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二入学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图是使成都平原成为 “天府之国 ”的古代水利工程。它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芍陂 D大运河 答案: A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秦国蜀守李冰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B郑国渠、 C芍陂和 D大运河均未处于成都平原,因此以上三项均不能选,仅 A想符合题目的要求,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 点评: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是最早在关中建设大型水利工程的,战国末年秦国穿凿,公元前 246年(秦始皇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芍陂 :由春秋时楚相孙叔
2、敖主持修建,中国古代淮河流域水利工程,又称安丰塘位于今安徽寿县南。大运河,古名 “邗沟 ”“运河 ”,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大运河南起杭州,北到北京,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早期的殖民掠夺对欧洲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 A增强了殖民国家的军事实力 B满足了封建主的奢侈生活 C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 D掠夺大量财富,转化为资本,加速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A. 增 强了殖民国家的军事实力、 B. 满足了封建主的奢侈生活、 C. 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和 D. 掠夺大量财富,转化为资本,加
3、速资本主义发展均属于早期殖民掠夺与扩张所产生的影响,对后世来说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故此题应选项 考点:早期殖民掠夺扩展 点评:早期殖民掠夺与扩张所产生的影响: 1、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掠夺提供了原始的资本积累,开拓了市场。 2、由于该时期西欧国家生产力水平低,血腥残暴的殖民手段给亚非拉殖民地造成极大的破坏和灾难; 3、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客观促进了世界的联系,成为世界市场 形成的主要途径。 英国的工业革命首先从 ( ) A机器制造业 B造纸业 C棉纺织业 D交通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 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 1764年 -17
4、67年纺织工詹姆斯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提高了纺纱的效率。 1769年木匠海斯又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后来,理发师阿克莱特仿制了海斯的水力纺纱机并获得为期 14年的专利。并且在曼彻斯特建立了第一家棉纺厂这些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时的成果。由此可见是从棉纺业开始的,故本题选项。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重点。要注意从以下方面把握, 经济: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代替工场,英国等先后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经济组织基本以中小企业为主,经营权与所有权一体; 政治: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建立起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对立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阵营形成;
5、文化: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潮兴起;促进了教育和科技发展; 社会:工厂和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促进了近代工业化城市兴起,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世界:西方列强掀起殖民高潮,东方从属于西方,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为主 导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局限:环境污染、殖民扩张、人情冷漠、住房紧张等。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出现实质上是 ( ) A经济走向全球化 B经济区域的一体化 C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的变革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垄断组织有关史实的再认、再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关系的调整,是一种社会
6、进步故正确答案:为 D。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A、 B错误,垄断 组织是一种生产关系而不是社会关系所以 C项也与题目不合。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点评:有关垄断组织需要把握其特点以加深对他的认识,垄断组织有四大特点:其一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超大型企业、国际联合企业和跨国公司,控制着一个和多个部门的生产经营,甚至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其二是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其三是垄断主义思潮逐渐取代自由主义原则;其四是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日益密切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 A股票投机活动异常活跃 B商品市场的萎缩 C资本
7、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D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 答案: C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A. 股票投机活动异常活跃是其触发因素; B. 商品市场的萎缩是其表现; D. 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是其具体原因。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经济危机 点评: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 间的矛盾; 具体原因:贫富分化严重,群众贫困购买力低,而企业却盲目扩大生产,生产与销售矛盾激化
8、;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直接原因:股票投机过度,导致股市崩溃。 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正确的是 ( ) A罗斯福实行的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政策实质上是社会主义 B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矛盾 C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可能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 D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进行分析, A. 罗斯福实行的国 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政策实质上是社会主义这一说法是错误的,罗斯福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做了局部的调整;B. 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矛盾说法错误,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就不可能解决其内在的矛盾
9、; C. 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可能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说法不符合史实,新政美国走出了危机的阴影。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罗斯福新政 点评: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是常考点。 直接影响:取得显著成效,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 间接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历史影响:新政开创 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并被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借鉴,标志着资本主义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时代。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改变不了苏俄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 ) A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 C部分国有企业采用租让制和租借制 D国
10、家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经济政策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新经济政策是从俄国的国情出发,其目的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再生产,为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打下坚实 的经济基础,同时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外资、本国私人经营的企业,处于从属的地位,所以新经济政策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性质。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新经济政策 点评:要注意把握新经济政策的特点,这是常考点。 经济手段:利用商品货币关系等市场经济的因素发展经济; 所有制和分配: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部分地恢复和利用资本主义。 有学者指出
11、: “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这是指赫鲁晓夫 ( ) A打破了对斯大林的崇 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C改革冲击斯大林模式但最终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答案: C 试题分析: “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说明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他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却反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A. 打破了对斯大林的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 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说法符合史实,但与题干无关; D. 坚持斯
12、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说法错误。故此题选 C项 考点:苏联的改革 点评:对赫鲁晓夫改革要正确的评价: 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扭转了苏联长期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甚至排挤农业的做法;减轻了农民负担,一度使苏联农业有了显著好转。在工业方面,1953 1963年苏联工业获得快速增长。 改革只是在原有经济体制上的局部调整,在理论上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 苏联完全解体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B宣布实行多党制 C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 D 1991年 12月阿拉木图宣言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 A.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苏联解
13、体的推动因素; B. 宣布实行多党制也是苏联解体的因素; C.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是苏联形成的标志; D. 1991年 12月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标志着苏联解体。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苏联的改革 点评:要注意苏联的解题给我们的启示。 破除旧体制的束缚需要大胆改革; 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改革要循序渐进,尽量避免大起大落; 改革要协调配套,要及时进行理论总结; 经济体制改革要处理好与政治稳定的关系; 改革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必须遵循客观经 济规律; 改革不能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苏联解体只代表苏联模式的失败,不代表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 “布雷顿森林体系 ”的基本特征是( ) A美国拥有二
14、战后最丰富的黄金储备 B美元取得高于其他国家货币的地位 C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D由包括中国在内的 44个国家共同签订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相关史实可知,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国拥有这两个机构的绝对控制权。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A. 美国拥有二战后最丰富的黄金储备时期 建立的背景; D. 由包括中国在内的 44个国家共同签订是其成员国。 B、 C两项比较, C项更完善。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 点评:要注意把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影响。影响: 对美国:布雷顿森林体系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
15、系的建立;美国以此建立了国际经济霸主地位;适应了美国经济扩张的需要; 对世界: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战后经济的恢复发展与世界贸易发展。 当今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经济集团是 ( ) 欧洲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欧共体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当今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经济集团是 欧洲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和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是全球性的经济组织不属于区域经济集团, 欧共体在 20世纪 90年代改名为欧盟,现在已经不存在欧共体这一组织,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区域集团化 点评:世界三大主要区域经济集团的异同 欧
16、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合组织 建立时间 l993 1994年 1989 成员国间差异性 多为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差异明 显 合作领域 经济政治集团 经济组织 论坛性经济 有无超越国家的权力机构 存有 无 无 以下标志不属于全球性经济组织的是 (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A项为联合国的标志,它是全球性的政治组织,故不属于全球经济组织; B项是世界银行的标志,属于全球经济组织; C项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志,属于全球性的经济组织; D项 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图标属于世界经济组织,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点评:
17、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组成: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三个支柱。对他的认识: 美国在体系中拥有特殊地位,有利于美国的经济扩张; 体系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为新航路的开辟作出重大贡献的航海家中,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是 ( ) A哥伦布 B麦哲伦 C迪亚士 D达伽马 答案: A 试题分析:联系新航路开辟的事实。葡萄 牙: 1487年迪亚士抵达非洲南端好望角;1497年达 .伽马绕非洲到达印度,开辟出东线;西班牙: 1492年哥伦布抵达美洲; 1519年麦哲伦船队历时三年环球航行,开辟出西线。故此题应选项。 考
18、点:新航路的开辟 点评:新航路的开辟所产生的影响是常考点。 (1)在欧洲,引发了 “商业革命 ”和 “价格革命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2)在美洲和非洲,导致了,殖民掠夺和殖民制度的建立,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从全球看,使世界各地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中国近代轮船业 发端于 ( )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D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 1872年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 轮船招商局成立,这标志着中国近代轮船业的发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轮船招商局为洋务运动时期所创办的民
19、用工业。 A.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C.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 D.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时间均不正确,故此题应选项 考点: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 点评:我国近代新式水运的特点:发展不平衡,传统与现代形式并存;始终受到列强挤压;民间水运企业、官僚 洋务企业和外国企业并存 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 )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官营手工业能够利用中央集权的力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生产,其产品肯定 “精美,质量上乘 ”,所以主要原因是国家权力的支持。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并不上市,主要服务于官府和皇帝私用。故此题应选
20、 D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点评:通过表格把握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三种形式 经营 形态 、 经营 方式 产品 特点 发展 情况 作用 官营 , 手工业 从征役制到雇募制、强制劳动 和超经济剥削 产品由政府制定调拨,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乏竞争 明代中后期以前,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代表最高水平,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劳动创造条件 私营 手工业 唐朝以前是家庭小作坊,明中 后期孕育出雇佣劳动关系 从事商品生产,生产范围、规模 日益扩大 明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 家庭手工业 个体农户的副业活动 产品供自己消费和 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 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 稳定小农经济,但
21、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市场发育 秦国商鞅变法的 内容中体现了 “重农抑商 ”政策的是( ) A奖励军功 B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度 C废除奴隶主的特权 D鼓励耕田织帛,生产多的,免除徭役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包括重视农业和抑制商业等一系列的政策, A奖励军功是军事方面的政策,不符合; B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度是土地制度的变革,也没用体现出重农抑商政策; C废除奴隶主的特权也是政治方面的措施未涉及到经济制度;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点评:重农抑商的表现:一、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二、在 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
22、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三、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四、从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堵仕途之路,不许其后代做官;利用税收制度惩罚商人;对重要行业采取官营,不许商人染指;从日常生活方面对商人进行限制,对其穿衣、建房、乘车都有歧视性规定,等等。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 A输华货物总值显著增加 B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C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D劳动力市场不断扩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的一个重要 特点就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而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廉价的工业品尤其是洋纱、洋布的大量涌入中国,导致了中国传统手工业纷纷破产,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得不
23、购买洋纱洋布。根据这一认识,故本题应选 B项。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点评: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化的表现,是常考内容,要从一项几个方面把握: 1、 “男耕女织 ”的变化:大量物美价廉的洋纱和洋布涌入中国,取代了土纱与土布,冲击了家庭手工业和城市手工业,使传统的 “耕织 ”分离。 2、 “自给自足 ”的变化:列强大量收购以丝、茶为代表的农副土特产品,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减少了自给自足的成分。 3、 “闭关锁国 ”的变化:中国逐步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的 “近代 ”的含义,最重要的一点是( ) A产生于中国近代史时期 B被卷入资本
24、主义的世界市场 C由私人投资兴建 D采用机器从事生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关键要搞清 “近代 ”的含义。这里理解近代时要结合世界形势来分析。在世界史上,所谓近代工业是与手工工场相对而言的,早期的资本主义主要是手工工场的经济形式,只有工业革命使用机器后,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有了大发展,实现由农业国变向工业国过渡,因此近代工业的含义主要是从生产力的角度去分析。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点评:此题为概念选择题。这种题型是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选项多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或解释,它注意对历史概念的有机渗透和运用,备选项的设计立足于历史基本知识的内在规律或本质的挖掘与提高。每一历史概
25、念都有客观存在的特定的历史时间、特定的历史空间、特定的历史内涵(本质属性)和特定的历史外延(结果、作用、影响、意义等)。因此解答概念选择题要注意对历史概念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 、空间位置、适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 “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 ”;定性分析,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在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 “该概念是什么 ”。同时,在平时要加强历史概念的学习,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 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图就是在此时期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它的创办者是( ) A陈启沅 B方举赞 C张謇 D周学熙 答案:
26、 C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史实可知, A. 陈启沅创办继昌隆机器缫丝厂,故不符合题意;B. 方举赞, 1866年铁匠 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故不符合题目要求; C. 张謇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创办大生纱厂; D. 周学熙,创办开滦矿务局、启新洋灰公司、华新纺织公司、耀华玻璃公司的创办人。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点评:关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要把握好其原因和影响。原因:马关条约刺激列强竞相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清政府为了拓宽税源,放宽民间办厂限制;中国人民掀起收回利权的斗争。影响:中国出现了一个实业救国的高潮
27、,代表企业家有张謇、荣宗敬、荣 德生;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先后掀起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特点是( ) A实现国家工业化 B自力更生与争取苏联援助相结合 C加强民族团结与加强法制相结合 D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史实可知,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由此可以看出,既发展生产力又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 义改造并举。 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点评:过渡
28、时期的总路线常考点是其特点,对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特点进行把握主要应从三个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相结合;其次是重点发展重工业;第三个特点是通过计划体制 1953年开始实行的三大改造,其实质是( )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个体手工业者互助合作 C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A、 B、 C三项均值触及到其中一
29、个方面的内容,故不能选。因此此题应选项 考点:三大改造 点评:三大改造要注意其实质与评价:三大改造的实质:把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社会主义革命性质。评价: 积极:建立起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改变了国家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制度,为工业化发展开辟道路; 消极:改造过程中出现冒进、过激行动,所有制形式单一,超 越了生产力实际。 读图: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它反映的是 (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 “大跃进 ”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反映出
30、,人们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要求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成倍、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与此种情况相对应的应该是大跃进,故此题选项 考点:大跃进 点评:关于大跃进要知道其影响。大跃进的进行,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生 态环境遭到破坏;人民生产积极性严重挫伤;造成 1959 1961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 “左 ”的或右的错误, “左 ”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 “左 ”的错误是 ( ) 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B “大跃进 ”运动 C农村人民公社化 D “文化大革命 ” 答案: D 试题
31、分析:联系相关事实可知, 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B “大跃进 ”运动、 C农村人民公社化和 D “文化大革命 ”都是建国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犯的左倾错误 ,在这几次错误中,文化大革命持续时间最长,长达十年,影响最为严重,故此题应选项 考点:文化大革命 点评:有关文化大革命要注意其实质与影响。文革的实质:文革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造成严重损失。文革的经济影响: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国民经济基本瘫痪,面临崩溃,据估计国民经济损失约 5000亿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徘徊;与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失之交臂。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 )
32、 A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B沿海开放城 市 经济特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经济特区 内地 D经济特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 沿海开放城市 内地 答案: A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从 1980年起先后建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特区; 1984 年开放的沿海城市有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等 14个,遍布我国沿海地区。 1985年后,又先后决定把闽南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20世纪 90 年代以来,各地出现了一大批不同级别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科技园区、保税 区、金融贸易区、出口加工区等,对外开放
33、有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形式更加灵活。故此题应选项 考点:对外开放 点评: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至 20世纪 90 年代中期,中国的对外开放已形成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新格局。 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近现代民族服饰有 ( ) 长袍马褂 中山装 列宁装 旗袍 西装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史实可知, 长袍马褂是中国传统的服饰 ,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中山装是在吸收西方服饰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 列宁装并非中国的服饰,而是从苏联传入的服饰; 旗袍在吸收西方服饰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 西装是从西方
34、传入的服饰不符合题意。故此题应选项 考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点评:近代服饰变化这一考点主要把握两个问题。基本情况:晚清洋装与马褂并行 ;民国新服饰的迅速推广 ,出现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和旗袍。变化的原因: 西式服饰的影响; 清政府迫于形势进行改革; 民国政府颁布法令推动。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世纪时的欧洲,很多人认为世界是一片广阔的陆 地,尽头是万丈深渊。虽然 他们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神秘的国度中国,但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交通非常困难,很少有人到过中国,也很少有中国人去过欧洲。 材料二 1851年,英国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博览会中陈列着7000多家英国厂商的商品和
35、几千家外国厂商的商品,最令人瞩目的是庞大的汽锤、运行不息的机车等技术产品。 材料三 马车 汽船 飞机 雕版印刷书 电话 笔记本电脑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没有人知道这次流感的源头,也不知道它为什么会在 1919年中期消失,但它消失时,这场破坏力极强的流感已经夺去了 2000多万人的生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 1918 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 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 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 。 -(美)杰里本特里新全球史 请回答: ( 1)材料一描述的局面被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6、 2分)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具有什么重要的世界意义?( 2分) (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历史条件。( 5分) ( 3)根据材料三图示发明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文明交流的发展趋向。( 4分)这些趋向对 20世纪后期世界经济发展有何重大影响?( 2分) ( 4)概括材料四中划线部分文字 所反映的这次大流感的特点。( 2分)并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 3分) 答案: ( 1)事件:新航路的开辟。( 2分) 影响: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开始了整体发展进程。( 2分) ( 2)政治方面:英国资产阶级统治较早确立,政治统治稳定;对外关系
37、:长期的殖民扩张为其积累了巨额财富;经济方面: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经济实力强大;交通方面:交通发达,新式交通工具应用广泛;科技方面:科技水平领先,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较早,工业革命期间,科技发明最多。( 5分) ( 3)趋向:交流时间缩短;交流 范围扩大;交流信息量更大;交流方式更便捷。( 4分) 影响: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 2分) ( 4)特点:传播范围广。( 2分) 原因:高效率的交通运输(汽车、火车、轮船等);世界市场形成,世界各地联系密切;人口流动的频繁。( 3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全球化趋势。 第 (1)问 ,材料主要介绍东西方隔绝的现实,属于简单的识记题
38、,联系史实可知,应为新航路的开辟。第( 2)问,1851年,英国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抓住材料当中的时间 1851年,联系当时英国的社会情况,英国资产阶级统治较早确 立,政治统治稳定;长期的殖民扩张为其积累了巨额财富;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经济实力强大;交通发达,新式交通工具应用广泛;科技水平领先,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较早,工业革命期间,科技发明最多。第 (3)问 ,趋向较难答全,须从六幅图片综合考虑,答到交流速度更快亦可。第 (4)问 ,划线部分文字说明范围大,结合发生的时间以及 “陆路和海上贸易 ”等可以找出交通便捷、联系紧密、世界市场形成等原因。 考点:世界市场的形成
39、全球化趋势 点评:要注意把握好世界市场形成的步骤。 从 l6世纪到 18世纪中期 世界市场的萌芽时期此间,起 到决定作用的是新航路的开辟。随着西方殖民者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欧洲、亚洲、美洲、非洲逐渐联系在一起,地区间的联系加强。 从 l8世纪中期到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世界市场扩展时期。此间,具有决定作用的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开展及向其他国家的扩展,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资本主义各国为夺取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世界。 l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说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由于当时资本主义工业化尚处,于早期阶段,世界还未被瓜分完毕,所以世界市场只是初步形成。 从
40、 19世纪 70年代到 20世纪 初 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时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列强加紧争夺原料市场、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掀起一股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世界市场最终确立;资本输出成为国际经济往来的主要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中间,是占地宽广的富兰克林 罗斯福纪念园。在林林总总的纪念雕塑间,最富有历史意味的,可能就是一列在门口列队的人群铜塑。 许多到访的游人都喜欢站在铜像人群中,和昔日的 “落魄白领 ”合影一张。如果说在过去几十年里,这种行为更多是
41、出于一种新奇,那么,现在则似乎真有重复历史悲剧的可能了。 此 摘自经济参考报 2008年 12月 30日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期, 1933年 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 “联邦紧急救济署 ”。到 1934年底,有大约 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 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 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 (先后拨款 40多亿美元 )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 参加劳动。 摘自 “百度百科 罗斯福新政 ” 材料三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2008年 11月 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了进
42、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以下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 201 0年底约需投资 4万亿元。 摘自 “新华网 ” 材料四 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内容涵盖广泛,可能是上世纪 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至今最全面的经济改革。除了包括延长一些住房贷款者丧失住房抵押赎回
43、权的期限、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内的总值 600亿美元的挽救经济计划外,奥巴马还打算将税赋负担移转到高收入者,改变已实行 20多年的管制松绑政策方向,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并且重新检视美国的自由贸易协议政策。依照目前情况来看,奥巴马很可能成为美国有史以来任内预算赤字最高的总统。分 析师预测, 2009年美国财政赤字可能增加两倍,至 1万亿美元。 摘自 “新浪网 ” 请同答: (1)材料一中的 “历史悲剧 ”指的是什么 ( 2分)这一 “悲剧 ”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2分)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为了应付 “历史悲剧 ”,并对 “落魄白领 ”和普通家庭实施
44、“救济 ”,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 5分)这些措施有何特点 ( 2分) (3)据材料三和材料四,中美两国都采取积极措施应对金融危机说明了什么 ( 2分) (4)据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美国的罗斯福总统、竞选中的奥巴马以及中国的温家宝总理在应付严峻局势时采取 的措施有哪些共同特点 ( 2分) 答案: (1)“悲剧 “: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分)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 2分) (2)措施:制定 “救济法 ”;建立 “救济署 ”;发放紧急救济金;实行 “以工代赈 ”计划;兴办公共工程。( 5分)
45、特点:直接救济与提供就业相结合;以政府为主导 (政府干预 )。( 2分) (3)说明: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加大;政府都关注民生。( 2分) (4)特点:增加政府开支,扩大内需;关注民生 (增加就业机会 );重视 社会保障;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 (宏观调控 );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 2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中,从有关罗斯福总统的字里行间很明显可以看出是指大萧条,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回答即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第( 2)问中,具体措施结合罗斯福新政有关救济的内容回答即可,制定 “救济法 ”;建立 “救济署 ”;发放紧急救济金;实行 “
46、以工代赈 ”计划;兴办公共工程,特点结合所学归纳,可得出政府主导,就业救济取代直接救济;第( 3)问中,中美积极应对金融危机表明了世界联系更密切,即全球 化的深化,同时表明政府调控能力加强和政府关注民生等;第( 4)问中,我们结合所学和材料归纳共同点,增加政府开支,扩大内需;关注民生;重视社会保障;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考点: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点评:只有将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与其希望解决的问题对应起来,才能真正理解新政的内容,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问题 内容 具体措施 目的 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整顿财政 金融 整顿银行 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生产过剩 企业破产 调整工业 生产
47、 工业复兴法,最低工资,最高工时 消除过剩缓和矛盾 产品价 格 猛跌 调整农业 生产 减耕减产政府收购 剩余产品 稳定价格,保障利益 失业剧增 矛盾重重 社会救济 以工代赈, 社会保障法,兴建工程 增加就业缓和矛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期的内战和干涉对有关的所有党派都是一场灾难。它使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沿岸的俄国农村的土地荒废,使俄国人民大批死于战祸、饥饿和疾病。同样严重的是新成立的苏联与西方世界之间的关系恶化了。苏联领导人怀有的 “被资本主义包围 ”这种马克思主义的担心进一步加深,而西方政治家则对 1919年建立的共产国际的无用 “宣言 ”过于认真。这种相互的 不信任既深刻又持久,因此毒化了随后十年的国际关系。 全球通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