B项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不是君臣关系的紧张,而是君主权力的不断加强; D项材料中未体现。 考点:君主专制的加强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存在着两对矛盾

11、: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总的趋势是皇权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相权和地方分权不断削弱。 通过对从秦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演变的基本史实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 ) 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中国古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各朝无不想着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因此 正确;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过程中,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越来越巩固。同时设置一些制度强化对地方官吏的监督和控制。因

12、此 均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故选 D。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在秦朝创立,其内部存在着两对矛盾,发展趋势是皇权和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除此之外,历朝加强皇权的措施,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 “二府三司 ”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内容都要求掌握,也是考试的重点。 下列言论不符合中国皇帝制度的是( ) A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 B “法令出一 ” C “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 ” D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 答案: A 试题分析: B、 C、 D三项都体现了皇权至上的特点,属于皇帝制度的内容,而A项中反映的是西周时的分

13、封制。故选 A。 考点:皇帝制度 点评:皇帝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内容之一。皇权至高无上和家天下是其主要的特征。皇帝制度产生后,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的加强。与此相关的,历朝加强皇权的措施,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 “二府三司 ”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内容都要求掌握,也是考试的重点。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 A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划的基础 B扩大了元朝的政治版图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和民族融合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 “最深远的影响 ”。 “行省 ”简称 “省 ”。我们今天国家的最高地方

14、行政建制仍称为 “省 ”。故选 A。 B项不是从这种制度产生的影响这一角度进行分析的; CD项只是说了一个方面,是重要的影响,但是不是最深远的影响。 考点:行省制 点评:行省制度是元代实行的地方行政体制,是对唐宋以来的地方行政体制的发展,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维护了中央集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我国古代的行地方政体制演变的内容: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 ;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到了元代是实行行省制。同时,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也不断的完善。这些内容也需要掌握。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

15、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义和团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 “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 ”即可判断这一事件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项主要目标是反清, CD项与材料 “第一次 ”等信息不符,因此 BCD均错误。 考点: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点评: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鸦片战争中的重要事件,显示出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反抗侵略的精神。这是近代第一次自发的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为后来的反侵略战争树立了榜样。 促使近代西方列强认识到中国民众 “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的事件是 ( ) A三元里人

16、民抗英斗争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抗日战争的胜利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可以看出,这是指的义和团运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妄图瓜分中国,由于义和团的英勇斗争,使帝国主义认识到,中国人 “尚含有无限蓬勃 生气 ”。故选 B。 A项是第一次自发反侵略斗争,是在鸦片战争时,尚未提到瓜分中国的程度; C 项主要目标是反清而不是反帝;D项是抗日战争,是反对日本独霸中国的战争,与材料 “瓜分 ”等信息不符。 考点:义和团运动 点评: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发动的救亡图存的运动,义和团运动常考的知识点就两个:一个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对外国侵略者的

17、认识和充满着迷信色彩;另一个是对义和团运动 “扶清灭洋 ”口号的的理解,体现的民族矛盾上升为第一位的矛盾。 如图,两幅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在哪两次战争期间( ) 坐在清朝皇帝宝座上的侵略者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题目提供的信息看,火烧圆明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外国侵略者进入皇宫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因此 正确,故选 D。鸦片战争和甲午英军和日军并未攻入北京,因此 明显错误。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点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两次战争具有相似性,都是外国列强攻入北京,皇帝仓皇出逃。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中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在抢掠一番后放火焚烧;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又一次使北京遭到战火洗劫。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最终确立。 “南京大屠杀 ”是日本帝国主义最为典型的侵华罪恶之一。我们在研究 “南京大屠杀 ”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 )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 “南京大屠杀 ”的描述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答案: D 试 题分析:本题考查侵华日军的罪行,属于容易题。受害者的控诉材料,历史专著的描述,侵华日军的回忆录是后来人们对南京大屠杀的诠释,属于间接证据;现场遗迹与当时的新闻照,属于直接证据,直接证据比间接证据

19、更有力,正确答案:为 D。 考点:历史研究的史料问题。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的史料问题。哪些是可信的,哪些需要佐证的,需要分清,考查的是历史研究能力的问题。第一手史料是直接真实反应历史面貌的信息,如遗迹遗物等,史研究历史最有力的证据。二手史料如回忆录、后人的记载等,需要考据佐证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 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表述的是 ( ) A 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沈阳 B日本 731部队是一支细菌战部队 C 1949年北平国共和谈最终破裂 D国共两党,合则利,分则弊 答案: D 试题分析: ABC三项都属于客观史实,是对历史的直接的反映,

20、只有 D项属于观点表述,说出了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性。故选 D 考点:史学研究:史实与史观 点评:史实,是对历史的直接的反应,主要描述历史是什么,并未有自己的主观见解,观点表述是作者的对历史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史学研究还要 掌握史料的问题。分第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直接真实反应历史面貌的信息,如遗迹遗物等,史研究历史最有力的证据。二手史料如回忆录、后人的记载等,需要考据佐证。 从下表中,你可以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有: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表 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终止时间 小计 欧洲战场 1939年 9月 1日 1945年 5月 8日 4年 8个月零 8天 苏德战场

21、 1941年 6月 22日 1945年 5月 8日 3年 10个月 17天 太平洋战场 1941年 12月 8日 1945年 9月 2日 3年 8个月 26天 中国战场 1931年 9月 18日 1945年 9月 2日 13年 11个月 16天 苏联对日作战 1945年 8月 9日 1945年 9月 2日 25天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世界各国人民协同作战的结果 中国人民最早开始了反法西斯战争 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中国战场反法西斯战争坚持的时间最长,中国为反法西斯战

22、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 正确; 正确,反法西斯战争世界主要 国家都参与其中,结成了反法西斯联盟,最终取得了胜利; 正确,从时间上看,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是从 1931年就开始了,因此最早进行的。从表格中无法获得 “ 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这样的历史信息,这是外因。因此这一说法是错误的。故选 B。 考点:二战 点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 1939年至 1945年,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一次全球规模的战争。先后有 61个国家和地区、 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中国战场在 1931年开始算时间最长。二 战给世

23、界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 ”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C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D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童谣中 “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 ”可知实行了全民族抗战是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故选 D。 ABC 均是抗战胜利的原因,但不是主要的原因。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华民族危急时刻,国共合作,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致,共御外敌,雪

24、洗了百年以来的民族耻辱。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国际的大力的援助,但是不能认为这就是胜利的主要原因。 1938年在抗日名将抗李宗仁的指挥下,歼灭了日军精锐部队肌谷、板垣师团的主力两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军事胜利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大捷 C淞沪会战 D枣宜会战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38年由李宗仁领导的歼灭日军最多一次战役是台儿庄大捷。故选B。 A项是共产党八路军领导的; C项战场在上海; D项是在 1940年进行的会战 考点:台儿庄战役 点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国共第二次合作,在抗战初期,蒋介

25、石国民党积极地作战,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等伟大的胜利,坚定了人们的抗战的信心。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终于雪洗了近百年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独立。与此相关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抗战歌曲松花江上唱到: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从那 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那个悲惨的时候 ”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得出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东北三省,因此 “那个悲惨的时候 ”是指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1937年全面侵华;一二八事变 1931年后侵犯上海;八一三事变为

26、七七事变后侵犯上海。都与 “东北松花江上无关 ” 考点:九一八事变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细读材料找关键词,松花江上、东北民歌等都能给出想要的信息。涉及到日军侵华的史实的如七七事变、一二八事变、八一三事变等发生的时间背景也需要掌握。 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民谣: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那么此民谣应出自( ) A鸦片战争期间 B义和团运动期间 C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D抗日战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到材料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的有效信息是 “皇上服了外 ”“杀洋人 ”,体现了义和团 “灭 洋 ”的口号。

27、故选 B。 A项体现不出 “不杀洋人誓不完 ”的内容; C项是以反对清政府为主要的目标; D项时期早已经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 考点:义和团运动 点评: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发动的救亡图存的运动,义和团运动常考的知识点就两个:一个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对外国侵略者的认识和充满着迷信色彩;另一个是对义和团运动 “扶清灭洋 ”口号的的理解,体现的民族矛盾上升为第一位的矛盾。 “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 ”第 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下列款项用于履行一项条约。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条约内容可以看

28、出,拆除山海关炮台;拆除大沽炮台,这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故选 D。 A项主要是协定关税、割香港岛通商等; B项主要是赔款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C项是割让台湾等。 考点:辛丑条约 点评:辛丑条约是进入新世纪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中条约中有内容规定拆毁北京至大沽沿线炮台,各国驻兵北京到山海关沿线驻守,惩办参加义和团反帝运动的大臣,并称为首祸诸臣。这体现了清政府此刻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 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是 “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 ”。甲午战争发生于 189

29、4年,义和团运动的 1898年应是 A甲午年 B戊戌年 C庚子年 D辛亥年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史学常识天干地支的相关知识。分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一循环是 60年。甲午战争是发生在 1894年, 1898年应该是向后推四年,应该是戊戌年。故选 B。根据天干地支的运算, ACD均错误。 考点:天干地支 点评 :我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简称 “干支 ”,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10和 12的最小公倍数是 60,所以 10位天干和 12位地支相搭配(奇数位配奇数位,偶数位配偶数位),最小可组成 60位,由此形成了六十个干支,称为 “六十干支 ”,又因以甲子

30、开头而又称 “六十甲子 ”,或 “六十花甲 ”。后来六十甲子被用以记录时间,即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其中纪年法使用最广泛,如今仍然是我国夏历(农历)的纪年方法。 与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一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日俄战争 D抗日战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时政热点 “台湾问题 ”,近代台湾被日本割占是 1895 年马关条约。正确答案:为 A。 B项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确立; C项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中国是战场; D项并未割台湾,而是收复台湾。 考点:马关条约

31、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马关条约的内容。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的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条约中割台湾岛给日本,允许投资设厂,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 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 ,马关条约反映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日本获取了大量的侵略权益,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它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中国在该条约签订后的一系列救亡图存的运动需要掌握。 出将入相是古代士人的一种仕途追求,但 “相 ”并不好当,而且充满着危险。下列属于皇帝削弱相权的措施有:( ) 西汉 “中朝 ”形成 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 隋唐实行三省制 宋朝设参知政事 A B C D 答案: B 试题

32、分析:汉武帝时期推恩令是为了削减王国的力量加强中央集权的,因此不符合削弱相权的措施。故能排除 。 项是以皇帝身边的掌管文书的小官逐渐获得了决策权排斥了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为主的权力; 项是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项是剥夺了丞相的财权和军权,只保留了行政权力。因此 都是削弱相权的措施。故选 B。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在秦朝创立,其内部存在着两对矛盾,发展趋势是皇权和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历朝加强皇权的措施,如汉武帝时的中朝制度、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 “二府三司 ”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内容都要求掌握,也是考试的重点。 下列中国古

33、代皇权消长图中,比较符合历史实情的是(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史上,皇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但是呈现出来皇权不断地加强,相权不断地削弱的趋势。故选 B。其它各项与史实不符。 考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斗争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内部存在着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总的趋势来看,是皇权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相权与地方分权不断削弱。与此相关的削弱相权和地方分权的措施也需要掌握。 秦朝统一中国后便征用大量的劳动力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以及阿房宫。秦朝能够完成这一工程是基于 ( ) A小农经济的兴盛 B秦始皇的正确决策 C工匠水平的高超 D中央集权制的

34、确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故选 D。 A项错误,无 法体现行政力量的强大; B项和材料无关; C项说的不是主要的原因,和材料意思 “征用大量的劳动力 ”向左。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这一切都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的力量,以至于中央有能力征用大量的劳力去修建阿房宫。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后世的发展演变也需要掌握。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 “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 ”从政治看,“秦,虽死犹存 ”

35、主要指 ( ) A统一度量衡 B开创皇帝制度 C在中 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秦朝留给后世的政治遗产,一是首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二是首次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选 D。 A项并非从制度上进行分析的,而是从经济的角度进行的分析; BC 项是秦朝开创的制度,但是并不是留给后世最宝贵的财富。随着社会的发展,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都被废除了。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重大的创新。在秦朝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法律制度等。秦朝创立的这一制度,以后历朝无不沿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存在两大矛盾:中央集权

36、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总的趋势是中央集权和皇权不断地加强。 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 )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制定繁复缜密的法律 C中央设三公九卿 D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秦始皇建立了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总揽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其地位不可逾越。所以, 皇权至上是秦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故选 A。法律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地方上实行的郡县制度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组成部分,但是不是核心制度。 考点:皇帝制度 点评:皇帝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内容之一,中国建筑中往往能够体现皇权至上的思想。皇权至高无上和家天下是

37、其主要的特征。皇帝制度产生后,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的加强。与此相关的,历朝加强皇权的措施,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 “二府三司 ”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内容都要求掌握,也是考试的重点。 “亲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句唐诗反映的是( ) A秦统一六国 B秦北击匈奴 C诸侯联合伐秦 D秦征服岭南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 “亲王扫六合 ”、 “诸侯尽西来 ”等可以看出这是说的秦朝的统一。故选 A。 B项未体现; C项说法与材料意思相反; D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秦统一天下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从公元前 230年到公元前 221年,秦朝一统天

38、下,结束了战国七雄并列的局面,为我国多民族的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秦统一天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巩固政权,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该是( ) A周王 卿大夫 诸侯 士 B周王 诸侯 卿大 士 C周王 诸侯 士 卿大夫 D周王 卿大夫 士 诸侯 答案: B 试题分析: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由血统关系的亲疏,形成了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这样的宗法等级。故选 B。根据分析,其他各项均错误。 考点:分封制 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

39、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 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也形成了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不同的等级序列。但是,西周的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易于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 三字经道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朝 “最长久 ”的制度保障是( ) 分封制 宗法制 礼乐制度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西周时期采用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分封制和宗法制和礼乐制度。故选B。 是在秦朝建立的制度。不符合题意。 考点:宗法制与分封制 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为了确保分封制

40、的秩序,实行了宗法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答案: C 试题分析: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即 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在这一制度下太子亡就应该由太子的嫡长子,也就是明太祖的嫡长孙继承王位。故选 C。 A项明显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制度,是一场政变; B项是说的兄终弟及的制度; D项和 A项一样,都是不符合宗法制的

41、原则。 考点:嫡长子继承制 点评:宗法制是西周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要牢牢把握继承大位的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嫡出,妾的孩子不行;长子,女孩不行,如长子身故,由次长子继承,以此类推。西周以后,作为一种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结束,但是在皇位继承上依然作为主要额原则。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 怀水之山,必有其源 ”。 我国自 2008年 1月 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A禅让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宗法制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等级名分制度。题干所说的 “珍惜亲情

42、、渴望相聚的情结 ”体现的主要是一种血缘关系,这一传统的形成和宗法制有关。故选 D。 A项是原始社会实行的权利继承制度; B项是秦朝以后实行的制度; C项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制度,是一种政治隶属关系。 考点: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血缘关系确保了政治的稳定。一般来说,凡是材料中出现亲情、祖、宗、家谱等字眼的,大多与宗法制有关。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分封制、礼乐制度和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等也需要掌握。 历史典故 “烽火戏诸侯 ”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43、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西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分封的诸王享有治理诸侯国的 权力,但是也应该有出兵勤王的义务。周幽王昏庸,为博得褒姒一笑,居然乱用此制度,最终导致亡国。故选 A。宗法制是和分封制相连的西周时期实行的另一制度,嫡长子继承制是核心,强调血缘关系,与材料不符;郡县制是秦朝以后在国家范围内实行的制度;王位世袭制是指的王位的继承制度,与材料中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无关。因此 ACD均错 考点:分封制 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

44、,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但是, 西周的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易于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 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 A甲同学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 B乙同学是周朝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天无所事事 答案: B 试题分析:西周主要分封对象为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因此 ACD三项都有可能被分封。 B项是说的才能,才能不是分封的标准。故选 B。 考点:分封制 点评: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

45、统治,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在这种局面下,才能不被认可。分封制这种世袭做官的局面,不利于统治的稳固。 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主要有 ( ) 诸侯国 与王室关系 地理位置 晋 姬姓贵族 山西 卫 姬姓贵族 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 鲁 姬姓贵族 山东南部 齐 功臣 山东北部一带 燕 姬姓贵族 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 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同姓诸侯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 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 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的表述错误,分封制的主体是同姓亲族,宗法制的核心才是嫡长子继承制。从表格姬姓贵

46、族分封的地理位置看, 正确。 反映的是分封制的作用,从地理位置来看正确。西周初年分封制巩固了统治,故 说法错误。故选 B。 考点:分封制 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但是,西周的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易于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 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秦朝统一了文字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通过 “四方古印文 ”来 考查秦朝在政治、文化方面实行的措施。联系各选项, 结合教材相关所学,可以判断出 项说法正确,第 项与史实不符,秦废分封实行郡县制。故选 C。 考点:秦朝采取的政治、经济制度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点评:秦朝统一全国后,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建立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置三公九卿制,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中央和地方的长官均不能世袭,废除了原来的分封制。此外还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巩固统一。如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等。 西汉王朝大体继承沿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